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三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三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重点2人物形象分析☆☆☆☆☆【重点详解】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点解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

但是,每一种知识获得必有其一定学习方法。

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展表述,详写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局部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话简明概括就行了。

大致知道了这样概括方法,在以后学习中,教师再稍加对此法进展补充稳固,不断完善孩子们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使自己能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课文内容。

【考向】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例题】概括文章各段内容。

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划时代意义。

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重大发现,它提出,提醒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产阶级社会特殊运动规律。

这一切深刻地证明了马克思在思想领域伟大奉献。

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革命家。

作者概述了马克思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伟大成果与顽强斗争精神。

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一个无产阶级伟大领袖。

而且,马克思还具有巨大人格魅力,“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一句,充分表现了他气度,而“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一句那么充分展现了他胸怀。

因此,对于他逝世,世界各地无产阶级与劳动者都表示了深切哀悼与尊敬。

最后一句总结全文,简洁而有力。

【名师点睛】〔1〕课题填充法:不少文章题目就是内容高度概括。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答案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④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1、①—⑥的文字是一个由多重复句构成的宾语,对其第一个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2、“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从冒号后的文字来看,这个“规律”是什么?3、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论证方法,意在说明:4、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论证方法,意在说明:5、第三段文字,恩格斯从马克思研究的和上,热情赞扬了马克思的辉煌成就。

6、第三段文字不能删去的原因是什么?(八)1、D2、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是基础,在此基础上精神才能得到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类比、马克思的发现同样具有重大意义4、对比、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伟大意义5、广度、深度6、因为第三段文字阐述了马克思所有发现的共同特点,使我们对马克思有更全面的认识,说明马克思把自己献给了科学事业,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两大发现的极度颂扬之情。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7.把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类比,是因为()A.它们在科学上具有同等的价值。

B.它们都是划时代的发现。

C.它们都是革命性的发现。

D.它们对人类进步起了同样的作用。

解析:作者在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作用时,着重强调的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因此,是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答案:B8.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这段话里所说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

(10个字以内。

)解析:根据原文里的“即”和后面的冒号可以判定,此问的答题区域为“人们首先……发展起来的”这一部分内容,所以只要对其加以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9.这段里所说的“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应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从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等等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10.这一段是一个长句,主语是______________,谓语是______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______。

“即……事实”是______________成分;冒号后面的部分是“事实”的成分,这部分是一个多重复句结构,它的第一层应划在______________这个关联词的前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悼.(dào)念诅.(zǚ)咒肤.(fū)浅豁.(huò)然开朗B.嫉.(jí)恨立即.(jí)驱逐.(zhú)卓.(zhuó)有成效C.诽.(fěi)谤勒.(lè)令估量.(liàng)意识.(shì)形态D.闭塞.(sè)空.(kōng)白忠.(zhōng)心纷繁芜.(wú)杂解析:A. 诅.(zǔ)咒 C. 估量.(liang)意识(shi或shí) D.空.(kòng)白2.选出下列加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D )A.芜杂..(wúzá) B.卓.(zhuó)有成效C.诽谤..(fěi bàng) D.深切悼.(diào)念解析:D. 深切悼.(dào)念3.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嫉恨诬蔑驱逐衷心喜悦 B.莱茵河不可估量纷繁竟相C.豁然开朗诅咒给与 D.爱戴永垂不朽唯物辩证法解析:B. 竞相4.下列四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C )A.尊敬爱戴答覆B.遭受隐弊涂抹C.衷心毕生激励D.逻辑损失粉繁解析:A.答复 B.隐蔽 D.纷繁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C )A.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似乎从没有见过他的音容笑貌....。

B.他俨然像个大款,头上冠冕堂皇....,身上大衣笔挺,脚上皮鞋锃亮。

C.走出峡谷,眼前便豁然开朗....。

D.他慷慨激昂....地把多年的积蓄捐献给希望工程。

解析:音容笑貌:说话的声音,带笑的面容。

常作怀念之词。

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

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流传至今的珍贵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 切最动人的传说” ——
列宁
写作背景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多钟,恩格斯到了马克思那里,护理马克思的女工海伦走上楼去 看了一下,下来对恩格斯说,马克思处在半睡眠状态。于是两人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 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与世长辞了,在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 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不到两分钟光景。
恩格斯介绍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德国 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 人之一,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 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 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 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 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伟大的友谊
演讲稿
文体特点
悼词
一、介绍死者的 逝世时间、 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悲痛 二、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
颂 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扬
三、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怀念 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整体阅读概括 整体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 (提示:注意每段首或段尾概括性、总结性语句。)
第一部分:(第1段) 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述其哀) 第二部分:(2-7段) 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
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赞其功) 第三部分:(8-9段) 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
世表示深切的悼念。(颂其德)
整体把握
(论点)
不 科学理论 可 估 量 的 损 革命实践 失
(论据)
两个发现: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复习完美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复习完美版
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
运动的领袖。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
塔尔市)一棉纺厂主家庭 。
恩格斯的著作: 《德国农民战争》 (1850年),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 (1852年),《反杜林论 》(1878 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880年),《自 然辩证法》 (1883年),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884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86年)
两次伟大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造就了两个伟大人物,这就是毛泽东同志 和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战友、事业继承者的邓小平同志。
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在广西发动武装起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内战争爆发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在八届一中全会上,…… “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时期,……粉碎 “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极其沉痛地悼念敬爱的邓小 平同志。我国辽阔疆域各个地方的工厂、农村、商店、学校、连队、机关、街道 的广大人民群众,此时此刻,也都同我们一道,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 高风范,寄托我们的哀思。
几天来,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 为中国失去了邓小平这样一位伟大人物,感到无限悲痛。世界人民,各国领导人 和各方面国际朋友,也为世界失去了邓小平这样一位伟大人物,表示深切哀悼。
作用 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说明具体情景,增强
表达各种思想情感的作用。
“祥林嫂?怎么了?” “老了。” (《祝福》) 句中的“老了”即“死了”。因鲁府的忌讳颇多,那 些不吉利的话不可直说。为了避讳,短工们把祥林嫂的死 说成“老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sd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sd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复习案一、背景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

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

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解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一、基础知识整理:字音浅尝辄.止( )繁芜.丛杂()豁.然开朗( ) 诅.咒( ) 忌.恨( )给.予答复( ) 卓.有成效( ) 悼.念( ) 诽.谤( ) 睡着.()组词估( )诅( )芜( )膺( )赅( )沽( )沮( )怃( )怙( )狙( )妩( )赝( )骇( )释义豁然开朗:卓有成效:坚忍不拔:坚韧不拔:不可估量:浅尝辄止:二、课文研读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题及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题及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估量(gū) 诅咒(zǔ) 繁芜丛杂(wú)B.诬蔑(wū) 悼念(dào) 豁然开朗(huò)C.忌恨(jì) 浅尝辄止(zhé) 坚忍不拔(rěn)D.诽谤(fěi) 卓有成效(zhuō) 轻轻拂去(fú)2.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一组词,有的是同义词,有的是反义词。

从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填在句子的空白处。

①他是个_______的人,文化程度很低,但对学习技术却有一种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________精神。

(顽强、坚强)②像一个在黑暗中________的夜行人看见黎明的天光一样,他在长时间的______中,发现了苍穹里的一颗新星,喜悦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

(探索、摸索)3.下列成语没用比喻意义的一项(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C.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

D.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4.填空。

⑴卡尔·马克思,的创始人,伟大的革命导师;1818年5月5日,生于国;1847年,与恩格斯共同草拟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即;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称);1867年9月14日,经过马克思反复修改定稿的第一卷在德国出版;1883年3月14日逝世。

⑵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

恩格斯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⑶达尔文(1809-1882),英国学家,的奠基人。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复习:《巴尔扎克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比较阅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复习:《巴尔扎克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比较阅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复习:《巴尔扎克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比较阅一、感情脉络相似作为丧葬词,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采用了一般丧葬词的一般写作方法,并密切遵循“哀-评-颂”的方式来表达悲剧性、激荡性和钦佩性的思想感情。

例如,这两篇文章的开头通过“思想家”之死所造成的巨大影响表达了他们的哀悼。

在中期,死者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得到了肯定,赞扬了他们的主要成就和优秀品质;对死者进行综合评价,平息人们的悲痛,表达作者的深切哀悼。

最后,他们都相信“一生中所有有天赋的人”都死了,“他的名声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二、感情高度相当面对亲密朋友和伴侣的死亡,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个人之间特殊关系的层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站在时代的最高层面,将哀悼和评价与不同寻常的表达语言结合起来,启发人们思考。

使文章深入浅出,思想感情丰富,显得更加沉重和激动人心。

例如,“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讲》一开始就停止了思考”,“巨人死后形成的鸿沟很快就会被感觉到”。

作者站在历史的最高层次,代表全体无产阶级发表讲话。

它告诉人们的是:人类失去了“当代人拥有的最重要的大脑”,国际工人阶级也失去了“在关键时刻进行自然咨询的中心点”。

我们将来应该做什么?同样,在巴尔扎克的葬礼词中,雨果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不仅停留在作家和诗人的身份上,而且上升到了哲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

他认为巴尔扎克的思想正是时代所需要的思想,称赞“巴尔扎克的名字将留在我们这个时代,并将在子孙后代的辉煌成就中传播”,并从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指出“精神统治者出现在军事统治者之后”,并预言“从现在起,人们将不再尊敬统治者,而是尊敬思想家”。

从这一点出发,作者将思想家巴尔扎克与统治者进行了比较,展示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并高度赞扬了巴尔扎克的伟大一生。

三、感情基调一样巴尔扎克的死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

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非常悲伤,但他并没有将自己异常的悲伤完全纳入悼词中。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识点大全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识点大全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识点大全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文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练习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练习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练习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练习题一、给加点的字注音估量(liáng)悼念(dào)肤浅(fū)繁芜丛杂(wú)忌恨(jì)空白(kng)诬蔑(miè)豁然开朗(hu)领域(yù)诅咒(zǔ)*谤(bàng)卓有成效(zhuó)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量:①估量(liáng)胆量(liàng)空:①空白(kng)空调(kōng)三、辨析下列形似字①衷(zhōng)心哀(āi)伤②竞(jìng)争竟(jìng)然③诅(zǔ)咒沮(jǔ)丧四、解释下列词语不可估量:不能估计。

浮浅:浅薄;肤浅繁芜丛杂:本指杂草杂树生长茂盛,这里指马克思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

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朗的境界。

也形容一下子搞通了思想,领悟了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嫉恨:因嫉妒而愤恨;憎恨。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

五、辨析下列近义词(1)①领域:指认识的范围,也用于一般的社会活动适用范围较大。

:如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②范畴:哲学术语,只能用在思维逻辑等方面,适用范围较小。

:如本质和现象是唯物主义辨证法的基本范畴。

二者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一定的范围。

(2)①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经验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寻找,对象多为方向、门径、经验等。

有“试探”的意思。

:如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②探索:侧重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对象多为本质、根源、奥秘、规律等。

书面语色彩更为浓厚。

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我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六、按要求完成语法练习。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023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自然段的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生前的巨大贡献。

B.“不可估量”是从程度上表现了马克思逝世损失之巨大。

C.“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繁芜”是多而杂,“丛杂”是杂而乱,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物主义思想,带有深刻的贬义。

D.“简单事实”包含三层意思: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组织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D.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3、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D.“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把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比喻成“蛛丝”,以此表现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

4、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有敌人,但不是他的私敌,而是 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说明马克思一 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 把毕生精力都 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1. 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对象上 对于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2.逝世造成的损失
(生前的巨大贡献) 程度上(纲)不可估量空白
对于历史科学的理论贡献 ( 思想家)
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 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优秀品质,肯 定其社会意义和价值。 4. 综合评价,寄托哀思,慰问家属。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8)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 献和影响; 第三部分(9)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 之情。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字词
悼(dào)词 纷繁芜(wú)杂 不可估量(liáng )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 豁(huò)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衷(zhōng)心 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卓(zhuó)有成效 卓:卓越,特别。效:效果。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嫉(jí)恨 诽谤(fěi bàng) 诅咒(zǔzhòu) 给(jǐ)予 诬(wū)蔑
3-7.一生的 伟大贡献 对于无产阶级的实践贡献 (革命家)
8.在当代的影响
敌人: 忌恨 诬蔑
战友: 尊敬 爱戴
9、深切悼念(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结 构 层 次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 人感觉到”“空白”有何含义? 形象地说明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 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
4.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民先解决吃饭问题,才 能谈到其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是因为这个发现像达尔文 的发现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第7段: 马克思在革命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宣传:办报 出小册子
组织:创立工人协会
8、第8段:怎样理解“把它们当作蛛 丝一样轻轻拂去”? 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马克思 对待驱逐、诽谤、诅咒不屑一顾的 态度, 表现出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和无 畏的气概。
9.“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 私敌”,这里“敌人”和“私敌”有什么 区别?
5.“不仅如此”的“此”指代什么?发现这个 “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此”指代上文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即发现人类历史 的发展规律;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在 于第一次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为无产阶级指明了 斗争的方向(不再在黑暗中摸索)。
6.“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都是在 黑暗中摸索”一句有何含意? “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 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2.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 吸”,或“心脏停止跳动”,为什么? “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停止思想”,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 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表述。 作者运用讳饰的手法,表达了无限痛 惜的感情。
3. 第2段:两个“对于” 在文中有何作用?
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伟大贡 献的两个方面,是全文的总纲。
第一段
1.“两点三刻” “两分钟” ,为什么把逝世 的时间写得那么精确?
“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 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 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 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 和无法忘记的。 “还”“两分钟”: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 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破折号表 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悲痛; 也表明了马克思逝世时的安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