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PPT课件
合集下载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56a977b0b90d6c85ed3ac63f.png)
18.03.2020
9
主症: 谷疸—食谷即眩,胃脘痞闷,小便不通
全身发黄。其中以食谷即眩征。 酒疸—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吐,
小便不利, 全身发黄。其中以心 中懊●而热为特征。 女劳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热, 薄暮加重,小腹拘急,小便自利。 其中以额上黑为特征。
18.03.2020
10
(四)辨湿热与寒湿发黄
大便必黑,时溏---硝石矾石散—除湿祛瘀(14)
18.03.2020
44
复习题
1.如何理解“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2.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 大黄硝石汤证治异同。
18.03.2020
45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A型题
(1)黄疸热盛里实者,治用:
A.茵陈蒿汤 B.栀子大黄汤 C. 硝石矾石散
18.03.2020
36
4.误治成哕
【原文】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
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 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20) 【提要】
本条指出黄疸误治变哕的治法。
18.03.2020
37
【分析】 病机:误治伤阳,胃气上逆。 主症:(苦寒伤脾胃,胃失和降)哕逆。 治法:温胃止哕。 方剂:小半夏汤。 方义:小半夏汤以温胃化饮,降逆止哕, 待哕逆止,再辨证论治。
舌脉
18.03.2020
舌偏红,苔黄腻,脉 滑数有力
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13
二、证 治
(一)谷 疸
【原文】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 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 汤主之。(13)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枙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提要】
黄疸病脉证并治件.pptx
![黄疸病脉证并治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87c2f8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0b.png)
治宜温中阳,散寒湿。 方药可用人参汤加茵陈,或四逆汤加茵陈。因属虚寒证,若误用攻
下,腹满不但不减,且有加重之可能。
第6页/共22页
三疸证候
【原文】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 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 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肾为水火之脏,阳气之根,阳虚火衰,则水寒内盛,血脉失之温
养,经脉拘急,血行不畅,肾色外露,故面部出现黑黯色。小便自利,
既说明为肾虚所致,又排除了女劳疸非湿热引起。日久肾病及脾,致
脾肾两损者,则出现腹如水状等症。
三疸鉴别:
谷疸—食谷即眩
பைடு நூலகம்
小便不利而赤( 湿热 )。
酒疸—心中懊憹
女劳疸—额上黑,小便自利。
山西中医研究所李文彪认为肝硬化后期的腹水与阴虚并存,应
“治病求本从瘀,退水养阴从脾。”[喻森山.肝病研治新进展概述.
北京中医,1993,﹙1﹚:42]
第10页/共22页
黄疸证治
谷疸-湿热俱胜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
主之。(13)
【主症】 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腹满,小便不利而黄赤,久久发黄为谷
但黄疸病的形成,毕竟与湿有关,因此,仲景特别指出:“然黄家所得, 从湿得之。”
【讨论 】《伤寒论》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 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有认为“以病发时火劫其汗, 两热所得”。“以病发时”指太阳中风发作时。
第5页/共22页
寒湿发黄
【原文】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 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3)
下,腹满不但不减,且有加重之可能。
第6页/共22页
三疸证候
【原文】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 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 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肾为水火之脏,阳气之根,阳虚火衰,则水寒内盛,血脉失之温
养,经脉拘急,血行不畅,肾色外露,故面部出现黑黯色。小便自利,
既说明为肾虚所致,又排除了女劳疸非湿热引起。日久肾病及脾,致
脾肾两损者,则出现腹如水状等症。
三疸鉴别:
谷疸—食谷即眩
பைடு நூலகம்
小便不利而赤( 湿热 )。
酒疸—心中懊憹
女劳疸—额上黑,小便自利。
山西中医研究所李文彪认为肝硬化后期的腹水与阴虚并存,应
“治病求本从瘀,退水养阴从脾。”[喻森山.肝病研治新进展概述.
北京中医,1993,﹙1﹚:42]
第10页/共22页
黄疸证治
谷疸-湿热俱胜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
主之。(13)
【主症】 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腹满,小便不利而黄赤,久久发黄为谷
但黄疸病的形成,毕竟与湿有关,因此,仲景特别指出:“然黄家所得, 从湿得之。”
【讨论 】《伤寒论》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 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有认为“以病发时火劫其汗, 两热所得”。“以病发时”指太阳中风发作时。
第5页/共22页
寒湿发黄
【原文】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 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3)
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病篇
![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9759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3.png)
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胆 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转化能力, 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性 贫血、输血反应等疾病。
02
黄疸病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01
02
03
04
外感湿热
外感湿热之邪,导致脾胃运化 失常,湿热内蕴,肝胆疏泄不 利,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 伤脾胃,湿热内生,肝胆疏泄
型黄疸。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胆俞、阳陵 泉等,以调节气血、疏肝利胆,从而 缓解黄疸症状。
艾灸疗法
通过艾灸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中 脘等,以温阳散寒、健脾和胃,从而 改善黄疸病状。
其他疗法
01
02
03
饮食调理
黄疸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 化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 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 水果等。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接触传染源,预防感染黄疸病毒。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黄疸病 征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调护方法
中药调理
针灸治疗
根据黄疸病的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 进行调理,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治疗 原则。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身体内的气 血运行,缓解黄疸症状。
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 病篇
目录
• 黄疸病的定义与分类 • 黄疸病的病因与病理 • 黄疸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黄疸病的治疗方法 • 黄疸病的预防与调护 • 黄疸病的研究进展
01
黄疸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定义
黄疸病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 ,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 导致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 疾病。
黄疸病脉证并治课件.ppt
![黄疸病脉证并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c4882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6.png)
目的要求
• 【掌握】黄疸病的分类、概念及证 治。
• 【熟悉】黄疸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 • 【了解】黄疸病的预后。 • 【背诵】条文:1、2、13、15、
18、19、21、22。
重点
1、黄疸病分类、主证与病因病机 2、谷疸病的病因病机 3、栀子大黄汤 大黄硝石汤 茵陈五苓散 4、小半夏汤 小建中汤的证治及临床应用 5、酒疸、女劳疸的证治。 6、其他黄疸的证治。 7、黄疸的治疗要点、预后。
寒湿 燥结 脾胃气血虚弱等
概 述
2.分类: 对黄疸分类始于《金匮要略》
谷疸――食谷不节 按病因分为三类 酒疸――饮酒过度
女劳疸――房劳肾虚
★黑疸-上述三种病久不愈,瘀血内停或 由误治引起的一种表现,非为一种独立病证。
概 述
3. 治法: 解表发汗、清利湿热、 润下逐瘀、调补脾胃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 条文[16]:
• 黄疸病的治疗大法:诸病黄家,但利 其小便。
• 黄疸兼表虚证:调和营卫,扶表退黄 -桂枝加黄芪汤。
条文[21]: 黄疸兼少阳证:柴胡汤。
条文[20]: 黄疸误治变哕-小半夏汤。
条文[17]: 黄疸燥结证-猪膏发煎
• 条文[22]: • 萎黄证-小建中汤
四、治疗要点、预后
小结
讲解
1.以脉论病机: 浮-为风(阳邪),可作“热”理解
寸口脉 缓-湿邪内痹
湿邪的来源?痹阻于何处?
病机:湿热蕴结
“痹非中风”ຫໍສະໝຸດ .症状:四肢苦烦 四肢……脾主四肢-脾 苦烦……重滞不舒-湿
脾色必黄……发黄-脾属土色黄 瘀热以行
瘀热……发热且与血分有关 以行……邪气郁蒸的过程
3.特异性病机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⑴脾色必黄…强调病位在脾胃中焦; 黄色…属土……脾
• 【掌握】黄疸病的分类、概念及证 治。
• 【熟悉】黄疸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 • 【了解】黄疸病的预后。 • 【背诵】条文:1、2、13、15、
18、19、21、22。
重点
1、黄疸病分类、主证与病因病机 2、谷疸病的病因病机 3、栀子大黄汤 大黄硝石汤 茵陈五苓散 4、小半夏汤 小建中汤的证治及临床应用 5、酒疸、女劳疸的证治。 6、其他黄疸的证治。 7、黄疸的治疗要点、预后。
寒湿 燥结 脾胃气血虚弱等
概 述
2.分类: 对黄疸分类始于《金匮要略》
谷疸――食谷不节 按病因分为三类 酒疸――饮酒过度
女劳疸――房劳肾虚
★黑疸-上述三种病久不愈,瘀血内停或 由误治引起的一种表现,非为一种独立病证。
概 述
3. 治法: 解表发汗、清利湿热、 润下逐瘀、调补脾胃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 条文[16]:
• 黄疸病的治疗大法:诸病黄家,但利 其小便。
• 黄疸兼表虚证:调和营卫,扶表退黄 -桂枝加黄芪汤。
条文[21]: 黄疸兼少阳证:柴胡汤。
条文[20]: 黄疸误治变哕-小半夏汤。
条文[17]: 黄疸燥结证-猪膏发煎
• 条文[22]: • 萎黄证-小建中汤
四、治疗要点、预后
小结
讲解
1.以脉论病机: 浮-为风(阳邪),可作“热”理解
寸口脉 缓-湿邪内痹
湿邪的来源?痹阻于何处?
病机:湿热蕴结
“痹非中风”ຫໍສະໝຸດ .症状:四肢苦烦 四肢……脾主四肢-脾 苦烦……重滞不舒-湿
脾色必黄……发黄-脾属土色黄 瘀热以行
瘀热……发热且与血分有关 以行……邪气郁蒸的过程
3.特异性病机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⑴脾色必黄…强调病位在脾胃中焦; 黄色…属土……脾
黄疸病脉证病治.pptx
![黄疸病脉证病治.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ec2c0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d.png)
3.寒湿发黄 【原文】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
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 以然者,脉迟故也。(第十五 3)
第15页/共78页
4.黄疸的分类
【原文】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
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
第53页/共78页
【病机】肾虚精亏血瘀,肝胆湿热内 蕴。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方药】硝石矾石散 硝石——火硝,苦寒,活血化瘀,除
【原文】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
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
黄,瘀热以行。(第十五 1)
第13页/共78页
2.火劫发黄 【原文】 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
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第 十五 8)
第14页/共78页
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
服。
第35页/共78页
原文分析
本条文为论酒毒湿热黄疸的证治。其病证表现为“酒黄 疸,心中懊憹或热痛”。说明病位偏上。
【主证】临床尚可见身热,心烦不眠,大便难,小便黄赤, 身黄如橘子色,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或数。
【病机】酒毒湿热内蕴中焦,阻滞气机,上蒸于心(热重 于湿,病位偏上)。
概述
本篇讨论了因湿热、寒湿、火 劫、燥结、女劳及虚黄等各种不 同病因所致的发黄证候及其治疗, 还涉及到有关变证、兼证的处理, 但总以湿热发黄为重点。“脾色 必黄,瘀热以行”是黄疸病的主 要病机。
第10页/共78页
病因病机
黄疸发病原因,其一,与外感有关,故有阳明发 黄,太阴发黄,黄疸兼太阳表虚及少阳证之说。 其二,由饮食不节,饮酒过度,故有谷疸,酒疸 之别。其三,由房劳伤肾,故有女劳疸之名。
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病篇
![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71724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d.png)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阻塞性黄疸
胆结石、肿瘤、炎症等。
02
黄疸病的诊断与鉴别
黄疸病的诊断标准
皮肤、巩膜黄染
黄疸病最明显的症状是皮 肤和巩膜出现黄染,通常 先从面部开始,逐渐扩散 至全身。
肝功能异常
黄疸病患者的肝功能检查 通常会显示异常,如转氨 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消化道症状
黄疸病患者可能出现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腹胀 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腹 泻或便秘。
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 病篇
目录
• 黄疸病的定义与分类 • 黄疸病的诊断与鉴别 • 黄疸病的治疗方法 • 黄疸病的预防与保健 • 黄疸病的案例分析
01
黄疸病的定义与分类
黄疸病的定义
01
黄疸病是一种以皮肤、巩膜黄染 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通常伴有恶 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02
黄疸病的发生与肝胆功能异常有 关,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进而 引起皮肤黄染。
黄疸病的分类
01
02
03
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 致胆红素生成过多,进而 引发黄疸。
肝细胞性பைடு நூலகம்疸
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 红素摄取、转化和排泄能 力下降,引发黄疸。
阻塞性黄疸
由于胆道阻塞,导致胆红 素排泄受阻,引发黄疸。
黄疸病的病因
溶血性黄疸
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
肝细胞性黄疸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降黄疸药物,如苯巴比妥、糖皮质激素等,缓解黄疸症状。
光照疗法
通过蓝光照射,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加速排出体外。
换血疗法
对于严重黄疸病患者,通过换血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其他治疗方法
阻塞性黄疸
胆结石、肿瘤、炎症等。
02
黄疸病的诊断与鉴别
黄疸病的诊断标准
皮肤、巩膜黄染
黄疸病最明显的症状是皮 肤和巩膜出现黄染,通常 先从面部开始,逐渐扩散 至全身。
肝功能异常
黄疸病患者的肝功能检查 通常会显示异常,如转氨 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消化道症状
黄疸病患者可能出现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腹胀 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腹 泻或便秘。
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 病篇
目录
• 黄疸病的定义与分类 • 黄疸病的诊断与鉴别 • 黄疸病的治疗方法 • 黄疸病的预防与保健 • 黄疸病的案例分析
01
黄疸病的定义与分类
黄疸病的定义
01
黄疸病是一种以皮肤、巩膜黄染 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通常伴有恶 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02
黄疸病的发生与肝胆功能异常有 关,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进而 引起皮肤黄染。
黄疸病的分类
01
02
03
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 致胆红素生成过多,进而 引发黄疸。
肝细胞性பைடு நூலகம்疸
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 红素摄取、转化和排泄能 力下降,引发黄疸。
阻塞性黄疸
由于胆道阻塞,导致胆红 素排泄受阻,引发黄疸。
黄疸病的病因
溶血性黄疸
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
肝细胞性黄疸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降黄疸药物,如苯巴比妥、糖皮质激素等,缓解黄疸症状。
光照疗法
通过蓝光照射,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加速排出体外。
换血疗法
对于严重黄疸病患者,通过换血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其他治疗方法
《黄疸病脉证病治》课件
![《黄疸病脉证病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9c7d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9.png)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黄疸病的遗传因素, 为黄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 准确的指导。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 新型黄疸病治疗药物的疗效和 安全性。
探索黄疸病与其他疾病之间的 关联,以期发现新的治疗手段 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黄疸病的病因
01
02
03
肝细胞性黄疸
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或毒 物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 等。
溶血性黄疸
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免 疫性溶血、药物或毒物损 伤等。
梗阻性黄疸
胆道结石、肿瘤、炎症等 。
02
黄疸病的诊断
黄疸病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皮肤、巩膜黄染
黄疸最典型的表现是皮肤、巩 膜出现黄染,通常先从面部开 始,逐渐扩散至躯干和四肢。
《黄疸病脉证病治》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黄疸病的概述 • 黄疸病的诊断 • 黄疸病的治疗 • 黄疸病的案例分析 • 黄疸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黄疸病的概述
黄疸病的定义
01
黄疸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 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 肤、巩膜和黏膜发黄。
02
黄疸病分为肝细胞性黄疸、溶血 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三种类型, 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
黄疸病的分类
肝细胞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受损,胆红素摄取、转化 和排泄能力下降所致。常见于肝炎、 肝硬化等疾病。
由于胆道梗阻,胆汁排泄受阻,胆红 素逆流回血液循环所致。常见于胆结 石、肿瘤压迫等情况。
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 多,超过肝细胞的摄取能力。常见于 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等情况。
【医学ppt课件】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医学ppt课件】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088e664ca21614791611280b.png)
第四条: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 是其证也。
提 要:本条承上文进一步论述黄疸病机,分类及主症。
⑴谷疸:
①成因:
紧——脾寒不运,食谷停滞——水谷不运,湿从内生
(紧则为寒,食谷即满)
趺阳脉
(数则为热,热则消谷)
数——胃热气盛,消谷能食——纳而不化,热腐化浊
湿热相合,侵及血分——谷疸
矾石——除湿清热散瘀
(四)黄 疸 第十九条: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
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 大黄硝石汤。 提 要:本条论述热盛里实的黄疸证治。
①病 机:湿热内蕴,热盛里实
②症状分析:腹满(拒按)----里热壅盛,腑气不通 里 小便不利而赤----瘀热下流,阻遏气机 实
表和里实
自汗出----里热薰蒸,迫津外泄----表和(表无病)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对黄疸病的分类和范围; 2.熟悉黄疸病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 3.掌握谷疸、酒疸、女劳疸的证候特点及脉因
证治; 4.掌握条文:1、13、14、15、18、19、20、21、
22。
一、病因病机、分类与辨证
(一) 湿热发黄:
第一条: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痺,痺非中风,
兼:口渴,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燥,脉滑数有力等。
③治疗:通腑泄热----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攻下瘀热
栀子、黄柏----清泄湿热
第十八条: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提 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治法。 ①病 机:湿热内蕴,湿重于热 ②症 状:形寒发热,头身困重,胸脘痞满,食少
便溏,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苔白腻等 (身目黄,而鲜明)。 ③治 疗:清利湿热,化气行水——茵陈五苓散
提 要:本条承上文进一步论述黄疸病机,分类及主症。
⑴谷疸:
①成因:
紧——脾寒不运,食谷停滞——水谷不运,湿从内生
(紧则为寒,食谷即满)
趺阳脉
(数则为热,热则消谷)
数——胃热气盛,消谷能食——纳而不化,热腐化浊
湿热相合,侵及血分——谷疸
矾石——除湿清热散瘀
(四)黄 疸 第十九条: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
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 大黄硝石汤。 提 要:本条论述热盛里实的黄疸证治。
①病 机:湿热内蕴,热盛里实
②症状分析:腹满(拒按)----里热壅盛,腑气不通 里 小便不利而赤----瘀热下流,阻遏气机 实
表和里实
自汗出----里热薰蒸,迫津外泄----表和(表无病)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对黄疸病的分类和范围; 2.熟悉黄疸病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 3.掌握谷疸、酒疸、女劳疸的证候特点及脉因
证治; 4.掌握条文:1、13、14、15、18、19、20、21、
22。
一、病因病机、分类与辨证
(一) 湿热发黄:
第一条: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痺,痺非中风,
兼:口渴,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燥,脉滑数有力等。
③治疗:通腑泄热----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攻下瘀热
栀子、黄柏----清泄湿热
第十八条: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提 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治法。 ①病 机:湿热内蕴,湿重于热 ②症 状:形寒发热,头身困重,胸脘痞满,食少
便溏,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苔白腻等 (身目黄,而鲜明)。 ③治 疗:清利湿热,化气行水——茵陈五苓散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3bf34f39f01dc281e53af096.png)
本条论述黄疸兼少阳证的证治。
2019/11/10
33
【分析】 病机:少阳邪热犯胃。 主症:身黄,腹痛,呕吐,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治法:和解少阳,或兼通腑实。 方剂:小柴胡汤或大柴胡汤。 方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腹痛而
呕,但属邪在少阳,治宜和 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
2019/11/10
2019/11/10
25
【分 析】
病机:湿热熏蒸,热盛里实。 主症:
热盛—阳黄,鲜明如橘,小便不利而
赤,自汗,发热心烦口渴。
里实—腹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舌
苔黄脉沉实。
治法:通腑泻热,利湿退黄。 方剂:大黄硝石汤。
2019/11/10
26
方义:
方中以栀子、黄柏清里泄热、大黄、 硝石攻下瘀热,全方共奏清热通便,利 湿除黄之功。
29
湿热发黄四汤证鉴别表
鉴别 茵陈五苓 茵陈蒿汤 枙子大黄 大黄硝石汤证
表 散证
证
汤证
证型 湿重于热 湿热并重 热重于湿 热盛里实
黄色鲜明,黄色鲜明, 黄色鲜明,黄色鲜明,腹
主证 小便不利,寒热不食, 心中懊憹 满便结,小便 纳呆,苔 食即头眩, 热痛,足 短赤
白腻脉浮 心胸不安, 下热,小
缓
小便不利 便赤黄,
5
【分析】 病机:寒湿蕴结于脾胃。 主症:全身发黄,腹满,不能饮
食,饱食则烦闷,头眩,小便难。
2019/11/10
6
(三)分类与主症
【原文】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榖, 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 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榖即眩,榖 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 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榖 疸。
2019/11/10
33
【分析】 病机:少阳邪热犯胃。 主症:身黄,腹痛,呕吐,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治法:和解少阳,或兼通腑实。 方剂:小柴胡汤或大柴胡汤。 方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腹痛而
呕,但属邪在少阳,治宜和 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
2019/11/10
2019/11/10
25
【分 析】
病机:湿热熏蒸,热盛里实。 主症:
热盛—阳黄,鲜明如橘,小便不利而
赤,自汗,发热心烦口渴。
里实—腹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舌
苔黄脉沉实。
治法:通腑泻热,利湿退黄。 方剂:大黄硝石汤。
2019/11/10
26
方义:
方中以栀子、黄柏清里泄热、大黄、 硝石攻下瘀热,全方共奏清热通便,利 湿除黄之功。
29
湿热发黄四汤证鉴别表
鉴别 茵陈五苓 茵陈蒿汤 枙子大黄 大黄硝石汤证
表 散证
证
汤证
证型 湿重于热 湿热并重 热重于湿 热盛里实
黄色鲜明,黄色鲜明, 黄色鲜明,黄色鲜明,腹
主证 小便不利,寒热不食, 心中懊憹 满便结,小便 纳呆,苔 食即头眩, 热痛,足 短赤
白腻脉浮 心胸不安, 下热,小
缓
小便不利 便赤黄,
5
【分析】 病机:寒湿蕴结于脾胃。 主症:全身发黄,腹满,不能饮
食,饱食则烦闷,头眩,小便难。
2019/11/10
6
(三)分类与主症
【原文】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榖, 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 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榖即眩,榖 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 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榖 疸。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f6724c2a4431b90d6c85c7a1.png)
三、转归与预后
【原文】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 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 浮虽黑微黄,故知之。(7)
【提要】
本条论述酒疸误下变为黑疸的证候。
【原文】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 上瘥,反剧为难治。(11)
【提要】
本条是论述黄疸病的预后。
2019/12/29
2019/12/29
10
(四)辨湿热与寒湿发黄
【原文】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
发黄。(9) 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10) 【提要】
以上两条论述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 的不同症状。
2019/12/29
11
【分析】 9条:湿热发黄 主症:全身发黄,黄色鲜明,渴欲饮 水,小便不利,脉沉。 10条:寒湿发黄 主症:全身发黄,黄色晦暗,腹满, 胃中不和而不得安卧
34
3.兼燥结血瘀证
【原文】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17)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提要】 本条论述胃肠燥结血瘀的黄疸证治。
2019/12/29
35
【分析】 病机:黄疸日久,湿热已去,胃肠燥
结,津枯失荣。 主症:肌肤萎黄不华,少腹微满,大
便秘结,小便不利。 治法:补虚润燥,化瘀通便。 方剂:猪膏发煎。 方义:
2019/12/29
18
2.证 治
【原文】 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痛,枙子
大黄汤主之。(15)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提要】 本条论述酒疸热盛的证治。
2019/12/29
19
分析
病机:饮酒过度,湿热上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09.2020
7
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 名曰酒疸。(2)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 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4)
【提要】
本条进一步指出黄疸病机、分类 及主症。
21.09.2020
8
【分 析】
分类:谷疸、酒疸、女劳疸。 病机: 谷疸——食谷不节,湿热蕴结脾胃。 酒疸——嗜酒过度,湿热蕴结脾胃。 女劳疸——房劳过度,肾虚有热。
主症:全身发黄,发热,心烦,口渴, 气喘,胸满,腹满而热。
治法:通腑泄热。
21.09.2020
4
(二)寒湿发黄
【原文】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 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榖疸。虽下 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3) 【提要】 本条论述谷疸寒化的病机。
21.09.2020
5
【分析】 病机:寒湿蕴结于脾胃。 主症:全身发黄,腹满,不能饮 食,饱食则烦闷,头眩,小便难。
腹中
21
(三) 女 劳 疸
【原文】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 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 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 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 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14)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 矾石(烧)等分
【提要】
本条论述女劳疸转变为黑疸兼有瘀血湿
热的证治。
胃中不和而不得安卧
21.09.2020
12
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鉴别表
鉴别点 肤色
湿热发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
寒湿发黄 黄色晦暗
腹满或腹痛拒按,烦 腹痛按之濡,躁而不烦,
一般症状 躁不得眠,口渴欲饮,手足清冷畏寒,口渴不
身热心烦
欲饮或喜热饮
二便
大便干结或溏而不爽, 色酱黄,小便赤黄,
色如浓茶
大便溏薄,小便淡黄, 尿臊味不重
能入血分消瘀活血,矾石入气分 化湿利水,大麦粥汁调服,以保 养胃气。
21.09.2020
24
(四)黄 疸
兼症:呕恶不能食,小便不利,便难身
热。
治法:泄热除烦。
21.0方9.2020剂:栀子大黄汤。
20
枙子大黄汤与茵陈蒿汤证治鉴别表
鉴别点
枙子大黄汤
茵陈蒿汤证
药物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枙子、大黄(一两)、 茵陈、大黄(二两)、
成 枳实、豆豉
枙子
功用 泄热除烦
通利湿热
主症 心中懊●
病位
21.09.2020
心中、心下
食谷即眩,腹满, 小便不利
舌脉
21.09.2020
舌偏红,苔黄腻,脉 滑数有力
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13
二、证 治
(一)谷 疸
【原文】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 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 汤主之。(13)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枙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提要】
本条论述谷疸属湿热俱盛的证治。
21.09.2020
14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论二首 脉证十四条 方七首
21.09.2020
1
一、病因病机、分类与辨证
(一)湿热发黄
【原文】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 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 行。(1)
【提要】
本条论述湿热黄疸的发病机理。
【分析】
病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如脾脏所蕴 积的湿热溢入血分,行于体表,必发生黄疸。
分析:
寒热—营卫不和
饮食所伤 湿热熏蒸
不食—运化失职 食即头眩,心胸不安—强食助
湿热,湿热上冲
久久发黄为谷疸—郁蒸日
久,汁外溢
病机:湿热蕴蒸脾胃,湿热并重。
治法:清泄湿热(保肝退黄)。
21.09.2020
15
方剂:茵陈蒿汤。
方义:
方中用茵陈蒿清热利湿,栀子清 三焦而利水道,大黄泄热通便退黄,三 味合用,使瘀热湿浊从小便排泄。
21.09.2020
16
酒
疸
1.治 法
【原文】
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 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 者,先下之。(5)
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 (6)
【提要】
以上2条论述了酒疸的症状和治法。
21.09.2020
17
【分析】 变治法: 湿热在上—症见心中热,或欲吐,鼻燥,
脉浮者宜先用吐法。 湿热在下—症见腹满,脉沉弦者宜先用
21.09.2020
22
【分 析】
病机:肾虚兼挟瘀血湿热。 主症: 1.黑疸—黄色晦暗,目青面黑。 2.瘀血症—膀胱急,少腹满,其腹胀如
水状,大便必黑,时溏—瘀血内着 3.肾虚湿热证:日晡不发热,反恶寒,
额上黑,足下热
21.09.2020
23
治法:消瘀化湿。 方剂:硝石矾石散。 方义:消瘀化湿的功能,硝石即火硝,
21.09.2020
2
【原文】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 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 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 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8)
【提要】
本条论述火劫而发黄的治法以及湿 邪在黄疸发病中的作用。
21.09.2020
3
【分析】
病因:黄疸的形成多与湿热有关。火劫 发黄是因火攻发汗,湿从燥化,热势增 重所致。
21.09.2020
6
(三)分类与主症
【原文】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榖, 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 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榖即眩,榖 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 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榖 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 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 状不治。
下法。
21.09.2020
18
2.证 治
【原文】 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痛,枙子 大黄汤主之。(15)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提要】 本条论述酒疸热盛的证治。
21.09.2020
19
分析
病机:饮酒过度,湿热上蒸。
主症:阳黄,黄色如橘
心中懊●或热痛—酒毒湿热上蒸心
胸。
21.09.2020
9
主症: 谷疸—食谷即眩,胃脘痞闷,小便不通
全身发黄。其中以食谷即眩征。 酒疸—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吐,
小便不利, 全身发黄。其中以心 中懊●而热为特征。 女劳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热, 薄暮加重,小腹拘急,小便自利。 其中以额上黑为特征。
21.09.2020
10
(四)辨湿热与寒湿发黄
【原文】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 发黄。(9) 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10) 【提要】 以上两条论述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 的不同症状。
21.09.2020
11
【分析】 9条:湿热发黄 主症:全身发黄,黄色鲜明,渴欲饮
水,小便不利,脉沉。 10条:寒湿发黄 主症:全身发黄,黄色晦暗,腹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