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本天皇制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日本天皇制的历史演变

摘要:天皇虽是日本国皇帝的称号,但日本天皇并不是日本国一开始就有的,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对天皇制的历史演变,日本有许多神话传说,日本的天皇制作为国家权力运作形式,经历了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和现代天皇制的不同发展阶段。

关键词:日本天皇制历史演变

天皇制是指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制度。天皇虽是日本国皇帝的称号,但日本天皇并不是日本国一开始就有的,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对天皇制的历史演变,日本有许多神话传说,其后又经历了古代、近代、战后天皇制三个阶段。

一、古代天皇制

总体上看,古代天皇制从7世纪到1868年明治维新的1260年间,此时的天皇基本上是“虚君”,临而不治,大致经历了形成、兴衰和衰退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608年至672年(推古朝第二次谴使隋朝至壬申之乱)为古代天皇制的形成期。在古代天皇制的第一期间,皇族通过推古朝改革和大化改新,打击和抑制了豪族势力,确立了天皇的权威。603年-604年,推行了所谓的“推古朝改革”,颁布了“冠位十二阶法”,又制定了《十七条宪法》。在孝德天皇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仿照唐代官

制,全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律令官僚统治机构,世袭氏族被废除,高度中央集权的古代天皇制得以确立。

第二阶段,673年至866年(天武天皇即位至“应天门之乱”)为兴盛期;朝廷以封建的唐王朝为榜样,从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和法律等方面入手,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使日本成为法律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天皇,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又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完善。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中期。奈良时代(710-794年),可以说是女帝称雄的时代。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八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跟孝谦(重登基后改称称德)三位均为女皇,在位统治近30年。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迁往平安京(即京都),平安时代开始。迁都的那一夜,火树银花,一派祥和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新都平安京能够“万年平安”。

第三阶段,866年至1868年为衰落期。第三期间的时间长达1000年,出现过66位天皇,期间天皇制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嬗变。自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为了从外戚手中夺回王权,朝廷不得不借助于武士集团的力量,导致了平氏武士集团控制皇室的局面。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纵。自藤原氏政权起,经历平氏政权、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天皇无权这一凄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年左右。这一期间,天皇虽然仍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权却在幕府手中。

二、近代天皇制

近代天皇制是日本对外侵略战争连绵不断之深层次、制度意义上的原因。因为近代天皇制是日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军国主义的基础;1868年的明治政权开创了近代天皇制。其标志就是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拥有“统帅陆海军”、“任免文武官员”、“召集帝国议会、令其开会、闭会、休会、及众议院的解散”等一切大权。天皇掌握了国家的一切最高权力,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皇制的代表者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心,而且还是全国最大的地主、资本家和军事首领。较之过去,这是一种典型的专制主义的天皇制,天皇是“实体”,是创设法律、施行国务的主体,内阁、议会、军部各自为政,分别向天皇负责,均为副体,是协助者。国家最高法律把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高权力赋予了天皇,天皇成为一切重大国务的最高法律责任人。明治以后的大正天皇全面继承近代天皇制并予以强化,昭和天皇则进一步加以完善并推其至极端。1945年日本战败,在外力的作用下,近代天皇制转为天皇仅具象征意义的现代阶段。

三、战后天皇制

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后废除了旧天皇制政治体制。在外力作用

下建立起现代天皇制,即和平宪法规范下的“象征天皇制”或“战后天皇制”。按照《日本国宪法》天皇作为国家元首属于“日本国之象征,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只能行使本宪法规定的关于国事的行为,没有关于国政的权能”。而且,天皇“关于国事的一切行为须有内阁之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然而,当年美国为首的盟军总部为利用天皇维持自己的占领所保留的现代天皇制,从一开始就成为日本战后政治斗争的焦点。革新政党与左派大众要求彻底铲除滋生过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天皇制度,以自民党为核心的保守势力则极力维护天皇制的合法性。

在天皇制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即使天皇没有了实权,但由于日本民族的传统观念,不论是贵族或是武士都不能无视皇权,虽然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拥有凌驾于皇室之上的实力,但’君权神授’的观念始终是日本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天皇虽然丧失了他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但在终极信仰体系和观念价值体系中却从未丧失过其作为大和民族这一最高的氏族部落的精神“王者”的地位。

战后天皇与神道并存的神社神道之象征天皇制,其灵魂载体神社神道的存续,为其在本质上的实存提供了绝对根本的保障,令其天皇之“神性稜威”之“象征神威”于战后仍“绵延不绝”,威力无穷,影响至今。其不仅是幕府时代象征天皇制的本质翻版,更是近代国家神道之军国主义天皇制的本质灵魂的传续与翻版。因而,战后象征天皇制仍是日本军国主义之源泉与温床,其必然导致军国

主义并以此为其本质必然归属;亦为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右倾及国家神道、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阴魂不散之最深层的精神源流与最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