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聚合方法

合集下载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聚合方法)【圣才出品】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聚合方法)【圣才出品】

如温度降到三相平衡点以下,将有凝胶枂出,乳化能力减弱。
(5)浊点
非离子型乳化剂水溶液随温度升高而分相的温度,称为浊点。在浊点以上,非离子型表
面活性剂将沉枂出来。
3.乳液聚合机理
(1)成核机理
①胶束成核
5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经典乳液聚合体系中,由于胶束的表面积大,更有利于捕捉水相中的初级自由基和短 链自由基,自由基迚入胶束,引収其中单体聚合,形成活性种,这就是胶束成核。
4 / 26
圣才电子书

(1)临界胶束浓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一定温度下,乳化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CMC 值越
小的乳化剂,乳化能力越强。
(2)增溶
①定义
乳化剂的存在,将使单体的溶解度增加,这称为增溶作用。
②增溶的原因
a.单体伴随乳化剂分子的疏水部分增溶在水中;
3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五、乳液聚合 1.乳液聚合概述 (1)定义 乳液聚合是指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的聚合。传统乳液聚合的基本配斱由单体、水、 水溶性引収剂和水溶性乳化剂四组分极成。 (2)特点 ①优点 a.以水作介质,环保安全,胶乳粘度低,便于混合传热、管道输送和连续生产; b.聚合速率快,产物分子量高,可在低温下聚合; c.胶乳可直接使用。 ②缺点 a.需要固体产品时,胶乳需经凝聚、洗涤、脱水、干燥等工序,成本高; b.产品中留有乳化剂,有损电性能等。 (3)乳化剂和乳化作用 ①传统乳液聚合中主要选用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配合使用。另外还有 阳离子乳化剂和两性乳化剂。 ②乳化剂的作用 a.降低表面张力,使单体分散成细小液滴; b.在液滴或胶粒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凝聚,使乳液稳定; c.形成胶束,使单体增溶。 2.基本概念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聚合实施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聚合实施方法
如涂料、胶粘剂、浸渍液、合成纤维纺丝液
溶剂对聚合的影响:
溶剂对聚合活性有很大影响,因为溶剂难以做到完全惰 性,对引发剂有诱导分解作用,对自由基有链转移反应。 溶剂对引发剂分解速率依如下顺序递增: 芳烃、烷烃、醇类、醚类、胺类。 向溶剂链转移的结果使分子量降低。 向溶剂分子链转移: 水为零, 苯较小, 卤代烃较大。 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第五章 聚合方法
1、聚合方法和体系分类
2、本体聚合
3、溶液聚合 4、悬浮聚合 5、乳液聚合
聚合方法概述
本体聚合

自由基聚合方法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

离子和配位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熔融缩聚

逐步聚合方法
溶液缩聚
界面缩聚
固相缩聚
一、聚合方法和体系分类 (一)按单体在介质中的分散状态分类
而且还常比形成的聚合物的熔融温度高出10-20℃ 。 整个聚合体系始终处于熔融状态的聚合反应;由于这类 反应常是固体单体的官能团的缩聚,故常称熔融缩聚。 这种聚合除有时加入少量催化剂外,一般均不加任何溶 剂,所以实质上它也是本体聚合。
界面缩聚— 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互不相溶的介质中,随后
把两种单体溶液倒在一起,后,即成纺丝液。
例二. 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
以甲醇为溶剂, AIBN为引发剂, 65℃聚合, 转化率60%,过高
会引起链转移,导致支链。 聚醋酸乙烯酯的Tg = 28℃,有较好的粘结性。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醇解可得到聚乙烯醇。用作合成纤维时, 聚合度1700,醇解度98%~100%(1799);用作分散剂和织物助剂 时,聚合度1700,醇解度88%左右(1788)。

高分子化学第5章

高分子化学第5章
–(1)水溶性有机高分子物质;
• 主要有聚乙烯醇等合成高分子,及纤维素衍生物、明胶等
–(2)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
• 主要有碳酸镁、滑石粉、高岭土等
水溶性有机高分子
• 高分子分散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
–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 护胶体的作用;
–介质的粘度增加,有碍于两液滴的粘合;
–明胶、部分醇解的聚乙烯醇等的水溶液,还 使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降低,使液滴变小。
第五章 聚合方法
5.1 引言
聚合反应工程考虑的三个层次:
•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mechanism and kinetics)
–连锁:自由基、阴、阳离子、配位 –逐步:缩聚、聚加成、开环等
• 聚合过程(polymerization process)
–实施方法:本体、溶液、悬浮、乳液 –相态变化:分散性质、是否沉淀、是否存在界面等
• 丙烯腈连续溶液聚合 ; • 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
• 丙烯酸酯类溶液聚合。
例1. 聚丙烯腈(PAN)连续溶液聚合
• 连续均相溶液聚合:以51-52%的硫氰化钠(NaSCN)水 溶液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pH5±0.2,温度75~85 ˚C,转化率70~75%。进料单体浓度17%,出料聚合 物浓度13%,脱除单体后直接用于纺制腈纶纤维。 • 连续沉淀聚合: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类氧化还原引 发体系,温度40~50 ˚C,转化率80%。聚合产物从反应 体系中沉淀出来,经洗涤、分离、干燥后重新配制成纺 丝溶液用于腈纶纺丝。
–沉淀聚合机理与均相聚合有些不同,主要反 映在凝胶效应上,影响因素和生产控制也有 差异。
• 液相聚合; • 气相聚合; • 固相聚合。
从工程角度考虑(需重视操作方式)

第5章逐步聚合反应

第5章逐步聚合反应

n HOOC-R-COOH + n HO-R'-OH
O O HO ( C R C OR'O ) H + (2n-1) H2O n
聚合度的影响因素:化学计量、动力学、热力学参数、聚合实 施方法 功能基摩尔比r
高分子基础
反应程度P
5.1-5.2
第5章 逐步聚合反应
5.2.1.1 线形逐步聚合反应产物的聚合度与功能基摩尔比、 反应程度的关系
高分子基础
第5章 逐步聚合反应
5.1-5.2
5.1.2 逐步聚合反应功能基反应类型
两大类:缩合聚合(简称缩聚,Polycondensation) 和 逐步加成 聚合(Polyaddition) 缩聚反应是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是指带有官能团的 单体经过多次的重复缩合反应,并且伴有小分子放出,而 逐步形成聚合物的过程,机理上属于逐步聚合反应。
高分子基础
第5章 逐步聚合反应
5.1-5.2
5.1.4 单体功能度与平均功能度
单体功能度:单体分子所含的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或反 应点的数目(f )。 在逐步聚合反应中,单体所带功能基的种类主要为-OH、-NH2、 -COOH、-COOR、-COCl、-CONH2、-N=C=O等。 反应条件不同时,同一个单体的功能度可能是不同的。 例如苯酚的以下聚合反应:
高分子基础
第5章 逐步聚合反应
5.1-5.2
5.1.2.2 逐步加成聚合反应主要类型 (1)重键加成逐步聚合反应:含活泼氢功能基的亲核化 合物与含亲电不饱和功能基的亲电化合物之间的逐步加成聚 合反应。
聚氨酯 (2)Diels-Alder加成聚合:乙烯基丁二烯的聚合:
高分子基础
第5章 逐步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第五章 聚合方法
1
聚合物生产实施的方法,称为聚合方法。
气相聚合
在单体沸点以上聚合
单体形态
固相聚合
在单体熔点以下聚合
聚合物—单体不溶
沉淀聚合 均相聚合
聚合物—单体互溶
非均相聚合
溶解性
聚合物—单体部分互溶
2
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
物料起始状态
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
5.1 引言
自由基聚合有四种基本的实施方法。 • 本体聚合: 不加任何其它介质, 仅是单体在引发剂(甚至不 加)、热、光或辐射源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 溶液聚合: 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反应。

溶剂对聚合度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沉淀剂,凝胶效应显著,Rp 劣溶剂,介于两者之间
20
4、应用实例
多用于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等。
表4
单体
溶液聚合工业生产实例
溶剂 硫氰化钠 水溶液 水 甲醇 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产物特点与用途 纺丝液 配制纺丝液 制备聚乙烯醇、 维尼纶的原料
聚合物—单体—溶剂体系 均相聚合 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丙 烯酸酯 苯乙烯—苯、丙烯酸—水、 丙烯腈—二甲基甲酰胺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酯 沉淀聚合 氯乙烯、丙烯腈、丙 烯酰胺 氯乙烯—甲醇、丙烯 酸—己烷、丙烯腈— 水 氯乙烯 氯乙烯
均相体系
非均相体系
6
如何选择聚合方法: 根据产品性能的要求与经济效益,选用一种或几种方
PMMA为非晶体聚合物,Tg=105 ℃,机械性能、耐 光耐候性均十分优异,透光性达90%以上,俗称“有机 玻璃”。广泛用作航空玻璃、光导纤维、标牌、指示灯 罩、仪表牌、牙托粉等。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思考题 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③高温后处理。

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

高分子化学第05章 聚合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05章 聚合方法
聚氯乙烯生产主要采用悬浮聚合法,占80%~82%。其 次是乳液聚合,占10%~12% 。近20年来发展了本体聚合。
聚氯乙烯不溶于氯乙烯单体,因此本体聚合过程中发生 聚合物的沉淀。本体聚合分为预聚合和聚合两段:
9
预聚合:小部分单体和少量高活性引发剂(过氧化乙酰 基磺酰)加入釜内,在50℃ ~70℃下预聚至7%~11%转化率, 形成疏松的颗粒骨架。
2
5.2 本体聚合
本体聚合(Bulk Polymerization):是单体本身在不加溶 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直接由光热等作 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优点:无杂质,产品纯度高,聚合设备简单。 缺点:体系粘度大,聚合热不易扩散,反应难以控制,易 局部过热,造成产品发黄。自动加速作用大,严重时可导 致暴聚。
39
乳化剂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降低表面张力,使单体分散成细小的液滴 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层,使乳液稳定 增溶作用:形成胶束,使单体增溶 乳化剂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叫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乳化能力越强。
40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衡量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部分 对水溶性的贡献。其值越大亲水性越大。
32
乳液聚合的缺点 ①需要固体产品时,乳液需经凝聚、洗涤、脱水、干燥等工 序,成本较高 ②产品中留有乳化剂等杂质,难以完全除净,有损电性能等
33
乳液聚合应用
①聚合后分离成胶状或粉状固体产品
丁苯、丁腈、氯丁等合成橡胶;ABS、MBS等工程塑料和抗冲 改性剂;糊用聚氯乙烯树脂、聚四氟乙烯等特种塑料。
12
缺点: 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率慢,设备生产能力较低; 单体浓度低和向溶剂链转移使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 使用有机溶剂时增加成本、污染环境; 溶剂分离回收费用高,除尽聚合物中残留溶剂困难。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聚合方法)【圣才出品】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聚合方法)【圣才出品】

第5章聚合方法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用作自由基乳液聚合引r发剂的是()。

[北京理工大学2007研] A.路易斯酸B.AIBNC.BPOD.过硫酸钾【答案】C【解析】乳液聚合需要水溶性引发剂。

A项是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不属于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选用范围;B项,AIBN是自由基聚合的油溶性引发剂;D项,过硫酸钾只属于氧化剂组分,还需要还原剂组分组成氧化-还原体系才能引发自由基聚合。

2.不属于乳液聚合基本组分的是()。

[杭州师范大学2011研]A.乳化剂B.单体C.引发剂D.溶剂【答案】D【解析】乳液聚合配方的主要成分有: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不需要溶剂。

溶液聚合配方的主要成分有:单体、引发剂、溶剂。

3.制备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苯乙烯,应选择()。

[杭州师范大学2011研]A.配位聚合B.阳离子聚合C.自由基聚合D.阴离子聚合【答案】D【解析】活性阴离子聚合有以下四大特征:①大分子具有活性末端,有再引发单体聚合的能力;②聚合度与单体浓度/起始引发剂浓度的比值成正比;③聚合物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加;④所有大分子链同时增长,增长链数不变,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

4.对单体纯度要求最高的逐步聚合方法是:()。

[中科院研究生院2012研]A.界面聚合B.溶液聚合C.熔融聚合【答案】C【解析】A项,界面缩聚:静态界面缩聚与单体溶度无关,动态界面缩聚,对单体浓度要求较高;B项,溶液缩聚:希望在单体浓度尽可能高的情况下进行,但浓度太高会使反应物料变得粘稠影响正常反应;C项,熔融缩聚:对原料单体纯度的数值要求精确,否则,投入原料的比例有误差,直接影响产物的分子量;单官能团的杂质易引起封端作用;有些杂质影响反应速度,产物结构,分子量分布等。

二、名词解释1.界面聚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研]答:界面聚合是指将两种互相作用而生成高聚物的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是水和有机溶剂)中,形成水相和有机相,当两相接触时,在界面处发生聚合而生成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 共聚合

4. r1<1,r2 < 1,有恒比点非理想(曲线2)
恒比点
A
A
r1=0.6 r2=0.3
r1=0.5 r2=0.5
F1~f1 曲线
恒比点的计算:
定义:与对角线有交点A,恒比点,:
(F1)=(f1)A, d[M1]/d[M2] = [M1]/[M2], 恒比点组成:
[M1] 1 r2 , [M 2 ] 1 r1
k12[M 2 ]
k 22
k12[M 2 ]2 k 21[ M 1 ]
同除k12k21并令
[M1] • k11k 21[M1] k12k 21[M 2 ] [M 2 ] k12k 21[M1] k 22k12[M 2 ]
r1
k11 k12
r2
k 22 k 21
[M1] • r1[M1] [M 2 ] [M 2 ] [M1] r2[M 2 ]
r1≠r2。共聚曲线不再呈点对称型
5. r1>1,r2>1
苯乙烯(r1=1.38)与异戊二烯(r2=2.05)
讨论:
1) 存在恒比点其共聚物组成曲线类似于 r1>1,r2<1的那种情况,只是形状 和位置恰恰相反;
2) r1 > 1, r2 > 1,两单体均聚倾向大于共 聚,当r1, r2 比“1”大很多时,倾向于 “block”,链段的长短取决于r1 和r2的 大小,一般都不长。
Mayo-Lewis方程
Mayo-lewis方程
d[M1 ] [M1 ] r1[M1 ] [M 2 ] d[M 2 ] [M 2 ] [M1 ] r2 [M 2 ]
式中各项意义:
1. d[M1]/d[M2]: 瞬时形成的聚合物组成
2. [M1]/[M2]:瞬时单体组成

第五章聚合方法

第五章聚合方法

第五章聚合方法在数据处理领域中,聚合方法是一种将数据分组并计算每个组的指标或摘要统计量的技术。

聚合方法可用于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集的特征和趋势。

聚合方法常用于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任务中,例如对市场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客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聚合方法。

1.平均值聚合方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聚合方法,即将一组数值求平均值。

平均值可以作为总体的中心位置指标,提供数据集的整体特征。

2.求和聚合方法:将一组数值进行求和,可以得到数据的总和。

求和适用于对数量的聚合,例如对销售额进行求和,得到总销售额。

3.计数聚合方法:计算数据集中满足一些条件的元素数量。

计数可以用于计算其中一种特定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概率。

4.最大值和最小值聚合方法:分别计算数据集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得到数据的范围。

最大值和最小值能够显示出数据集的极端值。

5.中位数聚合方法:将一组数值按照大小排序后,找出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可以作为数据集的中心位置指标,与平均值不同的是,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6.众数聚合方法:计算数据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值。

众数可以用于找出数据集中的常见特征或模式。

7.方差和标准差聚合方法:方差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集分散程度的指标。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聚合方法可以结合分组操作一起使用,根据一些属性将数据分组后再进行聚合计算。

例如,根据商品类型将销售数据进行分组,然后计算每个商品类型的平均销售额。

聚合方法在数据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集的特征和趋势,发现潜在的关联和模式。

而且,聚合计算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减少数据处理的复杂性。

总之,聚合方法是一种对数据集进行统计和汇总的技术,常用于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任务中。

通过聚合计算,可以得到数据的摘要统计量,以更好地理解数据集的特征和趋势。

同时,聚合方法还可以与分组操作结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31讲 第5章5 配位聚合

31讲  第5章5  配位聚合

表5-16
聚合反应类型和聚乙烯的主要物性 自由基型 氧气 180 ~ 200 180 ~ 200 0.91 ~ 0.93 50 ~ 70 105 ~110 1938年 低 密 度 聚 乙 烯 LDPE高压聚乙烯 0.94 ~ 0.96 80 ~ 90 125 ~ 135 1953年 高密度聚乙烯HDPE 低压聚乙烯 配位型 TiCl4-AlEt3 50 ~ 70
如果两种构型的手性碳原子无规排列,即由两种构型 结构单元组成的链节以无规的顺序重复排列,这种聚合物 称为“无规立构聚合物”。 全同立构聚合物和间同立构聚合物都称有规立构聚合 物。 5)立构规整度及其测定方法: 立构规整度又称为定向度或定向指数,乃立构规整性聚合 物在整个聚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含量。 立构规整度的测定方法最早采用溶剂溶解法,如用沸腾 的正庚烷萃取聚丙烯样品。目前多采用红外、核磁等方法。
条件和性质 引发剂 温度(℃) 压力(Mpa) 密度(g/cm3) 结晶度(%) 熔点(℃) 问世时间 俗 称
5.5.2 聚合物的立体规整性 1)结构异构:
_ _ _ ~ CH2 _ CH ~ ; ~ CH O ~ ; ~ CH2 CH2 O ~ OH CH3
聚乙烯醇; 聚乙醛; 聚氧化乙烯(聚环氧乙烷)
表5-17 不同立构异构体聚α烯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物理性质 聚 烯 烃 高密度聚乙烯 无规聚丙烯 全同聚丙烯 全同聚1-丁烯 全同聚3-甲基-1-丁烯 全同聚4-甲基-1-戊烯 顺式1,4-聚丁二烯 反式1,4-聚丁二烯 全同1,2-聚丁二烯 间同1,2-聚丁二烯 1.01 0.97 0.96 0.96 146 126 156 相对密度 0.95 ~ 0.96 0.85 0.92 0.91 熔点(℃) 120 ~ 130 75 175 136 304 250

第5章 聚合方法

第5章 聚合方法

C、出现凝胶效应,放热速率提高。 此时如散热不良,轻则造成局部过热, 使分子量分布变宽,最后影响到聚合物的 机械强度;重则温度失控,引起爆聚。
表4-3 本体聚合工业生产举例
聚合物 过程要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第一阶段预聚至约10%转化率的粘稠浆液, (有机玻璃板) 然后浇模分段升温聚合,最后脱模成板材 聚苯乙烯 第一阶段:80~85℃预聚至33%~35%转化率, 然后在100~220℃温度递增的条件下聚合, 最后熔体挤出造粒 第一阶段预聚至7%-11%转化率,形成颗粒骨 架,然后在第二反应器内继续沉淀聚合,最 后以粉状出料 选用管式或釜式反应器连续聚合,控制单程 转化率15%-30%,最后熔体挤出造粒,未反 应单体经精制后循环使用
第四章
聚合方法
4.1 引言
1、自由基聚合的四种实施方法:
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2、离子聚合的实施方法: 溶液聚合、淤浆聚合
3、逐步聚合(缩聚)实施方法: 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以及界面聚合
均相体系:本体、溶液
从工程角度:
非均相体系:悬浮、乳液
例如: PS——均相体系 PVC——非均相体系
(MMA沸点为100.5℃)
高温热处理阶段——转化率达90%以后,进一步 升温至PMMA玻璃化温度以上(例如100-120℃) 进行高温热处理,使残余单体充分聚合。 高温聚合结束——冷却、脱模、修边,即成有机 玻璃板成品。 这样由本体浇铸聚合法制成的有机玻 璃,分子量可达106,而注射用的悬浮法 PMMA分子量一般约5-l0万。
缺点: ①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率较慢,生产效 率较低; ②聚合物分子量降低 ;(单体浓度低和向溶剂链
转移的结果)
③溶剂回收代价大; ④除尽聚合物中残留溶剂困难。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第5章 离子聚合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第5章  离子聚合

②羟基硅油乳液,分子链二端有羟基的甲 基硅氧烷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在水介质中, 乳化剂保护,用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开环聚 合。 用作纺织品的柔软处理剂
③聚氧乙烯、聚氧丙烯 在水介质中,乳化剂保护,用氢氧化钾为催化 剂,开环聚合。 聚氧乙烯是水溶性聚合物, 用于制药作软膏基质、药片辅料; 化妆品的添加料,如牙膏、洗涤液、护发品、面 膜、唇膏等; 陶瓷加工中陶瓷基材增塑和粘合; 油墨和陶瓷玻璃颜料添加剂、润滑剂、化纤油剂、 金属切削加工助剂,木材尺寸稳定剂、木制古董防 腐剂等。 聚氧乙烯和聚氧丙烯共聚物有水溶的和不水溶的, 作各种聚氧乙烯、聚氧丙烯。
第五章 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也是属于连锁聚合, 和自由基聚合不同的是离子聚合的 活性中心是离子或离子对。根据中 心离子的电荷性质,可分为阳离子 聚合和阴离子聚合。以络合引发体 系引发的配位聚合,虽属于离子聚 合,但发展迅速,机理上又有独特 之处,另归一类。
进行离子聚合的烯类单体必须有极性取代基
或共轭双键。 有-OR,-CH3等斥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 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聚合。 A﹢B﹣+ CH2=CHX → A-CH2-CHX﹢ B﹣ A-CH2-CHX﹢ B﹣+ CH2=CHX→ A-CH2CHX-CH2-CHX﹢ B﹣
1、单体 可进行配位聚合的单体:α-烯烃,二烯烃 和环烯烃 2、催化剂 分主催化剂、助催化剂、第三组分和载体 主催化剂是周期表中Ⅳ~Ⅷ副族的过渡金 属元素的卤化物和氧卤化物。其中主要钛、 钒、钼、铬、锆的化合物。
助催化剂是周期表中Ⅰ~Ⅲ族的金属的有 机金属化合物,主要有铝、锂、镁、锌的烷 基=芳基化合物活它们的氢化物。 第三组分是具有给电子能力的Lewis碱, 如含N、O、P等的有机化合物。 工业上常用的主催化剂是四氯化钛,真正 使用的是β-三氯化钛,一般由三乙基铝还原 四氯化钛得到;助催化剂为三乙基铝。根据 聚合度的不同一般钛/铝的摩尔比1.0~5.0范 围。用量一般10~70克/升。

第四章习题答案: - 精品课程建设网 湖州师范学院

第四章习题答案: - 精品课程建设网 湖州师范学院

第五章聚合方法一、名称解释1. 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Process of Radical Polymerization):主要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四种。

2. 离子聚合实施方法:主要有溶液聚合,淤浆聚合。

3. 逐步聚合实施方法:主要有熔融聚合,溶液聚合,界面聚合。

4. 本体聚合: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加入少量引发剂(或不加)的聚合。

5. 悬浮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6. 悬浮作用:某些物质对单体有保护作用,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能使水和单体的分散体系变为比较稳定的分散体系,这种作用称为悬浮作用。

7. 本体聚合: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加入少量引发剂(或不加)的聚合。

8. 溶液聚合:是指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的聚合。

9. 乳液聚合:是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而进行的聚合,体系由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组成。

10. 分散剂:分散剂大致可分为两类,(1)水溶性有机高分子物,作用机理主要是吸咐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护人用,同时还使表面(或界面)张力降低,有利于液滴分散。

(2)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作用机理是细粉吸咐在液滴表面,起着机械隔离的作用。

11. 乳化剂:常用的乳化剂是水溶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有:(1)降低表面张力,使单体乳化成微小液滴,(2)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凝聚,使乳液稳定,(3)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超过某一临界浓度之后,乳化剂分子聚集成胶束,成为引发聚合的场所。

12. 胶束:当乳化剂浓度超过临界浓度(CMC)以后,一部分乳化剂分子聚集在一起,乳化剂的疏水基团伸身胶束回部,亲水基伸向水层的一种状态。

13. 临界胶束浓度:乳化剂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14.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该值用来衡量表面活性剂中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水溶性的贡献,该值的大小表表亲水性的大小。

聚合方法

聚合方法

高 分 子 化 学
17
5.2 本体聚合
例三:氯乙烯间歇本体沉淀聚合
聚氯乙烯生产主要采用悬浮聚合法,占80%~82%。其 次是乳液聚合,占10%~12% 。近20年来发展了本体聚合。
聚氯乙烯不溶于氯乙烯单体,因此本体聚合过程中发生 聚合物的沉淀。本体聚合分为预聚合和聚合两段: I. 预聚合:小部分单体和少量高活性引发剂(过氧化乙酰 基磺酰)加入釜内,在 50℃ ~70℃下预聚至 7%~11%转 化率,形成疏松的颗粒骨架。
II. 聚合:预聚物、 大部分单体和另一部分引发剂加入另一 聚合釜内聚合,颗粒骨架继续长大。转化率可达90%。 III. 通常预聚1~2h,聚合5~9h。
高 分 子 化 学
18
5.2 本体聚合
例四:乙烯高压连续气相本体聚合
聚合条件:压力 150~200MPa, 温度 180~200℃ ,微 量氧(10-6~10-4mol/L )作引发剂。 聚合工艺:连续法,管式反应器,长达千米。停留时 间几分钟,单程转化率 15%~30% 。易发生分子内转移和 分子间转移,前者形成短支链,后者长支链。平均每个分 子含有50个短支链和一个长支链。 由于高压聚乙烯支链较多,结晶度较低,仅 55% ~ 65%,Tm为105~110℃,密度:0.91~0.93。故称“低密度 聚乙烯”。熔体流动性好,适于制备薄膜。
高 分 子 化 学
8
5.1 引言
虽然不少单体可以选择四种聚合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进 行聚合,但是实际上从实施聚合的难易和生产成本的高低 等因素考虑,往往仅有一两种方法最适合该种单体的聚合。 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方法也适用于离子型聚合,只是 其具体的聚合条件如引发剂、溶剂的选择以及温度的确定 等与自由基聚合有所不同。 各种聚合方法的基本配方和特点列于下表。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聚合方法)【圣才出品】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聚合方法)【圣才出品】

第5章聚合方法(一)思考题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间的区别和关系。

答:(1)根据聚合物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

①本体聚合是指不加其他介质,仅有单体本身和少量引发剂(或不加)的聚合;②溶液聚合是指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的聚合;③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2)根据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聚合反应可以分为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①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②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容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为非均相聚合。

(3)在聚合初期,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体系。

①单体对聚合物溶解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时,此时的本体聚合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②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从溶剂中析出,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也称为淤浆聚合。

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1)有机玻璃板制备主要采用间歇本体聚合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粘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③高温后处理。

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l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

(2)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

高分子化学第5章-共聚合反应讲解

高分子化学第5章-共聚合反应讲解

. 1
][M
2
]

k
t12
[M
. 1
][M
. 2
]

2k
t11
M
. 1
2

0
d[M
. 2
]
dt

Ri2

k
12
[M
. 1
][M
2
]

k
21[M
. 2
][M
1
]

k
t12
[M
. 2
][M
. 1
]

2k
t
22
M
. 2
2

0
满足稳态假设的另一条件是两种自由基相互转化速率相等, 即
共 聚
k
12[M
. 1

反应,形成的聚合物称做均聚物。
类型:连锁聚合、逐步聚合。
共聚合反应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共同参加的 聚合反应,称做共聚合反应。形成的
聚合物称做共聚物。
共 聚
类型:连锁聚合、逐步聚合。

研究对象:二元共加聚反应。



聚 合
共聚物


和 共
共聚物的分类

无规共聚物
聚 竞聚率


共 影响竞聚率的因素


温度
线
dlnr1 dT

E11 E12 RT 2
式中E11、E12分别为自增长和共增长反应的活化能。
若r1<1,表示k11<k12,即E11>E12。上式右边为
正值,度上升,r1也上升,趋于1。若r1>1,表示k11

第5章_自由基溶液聚合

第5章_自由基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法的单体主要品种和聚合条件
聚 合 条 件 单体种类 丙烯酸酯 丙烯酰胺类 丙烯腈 苯乙烯 醋酸乙烯酯 氯乙烯 溶剂 反应时间, 转化率, 温度, 温度,℃ 反应时间,h 转化率,% 苯,甲苯等 水 水,DMF等 等 乙苯等 甲醇等 氯苯等 50~70 30~70 40~70 90~130 70~80 40~60 6~8 3~6 6~8 6~8 4~8 4~8 >95 >95 >90 >95 >90 90~95
(2)操作方式:半连续操作,便于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和速度。
(3)反应器:釜式反应器 反应器: 反应器
(4)聚合过程:先加溶剂于反应釜中加热至反应温度,再将溶有 聚合过程: 聚合过程
引发剂的单体按一定速度连续加入反应釜中。
(5)单体分离:如得到的聚合物溶液直接应用时,在聚合结束前补 单体分离: 单体分离 加引发剂尽量减少残存单体含量,或用化学办法除去。如果单体 沸点低于溶剂可采用蒸馏的办法或减压蒸馏除去单体。
2. 单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温度℃ 溶解度 0 7.2 20 7.35 40 7.9 60 9.1 80 10.8
3. 水相沉淀聚合工艺条件
聚合温度:35-55℃(45℃最佳);聚合时间:1~2 h );聚合时间 聚合温度:35-55℃ 45℃最佳);聚合时间: 转化率:80~85%,单体总质量分数: 转化率:80~85%,单体总质量分数:28~30% 搅拌速度: 搅拌速度:55~80 r/min
脒基
(5)浅色剂的影响——还原剂 浅色剂的影响——还原剂
(6)转化率的选择
低转化率(50~55%):聚合物色白, ):聚合物色白 低转化率(50~55%):聚合物色白,设备利用率低 中转化率(70~75%):聚合物色浅, ):聚合物色浅 中转化率(70~75%):聚合物色浅,设备利用率高 高转化率(>80%):聚合物发黄, ):聚合物发黄 高转化率(>80%):聚合物发黄,设备利用率高 6 均相聚合的优缺点 ① 优点:聚合热容易导出,分子量分布窄,聚合反 优点:聚合热容易导出,分子量分布窄, 应容易控制,可进行连续聚合、连续纺丝。 应容易控制,可进行连续聚合、连续纺丝。 缺点:大量溶剂存在影响聚合反应,增加回收成本。 ②缺点:大量溶剂存在影响聚合反应,增加回收成本。

第5章 自由基聚合-PVC悬浮聚合

第5章 自由基聚合-PVC悬浮聚合

27
28
28
性能不足: 热稳定性差: 100℃以上开始分解, PVC加工的熔融
温度为160~210℃——加热稳定剂、增塑剂、抗氧剂
抗冲击强度较低,耐寒性差:极性非结晶性高聚物, 分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力,硬而脆——增韧改性
耐热性能差:热形变温度70~80℃,连续使用温度为 65℃ ——结构控制,增大分子间作用、交联
X
X
CH2 CH + CH CH2
X
X
CH2CHCHCH2 XX
CH CH + H2C CH2
X
X
终止方式与单体种类和聚合条件有关
St(styrene):偶合终止为主; MMA(methyl methacrylate):> 60℃,歧化终止为主,
< 60℃,两种终止方式均有。
4
4
(4)链转移反应
活性链可向单体、引发剂、溶剂或大分子等物质转移。
(2)采用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匀速聚合, 如PVC悬浮聚合(半衰期为2h的引发剂);
(3)采用活性特高的引发剂:初期聚合速 率很大,中后期逐渐减小。
11
11
¾聚合速率与引发剂的关系 引发剂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R≈
Rp
= kp(
fkd
)
1 2
[
M
][
I
1
]2
kt
Rd


d [I ] =
dt
−kd [I ]
17
17
悬浮聚合的分类
均相悬浮聚合 聚合物溶于单体,形成透明的小珠。 (珠状聚合) 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
离子交换树脂
18
18
3
悬浮聚合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2. 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过程中,有散热困难、体积收缩、产生气泡诸多问题;本体法制备通用级聚苯乙烯存在散热问题。

前者采用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处理三阶段来控制;后者采用预聚和聚合两阶段来克服。

3. (略)4. 悬浮聚合和微悬浮聚合在分散剂选用、产品颗粒特性上有何不同?答:悬浮聚合分散剂主要是水溶性高分子和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而微悬浮聚合在分散剂是特殊的复合乳化体系,即由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难溶助剂组成;悬浮聚合产品的粒度一般在50μm~2000μm之间,而悬浮聚合产品的粒度介于0.2μm~1.5μm之间。

5.苯乙烯和氯乙烯悬浮聚合在过程特征、分散剂选用、产品颗粒特性上有何不同?答: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初始体系属于非均相,其中液滴小单元则属均相,最后形成透明小珠状,故有珠状(悬浮)聚合之称,而氯乙烯悬浮聚合中,聚氯乙烯将从单体液滴中沉析出来,形成不透明粉状产物,故可称作沉淀聚合或粉状(悬浮)聚合。

聚苯乙烯要求透明,选用无机分散剂为宜,因为聚合结束后可以用稀硫酸洗去,而制备聚氯乙烯可选用保护能力和表面张力适当的有机高分子作分散剂,有时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

聚苯乙烯为透明的珠状产品,聚氯乙烯为不透明的粉状产物。

6. 比较氯乙烯本体聚合和悬浮聚合的过程特征、产品品质有何不同?答:氯乙烯本体聚合除了悬浮聚合具有的散热、防粘特征外,更需要解决颗粒疏松结构的保持问题,多采用两段聚合来解决。

本体法聚氯乙烯的颗粒特性与悬浮法树脂相似,疏松,但无皮膜,更洁净。

7. 简述传统乳液聚合中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的所在场所,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的场所和特征,胶束、胶粒、单体液滴和速率的变化规律。

答:单体的场所:水中、增溶胶束、单体液滴乳化剂的场所:水中、胶束、增溶胶束、单体液滴表面引发剂的场所:水中引发的场所:增溶胶束增长的场所:乳胶粒内终止的场所:乳胶粒内(1)增速期:这一阶段胶数不断减少直至消失,乳胶粒数不断增加,聚合速率相应提高,单体液滴数目不变,但体积减少;(2)恒速期:这一阶段只有单体液滴和乳胶粒,单体液滴数目减少直至消失,乳胶粒数目恒定,聚合速率不变;(3)降速期:这一阶段只有乳胶粒,单体液滴数目减少直至消失,乳胶粒数目恒定,聚合速率随着乳胶粒内单体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8. 简述胶束成核、液滴成核、水相成核的机理和区别。

答:难溶于水的单体所进行的经典乳液聚合,以胶束成核为主。

经典乳液聚合体系选用水溶性引发剂,在水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引发溶于水中的微量单体,在水相中增长成短链自由基。

聚合物疏水时,短链自由基只增长少量单元就沉析出来,与初级自由基一起被增容胶束捕捉,引发其中的单体聚合而成核,即所谓胶束成核。

液滴粒径较小和/或采用油溶性引发剂,有利于液滴成核。

一种情况是液滴小而多时,表面积与增溶胶束相当,可参与吸附水中的自由基,引发成核,而后发育成胶粒;另一种情况是用油溶性引发剂,溶于单体液滴内,就地引发聚合,类似液滴内的本体聚合。

微悬浮聚合具备此双重条件,属液滴成核。

有相当多的水溶性的单体进行乳液聚合时,以均相成核为主。

亲水性大的单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溶于水中的单体经引发聚合后,所形成的短链自由基亲水性也较大,聚合度上百后才能从水中沉析出来。

水相中多条这样较长的短链自由基相互聚集在一起,絮凝成核。

以此为核心,单体不断扩散入内,聚合成胶粒。

胶粒形成以后,更有利于吸取水相中的初级自由基和短链自由基,而后在胶粒中引发增长。

这就是水相(均相)成核机理。

9. 简述种子乳液聚合和核壳乳液聚合的区别和关系。

答:种子乳液聚合是将少量单体在有限的乳化剂条件下先乳液聚合成种子胶乳(50μm~100μm或更小),然后将少量种子胶乳加入正式乳液聚合的配方中,种子胶粒被单体所溶胀,继续聚合,使粒径增大。

经过多级溶胀聚合,粒径可达1μm~2μm或更大。

核壳乳液聚合是种子乳液聚合的发展。

若种子聚合和后继聚合采用不同单体,则形成核壳结构的胶乳,在核与壳的界面上形成接枝层,增加两者的相容性和粘接力,提高力学性能。

10. 无皂乳液聚合有几种途径?答:无皂乳液聚合有两种途径:其一,利用引发剂,使引发剂的一部分成为大分子的端基,靠端基来使乳液稳定;其二,利用极性共单体,将极性或可电离的基团化学键接在聚合物上,使聚合物本身成为表面活性剂。

11. 比较微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的产物粒径和稳定用的分散剂。

答:计算题1. (略)2. 计算苯乙烯乳液聚合速率和聚合度。

已知:60℃时,k p =176 L(mol ∙s)-1,[M]=5.0mol ∙L -1,N=3.2⨯1014/ml ,ρ=1.1⨯1012(mol ∙s)-1 解:423143310*34.210*023.6*20.5*176*10*2.3*102][10-===A p p N M Nk R 5121410*56.210*1.15*176*10*2.3][===ρM Nk X p n 3. 比较苯乙烯在60℃下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的速率和聚合度。

乳胶粒数=1.0⨯1015ml -1,[M]=5.0mol ∙L -1,ρ=5.0⨯1012个(ml ∙s)-1。

两体系的速率常数相同:k p =176L(mol ∙s)-1, k t =3.6⨯107L(mol ∙s)-1。

解:本体聚合:11..10*3.8..10*3.810*023.610*0.5191122312------====s l mol s ml mol N R A i ρ 62/1792/110*45.910*6.3*210*3.8*0.5*1762][--=⎪⎪⎭⎫ ⎝⎛=⎪⎪⎭⎫ ⎝⎛=t i p p k R M k R mol/L.s4.185023.02/77.011382/10*138.110*45.9*10*6.3*25*1762][3672222=+=+====-DC X R k M k n p t p νν 乳液聚合:423153310*3.710*023.6*25*176*10*0.1*102][10-===A p p N M Nk R mol/L.s 41231510*8.810*55.0*10*5*176*10*1][===ρnM Nk X p n 4. 经典乳液聚合配方如下:苯乙烯100g ,水200g ,过硫酸钾0.3g ,硬脂酸钠5g 。

试计算:a 、溶于水中的苯乙烯分子数(ml -1),已知:20℃溶解度为0.02g/100g 水,阿佛伽德罗数N A =6.023⨯1023mol -1。

b 、单体液滴数(ml -1)。

条件:液滴直径1000nm ,苯乙烯溶解和增溶量共2g ,苯乙烯密度为0.9g ∙cm -3。

c 、溶于水中的钠皂分子数(ml -1) ,条件:硬脂酸钠的CMC 为0.13g ∙L -1,分子量为306.5。

d 、水中胶束数(ml -1)。

条件:每胶束由100个肥皂分子组成。

e 、水中过硫酸钾分子数(ml -1) ,条件:分子量为270。

f 、初级自由基形成速率ρ (分子∙ml -1∙s -1)。

条件:50℃时,k d =9.5⨯10-7s -1。

g 、乳胶粒数(ml -1) 。

条件:粒径100nm ,无单体液滴。

已知:苯乙烯密度0.9 g ∙cm -3,聚苯乙烯密度1.05 g ∙cm -3,转化率50%。

解:a. 20℃溶解度=0.02g/100g 水,溶于水的苯乙烯质量:g s m m 04.0200*100/02.012===; 苯乙烯的分子数:2023210*316.210404.0*10*023.6====M m N n N N AA (阿佛伽德罗数N A =6.023⨯1023mol -1)水的体积: ml mlg g V 200/1200== 溶于水的苯乙烯的分子数:ml VN N /10*158.118'分子==b. 液滴直径1000nm=10-4cm , 每个液滴体积:1334310*236.5)10(*142.3*6/16/1--==d πcm 3每个液滴质量:g V m 131310*71.49.0*10*236.5--===ρ(苯乙烯密度为0.9g ∙cm -3)苯乙烯溶解和增溶量共2g ,每ml 水中分散的苯乙烯质量:ml g m /49.02002100=-=总 单体液滴数: 121310*04.110*71.449.0=-分子/ml c. 溶于水中的钠皂分子数(ml -1) :1732310*55.21010*023.6*5.30613.0==N 分子/ml d. 水中胶束数(ml -1): 体系中钠皂总分子数:212310*8.910*023.6*5.3065= 体系中溶解在水中的钠皂总分子数:分子/mle. 水中过硫酸钾分子数(ml -1) :182310*346.3200/10*023.6*2703.0=分子/ml f. 初级自由基形成速率ρ (分子∙ml -1∙s -1):1218710*358.610*346.3*10*5.9*2][2===-I k d ρ (分子∙ml -1∙s -1)g. 乳胶粒数(ml -1) :1737'10*97.1)10*2/100(**3/405.1%50*1009.0%50*100=+=-πN 141710*85.920010*97.1'===V N N 分子∙ml -1∙s -15 6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