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变化的物质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出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环境物理效应:有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热岛效应:因燃料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CO、SO2、NO等)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O3、硫酸盐颗粒物等)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比值化学计量混合物:完全燃烧时空气与燃料的混合物大气污染物的迁移:由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传输和分散的过程气温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辐射逆温: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所形成的逆温大气温度/密度层结:静大气的温度或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大气稳定度: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稳定的程度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Гd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绝热过程湍流/动力乱流: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所产生对流/热力乱流:近地面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最大混合层高度:污染物最大可扩散的高度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转化成为无毒化合物,或者转化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了污染自由基(游离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自由基的稳定性:自由基或多或少解离成较小碎片,或通过键断裂进行重排的倾向自由基的活性:一种自由基和其他作用物反应的难易程度抑制剂:会使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减慢或自由基反应完全被抑制的物质碎裂:是指自由基碎裂成一个稳定的分子和一个新的自由基重排:可以发生在环状的体系中,通常是邻近氧的C-C键断裂生成羰基和一个异构的自由基;或者是1,2-或1,5-氢原子的转移。

湍流:物理学中最古老的未解之谜

湍流:物理学中最古老的未解之谜

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因帮助开创量子力学领域并发展出“哥本哈根解释”和测不准原理等基本理论,荣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传闻说,他曾经说过,如果允许他问上帝两个问题,他会问:“为什么是量子力学?为什么是湍流?”想必,他非常确信上帝将能回答第一个问题。

关于海森堡的这段传闻流传甚广但不足为凭,而且还流传着不同的版本。

不过,海森堡确实曾长达数年绞尽脑汁钻研湍流问题。

他的论文导师阿诺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把湍流问题分派给海森堡研究,只是因为他觉得他的其他学生都不足以迎接这个挑战,包括未来的杰出科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和汉斯·贝特(Hans Bethe)。

海森堡虽然拥有令人生畏的数学技巧,让他得以在量子力学研究中大胆前进,可是面对湍流问题,他却只取得了部分和有限的成功。

大概过了将近90年后,理解和预测湍流的努力仍然具有巨大的实际重要性。

湍流是影响从飞机到管道等很多技术设计的因素,而且还影响着对重要自然现象的预测,比如天气。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湍流的大部分理解停留在特定且有限的方面,使得与流体流动非常有关的技术的长期发展传统且缓慢。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种自然界无所不在的现象,这些与湍流相关的技术可能会在更具创造力的方向自由发展。

不明确的定义湍流的定义是什么?这可能是你期待我们做出解释的问题,表面上这似乎也是本文的主题。

不幸的是,物理学家对于如何定义湍流,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湍流这一概念既不像“见到它就知道它”这样糟糕,但也不是物理学中最好定义的概念。

所以现在,我们将从一般的观点说起,随后再让湍流这个概念变得更精确一点。

一般的观点认为,湍流涉及复杂、紊乱的流体运动。

在物理学语境中,“流体”是指任何流动的东西,包括液体、气体,有时甚至还指颗粒状的物质,比如沙子。

我们的周围遍布流体,不过通常是不可见的。

第四章 湍流流动

第四章 湍流流动
uuyyuuxx
____ ____
uuzzuuxx
XX
xx
yy
zz
t xx
x
t yx
y
t z
x
z
——(5)
14
___
t xx ——湍流流动时x方向总法向应力。
___
r xx ——涡流粘性产生的附加法向应力。
___ ___ ___
t xx
,
t yx
,
t zx
——湍流时,总时均法向、切向应力的平均值。
表观运动粘度。
17
说明:
①涡流黏度与牛顿黏性定律中的动力黏度所表达的含义相同,但本质 不同。 ②涡流黏度不是流体的物性,而是与流道中流体所处的位置、流速及 边壁的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的,是表示湍流中流体脉动程度的一个参数。 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很大,甚至有数量级的差别。除壁面附近外,涡 流黏度远大于分子黏度。
___ ___ ___
, , ——湍流时,法向、切向应力的时均值。
xx yx zx
(相当于层流时的应力值)
___ ___ ___
r xx
,
r yx
,
r zx
——脉动速度产生的法向、切向应力时均值。 (或附加应力时均值)
15
6.涡流粘度与混合长
宗旨:为求解上述方程,必须确立雷诺应力(脉动速度分量) 与时均速度梯度之间的关系。
7
4.湍流时的微分动量衡算方程
X方向的微分动量衡算方程
Dux X xx yx zx
D
x y z
ux
ux
ux x
uy
ux y
uz
ux z
X
xx
x
yx

浅谈湍流的认识与发展

浅谈湍流的认识与发展

浅谈湍流的认识与发展浅谈湍流的认识与发展摘要:本⽂结合流体⼒学课程的学习以及对湍流相关书籍的阅读,阐述个⼈对湍流运动的发展、特点、性质的理解。

湍流作为“经典物理学最后的疑团”,⼈们不断地进⾏探索,建⽴湍流模型对其进⾏研究理论分析。

近年来,对于湍流这⼀不规则运动,⼈们提出了并且倾向于应⽤混沌理论进⾏分析,并取得了⼀些成果。

对湍流的认识在不断深⼊。

关键字:湍流概念湍流性质湍流强度模型建⽴混沌理论在流体⼒学的学习过程中, 湍流⼀度被称为“经典物理学最后的疑团”,我对湍流这⼀流体的状态极其相关的⼒学性质进⾏了更深⼊的了解与学习,结合课堂上⽼师的讲解以及课后对相关参考⽂献的阅读理解,在此我想浅谈⼀下这⼀阶段我对湍流的学习与认识。

从湍流的定义出发,初识湍流,湍流是流体的⼀种流动状态。

对于流体,⼤家都知道,当流速很⼩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也称为稳流或⽚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漩涡,层流被破坏。

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向的分速度产⽣,这种运动称为湍流。

流体作湍流时,阻⼒⼤流量⼩,能量耗损增加。

能量耗损E与速度的关系为△ E= kv2(k是⽐例系数,它与管道的形状、⼤⼩以及管道的材料有关。

v是平均流速)。

所有流体都存在湍流现象。

我们可以⽤雷诺数的范围量化湍流。

在直径为d的直管中,若流体的平均流速为v,由流体运动粘度v组成的雷诺数有⼀个临界值(⼤约为2300~2800),若Re⼩于该范围则流动是层流,在这种情况下,⼀旦发⽣⼩的随机扰动,随着时间的增长这扰动会逐渐衰减下去;若Re⼤于该范围,层流就不可能存在了,⼀旦有⼩扰动,扰动会增长⽽转变成湍流。

雷诺在1883年⽤玻璃管做试验,区别出发⽣层流或湍流的条件。

把试验的流体染⾊,可以看到染上颜⾊的质点在层流时都⾛直线。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示功图:利用不同形式的示功器或内燃机数据采集系统来观察或记录相对于不同活塞位置或曲轴转角时气缸内工质压力的变化,所得的结果即为p-V示功图或p-φ示功图。

指示指标:以工质对活塞作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指标;基于示功图算出,用于评价热-功转换过程的优劣。

有效指标: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指标;由试验测出,用于评价热-功转换和机械功传递全过程的优劣。

指示功:活塞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获得有用功(Wi)。

平均指示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平均指示压力不仅表示热功转换程度,还表示气缸容积的利用程度,其影响因素:增压比、过量空气系数、换气质量、油气混合的完善程度、燃烧完善程度指示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指示功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指示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燃油消耗量。

升功率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排放物的浓度:内燃机排放物的浓度,从广义上讲,是指排放物在总排气量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排放量:单位时间或按某排放标准规定,进行一次测试,在实验期内测出的污染物质量,称为质量排放量比排放量:内燃机针对单机进行排放测量时,每单位功排出的污染物质量排放率:排放率定义为燃烧单位质量的燃料所排放的污染物质量充量系数:每循环吸入气缸的空气量换算成进气管状态的体积与活塞排量之比。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将实际循环进行简化、忽略次要因素,简化各过程得到的假想循环,称之为理论循环。

后燃:在实际过程中,经常由于供油系统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气不足等原因而导致燃烧速度减缓,仍有部分燃油在气缸压力达到最高点后继续进行燃烧,称之为后燃。

残余废气系数:发动机每一循环缸内气体总量为m0,包括本循环吸入的新鲜充量m1和上一循环残余在缸内的废气mr。

排气再循环:发动机每一循环吸入的新鲜充量m1,其中一部分来自发动机的排气,用来稀释可燃混合气和降低发动机最高燃烧速度,减少NOx的生成与排放,称为排气再循环(EGR)气门叠开现象: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这一现象称为气门叠开。

大气湍流基础

大气湍流基础

系综平均,对N个同样的试验求和:
e
A(t, s)
1 N
N 1
Aj (t, s)
j0
各态遍历:对于均匀平稳的湍流而言,时间平均,空间平 均及系综平均这三种平均都相等。
雷诺平均
A A a, B B b A Aa Aa Aa
a 0
AB (A a)(B b)
AB aB Ab ab AB 0 0 ab AB ab
从层流到湍流 Frisch (1995)
Reynolds数
• 层流~湍流的判据
Re UL
• U:特征速度 • L:特征尺度 • v:分子粘性力
UL: 外力 v: 内力
边界层气象--湍流
大气边界层中湍流的成因
• 热力原因:地面的太阳加热使暖空气热泡 上升,形成湍涡。
• 动力原因:地面对气流的摩擦拖曳力产生 风切变,常常演变为湍流。
u j 0 x j uj 0 x j
运动方程:
dw g 1 p
dt
z
取平均:
dw w g dp p
dt
dz
1
d
w w dt
(1
)g ( p
z
p)
1
d
w w dt
g 1
p z
1
p t
g
假设: w 0
1
d
w w dt
g 1
0
湍流统计参数
• 平稳湍流、均匀湍流、各向同性湍流
1、方差 (湍流强度 湍流平均动能) 2、相关函数和相关系数 (同一变量) 3、协方差 (不同变量) 4、湍流尺度 相关系数的积分
作业2:
• U(m/s) 5, 6, 5, 4, 7, 5, 3, 5, 4, 6 • W(m/s) 0, 1, -1, 0, -2, 1, 3, 3, -2, 1 • 求解平均速度, 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

工程流体力学的名词解释

工程流体力学的名词解释

工程流体力学的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雷诺数:是反应流体流动状态的数,雷诺数的大小反应了流体流动时,流体质点惯性力和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2、流线:流场中,在某一时刻,给点的切线方向与通过该点的流体质点的刘速方向重合的空间曲线称为流线。

3、压力体:压力体是指三个面所封闭的流体体积,即底面是受压曲面,顶面是受压曲面边界线封闭的面积在自由面或者其延长面上的投影面,中间是通过受压曲面边界线所作的铅直投影面。

4、牛顿流体:把在作剪切运动时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5、欧拉法:研究流体力学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描述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来研究流体运动的方法。

6、拉格朗日法:通过描述每一质点的运动达到了解流体运动的方法称为拉格朗日法。

7、自由紊流射流:当气体自孔口、管嘴或条缝以紊流的形式向自由空间喷射时,形成的流动即为自由紊流射流。

8、流场:充满流体的空间。

9、无旋流动:流动微团的旋转角速度为零的流动。

10、有旋流动:运动流体微团的旋转角速度不全为零的流动。

11、自由射流:气体自孔口或条缝向无限空间喷射所形成的流动。

12、稳定流动:流体流动过程与时间无关的流动。

13、不可压缩流体:流体密度不随温度与流动过程而变化的液体。

14、驻点:流体绕流物体迎流方向速度为零的点。

15、流体动力粘滞系数u:表征单位速度梯度作用下的切应力,反映了粘滞的动力性质。

16、压力管路的定义。

---凡是液流充满全管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管路都称为压力管路。

17、作用水头的定义。

----任意断面处水的能量,等于比能除以。

含位置、压力水头和速度水头。

单位为m。

18、层流:当流体运动规则,各部分分层流动互不掺混,流体质点的迹线是光滑的,而且流场稳定时,此种流动形态称为层流。

19、湍流:当流体运动极不规则,各部分流体相互剧烈掺混,流体质点的迹线杂乱无章,流场极不稳定时。

此种流动形态称为“湍流”。

20、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两个相邻部分之间的垂直与它们的分界线的相互作用的拉力。

湍流的名词解释

湍流的名词解释

湍流的名词解释湍流,是指在气体或者流体中,不同速度和方向的流动产生的一种混乱的、不规则的运动状态。

湍流是流体力学中重要且复杂的现象,既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河流、海洋、大气层等环境中,也常常出现在工程和实验室中。

1. 湍流的特点湍流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不可预知性、非线性和不稳定性。

不可预知性指的是湍流过程中速度和压力分布变化快速且无规律可循。

这是由于湍流中气体或流体不同速度流动产生的涡旋相互作用,导致运动状态难以准确预测。

非线性是指湍流现象无法通过简单的线性方程来描述。

湍流运动中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非线性扰动和不可控因素,这导致湍流无法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精确描述。

不稳定性是指湍流状态很容易被外界的微小扰动所改变。

湍流中发生的各种涡旋交错运动,使得湍流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任何微小的扰动都会在流体中扩散并影响整个流体的运动。

2. 湍流的产生机制湍流的产生机制可以通过雷诺数(Reynolds number)来描述。

雷诺数是流体力学中用于表征流体流动性质、判断流动状态的一个无量纲数值,它由流体运动的惯性力和粘性力之比来决定。

当流体的雷诺数较小时,粘性效应主导,流体流动较为平稳,无湍流现象;当雷诺数超过一定阈值时,流体的惯性力开始占主导地位,湍流现象开始出现。

在工程和实验室中,湍流可以通过增加流体速度、改变管道和物体的形状以及引入不规则障碍物等方式来促使其发生。

3. 湍流的应用与挑战湍流的研究对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应用广泛。

例如,在航空航天中,湍流的存在对于飞机的气动力学、涡轮机械的设计和燃烧过程的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能源领域,湍流的研究对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燃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科学中,湍流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海洋和大气的流动特性。

然而,湍流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挑战。

由于湍流存在着不可预知性和非线性的特点,目前对湍流的研究仍然处于较为困难的阶段。

湍流模拟和预测的精确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气缚:如果离心泵动时泵壳和吸入管道内没有充满液体,泵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所产生的离心力很小,不足以形成吸上液体的需要的真空度。

此时离心泵无法正常工作。

这种现象称“汽缚”。

汽蚀:当离心泵的吸入口压强P1等于输液温度下该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v,泵入口处液体就要沸腾汽化,形成大量汽泡沫。

汽泡随液体进入叶轮的高压区被压缩后迅速凝聚成液体,体积急剧减小,周围液体就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凝聚中心,产生几十甚至几百兆帕的局部压力。

此时液体质点的急剧冲击连续打击叶轮的金属表面,使叶片受到严重损伤。

这种现象称“汽蚀。

热传导:当物体内部或两接触的物体间有温度差时,温度较高处的分子因振动而与相邻分子碰撞,并将能量的一部分传给后者,这种能量传递方式,称为热传导。

4. 稳态传热:在传热系统中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改变的传热过程称为稳态传热。

非稳态传热:在传热系统中温度分布随时间改变的传热过程称为非稳态传热。

汽蚀余量:汽蚀余量△h是指离心泵入口处液体的静压头P1/ρg与动压头u12/2g之和超过其饱和蒸汽压头Pv/ρg的某一最小指定值,即:△h=(P1/ρg+u12/2g)-Pv/ρg6.允许吸上真空度:允许吸上真空度Hs指泵入口处压力P1可允许达到的紧高真空度。

以压头形式表示为Hs=(Pa-P1)/ρg7.热交换: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由于传热,进行热量的交换。

8、热辐射:仅因物体自身温度而发出的辐射能称为热辐射。

8.单效蒸发:原料液在一个蒸发器内被加热汽化,产生的二次蒸汽引出后冷凝或排空,不再利用。

多效蒸发:原料液在多个蒸发器内被加热汽化,只在首效采用新鲜生蒸汽,产生的二次蒸汽引出后作为下一效蒸发器的加热蒸汽,末效的二次蒸汽直接冷凝或排出。

10. 当物料中的水分活度aw湿空气的相对湿度φ之间处于不同的关系时,两者之间水的传递方向将会不同。

解湿:当aw>φ时,则物料表面附近水蒸气分压p大于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pv,水分将从湿物料向湿空气中传递,这种过程称为物料的解湿。

2018-第2章 海洋的湍流特性

2018-第2章 海洋的湍流特性

vv 1 p ν2v ρ
Re UL

雷诺数是无量纲数,表示惯性力与粘性力的相对强度。
海水粘性系数ν在0ºC的值为1.79×10-6 m2/s. 湍流临界值 ~ 2.3×103-5.0×104(管内流)到 106(边界层)。
海洋湍流是海洋流动不稳定的一个重要现象。实验发现,当 稳定的层流(laminar)流动速度超过某个值的时候,层 流突然变成混乱运动,没有任何先兆,没有任何规律, 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解释,流体失去其稳定性。
' j
ui x j
b'w'

如果右端大于零,表明湍流将维持和发展,否则将衰减或 消失。将湍流发生的条件改写为
2
ui'u
' j
ui x j
b'w'

Kv

ui xi


KB

g
0

z

第2章 海洋的湍流特性ZJP
2
ui'u
' j
ui x j
层化对湍流的影响
没有层化时,作用在海面上的作用是可以一直向下传递 的,使湍流运动扩展到整个海域,而且整个海域都是处 于耗散状态。
所谓层化,就是密度在垂直方向的不均匀,在静力稳定 的条件下,海水上部的密度小于下面的密度。存在层化 时,湍流在搅动过程中,不论是将较重的水体微团移动 到较轻的水体、还是把较轻的水体微团移动到较重的水 体,都要抵抗重力/浮力作功,因而一方面削弱湍流具有 的动能,另一方面改变海洋的浮力状况。
第2章 海洋的湍流特性ZJP
搅动和卷挟
搅动和卷挟是湍流发展的主要形式。
搅动(stirring)

湍流名词解释

湍流名词解释

湍流名词解释湍流(Turbulence)也称紊流(turbulent flow)或紊动(chaotic flow),是指在一个多尺度系统中的流体,其性质随时间而变,并非仅局限于某一尺度。

湍流是指流体质点速度不断发生变化的流动,是一种非均匀、非等温、无粘性的流动。

它以局部空间速度场的突然变化为特征。

其尺度可由亚毫米到微米量级。

湍流是一种混沌现象,并且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和时变性,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描述。

实际的流动通常会因受到密度梯度、压力梯度或温度梯度等影响而产生湍流。

此外,湍流具有强烈的尺度效应、时间效应和耗散效应。

湍流分析就是研究湍流形成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相关概念如:稳态湍流,非稳态湍流,层流,紊流,湍流场,雷诺应力,热粘性力,对流,平均速度。

在湍流研究领域,根据所考虑的尺度不同,一般分为大尺度(宽带)、中尺度(窄带)、小尺度(窄带)湍流研究;其中大尺度的代表主要有:粘性流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

而中尺度和小尺度的湍流研究主要有:大涡模拟、小涡模拟、湍流谱的确定、湍流的特征参数、湍流数值模拟、气固两相流动等方面。

湍流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流体流动过程中,任何地方的流动状态都可能不相同,即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方流场的变化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湍流。

其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既与物理过程有关,又与结构特性有关。

从不稳定性来看,湍流包括自由剪切湍流,层流转湍流,湍流预混合,湍流剪切流动,加速流动。

从不稳定性来看,湍流包括自由剪切湍流,层流转湍流,湍流预混合,湍流剪切流动,加速流动。

总之,湍流运动是高速运动的流体质点,作高速周期性旋转和相互掺混的运动。

湍流形成机制多样,每一种湍流形式又包含若干种湍流形式。

简单地说,湍流是使流体在分布和运动上呈现出剧烈变化的流动状态,它是由许多小尺度的涡旋所组成的不稳定系统。

自然界中,我们经常观察到湍流,如湍流射流、湍流海浪、喷泉和激流。

地球上各种各样的风,如山谷风、焚风等都是湍流的例子。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大气圈: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

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的大气圈。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对流层: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为平流层。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左右为中间层。

热层(热成层、暖层):位于中间层顶以上。

散逸层(外层):大气的最高层。

气压:大气的压强。

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的多少的物理量。

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降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云量: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第二章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辐射。

辐射能: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总辐射:位水平表面上接受的直接太阳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量。

大气名词解释

大气名词解释

说明:资料的题目为刘红年老师给的题目,答案为自己整理的,如果有错误或者遗漏,请给我留言。

公式和字符没有写出来。

答案为基本概念部分,因为计算题部分已给答案。

基本概念没有第八章和第十章的概念,请同学们自行复习。

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基本概念:1.夹卷过程:未饱和的环境空气被夹卷进入积云中,云中的水一部分蒸发以使夹卷进来的空寂达到饱和,因而降低了云中液态水含量的过程。

2.贯透下沉气流:在云顶卷入的空气,当云水蒸发用以使卷入的气块饱和时,气块变冷。

如果在气块由于混合而失去它的身份之前,有足够的蒸发(使其变冷),气块将下沉,并在下沉过程中与更多的云内空气混合。

下沉直到它的负浮力等于零或失去了它的身份。

这样的气块可以在云中下降几千米,有时甚至是在云中存在相当大的上升气流的情况下,这时它们被称为贯穿下沉气流。

3.冰晶效应:由于同温度时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过冷水面饱和水汽压,当实际水汽压间于两者之间时,会发生水分从过冷水滴蒸发而在冰晶面上凝华,导致水滴消失而冰晶长大的现象,称为冰晶效应。

4.描述暖云微物理特征的基本量有哪些?其定义如何?(1)液态水含量:单位体积空气中液态水质量,常用单位克/米3(2)云滴数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云滴数量,常用单位个/米3(3)云滴谱:是指云粒子浓度随云粒子尺度大小的分布。

1.暖云的云滴增长机制:凝结增长和碰并增长。

2.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与原理: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人们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应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使某些局部天气现象有利于人类方向转化,以达到预定目的的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

(1)冷云催化:在云中播撒制冷剂如干冰等,使局部云体剧烈冷却而产生冰晶;在云内播撒凝结核如碘化银。

(2)暖云催化:利用吸湿性物质如食盐催化暖云降水;直接喷洒大水滴影响暖云降水。

(3)消暖雾:加热法;吸湿法;扰动混合法。

(4)消过冷雾:播撒人工冰核或制冷剂。

(5)抑制冰雹:人工增加雹核;爆炸法(6)预防霜冻;烟雾法;喷雾法(结冰法);混合法(风机法);加热法1.描述运动学特征的基本量有哪些?(1)切变(shear):定义为在运动的法线方向上流体速度的变化率,(2)曲率(curvature):沿着流线方向的方向变化率,若运动是逆时针转的则曲率为正,并称为气旋式(cyclonic)(北半球),若运动是顺时针转的则曲率为负,并称为反气旋式(anticyclonic) (3)分流(汇流):diffluence (confluence) 沿着法线方向上的方向变化率,若流线在下游方向分散开来定义为正(分流)。

物理学中的湍流流动机制

物理学中的湍流流动机制

物理学中的湍流流动机制引言:湍流是一种复杂而普遍存在的流动形式,它在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湍流流动的机制一直是物理学家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中的湍流流动机制,从流体力学的角度解释湍流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一、湍流的定义和特征湍流是一种无序、混乱的流动形式,其特征是速度和压力的瞬时涨落。

相比之下,属于稳定流动的层流则具有有序、平稳的速度和压力分布。

湍流的主要特征包括涡旋的形成和湍流能量的级联转移。

二、湍流的起因湍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流体的不稳定性。

当流体通过管道或障碍物时,会形成流动的分层,这种分层会导致速度和压力的不均匀分布。

当流速达到一定阈值时,分层会发生剧烈的扰动,从而形成湍流。

三、湍流的能量级联转移湍流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能量级联转移。

湍流能量从大尺度涡旋转移到小尺度涡旋,形成能量级联的过程。

这种级联转移导致湍流的能量分布在不同尺度上发生变化,形成湍流能谱。

四、湍流的数学描述湍流的数学描述是通过雷诺平均的方法进行的。

雷诺平均是将湍流流动中的速度和压力分解为平均分量和涨落分量的方法。

通过对平均分量的求解,可以得到湍流的宏观特征。

五、湍流的模拟和实验研究湍流的模拟和实验研究是研究湍流流动机制的重要手段。

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方法对湍流进行模拟,可以获得湍流的细节信息。

实验研究通过实际的物理实验对湍流进行观测和测量,可以验证理论模型。

六、湍流的应用湍流在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自然界中,湍流在大气运动、海洋环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应用中,湍流在空气动力学、水力学、热力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七、湍流的挑战与未来湍流的研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湍流的数学描述和模拟方法仍然不够完善,对湍流的理解仍然有待深入。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湍流流动机制的深入探索和湍流控制的实现上。

结论:湍流流动机制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湍流的起因、特征、能量级联转移、数学描述、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湍流的本质和行为规律。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湍流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先从流体的流动讲起.假设有这样一根管道,我在一头加上一个水龙头,然后通过调节水龙头的大小来控制水的速度.一开始,水龙头开度比较小,这时候是层流〔如下图〕.细致地调节细管中红水的流速,当它与主流管内水流速度相近时,可以看到清水中有稳定而清晰的红色水平流线,表明这时主流管中各水层互不干扰地流动.逐渐加大水龙头的开度,层流就慢慢的变成湍流了.这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如下图〕.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层流与湍流的最大区别就是流速了〔单单对于上例来说〕.流速较小的时候,流动比较规则,分层现象比较明显.流速大了之后就开始乱了,各种漩涡,滑动.现在来看看究竟怎么区别层流和湍流,或者说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里我们先引入雷诺数的概念.雷诺数〔Reynolds number〕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以Re表示,Re=ρvd/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d为一特征长度.黏性就是指当流体运动时,层与层之间有阻碍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举个例子,假如有一群人手拉手的往前跑,大家开始跑得都很慢,突然有一个人不想跟他们一起玩这个脑残的游戏了,所以任性的加快了速度.如果手拉的不紧,他就很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小,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小;如果手拉的越紧,他就越不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大,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大.另一方面,要是不容易逃脱,他只要加快速度,终究是可以逃脱的.这个例子或许不那么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雷诺数的概念了.雷诺数其实是一个无量纲数,表示作用于流体微团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当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这里贴一X从层流发展为湍流的图〔中间有一段过渡段,这也很容易理解,数值上的绝对反映到实际情况下,基本都有一段过渡段〕.再简单的概况一下,湍流就是当流体的惯性力影响大于黏滞力时,流动有较规则分层明显的层流变为不规则的运动的情况.对于第二个问题,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现在的模型大多都是近似的模型.如果硬要说说预测和解释的话,应该是连续方程和N-S方程,这两个方程基本上可以描述世界上所有的流动现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理论上,这个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是世界性的难题,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直接求解对计算机的内存和CPU要求非常高,目前还无法应用于工程技术〕,这条路不太可能.所以现在的工程上的的方法目的并不是为了解释湍流现象〔因为数值上,连续方程与N-S方程能够准确地描述湍流运动地细节〕,而是对湍流的情况作一定程度的模拟.一般我们有两种方法,就是平均N-S方程的求解和大涡模拟〔LES〕. 简单的理解,现在的各种模型就是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而现在我们能应用到的大多数模型都是基于雷诺平均模型的〔LES应用于工业的流动模拟尚处于起步阶段〕.简单的来说,平均N-S方程的求解的方法就是将非稳态的N-S方程对时间做平均处理,期望得到对时间做平均化的流场.但是N-S方程对时间做平均处理后,控制方程并不封闭〔即方程组的未知数大于方程数〕,因此需要额外构造方程是控制方程封闭,额外假如方程的过程即建立湍流模型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些方程往往都是根据大牛们自己对湍流的理解建立起来的,因此因人而异,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不好用,近不近似.比较常用的是下面几个:1.Spalart-Allmaras 模型;2.k-ε模型;3.k-ω模型;4.雷诺应力模型〔RSM〕. 湍流大涡模拟其主要思想是大涡结构〔又称拟序结构〕受流场影响较大,小尺度涡则可以认为是各向同性的,因而可以将大涡计算与小涡计算分开处理,并用统一的模型计算小涡.在这个思想下,大涡模拟通过滤波处理,首先将小于某个尺度的旋涡从流场中过滤掉,只计算大涡,然后通过求解附加方程得到小涡的解.过滤尺度一般就取为网格尺度.显然这种方法比直接求解RANS 方程和DNS 方程效率更高,消耗系统资源更少,但却比湍流模型方法更精确.总结一下,现在我们对湍流的刻画就是连续方程和N-S方程.要是人类哪一天能够直接求解出这两个方程组,也就没必要弄出这个模型了.湍流模型说白了就是对上面N-S方程的简化,简化为能计算机够直接计算.湍流产生的原因粗略的说是流体系统的不稳定性.如果你看动能方程,扩散项是稳定系统的,但是对流项是非线性的,所以会放大系统的扰动,因此是扰乱系统的.另一个原因是,压力项的影响是非局部的.这一处的扰动会通过压力项向外传递,引起别处的扰动,别处的扰动又会通过压力项反馈回来,这样也会是系统越来越不稳定.湍流产生的原因,从动量方程来看,就是由对流项这个非线性项产生.至于模型,取决于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每个模型都有各自的适用X围.目前常用的模型可以看这里...Turbulence modeling -- CFD-Wiki, the free CFD reference 模型的选择需要你对模型具有深刻的了解或者有丰富的经验.在你确定模型的适用度之前请不要认为你获得了一个正确的流场.湍流的产生在流体力学中的术语称为转捩〔读音同"烈〞〕.一般认为,湍流是因为层流失稳引起,其完整过程非常复杂,以下只是一个极其粗略的描述:首先流场中产生了某种特定频率和波长的扰动,然后扰动幅值可能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或者时间演化以指数规律增大,之后由于对流项的非线性作用,该扰动可以激发出各种频率和波数的其他扰动,最终产生各种频率和波长都有的湍流.湍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三维非稳态、带旋转的不规则流动.它由于粘性力引起的,你也可以把湍流理解为各种不同的漩涡的叠加.雷诺数是表征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也是判断层流与湍流的一个重要依据.雷诺数很小时〔<2300〕粘性力起主导作用,此时流态为层流;当雷诺数很大的时候,此时惯性力占主导作用,此时流态为湍流.目前在数值模拟预测湍流流动的时候,主要有三种方法:直接模拟<DNS>:要精确模拟空间结构复杂,时间剧烈变化的湍流,需要的计算步长非常小,网格节点非常多,基本只有拥有超级计算机的研究中心才能进行;大涡模拟<LES>:用NS方程来模拟大尺度涡旋,而忽略小尺度涡旋.这种方法需要的计算机资源虽然也很多,但是比DNS小得多;应用Reynolds时均方程模拟:这个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工程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常用的模型有: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两方程模型等,其中,我觉得k-ε模型应该是最常用的了.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这样说,现在对于湍流的非定常描述没有问题,大规模的直接数值模拟基本可以确认就是19世纪得出的那几个公式.湍流的未解之处在于,虽然系统是混沌的,但是试验表明统计是很稳定的.怎么得到这个稳定的统计,现在没有完全的解决办法.流体力学最基本的控制方程Mass、Momentum、Energy都是三维非定常的〔脉动和非定常应该不是一个概念.〕,他们本身不封闭,目前还是千禧年数学难题,加上其它的物性等方程等来求解.对实际应用而言,中国比较流行LES和Reynold Stress average,这类方法的本质是求解or给出特征〔混合〕长度,其中两方程模型在近似两个特征长度时有不同的近似方式,比如周培源当年就搞过k-epsilong.帕坦卡的or陶文铨的《数值传热学》,他们讲传热,这个对于了解CFD要容易一些,然后你就知道流体力学仿真的基本方法了.第一个问题.流体可以看作是由流体质点组成的动力系统,而且是自由度很多的动力系统;当Re较大时,即粘性项比上惯性项较大时,该动力系统对于扰动是极为敏感的,而且Re越大,越敏感,这时如果有持续的扰动,流体系统会失稳,形成湍流.对于实际的流体,由于边界复杂,环境噪音等,扰动的存在是绝对的,因此,当雷诺数大到一定程度,流体系统必然会失稳形成湍流.如上边的回答提到的,这里面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虽然湍流很随机,但是在统计上是有规律的,这是为什么.第二个问题.对于牛顿流体的NS方程做系综平均或者是滤波〔空间加权平均〕,就得到RANS方程或者LES方程.这样的方程是不封闭的,不封闭项需要模型,一类很重要的模型是涡粘模型,RANS的混合长理论,一方程两方程等模型,以与LES的动力模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RANS和LES的目的是缩减计算网格,节约计算资源,代价是牺牲精度,模型的作用是在缩减网格的条件下,更精确的描述湍流的统计量或者大尺度量.值得指出的是,模型只能逼近和近似,无法精确描述湍流.。

1.3-1.4湍流的起因和扩散

1.3-1.4湍流的起因和扩散
——大气层边界层 考虑大气层的边界层问题,我们不能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这 样,大气层边界层的分析将建立在旋转坐标系中。为了简化旋 转系中的运动处理方式,需要在运动方程中引入一个假象的力 ——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 1、科氏力: 当一个质点相对于惯性系做直线运动时,相 对于旋转体系,其轨迹是一条曲线。立足于 旋转体系,我们认为有一个力驱使质点运动 轨迹形成曲线,这个力就是科里奥利力。
L为与相变有关的潜热(0ºC时汽液相变取值2.50×106 );液
固相变取值3.34×105J·kg-1; 汽固相变取值2.83×106 J·kg-1);
cp为湿空气定压比热,与干空气定压比热的关系为cp=cpd (1+0.86q);
cpd 取值1004.07 J·kg-1·K-1;E为蒸发量
在湍流运动的大气边界层中,上述方程组还不能完整地 描述边界层中的全部过程,应将上述的主要变量转换成平均 量和脉动量相加。 在Boussinesq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有
T' ' v Tv
' ' v v
经分解、平均后的运动方程:
2 sin
ui ui 2 ui ui ' u j ' 1 p uj i 3 g fc ijk u j 2 t x j x x j x j i
1 Q * w ' ' uj LE t x j z z Cp
另一方面,像由很小的密度差引起的微弱运动就可以让 热很快地分布在整个房间。现假设一个房间内空气的湍流运 动的特征长度尺度为L,并定义一个特征速度u,则特征时间 等价于: (1.4.4)
显然,Tt只有在假定速度后才能确定。由 Boussinesq 假设,密度差与温度差成比例,重力项中的密度可表示为:

2_湍流基础

2_湍流基础
15:34 2.1.1 湍流的基本特征 10
D. 湍流的最基本的特征 湍流的最基本的特征——随机性: 随机性: 随机性
①湍流的流体质点的运动类似于分子运动,在时间与空间 湍流的流体质点的运动类似于分子运动, 上具有完全不规则的瞬息万变的运动特征。 上具有完全不规则的瞬息万变的运动特征。 ②湍流的运动参数虽是随机量,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概率 湍流的运动参数虽是随机量, 规律,具有某种规律的统计平均特征。 规律,具有某种规律的统计平均特征。由于湍流场中存 在着拟序结构,它们都以大尺度旋涡运动为特征, 在着拟序结构,它们都以大尺度旋涡运动为特征,因此 湍流也服从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理定律。 湍流也服从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理定律。 ③湍流场中任意两个相邻空间点上的运动参数有某种程度 的相关或关联,如速度的关联、速度与压强的关联等等。 的相关或关联,如速度的关联、速度与压强的关联等等。 边界条件不同的湍流具有不同的关联特征 。
(t )
A= A=A=A
(V )
( p)
15:34
2.1.2 湍流的统计平均方法
16
2.1.3 平均值与脉动值的性质
最常用的描述湍流的近似方法是平均值方法, 最常用的描述湍流的近似方法是平均值方法,即将湍流的 任意参数A的瞬时随机值分解为平均量 与脉动量A′之和: 任意参数 的瞬时随机值分解为平均量Ā与脉动量 之和: 的瞬时随机值分解为平均量 与脉动量 之和 A=Ā+A′ 为了今后对湍流运动微分方程进行平均化处理, 为了今后对湍流运动微分方程进行平均化处理,须了解平 均值与脉动值的性质,这将用到Reynolds平均法则: 平均法则: 均值与脉动值的性质,这将用到 平均法则
( p)
1 A ( x , y , z , t ) = lim N →∞ N

风 湍流 尺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风 湍流 尺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风湍流尺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概述部分旨在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下面是对文章1.1概述部分的内容编写建议:1.1 概述风和湍流是地球大气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

风是大气中气体运动的产物,影响着气候、天气以及人类的生活。

而湍流则是流体运动中的一种复杂、非线性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风、水、火等流体系统中。

风和湍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地球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目的是深入探讨风和湍流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尺度对风湍流的影响。

文章将从风的定义和特点入手,介绍风的形成机制和运动规律。

随后,将对湍流进行概念界定,并探讨湍流形成的机制和其在大气环流中的作用。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析风和湍流的关系。

首先,将从微观尺度到宏观尺度,探究风和湍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我们将研究尺度对风湍流的影响。

尺度是指风和湍流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观测尺度,不同尺度上的风湍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行为,对地球系统的能量传递和物质输送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通过对风、湍流和尺度的综合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大气运动、气候变化以及天气现象的形成机制。

此外,对风湍流的探索还能为能源利用、空气污染控制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接下来,我们将首先介绍风的定义和特点,了解风的形成机制和运动规律,并深入探讨湍流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随后,我们将分析风和湍流的关系,特别关注尺度对风湍流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的重点内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对风、湍流和尺度的综合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气象现象,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让我们一同探索风湍流的奥秘,进一步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与机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分布方式组织起来的框架,它对于文章的阅读顺畅性和信息传递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风湍流尺度的讨论:1. 简要介绍:首先,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湍流名词解释

湍流名词解释

湍流名词解释湍流是指含沙量较高的水流遇到明显的阻碍时,由于摩擦力和粘滞力不能克服水流对水流所产生的侧向剪切力而造成水流呈不稳定状态的一种运动。

其实质是多股水流相互作用,使泥沙在紊动中产生旋转,大部分沙粒又因惯性下沉而发生涡动。

湍流层出现在垂直水深方向上含沙量有变化的各种过渡带内,如河口、三角洲、海湾等处,在相应的底部和表层水流中。

湍流也叫混合流。

因为紊动速度具有很大的不规则性。

凡泥沙运动不仅含有随机因素,而且还存在着规律性,这就是说不同地点所形成的紊动速度及其组成成分都不相同,如沿河床运动的底层泥沙所形成的紊动速度,与冲积平原区的紊动速度不同;但总体来讲,都是指紊流。

通常把紊动速度或最大紊动速度取0~3m/s的流动区段,称为湍流区。

所以,紊流区可视为含沙量梯度减小的区域。

表示湍流流速分布的参数,如水深、平均紊流强度及紊流脉动幅值,都是指示性的。

若按能量守恒原理,紊动强度应由紊动功耗散而减小,但事实上紊动强度会增大,这是因为紊动能使一部分泥沙悬浮于水中,当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运动时,不可避免地将带走更多的能量,使紊动强度增大。

湍流区上游的含沙量多于下游,反之亦然。

但此比例系数与泥沙粒径和分选程度无关。

表示含沙量或泥沙粒径均匀性的指标。

有加拿大克朗代尔提出的比沙值,是取沙河流每公里面积上沙粒平均重量为100吨,计算得到,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用比沙值估计湍流输沙率,只适用于粗沙或沙粒径5毫米以上的细沙,不适用于其他细沙或中沙。

表示泥沙粒径均匀性的指标,为单粒级含沙量比值的平方根,为表示泥沙颗粒大小的指标。

与比沙值相似,也取一定河流的泥沙平均粒径为100吨,求算出单粒级含沙量的平方根,以判断河流泥沙分选程度的指标。

按沙粒径,可分为粗沙和细沙两类。

概念:从宏观尺度看,自由水面下各种运动状态的水流称为紊流,是大气边界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从微观角度看,水体质点的运动受粘滞力影响并呈现出随机性的称为湍流,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流动形式,有的湍流局部区域存在扰动后,将形成“有旋涡的湍流”,其大小、方向、长短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往往旋涡会变得十分复杂,而成为一种流动奇异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先从流体的流动讲起。

假设有这样一根管道,我在一头加上一个水龙头,然后通过调节水龙头的大小来控制水的速度。

一开始,水龙头开度比较小,这时候是层流(如下图)。

细致地调节细管中红水的流速,当它与主流管内水流速度相近时,可以看到清水中有稳定而清晰的红色水平流线,表明这时主流管中各水层互不干扰地流动。

逐渐加大水龙头的开度,层流就慢慢的变成湍流了。

这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

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如下图)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层流与湍流的最大区别就是流速了(单单对于上例来说)。

流速较小的时候,流动比较规则,分层现象比较明显。

流速大了之后就开始乱了,各种漩涡,滑动。

现在来看看究竟怎么区别层流和湍流,或者说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里我们先引入雷诺数的概念。

雷诺数(Reynolds number)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以Re 表示,Re=ρvd/ 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d 为一特征长度。

黏性就是指当流体运动时,层与层之间有阻碍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

举个例子,假如有一群人手拉手的往前跑,大家开始跑得都很慢,突然有一个人不想跟他们一起玩这个脑残的游戏了,所以任性的加快了速度。

如果手拉的不紧,他就很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小,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小;如果手拉的越紧,他就越不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大,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大。

另一方面,要是不容易逃脱,他只要加快速度,终究是可以逃脱的。

这个例子或许不那么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雷诺数的概念了。

雷诺数其实是一个无量纲数,表示作用于流体微团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当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这里贴一张从层流发展为湍流的图(中间有一段过渡段,这也很容易理解,数值上的绝对反映到实际情况下,基本都有一段过渡段)。

再简单的概况一下,湍流就是当流体的惯性力影响大于黏滞力时,流动有
较规则分层明显的层流变为不规则的运动的情况。

对于第二个问题,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
现在的模型大多都是近似的模型。

如果硬要说说预测和解释的话,应该是连续方程和N-S方程,这两个方程基本上可以描述世界上所有的流动现象。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理论上,这个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是世界性的难题,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直接求解对计算机的
内存和CPU 要求非常高,目前还无法应用于工程技术),这条路不太可能。

所以现在的工程上的的方法目的并不是为了解释湍流现象(因为数值上,连续方程与N-S方程能够准确地描述湍流运动地细节),而是对湍流的情况作一定程度的模拟。

一般我们有两种方法,就是平均N-S方程的求解和大涡模拟(LES)。

简单的理解,现在的各种模型就是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

而现在我们能应用到的大多数模型都是基于雷诺平均模型的(LES应用于工业的流动模拟尚处于起步阶段)。

简单的来说,平均N-S方程的求解的方法就是将非稳态的N-S方程对时间做平均处理,期望得到对时间做平均化的流场。

但是N-S 方程对时间做平均处理后,控制方程并不封闭(即方程组的未知数大于方程数),因此需要额外构造方程是控制方程封闭,额外假如方程的过程即建立湍流模型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些方程往往都是根据大牛们自己对湍流的理解建立起来的,因此因人而异,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不好用,近不近似。

比较常用的是下面几个:模型;ε模型;ω模型;4.雷诺应力模型(RSM)。

湍流大涡模拟其主要思想是大涡结构(又称拟序结构)受流场影响较大,小尺度涡则可以认为是各向同性的,因而可以将大涡计算与小涡计算分开处理,并用统一的模型计算小涡。

在这个思想下,大涡模拟通过滤波处理,首先将小于某个尺度的旋涡从流场中过滤掉,只计算大涡,然后通过求解附加方程得到小涡的解。

过滤尺度一般就取为网格尺度。

显然这种方法比直接求解RANS 方程和DNS 方程效率更高,消耗系统资源更少,但却比湍流模型方法更精确。

总结一下,现在我们对湍流的刻画就是连续方程和N-S方程。

要是人类哪一天能够直接求解出这两个方程组,也就没必要弄出这个模型了。

湍流模型说白了就是对上面N-S方程的简化,简化为能计算机够直接计算。

湍流产生的原因粗略的说是流体系统的不稳定性。

如果你看动能方程,扩散项是稳定系统的,但是对流项是非线性的,所以会放大系统的扰动,因此是扰乱系统的。

另一个原因是,压力项的影响是非局部的。

这一处的扰动会通过压力项向外传递,引起别处的扰动,别处的扰动又会通过压力项反馈回来,这样也会是系统越来越不稳定。

湍流产生的原因,从动量方程来看,就是由对流项这个非线性项产生。

至于模型,取决于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每个模型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目前常用的模型可以看这里。

Turbulence modeling -- CFD-Wiki, the free CFD reference 模型的选
择需要你对模型具有深刻的了解或者有丰富的经验。

在你确定模型的适用度之前请不要认为你获得了一个正确的流场。

湍流的产生在流体力学中的术语称为转捩 (读音同“烈”)。

一般认为,湍流是因为层流失稳引起,其完整过程非常复杂,以下只是一个极其粗略的描述:首先流场中产生了某种特定频率和波长的扰动,然后扰动幅值可能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或者时间演化以指数规律增大,之后由于对流项的非线性作用,该扰动可以激发出各种频率和波数的其他扰动,最终产生各种频率和波长都有的湍流。

湍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三维非稳态、带旋转的不规则流动。

它由于粘性力引起的,你也可以把湍流理解为各种不同的漩涡的叠加。

雷诺数是表征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也是判断层流与湍流的一个重要依据。

雷诺数很小时( <2300)粘性力起主导作用,此时流态为层流;当雷诺数很大的时候,此时惯性力占主导作用,此时流态为湍流。

目前在数值模拟预测湍流流动的时候,主要有三种方法:直接模拟(DNS)要: 精确模拟空间结构复杂,时间剧烈变化的湍流,需要的计算步长非常小,网格节点非常多,基本只有拥有超级计算机的研究中心才能进行;
大涡模拟(LES)用: NS 方程来模拟大尺度涡旋,而忽略小尺度涡旋。

这种方法需要的计算机资源虽然也很多,但是比DNS小得多;
应用Reynolds时均方程模拟:这个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

工程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常用的模型有: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两方程模型等,其中,我觉得k-ε模型应该是最常用的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这样说,现在对于湍流的非定常描述没有问题,大规模的直接数值模拟基本可以确认就是19 世纪得出的那几个公式。

湍流的未解之处在于,虽然系统是混沌的,但是试验表明统计是很稳定的。

怎么得到这个稳定的统计,现在没有完全的解决办法。

流体力学最基本的控制方程Mass、Momentum 、Energy 都是三维非定常的(脉动和非定常应该不是一个概念.),他们本身不封闭,目前还是千禧年数学难题,加上其它的物性等方程等来求解。

对实际应用而言,中国比较流行LES和Reynold Stress averag,e 这类方法的本质是求解or 给出特征(混合)长度,其中两方程模型在近似两个特征长度时有不同的近似方式,比如周培源当年就搞过k-epsilong。

帕坦卡的or 陶文铨的《数值传热学》,他们讲传热,这个对于了解CFD要容易
一些,然后你就知道流体力学仿真的基本方法了。

第一个问题。

流体可以看作是由流体质点组成的动力系统,而且是自由度很多的动力系统;当Re 较大时,即粘性项比上惯性项较大时,该动力系统对于扰动是极为敏感的,而且Re 越大,越敏感,这时如果有持续的扰动,流体系统会失稳,形成湍流。

对于实际的流体,由于边界复杂,环境噪音等,扰动的存在是绝对的,因此,当雷诺数大到一定程度,流体系统必然会失稳形成湍流。

如上边的回答提到的,这里面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虽然湍流很随机,但是在统计上是有规律的,这是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

对于牛顿流体的NS 方程做系综平均或者是滤波(空间加权平均),就得到RANS方程或者LES方程。

这样的方程是不封闭的,不封闭项需要模型,一类很重要的模型是涡粘模型,RANS的混合长理论,一方程两方程等模型,以及LES的动力模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

RANS和LES的目的是缩减计算网格,节约计算资源,代价是牺牲精度,模型的作用是在缩减网格的条件下,更精确的描述湍流的统计量或者大尺度量。

值得指出的是,模型只能逼近和近似,无法精确描述湍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