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讲座稿(施建平)
放飞心灵 快乐作文——小学语文作文情境教学探微
放飞心灵快乐作文——小学语文作文情境教学探微摘要】情境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令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头疼的问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进行了过多的引导与参与,不仅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使学生的作文缺少了灵性与趣味性。
情境教学模式的提出,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的创新,放飞学生的心灵,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境创设作文之难,在于学生所写内容脱离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缺乏真实的体会,以致于在作文时胡编乱造。
在于缺少情感的激发,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以致于在作文时缺乏写作的灵感。
而创设作文情境,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写作氛围,消除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思维、情感、感官等都参与到写作的过程中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情感。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情境作文教学,通过创设生活中的、自然中的、社会中的不同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的走进情境中来,通过多方面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至关重要。
很多学生对于作文有一种畏惧之感,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不知道些什么,这也就造成他们的作文徒有其表,但是却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这便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乏有效的社会实践所造成的。
而情境作文教学则是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准确建立写作与所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写出真实细腻、情感丰富、层析清晰的文章。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境作文教学,能够将学生带入生活,引向自然,使他们以愉悦的心情进行观察。
这样学生在观察、体味生活的同时思维便会受到启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索,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奏响小学教改的中国旋律——记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李吉林和她持续36年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奏响小学教改的中国旋律——记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李吉林和她持续36年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制图李坚真李吉林在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教学实践。
(资料图片)今年9月,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专家组评审时鉴定:“李吉林具有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优秀研究品质,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在研究范式上将实践与理论自然融合,其影响已经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张滢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直到退休,还能做些什么?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一名普通教师,以自己一项持续36年的研究,向世人郑重回答上述问题。
今年9月,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专家组评审时鉴定:“李吉林具有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优秀研究品质,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在研究范式上将实践与理论自然融合,其影响已经走向世界。
”一个小学教师的研究成果“走向世界”——这样的评价意味着什么?这36年,李吉林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情境教育以钻研教学为基础“为了孩子的学习,几十年来我始终不渝,在教学上持久地下功夫。
”“教学是教师的头等大事。
为了孩子的学习,几十年来我始终不渝,在教学上持久地下功夫。
”1978年,历经“文革”劫难的李吉林重返讲台。
已经成为特级教师的她,为了继续把握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一改长期从事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惯例,主动要求教一年级。
按照当时的教学进度,一年级学生必须用整整60天反复学习拼读拼音字母。
想识字的孩子就是识不到字,难受极了。
要改变,得靠教师主动创新。
可在当时而言,几乎不可能。
受社会现实影响,教育的元气还没恢复,普遍的教学状况非常糟糕,许多教师只会照本宣科。
“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都怕犯错误,犯政治错误。
”为了学生,李吉林管不了那么多。
单一识字、封闭教学的起点太低,延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那就“提早起步,提高起点”。
情景法词汇教学心得体会(多篇)
情景法词汇教学心得体会(多篇)篇:情景情景教学心得体会【篇1:聆听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培训讲座心得体会】(主讲人:施建平)在听完全国特级教师施建平老师的关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培训讲座后,我受益匪浅。
施建平老师是多年跟随着李吉林教授的,深受影响和深得真传。
想到这里,我是多么羡慕啊!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能有一个名师指引你,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简直把这一教学方法演绎得活灵活现,又科学合理。
我心里除了羡慕就是佩服了。
通过施老师具体生动形象且配有真实鲜活教学案例的讲座,我更加认识到了一种语文教学的比较有效、高效的方法,并督促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生涯中进行深入的实验、实践、研究、探究,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听施老师的讲座,我有很多感触。
其中,对于施老师所讲的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关注孩子的一生,即留给孩子一生的纪念与修养。
教育培养恩泽孩子一生的生活、精神、智慧、学识、能力、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还有体质和个性。
还有创设一个什么情境,什么样的情境才具有较好的价值,以及有效情境的一些相关因素。
施老师提出,有效的有价值意义的情境应该是这样的:有内涵,开放的,有美感,有情趣,有活力,有师生互动,注重过程的一个情境。
施老师一边讲还一边在中间穿插自己本人的教学活动经过经验和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比赛。
比如他在讲到有互动——搭建师生对话的平台时,就举了一个自己成功的教学案例,即自己在教学《赤壁之战》时,将自己扮演成一个黄盖的手下,让学生演黄盖,“手下”向“黄盖”提出很多问题,扮演黄盖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回答扮演手下的老师提出的问题。
这样巧妙地安排,学生与在于老师的对话互动中就能深入理解全文,代替了老师从头到尾繁琐的分析,听完以后,我真是又佩服了几分。
施老师还举了自己参赛的《泊船瓜洲》为例。
具体生动形象。
让我印象更深的是下午施老师讲的情境作文教学。
他一来就抛出了一个问题:儿童为什么要学习写作?然后,施老师就接着讲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有四大点,每一大点又讲得栩栩如生,配上案例和图案,真是受益匪浅啊。
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有效写作教学——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有效写作教学——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4-14T15:22:54.03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作者:倪小散[导读] 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做起。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运用情景教学,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的写作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情景的写作特点,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增加学生的写作词汇量,继而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倪小散浙江省平阳县昆阳二中【摘要】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做起。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运用情景教学,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的写作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情景的写作特点,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增加学生的写作词汇量,继而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152-01情境教学指的是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共鸣,使其自觉踊跃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和探索中。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可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展开作文教学,以形象生动的情景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引起他们情感共鸣,使其在特殊的情景中将真实情感融入到写作中。
一、情境教学的应用优势(一)进一步提高学生情感体验情景教学的教学方式利用创设特别的学习场景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主旨或者课文内容,使学生可以领略文章潜在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到更深一个层次,从而起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目的。
(二)情景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除了以上所说的好处以外,情景教学的实际应用还能帮助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让母语活在儿童生命里
让母语活在儿童生命里作者:施建平来源:《江苏教育》2020年第21期【摘要】特级教师吴建英校长主持的“‘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的研发与实施”具有“全景·全程·全息”的课程构架、“母性·诗性·根性”的课程特质、“活学·活记·活用”的教学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儿童构建了一座完整的母语殿堂。
【关键词】中国风·母语美;课程构架;课程特质;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1-0021-02【作者简介】施建平,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00)所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汉语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
几千年过去了,她的形态依然那么丰富,结构依然那么灵动,表达依然那么传神,始终充满活力,保持着她的精湛与深邃、丰盈与飘逸、优美与劲道。
汉语之美不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需要我们设法激活她,充分展现她。
现在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其原因并不是母语没有可爱之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把母语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呈现给他们。
吴建英校长带领老师们开展的“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的研发与实施则为儿童打开了母语学习的另一扇窗。
因怀有同样的母语情怀,我曾多次参加吴建英校长主持的这一项目的研讨和展示活动。
每次参加活动总会被老师们开发课程的热情和学生展现出的母语素养而感动。
同时对这一微课程群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与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母语微课程群可以对儿童进行精神哺育。
凡经典都是文质兼美的。
这一微课程群的开发,除了可以让儿童从中汲取语言的养分,还能滋润他们的心灵,帮助儿童完成精神的筑造,达成语言与精神的双重建构。
母语微课程群的建设有助于我们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其次,母语微课程群可以增强儿童的民族记忆。
课程中所选的内容都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像《诗经》《论语》等都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
情境作文教学讲座
秋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时值秋 天(11月8、9日),我和学校的三位老师到佛山第九小学西校 区参加“南国金秋情境作文教学讲座”,聆听了专家的理论指 导,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艺。此行收获颇丰,一共听了七位 专家老师的作文课和一位专家的讲座。
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一、这次作文教学课上得很实, 真实,生活情景的再现,学生真情的流露;朴实,教师的语言 朴实;落实,每堂课都落实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二、专家教 师们创设一个个情境,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表达的愿 望得到实现,说真话,抒真情。三、每节作文课老师们都不忘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说话训练,并指 导写具体。
• 生:1、都有提示语,都在中间。
2、都有“如果……就……”
• 还有一个特点藏得比较深,学生无法找出, 师与学生分角色读了两次,再让学生说, (生:前后的话联系紧密,师:不是你说你 的,我说我的。特点就是语言相互联系。
3、语言相互联系
• 板书:1、都有提示语,都在中间。 2、都有“如果……就……” 3、语言相互联系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妈妈说,“我就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 ”小兔 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 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一个爬山的人,”小 兔说,“我就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 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 师总结:有几次走和追,就有几次对话,听 录音范读,学生观察三次对话有什么特点。
代表人物 丁有宽 贾志敏 邓泽棠 吴立岗
“读 “课 “情 “素
什么是情境作文?
作文总是带有情境性的,作文就 是用语言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理、 情。情境作文就是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 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优化、创设典型的场景, 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 强化情感体验,继而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作 文教学的方式。
苏派教学研究约稿(施建平)
情境教育流派个人稿梦在飞心在追施建平1980年8月,19岁的我心怀当一名好教师的梦想,离开南通师范学校走进了二附小的大门。
应该说我是幸运的,工作第二年就成了李吉林老师的徒弟。
在随李老师跟班学习的两年间,我每天和学生一样端坐在教室里听李老师的课,共听了四五百节,记下了十余本听课笔记。
我发现在李老师的课上,学生总是学得兴味盎然,常常下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小鸟般围在李老师身边说个不停。
可能是因为每天都受着李老师及孩子们的感染,心里当一名卓越的教师的梦想更为明晰了,同时,自己也充分感受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发现情境教学可以催开学生心田的满园花朵,使他们的心灵始终保持着一种飞扬的状态。
从此,自己对情境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进一步探寻情境教学真谛的想法。
工作之初,情境教学如一缕星光照亮了我的梦想,让梦想有了方向。
1988年末,南通市举办首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要求独立封闭式备课。
学校让我参加,李老师也鼓励我参加,说这是难得的机遇,应该抓住。
记得当时执教的课文是《鲨鱼》,我精心设计,用活动的图画创设情境,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代表南通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资格。
在省里比赛时,我执教的是《马可波罗游记》。
为找寻相关资料,我用了半天时间,跑了五家图书馆,脚底都跑出了泡。
课上,我利用补充材料创设情境,突破了教学重点,化解了难点,又一次获得了成功,当时就被省里推选为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两名选手之一。
在准备全国比赛的过程中,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三次改选课文,最后决定教学古诗《泊船瓜洲》。
试教这首诗的过程中,我在李老师的指导下三次修改教学方案。
《泊船瓜洲》一课的教案我一共写了14遍。
为准备参加这次大赛,我先后写掉8开大白纸300余张,达15万字。
那时候没有电脑,全都是手写的“真迹”。
记得在赴青岛参赛的火车上,我还在两节车厢的过道里记教案。
那堂课上,我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出了特色,又获一等奖。
让学生在情境作文中闪现智慧的灵光
让学生在情境作文中闪现智慧的灵光作文是生命和生活的抒写,它与人的生命、生活密切关联。
写作其实就是在与自然、他人、社会,也包括与自己对话。
我们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们在抒写中保持对话应有的姿态和灵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让情境作文进入孩子的课堂1.进入情境,回归自然。
情境的创设和优化是写好情境作文的基础,无论是地点的选择还是时间的安排等,都须事先进行认真的优选和细致的策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如在指导写《校园之春》,课前准备时,我细致观察了校园,认为花坛最有内容写,恰逢一串红的花期,花坛里的一串红开了,我带领学生来到花坛前,细心观察,一串串的花朵挂满枝蔓,就象串串风铃在随风摇晃着,把花坛装点成一片彩潮涌动的海洋,暗喻着集体力量的磅礴。
2.感受情境,回归生活。
在指导学生观察情境时,我们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用心去体会情境,获取真切的感受,如五年级有一个单元规定学生写一篇体育报道,学生很难写出赛场情况,于是,我在体育课上让学生举行拔河比赛,用心去感受活动的经过,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够写出亲身感受,写作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二、让情境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1.激发写作兴趣。
孩子具有天然的写作欲望,但那是潜在的,需要经过教师的诱导与激发,才能变成现实的写作愿望,并转化为主动的写作行为。
孩子的写作兴趣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激发,去引导,去呵护。
指导作文时,素材的选择要从儿童的需要与兴趣出发。
2.设置写作美感。
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地鼓励学生背熟若干篇“例文”,考试时,套写或抄袭,从小培养弄虚作假的文风。
有的教师强调学生注意作文的思想性,必须套用大道理,写时髦的套话,从小让学生用似懂非懂,不着边际,空洞枯燥的语言去表现所谓“中心”,或表达自己不真实的感情。
学生作文变成了吹牛、杜撰、说谎话、编故事,把学做人与学作文脱节。
我们认为,没有真情的流露,就没有求善求美的追求。
小学作文教学运用情境方式,便是让学生通过感受、领悟情境,自然而然会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进而陶冶其性情。
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连云港市“十二五”中长期课题批准文号:C/2011/09/043《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课题组通过电脑关键词搜索与人工查阅的方式,查阅、分析了近80篇“情境作文教学研究”的相关论文,从情境作文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两方面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文献概述,结合《课标》(2011版)、现行教材,从多个角度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评论,从而得出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与价值。
【关键词】情境作文研究历史研究现状文献评述一、前言(一)情境作文的由来早在2009年,我在板桥中学主持了“视听天空”的校本活动课程。
“视听天空”的主要活动流程是为学生播放一些励志电影、记录片和以积极进取为主题的歌曲,并要求学生在交流、讨论观后感(听后感)的基础上,自由写成作文,并将优秀习作发表于校刊《春水流》。
2011年改名定为“情境作文”,到2012年8月我调离板桥中学,这一校本活动得到校领导的表扬,更是深受全体学生的喜爱。
(二)情境作文的界定“情境作文”这一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的界定,它通常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预设或组织呈现某种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将个体生发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入境写情”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
农村中学的“情境作文”,是指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根据校园内外所特有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通过预设或随机生成的作文情境,来激发学生进行“入境写情”式作文创作的教学模式。
二、文献概述2011年9月,我的《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了连云港市“十二五课题研究·中长期课题”,获得首批立项。
一年多以来,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也不断更新,到目前(课题研究中期)为止,通过对“中国知网”、“百度广库”的电脑搜索与对校内外图书馆的人工查阅等多种方式,本课题组共初步查阅了近40篇相关论文,其中包含6篇调查报告,占总检索率的61%。
(一)情境作文的研究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将心理治疗中的“暗示”理论转用到教学法领域,首创“暗示教学法”。
花儿记得一路的温情
花儿记得一路的温情作者:郭学萍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年第08期为期一周的“省小语学科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第三次集训,首先在通师二附小,近距离感受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学”;接着到吴江盛泽实验小学,学习薛法根的教育智慧;最后,赶到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领略硬件设施一流的江南乡镇的数字化校园,见到了久负盛名的孟晓东。
连轴转的旅途颠簸,密不透风的学习安排,累,并快乐着;辛苦,并幸福着。
奔腾的涌浪李吉林“我喜爱涌浪的一往无前,向往大海的奔腾汹涌……”——李吉林语我从头至尾流着泪听过两场讲座。
一场是20年前,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参加在宜兴实小举行的“教海探航·我的追求”征文颁奖大会。
就是在那次大会上,我见到了斯霞老师,听她讲《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她是那样的慈善、安详地看着我们,那样深情、平静地叙述着她的“母爱”和“童心”。
舞台灯光照耀下的斯霞,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圈,我就像一个虔诚的孩子,仰望着心中的偶像,泪水默默地流满了我的面颊。
一场是20年后的今天,我在通师二附小的“童话楼”里,聆听“情境教育”倡导人——李吉林老师的专题讲座。
六十多岁的她,穿着一生钟爱的红格子上衣,精神矍铄地坐在讲台上,和我20年前见到的斯霞老师一样,她也始终慈善、安详地看着我们,那样深情、平静地叙述着“语文情境教学”的心路历程。
我就像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恭恭敬敬地坐在讲台下,仰望着她,泪水再一次默默地漫过我的脸颊。
她们实在太像了,一样的“挚爱”,一样的“执著”,一样的“平易”,一样的“温和”。
她们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永远的孩子,纵使岁月无情,催老了她们的容颜,然而有爱,内心永远有涌浪奔腾。
“我的第一身份,首先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
”这是李老师始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她是那样地不凡,却又那样地谦逊。
“我从未想过自己能在1978年成为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这个称号一直激励着我坚定地往前走,我珍惜、珍爱这个光荣称号,并不时地叩问自己——我够格吗?我能做到名副其实吗?”这种叩问,变成一种鞭策和激励,催赶着她一直奔跑在路上,“思、学、行、著”,贯穿了她的一生。
《身临“情境” 妙笔生花》写作课说课稿
立足情境任务写作助力初高教学衔接——《身临“情境”妙笔生花》写作课说课稿重庆市兼善中学杨润华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立足情境任务写作助力初高教学衔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初中作文教学又是高中作文教学的基石。
我们教研组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秉承“双主共学”“全息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毕业年级,以情境任务写作为切入点,助力初高中写作教学衔接,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田园老师的这节课就是我们在这方面尝试的一次展示。
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我们建议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学习情境写作——毕业赠言的方法。
(2)感受纯真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同学、老师的眷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就是这两个教学目标。
理论依据如下:(一)基于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要注重和各阶段之间的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力求有创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写作要求是“能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可见,从教学目标上看,它们具备可衔接之处。
(二)践行“全息育人”理念近年来,我们教研组在区进修学院专家的指导下推行和落实“全息育人”理念。
在学方法环节,我们着重落实“学科认知育人”“审美育人”“健康育人”理念,在写作实践环节我们着重落实“实践育人”“审美育人”“健康育人”理念,力求将“全息育人”理念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
(三)秉持培养学生特色素养精神在上周末,我校举行了建校90周年庆典,这一周就是我校的特色展示周。
秉持着培养学生特色素养精神,我们一直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五大特色素养”。
我们将在本课渗透培养学生“儒学传统”“家国情怀”的理念,在写作实践环节着力渗透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总结(精选15篇)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总结(精选15篇)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总结1我在历时一年的小学语文教师骨干班学习过程中,有幸从各级专家以及多种教学教研活动中的老师身上学习他们执着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高品位工作作风。
无论是教育教学的相关讲座,还是专业知识的授课;无论给我们上课的是知名名师,还是普通的老师,都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
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听了李葆春老师的讲座,我进一步体会到习作教学需要先解决“为什么写”,再决定“写什么”,最后才是“怎么写”。
以前的口语交际课只是为了交际而交际,忽视了说话能力需要多元锻炼,在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后意识到挖掘话题中的交际因素,设计交际性强的教学环境和增加交际的难度,使学生得到交际的`策略才是每堂口语交际课的重点。
在培训中无论是每一次的听课学习,还是听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都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
我异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的琢磨和钻研,不断的反思和总结。
对我来说,骨干教师培训,不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都是一个让我锻炼和进步的有效良机。
在交流过程中,我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聆听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
从每一次的观摩学习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艺都能有一次革新和飞跃,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骨干教师培训,让我感受到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学习还在继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以身示范,积极主动承担各种教学任务,与学校其它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学习、感悟、反思,我收获丰润,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增强信心、实现价值的学习之旅。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总结2近期,我参加了县级小学语文学科继续教育,培训中燕小艳老师“怎样上好微型课”的报告,让我对微型课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施建平-情境教育讲座0329
1、核心领域:学科情境课程 2、综合领域:大单元情境课程 3、源泉领域:野外情境课程 4、衔接领域:过渡情境课程
情境:教育者根据需要选 取、创设的形神兼备、情景交 融、师生活动其中的场景。
关注孩子的一生
——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创造铭记一生的生活
赤脚走四方
南瓜一条街欢迎你
【第一街区】 请你选瓜王 ——“寻找通城南瓜王”入围瓜展
“金花节”活动内容
三、油菜花儿在歌唱
菜花姑娘 蝶舞花海 花与阳光 菜籽遇险 四、开在心间的油菜花 品尝花蜜 品尝油香 五、校园花开更灿烂
设计节徽
开辟花田
摄影展览
月色·水影·琴心 ——中华诗文诵读(中秋篇)
• • • • •
赏月 诵月 听月 问月 品月
• • • • •
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光是最明亮的语言 倾听流泻的月光 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 吃出月光的味道
落叶和草虫
小小树叶船
秋叶与果实
秋叶比美
秋叶自述写满字的叶片儿枫叶传奇让情境之花芬芳绽放
——有效情境的九项特质 一、有内涵——播撒精神的阳光 二、有依托——彰显学科的特质 三、有情趣——催开心田的花朵 四、有活力——保持飞扬的心灵 五、有空间——拓展生命的疆域
童话节里写童话
• • • •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场景式童话 动物王国里的为什么 校园里的童话 为科学插上童话的翅膀
学写应用文
• 写通知 • 写借条 • 写报道
关注孩子的一生
——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创造铭记一生的生活 二、构建支撑一生的精神 三、培育享用一生的智慧 四、夯实相伴一生的学识 五、提高发展一生的能力
关注孩子的一生
——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创造铭记一生的生活 二、构建支撑一生的精神 三、培育享用一生的智慧 四、夯实相伴一生的学识 五、提高发展一生的能力 六、培养受用一生的习惯
积学炼识 快意行吟——情境作文课程体系的构建
特级教师谈写作《写作》2016年第8期根据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依据小学儿童的身心特点,我们进行了情境作文课程的开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现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较为完整的训练系列。
在设计情境作文课程体系时,我们充分关注习作与儿童精神的成长、心灵的丰盈、多彩的生活以及阅读等元素间的关系,努力达成各要素间的“生态平衡”。
具体说来,主要考虑了如下几点:一、与精神共生 与生命共舞“儿童言语的发展与精神的发展是同步的。
作文不仅是儿童用心灵之声合成的音乐,更是儿童心灵成长的行囊和养料。
它具有孕育儿童精神胚胎的责任和功用。
”[1]情境作文重实际体验,重情感陶冶,重真诚表达,努力使作文与学生的精神成长紧密相连,成为他们生命历程的展现,生命意义的追寻。
我们坚信如果坚持这样做,那么就会像作家林白说的那样,“内心的故乡将在写作中出现”[2]。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儿童的天性。
对作文来说,大自然是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孩子们渐渐远离了大自然。
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乏症儿童》中揭示了儿童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令人惊异的断裂”给儿童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他用充足的论据说明儿童的感官退化、感觉迟钝、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生理和心理疾病高发等无不与疏远自然有关。
我们在建构情境作文课程体系时十分关注大自然对儿童成长的特殊意义。
儿童最需要在大自然中放飞心智,孩童时期丰富的自然体验将成为他们将来多样性思考能力的源泉。
我们努力在大自然这一特殊的“情境课堂”上启迪学生的智慧,引爆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
于是在春天,孩子们看到“一朵花(迎春花)推开春天的门”,看到了“小草宝宝的绿衣裳”,感受到了“摇醒春天的风”,遇到了“捉迷藏的春姑娘”;到了夏天,学生感受到了“赤脚走四方”的惬意,体验到了“打水仗”畅快,感悟到了“彩虹总在风雨后”,想到了“荷叶姐姐的伞”;秋日里,他们发现“秋天爬上了枝头”,想象着“与秋叶一起去旅行”,感受到了“月亮朝我眯眯笑”,体会到了“秋天的果园乐陶陶”;冬日,他们收到了“冬爷爷的礼物”,感受到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体悟到了“岁寒三友”的精神特质,尽情唱出“雪地欢歌”……“设法经常跟大地、跟大地上的植物、动物相处,经历山河,风吹日晒。
情境呼唤,我手写我心 ——浅谈情境作文教学
情境呼唤,我手写我心——浅谈情境作文教学作者:施海兵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3年第6期摘要:文章论述了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情境作文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作文在心理效应方面明显胜过了传统的惟题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情境,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境设置;写作兴趣;情感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
然而,长期以来,以应试为中心的写作教学在理念和实践上走入了误区,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有了“贫血”“缺氧”严重,甚至题材如出一辙、语言干瘪乏味、结构技巧雷同的新八股文,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局面,形成了作文教学的怪圈。
一、形成作文教学怪圈的原因1.训练模式陈旧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以相同的题目、相同的方式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又以相同的方式写作相同的题目,然后教师以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的评价,从而分出作文的优劣。
不少教师套用几十年不变的两周一次作文法,一学期写七八篇作文,且多为命题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
教师呢,埋在作文堆里,精批细改,套用那不知用了多少回的格式化的评语。
教师写腻了,学生看烦了,这种无亲和力的“荒唐言”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冲动。
时间一长,作文这棵本该枝繁叶茂的大树也枯萎了。
2.指导方法空洞现在作文教学喜欢教方法,美其名曰方法,其实是套路。
不少教师受功利思想的驱动,教给学生一些套路,更多的时候,教师乐意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去引导,而不考虑学生的真实情感,漠视生命主体的个性差异,如此一来,学生套出来的文章如枯枝败叶,毫无灵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溢满矫情、主体圣化的“套子文”,长此以往,学生纯真的童心便会丧失殆尽,健全的人格也会渐趋倾覆。
3.教学思维从众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天南地北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和事物的认识、表述,几乎保持着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惊人相似。
小学作文课开篇环节之“情境教育”应用与实践
—
—
梦”开篇 时 ,先让学 生补充题 目,然后说说 自己是怎样思 了不少写作素材 ,这样写 出的作文才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真实作文 。
考 的?有位 女生将题 目补充为“我 的老 师梦”,有位男生将题 目补 温馨和 睦的家庭生 活是 作文课开 篇环节情境 创设 的有效途
充 为“我的飞行员 梦”,还有 的学生将题 目补充为 “我 的画家梦 ”, 径。鼓励家长动笔给孩子写信 ,用书 面的方式来 和成长 中的孩子 等等。学生的 回答很干脆。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他补充题 目的理 由。 交流。交流从 口头搬到纸上 ,就少 了许 多说教 ,多 了几分平静。学
其 中 ,将题 目补充 为“我的老师梦 ”的学 生说 :“老 师 ,我长大 了就 生在信 中表达对 父母 当一 名和您一 样的老师。用 我学 到的知识给 自己的学生 上课 , 的基础上的 ,一字一词一句 的运用是再准确不过的 。同时 ,开展一
和他们 一起 交流 、做游戏 ,下课 和他们玩 捉迷 藏 、跳跳绳 。”将题 目 些 亲情 活动 ,如“我笔 写我 心”“夸夸 我的长辈好”“父母 眼中的我”
的阶段 。作文课教学 中,教师如何将 “情境教育 ”渗透到作文课 的 点 ,最后选择 印象 最深 刻的去写 ,这样学生 比较容 易下笔 ,效果 还
开篇环节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 的兴趣 ,毋庸置疑 ,它成为学生 写作 不错 。
的源泉 ,也 成为学生写作 的动力。
二 、提供 丰富的素 材是 作文课开篇环 节情境创设 的有效途径
小学作文课开篇 环节之“情境教 育"应 用与实践
何 燕 青
(甘 肃 省 兰 州 市 西 固 区 兰 炼二 小 )
韦 志成 老师在《作文教学论》一书 中 ,这样表述情境作 文的内 “人”,可以是课件 演示 ,也可 以播放一段微视频 ,也可 以是真 正的 涵 :“情境作文就是从作文教学 的需要 出发 ,教师有意创设一 个具 身边 的人 ,让 学生真正感 受到这个 “人 ”的特点 ,这样学 生才会 通 体 的景象 、场合或境地 ,让学 生置身其 中 ,观察 、思考 、想 象 ,引起 过观察 ,深刻了解要 写的“人”。这样 的作文才是真作文 ,学生才能 学生 的情感体验 ,进行写作训 练的方式。”小学教 学中 ,作 文教学 有感而发 、有 物可写 ,才能写 出具有生命力 的优 秀作 文。例如 ,我
情境作文,提高写作的实效性
情境作文,提高写作的实效性作者:施美莲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69-02作文如何教才有效果,这是一个让很多老师头疼的话题。
作文教学是个愚公移山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文学习除了知识的积淀,还需要思维的拓展、想象的开发,后者尤为重要。
很多人认为,读得多、积累得多,就自然才思敏捷、文如泉涌,如果写作这么简单的话,所有人都可以当作家了,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作文教学还是要注重科学的方法,那些给孩子条条框框的速成法只会束缚孩子的思维,适得其反。
作文教学就应该为孩子创设情景,让孩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才能写出属于孩子自己的作文来。
1.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的兴趣课标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
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要积极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可以联系生活、运用生动的语言、运用实物演示、借助图画、播放音乐、角色表演,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各种生动活泼、具体形象、民主和谐的良好情境氛围。
拉近学生习作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引发表达的兴趣。
创设情境关键是要选择那些小学生熟悉的内容,即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日常小事。
如:最近,学生中很流行打乒乓球,他们总是比谁的玩技好。
我就在班上举行一次乒乓球比赛,同学们都很高兴,都表示愿意参与。
我趁机问:"那该怎样进行呢?比赛总该有规则吧?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些建议吧。
"接着我让学生讨论如何举行比赛,制定比赛规则。
过了几天,我班举行了乒乓球大赛,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都想大展身手。
于是,一开始我给同学们提出一个要求:要一边比赛,一边注意观察同学们的活动情况。
情境作文讲座稿(施建平)
情境作文讲座重建儿童的作文生活施建平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作者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虽然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大家都不否认,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也一直没有中断,但作文问题却似乎始终没能解决好,致使作文已成为教师头疼、学生苦恼的事情。
我觉得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习作目的的狭隘性。
许多教师将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定位在应试上,考什么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使作文成为一种与心灵不相干的单调、机械、乏味的应试训练。
2.习作要求的偏离性。
作文是一种有相当难度的创造性劳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个过程,但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往往一味拔高要求,忽视作文训练的阶段性,从而使学生普遍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3.习作指导的空洞性。
教师在作文指导时泛泛而谈,所进行的指导不能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听完指导后许多学生仍然感到无从下笔。
4.习作范围的封闭性。
教师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作文题材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使作文时无材料可写成为学生最头疼的问题。
这也是造成学生作文编造成风的主要原因。
5.习作形式的单一性。
教师对作文训练的形式开掘不够,长期以来,命题作文一统天下,有的题目甚至年年重复练,难于提起学生作文的兴致。
针对作文教学中长期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始了对情境作文的探索,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初步构建了情境作文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作文总是带有情境性的,作文训练就是要求用语言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理、情。
情境作文就是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或创设典型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强化情感体验,继而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作文教学的方式。
一、情境作文的独特优势情境作文具有形象鲜明、情感真切、生动活泼的特点,一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1.激发兴趣,形成良好心境。
小学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天生就喜爱生动形象的东西。
厚积生活 畅言心声
厚积生活畅言心声——小学记实类情境作文指导浅谈作者:施建平来源:《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2013年第4期[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以方法为重点,导致学生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
情境作文通过将观察体验纳入指导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受,深入体察,获得真切的感悟,从而使他们表达时胸盈真意,吐露心声。
[关键词]情境作文;生活体验;真情实感;真诚表达缺乏真情实感是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而言说的背后则是人的心灵世界,因而,只有真实的表达才会有健康的人格。
情境作文通过创设优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悉心体会,获得深切的感受,丰富的体悟,从而使学生表达时真情流泻,吐露心声。
在指导学生写记实类习作时,我们主要注意了这样几个方面:前置:拥有真实的素材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总是到了作文课上才给出题目,学生常常因为缺乏对写作对象的了解,写的时候只能凭印象想当然地来写。
情境作文强调将作文指导的过程向前延伸,把作前的观察、体验作为作文指导的一部分,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最为头疼的作文素材问题,也为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打下了基础。
在指导学生写家乡一角时,我们根据家乡南通的特点,拟选护城河——濠河边的一处景物来写。
那么,写濠河边的哪一处景物呢?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一起骑着车绕濠河走了一圈,经过反复比较选定了南公园桥北侧。
因为这一处河面宽阔,河水清澈,周围绿树成阴,花红柳绿。
而且这里的景物较有层次感,近处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少年宫,稍远处是宫殿式的建筑,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宫,远处是南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电视塔。
这样的景物分布便于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和描写。
那么,什么时候观察最好呢?我们通过比较,要求学生在早晨六点半左右到观察地点。
因为这时,水面上雾气升腾,江鸥云集;岸边的老人们有的舞剑,有的打拳,有的跑步,充满诗情画意。
而此时上班的人流车流尚未出现,便于学生在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中观察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作文讲座重建儿童的作文生活施建平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作者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虽然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大家都不否认,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也一直没有中断,但作文问题却似乎始终没能解决好,致使作文已成为教师头疼、学生苦恼的事情。
我觉得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习作目的的狭隘性。
许多教师将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定位在应试上,考什么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使作文成为一种与心灵不相干的单调、机械、乏味的应试训练。
2.习作要求的偏离性。
作文是一种有相当难度的创造性劳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个过程,但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往往一味拔高要求,忽视作文训练的阶段性,从而使学生普遍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3.习作指导的空洞性。
教师在作文指导时泛泛而谈,所进行的指导不能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听完指导后许多学生仍然感到无从下笔。
4.习作范围的封闭性。
教师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作文题材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使作文时无材料可写成为学生最头疼的问题。
这也是造成学生作文编造成风的主要原因。
5.习作形式的单一性。
教师对作文训练的形式开掘不够,长期以来,命题作文一统天下,有的题目甚至年年重复练,难于提起学生作文的兴致。
针对作文教学中长期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始了对情境作文的探索,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初步构建了情境作文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作文总是带有情境性的,作文训练就是要求用语言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理、情。
情境作文就是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或创设典型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强化情感体验,继而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作文教学的方式。
一、情境作文的独特优势情境作文具有形象鲜明、情感真切、生动活泼的特点,一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1.激发兴趣,形成良好心境。
小学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天生就喜爱生动形象的东西。
情境作文通过创设典型的场景,唤起学生的情趣,促发其兴奋点,使其在一种愉悦的心境中开始写作。
如立夏时,我们组织学生斗蛋,课前让学生在蛋上画上各种图案,并给自己的蛋取个威猛的名字。
上课后先让学生讲立夏的来历,接着分别决出鸡蛋、鸭蛋、鹅蛋冠军,然后再决出蛋王向其他班级挑战,最后,大家一起品尝鲜美的蛋。
自始至终,学生玩得开开心心,写得兴致勃勃。
2.提供素材,丰富源头活水。
情境作文往往让学生或先看再写,或先做再写,或先玩再写,或先尝再写,或先演再写……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素材问题。
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懂得生活中看到、听到的种种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3.强化体验,表达真情实感。
情境作文非常重视情境的优化,让学生在情境中触动情感,加深情感,升华情感,获得高峰体验。
因而,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充满真情。
如在让学生写亲情系列的作文时,我们先用亲情故事打动学生,再让学生回忆长辈给予自己的无限关爱,使学生产生回报亲情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回家后主动为长辈做一件事,夹一筷菜、捶一次背,洗一回脚……在这过程中认真观察、悉心体验,然后写下来。
由于整个过程中学生从中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感受,所以每个学生的文中都充盈着浓浓的亲情和无限的爱意。
4.超越学科,拓展写作空间。
情境作文开放了作文课堂,沟通了学科与学科、教学与活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各方面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写作空间得到拓展。
如我们结合自然课上学的花草种植方面的内容,开展了“我是小花农”的活动,让学生或在家中的庭院里,或在校园的花圃里,或在花盆里种下花籽。
在花儿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学生浇水、施肥,悉心呵护,既使学生切实掌握了花草方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还各自写下了一组观察日记。
5.自由表达,凸现主体地位。
过去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缺乏写作的主动性,自然也不可能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
而情境以其包容性的特点使学生写作时少有限制,宽松度大,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成为可能。
如我们指导学生写一篇以藏羚羊为话题的作文时,教师在出示了藏羚羊的图片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后让学生从网上、图书馆等渠道查找资料,进行交流。
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方式,可以写有关藏羚羊的报道,可以写介绍藏羚羊的说明性文章,可以写藏羚羊的自述,可以写保护藏羚羊的倡议书,可以写藏羚羊的图片说明……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感受,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来完成写作任务。
二、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作文与人的生命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作文其实就是在与自然、他人、社会,也包括与自己对话。
当学生写自然界的风云雨雪、山川原野、溪流飞瀑时,其实就在与神奇的大自然对话;写可爱的同学、可敬的老师、可亲的长辈时,就是在与同学、老师、亲人对话;写参观访问、学校生活,那是在与社会,与母校对话;写自己,写日记,写心里的酸甜苦辣,那是在与自己对话。
我们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孩子们保持对话应有的姿态和灵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保护孩子弥足珍贵的灵性真正好的的语言一定是活的,而灵动的语言必然来自灵动的心。
孩子原本就是具有灵性的人,所以,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
悉心保护孩子弥足珍贵的灵性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
1.捍卫纯净的童年精神。
作文从来就不只是作文的问题,因为它是用来表达人的情思、感受的。
现在成人世界对儿童进行的是一种近乎粗野的塑造,反映在作文教学中是学生的写作有着太多的条条框框。
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严重的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空心人”。
哲学家罗素曾告诫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对于大多数男女学生都是容易做到的。
因为这样无需他们去努力独立思考……然而被动接受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却是灾难性的。
”长期的被动接受式的作文教学造成了现在不少孩子思维萎缩,想象贫乏,个性消隐,情感伪圣化,语言成人化,人格多重化。
我们应该让学生不再为老师、为应试编假话、空话,而真正让他们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好奇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稚拙的语言去表达。
人的心灵一旦被禁锢,那么他就不可能写出富有灵气的作品来。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写出明澈而纯净、彰显灵性的作品,我们就必须保护好孩子的童真、童趣、童心。
童心是最金贵的,我们要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让浪漫和诗意永远留存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2.让孩子用我手写我心。
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我们不宜过多束缚,应给孩子的心灵以广阔的自由呼吸的空间。
在习作中放飞他们灵动的心,让他们袒露真诚,说真话,抒真情,恢复语言的活力,做到人文合一,并通过习作焕发出生命的原味,展露生命的本真。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作文,我们应该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儿童的作文。
从儿童的视角看孩子的作文,我们就会发现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语言特点,有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他们的精神世界。
再反观我们的教学,就会发现在教学中我们的心太急了,有许多要求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3.少教些方法与技巧。
在作文教学中,方法技巧讲得过多只会增加束缚,影响甚至压制孩子灵感的触发。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只需“引爆”,引出学生写作的欲望,引入一片创造的天地,引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指导时,我们应该在每个环节上留出足够的空间。
一旦学生的情绪被激发,思维欲飞扬,就需乘热打铁,让他们尽情地去构想,去描画。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时经过我们老师的启发诱导,学生对本次习作已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但这时我们老师往往又过多地纠缠于写作方法、注意点,听完这些要求后,有时孩子反而觉得不知该如何写了,已被激起的写作情趣也淡化了。
对写作方法的指导我们应点到为止,不宜繁复,不能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二)站到文化的平台上看作文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
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每一个词里都布满历史的脚印。
所以,我们应站在一定的高度,也就是文化的平台上来看作文。
站得高一些,我们看作文教学时就会看得远一些。
1.要让学生有底气。
底气来源于大量的阅读与潜心地思考。
我们要为学生打好人生的文化基础,从而获得发展的支撑点。
我们虽不能说所有爱读书的人文章都写得很好,但可以说,文章写得好的人一定爱读书,读了许多书。
那么,从提高写作水平的角度,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读些什么?我觉得可以引导孩子读些少儿版的文学名著。
因为名著是经典的,是不朽的,是睿智的,其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将是久远的、深刻的。
同时,我们也应向学生推荐阅读一些报刊上的时文,这些文章最鲜活。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浅显的人文读物。
学生的阅读应该是多方位的。
2.打开孩子的眼界。
要写好作文我们必须打开学生的眼界。
就拿指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来讲,除了应该指导孩子细致地观察自然本身,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背后的精神。
每一次指导,无论是观察自然,还是接触社会,都应该引导学生做一次“深呼吸”,获得一次生命的提升,使学生成为一个视野高远、境界阔大、内心丰富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3.走向综合。
我们不能就作文练作文,因为这样的话,我们的路会越走越窄。
作文应该与阅读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与学校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作文才可能写出一定的厚度和深度,也才会具有“质感”。
而作文练习的形式也要拓展,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打“组合拳”,从不同的角度去阐发,充分利用素材将文章做足,做到位。
(三)让作文融入孩子的生活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生存方式。
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
这就为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提供了基础。
我们应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需要。
1.激发写作兴趣。
孩子具有天然的写作欲望,但那是潜在的,需要经过教师的诱导与激发才能变成现实的写作愿望,并转化为主动的写作行为。
孩子的写作兴趣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激发,去引导,去呵护。
指导作文时,素材的选择要从儿童的需要与兴趣出发。
如我们可以安排让学生写有趣的《人体风琴》、《鬼脸秀》等游戏作文,写《我是云司令》、《假如我是动画人物》等自述体的作文,写《如果有个星期八》、《猪八戒减肥》等想象性作文。
另外,我们还应降低写作的门槛。
在孩子初学写作时不宜一下子将要求提得过高,不能让孩子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就丧失写好作文的自信。
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齐步走。
学生写作是一种群体中的写作,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习群体的作用。
如让小组同学轮流写《小组日记》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营造出浓浓的写作氛围,使学生爱写乐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