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之 《墨子》 兼爱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兼爱》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兼爱》课件

3·一词多义
以 以不相爱生(因 为) 以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易之(用) 入以见于君,出以践
于朝(连词,表并列)
恶 恶人者,人亦从
而恶之(厌恶) 昔者晋文公好士
之恶衣(坏的,不好 的)
独 今诸侯独知爱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之 是以仁者非之(代词\' 国(惟独,只)
它”)
独乐乐,与人乐乐,
此何难之有焉(助词, 孰乐(独自)
思考
• 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 乱变治等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之 法易之”,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 “王公大人” 与“万民” 的阶级差别,都要 “兼爱” “同利” 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 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 一种善良的幻想。
合作探究
当代人要继承墨子兼爱的思想,不让爱被仇恨玷污,让真 爱变得更纯洁。要舍得付出爱,只有付出才能收获,也许你 的爱微不足道,但也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亮。
2.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 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译文:全天下的人都相爱,力量大的就不会控制力 量小的,人多的就不会抢夺人少的,富有的就不会欺 侮贫穷的,社会地位高的就不会轻视社会地位低的, 不诚实的就不会欺骗敦厚的。
积累文言知识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 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 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 成碎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 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 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 等。)

《墨子》选读《兼爱》ppt课件

《墨子》选读《兼爱》ppt课件

墨子的兼爱思想旨在消除社会矛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他认为只有通过 普遍的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 意义,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
重要启示。
讨论
《墨子》选读《兼爱》所体现 的墨子思想主张是否符合当时
社会现实和人民需求?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否适用于不 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
传承优秀文化
《兼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 宝,传承和发扬《兼爱》思想对于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 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06
结论与讨论
结论
通过对《墨子》选读《兼爱》的深入 研究,可以得出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 无差别等级观念,强调爱的普遍性和 超越性,并强调“非攻”和“兴天下
之利”的具体实践。
与儒家思想的比较
重视个人修养
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 社会的治乱。而墨子则更注重实用主义,强调个人的实际能 力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政治观念不同
儒家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强调社会 秩序和等级。而墨子则主张"兼爱"和"非攻",强调人人平等, 反对强权和暴力。
如何将墨子的兼爱思想与现代 价值观念相结合,实现社会共
同进步?
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尚需深入研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具体实践和影响。 需要进一步探讨墨子的兼爱思想与现代社会民主、平等和人权观念的内在联系。
需要深入研究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和作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强调社会和谐
在国家治理方面,《兼爱》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主张消除纷 争与战乱,为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 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墨子·兼  爱(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墨子·兼  爱(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墨子·兼爱(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品:《墨子》简介《墨子》,是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原书共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墨子》记录了墨家的哲学、社会政治学说、伦理思想、逻辑学说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发现,是墨家著作总集,也是研究墨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墨子,名翟,鲁国人,生卒年不能确考,大约生活在战国前期,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在先秦思想界、学术界地位仅次于孔子。

他一生主张兼爱,反对侵略战争。

兼爱(上)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①;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③,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④?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6.1 兼爱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6.1 兼爱课件

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祸乱、争夺、仇怨、憎恨不再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相爱产生的, 是以仁者誉之。” 因此仁人称赞兼爱。”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说:“对,至于人与人能兼爱就好了。 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 虽是这样,但兼爱却是天下难以做到的迂远不切实际的事情。”先生墨子 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说:“天下的士君子只是不懂得兼爱的好处、分不清兼爱的得失罢了。
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 爱别人的封邑,因此不害怕发动自己的封邑的力量来争夺别人的封 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 邑。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的身体,不爱别人的身体,因此不害怕拿 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自己的身体来残害别人的身体。所以诸侯不相爱就一定会在郊野打仗, 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 卿大夫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争夺,人跟人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伤害, 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 君臣不相爱就一定会君王对臣下不仁慈,臣下对君王不忠诚,父子不相
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先秦诸子中,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 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墨家认为,有差别的爱,是造成天下之人 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兼爱”应是互相善待,爱人如己。 墨家崇 尚质实,富于现实性、针对性与功利性。墨家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对儒 家学说的一种回应,它天下 现在像那些攻打城池在郊野打仗以及牺牲生命成就名声的事情,这些都是天下 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 百姓认为很难做到的事情。如果君主喜欢这样,那么天下百姓就能做到 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 这些。拿兼相爱、交相利相比,就跟这不同!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因此 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 就爱他;使别人获利的人,别人一定因此就使他获利;憎恶别人的人, 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别人一定因此就憎恶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因此就伤害他。

6.1《兼爱》课件(15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

6.1《兼爱》课件(15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
兼爱
一、走近墨子
•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 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 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 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 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 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 学”大师,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 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奔忙。 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
• 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 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 的原则意味着超越只知道自爱自利的狭隘,做到爱人利人。
• 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偏狭中 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和追求。孟子 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
• 而在墨家心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 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 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爱心无垠, 善意无穷,关怀最有力量。从这角度而言,墨子进入了 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
深入探究
• 2、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自利”,是社会混乱 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 必将导致国家败亡。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
四、研读文本
思考:实行“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会怎样?
•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 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 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 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 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 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 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 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 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墨子兼爱原文和翻译

墨子兼爱原文和翻译

墨子兼爱原文和翻译墨子兼爱原文和翻译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墨子兼爱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2)?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3)?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4)。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注释(1)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

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一 兼爱教师用书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一 兼爱教师用书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六单元《墨子》选读一兼爱作者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

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繁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主要的反对派之一。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的“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享乐奢侈生活的抗议。

他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贵族的世袭制和儒家的亲亲尊尊,试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

探究了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强调善与用,志与功的统一。

弟子很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

其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极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其体系中的“非命”“务实”的观点为后学所发展,而其中有关宗教迷信的形式,则为他们所克服。

现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及其学说的基本材料。

背景扫描因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墨子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观,即“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单元导读本单元内容有三节.《兼爱》宣扬“兼相爱、交相利”(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墨子认为,自爱而不相爱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根源,“兼相爱、交相利”则是消除祸篡怨恨的妙药。

《非攻》认为“亏人自利”是不仁不义之举,而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仁不义,因为它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最大.《尚贤》认为崇尚有才德的士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治理天下应该崇尚和任用有才德的人。

这三篇文章的主题在墨子的思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一、兼爱释文题“兼爱”是墨子的基本思想,所谓“兼爱"就是跳脱自爱的狭小圈子,一律平等、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特别经典兼爱——墨子《先秦诸子选读》

特别经典兼爱——墨子《先秦诸子选读》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 通“腰”)
教驯其臣(“驯” 通““训”)
破碎乱行(“碎”通 “萃”)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古义:人群分散;今义:破成碎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 :连 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有一次,墨子率弟子到卫国游说,车中 “载书甚多”,他的弟子弦唐子感到奇怪, 问墨子带书何用。墨子说:“过去周公每天 早上要读一百篇书,晚上还要接见七十个读 书人,所以他知识渊博,政绩显著,我上没 有治理国家的责任,下没有耕种土地的任务, 怎么敢不读书呢?” 齐国将要攻打鲁国,墨子听到消息后急 忙劝阻。墨子对大将项子牛说:“攻打鲁国, 是齐国的大错。以前吴王矢笠先后攻打越国、 楚国、齐国,获得胜利。后来诸侯报仇,吴 王大败,所以大国攻打小国,是互相残害, 灾祸必定反及于本国。”项子牛遂罢兵。
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
士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同学们诵读第一自然段。内容是什么? 如何理解呢?
天下之害的具体表现: 国与国: 家与家: 人与人: 君与臣: 父与子: 兄与弟:
诵读第二三自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二、 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返回
作者逸事
公孟子多次与墨子讨论学术、人生等问题。一次, 公孟子头戴礼帽,腰间插笏,穿着儒者服饰来见墨子, 问服饰与行为有何联系。墨子说:“从前齐桓公、晋 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位国君,服饰好孬贵贱不 同,但作为都一样。我以为有作为不在于服饰。”用 事实折服了公孟子。 墨子多次与儒家弟子巫马子辩论。一天,巫马子 对墨子说:“你行义,没见有人帮助人,也没见鬼神 赐福给你。但是你还在做,你有疯病?”墨子回答: “假若你有两个家臣,一个表里不一,一个表里如一, 你看重哪个?”巫马子说:“我看重后者。”墨子说: “既然这样,你也看重有疯病的人。”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一兼爱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一兼爱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在道德素质方面,学生能够认同并尊重不同的价值观,有利于对兼爱思想的理解和探讨。
-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上,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需要更多引导和鼓励。
4.行为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等待教师给出答案。
-部分学生在课堂笔记和作业完成方面存在拖延现象,影响学习效果。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有时会影响小组学习效果。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对课程深度和广度有直接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决定了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素质水平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关注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其在学习兼爱思想的同时,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
-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先秦诸子的一些思想,对诸子百家的基本观点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并翻译《墨子》选段的基本内容。
-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学生可能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深层次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尚需引导。
3.兼爱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兼爱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角色扮演:兼爱思想的实践
四、学生小组讨论
1.兼爱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讨论成果分享
五、总结回顾
1.兼爱思想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2.兼爱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兼爱》PPT课件

《兼爱》PPT课件

显学 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隐学 通常是指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 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提到中国文化主流的时候,往往“儒道”并 称,但是在战国时期,却没有这样的并称,当时最显著的两个学派是“儒 墨”或“孔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这说明在先秦时期, 墨家是非常显赫的。然而在后代,一直到清代以前,研究墨子的人却非 常少,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 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 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 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 积极寻找着救世的药方,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墨子终于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人生观,即“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实现“兼 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 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解题
在儒家心中,君子最爱的首先是双亲,其次是民众,最后是万物。 对于民众而言,施以仁德便可,亲爱留给自己的血亲。爱是以自己为 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而在墨家心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 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 最被社会践踏的人。爱心无垠,善意无穷,关怀最有力量。从这角度 而言,墨子进入了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
开篇指出议论的焦点,提出观点: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 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
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手法来说理,更加生动形 象,语气更强。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 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 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 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原创精品课件)墨子《兼爱》ppt课件(共13张ppt)全国通用

(原创精品课件)墨子《兼爱》ppt课件(共13张ppt)全国通用

兼爱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04
兼爱的现实意义
兼爱思想强调“非攻”、“无为”,反对战争和强制干预,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和谐
增强社会信任
提高公共道德水平
兼爱思想强调“明德”、“信”,倡导诚信、仁爱和互助,有助于增强社会信任。
兼爱思想强调“义利两全”,倡导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有助于提高公共道德水平。
兼爱与仁爱区别
兼爱的含义
起源
墨子的兼爱思想源于先秦时期,当时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墨子提倡兼爱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
意义
兼爱思想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主张人们之间无差别的爱,这有利于改善当时社会中亲疏、贵贱的分别,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兼爱的起源和意义
异同
墨子的兼爱思想和儒家的仁爱思想都是关注于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但兼爱强调普遍的爱,而仁爱则强调有差别的爱。
03
如何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02
01
兼爱思想所蕴含的和谐理念,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
促进和谐发展
兼爱思想所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进步。
推动全球治理
兼爱思想所倡导的公民责任和义务意识,将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
培养公民意识
兼爱思想在未来的发展
近现代以来,西方思想家如罗素、弗洛姆等对爱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爱的本质、类型和作用等重要议题。
中国新文化运动对爱的呼唤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文化名人如胡适、鲁迅等呼唤人们关注爱与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兼爱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
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先秦诸子选读》之《墨子》兼爱

《先秦诸子选读》之《墨子》兼爱
天志
墨子认为天赋予人类共同的志向和道德准则,人们应当追求天志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兼爱
墨子的兼爱理论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强调人们应该关注所有人的幸福,消除差异和冲 突。
墨子的兼爱理论
墨子认为兼爱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伦理观念,要求人们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消除身份、阶级和地域之间的 界限。
兼爱的含义
兼爱是指无论身份、地位或关系如何,人们应该关心和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的权利和尊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兼爱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兼爱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和平、稳定的社会。
兼爱的实践方法
1
广交朋友
结交更多的朋友,增加相互了解和互动的机会。
2
博爱施济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
传播正能量
通过言谈举止,传播友善、宽容和理解的价值观。
结论
墨子的兼爱理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秉持 兼爱之道,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先秦诸子选读》之《墨 子》兼爱
墨子,古代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理论家,被尊称为“墨子先生”,他的主要 思想是兼爱。
墨子的生平
墨子,名翟,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人物,出生于鲁国,后来在墨家创立“墨子”学说,并与其他诸子展 开了激烈的辩论。
墨子的主要思想
非攻
墨子主张以非攻为原则,反对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并倡导和平共处。

先秦诸子选读--兼爱.墨子

先秦诸子选读--兼爱.墨子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任






意。损子
思”己
。“而经
任益上
”所》
是为曰
“ 任 侠 ”
“ 任 ,
:
·
侠 , 俜 ( pīng ) 也 。 指见义勇为、肯舍 己助人的性格、气 质或行为。
——《史记·游侠 列传序》
——《说文》
侠的四大特点:重承诺、讲义气、轻生死、舍己助人
墨鲁
子迅
之说
徒 为 侠 。 ”
“ 孔 子 之 徒



:
墨 子 与 侠
急为《
。身墨
”之子
·
侠所
客恶经
行以说
事成上
的人》
标 准
之 所
兼爱
墨子
目 录
美 问 研 作课 文 题 读 者文 欣 探 课 简导 赏 究 文 介入
课文导入
侠?

韩非子曰: “儒以文乱法, 侠以武犯禁。”
——《五蠹》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 于正义,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 矜其能。羞伐其德。盖 亦有足多者 焉。

《先秦散文·墨子·兼爱上》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墨子·兼爱上》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墨子·兼爱上》原文鉴赏《先秦散文·墨子·兼爱上》原文鉴赏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①,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④,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⑤。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恶施不孝⑥?犹有不慈者乎?视子弟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不孝亡有⑦。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⑧?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⑨!故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注释】①焉:在此作联系副词,相当于“才”。

②攻人之疾:治疗别人的病。

③当:同“倘”,倘若。

④虽:即使。

⑤贼:袭击。

⑥恶:音wu,何。

⑦亡有:没有。

“有”字原脱。

下文的“亡有”旧倒,据毕沆说正之。

《兼爱》参考译文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兼爱》参考译文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兼爱》参考译文先生墨子说:“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定是为天下人兴办有利的方面好的方面,为天下人除去有害的方面坏的方面,仁人就是拿这作为自己的事业的。

”既然这样,那么对天下人有利的方面是什么呢?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是什么呢?先生墨子说:“现在如国家跟国家互相攻打,卿大夫的食邑跟卿大夫的食邑互相夺取,人跟人互相贼害,国君对臣下不仁爱臣下对国君不忠诚,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儿子对父亲不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不协调,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

”既然如此,那么就考察一下这些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产生的吗?先生墨子说:“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产生的。

现在诸侯仅仅知道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因此不忌惮发动自己的国家来攻打别人的国家。

现在卿大夫仅仅知道爱自己的食邑,而不爱别人的食邑,因此不忌惮发动自己的食邑来攻打别人的食邑。

现在人们仅仅知道爱自己之身,不爱别人之身,因此不忌惮运用自身的力量来贼害别人之身。

因此,诸侯和诸侯不相爱就一定会在郊野里打仗,卿大夫和卿大夫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夺取,人和人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贼害,国君和臣子不相爱那么国君对臣子就不会仁爱、臣子对国君就不会忠诚,父与子不相爱那么父亲对儿子就不会慈爱、儿子对父亲就不会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会不和睦、不协调。

全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力量大的就一定会控制力量小的,人多的就一定会抢夺人少的,富有的就一定会欺负贫穷的,地位高的就一定会轻视地位低的,不诚实的就一定会欺骗敦厚的。

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它们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人跟人不相爱,因此有仁德的人反对它。

”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先生墨子说:“用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即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来改变它。

”既然这样,那么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将如何实践呢?先生墨子说:“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他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食邑就像看待他自己的食邑,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他自己之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兼相爱、交相利”并把它作为处理政事指导行动的准则,
就一定能真正做到“兼相爱、交相利”。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我们永远不能占有时间,时间却掌握着我们的命运。在 它宽大无边的手掌里,我们短暂的一生同时呈现,无所 谓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的生和死、幸福和灾祸早已 记录在案。
可是,既然过去不复存在,现在稍纵即逝,未来尚未到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事,事情 天下之难物于故 也 . 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 也 .
缘故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独自 ③独 独 畏廉将军哉 难道 .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 .老而无子的人
今诸侯独 知爱其国 . 而吾以捕蛇独 存 .
只,唯独
④兴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发生,产生 .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矣 兴盛,复兴 .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6.文白对照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2.背景剖析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
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
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
“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
“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
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 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 上的奢侈享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墨子其人
• 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 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 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 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 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 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 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 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 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 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 伍。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墨子的学说思想
•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 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 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 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 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 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 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 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 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 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 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 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1.作者作品
墨子,名翟,约前 468— 前 376 年,春秋战国之
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 。
《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 传至今的仅 15 卷 53 篇,佚失 18 篇。学术界一般认 为是由墨子本人、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 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 思想。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 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 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 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 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 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 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 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 家和发明家。


《墨子》
单元知识归纳与学法
一、文学常识 4.常用虚词 1.作家作品 5.一词多义 2.文化现象 6.文言句式 二、语法知识 三、课文内容 1.通假字例 1.思想内容 2.古今异义 2.写作特色 3.成语探源 3.词类活用 四、作家介绍七要素 1、名(姓名)2、字或号 3、时(时代)4、地(籍贯) 5、事(生平事迹)6、文(作品)7、心(思想) 五、学法指导 过程 目标 背读————————积累知识,增强语感 精读————————理解课文,顺畅朗读 初读————————掌握词语,学会朗读
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
我的岁月,而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 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了。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修身名句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二章》
赏读:生出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施为而不恃恩求
报,事情成功了也不自居有功。这句话值得借鉴的是 “功成而弗居”,人们太容易居功自傲了,而这往往会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2.一词多义
锋利 ①利蚓无爪牙之利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 使„„锋利 . 时不利 兮骓不逝 顺利,便利 .
以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易之 得到好处 . 必兴天下之利 . 利益,好处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故 原来的 而知新 . 旧交情 ②故君安与项伯有故 . 衰老 暮去朝来颜色故 . 广故 故意 数言欲亡 .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 嫌迟 仍旧 .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 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 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 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 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 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 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 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 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 安定民生。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
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
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
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这些
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
在客观上也起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 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 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 《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 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 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 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 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 代人民尊敬。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 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 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 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节葬: 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 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 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 是野蛮人) 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 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 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 比例的。) 非命: 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 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婪 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 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管 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 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 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 理她。
“以之为”,把……当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施惠、尽忠 ①君臣不惠忠 ________________ .. 给……利益 ②利 人者,人亦从而利之________________ .
温馨晨读篇
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 使对方得利。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三分文章七分读”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1.通假字
通“已”,已经; ①既以 非之________________ .
通“迂”,迂远; ②天下之难物于 故也________________ . 通“辩”,分别,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 其故也________________ . 辨别; 通“悦”,喜欢; ④苟君说 之 ________________ . 通“训”,训导; ⑤教驯 其臣 ________________ . 通“萃”,聚集; ⑥破碎 乱行________________ . 通“傲”,轻视 ⑦贵必敖 贱________________ .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 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 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 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 “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 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 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 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 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 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此则天下之害也________________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②入以见于君_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③何以易之_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④此何难之有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