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苏教版语文赶海 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理解、掌握熟词生义、词义辨析、词形变化等语言知识;2.理解课文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语言知识;3.通过诵读、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并综合使用语言知识,准确地表达课文中所传达的意思;2.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通过个人和群体活动,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提高。
情感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习劳动精神、敬业精神;2.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学习相互协作、合作的精神和团队精神;3.提高对祖国的维护、保护和发展的意识,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确定学习重点,学会熟词生义、词意辨析、词形变化等语言知识;2.通过诵读、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1.学习相似词的区别,如“许多”、“很多”、“多”;2.理解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如“涌”、“挥”、“拍”;3.通过连词组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预测下一节课的内容。
学习新知(30分钟)1.学生读课文,带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
2.教师让学生阅读、学习相似词的用法,如“许多”、“很多”、“多”的区别。
3.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等形式,讲解本节课的生词、熟词的熟词生义、词义辨析和词形变化。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讨论交流(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如“小学生们海边的游戏对你有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代表发言,着重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拓展(20分钟)1.学生在小组里自由发挥,以课文为蓝本,编写新的故事;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理解课文《赶海》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并了解其中的习惯用语和俚语。
2.能够运用所学的字词和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语言交际。
3.能够利用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表现和描绘赶海的场景和情境。
4.能够感受赶海工人的辛勤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掌握《赶海》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与句子,熟悉习惯用语与俚语的使用,并能够根据情境表述赶海的场景。
难点在于让学生形成兴趣、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语境适应和语言交流。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引入小学生熟悉的动画、电影、卡通等与海洋相关的素材。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看哪些与海洋相关的故事、电影?2.通过介绍海产品、商业交易、应用、相关行业等前置知识让学生了解赶海所需的专业技术和生活知识。
3.显示专业赶海工人在海滩勘察、在船上划桨、在海上作业视频,逐步通过视觉带领学生把握赶海的全貌。
2.进行课文学习1.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同时老师回答学生可能出现的疑惑。
2.在板书或PPT上标出以上文中所提到的重要词汇和俚语。
3.读故事中的重点人物角色及情节。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对面、人物、场景等知识进行阅读,通过口头和图像描述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3.开展活动与讨论1.在课堂上,通过分角色朗读、手语活动等形式,唤起学生对该课文情节的感受和关注。
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赶海家庭生活、赶海人的每日工作作息和家风家训等专题研究,运用多样化的途径,包括课堂演讲、画画、拍照等锻炼学生综合表达能力。
3.在“誓言海”中,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家风、传递正向价值观念、强化个人责任意识。
4.巩固答疑与布置作业1.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制作一张有关赶海的图片和一份课堂笔记,发挥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想象力。
2.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一次机会,你会选择给赶海的工人帮忙吗?为什么?四、课堂反思与建议本节课我通过引入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赶海环节,提高了本课的开头引子。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第二课时教案
短时学习:《赶海的小姑娘》(放两遍滚动出示歌词)课前放第一遍。
第二遍。
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再听一遍,会唱的可以跟着唱一唱。
()这首歌唱了什么,你听出来了吗?这里有一小段歌词,请你来读一读(一名最好的同学展示一下即可)一、导入新课过渡:同学们,赶海的乐趣不仅能够体现在歌曲了,还体现在了作者的笔下,今天,我们就继续跟着他的脚步去感受赶海时的乐趣吧。
(齐读课题)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2.PPT出示学习要求,指导自学: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概括写人们赶海的句子,画下来。
想一想其余的内容写了什么?交流:1)你画出了哪一句?(学生读)2)你体会到什么?人多,活动多,一定很有趣!3)出示图片,指导读这句话(PPT图文出示这句话)4)出示第3段,这句话概括写了人们赶海的情景,其余的内容都写了什么呢?(交流板书三件事)5)小结这段话,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了赶海时的情景。
作者是怎么把赶海这件事写的有趣的呢?接下来请大家认真细致地读读这三件事, PPT出示学习要求。
全班交流:导语:(肯定一下同学们的学习表现)同学通过自己的认真自学,同桌交流一定很有收获吧!谁先来交流?写法小结:(指板书)这句虽短,却把摸海星趣味表现得趣味无穷!这一个动作,一个叹词功不可没!还有哪一件事情好玩?抓螃蟹4、过渡:不论是摸到海星还是被螃蟹夹都那么好玩!作者用他那支生花妙笔把人物的动作、神情写得那么妙趣横生,你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扣住这两个叹词,把这段话读得这么趣味盎然!真令人佩服!你还觉得哪件事好玩?老师小结:之前是将军现在是俘虏,就只在于我的一个动作中,就是“捏”,可见,作者当时心里是多神气啊!真是有趣!齐读指导朗读一唱三叹:这大虾之前还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可一下子就变得奄奄一息,这前后变化如此之大,怎能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齐读!小结过渡:作者抓住动作、神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把赶海的趣事写的画面感十足!还有这些散落在文字中间的叹词,(出示PPT叹词变红)或表达惊喜;或表达疼痛;或引起好奇;或恍然大悟!使这段话读起来生动有趣!齐读第三自然段!三、写法迁移1作者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了赶海的三件事,我们再来到看看这三件事,第一件事和二三两件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出示PPT原来是后面的句子变红)请两个同学站起来读第二件事,一生读黑色的句子,一生读变红的句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赶海”活动的一些知识,理解其中蕴含的感情和意义;2. 通过听、看、读的方式,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体会生命的无限力量;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想象联想、用语准确的能力;4.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掌握句子构成,理解特殊疑问句,如何回答特殊疑问句;2. 理解文章所描写的事物和活动,揣摩文章情感;3. 巩固故事中新词汇的认读,掌握语音规律,熟记拼音。
教学难点:1. 联想:将自己的体验和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产生深刻的体验;2. 培养自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3. 原则性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法: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到答案。
2. 故事教学法:通过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教学。
3. 听、看、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听、看、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和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对“赶海”这一活动的推测,并提出问题。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活动吗?你们有没有去过海边?去了海边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可以做呢?你们知道海水里有什么生物吗?二、讲授(15分钟)1. 边读边看图谈感想。
2. 运用生动的读音和讲解,讲授生字、新字和特殊疑问句。
3. 学习特殊疑问句和回答方法。
三、总结(5分钟)1. 老师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2. 老师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我总结及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避免学生遗忘。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并展现八幅画:图一、二、三是哪一步赶海的情景?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图四、五、六是哪一步赶海的情景?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图七、八呢?2. 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讨论和归纳画面上的人物、场景、时间、情感等。
苏教版三下_11.赶海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国学诵读
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走进传统文化
【与大海相关的歇后语】 大海的潮水——时起时落;大海里的鱼——经过风 浪;大海里丢针——难寻;大海里行船——乘风破浪。 【贝类货币】
贝壳、贝币可以说是我国使用最早而且延续时间最
长的一种实物货币,直到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云南少数 民族地区还在使用这种货币。
同学们,下节课见!
11.赶 海
第二课时
目录
01 02 03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熟读课文,作者通过对赶海的描写,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课文理解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 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 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
生动地描述了大海退潮时的情形,以及与赶海人之间的互相依恋、
嬉戏的情趣,也表达了“我”赶海时的兴奋与快乐之情。
课文理解
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这时,沙
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 有的捡贝壳······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总体写出了赶海 人的活动情况,概括了沙滩上的热闹景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理解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 只大虾在逗我呢! 这一段文字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叹词,把“我”的不
同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嘿” 表现了“我”抓住海星时
兴奋、欣喜的心情,“哎”表达了我的好奇,“咦”写出 了“我”的惊讶、好奇,“哦”表现出“我”的恍然大悟。
课文理解
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 神气不起来了。 这句话写出了“我”捉虾的场景。大虾看起来像一员“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以倒叙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
全文内容紧紧扣住“趣”字展开,文章以赶海为引线,抓住“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等几件形象而充满童真的趣事。
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和童真,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是激发学生热爱童年生活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赶海》一文虽然文字轻松、语言活泼,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如何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引导他们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们最值得研讨的地方。
因此,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趣”字,设计问题: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研究氛围。
另外,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图片展示,拉近学生与大海的距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文中。
整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使课堂气氛和谐,充满了生命活力,教师鼓励下的学生敢说、敢评、敢演、敢问,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课堂灵动。
【学情份析】“赶海”是指海边的人等海水退潮时,在海边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本文以“赶海是件童年趣事”为中心线索,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对大海的喜爱,有些困难。
可以根据课文中儿童化的语言,这一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孩子的语感,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
【讲授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练积累运用语言。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第六册第11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读、品、评,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读、品、评,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难点: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
教具准备:(海浪声)的录音和有关大海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1、(放录音:海浪声)师: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静静想象,想象后交流。
2、课文中的小男孩闹着要去海边赶海,这堂课我们也跟着这个小男孩一起去赶海。
二、自学质疑(见学案中“预习内容”)三、交流展示1、课文哪几自然段主要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2、课文2—3自然段哪些语句让你感受赶海的乐趣,读出来。
3、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四、互动探究(一)合作探究——品读第2—3自然段自由读课文2—3节,抓住以下语句重点品读:l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
1、从哪个“词”看出小作者非常想去赶海的迫切心情?2、你觉得“我”当时会怎样“闹”?l 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
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1、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浪花当成了什么?)2、我此时的心情怎么样?l 此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1、还有吗?看看后面,你发现了什么?2、那么你能用有的、有的这个句式往下说吗?l 抓海星很有趣1、小作者是怎样抓的,2、作者抓到海星时的.心情如何?读好了哪个字就会让人觉得作者很兴奋、很有趣?l 看小伙伴捉螃蟹1、从哪里能体会到捉螃蟹的乐趣呢?(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2、你从“哎哟”中听出了什么?你能把捉螃蟹时的乐趣读出来?l 捏大虾很有趣1、作者是怎么捏的?为什么要这样捏?谁能把其中的乐趣读出来?2、你觉得语气词“咦”“哦” 怎样读才好?(二)合作探究——品读第五自然段自由读五自然段,思考:1、结尾再次出现《大海啊,故乡》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精讲点拨赶海可以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可以领略海边奇特美妙的自然美景。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赶海》课文第二部分。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赶海》课文第二部分中的主要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描述一些海边的景象和事物,并使用相关的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赶海》课文第二部分的主要情节和描述的海边的景象和事物。
2.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方法1.演讲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声音的起伏和语调的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2.观察法:通过让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海边的景象和事物,并且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讨论法:教师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创造力。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海浪声音等方式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第二步:讲解1.家庭听写生字词:通过家庭听写生字词进行复习和巩固。
2.略带感性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场景,并通过问问题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深入思考。
第三步:讨论1.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引导他们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活动,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创造力。
第四步:激励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境进行反思,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对生命、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
六、策略1.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发现、探究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想象、创造、交流等多种方式,构建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发挥能力的教学环境。
七、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内容的深入思考,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描述的海边的景象和事物,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和成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赶海》中的故事情节;2.理解“赶海”这一特殊的渔民活动;3.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思维方式分析课文;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活动,使学生能够:1.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渔民活动和文化知识;3.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尝试使学生:1.学会爱护自然,珍惜生命;2.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的能力;4.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赶海》课文的情节和重点内容;2.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句中的词语意思;3.学生能够通过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来分析课文。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语言表达本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2.学生如何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课文朗读等形式,将“赶海”的渔民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2. 学习过程(1) 学生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适当调整学生的朗读顺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词语理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情节让学生逐一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汇的意思、造句和运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分析通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本文中体现的优美情感——珍惜生命、勇敢、敬业。
通过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4) 合作和探究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队完成一些任务。
例如,让学生与同伴合作,分享对《赶海》这一主题的看法和思考。
特别是,通过网上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海洋生态知识,引导学生探究生态与人类的关系,强化其自然保护意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理解武将战利品。
3、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读中感受赶海的乐趣。
教学难点:激发想像,练习说写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这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海边。
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海浪的声音)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跟随作者去赶海,享受其中的乐趣。
[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找趣1、我们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可以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2、交流什么很有趣呢?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交流的同时让学生读读相关的句子,初步感知趣]3、出示句子和插图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插图:人们赶海的情景图(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三、精读课文2-4自然段,体验趣过渡:哇,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也去乐一乐吧!1、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哪儿最有趣就多读读。
2、把你体验到的乐趣读出来或说出来。
△捉螃蟹很有趣(1)自己捉①怎么捉的,谁来读一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摸呀摸呀读得很好,感觉摸了很长时间)谁也来摸摸螃蟹(指名朗读,可以做做动作)②你捉到螃蟹了吗?说说你的心情。
谁也能用朗读把捉到螃蟹的快乐表现出来?你觉得他读好了哪个词让人觉得很惊喜?(突出嘿、抓住了)(2)看小伙伴捉①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②能说说你的感受吗?)③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当时的情景。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复习的几个问题,很有层次。
说明对教材的理解很清楚。
)二、讲读第2至5自然段。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2)交流。
①舅舅带我去赶海。
指导朗读。
你已经读懂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真不错。
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这个闹字,抓得好。
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又体现儿童的特点。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
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
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
板书:追赶浪花。
(这一段话,要求学生细细阅读,感悟三个意思,引导是到位的。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我做了些什么?(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抓螃蟹。
(板书:抓蟹)指导朗读。
螃蟹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
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35
赶海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进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故乡》。
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2)指名朗读,评议。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a、指名读第2句。
b、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趣)
c、指名朗读,评议。
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
a指名读第三句。
b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起来的?
c指名朗读,评议。
3、小结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
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4、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
(3)指名读第3自然段,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
(2)指导读。
6、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抄写课后词语。
板书设计:
11、赶海
赶海看见:捉、捞、捡
{
追赶浪花
兴奋抓螃蟹
捉大虾
提着“战利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