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

合集下载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狂人日记》的背景及作者鲁迅;(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3)欣赏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文学作品鉴赏;(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深刻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2)认识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启示作用;(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狂人日记》的背景及作者鲁迅;2.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3. 小说的独特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刻内涵;2. 对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狂人日记》;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风格等;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探讨小说的深刻内涵;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狂人日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狂人日记》原文、相关背景资料、鉴赏指南等;2. 学生准备:预习《狂人日记》,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受小说风格;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文本为例,深入剖析小说艺术特色;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4. 结合讲授法,对小说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2.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3.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第1课时重点: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他的文学地位。

2、理清思路、狂人形象分析一、由作者爱国诗《自题小像》导入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是一首动人的爱国主义诗篇。

鲁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祖国命运的深切关心与忧思,流露出他对于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下愚昧、不觉悟的愤慨和焦虑,抒发了心中的某种寂寞,同时他还立誓要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这是他毕生遵守的最可贵的誓言。

全诗采用形象化的手法,熔铸成慷慨悲歌的风格,显现出一位忧国忧民,求索奋斗的青年爱国者的形象。

二、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他“民族魂”文学地位1.先由学生发言2. 教师适当补充3.“开山之作”: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3.精神战士: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爱憎分明、敢于正视民族的缺陷、勇于解剖自己,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是民族自觉的标志,是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4.文学成就: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作家三、理清思路1. 因文章较长,教师可以先说明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内容划层次2.也可以不理清层次,直接分析狂人的形象(为下一节探究主题作准备)一层(题序、第1--3段):写狂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现象。

二层(第4--10段):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2篇)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2篇)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2篇)《狂人日记》教案篇1狂人日记教学要点:1、扫瞄小说,从整体上感知小说中所叙述的内容。

2、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并给以总结。

3、思索细读小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一、导入:在《歌德谈话录》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种思想往往能转变整个世纪的面貌,而某些个别的人物往往能凭借他们制造的成果,给他们那个时代打下烙印,使后人永记不忘,连续发生着有益的影响。

”今日,鲁迅先生逝世已有70周年了(1881.9.25-1936.10.19),在这个曾经爆发五四狂潮的季节,年轻的我们是否还能倾听到先生的心灵震颤呢,还能否感受到先生在“铁屋子”中的呐喊和彷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先生的作品,对先生作一次近距离的回眸凝视,从而走近鲁迅先生。

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先生的《狂人日记》(板书)。

二、解题:1、《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第四卷第5号《新青年》上,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我们知道,上一世纪20年月,华夏土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而其口号正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留日归来的鲁迅同样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洗礼,最终不甘孤独地钞古碑,在钱玄同的鼓动下开头了文学创作实践,用以连续自己“年轻时候做着的梦”,于是就有了崭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以及后来的集子。

2、鲁迅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三、分析课文:1、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从总体上感知小说的内容。

在阅读这篇小说后,你觉得这篇小说叙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由2-3个同学回答并给以评价)——老师总结:本文叙述了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甚至有点恐怖的故事——回乡时听闻一个伴侣生了病,就顺路去探望了这个年轻人。

这个时候,伴侣已经病愈,在一个地方做了候补官;病人的哥哥就向叙述了弟弟生病的经过,并给一本弟弟在生病期间写的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狂人日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狂人日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小说的艺术特点;(2)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3)学会欣赏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2)领会小说所传达的真善美价值观,提升个人品质;(3)认识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现实,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2. 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 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变化;2. 掌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3. 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狂人日记》;2. 参考资料:有关《狂人日记》的研究论文、评论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狂人日记》有声读物,引起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小说创作背景;(3)提问:大家对短篇小说有何认识?短篇小说欣赏需要注意哪些方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狂人日记》,了解故事情节;(2)填写人物关系表,梳理故事脉络;(3)思考: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变化对故事主题有何作用?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比较分析《狂人日记》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思考:如何评价《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贡献?5. 实践提升(1)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感悟;(2)选取优秀发言进行分享;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了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狂人日记的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比分析,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现象。

4. 学会从多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发展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狂人日记的内容理解2. 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分析3. 狂人日记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现象的联系教学难点:1. 狂人日记的深层含义解读2.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第一章:狂人日记简介1.1 作品背景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

1.2 作品概述对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第二章:狂人形象分析2.1 狂人的精神状态分析狂人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理解狂人的恐惧与绝望。

2.2 狂人的人格特点通过分析狂人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认识狂人的人格特点。

第三章: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3.1 叙事手法分析狂人日记的叙事手法,如第一人称叙述、日记体等。

3.2 象征手法解析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手法,如“吃人”的象征意义等。

第四章:狂人日记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现象4.1 对比分析将狂人日记中的“吃人”现象与现实中的封建礼教、人伦关系等进行对比,揭示其讽刺意义。

4.2 社会影响探讨狂人日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揭示和影响。

第五章:狂人日记的启示5.1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狂人日记,提高文学素养。

5.2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发展批判性思维。

第六章:狂人日记的文学价值6.1 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对后续文学作品的影响。

6.2 鲁迅的创作意图探讨鲁迅通过狂人日记所表达的创作意图,以及其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第七章:狂人日记的心理学解读7.1 狂人心理分析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狂人的心理状态,如偏执、恐惧等。

7.2 狂人心理与社会现实的关联探讨狂人心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理解狂人日记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狂人日记》》精品教案(选修精品教案设计

《狂人日记》》精品教案(选修精品教案设计

《狂人日记》》精品教案(选修精品教案设计《狂人日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中《狂人日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说背景、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以及小说主题探讨。

具体章节为:《狂人日记》全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解《狂人日记》背景和作者鲁迅文学地位,掌握小说基本情节,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对现实深刻批判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狂人形象分析、小说艺术手法解读、主题思想探讨。

2.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画像和简介,引出鲁迅文学地位,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狂人日记》,解小说情节和人物。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析狂人形象特点,探讨小说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以狂人形象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特点。

6. 讨论交流:全班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探讨小说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狂人形象、艺术手法、主题思想。

2. 黑板右侧:小说情节、人物分析、鲁迅文学地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狂人日记》中人物形象,结合小说情节,探讨其主题思想。

2. 答案要求:要点明确,分析合理,文字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鲁迅其他作品,如《Q正传》、《呐喊》等,进一步解鲁迅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价值与挑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涵盖小说背景、作者简介、文本解读和主题探讨。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狂人日记》这篇短篇小说。

该小说选自教材第四章《近代小说欣赏》,详细内容为鲁迅所著的《狂人日记》全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短篇小说的阅读兴趣。

3.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狂人的心理刻画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短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狂人日记》。

2. 朗读:让学生齐读《狂人日记》,感受小说的语言风格。

3. 讲解: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艺术特色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狂人日记》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小说分析的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教案情节:日记体的结构人物:狂人的形象主题: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艺术特色:象征手法、讽刺手法2. 板书练习:小说分析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

2. 答案:狂人的心理变化表现为恐惧、疑虑、绝望等。

原因是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恐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但对狂人心理刻画的理解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狂人的心理刻画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2. 《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短篇小说欣赏》优质教案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优质教案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优质教案狂人日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该小说位于教材第三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作者简介、小说内容解析及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认识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内容,理解小说主题思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主题思想及狂人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小说的结构、语言特色及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与狂人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鲁迅及其文学地位,阐述《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

3. 内容解析:a.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

c. 结合课文,讲解狂人形象的意义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个典型情节,讲解如何从细节中把握狂人的心理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另一个情节。

6. 主题思想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2. 内容:a. 背景介绍b. 小说结构c. 人物形象d. 语言特色e.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

b. 请分析小说中狂人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 答案:a. 《狂人日记》主题思想: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人性的扭曲,表达作者对改革社会的渴望。

b. 狂人形象特点:言行举止异常,敏感多疑,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意义:狂人形象是作者借助小说对封建社会进行批判的载体,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分析小说结构、语言特色方面还有待提高。

2024年《短篇小说欣赏》精彩教案狂人日记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短篇小说欣赏》精彩教案狂人日记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短篇小说欣赏》精彩教案狂人日记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短篇小说欣赏》教材第四章“近代小说”,详细内容为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狂人日记》。

通过对该作品的深度解读,使学生了解短篇小说的魅力,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2. 提高学生对短篇小说的阅读与欣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3. 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狂人的形象分析,作品深层主题的挖掘。

重点:《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解读,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狂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狂人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狂人日记》,了解故事情节,感知狂人的形象。

3. 精讲课文:a. 分析狂人的形象,探讨其病态心理;b. 解读作品中的象征、讽刺手法;c. 挖掘作品深层主题,探讨鲁迅先生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狂人的形象、作品主题进行思考,完成相关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狂人形象的意义,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a. 狂人形象:病态、敏感、偏执b. 象征、讽刺手法:吃人、狼子野心等c. 主题思想: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狂人日记》,谈谈你对狂人形象的理解。

2. 答案要点:狂人形象的病态、敏感、偏执特点,以及这一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狂人形象的理解是否到位,对作品主题的挖掘是否深入。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呐喊》等,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狂人形象的分析;2. 作品中的象征、讽刺手法;3. 作品深层主题的挖掘;4. 课后作业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优质教案狂人日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优质教案狂人日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优质教案狂人日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通过对该作品的深入剖析,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鲁迅文学的思想深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狂人日记》的文学价值,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狂人的心理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狂人日记》。

2. 初读:让学生朗读小说,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3. 精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小说,分析狂人的心理变化和象征手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小说中的难点和重点,如狂人的“吃人”观念、象征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人物进行简短的分析。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2. 内容:情节梗概:狂人的心理变化、象征手法人物形象:狂人、阿Q、孔乙己主题思想:吃人社会、人性扭曲、反抗与觉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狂人日记》的情节梗概。

请分析小说中狂人的心理变化及其象征意义。

请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情节梗概:略。

心理变化及象征意义:狂人的心理变化反映了他在病态社会中逐渐觉醒的过程,象征了人性的扭曲和觉醒。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孔乙己》等,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四章《短篇小说欣赏》,详细内容为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狂人日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象征意义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短篇小说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短片,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初步的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介绍小说的背景,让学生了解《狂人日记》的创作年代及历史背景。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狂人的心理变化和象征意义。

(3)讲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探讨鲁迅先生如何通过狂人形象反映社会现实。

(4)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日记体的运用、象征手法的运用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小说中的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小说中的人物情感。

4. 例题讲解:针对小说中的难点和重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意义。

(2)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关注社会现实的认识。

2. 答案:(1)象征意义:狂人象征着觉醒的知识分子,狂人的病态反映了社会的病态。

(2)认识:鲁迅先生关注社会现实,通过文学作品揭示社会弊端,呼唤民众觉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组织学生开展关于“鲁迅与现代社会”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为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小说通过主人公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与人吃人的现象,表达了对旧礼教、旧传统的强烈控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题探讨以及鲁迅文学风格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分析狂人这一人物形象,掌握小说通过狂人视角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3. 鉴赏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狂人形象的分析,小说主题的探讨。

难点:鲁迅文学风格的鉴赏,对封建社会的深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4. 精读课文:分析狂人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b. 教师引导学生从狂人的视角,分析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小说中的其他精彩句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板书内容:a. 背景介绍b. 狂人形象分析c. 小说主题探讨d. 鲁迅文学风格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谈谈你对鲁迅文学风格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狂人形象的分析。

2. 小说主题的探讨。

3. 鲁迅文学风格的鉴赏。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狂人日记》这篇短篇小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社会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的建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狂人日记》的主旨和核心思想;2. 理解并解读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 分析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狂人日记》的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时代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狂人日记”这一标题可能与何种内容相关。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狂人日记》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 故事背景是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2.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怎样的?3. 《狂人日记》表达了何种主题或思想?第三部分:文本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并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等,以及鲁迅通过小说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观。

第四部分:文学鉴赏(2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并与学生进行共同思考和解读。

学生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第五部分:拓展阅读(15分钟)老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的短篇小说,以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并进行阅读和分享。

第六部分: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狂人日记》这篇短篇小说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鼓励学生表达对作品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狂人日记》的理解和认识,可包括以下内容:1. 小说中哪个情节或人物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2. 你对作者鲁迅的创作意图有什么理解?3. 通过阅读《狂人日记》,你有什么思考或收获?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狂人日记》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参与讨论的学生表达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024年《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

2024年《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

2024年《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短篇小说欣赏》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该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精神错乱状态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及社会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短篇小说的兴趣,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狂人形象的分析。

重点:小说的主题、结构、表现手法,以及对狂人形象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狂人日记》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原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狂人的心理状态。

3.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的主题、结构、表现手法,讲解狂人形象的寓意。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以具体段落为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内容:主题:封建社会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结构:日记体表现手法:象征、暗示狂人形象:疯狂、觉醒、悲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手法。

(2)谈谈你对狂人形象的理解。

2. 答案:(1)象征手法:如“月亮”象征狂人的清醒与理智,“狗”象征封建社会的势力等。

(2)狂人形象:狂人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他敢于挑战封建礼教,但最终在现实面前妥协,成为悲剧人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狂人日记》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位于教材第三章“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第二节。

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题探讨以及文学手法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狂人日记》的背景,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领会狂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掌握小说的文学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狂人形象的分析、小说主题的探讨。

教学重点:小说背景、文学手法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狂人日记》。

2. 背景分析:介绍小说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现状。

3. 人物形象分析: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狂人的形象特点。

b. 教师讲解狂人形象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狂人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4. 主题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的主题。

5. 文学手法鉴赏:a. 分析小说的日记体结构,领会其独特之处。

b.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

6. 例题讲解:a. 分析小说中狂人的形象特点。

b. 探讨小说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7.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a. 背景分析b. 人物形象:狂人的形象特点c. 主题:反封建、揭示人吃人的社会现象d. 文学手法:日记体、象征、讽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小说中狂人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b. 探讨小说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2. 答案:a. 狂人形象特点:敏感多疑、恐惧不安、反叛绝望。

意义: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扭曲,揭示了人吃人的社会现象。

b. 小说主题:反封建、揭示人吃人的社会现象。

现实意义:警示人们警惕封建思想的残余,关注社会进步。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

《狂人日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为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明清小说与戏剧》中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整体阅读与理解,狂人日记的写作背景及时代意义,小说主题思想的分析,以及小说艺术特色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2.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

难点:狂人日记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狂人日记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狂人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狂人日记》,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教师对小说的背景及主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狂人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成因及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小说中狂人的言行举止,进一步理解狂人的心理状态。

5. 课堂讨论:分小组讨论狂人日记所反映的封建礼教问题,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7. 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① 小说背景及主题② 狂人的形象特点③ 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④ 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狂人日记主题思想的理解。

(2)分析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举例说明。

2. 答案:(1)狂人日记主题思想:反映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呼吁人们觉醒,追求自由、平等、民主。

(2)狂人日记艺术特色:讽刺手法、象征手法、心理描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狂人日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狂人日记》的作者、背景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领悟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深刻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现实与象征、幽默与讽刺。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认识传统文化中的弊端,树立批判精神。

(3)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手法和幽默讽刺。

(2)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和社会意义。

2.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小说的象征意义。

(2)如何从文本中挖掘出社会批判和人性反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狂人日记》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基本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狂人”的象征意义。

(2)探讨小说的幽默讽刺,举例分析并小组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深刻主题。

(2)剖析文本中的社会批判和人性反思。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选取小说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

(2)通过表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生活中发现类似现象,提高批判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狂人日记》中象征手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狂人日记》的基本情节和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说象征意义、幽默讽刺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精神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狂人日记》教案(精选

2024年《狂人日记》教案(精选

2024年《狂人日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位于教材第四章“现代文学”。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整体情节把握,狂人的心理描写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探讨,以及鲁迅文学创作特点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心理及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鲁迅文学创作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狂人心理描写的分析,鲁迅文学创作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心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狂人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狂人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狂人的心理变化,分析狂人心理变化的原因。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狂人心理描写的精彩片段,讲解鲁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狂人的内心世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小组讨论。

6.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对《狂人日记》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心理变化的过程,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论述。

(2)谈谈你对鲁迅文学创作特点的理解,结合《狂人日记》进行举例说明。

2. 答案:(1)狂人心理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恐惧、疑虑、愤怒。

在故事情节中,狂人的心理变化逐渐升级,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社会现实的恐惧和反抗。

(2)鲁迅文学创作特点: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注重人物心理描写,善于运用讽刺、幽默等手法,揭示社会问题。

如《狂人日记》中,鲁迅通过狂人的心理变化,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和扭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狂人日记》的内容及鲁迅的创作特点。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教案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教案

鲁迅《狂人日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该作品收录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小说欣赏"部分。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狂人的形象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鲁迅笔下的封建礼教批判以及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

2. 分析狂人的形象特征,了解鲁迅先生对狂人的深刻同情。

3. 掌握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狂人形象的分析,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小说的艺术特色,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3. 讲解与分析:a) 分析狂人的形象特征,探讨鲁迅对狂人的同情。

b) 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礼教的危害。

c)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日记体、讽刺手法等。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狂人,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狂人心理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某个片段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小说中的形象、主题和艺术特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其他形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狂人日记》2. 主要内容:a) 狂人形象:痛苦、挣扎、觉醒b) 主题思想: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c) 艺术特色:日记体、讽刺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分析小说中狂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b) 请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封建礼教批判的理解。

2. 答案:a) 狂人的心理变化:从恐惧、绝望到觉醒、反抗。

b) 封建礼教批判:鲁迅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精神束缚,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批判。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短篇小说欣赏》教材的第四章,第一篇——《狂人日记》。

该篇小说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精神错乱者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吃人的现象,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狂人日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技巧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狂人的心理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小说技巧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狂人日记》原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封建社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阅读:让学生阅读《狂人日记》,了解故事情节,感受狂人的心理变化。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狂人形象,探讨象征手法的运用,解读小说的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狂人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狂人日记》2. 板书内容:故事情节:狂人的疯狂、狂人的觉醒、狂人的悲剧人物形象:狂人、阿Q、孔乙己主题思想:封建社会的残酷与人吃人现象艺术特色:象征手法、心理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分析狂人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

结合小说,谈谈你对封建社会的认识。

2. 答案:狂人的心理变化:从恐惧、怀疑到觉醒、绝望。

原因: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使狂人逐渐认识到人性的丑恶。

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封建社会是一个充满压迫、剥削和欺诈的社会,人吃人是其本质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2.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3.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第1课时
重点:
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他的文学地位。

2、理清思路、狂人形象分析
一、由作者爱国诗《自题小像》导入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是一首动人的爱国主义诗篇。

鲁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祖国命运的深切关心与忧思,流露出他对于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下愚昧、不觉悟的愤慨和焦虑,抒发了心中的某种寂寞,同时他还立誓要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这是他毕生遵守的最可贵的誓言。

全诗采用形象化的手法,熔铸成慷慨悲歌的风格,显现出一位忧国忧民,求索奋斗的青年爱国者的形象。

二、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他“民族魂”文学地位
1.先由学生发言
2. 教师适当补充
3.“开山之作”: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3.精神战士: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爱憎分明、敢于正视民族的缺陷、勇于解剖自己,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是民族自觉的标志,是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
4.文学成就: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作家
三、理清思路
1. 因文章较长,教师可以先说明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内容划层次
2.也可以不理清层次,直接分析狂人的形象(为下一节探究主题作准备)
一层(题序、第1——3段):写狂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现象。

二层(第4——10段):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三层(第11——12段):写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

四层(13段):结论。

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四、狂人形象
1.阅读课文,划出小说中写“狂人”的言、行、想等的句子,推敲一下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狂人”的语言:
“狂人”的行为:
“狂人”的思想:
2.学生讨论: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3.“狂人”的怎样一个艺术形象?能不能把“狂人”改为“疯子”?你如何评价他?
教师明确:
①极度敏感,日夜胡思乱想,常发生错觉、幻想
精神错乱②语无伦次:说话颠三倒四,缺乏条理,记忆错误。

③行为怪异,踹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
狂人
①能清楚地认识历史、社会(吃人的历史、吃人的
社会)。

头脑清楚②能清楚地认识周围的人、事、物的本质属性(吃人
的本性)。

③把改变“吃人”社会作为已任,试图改变周围的“吃
人的人”。

1.战士说
2.狂人说
3.狂人兼战士
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象。

第二课时
重点:探究主题及形式创新
一、导入
作者塑造这个狂人形象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主题,那么作者到底要告诉世人什么?
二、主题探究
1.“吃人”这个词是本文出现频率最高的。

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些事例?
《狂人日记》列举了大量历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历史记载: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吃”;
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割股疗亲;
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

现实生活:
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油煎炒了吃;
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
血馒头治痨病;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

这些事例,将抽象的社会见识融于形象的叙述中,揭示出民族集体无意识吃人欲望的存在,展示出封建制度下国民生存的悖论与无奈,以及愚弱的精神状态。

3.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主旨?
极大限度地揭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罪恶,指出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仁义道德)对人性的扼杀。

◆不仅从肉体上吃人,而且从精神上窒息人、戕害人。

◆弱小者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舆论力量扼杀下层群众,导致个性扭曲。

◆家庭伦理关系中(父子、兄弟、夫妻)也有吃人,一味收拾幼者、弱者。

被吃:祥林嫂、华小栓、夏瑜、孔乙己、宝儿、单四嫂子等。

“中国的文明,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席”(《灯下漫笔》)
4.“救救孩子”的呼声:寄希望于小孩、未来,反映了进化论的思想,富于理想主义色彩。

三、形式创新探究
1.《狂人日记》为什么在日记前加一则文言小序?
文言体表现“正常人”的世界,白话体则用于表现“狂人”的内心世界。

主人公病愈后成为候补官员,团圆结局,暗含主题“失败”——狂人加入了吃人行列。

狂人成为常人,便失去了反抗性。

这种双重结构,具有反讽的意义。

真正的结尾其实是“救救孩子……”一句中后面的省略号,它意味着狂人反抗的失败和倒退,意味着反抗的艰难。

反抗悖论:疯子的反抗不被大众接受承担,要有效果必须成为正常人,然而一旦成为正常人,反抗就消失了,就成为吃人机器的零件。

2.有人评价这篇小说是“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到底它“别”在哪里?
语言新——白话
结构新——日记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