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讲评公开课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阅读下面的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幕遮· 大明湖泛月 蒋士铨 画船游,明月路。古历亭边,面面朱栏护。 百顷明湖三万户,如此良宵,一点渔灯度。 棹开时,香过处,说道周遭、荷叶青无数。 却被芦花全隔住,泛遍湖湾,不见些儿露。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4分) (2)请从虚实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片。(4分)
不能着眼整体如 元稹诗歌整体感情是喜悦的,答成感情复杂性
16
(1)表达了作者奉召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 诗人被贬离京五年,今日奉召回京,感叹之 余,满怀欣喜。途中收到朋友来信,此又一喜。
(2)展现了一幅洋溢着作者欢快心情的清新 美好画面:诗人满怀喜悦,临水展读友人书信, 正值岸上满山桃花盛开,嫣红灿烂,此情此景, 生动明快,别具情趣。
不能回归文本
答题类型化严重( 苏轼(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都出现了)
19
(1).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 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衔 泥新燕正软语呢喃(描述画面2分,画面特征1分);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先扬后 抑”)(手法1分);面对如此良辰佳景作者却用沈 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这与万物盎 然形成反差,乐景、哀情相衬,愈见诗人的感伤 (简析2分)。 (2).“此情”是指诗人孤独寂寞和思念故旧亲人 的感情(1分);第一重,这种情感无人理解,惟有 落花能知,足见作者心情之孤独;第二重,落花之 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因为作者的命运与落花 相似,同病相怜;第三重,即使落花能理解作者心情, 但落花无言,无可劝慰,更显作者心情之凄惘。 20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8
写景(描写)的角度 方法 1.观察角度(远近高低结合) 2.动静结合 3.明暗变化(明暗结合) 4.色彩搭配(对比) 5.各种感官(声色结合、视听结合\绘形绘色 ) 6. 点面结合、 7.虚实结合 8. 正侧结合 9.各种修辞 10.人称变化 11.数字入诗 12.叠词 13. 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5.第一问:昆仑山的绚丽多彩;昆仑山的刚 柔并具。(2分) 第二问:为描绘昆仑山人民和平宁静的生 活埋下伏笔:为下文歌颂昆仑山人民欢乐 幸福的生活作铺垫。 (2分)
24
文中写到了上个世纪大兴安岭的飞雪和溪流,请用简洁的语言分
别概括其特点 我想起童年在小山村的时候,每逢冬天来临,老天就会分派下 一项活儿,等着我们小孩子来接收,那就是扫雪。那个年代的雪, 真是恋人间啊!常常是三天一小场,十天一大场,很少碰到一个月 没有雪的时候。雪会大到什么程度呢?有的时候,它闷着头下了一 夜,清晨起来,你无法出去抱柴了,因为大雪封门了。这个时候, 就得慢慢地推门,让它渐渐透出缝隙,直到能伸出笤帚,一点点地 掘开雪,门才会咧开嘴,将满院子的白雪推进你的视野,有如献给 你一个明朗的笑。 那个年代,不光是雪多,溪流也是多的。夏天,我们常到山上 玩,渴了,随时捧山间的溪水来喝。溪水清冽甘甜,带着草木的清 香,我喝的这世上最好的水,就是大兴安岭的溪水。那时植被好, 雨水丰沛,因而溪流纵横。女孩们夏天洗衣服,爱到溪水旁。省了 挑水,可以洗个透彻。洗衣服的时候,蝴蝶和蜻蜓在你眼前飞来飞 去的,它们的翅膀有时会温柔地触着你的脸;而溪水中呢,不仅浸 泡着衣服,还浸泡着树和云的影子,好像它们嫌自己不干净,要你 帮着洗一洗似的。 大兴安岭的河流,到了冬天都封冻了。柔软的水遇到零下三四 十度的严寒,哪有不僵的呢?可母亲告诉我,我们家在设计队住的 25 时候,后山上有一道泉水,冬天是不冻的。母亲说,我们后来搬家
意中景物。
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归绝句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 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 (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 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 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 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简述作者写昆仑山的这些特点有什么用意?(4分)
1. 昆仑的山是彩色的山。红色、黄色、白色、褐色……一层层叠加、 一块块点缀、一笔笔勾勒,把昆仑山打扮得五彩斑斓。也许因为 与天近,也许因为与土亲,上苍把它所有的色彩都恩赐给了昆仑, 任意地挥洒。昆仑山就是天生丽质,无论它怎么涂抹,哪怕是随 意地泼墨,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绚丽,那么俏美,那么和谐。 2. 你看,一条小河从它脚下流过,仿佛是为它的花裙绣上了裙 边;你看,一片庄稼种在它脚下,仿佛是为它穿上了绣鞋;你看, 一头牦牛悠闲在雪峰下,仿佛是它在俏皮地玩耍…… 3. 昆仑山的色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赐予,是大自然最朴实的 画语。 4. 昆仑山刚柔并具。无论是峻峰,还是断坡,她的线条都是那 么流畅:一笔勾出女人的眉,一笔勾出男人的肩。尤其是雨后的 昆仑,云雾从大山的每个角落升腾起来——这里的尖峰利岩,那 里的刀脊斧崖,都有一团团云雾缠绕,若隐若现,好似泼墨山水 画一般,人入其中,如进仙境。云雾中的山啊,一会儿是女人圆 圆的脸蛋,一会儿是男人高挺的鼻梁……昆仑山啊,是女人的温 23 柔,是男人的倔强;是男人的伟岸,是女人的娇美。
10
作业二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 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3、(1)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 答:起句从听觉(1分)形象写起,诗人路过一个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 潺流水声;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 冷(1分)。次句为视觉描写(1分),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 家少四邻”,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1分)。勾勒出一幅荒 凉的山村远景(1分)。 (2)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诗的开局以“寒水 ”“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1分),给人以寂静 清冷之感(1分);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 的景象(1分),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1分);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 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1分),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1分);七八句 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先前的 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1分),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1分)。(第 三点可不答)
术语不规范如:大处、小处 恬静(体现不出恬) 审题不清楚如 从二三联(有同学从每联的内部着手了 动静、明暗等)
7
术语链接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 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 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 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 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4
解读诗歌的六把钥匙
1.关注标题
3.关注作者
2.关注注释
4.分析意象
5.关注技巧 两个注意
6.关注关键句
1.注意感情的变化性 2.注意感情的复杂性
5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 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1
作业二
酒泉子· 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 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4、(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 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 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间接描写: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 边争碧潮 涌的盛况,为写钱塘潮作铺垫: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 悸,从侧面来珙托潮水的雄壮气象。 直接描写: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 海的磅礴气势。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答: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 浪立涛 、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表现出英勇无 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
2
问题 1.术语不规范
2.审题不清楚
3.没读懂诗
4.不能着眼整体 5.不能回归文本 答题类型化严重
3
诗歌六种题型的答题格式
画面: 时间(季节)+地点+人物+事件+XXXX特 点的画面+感情
炼字: 手法+解释+内容+结构+效果+感情 形象: 性格特点+身份+意象(诗句)分析+感情 表达技巧: 名词术语+逐句分析+效果+感情 观点评价: 明确表态+理由(注意分条) 主旨: 手法+内容+感情
画面: 时间(季节)+地点+人物+事件+XXXX 特点的画面+感情
作用: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的美好,自然 生动地表达作者激动、舒畅之情。(或:以欢 快之境写喜悦之情,寓情于景。) 手法+内容+感情+效果
17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9
1.(1)两联远近角度不同。二联写的是树、 石、泉、沙,为一路所见,是近景。三联写 的是雨中的山峰、入云的山路,为远望所见, 是远景。(扣住远景、近景,得2分)两联展 现了山居景象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特点。 (2分)
(2)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表现 作者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 (扣住古朴、高洁得2分,扣住无限景慕得2 分,共4分)
Leabharlann Baidu代文阅读
21
审题意识
1、文章开头四段描写了昆仑山的哪些特点? (4分) 2、文中写到了上个世纪大兴安岭的飞雪和溪流,请用简洁 的语言分别概括其特点。(4分) 3、请结合全文分条归纳,作者主要流露出了哪些情感。 (6分)
【 一轮积累】
寻找答题区间,分层概括,区别类型。
22
5.文章开头四段描写了昆仑山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
14
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 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 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
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 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 载,视通万里为虚。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 咏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 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
没读懂诗 如 些儿露 理解为露珠 (要联系上下文)
13
(1)上片写泛舟大明湖所见的美景,下片写寻找荷叶 未见的情趣。 (2)“荷叶青无数”的情景是未见之景,是虚写,“闻 到荷香“看到芦花”是所见所闻,是实写,虚实结 合,把作者寻找荷叶时从希望到失望的情感表现出 来,写出了寻荷的情趣。 1.以现在为实,过去、未来、回忆、想象、梦境都 为虚 2.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客思之愁,寒食之哀 、早衰之叹、为官不快
6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 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2)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 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周(4)作业讲评
1
杀鸡与砍树
庄子与学生出去时,看到一山民伐树,高大笔直的 树都被砍倒,而歪扭的小树则幸存下来,庄子对学生说: “无用乃大用。”晚上在一农家借宿时,农家杀鸡待客。 恰有两只鸡,一只会叫,另一只不会叫,农夫说“先杀那 只不会叫的。”庄子又说:“当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学 生开始迷惑了,到底该有用还是无用?庄子便笑说:“在 天为龙,在地为蛇。”一龙一蛇,游刃有余,逍遥人生, 何其自在。 我们答题爱走“有用”和“无用”的极端,不能像庄 子一样“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不能游刃有余。要想在考 场上锦鳞化龙,就必须熟悉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平时要 注意对题型进行归类和整理,做到熟能生巧,对于答题规 则,既要入得去,又要出得来。
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①。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 花知! 【注】①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 人自指。
(1).这首词上阕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其用意是什么? (4分) (2).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 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哪几重意思?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