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本天皇制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日本古代天皇制和斋王制度,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制度,两者都是在日本古代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而形成的。

古代天皇制,是日本在古代至中世纪时的一种君主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是日本的宗教领袖。

古代天皇制是一种神权政治,即象征性政体,其核心是天皇崇拜,起源于日本神话中的天照大神。

在古代天皇制度下,天皇具有象征性的政治地位,也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

而天皇的宗教地位,则是日本神道的核心。

而在古代天皇制之外,则有斋王制度。

斋王指的是天皇的亲属,其地位相当于皇子或皇孙。

斋王制度起源于平安时代的室町时期,其建立也是为了规范天皇亲属之间的关系。

斋王制度的特点是,总体上独立于天皇制度,但又存在于天皇制度中。

斋王制度在历史上三次发生过重大变革,这其中最重要的两次变革是在室町时期和江户时期。

在室町时期,由于天皇在政治上的地位下降,斋王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了类似于皇室的地位。

明治时期政府启动了明治维新,废除了天皇的神权地位,实现了天皇的象征地位,但仍保留了斋王制度作为天皇亲属关系的一种官方地位。

在室町时期以前,具体而言,斋王是天皇的嫡亲,有时会被任命为驾前实威奏持、摄政等职位,以担任皇室的代表工作。

而在室町时期,斋王成为了天皇家族中的一支,亲属关系相对较远。

因此,斋王的职责也逐渐变化为代表天皇家族,负责处理皇室的内部事务,继承宫中的遗产等。

此后,江户时期的斋王制度逐渐失去了其最初的意义,成为一种纯属于宫廷内部的机制,扮演着管理宫廷财物、监督宫中生活等重要的职务。

总的来说,日本古代天皇制和斋王制度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两者也有着很大的联系。

古代天皇制度在与宫廷亲属之间的联系和默契中稳定发展,斋王制度则为这种关系和默契提供了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天皇家族的内部结构逐渐清晰化,同时斋王制度在日本神道文化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无论是古代天皇制度还是斋王制度,都给日本历史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日本天皇制——精选推荐

日本天皇制——精选推荐

日本天皇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在日本和世界上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特别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效忠天皇”、进行“圣战”的名义,连续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而制造、挑起“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给中国和亚洲以及欧美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二次大战后,日本天皇制一度面临灭顶之灾,但却又被奇迹般保留下来。

虽时迁位变,大异其趣,但天皇制仍在日本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明仁天皇1989年1月登极,又接到几乎所有大国的访问邀请。

日本当局正酝酿开展更为活跃的皇室外交,利用日本皇室的东风更快谋取政治大国地位。

日本皇室为什么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作为封建社会的残余似乎仍有很大生命力?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人信奉天皇教?为什么日本统治阶级仍极其重视在政治上利用天皇制?日本天皇身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神秘莫测的迷雾?一、天皇制的历史演变天皇虽是日本国皇帝的称号,但日本天皇并不是日本国一开始就有的,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

对天皇制的历史演变,日本有许多神话传说,其后又经历了古代、近代、战后天皇制三个阶段。

(一)关于天皇制的神话传说关于天皇制的种种传说,集中体现在日本最早的历史文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之中。

《日本书记》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又一部史书,由舍人亲王、太安万侣等用汉文采取纪体撰写,共三十卷,于公元720年成书,记叙日本开天辟地至持统天皇(约690—697年)在位期间的神话传说与史事。

1、关于日本是神国的神话《古事记》开宗明明义即讲“天地始分”,说在宇宙混沌、天地初开的高天原,首先出现了三大天神:天之御中主神为宇宙中央之主,代表宇宙的根本;高御产巢日神即产灵神,代表宇宙之生成力。

这两个神为阴阳之仪,和神产巢日神都是独神,且系隐身之神。

其后出现传说中的创世神,即伊耶那歧神和伊耶那美神兄妹,再由这两个创世神生出日本诸岛。

古代日本的天皇制与幕末时代

古代日本的天皇制与幕末时代

古代日本的天皇制与幕末时代在古代日本历史中,天皇制和幕末时代是两个重要的时期,它们对于日本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制度演变两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日本的天皇制与幕末时代。

一、历史背景1. 古代日本的天皇制起源日本的天皇制可以追溯到古代,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60年的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

自那时起,日本就采取了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的政治制度。

2. 古代日本的天皇权力在古代日本,天皇作为天照大神的后代,被认为是神的化身,因此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天皇拥有祭祀仪式、授予官位、颁布法令等权力,并且被视为国家的象征。

3. 幕末时代的历史背景幕末时代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日本历史时期,该时期以政治动荡和现代化改革为特征。

这一时期的起因是由于对外国干涉和内部矛盾的加剧,导致了幕府统治的动摇。

二、制度演变1. 古代天皇制度的演变在古代日本,天皇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尤其是在平安时代(794-1185),天皇的权威出现相对削弱,而武士阶层兴起,实际政权逐渐由摄政和将军掌握。

2. 幕末时代的政治转变幕末时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改革思潮的兴起,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幕府体制逐渐式微,天皇的地位再度凸显,成为了改革和变革的象征。

3. 天皇制度的现代转型幕末时代的变革使得天皇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明治维新后,明治天皇通过推行现代化改革,进一步巩固了天皇的权威地位,并将日本建立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总结:古代日本的天皇制与幕末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

天皇制在古代日本起源,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凸显了天皇的权威地位。

而幕末时代则是日本社会变革的时期,天皇再度成为国家变革的象征,并推动日本向现代化迈进。

这两个时期对于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天皇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日本天皇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日本天皇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日本天皇制度是日本宪政体系的核心,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

天皇是日本国家的象征,不具有政治权力。

日本天皇制度的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古代。

天皇制度的起源日本古代的天皇是神的化身。

神道教视皇族为出自天照大神的皇祖神,皇族和天皇被认为是神族后裔,并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神。

在公元645年的大化改新中,明确规定了天皇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此时,天皇的地位和权力得到了明确的法律地位。

公元710年,日本首都迁至奈良,天皇在此建立了道场(宫殿),并成为日本古代中央政权的核心。

天皇制度的崩溃与恢复到了公元794年,天皇迁都至京都,建立了平安时代。

在平安时代中,宫廷政治占据了主导地位。

天皇的地位和权力逐渐减弱,实际政权被贵族和将军夺取。

此后,日本历史上发生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变革,包括幕府政权的建立和战国时代的乱世。

尽管如此,天皇的象征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

在明治维新中,日本政府对天皇制度进行了大力推广和改革,将其确立为日本政治文化的核心。

天皇被提升为国家的最高象征,旨在加强对国家和人民的凝聚力。

同时,政府通过制定新宪法,明确规定在战争时期以及与国外交涉时,天皇是国家最高权力代表。

天皇的形象也被改变,从神的集合体转变为普通人。

战后日本的天皇制度在二战期间,日本战败,天皇制度遭受重创。

美国占领之后,日本政府被迫进行大规模改革,天皇制度被削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新宪法中规定了天皇的象征地位,彻底打破了天皇是政治统治者的传统看法。

天皇只是象征日本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存在。

尽管如此,天皇制度在日本社会中的存在并未被削弱。

日本政府一直对天皇制度进行维护和推崇,认为它是日本民族和文化的重要体现。

天皇制度在日本的宗教、文化和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总的来说,日本天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其地位和权力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但其象征地位从未改变。

战后,天皇制度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减弱,但它在日本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日本的斋王制度和古代天皇制在日本历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这两个制度的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斋王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古代的神道教信仰。

在神道教中,神被认为是神秘而至高的存在,而斋王则是神的代表。

斋王是为了祭祀神而生的,他们的职责是管理神道教的事务并代表人民与神沟通。

最早的斋王是由家族继承的,称为“豊蓝王”,他们负责神道教的仪式、祭祀和宣布神的旨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斋王制度发生了变化。

公元6世纪,日本引进了佛教,并开始与中国建立密切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斋王制度逐渐融合了中国的皇位继承制度。

公元7世纪至9世纪,日本开始出现了直接继承天皇位的趋势。

首先是大化皇子在645年推翻大和朝廷,成为新的天皇。

然后,在奈良时代,日本实行了后嗣继承制度,即天皇的亲子成为天皇的合法继承人。

日本古代的天皇制度是以天皇为中心并由天皇掌控的,而斋王制度则是作为天皇的亲属,并兼任斋王的特殊职位。

斋王在天皇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天皇的家族成员,还是天皇的辅助者和属下。

斋王作为神道教的代表,参与各种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并代表天皇与神沟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皇作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变得越来越强大,斋王的地位逐渐下降。

到了平安时代,天皇已经成为了政治和军事的主导者,而斋王的地位则变得相对较低。

斋王制度也逐渐被清涼寺摄政制度所取代,在这个制度下,清涼寺成为了天皇的实际统治者。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紧密相连。

斋王制度最早是神道教信仰中的一部分,后来融合了中国的皇位继承制度。

斋王是天皇的亲属兼助手,负责祭祀和沟通神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皇制度变得越来越强大,而斋王的地位则逐渐下降。

最终,斋王制度被摄政制度取代,天皇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

这些变化表明了天皇制度在日本历史中的演变,以及斋王制度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

日本皇位继承制度的历史脉络

日本皇位继承制度的历史脉络

日本皇位继承制度的历史脉络作者:李卓《光明日报》(2016年11月05日11版)日本皇室今年夏天爆出了震惊世界的新闻:8月8日,明仁天皇通过视频向日本国民委婉表达了“生前退位”的愿望。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日本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要想理解日本天皇为何不能自己决定让出皇位,还需梳理一番日本皇位继承的历史脉络。

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实际上亲政的历史并不长。

从公元7世纪起,日本在以倭王为中心、由诸豪族组成的大和王权基础上,学习中国唐代政治经济制度,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在随后的奈良时代,天皇制进入鼎盛时期。

然而,从平安时代开始,天皇的地位随着中央集权制的衰落渐趋下降。

在武家秉政的幕府时代,更是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以至于“天下之人心只知有武人而不知有王室,只知有关东而不知有京师”(福泽谕吉语,“关东”指幕府)。

由于皇室在历史上的弱势,加上受到不同时期政治势力的干预,皇权被架空,至关重要的皇位继承也长期处于无序状态,主要表现为:第一,“父死”未必“子继”。

日本古代早期,由于母系制残余的影响,在王位继承方面长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大王(天皇)不同后妃所生子之间围绕王位往往拼死争夺,阴谋弑杀屡屡发生。

7世纪中期以后,受古代中国影响,直系的父子继承开始增多,并实行立太子制。

被立为皇太子的人,可能是皇子、皇孙,也可能是皇兄弟,甚至还有皇叔、皇女。

这种乱象一直持续到江户时代,在15代天皇中,属于父子继承的有8例,其中长子继承的更少。

第二,出现多位女帝。

6世纪末到8世纪的日本,有八代、六位女性(其中二人重祚)继承皇位,故这段历史有“女帝的世纪”之称。

她们多是在没有合适的男性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以皇后或准皇后身份继承皇位,为年幼的继承人成年后继承皇位作铺垫,因此女帝也被称作“中天皇”。

江户时代也有两位女性天皇,但实际权力与奈良时代的女天皇已无法相比。

第三,发生皇位继承的原因未必是“父死”。

在日本皇室史上,天皇生前退位是常态,因天皇去世发生皇位继承的反倒是少数。

日本天皇的历史发展介绍

日本天皇的历史发展介绍

日本天皇的历史发展介绍日本天皇的历史发展:古代日本天皇裕仁昭和天皇日本最早的神话书籍古事记称,日本天皇乃是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之后裔,成为日本君权神授的依据。

旧时的日本史书一直宣称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来自同一家族,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

事实上,中古时期的日本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的大和国家实现统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

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现过多次王位的争夺,或许也改易过多个朝代。

然而当时的历史纪录靠口头背诵神话的史官,而没有可以证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无由查证。

仅有中国陈寿《三国志》的东夷传倭人条可做参考。

然而该纪录却是转录而来,并非一二级史料,且文中可以看出中日语言误译的问题。

虽在《日本国史略》中有“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

天下即一人之天下。

”一辞,不过“万世一系”四字则是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左右才形成,写入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中。

天皇作为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

自公元6世纪大和国征服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后,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

但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天皇权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时间。

直至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权。

裕仁昭和在位时期发动了侵略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的大战。

日本天皇的历史发展:近代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建立议会民主制。

但为了顺应日本民意,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保留下来。

1946年,美国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人间宣言”,承认天皇也与平民无异,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

现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职责是任命首相内阁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的外事活动和国家典礼等。

日本天皇来源日本国君使用天皇称号大概是在唐朝时期。

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皇后并称二圣,这可能影响到日本天皇称号的采用。

日本天皇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评析

日本天皇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评析

日本天皇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评析日本的天皇制度是一个独特的政治体制,它已经存在了超过1000年。

日本的天皇制度既是政治体制,也是文化的象征。

从古至今,日本天皇制度经历了许多变迁,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天皇制度的评价也是不一。

1. 天皇制度的起源天皇制度最早起源于日本神话,那时被称为天照大神的女神被视为日本的御祖神。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皇制度被认为是神话传说的一种延续,由神转化而来。

随着日本的发展,天皇制度逐渐成为了本土化、制度化的政治体制。

在710年,日本正式建立了朝廷制度,也开始有了统一的天皇。

基于神似至高无上的观念,日本天皇的地位一直比较特殊,天皇往往被视为神的象征、天降的代表人物,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拥有了丰富的宗教色彩。

2. 天皇制度的演变在日本古代,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不受其他阶级和势力的限制。

天皇政治体系是以朝廷、贵族和官僚阶层为基础的,它们共同来实现对社会和民众的管辖。

在此基础上,完善的律令制度、法律和道德规范也逐渐形成。

到了平安时期,天皇制度进一步演变为以朝堂和贵族阶层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贵族阶层和朝堂势力逐渐崛起,开始分化社会。

天皇政治权利逐渐减弱,相对地,贵族阶层的权力日益增强。

这一时期的日本天皇制度更多的是仪式化的,天皇在特定场合下发表讲话、授勋、祭祀等活动成为了其主要职责。

随着江户时期的来临,天皇制度变得更加数字化和官僚化,天皇政治权利大幅度被削弱,实际上已经被政府控制。

到了明治维新,天皇被视为重要的政治象征,在恢复天皇权利的同时,也全面改革了整个日本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各领域。

在此基础上,明治天皇还颁布了宪法,确立了贵族、议会和行政机关的权力法规。

在二战之后,天皇制度再次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今天,日本天皇已经成为了一个仅拥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其权利和地位都已经被迅速减弱。

3. 评价对于日本天皇制度,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它的确是一种独特的政治体制,可以说是国家和文化的象征。

日本的天皇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日本的天皇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日本的天皇制度及其历史演变在世界的政治制度中,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制度比日本的天皇制度更为独特。

这个制度源于日本自古以来的统治思想和历史文化传统,在长期的演变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形式。

本文将着重介绍日本的天皇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一、日本天皇制度的起源和演变日本的天皇制度可追溯至公元前660年,当时日本的始祖神武天皇即位,建立了日本的封建制度,天皇成为祭祀和统治的重要权力。

在日本古代,天皇高度垄断着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领域的权力,是统治者。

然而,在公元6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渡来人时期,日本开始引入强大的中国文化,随着唐朝文化的传入,日本开始接受了中国皇朝的封建制度,给日本天皇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的日本开始采取了中国皇帝模式,设立了类似于宰相、大臣等职位,实行了皇族、贵族、百姓不同的阶层制度。

在这一时期,天皇制度逐渐走向封建化。

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平氏和源氏的决战,日本上层社会的权利逐渐向武士阶层转移。

此时期的日本天皇步入了“士农工商,各司其职”的局面,天皇的权力逐渐削弱。

在明治维新时期,天皇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日本天皇正式成为了一国君主。

二、日本天皇制度的特点1、天皇地位至高无上日本天皇制度制定的第一条规定明确指出“(天皇)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在日本的宪法中,天皇被尊奉为国家的象征,日本的天皇制度区别于其他君主制度,不具有实际的政治权力。

然而,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天皇始终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统一的纽带,为人民所敬仰和崇拜。

在日本的许多传统文化和仪式中,天皇的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

2、继承方式独特在日本天皇制度中,皇位不是通过选举获得的,而是通过家族的继承。

日本天皇一般是长期寿命的,所以其继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根据日本天皇制度的规定,新天皇必须由现任天皇提名,并经过日本国内权威的确立手续,才能正式继位。

这在其他君主国家是非常罕见的。

3、宗教意义浓厚在日本天皇制度中,天皇本身就是一种宗教象征,他的地位和权力来自于日本传统宗教──神道教。

日本天皇制度的历史演变

日本天皇制度的历史演变

日本天皇制度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各国都有自己的统治制度,其中天皇制度就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一种。

天皇制度起源于中国的封建制度,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成为了现在的日本天皇制度。

而这个制度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天皇制度的诞生天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世纪的古代。

当时的日本被多个部落所控制,没有统一的国家。

直到公元710年,日本第一位天皇——天武天皇统一了全国,日本才被确立为一个封建国家。

在这个新国家中,天武天皇担任国家元首的角色,并且真正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天皇既是政治领袖,也是国家的象征。

这一制度在沿用至今,也就是一直将天皇置于日本政治和文化的最高层。

天皇制度的发展日本的天皇制度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体现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特点。

在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天皇的地位受到了弱化,但到了室町时代,天皇重新被推上了尊崇的地位。

江户时代,武士阶层成为了国家的实际统治者,但天皇的地位在文化领域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直到明治维新后,天皇制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成为了现在的模样:由天皇作为国家元首,首相作为政府首脑,共同治理国家。

天皇制度的现状现在的日本天皇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并且严格遵守传统礼仪。

天皇的角色已经从政治领袖转变为国家的象征和文化瑰宝的守护者。

天皇不再直接参与政治,而是致力于促进日本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不过,作为国家元首的天皇依然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每年的一系列仪式上,天皇会发表讲话,重点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的问题。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天皇还需要代表国家进行外事活动。

天皇制度的未来尽管现在的天皇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前不久,日本天皇已经传位于皇太子德仁,也就是即将成为日本新天皇。

虽说皇太子德仁在一定程度上是已经被公认的合适人选,但也有一些人对这次传位难免会产生一些质疑,认为这个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尽管如此,日本的天皇制度始终扮演着日本文化极为重要的角色。

日本天皇制度

日本天皇制度

天皇制一、起源日本最早的神话书籍《古事记》称,日本天皇是日本神话中的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在《日本国史略》中也有“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

天下即一人之天下。

”一辞。

旧时的日本史书一直宣称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来自同一家族,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

实际上,到6世纪末7世纪初推古女王时期,才开始出现“天皇”这一称谓。

推古对皇统谱做了进一步的加工,除了续写钦明以来的皇统谱之外,一个最大的举措就是确立了皇统的源头。

[1]其具体做法是,以660年作为日本第一代天皇的即位之年。

在皇统谱上又增加了9代天皇,神武一绥靖一安宁一懿德一孝昭一孝安一孝灵一孝元一开化。

二、发展(一)、古代天皇公元4世纪中期,今天皇族的祖先统一了割据的小国,在关西地区建立了大和政权。

大和政权吸收了中国的高度文明,开始使用汉字。

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标志着日本皇室开始从古坟时代进入了奈良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

与后世相比,奈良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从公元592年至公元7781年近200年间在位的18位天皇中,女性占了8位。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

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

中国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日本又称菊节。

在这一天,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共饮菊酒。

因此平安朝留给人们菊黄蟹肥的印象。

10~11世纪时,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垄断政权长达200多年,皇权开始旁落。

醍醐、冷泉、圆融、花山几位天皇禅位后被迫退隐寺院,与青灯古佛相伴。

史称“院政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产生了武士政权,日本开始成为一个军事封建国家。

1333年,镰仓幕府垮台,后醍醐天皇在足利义满的协助下重返京都,史称“建武中兴”。

试论二战后日本天皇制的意义(杨恩启)

试论二战后日本天皇制的意义(杨恩启)

试论二战后日本天皇制的意义杨恩启摘要:日本天皇制已有两千年多年的历史,在日本和世界上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本文拟就了解日本天皇制的产生和战后日本天皇制的特点及战后日本天皇制的意义,利于对现今日本天皇制进行较深入地理解。

关键词:日本天皇制象征性意义一、日本天皇制的产生日本天皇制的形成包括关于天皇制的神话传说和天皇制在日本政治中的确立,分为古代、近代、战后天皇制三个阶段。

天皇制的种种神话传说主要体现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之中,书中描述有日本是神国的神话,天皇是神和天照大神的神话,三种神器的神话,神武东征的神话,这些神话看似浪漫、有趣,实质上是统治者为了巩固天皇制服务的。

这些神话传说构成了日本天皇宗教——神道教的基础,对形成天皇的最高宗教权威有重要影响①。

公元三世纪,日本仁德天皇改称大王为天皇,至此日本正式沿用天皇的称呼。

公元645年,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革新派发动政变,夺权后进行大化革新,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标志着日本古代天皇制的确立。

12世纪末,日本皇权旁落,开始进入幕府时代,幕府将军掌控国家实权,天皇成为傀儡和象征,古代天皇制逐渐衰落。

1868年,倒幕运动成功,天皇重新掌握实权,进行明治维新,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统治,开始了近代的天皇制。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军国主义思想的膨胀,日本天皇制变成法西斯军国主义天皇制,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投降,日本实行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传统的专制主义天皇制变为象征性的天皇制②。

二、战后日本天皇制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宪法》规定实行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传统的专制主义天皇制变成象征性的天皇制,其特点主要是具有象征性、世袭性、政教合一性。

(一)象征性。

日本天皇制分为古代、近代、战后天皇制三个阶段,在整个日本历史上天皇主要是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权威而存在,尤其是在幕府时期,天皇成为国家和国民的整体象征,具有很强的精神向心力,战后,天皇成为名副其实的象征性,这也是日本在二战中失败以后皇室能够存在的原因之一。

日本天皇制度

日本天皇制度

日本天皇制度日本天皇制度是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源远流长。

自公元前660年成立至今已有约2700年的历史。

在这个制度下,天皇被认为是神权的象征,国家最高领导者。

下面主要介绍日本天皇制度的历史和特点。

日本天皇制度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

据传,最早的天皇神武天皇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他被认为是日本民族的共同祖先。

因此,天皇被认为是津波神、神风神等神灵的后裔。

在日本神道教义的影响下,天皇被奉为“天照大神”的后代,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神圣性。

在公元6世纪,天皇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宗教、政治、军事的最高领导者。

在平安时期(794-1185年)期间,天皇的权力更加加强,成为政治与文化的中心。

然而,从平安时期开始,日本天皇的实际权力逐渐被贵族阶层(如政治家和武士)掌握,天皇成为虚位元首。

在明治维新(1868年)之后,日本政府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革,天皇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变化。

明治天皇被尊奉为国家的象征,但实际上,政府的实际权力被中央政府掌握。

日本天皇制度通过皇室典范法(1947年)得到法律化,明确了天皇的地位和职能。

按照日本宪法,天皇是国家的象征和团结的象征,他没有政治权力,也不干预政府的日常事务。

天皇的职责包括参与宪法规定的国事活动,如国家主权的行使、外交活动、国会会议等。

此外,天皇还扮演一种国民精神和价值观的象征角色,以及发展和保持日本文化的领导者。

尽管天皇的权力已经大大削弱,但他在日本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天皇被崇敬为神灵的后代,具有无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和合法性。

他被广泛认为是日本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稳定和连续性。

总之,日本天皇制度是一种独特的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尽管在现代化进程中,其权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天皇作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在日本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日本的斋王制度源于古代神道信仰,最早的斋王即大和朝廷开国之祖神武天皇的后裔。

斋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与古代日本天皇制度的形成和变革密不可分,对于理解古代日本宗教、政治、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日本天皇制度最早起源于神话传说中天照大神的后代,清之御霊天皇即为第一代天皇。

在古代日本,天皇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神权者,统治全国。

然而,由于他们的政治权力很少,常常被贵族家族所限制。

这些家族在日本古代社会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他们各自为政,掌控着自己的领地和人民。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进入日本,和气王即为受到中国震撼的日本皇室成员之一。

他所采取的“斋王制度”,实际上就是想通过神职的方式,加强对贵族家族的干预和控制。

斋王相当于天皇的代理人,负责管理全国的祭祀事宜,同时也可以兼任贵族的顾问和官员。

斋王制度的出现,为日本古代封建制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斋王的地位逐渐上升,不断受到皇室的赞赏和尊重。

平城京、平安京时期,斋王逐渐成为了皇室成员中最尊贵的一员。

斋王的地位和权利,也逐渐得到了扩展,有时甚至可以介入皇位继承的事宜。

在这种情况下,任命斋王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也引起了各方面的争夺和纷争。

不同斋王之间也会有竞争和争夺,但在整个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斋王仍然保持着至高的崇敬和尊重。

日本的各个宗教宫殿,也都有斋王进行祷告,请神等仪式,因此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

总之,斋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充分说明了宗教和政治制度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不断演变和进化的斋王制度,是日本古代早期和中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也为古代日本天皇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天皇制的起源及结构特征_武寅

天皇制的起源及结构特征_武寅
⑤ 大约到 , 他凭借实力东征西讨 ,“ 东征毛人五十五国 , 西服众夷六十六国 , 渡平海北九十五国 ”
5 世纪 , 已经统一了日本列岛上的大部分地区 , 基本结束了列岛上部落国家林立的状态 。 在征服诸国之后 , 大王只把 少 数 归 服 国 纳 入 其 直 接 统 治 之 下 , 或 者 是 赏 给 王 族 贵 族 , 而 多 数情况下是采取间接统治的方 式 , 即 在 对 方 表 示 归 服 后 , 允 许 其 国 原 有 内 部 体 制 不 变 , 原 来 的 首领仍驻守自己的领地 , 只需向大 王 缴 纳 租 税 。 大 王 则 通 过 这 些 地 方 豪 强 对 各 自 领 地 的 统 治 而 间接地统治全国 。 这种间接统治的 方 式 使 得 被 征 服 国 保 留 了 相 对 的 独 立 性 , 同 时 也 成 为 邪 马 台 时期的协商政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延续的基础 。 与邪马台国时期相比 , 大和 王 权 的 内 部 结 构 发 生 了 明 显 变 化 , 一 方 面 , 宗 教 权 威 仍 占 有 重 要的位置 , 但是另一方面 , 对神的 祭 祀 在 王 位 获 得 中 所 占 的 比 重 开 始 下 降 , 而 亲 族 血 缘 关 系 对 于王位的传承开始发挥越来越 大 、 实 质 性 的 作 用 。 王 位 继 承 人 的 产 生 虽 然 仍 需 通 过 氏 族 集 团 协

《 伝 统と现代》 编辑部编: 《天皇制》, 东京: 现代 伝 媒出版仝, 1 9 7 5 年, 第 8 页。
·9 6·
天皇制的起源及结构特征
, 对它派来巡 察 监 督 各 国 的 官 于一种联邦制 。 一方面 , 这些小国对邪马台中央政权表示 “ 臣服 ”
① 另一方 面 , 所 辖 的 这 些 部 落 小 国 仍 具 有 相 对 的 独 立 性 , 它 们 — — “ ,“ , 员— 大率 ” 诸国畏惮之 ”

试论日本古代女天皇的产生及其原因

试论日本古代女天皇的产生及其原因

试论日本古代女天皇的产生及其原因范闽仙内容提要由古至今延续了126代的日本天皇史中,有一个女天皇代出的特殊时期。

就其原因,日本学者普遍认为与皇位的交替有关。

即是为了避免大规模流血冲突,保证皇位的和平交接。

可为什么当时只有女性能起到这一作用?笔者运用恩格斯的有关理论,考察了日本的古代社会后认为:古代日本男子“出嫁”到女家这一对偶婚状态的长期存在、母权社会的长期延续以及祭治分离的古代复式家长制度等是其重要的原因。

前言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历过封建时代,因而也都有过(或仍有着)他们的皇帝。

这本是不足为奇的。

但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皇帝相较,日本的天皇则显得有些独特。

他们没有姓,也用不着姓,因为全日本仅此一家,万世一系地由未有文字的古代一直持续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因此,要真正了解日本这个民族,就不能不了解日本天皇的历史。

而在日本天皇的历史上,曾有过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时期,那就是女天皇代出的飞鸟、奈良时期。

在中国的帝王史上,虽然也曾多次有过女性垂帘听政,实际主持朝政的时期,但能登基称帝,取得了皇帝名份的,则只有武则天一人。

与此相较,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续了126代的天皇中,却有10代女天皇、且其绝大多数(共计8代)都集中出现于七八两个世纪,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日本学者普通认为:女帝的连续出现是个较为特殊时期的产物,它与皇位的交替有关。

日本古代的天皇是掌握实权的,当皇权的交接出现危机时,为了避免大规模流血,保证政权的和平交接,就先由皇后或皇太后即位执政,而后再确定皇太子,俟其长大成人,够了年龄时,她们再退位,让皇太子即位。

因此七八世纪(即飞鸟、奈良时期)的女帝又被称作“过渡天皇”,而她们也确实起到了缓和权力之争,避免流血冲突,保证皇位和平交接的作用。

可为什么日本古代女天皇能起过渡作用,使政权和平交接呢?笔者认为这与当时日本的婚姻状况、母权社会的长期延续等有关。

以下本文就此分两部分进行叙述和说明。

一日本古代的第一代女天皇是推古天皇,她是钦明天皇的公主,敏达天皇的皇后。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日本斋王制度,是指在古代日本天皇制度中,负责祭祀和宗教活动的特定成员,他们被称为斋王。

斋王制度在日本古代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日本社会、文化和宗教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斋王制度的起源、发展到逐渐式微的过程进行介绍,并探讨斋王制度与天皇制度之间的关系。

斋王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古代的神道信仰。

神道信仰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认为所有自然现象和祖先都有灵魂,它们被称为神。

神是日本神道信仰的核心,而斋王就是神道祭祀中的关键角色。

在古代日本,斋王主要承担着祭祀神灵的责任,代表天皇进行各种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斋王往往被视为国家和神道信仰的重要象征,其地位在古代社会极为崇高。

斋王制度在日本飞鸟时代迎来了全盛的发展。

飞鸟时代是日本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天皇制度日渐稳固,斋王制度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

这一时期的斋王主要负责神道祭祀和宗教仪式的举行,他们领导着日本古代宗教的发展和传播。

在飞鸟时代,斋王制度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的规范和制度,成为了日本古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斋王制度在日本古代社会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在奈良时代,斋王的地位逐渐式微,他们的影响力开始减弱。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日本天皇制度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增强,天皇本身开始承担更多的祭祀和宗教活动,斋王的作用逐渐被削弱。

在奈良时代,佛教的传入也对斋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佛教的世俗化倾向和教义对斋王制度的宗教地位形成了一定挑战。

到了平安时代,斋王制度进一步式微,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被削弱。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历史上一个政治文化繁荣的时期,而斋王制度在这一时期变得越发式微。

尽管斋王仍然存在,但他们的地位已经不复当年,很多斋王开始过上了世俗的生活,与宗教祭祀逐渐脱离。

斋王制度与古代天皇制度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斋王常常是天皇的亲属,他们代表着天皇进行祭祀和宗教活动,是日本古代宗教和政治权力的重要支持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日本天皇制的历史演变
摘要:天皇虽是日本国皇帝的称号,但日本天皇并不是日本国一开始就有的,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

对天皇制的历史演变,日本有许多神话传说,日本的天皇制作为国家权力运作形式,经历了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和现代天皇制的不同发展阶段。

关键词:日本天皇制历史演变
天皇制是指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制度。

天皇虽是日本国皇帝的称号,但日本天皇并不是日本国一开始就有的,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

对天皇制的历史演变,日本有许多神话传说,其后又经历了古代、近代、战后天皇制三个阶段。

一、古代天皇制
总体上看,古代天皇制从7世纪到1868年明治维新的1260年间,此时的天皇基本上是“虚君”,临而不治,大致经历了形成、兴衰和衰退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608年至672年(推古朝第二次谴使隋朝至壬申之乱)为古代天皇制的形成期。

在古代天皇制的第一期间,皇族通过推古朝改革和大化改新,打击和抑制了豪族势力,确立了天皇的权威。

603年-604年,推行了所谓的“推古朝改革”,颁布了“冠位十二阶法”,又制定了《十七条宪法》。

在孝德天皇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仿照唐代官
制,全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律令官僚统治机构,世袭氏族被废除,高度中央集权的古代天皇制得以确立。

第二阶段,673年至866年(天武天皇即位至“应天门之乱”)为兴盛期;朝廷以封建的唐王朝为榜样,从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和法律等方面入手,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使日本成为法律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天皇,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又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完善。

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

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中期。

奈良时代(710-794年),可以说是女帝称雄的时代。

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八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跟孝谦(重登基后改称称德)三位均为女皇,在位统治近30年。

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迁往平安京(即京都),平安时代开始。

迁都的那一夜,火树银花,一派祥和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新都平安京能够“万年平安”。

第三阶段,866年至1868年为衰落期。

第三期间的时间长达1000年,出现过66位天皇,期间天皇制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嬗变。

自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

为了从外戚手中夺回王权,朝廷不得不借助于武士集团的力量,导致了平氏武士集团控制皇室的局面。

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纵。

自藤原氏政权起,经历平氏政权、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天皇无权这一凄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年左右。

这一期间,天皇虽然仍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权却在幕府手中。

二、近代天皇制
近代天皇制是日本对外侵略战争连绵不断之深层次、制度意义上的原因。

因为近代天皇制是日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军国主义的基础;1868年的明治政权开创了近代天皇制。

其标志就是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拥有“统帅陆海军”、“任免文武官员”、“召集帝国议会、令其开会、闭会、休会、及众议院的解散”等一切大权。

天皇掌握了国家的一切最高权力,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皇制的代表者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心,而且还是全国最大的地主、资本家和军事首领。

较之过去,这是一种典型的专制主义的天皇制,天皇是“实体”,是创设法律、施行国务的主体,内阁、议会、军部各自为政,分别向天皇负责,均为副体,是协助者。

国家最高法律把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高权力赋予了天皇,天皇成为一切重大国务的最高法律责任人。

明治以后的大正天皇全面继承近代天皇制并予以强化,昭和天皇则进一步加以完善并推其至极端。

1945年日本战败,在外力的作用下,近代天皇制转为天皇仅具象征意义的现代阶段。

三、战后天皇制
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后废除了旧天皇制政治体制。

在外力作用
下建立起现代天皇制,即和平宪法规范下的“象征天皇制”或“战后天皇制”。

按照《日本国宪法》天皇作为国家元首属于“日本国之象征,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只能行使本宪法规定的关于国事的行为,没有关于国政的权能”。

而且,天皇“关于国事的一切行为须有内阁之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然而,当年美国为首的盟军总部为利用天皇维持自己的占领所保留的现代天皇制,从一开始就成为日本战后政治斗争的焦点。

革新政党与左派大众要求彻底铲除滋生过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天皇制度,以自民党为核心的保守势力则极力维护天皇制的合法性。

在天皇制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即使天皇没有了实权,但由于日本民族的传统观念,不论是贵族或是武士都不能无视皇权,虽然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拥有凌驾于皇室之上的实力,但’君权神授’的观念始终是日本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

天皇虽然丧失了他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但在终极信仰体系和观念价值体系中却从未丧失过其作为大和民族这一最高的氏族部落的精神“王者”的地位。

战后天皇与神道并存的神社神道之象征天皇制,其灵魂载体神社神道的存续,为其在本质上的实存提供了绝对根本的保障,令其天皇之“神性稜威”之“象征神威”于战后仍“绵延不绝”,威力无穷,影响至今。

其不仅是幕府时代象征天皇制的本质翻版,更是近代国家神道之军国主义天皇制的本质灵魂的传续与翻版。

因而,战后象征天皇制仍是日本军国主义之源泉与温床,其必然导致军国
主义并以此为其本质必然归属;亦为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右倾及国家神道、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阴魂不散之最深层的精神源流与最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