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教学设计-血糖及其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代谢课程设计

1、教材分析

“糖代谢”是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生物化学》第六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氧化”,这为其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糖代谢”是人体三大类物质代谢之一,并且其中的三羧酸循环部分还是学习另外两大类物质代谢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章内容在物质代谢部分及整个生物化学课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

生物化学在我校开设的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由于学生化学知识比较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把教学中心放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上。现代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指导学生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探究能力。虽然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枯燥抽象,但其也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学生建立了很好的结构意识,辅以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那么学好生物化学就并非难事。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戌糖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的反应过程,掌握其生理意义;掌握血糖的概念及其正常值;熟悉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以及调节机制。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如人为什么每天都要吃饭、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身体为什么会产生酸痛感、什么是高血糖等【情感目标】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同时培养起学生关爱生命、合理膳食、关注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血糖及各代谢途径的意义;三羧酸循环。

教学难点:各代谢途径的反应过程;三羧酸循环

5、教学方法

结合我学生的具体特点,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通过导入案例、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顺利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对于纯粹的“糖代谢途径”的理论知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

6、教学设计

6.1 旧课复习

针对上次课程内容设计问题,请学生回答,以这种方式进行旧课复习。重点复习和本次课程内容联系密切的知识点,比如“代谢物脱下的成对的氢通过NADH 氧化呼吸链及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分别能生成多少ATP”等。

6.2导入新课

上次课在介绍“生物氧化”时已经给学生展示过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的总过程图,在旧课复习完毕后将该图展示出,指出今天所要介绍的内容就是其中一类营养物质的代谢“糖代谢"”。

6.3新课教学

6.3.1从宏观到激观,层层推进生物化学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它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缺乏直观性,所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能看得到的东西,然后将学生的思维逐步推进到微观世界中来。

首先让学生思考每天接触到的糖类物质有哪些?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米饭里的淀粉,有的学生会说水果里的果糖等,教师进行汇总,最后说出明确定义:糖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它们的行生物。接着再问学生为什么要天天吃饭,顿顿吃饭呢?有的学生会说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能量。教师可以继续提问糖是怎样供能的呢?糖代谢指的又是什么呢?然后以淀粉为例,用一张简图向学生展示糖的消化吸收过程-----淀粉经口腔摄入,经食管、胃到小肠消化成其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吸收进人血液,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个组织细胞,葡萄糖进入细胞后进行的一系列代谢反应就称为糖代谢。最后向学生提问,糖进入细胞后能进行哪些代谢反应?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宏观中带入到了微观中。

6.3.2紧一个中心,注意前后呼应对于糖代谢途径的介绍,要紧紧抓住血糖这个中心,并且要注意前后呼应。通过一个案例引入代谢教学。例如,重庆晨报报道过一个新闻:老太坠崖呼救无人应,喝江水挺过4天终获救。针对该案例,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该老太在3个时间点的能量供应:(1)正常进食时;(2)饥饿6到8小时时;(3)饥饿24到72小时时。

①讨论老太太在正常进食时糖的分解代谢途经。即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及磷酸皮糖途径。在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结果、轻过程”,因为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动态的生物化学反应是有点难度的,所以教师应将过程简单讲,把知识点汇总出来让学生掌握,而结果则需重点强调,每条代谢途径能够起什么样的作用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由于代谢过程比较枯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穿插日常现象及具体病例,并且要注意与前面课程的联系。

3条分解代谢途径讲解结束,教师总结:正常情况下,糖是我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而食物中的糖是补充血糖的主要途径。再让学生思考:老太坠崖,饥饿6到8小时,靠什么补充血糖?这就需要用到体内库存的糖,由此引出“糖原”的内容。

②简单介绍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注意让学生区分肝肌糖原的作用。继续让学生思考:我们体内的糖原储备也是有限的,老太坠崖,饥饿超过24小时时,机体的库存糖将用尽,此时靠什么补充血糖?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脂肪,首先对其进行肯定,接着继续提问,饥饿时我们要用体内的储脂供能,但我们的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要靠葡萄糖提供,那这时的葡萄糖从哪里来呢?由此引出“糖异生”的内容。

③”糖异生”重点强调它的生理意义。通过对“糖异生”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老太太坠崖后没有外来的食物摄取,体内库存糖即糖原也用完时,主要靠“糖异生”来补充血糖。此时再给学生留一个问题:饥饿超过72小时时,机体主要靠什么来提供能量呢?请学生结合下一章”脂类代谢”的知识分析讨论。

这样我们通过1个案例,设计3个问题,就完成了整个“糖代谢途径”的数学。当然,要让学生明白这些代谢反应的发生并不是像我们案例中指出的有严格的时间划分,也不是弧立进行的。对于代谢途径的介绍,“血糖”是一条主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强调维持正常血糖浓度的重要性。然后再回到“血糖”上来,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简单介绍完“血糖”的概念和正常值后,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血糖浓度总是在一个范围内?因为血糖的“三来三去”保持着动态的平衡。接着介绍“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为什么这“三来三去"会保持动态的衡?困为我们的体内有着非常严格的调控机制。接着介绍“血糖的调节”,假如我们调节血糖的某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导致进入血液的葡萄糖和移出血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