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作者】张亮【关键词】阮籍?《咏怀诗》?以仕为隐【指导老师】白瑞芬【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

阮籍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之一,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大文学家,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渗透进了他的文学创作之中,而他最负盛名的《咏怀诗》旨意幽远,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与理性,具有浓厚的文学意蕴。

前人对阮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阮籍生平事迹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阮籍的人格是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在他与司马氏的关系上,有众多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认为阮籍软弱,不如嵇康刚烈,另一种是认为阮籍不屈。其次是对阮籍作品的研究,提到阮籍的作品就不得不说《咏怀诗》,阮籍诗现存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对五言《咏怀诗》的研究是阮籍研究的重点所在,在这一方面,前人多是从《咏怀诗》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来进行研究,比如研究《咏怀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等。另外,还从《咏怀诗》对后世的影响来研究,比如研究《咏怀诗》审美意象的多重性,《咏怀诗》对诗歌文化的贡献等等。这些都是前人研究《咏怀诗》的方向。最后是对阮籍思想上的研究。

总的来说,对阮籍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我们了解阮籍有很大的帮

助。而对阮籍《咏怀诗》的研究,则能够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阮籍当时的所感所想,了解魏晋时期文人的处事方式和对政治的态度,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

一、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在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去世。阮籍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他擅长诗歌创作,以《咏怀诗》驰名于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阮籍的《咏怀诗》分为五言和四言两个部分,五言诗现存八十二首,四言诗存有十三首,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一)忧生之嗟

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意旨,千百年来,虽然它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但其真正的底蕴,却不为世人所知。众所周知,阮籍的诗隐晦曲折,令人难以捉摸,但就其所包含的一般思想内容及其所表现的思想倾向来说,还是十分清楚的。唐人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蔽,百代之下,难以情测。”②

所谓“忧生之嗟”,乃指阮籍对人生、特别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感叹;“志在刺讥”,说明阮籍的诗旨在于刺时、刺世。前者直接导致阮籍对现实或人生在社会层面价值的否定,后者则表现了他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和忧虑,从这一特定的层面看,二者构成了一定的矛盾,映照着阮籍心理世界的困惑。那么我们首先就来看看“忧

生之嗟”。

反映“忧生之嗟”这一主题的《咏怀诗》突出的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法忘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忧愁焦虑的情绪。这一类的内容在《咏怀诗》的统计中占有极大的分量,而且它们构成了《咏怀诗》的基本旋律,其他方面的咏叹可谓皆由此衍生,或说是这个主音的伴唱。例如: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第三首③

这首诗引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古谚语,表达了作者对动荡生活即将到来的担忧。春日盛开的桃李不过是一时之景,转眼间便到了秋风萧瑟的季节。那高大的殿堂也终有一天会变成杂草丛生的废墟。面对自然景物的变化,诗人思索着事物盛衰的哲理,敏感的心中充满了乱世将至的忧惧,他恨不能立即驱马直奔西山去隐居起来。他心痛的想到自己尚无全身之计,那里顾得上妻子儿女!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感受,“凝霜”、“野草”、“岁暮”等词更强调出一种事变将至的紧迫感。本首诗以草木的自然盛衰,兴起对世事兴亡的感慨,抒写厄运临头的悲

愁。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首诗中寄托了作者对曹魏亡国之忧。

又如: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讫,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美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第四首

????这首诗是说万事都有一个必然的规律,就像天马出产在西北,而要从西到东来,有一条必经之路一样。岁月的流逝,不会有终止,人生的富贵又怎么能永世常保呢?春天清露披盖着水边的秀兰,秋冬凝霜便粘附田野的荒草。早晨的时候一个人看来是美貌的少年,到了晚上就变得又老又丑。平常的人当然不是成仙了的王子晋,有谁又能永葆青春美好呢?这首诗借自然现象,用比兴的手法,说明人生短促,富贵无常,人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以上诗中体现了阮籍的“忧生之嗟”,?由此足见他内心世界的焦虑、痛苦、伤感、恐惧、忧郁,其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生无常、生命短促的感叹。无疑,这里所展现的完全是阮籍的另一个层面的世界,这是一个更为深层,同时也更为纯真的心理世界。《咏怀诗》这种对于个体

生命的这种沉重的呜咽,就其与现实的关系而言,它是以情感的方式反映着时代的深重苦难。

(二)志在刺讥

与“忧生之嗟”相对立,“志在刺讥”构成了《咏怀诗》的又一重要的思想内容。二者所包含的意义有根本的不同:前者侧重于个体生命的价值,而后者则侧重于生命形式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这种思想矛盾,不仅表现了阮籍内在精神世界或心理世界的分裂,而且在共时态的层面上再现了阮籍思想的演变。例如: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

绿水扬洪波,旷野何茫茫。

走兽交横弛,飞鸟相随翔。

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

岂息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第十六首

诗人在湖沼边上独自徘徊,回头望见了魏国的古都城大梁。绿色的湖水掀起了汹涌的波涛,空旷的原野里是无际的荒草,奔跑的野兽乱纷纷的横冲直撞,空中的飞鸟一群群相跟着飞翔。这时候正是农历的九月和十月之交,这一天月亮和太阳恰好日夜相望。北风刮来了严酷的寒冷,阴暗的天气降下了薄薄的冰霜,我困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