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具体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具体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e2dd01fa300a6c30c229f4c.png)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一、总体要求:实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认真,从严执教,引导学生建立“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教师要以身作则,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带动影响学生,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要积极参加实验课的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执行实验室安全规定,协助实验工作人员作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二、人员安排:每学期上实验课教师分成若干教学小组,每个教学小组的设组长1人、配助教1名。
每小组负责4—8个实验,教学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实验教学活动及助教管理。
三、教学环节具体要求1、备课:实验开课前1—2周,教师要试做完自己指导的实验并写出实验课教案;如果实验内容是第1次上,要写出试做实验报告交课程负责人。
实验课正式开课前实验教学小组由组长主持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组长要将活动记录交给课程负责人。
注意:在试做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
2、上课:任课教师应提前10分钟进实验室,对实验仪器进行必要的检查、收发学生实验报告。
在实验课上要抽查学生预习报告、对于不写预习报告或预习情况很差学生教师应终止该学生上实验课,责令其回去预习,令安排时间补做。
实验结束后,要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用品,安排学生打扫卫生;课后教师离开实验室前要检查门、窗、水、电,关掉总电源,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3、批改报告:教师应负责批改一个实验班的报告,批改报告要有批语、普遍性的问题要集中讲解、个别问题酌情向学生反馈。
对于没有按时交实验报告的,迟交一周分数降一个等级。
4、对研究生助教的指导与管理:(1)对研究生助教的指导与管理由教学小组长负责;教学小组长负责指导研究生助教试做实验、批改其试做实验报告。
每学期末,教学小组长要对研究生助教的工作进行评价,对其去留提出建议(2)研究生助教须批改5—6实验班的实验报告;批改报告要及时、认真,每次批改后要及时填写成绩单、对每个实验班的报告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分析、评价后,与实验报告一起交给各个实验教师。
《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a34761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79.png)
《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2111004 0702111005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AⅠ、AⅡ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AⅠ、AⅡ学分:2 总学时:48开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工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2、通过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过程,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并基本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如测长仪器、计时仪器、测温仪器、变阻器、电表、电桥、电位差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分光计及常用电源和常用光源等。
在进行以上基本训练过程中,要学生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二、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采用不确定度方法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误差进行评估。
(2) 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等。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应具有用计算机通用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根据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仪器的正确调节方法。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如比较法、换测法、放大法、补偿法、平衡法、干涉和衍射法等,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其他方法。
2、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如长度测量仪、计时仪器、变阻器、电表、交、直流电桥、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分光仪、激光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常用传统仪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要逐步创造条件引进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现代物理技术,如激光技术、传感器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结构分析波谱技术等。
深入学习“非物理类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构建全面开放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深入学习“非物理类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构建全面开放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d9cfd20cfc789eb172dc8a2.png)
关 键 词 物 理 实 验 ; 程 基 本 要 求 ; 放 式 教 学 体 系 课 开
激 发学生 创新思维 的综 合性 、 计 性实 验 , 设 在综 合
1 引 言
性 设计性 实验 中 , 量 引入 对 近 代 物理 学 发 展 和 大 现代应用 技术 有 重 要影 响的 实 验项 目, 物 理 实 使 验的 内容发 生 了根 本 的 变化 . 们 在新 教 材 中还 我
处理 问题 的能 力 , 改编 后 的 教材 更 适应 现代 人 使 才培 养的需要 .
3 开 放 式 物 理 实 验 课 程 体 系 的 构 建
我们 以“ 学 物理 实 验课 程教 学 内容 的基 本 大 要求 ” 为指 导 , 以培 养学生 的科学 实验 素 质和 创新 能 力为 目标 , 建 了 各专 业 分 层 次 、 构 模块 化 、 点面 结合 的全面 开放 的物理实验课 程体 系.
31 物 理 实 验 的 6大 模 块 .
求 ” 我们在 原 教 材 的基 础 上 , 考 了清 华 大学 , 2 参 丁慎训等 编 写 的《 物理 实 验教 程 》 、 同济 大 学 陆
廷 济 等 编 写 的 《 理 实 验 教 程 》 写 出 2 物 |编 4 l世 纪
完 整 的课 程体 系包 括 以下 6个层 次的模块 : 1 )前 导训 练 实 验 , 计 学 时 , 向全 校 实 验 不 面 基础较 差 的学 生选 修. 5个 实验 项 目, 括 基本 测 包 量实验 、 重力加 速度测 定 、 三线 扭摆 法测 物体 的 用
实验仪 器 的选 择” 等设 计性 实验项 目. 新教 材 中实 验项 目由原教 材 的 l 9项增 加 到 6 2项 , 分 布 如 其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153647c376baf1ffc4fade1.png)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
其中:A为核心内容,共74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B为扩展内容,共51条。
1. 力学(A:7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5条)2. 振动和波(A:9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3. 热学(A:10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4. 电磁学(A:20条,建议学时数≥40学时;B:8条)5. 光学(A:14条,建议学时数≥18学时;B:9条)6. 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A:4条,建议学时数≥6学时;B:3条)7. 量子物理基础(A:10条,建议学时数≥20学时;B:4条)8. 分子与固体(B:5条)9.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B:6条)10. 天体物理与宇宙学(B:3条)11. 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自选专题)三、能力培养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6579648b307e87101f69686.png)
。标目述上现实证保施措等分学算计当适或课修选过通以可校学的件条有 。证验量定半或性定行进�题问析分和考思�验实察观手动己自生学导引和励鼓�室验实示演理物的性放 开立建倡提。等廊走验实示演、室验实示演放开、示演物实堂课如�行进式形种多用采以可验实示演物实 。个 04 于少应不目数的验实示演物实中其��示演真仿体媒多和示演物实�验实示演有应都容内要主的程 课理物学大。趣兴习学高提�识知性感加增�象现理物察观生学助帮验实示演用利分充应——验实示演.3
B 。位地的中学理物在其及系 关互相的性称对与律定恒守明说要简可 。用应的中学理物在法 B .4 A 。法方究研学科的型模立建会学生 学使步逐�体流想理和体刚、点质�型模 想理个三为象抽象对究研的学力把过通 。复重免避以�度适应开展中学教 故�触接有已段阶学中在生学念概数多大 绝外分部体流和体刚、量动角除中学力 。件条立成其及律定 恒守个三和律定动运顿牛是点重的学力 议 建 和 明 说 学 .1 A 别 类 力、 一 .2 A B A .3 A A B 方等算运分积微、算运量矢习学意注应 .5 A B
。性理合的果结究研断判 �解理的度深定一有题问涉所对并�力能的题问出提和题问现发生学养培法方等验实、想联比类、象抽学科 、纳归、绎演、合综、析分、察观过通�点观本基和论理本基的学理物用运——力能的维思和察观学科.2
。文论小或结小、记笔 书读的晰清理条出写够能�构结识知新更�力能的考思立独强增�面识知展扩地断不�献文技科和书考参 、材教类理物的平水理物学大于当相解理并读阅�法方习学的学科握掌步逐——力能的识知取获立独 .1
。率效和量质学教 高提�量息信学教大扩�势优的术技育教化代现等学教络网、学教助辅机算计用利分充�件条造创极积应 。术技体媒多用利效有倡提 �的目学教于务服应段手学教 �用作的道渠主学教堂课好挥发应——段手学教.2
2023年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内容细化修订解读
![2023年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内容细化修订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ddb734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a.png)
2023年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内容细化
修订解读
贾瑜;王炜
【期刊名称】《物理与工程》
【年(卷),期】2024(34)1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2010年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的意义和过程,并对2023年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
【总页数】8页(P3-10)
【作者】贾瑜;王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匡亚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各理工科类高校实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的必要性
2.深入学习"非物理类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构建全面开放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解读
4.深刻领会《非物理类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深化改革,建设精品课程
5.认真学习《非物理类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121c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6.png)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在物理学科以及其他理工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涵盖以下内容:1、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方法的选择等。
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电流等。
3、力学实验:包括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等。
4、热学实验:研究热力学过程,如热传导、热辐射等。
5、电学实验:研究电路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等。
6、光学实验: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等规律。
7、现代物理实验:涉及量子力学、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讨论与总结: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堂汇报,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评估方式1、实验操作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2、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逻辑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安排为12周,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计2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第1周:课程介绍与实验安全教育。
2、第2-3周:基本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7b22109763231126edb1178.png)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四征求意见稿)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学科。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实验是科学实验的先驱,体现了大多数科学实验的共性,在实验思想、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是各学科科学实验的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这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1、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大学物理实验应包括普通物理实验(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具体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等。
大学物理实验课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课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7c0efde76a20029bd642d4b.png)
大学物理实验课基本要求本学期大学物理实验共开设12个,分三轮开设,每轮开设4个,大学物理实验课基本要求与流程介绍如下:1.在实验课表中找出自己所在的分组,再根据分组号找出自己每次做实验的时间、地点、内容。
2.实验前写好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部分)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讲义,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用法。
要写好实验报告的预习部分。
预习部分的内容在实验电子讲义的加灰色底纹部分,灰色底纹部分全部作为预习部分内容抄在实验报告上,进入实验室后要交给各个小组长检查。
3.课堂实验必须持本人有效证件(学生证或身份证)按时进入实验室,然后向小组长交.本次.....第一部..实验..报告分(预习部分).............,就位后可以观察熟悉实验条件,但未经老师..蓝色的仪器使用登记本上签字.......,并在允许不要擅自打开仪器电源、乱动仪器。
实验过程中测取数据时必须十分认真、仔细。
一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二要保证应有的精度,禁止无根据地修改编造实验数据或抄袭他人数据。
为使实验报告整体美观、整洁,做实验时..暂...数据....原始..实验时.记录.........).。
...并粘贴在实验报告上.....保留.......(该记录要..在另外一张纸上实验完毕,应将..所测得的数据交给教师..,若批阅有误,要再次进行实验;若批阅认可后,则..........批阅将仪器断电摆放整齐,清理桌凳周围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4.写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数据记录分析部分)离开实验室后要及时完成实验报告的第二部分,写完后送交实验小组长进行初查,初查不合格的要改正。
实验报告要用学校统一规格的报告册,但每次的实验报告上交时要撕下来,撕得时候一定要注意整齐,若原实验报告册有订书针必须将订书针去下再撕。
因为已经撕掉,所以每位同学每次实验报告的第一页顶部务必写清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等信息。
另外第一页的眉头处一定要填写“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数据计算分析时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严禁无过程直接得结果,每步计算的结果要加上正确的物理量单位,针对不同的精度判读保留几位小数,有误差分析要求的一定要进行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一)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一)](https://img.taocdn.com/s3/m/9a38114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f.png)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一)一、课程简介《大学物理实验》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
它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方面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该门课程是原国家教委设立的六门重点课程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方法,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从而初步了解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和对照实物做实验前的准备。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拟定合格的实验报告。
(4)通过拟定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4、能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要求:1.能够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程序。
2.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并基本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节;逐次逼近调节。
3.了解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
例如:比较、放大、转换等方法。
4.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
5.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
6.能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学习计算机仿真实验。
7.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数据的初步能力。
其中包括: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直接测量量的误差计算;数据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实验项目绪论目的、任务:使学生了解实验的要求,掌握实验数据测量、处理的有关理论。
基本要求:了解物理实验的要求,学习误差理论及有效数字处理,对本学期的实验内容做初步的了解,重点难点:误差理论,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及过程。
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
各理工科类高校实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的必要性
![各理工科类高校实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2083e028aaea998fcc220e6c.png)
科 学 生 进 行 科 学 实 验 基 本 训 练 的 一 门 独 立 的 公 共
必 修 基础 主 干课 , 学 生 进 入 大 学 后 系 统 学 习实 是 验 方法 和实 验 技 能 的 开端 , 学 生 进 行 科 学 实 验 是
对科 学 的探索 欲望 , 启迪 学生 的思 维 , 实践 中培 在 养学 生 的动手 操作 能力 , 培养 学 生分 析 问题 、 理 处
问题 的 能 力 .
要含 有一定 比例 的近 代 物 理 实验 , 别是 一 些 物 特 理学 发展史 上 比较经 典 的实验 以及 近年 来 学术 界 和工 业界认 同 的 、 曾获 得 过 诺 贝 尔 奖 的 近代 物 理 实验 , 并建 议各 校应根 据条 件 , 在物 理 实验 课 中逐
生 独 立 实 验 的 能 力 、 析 与 研 究 的 能 力 、 论 联 系 分 理
力 和科 学实 验 的 基 本 素 质 , 学 生 养 成 科 学 思 维 使 的习惯 , 提高 学 生 的分 析 能 力 和 创新 能 力. 基 本 《 要求 》 为各 理 工 科 类 高 校 物 理 实 验 课 的 教 学 目标
意义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几个 方 面.
1 诠 释 了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课 程 的 基 础 性 地 位 、 确 明
了 教 学 任 务
基 础 性 实 验 涵 盖 了 最 基 本 的 实 验 方 法 和 思
想, 体现 了大 多数科 学 实验 的共 性 , 学 生 科 学实 对 《 基本 要求 》 出 了大学 物理 实 验课 程 的 基 础 突 性 地 位 , 出 物 理 实验 课 是 高等 学 校 理 工 科 类 专 指 业 对 学 生 进 行 科 学 实 验 基 本 训 练 的 必 修 基 础 课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解读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d1f3a3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e.png)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和内
容解读
2010年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下面简称《基本要求》),以上两个基本要求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8年1月24日正式首次颁布,经过2年修订和完善,又于2010年再次颁布2010年版《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教育部发文指示教指委编写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高等学校制定相应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依据,是编写课程教材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各高等学校应给予充分重视。
基础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物理基础课程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后续学习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基础课程的学时是切实贯彻基础课程《基本要求》的保证,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远目标着眼,宁可从其他方面争取学时,也不应短视地压缩基础课程的学时。
希望老师们充分重视物理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认真学习,按照基本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且针对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中国大学慕课建设的背景下,不断的建设和提炼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大学物理实验(专科)》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专科)》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17e5885680203d8ce2f24a0.png)
《大学物理实验(专科)》教学大纲实验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科)学时:36学时(含绪论课4学时)学分:2适用专业:理工科专科各专业执笔人:王阳恩审订人:杨长铭一、实验目的与任务《大学物理(专科)》是理工科专科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其中的实验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并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专科)》实验部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如比较法、放大法、补偿法、模拟法、干涉法、转换测量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如列表法、逐差法、作图法、最小二乘法等),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加深对物理现象及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理工科各专科专业必做实验项目7项,计23学时,可根据专业特点选做9学时实验。
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先选做预备性实验,不占课内学时,实验项目中的前5项设定为预备性实验。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 长度的综合测量及规则固体密度的测定 (3学时)1、目的要求学会使用测量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学会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物体的密度Vm=ρ,将物体的质量m 、体积V 测出,即可得出物体的密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物理天平,规则固体。
4、掌握要点物理天平的调节与使用。
5、实验内容: (1)长度的测量。
(2)物体质量的测量。
(3)物体体积的测量。
实验二 用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2学时)1、目的要求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g l T π2= ()()222)(⎪⎭⎫⎝⎛+⎪⎭⎫ ⎝⎛=t t u l l u g g u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单摆、停表、钢尺。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9a4e7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f.png)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及特点高职专业:基本实验技能训练课程,必修课。
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性课程。
物理教育专业:基础实验课,必修课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成立以来,在1992年前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的教学工作,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实验技能,以实验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设置,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1992年以后,师范专业逐渐过渡为非师范专业,作为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保留下来,2001年非师范专业全部转为高职专业,物理系承办工业电气自动化(2005年改为电气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两个高职专业,2005年又申办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大学物理实验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普通物理中力、热、光、电四个部分中的最基本部分实验,多为验证性内容。
2005年初,本课程负责人从教务处调任物理系教学副主任后,与系里领导、老师多次研究后认为,必须对该门课程进行大幅度改革,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教学目标的改革原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为大学物理理论课服务的一门验证性实验课题已不符合课程设置的要求,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理论教学反过来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必须得到贯彻。
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在作为理论课程的依附,而是应加强其课程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实践能力的形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由于现在承办的高职专业为工类二产专业,均是与电力、电子相关的专业,原大学物理实验中力、热、光实验与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偏差较大,因此对此部分进行削减,加强电磁实验部分,并侧重为电学部分。
并将内容确定为基础性,提高性及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使学生能力逐级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实验是科学实验的先驱,体现了大多数科学实验的共性,在实验思想、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是各学科科学实验的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
1.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应包括普通物理实验(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具体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如下:
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等。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普及,应包括用计算机通用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热量、温度、湿度、压强、压力、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光强度、折射率、电子电荷、普朗克常量、里德堡常量等常用物理量及物性参数的测量,注意加强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 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使用。
例如:比较法、转换法、放大法、模拟法、补偿法、平衡法和干涉、衍射法,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的其他方法。
4. 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
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测温仪器、变阻器、电表、交/直流电桥、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分光仪、光谱仪、常用电源和光源等常用仪器。
各校应根据条件,在物理实验课中逐步引进在当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现代物理技术,例如,激光技术、传感器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结构分析波谱技术等。
5. 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近调整、根据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以及在近代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仪器的正确调节。
6. 适当介绍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知识。
三、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1.独立实验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实验教材、查询有关资料和思考问题,掌握实验原理及方法、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正确使用仪器及辅助设备、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自主实验的基本能力。
2.分析与研究的能力——能够融合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归纳与综合。
掌握通过实验进行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新能力——能够完成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性、综合性内容的实验,进行初步的具有研究性或创意性内容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分层次教学基本要求
上述教学要求,应通过开设一定数量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来实现。
这三类实验教学层次的学时比例建议大致分别为:60%、30%、10%(各学校可根据本校的特点和需要,做适当调整,建议综合性实验、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的学时调整幅度分别不高于25%,并含有一定比例的近代物理实验)。
1. 基础性实验:主要学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误差与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等,可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各个领域的内容。
此类实验为适应各专业的普及性实验。
2. 综合性实验:指在同一个实验中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多个知识领域,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的实验。
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基础性实验阶段的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各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该部分实验内容(综合的程度、综合的范围、实验仪器、教学要求)。
3. 设计性实验: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基本独立完成全过程的实验。
各校也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该部分实验内容(实验选题、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独立的程度等)。
4. 研究性实验:组织若干个围绕基础物理实验的课题,由学生以个体或团队的形式,以科研方式进行的实验。
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逐步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给定问题的能力。
各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该类型的实验内容(选题的难、易,涉及的领域等)。
五、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验学时的基本要求
1. 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学校开放物理实验室,在教学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给学生较大的选择自由。
为一些实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开设预备性实验以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提高性实验,提供延伸课内实验内容的条件,以尽可能满足各层次学生求知的需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和师生交流的平台,加强现代化教学信息管理,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质的需要。
3. 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鼓励建立能够反映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4. 物理实验课程一般不少于54学时;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建议实验学时一般不少于64学时。
5. 基础性实验分组实验一般每组1-2人为宜。
六、有关说明
1. 本基本要求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和理科非物理专业的本科物理实验教学。
2.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在必修实验课程之外开设1—2门物理实验选修课,其内容以近代物理、综合性、应用性实验为主,面可以宽一些,技术手段应先进一些,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各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辟学生创新实践的第二课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3. 积极开展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并将成功的经验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2008. 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