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动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常用于监测动脉压力、采集动脉血样以及输液等治疗操作。
而在动脉穿刺置管的技巧中,穿透法是一种常用的操作方法。
穿透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从穿透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穿透法的基本原理穿透法(Seldinger法)是由瑞典放射剂Seldinger在1953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用于导管介入手术的方法。
穿透法通过插入导丝达到穿刺位置,然后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置入目标位置,最后将导丝和穿刺器逐步拔除,目的是有效减少穿刺及置管过程中的损伤和出血。
穿透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根金属导丝穿过目标位置,然后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置入目标位置。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穿刺及置管过程中的损伤和出血。
穿透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介入性操作中,例如血管置管、导管置入等。
1. 操作方法在动脉穿刺置管的操作中,穿透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 准备工作:确定穿刺位置、准备好穿刺器、导丝、导管、消毒剂等工具和材料。
② 皮肤消毒:使用消毒剂对穿刺位置进行彻底消毒,防止感染。
③ 穿刺操作:使用穿刺器沿着预定位置进行穿刺,直至出现血液回流为止。
④ 导丝置入:在穿刺位置进入导管后,将导丝沿着穿刺器穿刺位置插入至目标位置。
⑤ 引导管置入: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沿着导丝置入目标位置。
⑥ 检查固定:确认导管位置准确后,进行固定和包扎。
以上操作方法中,穿透法的关键在于导丝的引导。
通过导丝的引导,可以保证导管在穿刺过程中的准确、顺利地置入目标位置,同时减少损伤和出血。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2. 应用价值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价值:① 操作简便安全:穿透法通过导丝的引导,可以减少穿刺过程中的损伤和出血,操作相对简便、安全,适用于不同操作者的操作。
② 准确度高:穿透法的导丝引导可以确保导管准确置入目标位置,提高了操作的准确度。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标准〔一〕适应症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穿刺途径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
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
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拟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
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
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缺乏。
>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1)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3)肝素冲洗液〔2.5~5μ/ml肝素〕;(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
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
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
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动脉穿刺置管及动脉压测定
动脉穿刺置管及动脉压测定血压是临床最早和最常用的监测指标。
当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袖带听诊血压属间接测压方法,对重危和休克患者以及在低温和体外循环情况下,则不能及时准确动态地反映血压变化。
直接测压法即有创血压(IBP)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有一位叫Stephen Hales的,用导管插入马的股动脉,测定血柱的平均高度为2.8m(9英尺)。
20世纪80年代,由于急救医学、心血管外科及ICU发展的需要,IBP成为重危患者和重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手段。
这些领域,都离不开麻醉医师的参与,都需要麻醉医师通过准确、及时监测血压,了解病情,参与甚至指导治疗,保障患者或者手术患者安全,对降低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IBP系通过周围动脉穿刺置管,将周围动脉内的压力通过换能器(压力传感器)与监测仪连接,直接显示出压力波形和参数。
最简易的方法是通过管道与弹簧血压表连接来反映血压数据。
IBP一般可监测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和左房压(LAP)。
其测量原理是:首先通过动脉穿刺,将导管置于被测部位的血管内,导管外端直接与换能器相连接。
由于流体具有压力传递作用,血管内压力将通过导管内的液体传递到外部的换能器上,从而可获得血管内实时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通过特定计算方法,获得被测部位血管收缩压(SBP)、舒张压①BP)和平均动脉压(MAP)。
IBP目前已成为重危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及时和准确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且可显示波形。
一般来说,IBP测压值比无创测压值高出5〜20mmHg。
(一)周围动脉穿刺置管途径周围浅表动脉只要内径足够,可摸到搏动,结合手术部位和患者体位以及局部动脉通畅情况等综合考虑,均可采用。
总的选择原则是:局部动脉侧枝循环丰富,即使发生局部动脉阻塞亦不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性损伤。
临床上以桡动脉为首选,腋、肱、尺、股和足背动脉等均可采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是临床常见的操作,常用于心脏导管术、中心静脉置管、动脉血气分析等操作中。
穿刺置管技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技能水平,能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操作成功率与患者的安全性等,则成为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穿透法近年来已成为动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一种重要的改进方法。
穿透法是指将针从动脉表面垂直向下穿透至动脉腔内,目的是尽可能减少血肿的发生和血管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穿透法技术难度较大,在技术要求严格的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中运用较少,但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已经被广泛采用。
当前临床解剖研究表明,采用穿透法动脉穿刺置管能够更好地保护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减少外伤,减小术后疼痛,降低引起出血、动脉痉挛、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穿透法动脉穿刺置管过程中,首先选定穿刺部位,应对该部位进行全面考虑,结合患者情况和病情需要。
其次,术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必要的消毒、麻醉和面部保护。
穿刺时,应根据患者脉搏状态和心电监护实时观察针头进入血管的情况,以避免伤及血管壁。
穿透法的应用,尤其是在动脉血气分析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因为此类操作对血管壁的损伤要求更高,如果按照传统穿刺方法操作,就容易发生动脉痉挛、血管壁损伤等并发症。
穿透法则更加重视减少外伤,让穿刺部位尽可能平整光滑,进入血管后要防止针尖移动。
总之,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操作成功率,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但是,应该特别注意,即使穿透法穿刺可以减少外伤,但在操作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防止意外发生,确保操作安全。
同时,术后要及时观察并处理患者的病情,防止出现术后并发症。
因此,对于医务人员而言,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经验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发挥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
动脉穿刺专家共识解读-李树奇
Allen试验是Edgar Van Nuys Allen医生于1929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用于诊断手部的 动脉循环是否正常。具体做法如下: 患者同时紧握双手1分钟; 同时按住双手的桡动脉,阻断血液; 患者同时张开双手,比较双手的颜色变化,正常情况发白的手掌应迅速充血变红; 接着测试尺动脉,步骤同上; 患者同时紧握双手1分钟; 同时按住双手的桡动脉,阻断血液; 患者同时张开双手,比较双手的颜色变化,正常情况发白的手掌应迅速充血变红; 接着测试尺动脉,步骤同上;
2.穿透法
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 当 见 有 回 血 时 再 向 前 推 进 12mm左右,(撤出针芯无回血 即可),然后撤出针芯,将套 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 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 进,送入时无阻力感且喷血, 说明穿刺成功。
带注射器置管前该如何选择?
• 在桡动脉穿刺置管过程中,很多麻醉医生喜欢用“穿透 法”,就是直接穿透桡动脉然后缓慢退套管,见回血后 再置管,而且还喜欢带着注射器,边退套管边回抽。至 于带着注射器退套管的利弊暂不分析,与个人习惯有关。 但当注射器回抽见到回血置管的刹那,有个细节值得注 意,就是当你注射器回抽见到回血的时候,你是直接置 管还是注射器稍微回推一点血再置管?
五 并发症及处理
1.血栓形成 持续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机会。 2.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穿刺置管成功后拔除穿刺针, 局部压迫止血3-5min。 3.感染 一般保留3-4天应拔除测压套管,术后发现局部 有炎症表现时,应及时拔除。
六 动脉压波形的变化及意义
1.在不同的动脉段记录血压时,可以看到从主动脉到外周 小动脉,收缩压逐渐增高而舒张压逐渐降低,平均动脉 压也逐渐降低。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穿刺置管技术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介入性治疗技术,可用于诊断及治疗多种疾病。
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穿透法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讨论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
穿透法是一种将导管穿透动脉的介入技术,它包括植入导丝,然后通过这个导丝将导管推进到动脉中。
使用穿透法可以减少动脉穿刺中的并发症。
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是指通过一种介入技术将导管放置到人体内部的动脉中。
该技术包括常规穿刺法和穿透法。
通过该技术,医生可以在体内通过导管提供营养、药物和血液输注等治疗手段。
通常,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可以用于以下治疗:1. 血管介入治疗:例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等。
2. 治疗肿瘤:如放射性粒子治疗、经皮穿刺治疗等。
3. 治疗肾功能衰竭:例如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等。
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穿透法与传统的常规穿刺法不同。
穿透法首先用一根导丝穿刺进入动脉,在导丝的带动下,穿透导管被推进到动脉内。
这个治疗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减少穿刺的并发症、提高医生的穿刺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等。
以下是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
1. 空腹血糖检测在门诊、急诊等现场医疗中,需要对病人进行血糖监测,穿透法在该场合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穿透法,医生可以将导管置放在患者的动脉中,可利用该导管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操作简单、快捷。
2. 血管介入治疗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介入治疗的主流,穿透法治疗可以减少穿刺并发症、减少伤口出血、提高治疗成功率。
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等。
结论总的来说,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穿透法在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减少、治疗速度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为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带来了积极意义。
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这些细节你注意了吗?
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这些细节你注意了吗?说起桡动脉穿刺,我们麻醉医生真的太熟知了,以至于每一位工作几年的麻醉医生都能讲出一些关于桡动脉穿刺的心得、体会。
而近一段时间,公众号中关于桡动脉穿刺的文章也刊发了几篇,质量高、很详细。
本文就不再对桡动脉穿刺适应症、并发症等等进行赘述,仅就如何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抛砖引玉,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1穿刺前如何准备更好?动脉穿刺前我们都需要进行准备,比如加压袋、肝素盐水、换能器、消毒棉签、局麻药、动脉穿刺针、固定穿刺针的胶布,这些准备是动脉穿刺过程中必须的物品。
然而,还值得提及的一件物品是动脉穿刺过程中可缺、易被操作者忽略的一个东西——腕垫,尤其对于初学者或是自命不凡、火急火燎的操作者。
腕垫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患者的桡动脉尽可能的处于绷直状态,这样才有利于你穿刺置管。
如果没有腕垫还能不能操作成功呢,很多时候也能,但是成功率肯定没有使用腕垫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
而关于腕垫很多科里没有备怎么办?不但科室没有备,整个医院可能也不会找到这么一个器材,这个完全可以自己使用医用绷带或塑料泡沫制作一个,如果懒的制作,直接使用盐水袋当腕垫也可以!京东超市,更多好物等你挑广告展开剩余83%穿刺前准备,除了物品还需要患者手臂方位进行准备,桡动脉穿刺前不仅要将患者置于仰卧位,还应将穿刺手臂外展,外展主要是为了操作者穿刺时体位舒适,至于手臂外展的角度,应以不给患者造成不适为前提,穿刺时体位舒适就好,一般不超过90°。
对于很多初学者或是自命不凡,火急火燎的操作者,穿刺、置管失败就失败在少安了一个托手板,把患者手臂外展出来,要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2定位即如何摸的更“准”?一次成功的动脉穿刺置管,其前提离不开穿刺时的一个“准”字,有些讲解动脉穿刺的文章还会应用“靶心”形象的把动脉穿刺比作打靶,用打靶环数体现动脉穿刺的“准”字,所以我们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最佳情形就是摸准动脉,在动脉的正上方下针。
动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方法及术中应用体会
①与压力传感器相连 , 进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 。② 通过动 脉 的波形变化 , 初步判断心脏功能 , 提供诊断信息 。 ③便捷抽 取 动脉血标本 , 进行血气分析 , 测 定电解质变化 。 ④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 的患者 。⑤快速补液 。⑥术中需进 行血液稀 释, 控制性 降
压 。⑦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
血压是临床上常用 的监测指标之一 , 传统 的无创袖带测压 受很多 因素的影响 , 如肢端血液 循环 、 袖带 宽窄 、 袖带松 紧度 、 患者体位等圈 。在手术过程 中, 往往设置每 3 ai r n 5 mi n测量 1 次, 对 于危 重患者或者抢 救时 , 不能及 时反 映病 情变 化【 9 】 。 而持续有 创 血压为通过压 力传感器 将数值 和动脉波形 直接显示 在监护 仪上, 准确 直观变
1 . 1 . 3 穿刺部 位 的选择 : 临床上我们 常选桡动 脉 、 足背动 脉、 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 , 桡动脉因其位置浅表 , 容 易触摸搏动
点, 相对 固定 , 并 且侧 支循环易于检验 , 很少发 生手部的缺血性 损害 , 故常作为周 围动脉置管的首选 , 通常选 用左侧桡 动脉 。 在 进行穿刺前一般需做 A H e n试验 : ①嘱患者手掌 向上用力握拳 。 ②检查者两手拇 指用力压在患 者腕部桡 动脉 、 尺动脉处 , 不 让
管后壁 , 撤 出内针芯 , 连接一个经过肝素化 的 1 mL注射器作为 储 血器H , 慢 慢回退外 套管 , 当注射器外筒 内见血液呈波浪式 向 后 涌动时 , 直接置入外套管 。其余步骤 同① 。
1 . 3 穿刺 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 1 . 3 . 1 患者精神过 于紧张 , 加之疼痛 , 会使全身肌 肉、 血 管 收缩 , 甚至动脉痉挛 , 导致 穿刺 失败。因此对于清醒的患者 , 做 好解释工作 的同时 , 可 以适 当地 给予利多卡 因局部麻醉 。 1 . 3 . 2 摆好操作体位 和确 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 的前提 , A l l e n 试验 阳性者为禁忌 。 1 . 3 . 3 在实际操作 中, 我们发现见 回血后经常 出现置管 困 难, 可能有 以下原 因 : ①套管针 的内针 芯进入 血管内 , 但是外套 管还在血管外 , 置 管时会 觉得有阻力 。这时可 以再继续进针少
(参考课件)动脉穿刺小技巧
2
•基本方法 •心态:自信,不慌不忙。
3
• 体位:不宜过高、过伸、过展。 • 找动脉:摸清搏动最强处和动脉走向。 • 穿刺点:不在动脉搏动最强处。 • 局麻:浸润到动脉两侧,可防痉挛。 • 穿刺方法的选择:搏动强者—直接
穿刺法,搏动弱、有房颤、小儿—穿透 法,预先要心中有数。
4
• 穿刺:手稳。左手食指放在搏动最
强处,针入皮肤后在皮下潜行一点 距离,手指可同时摸到针尖和动脉, 根据情况选择角度(尽可能小角 度),针的方向保持与动脉方向一 致,向动脉刺入;
5
穿透法可用一短促的力量穿过动脉,可能见不到 回血,也可在见到回血后再前进一点,取出针芯, 接肝素水注射器,边吸边缓慢后退,后退中尽量 保持穿刺针的自然角度,见血置管; 直接穿刺法以均匀或顿挫的力量向动脉进针,见 血后再进针一点,如仍有回血,固定针芯置管。
6
• 置管:轻柔。切不可强力,略旋转。
如果一次不成功,或置管中有“涩” 的感觉,或回血很好就是置管困难, 均需检查外导管尖端是否有破损, 只要怀疑有破损均换针。
7
• 困难穿刺:婴幼儿、心功不好、房
颤等推荐采用穿透法。在退针过程 中不仅要慢还要有略微的停顿。
8
详解桡动脉穿刺技巧及问题处理
桡动脉(RA)是最常用的动脉穿刺部位之一,我国在2007年成为首个经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超过股动脉的国家。
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经RA途径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而且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早。
在第十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18)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樊冰教授就RA穿刺的基本技巧及问题处理进行了详细讲解。
图1 经桡动脉穿刺方法——直接穿刺法图2 经桡动脉穿刺方法——穿透法RA穿刺技巧1. 穿刺点选择➤穿刺点不要过于靠近远端,也不要过于靠近近心端➤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 cm处。
因为该部位RA的走行较直且相对表浅,穿刺更易成功➤理想穿刺点应选择在RA走行较直且搏动明显的部位2. 局麻技巧➤用“两步法”给予局麻药物:第一步,穿刺前皮下少量注射麻药;第二步,穿刺成功后在鞘管置入前再补充一定剂量的麻药➤在注射麻药时进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RA3. 穿刺手法➤患者腕部垫高,保持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术者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穿刺部位,感觉RA搏动最强处,指示RA走行方向➤食指所指部位即为穿刺“靶点”,三指所指线路即为进针方向➤进针角度一般为30°~45°,根据血管粗细调整进针角度,见血流出,稍前送再缓慢回撤至喷血,然后送入导丝➤如果进针后未见针尾部回血,可回撤至皮下,调整针尖方向后再次进针➤每次进针后如未见回血,应先判断针尖位置,再重新穿刺4. 送入导丝➤穿刺针尾端喷血良好,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将针固定,右手轻柔送入导丝;如果遇到阻力,调整穿刺针角度或旋转穿刺针,再尝试送入导丝➤切忌强行推送导丝,以免损伤小分支导致前臂血肿5. 置入鞘管➤置入鞘管前在穿刺部位补充一定量麻药,皮肤切口适中,以减小阻力➤保持与血管走行方向一致,缓慢推进鞘管➤置入鞘管后一同撤出扩张管及导丝,经侧管顺利流出血液,鞘管位于血管真腔,桡动脉穿刺成功6. 技巧小结➤选择RA最表浅、搏动最强、走行直的部位➤建议分两步给予局麻药物➤进针方向与皮肤呈30°~45°,与血管走行方向一致➤避免反复穿刺常见问题及处理1. 反复穿刺不成功原因:➤未刺中RA➤注射麻药过多,导致局部皮肤涨起,造成RA搏动减弱➤穿刺部位RA走行迂曲➤RA痉挛导致无回血或回血缓慢对策:➤穿刺皮丘应<1 cm,穿刺成功后补充麻药➤局麻时,混合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使用➤依次上移穿刺点1~2 cm,新穿刺点先不注射麻药,待穿刺成功后补充少量麻药➤更换穿刺点至RA走行较直的部位,再次穿刺2. 搏动良好,但穿刺不成功原因:➤多见于老年体瘦患者➤RA搏动良好,但周围组织较少,缺乏固定➤如果RA发生粥样硬化会出现滚动,导致穿刺针滑向边侧对策:➤用中指、食指将RA推向肌腱,进行固定➤穿刺针斜侧穿刺➤进针速度要快3. 穿刺针刺入RA,但针尾部血流不畅➤多见于穿刺针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轻缓进针、退针,微调针尖角度、方向➤RA痉挛:导丝可顺畅进入RA➤穿刺针进入RA分支:如果调整穿刺针位置后仍无法顺利送入导丝,常提示此种可能➤穿刺点过于靠近腕部:常需要向近心端前移穿刺部位后再次进针,进针方向与RA走行一致4. 穿刺针回血良好,但送入导丝时阻力较大➤导丝进入RA分支➤RA严重迂曲:需在透视下观察血管走行;实施外压迫,令血管伸直;考虑PTCA导丝;上半鞘➤穿刺针移出血管:需重新穿刺➤RA畸形:如残余RA、RA发育细小等常见并发症及对策1. RA痉挛RA痉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10%。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
的患者。
9. 需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反应的患者。
三、操作
1. 直接穿刺法
2. 穿透法
3.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四、注意事项
1. 穿刺前应评估近端动脉搏动以证实没有血栓形成。 2. 确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的关键,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3. 注意无菌操作,管理好动脉通道,尽量减轻动脉损伤,经常用无菌肝素
液需要。 7. 术后需长期输液或静脉抗生素治疗,以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8. 需经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 9. 需暂时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10. 其他 如预计术中出现空气栓塞发生率较高或需要抽吸气栓等。
压监测都没有区别。
(3)坐位:可置于耳后,以反映大脑部位血压。
5.导管内气泡 监测系统中加入0.1ml的小气泡会引起动脉血压增加, 0.5ml的 大气泡会产生低血压假象。
6. 传感器的位置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压力传感器应平齐第四肋间 腋中线水平,即相当于心脏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有 研 究表明,当压力传感器低于心脏时,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当心脏跳动频率一定时,血压的升高与高度差成正比;当压力传 感器高于心脏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
水冲洗动脉(或用无菌肝素水加压至300mmHg持续冲洗),发现血凝块 应抽出,不可注入。 4. 测量取血时应避免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有少许空气进入,要立 即排尽。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现血 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 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二、监测前评估
(一)适应证 1. 术前存在严重创伤、脱水、休克、失血量较大、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 2. 行较大手术、手术复杂或时间长、预计术中有体液或血液丢失。 3. 手术本身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改变。 4. 术中需施行血液稀释或控制性降压。 5. 在难以评估尿量的情况下(如肾衰竭患者),需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容量评估。 6. 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困难或患者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而外周静脉通路不能满足补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穿透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在动脉穿刺置管中被广泛应用。
它的主要优点是在操作过程中减少了损伤和出血的风险,并大大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的主要操作步骤包括麻醉、穿刺、导管置入和护理等。
在麻醉环节中,患者被给予局部麻醉药物,以使其感觉不到疼痛。
然后,医生使用针头穿刺动脉,将导管插入动脉内。
插入导管后,可以通过连接器将导管与监测仪器连接,以便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
在护理环节中,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导管进行观察和护理,以确保其畅通和安全。
穿透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由于动脉较浅且表面清晰可见,穿透法可以通过直接刺入动脉,而不需要进行组织推开和探查,减少了对其他组织的损伤风险。
由于穿透法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活动。
穿透法对于一些特殊患者群体,如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更加适用,因为它可以减少对血管和组织的压力和伤害,降低了围术期的风险。
在穿透法的操作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操作者在穿透时需要掌握合适的角度和力度,确保针头能够正确穿透并进入动脉。
在插入导管时,需要注意导管的方向和位置,以避免引起血管堵塞或损伤。
穿透法虽然减少了组织的损伤,但仍然有可能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在术后需对患者的切口和导管进行正确的护理和观察。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减少损伤和出血的风险,并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监测需求。
为了确保穿透法的安全和效果,操作者需要掌握正确的穿刺和置管技巧,并注重术后的护理和观察。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作者:黄石华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第13期【摘要】探索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ICU重症患者动脉穿刺置管方法。
方法将50例45岁~65周岁患者行桡动脉动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
观察组采用穿透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
对照组采用定位直接穿刺法行桡动脉置管。
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置管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
结论穿透法行桡动脉置管成功率高,耗时少,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置管方法。
【关键词】动脉穿刺方法;ICU;桡动脉动脉穿刺;置管【中图分类号】R6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3..01动脉置管在ICU的应用广泛,ICU患者常因住院时间长,病情危重,需要反复穿刺抽血,进行化验检查,连续监测血压[1]。
为提高刺置管的成功率,我科对50例危重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行桡动脉动脉穿刺置管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8年6月(45岁~65周岁)危重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平均年龄59.2周岁。
其中,颅脑外伤4例,重症肺炎2例,全子宫切除术1例,脑卒中15例、尿毒症1例、一型呼吸衰竭2例。
照组25例,平均年龄59.6周岁。
其中,颅脑外伤2例,脑卒中17例、鼻出血查因1例、尿毒症3例,气促查因2例。
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用物准备22G泰尔茂留置针、透明敷贴、应用一次性T型连接管、压力换能器、加压袋及生理盐水500 mL。
1.2.2 操作方法定位:(1)定位:腕部桡动脉;(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
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15秒血供不足。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动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动脉内压监测或动脉采血等情况下。
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并不是一项容易的操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为了提高动脉穿刺置管技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穿透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辅助技巧。
本文将重点介绍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注意事项。
一、穿透法简介穿透法是一种通过触觉感知动脉的特殊方法。
在进行动脉穿刺时,医护人员应该能够准确地判断动脉的位置和深度,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穿透法的原理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触觉感知来确定动脉的位置和深度,从而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不慎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出血、血肿、感染等。
通过穿透法可以避免因为穿刺的不准确或过深而引起的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
3. 缩短手术时间穿透法能够有效地缩短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时间。
采用穿透法,医护人员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断动脉的位置和深度,从而快速完成穿刺过程,减少了手术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穿透法的优势1. 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成功率通过触觉感知动脉的位置和深度,能够准确地进行动脉穿刺,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2. 减少对辅助设备的依赖传统的动脉穿刺置管术需要依靠X线或超声等辅助设备来确定动脉的位置和深度,而穿透法通过医护人员的触觉感知就可以完全替代这些设备,减少了对设备的依赖。
3. 提高工作效率穿透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医护人员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四、穿透法的注意事项1. 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只有经过专业训练和反复实践的医护人员才能够熟练掌握穿透法,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心应手。
2. 调整力道和深度在进行穿透法时,医护人员需要准确地调整力道和深度,以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过轻或过重的力道都可能会影响穿刺的效果,甚至引起并发症。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本文将着重介绍穿透法的定义和原理、应用步骤、优势和局限性、注意事项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穿透法的定义和原理穿透法是一种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穿透物质在穿透过程中对组织的作用力,将穿刺器具穿过动脉壁,实现动脉通道的建立。
穿透法的定义和原理主要基于穿透物质对组织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穿透物质的选择是关键,通常选择的穿透物质应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能够迅速穿过组织,同时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穿透动脉壁。
在穿透过程中,穿透物质对动脉壁的影响应该是可控的,以避免造成损伤。
穿透法的原理是通过穿透物质对组织的作用力,实现器具穿过动脉壁的目的。
在穿透过程中,穿透物质起到了降低动脉壁抵抗的作用,使得穿刺更容易进行。
穿透物质也有助于形成一个较为平滑的穿刺通道,减少了穿刺时的阻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穿透物质和掌握穿透原理,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损伤风险,对于临床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2.2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要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位置,通知患者手术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准备好所需器械,如导管、消毒液等。
2.消毒和铺巾:进行手部消毒,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
然后铺好无菌巾,准备进行穿刺操作。
3.定位:找到适合穿刺的动脉,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肱动脉。
用手指进行触诊,确认血管位置。
4.麻醉:使用适当的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麻醉穿刺点,减轻患者疼痛感。
5.穿刺:使用穿刺针从适当的角度和深度刺入动脉,一旦血液出现就需要将导管插入动脉腔内。
6.接通导管:确保导管稳固,连接监护仪器,并进行必要的护理。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是医院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常见于心血管手术、重症监护室和麻醉科等科室。
在临床操作中,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血管,以便监测患者的动脉压力、采集动脉血样等。
而在动脉穿刺置管的过程中,穿透法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技术手段。
穿透法是指将针头穿透动脉血管,插入导管的方法,其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因此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展开探讨,讨论其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和临床应用价值。
一、穿透法的操作技巧1.挑选合适的穿刺部位在进行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时,首先需要挑选合适的穿刺部位。
常见的穿刺部位有桡动脉、股动脉、尺动脉等,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穿刺部位是桡动脉,因为桡动脉位置较为浅表,较易穿刺置管,并且对身体的影响较小。
2.确定穿刺角度和方向确定了穿刺部位之后,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管的通径,确定穿刺的角度和方向。
一般来说,穿刺的角度需要与血管的走向相适应,以减小损伤血管的概率。
需要确保穿刺的角度和方向使得导管能够顺利插入血管内,避免导管穿破血管壁导致不良后果。
3.掌握穿刺深度和力度4.控制穿刺速度和角度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控制穿刺的速度和角度,以确保稳妥地进行穿刺置管操作。
一般来说,穿刺的速度需要适中,既不能过快导致失控,也不能过慢导致患者的不适。
穿刺的角度也需要适当,以减小伤害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概率。
5.灵活应对意外情况在进行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血管痉挛、出血等。
医务人员需要灵活应对这些意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血管痉挛,或者采取止血措施遏制出血等。
二、穿透法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时,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穿刺过程的无菌操作。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穿透法是一种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动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用于在动脉周围插入导管,以监测动脉压力、采集动脉血样或进行介入性治疗。
而穿透法是一种较新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Seldinger法,穿透法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少的并发症。
穿透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直接穿透动脉,无需先行放置导丝,然后再插入导管。
在操作时,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将其直接穿过皮肤和血管壁,然后在动脉内插入适当大小的导管。
穿透法的关键是掌握好穿刺的位置和深度,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组织,并确保导管的稳固和导管腔的通畅。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有许多应用。
它可用于监测动脉压力。
动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用的监测动脉压力的方法,可用于伴有血压波动的各种临床情况。
穿透法可以减少操作的步骤和时间,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和效率。
穿透法也可用于采集动脉血样。
在许多临床情况下,需要采集动脉血样以进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测定等各种检测。
穿透法可以直接插入导管,无需先放置导丝,减少了操作步骤和时间,并提高了采样的成功率。
穿透法还可用于进行介入性治疗。
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可用于经导管治疗,如经导管介入治疗、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
穿透法可以直接插入导管,无需先行放置导丝,减少了手术的步骤和时间,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和效率。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穿刺位置不准确、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感染等。
在使用穿透法进行动脉穿刺置管时,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经验,严格掌握穿刺的位置和深度,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血流动态,及时处理并发症和并发症。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
医生在操作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注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在很多医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心血管领域,穿刺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特别是在心脏手术或心脏病诊断过程中,穿刺是不可或缺的技术。
因此,精准的穿刺技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传统的穿刺技术包括掌侧法、背侧法、转盘法等,它们都需要经过一个学习和熟练的过程。
然而,穿刺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成功率,如术者手部悬空、皮肤皱褶、血管摆动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穿刺失败,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解决传统穿刺技术的缺陷,人们研究出了穿透法,它是一种新型的穿刺技术,其特点是在穿刺过程中无需手部悬空,可以更好地避免误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穿透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在要穿刺的位置插入一根针来形成一个引导通道,然后将置管器(导管、导管套管等)放入行管。
由于在穿刺过程中不需要手部悬空,因此与传统技术相比,穿透法具有许多优点,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等。
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穿透法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动脉穿刺置管是指将置管器放进动脉,以进行血液采样、监测动脉血压、行血管介入治疗等操作。
在动脉穿刺置管过程中,成功率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较于传统穿刺技术,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中有如下优点:首先,穿透法可以减少误伤周围组织和血管的风险。
在传统穿刺技术中,由于手部需要悬空,因此术者对针头的控制比较困难,容易误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而穿透法通过插入引导针来形成通道,使得置管器的位置更加精准,可以避免误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其次,穿透法可以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操作成功率。
穿透法的过程较为简单,只需要插入引导针就可以形成通道,然后置入需要的置管器即可。
相比传统穿刺技术,穿透法的操作难度更低,因此在医学实践中使用穿透法的成功率更高。
最后,穿透法可以提高操作速度,减少患者痛苦和未良好吸氧时间。
在传统穿刺技术中,由于手部需要悬空,术者的手部容易疲劳,加上操作难度大,因此穿刺速度较慢。
动脉穿刺置管术
禁忌证
局部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动脉近端梗阻 雷诺现象 脉管炎
常用动脉置管位置
桡动脉 首选 足背动脉
桡动脉: 为首选途径,因动脉位置浅 表并相对固定,穿刺较易成功且管理 方便,但在穿刺前一般需做Allen试验 ,以判断尺动脉循环是否良好,是否 会因桡动脉穿刺置管后的阻塞或栓塞 而影响手部的血液灌注
并发症
一:远端肢体缺血 原因: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局部包扎 过紧等 护理措施:
(1):桡动脉置管前行ALLEN试验 (2):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 (3):选择适当的穿刺针 (4):观察远端手指的颜色及温度 (5):切勿环形包扎或包扎过紧
二:局部出血血肿
穿刺失败及拔管后有效压迫止血, 压迫止血应在5min以上。
桡 动桡动脉脉自肱动脉分出,
与桡骨平行下降,其下 部位置较浅,表面附以 皮肤和筋膜
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 管,迷走神经分布少, 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 伤
据报道,股动脉穿刺强 疼痛率达72%,桡动脉 穿刺可减少到18.5%
ALLEN试验
术者用双手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嘱患者反 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松开 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 掌颜色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是一种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常常使用的方法。
它是利用超声引导下的针尖直
接穿透目标血管的技术,以减少创伤和提高穿刺成功率。
动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进行血
管内治疗。
在过去,常采用传统感觉定位法进行穿刺,这种方法容易导致穿刺困难、失败
或并发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穿透法应运而生。
穿透法的核心是利用超声引导下的针尖直接穿透目标动脉。
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可以
清晰地观察到血管的位置、方向和形态,从而帮助确定刺入点、角度和深度。
在选择穿刺
点时,医生会选取动脉较浅处,以减少术中的干预和降低损伤。
在确定穿刺点后,医生会将针头引入超声引导中的针导入器,并用力推进穿过皮肤和
软组织直到达到目标动脉。
一旦针尖进入动脉,会出现鲜红色的血液回流,这表明穿刺成功。
此时,医生会保持针头稳定,将导管从针导入器中顺利引入动脉内。
由于穿透法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操作者熟练掌握超声引导技术以及穿透法的具体操
作步骤。
穿透法还需要使用特殊的穿刺针和导管,这些器械的质量和特性也对操作的顺利
进行至关重要。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有诸多优点。
它能够提供清晰的血管显像,并帮
助准确定位。
穿透法避免了传统定位法中需要深度感知的困难,增加了穿刺成功率。
穿透
法可以减少创伤,降低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
穿透法还能够提高血管内治疗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穿透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该技术要求操作者具备良好的超声引导技巧和解剖知识。
穿透法需要特殊的器械支持,而这些器械的成本较高。
穿透法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和血栓
形成,这需要操作者注意术中的细节操作和术后的监测。
在总结用穿透法进行动脉穿刺置管技术的应用时,可以看出它是一种高效、准确和安
全的技术。
通过超声引导和直接穿透动脉,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确定穿刺点、角度和深度,并增加穿刺成功率。
它还能够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血管内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尽管穿透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其在临床上的应
用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