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名坑的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坑洞
老坑砚石岩性:泥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由云母类(水云母)粘土为主组成,还有赤铁矿、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类,微量矿物有:电气石、金红石、黄铁矿等。

赤铁矿呈微粒状,相对集中成环带状的晕圈时,则谓之为“火捺”。

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

大西洞与
水归洞同称老坑砚石,在色泽上粗看大致一样,其实仔细审视仍可分辨出来。

大西洞
石色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蓝;水归洞则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紫。

大西洞
之冰纹似乎多些,水归洞则相对少些。

老坑砚石击之发出木声,无铿锵之声(与宋坑
比较有明显不同)。

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青花、火捺、
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

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

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

老坑,尤其是出自大西洞砚石中的鱼脑冻是最理想的,是砚石中最为娇嫩之处,最为难得。

鱼脑冻或蕉叶白的周围必定有胭脂晕火捺,最好者是将整个“冻”团团围住。

冻内或
近边沿处必定有青花,有时还有玫瑰紫青花,这种鱼脑冻是非常罕见的,不要说是完
整的白如晴云的鱼脑冻,就是碎冻亦属少见。

我以为很有必要将老坑砚石中的“冻”,“晕”和“荡”区分开来,否则就会影响“冻”的真正价值。

老坑砚石中还有一种非
常少见的冰纹冻,这也是唯老坑水岩砚石所独有的。

古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

把“重与轻”,“刚与柔”这两对矛盾统一在一体之中,这是有根据和有道理的。

老坑砚石从表面看
呈紫蓝色略带青,使人感到比原来的感觉要轻些。

所谓“质刚而柔”是从雕琢的过程
和研墨的角度来说,老坑砚石的确质地坚实而又带柔性,这种柔性即古人所谓“若小
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

假如用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

这些特点是因为老坑砚石的矿物成分主要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同时也是
由于这个原因,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很大,所以敲击它时发出“笃笃”的木声,即所
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缺少铿锵之声。

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作用,所以还有“久用锋芒不退”的优点。

老坑砚石长其受地下水浸泡,粘土矿物质为地下
水所溶解,是逐渐使石质变纯,变软的缘故,故使老坑砚石如引细腻娇嫩、滋润到可
以“呵气研墨”的效果。

钟创荣大师老坑作品《福如东海》
坑仔岩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本地口音“坑”与普通话“康”音相近,故又称康子岩),
亦有人称岩仔坑。

它位于老坑以南半山这上,距老坑洞约二百余米。

原洞口因清末最
后一镒开采塌方,加上长期没有开坑采石,石块与石屑淤塞其中,经地质部门测定从
原洞口断层斜伸延至老坑附近,故原坑洞工作面不能再从旧洞口进出,必须重新在隔
山沟打洞挖坑道才能进去开采。

坑仔岩开坑采石历史较长。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
治平年间开坑采石以来,历代均有开采。

相传咸丰九年采砚石时洞内曾大塌方,造成
伤亡。

在坑仔岩旧洞口旁不远处还立一石碑镌上“坑土地之神”以志,故有人称坑仔
岩为土地坑。

从原石碑看,“坑”字之上还有一个字的位置,因为年久日深,字迹剥落,据采石工分析,前人采石事故很多,常有伤亡,坑仔岩尤甚,故立土地神碑以镇邪,或寄托安全感。

“坑”字之上很可能是个“砚”字,全碑文应是“砚坑土地之神”。

附近的岩壁上镌刻着无数的碑记和诗文,内容丰富,文词简朴,形式多样,字
体端庄,说明当时有不少文人雅士曾亲临坑仔岩游览和考察,如:“一耸奇峰自烂柯,数沟渺水透长波;神仙每玩同相往,我辈常游到此多。

”“访游到此见斧柯,文峰对
面是青波;端麻水坑人欲采,士农工商可爱多。

”也有出自石工之手,虽然说不上好
作品,却拙中有巧,直率而亲切。

坑仔岩在停滞不前采近百年后,1978年底重新开坑采石,为了避开断层,新开凿高度和宽度为1.8米长90多米的坑道,连接原坑仔岩采石工作面,采出一批批优质的坑仔岩砚石。

坑仔岩砚石质优良,幼嫩、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

但坑仔岩砚石不像老坑或麻子坑那样层次分明。

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也不如老坑或麻子坑砚石色彩斑斓。

石品花纹中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称。

其石眼色翠绿(间有黄色),有的作七,八重晕,黑睛活现,形似鸟兽之眼,乃是端溪各坑中的高级砚材。

坑仔岩砚石是含石英粉砂的绢云母泥质页岩。

岩性:粉砂泥质结构,致密块状。

矿物万分为泥质矿物(以水云母为主)、赤铁矿、石英、电气石、金红石、绿泥石等微量。

站在坑仔岩新洞口前,可谓高瞻远瞩,端溪砚坑和羚羊峡尽收眼底。

钟创荣大师坑仔作品《兰亭砚》
麻子坑
麻子坑有水坑和旱坑之分,两洞口相隔不过5米,水坑在下,终年浸水,洞内泉
水从岩壁不断渗出;旱坑在上,亦为“泉生石中”,不过积水时间比水坑稍短。

麻子
坑位于老坑之南约四公里处,洞口在山岩上,距山脚之端溪水约600米。

该处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山道崎岖险峻,攀登不易,上落困难。

相传麻子坑得名于一位脸上生有麻子的采石砚工,该砚工在清代乾隆年间发现此坑,并冒险开采,为纪念这位开拓者,人们将他发现的砚坑取名麻子坑。

端砚恢复生
产后,麻子坑是最早重新开坑采石的。

在作了半年的准备工作后于1962年底正式开坑。

当时的麻子坑洞内坑道低矮,平均只有80~90厘米的高度和宽度,很多地方要匍匐而过。

进入1990年麻子坑(水坑和旱坑)停止了开采,1990年末有采石工人在麻子坑
周围开凿了十多个新洞穴,这些洞穴比较宽敞,配上发电机用以照明,抽水和通风,
先后采出不少麻子坑砚石,其中不泛佳石,但这个开采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行为,而是承包式的私人组织行为,开采也是断断续续,总的来说,近几年麻子坑开采不正常,出产砚石不多,佳石更少。

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

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级,如遇佳石则又胜于坑仔岩。

麻子坑如果不认真细看,容易与老坑混同,砚石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天青、天青冻以及
石眼等石品花纹,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间有鸲鹆眼、鹦哥眼等佳石,眼中有晕,且作数层,可制成高档砚材。

麻子坑砚石层次清晰,石工以为石分三格(亦有叫
三层),砚石色泽油润,青紫色略带蓝色,近似老坑砚石的色素,以水湿之观察,色
彩丰富斑斓。

麻子坑砚石为含硅质的铁质泥质页岩,矿物成份:泥质(水云母为主)、铁质、硅质,少量石英、氢氧化铁及绿泥石;微量矿物有电气石和锆石等。

钟创荣大师作品《高山流水觅知音》
宋坑
宋坑因在宋代被发现而开坑采石,故取名宋坑。

但宋坑非指某一采石坑洞,而是拥有好几处岩洞;盘古坑、陈坑、伍坑、蕉园坑等,均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后面的北岭山一带,西起三榕峡,东到鼎湖山,又因七星岩以北将军岭下有将军坑,产砚石,前人也有称宋坑为将军坑。

据传最早采砚石的是将军坑和盘古坑,将军坑早已砚石枯竭,无开采价值;盘古坑也停采多年了。

比较集中开采,砚石产量较大的是伍坑,其次是陈坑和蕉园坑(蕉园坑砚石紫色偏青黄,色泽不够油润,但多石眼,人们干脆称它为有眼宋坑);蕉园坑因在鼎湖风景区内,开采受到严格限制。

宋坑砚石由于产石区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所以石质石色不完全一致。

一般来说宋坑砚石色泽是紫如猪肝,石色凝重而浑厚,这是宋坑砚石的主要特征之一,古代之宋坑砚大者是这种颜色的,苏轼在《孙莘老寄墨诗》中就有“端石琢马肝”的诗名,也有人称猪肝色,其表面还有所谓金星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优质宋坑砚石还有火捺,更好的是猪肝冻或金钱火捺。

宋坟砚石由于矿区范围宽广,所以石质粗细不等,上乘的宋坑砚石质致密,润滑细腻,下墨快,发墨好,可作高中档的雕花砚材,其余则可制作墨海、淌池等砚台。

石质稍粗的宋坑砚石叫紫端。

在端溪各坑砚石中,宋坑
砚以下墨快而著称,这与宋坑砚石中的“金星点”有关,不过下墨虽然快些,仍比不
上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等砚石研麻出来的墨汗细腻、油润。

要书写奔放、流畅,笔
力劲健的大字,用宋坑砚研墨为宜;要画严谨精致的工笔花鸟,人物画和书写工整的
蝇头小楷,则用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砚更加合适。

经地质部门鉴定,认为宋坑砚石是粉砂质绢云母泥质板岩,为变余泥质结构、平
行构造。

矿石主要成份为粘土、绢云母、氢氧化铁、石英,微量矿物有电气石和锆石等。

宋坑砚采石区大都在北岭山腰,高度在海拨400至500米以上,山坡陡峭,并常
常下着毛毛细雨,山泉和山沟特别多,陈坑和伍坑等都在山沟附近,因此宋坑洞内亦
常积水,每次采石,必先抽水,清理石屑。

宋坑砚石可以常年开采。

梅花坑
梅花坑的开坑采石始自宋代,原出自岭羊峡以东的高要沙浦典水村附近,故古人
称典水梅花坑。

目前梅花坑砚石多在肇庆市北郊北岭山的九龙坑开采,据说与宋坑砚
石同出一脉。

梅花坑洞较深,洞内石分三格,上下格石粗不能作砚材,只有中间一格
如无裂缝则可采用。

梅花坑石以多眼为主要特点,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其中有梅花
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下墨亦快,但石质与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相比略为粗糙。

然而,仍不失为端溪砚中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之一。

典水梅花坑采出的砚石多眼,眼
中有点,大而晕重不分明;九龙坑的梅花坑砚石色苍灰微带褐黄,眼多而无睛(无瞳子),眼呈米黄色。

绿端
绿端采石始于北宋,关于砚坑的地点,据《高要县志》云:“绿端石出北岭及小
湘江峡(即现在的三榕峡),鼎湖山、皆旱坑。

”绿端砚石最早在北岭山附近开采是
事实,可能因砚石枯竭,人们就终止于此开采,转移至端溪水一带的朝天岩附近开采,再后绿端砚石与朝天岩砚石混在了一起,即上层为绿端,下层为朝天岩。

绿端石色青绿微带土黄色,石质细腻、幼嫩、润滑,最佳者为翠绿色,纯浑无瑕,晶莹油润,别具一格。

清纪晓岚在自己的一块绿端砚上镌铭:“端溪绿石,砚谱不以
为上品,此自宋代之论耳。

若此砚者岂新坑紫石所及耶。

嘉庆戊午四月晓岚记。

”其
砚侧镌诗云:“端石之支,同宗异族,命曰绿琼,用媲紫玉。

是岁长至前三日又铭。

”纪晓岚对绿端的评价与前辈有所不同,是有一定根据的。

目前绿端也是一种较为名贵
的端溪砚石之一。

史料的记载中很少谈及绿端的下墨与发墨之一,只有提到绿端水坑
润而发墨(绿端坑洞原有水坑和旱坑之分),旱坑则没有谈及。

近年沙浦苏一村附近
亦发现绿端石砚材。

绿端当然是指端州出产的绿石端砚,但绿色的砚石却不是只端州才有,广东恩平
县有一种可以雕制成砚的绿石(但下墨不快,发墨也不好),吉林的松花石甘肃的洮
砚均为绿石,因此必须加以区别。

钟创荣大师绿端作品《一生富贵》古塔岩
古塔岩位于坑仔岩之南,屏风背附近。

古塔岩石色凝重,紫色稍带赤,有些部位
带紫红,或玫瑰红,色彩有变化,不单调,且看上去油润生辉;石质娇嫩、坚实、滋润;间中会发现石眼,并且有佳眼,但甚少有火捺、蕉叶白等。

古塔岩砚石一般可作
雕花砚材,我以为它仅次于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完全可与宋坑媲美,有些特别好
的甚至可作高档砚材。

朝天岩
朝天岩位于宣德岩附近,开始采石于清康熙年间,由端溪水拾步登麻子坑,朝天
岩是必经之地,且两边距离相当。

朝天岩洞不深,洞内宽敞,因洞口大且朝天而开,
故名曰朝天岩。

朝天岩砚石质地较细腻,砚石呈紫蓝色,有青苔斑点,这是朝天岩独
有的。

宣德岩
宣德岩开坑采石于明宣德年间,故得此名。

其石色以猪肝色为基调,略带紫蓝、
苍灰,石质也较细腻,幼嫩,仅次于坑仔岩和麻子坑,宣德岩之佳石与麻子坑、坑仔
岩砚石不相伯促。

但宣德岩砚石多断脉。

较难采,佳石亦不多,故目前基本上停止开采。

白线岩
白线岩位于羚羊峡以西、以北的山岭上,岩洞内分三层,第一层石皮青带翠绿色,质优者可作雕花砚材;第二层叫二格青,多作低档的顺水淌池砚;第三层是青石,质
优之青石时有火捺,亦可作砚材。

质优白线岩砚石多有白筋暗浮石面上,乍看有点象
散碎的冰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