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技术》项目6 免疫标记技术检测植物病毒

合集下载

免疫标记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标记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标记技术名词解释免疫标记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技术。

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的分子结合,然后利用这些抗体上的标记物(如酶、荧光剂或放射性同位素)来检测和定量目标分子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免疫标记技术及其解释:1.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组织切片或细胞上,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再利用染色剂(如酶、荧光剂)将目标抗原可视化,从而研究和分析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情况。

2.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通过与荧光素结合的抗体,将特定蛋白质或其他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可视化。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功能、相互作用和信号通路等。

3. 免疫酶标记(Immunoenzymatic labeling):利用酶标记(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抗体,形成特定酶抗体复合物。

通过加入合适底物和显色反应,可以观察到酶的活性,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和定量。

4. 免疫原位杂交(Immunohistochemical In Situ Hybridization,IHC-ISH):结合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技术,可以同时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和基因表达情况。

通过使用标记有荧光或酶的核酸探针,可以在组织切片或细胞上可视化特定基因的表达位置。

5.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该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细胞中的特定分子结合,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和分布情况。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周期、凋亡等多种细胞特性。

免疫标记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癌症诊断、药物研发、免疫学研究和疫苗开发等领域。

通过免疫标记技术,科研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分子的功能、定位以及其在疾病中的变化,从而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作用摘要:本文阐述了免疫学技术中的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技术、斑点免疫法、免疫电镜技术、免疫染色标记技术及其他抗体介导的检测方法、核酸技术中的核酸探针、RFLP技术、PCR技术等的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原理及优缺点。

关键词:免疫学技术;核酸技术;植物检疫随着我国动植物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检测手段已不能满足植物检疫需要,检疫手段的优化迫在眉睫,近年来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全面优化检疫手段,加快检测速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1 免疫学技术1.1 酶联免疫法自酶联免疫吸附技术问世以来,已日益广泛应用于植物病毒、真菌、MID等的检测之中,如病毒方面,对种子中的大豆花叶病毒(SMV)、苜蓿花叶病毒(AMV)、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环斑病毒(TRSV)、等病毒的诊断和检测;真菌方面,疫霉、腐霉、黑盘菌、等真菌的ELISA试剂盒已被商业化生产,并已广泛应用。

利用上述ELISA试剂盒检测大豆根茎组织、土壤悬浮液中的大豆疫霉菌;土壤中大豆疫霉的游动孢子、卵孢子和菌丝;病组织中隐地疫霉;灌溉水中的疫霉游动孢子,效果都很好[1]。

1.2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是另一种以抗体为基础的在植物病害检疫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检测手段,现已成功应用于植物组织、种子及土壤中细菌及真菌的检测。

利用免疫光技术成功的检测出菜豆萎蔫病菌,并且检测的灵敏度达到4.5×lO4cuf /mL,有效地解决了假阳性反应问题。

此外,免疫荧光技术在检测土壤根组织的辣阑疫霉菌丝、土壤中樟疫霉游动孢子、瓜果疫霉游动孢子、叶组织中灰葡萄孢;病土、根组织中芸苔根肿菌休眠孢子;根组织中菌丝的厚垣孢子、组织切片中菌丝均取得了ELISA无法达到的效果。

免疫荧光技术具有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法,其中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实践中用途较广,一抗与结合有荧光色素的二抗结合,所发出的荧光可由免疫荧光显微进行检测,如利用免疫光技术可在显微镜下检测出结合有荧光色素抗体的细菌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的灵敏度一般约为lO3~lO5 cfu/mL,不仅对每个荧光细胞可以记数,而且可以观察有关细胞的形态特征。

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还没有1种治疗效果较理想的药剂,对发病植株做到早期诊断及提前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病毒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与改进。

常用的方法有侵染力测定法、血清学方法、电子显微镜计数和分子生物学法等。

1.4.1侵染力测定法侵染力测定法是将病毒样本接种在植物上,根据侵染力的大小定量。

它的灵敏度在所有定量法中是比较高的,而且是其他定量法的基础。

设计一种新的定量法,如果不经过侵染力的验证,将无法判断测定的是病毒或者是具有侵染力的病毒。

侵染力测定法包括局部枯斑法、淀粉-碘斑法、系统感染率的测定法等。

侵染力测定多用粗汁液来接种,为了避免抑制物质的作用和使半叶枯斑数目控制在一定范围,须用缓冲液稀释接种物。

局部枯斑法1929年F.O.Holmes发现TMV在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接种叶片上引起局部坏死斑点,在一定的病毒浓度范围内,所产生的斑点数目与病毒浓度成正比例。

这一发现成为病毒侵染性定量测定的基础(田波,1987)。

所有机械传染的病毒都有可能应用局部斑点法,但实际上只有少数病毒具有可用于定量测定的局部斑寄主。

一个待测样品所形成的斑点数目除取决于接种物中病毒浓度外,还受试验植物种类、环境条件和接种物中是否含有病毒抑制物质的影响。

淀粉-碘斑法当所研究的病毒没有过敏性枯斑寄主时,采用此法。

Holmes(1931)发现TMV接种的烟叶上有时形成明显的黄化斑块,但不能用于计数。

将这种接种叶用95%乙醇加热到80℃固定,然后用I2和KI混合液(10克I2,30克KI,1500毫升H2O)染色时,则侵染点处出现淀粉-碘的蓝色反应。

当下午采摘叶片,褪色过夜,然后用碘液染色,则侵染点较周围组织着色浅;当采摘叶片前,植株先在黑暗中放几个小时,再用碘液染色,则侵染点组织着色深。

这是由于病毒侵染既降低光合组织中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也降低碳水化合物从光合组织中的运出。

《间接免疫荧光法》课件

《间接免疫荧光法》课件

06
问题与展望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荧光染色不均
可能是由于抗体浓度过高或孵育 时间不足,解决方案是调整抗体
浓度和孵育时间。
非特异性染色
可能是由于血清内源性荧光物质干 扰,解决方案是使用去内源性荧光 物质处理。
荧光淬灭
可能是由于荧光物质不稳定,解决 方案是使用更稳定的荧光物质或采 用避光染色技术。
研究展望
01
02
03
04
医学诊断
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如 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等。
生物学研究
用于研究细胞表面抗原、细胞 内抗原等,以及探索细胞与细
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农业科研
用于检测植物病毒、细菌和真 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研究植
物抗病性等。
环境监测
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 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
优化抗体标记技术
探索更高效、特异性和稳定的抗体标记技术 ,提高荧光染色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深入研究荧光物质
研究荧光物质的性质和作用机制,为提高染 色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拓展应用领域
将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于更多疾病的研究和 诊断,如肿瘤、感染性疾病等。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控标准,提高实 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通过使用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能够特异地 识别和标记目标抗原。
定位准确
间接免疫荧光法能够准确地定 位抗原的位置,有助于了解抗 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
可视化结果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间接免 疫荧光法能够直观地展示抗原 的存在和分布,便于结果的解
读和分析。
局限性
抗体依赖
间接免疫荧光法依赖于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如果抗体不适用或不可 获得,该方法可能无法应用。

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

3.免疫电泳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是电泳分析与沉淀反应的结合产物. 这种技术有两大优点:一是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 二是将某些蛋白组分利用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 开,再分别与抗体反应,以此作更细微的分析.
免疫电泳包括:血清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 火箭电泳、免疫印迹等
血清免疫电泳
将抗原混合物病人血清在凝胶中用电泳 分离后,沿电泳方向挖一平行的小槽,加入 抗血清,进行双向扩散.沉淀线的特点显示 病人血清与正常人血清存在的差异,即血清 蛋白组分的缺少或增加.
第九章
免疫检测技术
➢ 免疫检测是目前生物学检测方法中 用途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 具有高度精确、灵敏、特异的特点. ➢ 可用于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
究,也可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 领域.
免疫检测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 、免疫疾病诊断 2 、动物植物生理活动研究激素、维生素 3 、物种及微生物鉴定 4 、动物、植物性状的免疫标记 5 、免疫增强药物和疫苗的研究 6 、发病机理研究 7 、分子生物学研究
2. 凝胶扩散沉淀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 凝胶免疫电泳
血清免疫电泳 火箭电泳 对流免疫电泳
免疫印迹等
絮状沉淀试验
操作步骤:
1 将可溶性抗原作一系列倍比稀释. 2 各管加入一定浓度的适量抗血清. 3 振摇使抗原、抗体充分混匀,置37℃孵育. 4 产生沉淀量随抗原量而不同,以出现沉淀物最多的管为最适
2 间接法测抗体
几种标记/检测技术灵敏度的比较
灵敏度mol/L
10-18 10-15 10-12 10-9
酶标
荧光
放免
发光
几种标记/检测试剂的有效期比较
有效期月

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的研究进展摘要:植物病毒病又称植物癌,给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带来了严重危害,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每年仅在我国因病毒感染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就可达200亿美元,植物病毒病造成的损失是世界人口生存的威胁之一。

关键词:植物病毒病;检测;防治一、植物病毒病的检测技术病毒有两种,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称为D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称为RNA病毒,90%的植物病毒是RNA病毒。

早期RNA植物病毒病的检测一般采用传统的生物学方法(指示植物检测法),即通过汁液摩擦接种或嫁接传染方式,将待测带毒植株汁液接种到一株或多株指示植物上,从而观察其在指示植物上的症状。

指示植物是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病毒和类病毒敏感的植物,感染后可迅速出现明显症状。

传统生物学方法鉴定谱广,操作简单,但需培育大量指示植物,检测速度慢,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出现,病毒的真实形态才得以展现。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直观、准确,还能观察病毒引起的寄主细胞病变及内含体特征,是深入研究病毒病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仪器设备昂贵,制片及操作技术复杂,难以掌握,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

由于每一种植物病毒产生的抗血清各有特性,人们研发一种利用抗原抗体外特异性免疫反应检测植物病毒的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通过酶催化颜色反应将抗原抗体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其具有灵敏、快速、特异性强、分析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大规模样品检测,是血清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已成为检测植物病毒的关键技术。

随着生物体遗传物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通过核酸能准确、快速地鉴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和种群。

基于核酸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比血清学方法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更高的灵敏度、更强的特异性,适用于大批量样本检测,在植物病毒检测中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应用。

包括核酸杂交技术(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反转录PCR技术(RT-PCR)、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PCR)、DNA微阵列技术(DNA microarray)。

免疫标记技术及分析应用

免疫标记技术及分析应用
精品课件
将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 合,酶标记抗体可与存在于组织细胞或吸附于 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 催化底物水解、氧化或还原等反应,产生有颜 色的物质。酶降解底物的量与呈现的颜色成正 比。
精品课件
优点: 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②可定性、定量检测可溶性抗原和抗体,适用于 普查; ③试剂来源广,稳定,保存时间长,且无同位素 污染; ④结果可肉眼半定量,也可用仪器定量检测,且 仪器价格较低廉,可在大多数实验室开展; ⑤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和使用,且重复性好; ⑥可用于定位组织细胞上的抗原或抗体成分。
洗涤,除去无关的物质
加底物 显色
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 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加酶标抗抗体: 与固相载体上抗原抗体 复合物结合;洗涤,除去 未结合的酶标抗抗体
精品课件
3. 夹心法:
+
+
+
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精品心课件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
精品课件
获得待分析物的未标定抗体
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 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
精品课件
缺点: 标记反应较难掌握,在操作
过程中容易引起酶、抗原或抗体 的失活。
精品课件
一、常用的酶及其底物
酶活性高;具有抗原抗体共价结合的基团;标
记后不影响酶活性及抗原、抗体反应性;产物
易判定或测定;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 常影用响酶(用于均相测定的酶标底抗物原与抗体结合后
显色
辣酶根活过性氧出化现物抑酶 制或激邻苯活二)胺;、无H2害O2 ;稳定,价橙廉、 黄易色得。
四甲基联苯胺、
H2O2
蓝色
碱性磷酸酶
对硝基苯磷酸酯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免疫标记技术考试答案(强化练习)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免疫标记技术考试答案(强化练习)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免疫标记技术考试答案(强化练习)1、单选免疫放射分析(IRMA)的最大特点是()A.应用过量标记抗体B.有分离步骤C.应用过量标记抗原D.无分离步骤E.应用放射标记物正确答案:A2、单选(江南博哥)可用免疫渗滤试验和免疫层析试验检测的项目没有OA.抗HCVB.HIVC.HCGD.HBsAgE.HAV正确答案:E3、一多选毛细管电泳仪的主要结构有()A.高压源B.毛细管柱C.检测器D.缓冲液槽E.记录装置正确答案:A,B,C,E4、单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OA.异硫氟酸荧光素FITCB.四乙基罗丹明RB200C.四甲基异硫氟酸罗丹明D.锢系螯合物E.藻红蛋白R-BE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异硫氟酸荧光素(FITC)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或乙醇等溶剂。

分子量为389.4,最大吸收光波长为490〜495nm,最大发射光波长520〜530nm,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其主要优点是:①人眼对黄绿色较为敏感。

②通常切片标本中的绿色荧光少于红色。

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试验中。

5、单选生化标志最低检测限为个肿瘤细胞OA.105B.106C.107D.108E.10正确答案:D6、单选电泳时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A.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小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C.不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D.导电、不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E.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小正确答案:B7、单选荧光寿命指的是OA.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B.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增强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C.非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D.非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增强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8、单选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B.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C.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D.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E.游离的标记激素浓度越低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RIA原理:标记抗原与非标记抗原(待测物)对有限量特异性抗体竞争性结合,Ag—Ab复合物放射性越大,则表示被标记的抗原结合越多,而非标记标原(待测物)浓度越低。

免疫学诊诊断技术

免疫学诊诊断技术

胶体金颗粒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 而 不 被坏其生物活性, 可以与蛋白质等(葡萄 球菌 A蛋白、免疫球蛋白)等非共价结合, 形成胶体金标记物。
Q 色氨繁 Tryptophan
Ue SH
(a} charge (b) hydrophobic
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成功与否, 取决于pH值, 一般只
有在蛋白质等电点(PI)略偏碱的条件下二者才能牢固地
3 5-30分钟内观察实验结栗, 30 分钟以后观察结果无效
3.2.2结果判定圍示
条型检灞过程和结果
条型
滴液
測试
阳性
明性
累里方活
1.将试剂和待验祥本平衡至室 溫, 撕开铝箔袋, 小心取出检 測条•
2收集血濟/血浆t(X)_150ul或
3-4滴血滑在一小杯中,
3-将检测条吸收样本一端插入 小 杯内的样本中(检测条插入 样本中 的深度不可超过标志线), 同时计 时,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 •胶体金技术简介 •酶联免疫 检测技术简介
-体外诊断试剂
k 1-1定义 J
体外诊断(IVD , In Vitro Diagnosis )试剂, 包 括可单独使用或与仪器、器具、设备或系统组合使 用, 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 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的预测过程中, 在人 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样本(如血液、体液、组织等) 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倌息的产品和眼劳,包括 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等.原理是通过试剂 和体内物质在体外的反应强度或速度来判断体内物 质的性质和数量,通过和标准品的比较来判断人体 的生理状态。
, 切鎌
仪K参数: 进料宽度: ^100 mm 进料长度: 不限,可连续进料切割 切割宽度: mm,宽度连续可调 切割宽度设定位 数: 0.01 mm 切割精度:±0.1 mm 切割速度:230次/分钟,速度连续可调 切条计 数: 单次工作和总工作分別计数 刀片: 日本 进口,耐磨离碳钢材料 抗静电装S:建议选配 电源: 220VAC _量:20KG 尺寸: 430(L)x330(W)x260(H) mm

动物免疫学课件:免疫标记技术

动物免疫学课件:免疫标记技术
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動物糞便、黏膜拭子塗片、病變組織觸
片或切片、尿沉渣等均可作為樣本 對含菌少的樣本,可採用濾膜聚菌法,
然後在濾膜上進行免疫螢光染色
(2)病毒病診斷 直接檢測病變組織中的病毒,是病毒病診
斷的常用手段。如豬瘟、雞傳支 豬流行性腹瀉和傳染性胃腸炎,臨床症狀
相似,但將豬小腸做切片,即可區分 對於豬瘟等不出現細胞病變的病毒,免疫
2 包被 將抗原或抗體吸附於固相表面的過程。 大多數 抗原易吸附在表面。用碳酸鹽緩衝液 包被,4℃過夜或37℃吸附2~3h。 3 洗滌 用含0.05%Tween-80的PBS
4 實驗方法
直接法 用於測抗原 (如沙門氏菌)
(1)待檢抗原包被
(2)洗滌3~5次,每次3~5min
(3)封閉 含1%OVA的PBS(pH7.2,濃 10mmol)
雙抗體夾心法
(1)抗AIV多抗包被 (2)洗滌3~5次,每次3~5min (3)封閉 含1%OVA的PBS(pH7.2,濃度
為10mmol) (4)洗滌 同上 (5)加待檢抗原,置濕盒中, 37℃作用
1~2h
(6)洗滌 同上 (7)加抗AIV單抗,置濕盒中, 37℃作用
1~2h (8)洗滌 同上 (9)加酶標記抗AIV單抗,置濕盒中, 37℃作
指用螢光素對抗體進行標記,然後用螢 光顯微鏡觀察螢光,以分析示蹤相應的抗 原或抗體的方法。 Coons等1941年建立該技術,當時用螢 光黃標記,但效果不好,故不能推廣。
當發現異硫氰酸螢光素(FITC)被發現後, 以及螢光抗體純化技術的發展,顯著提高了螢 光抗體技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故得到廣泛應 用。
用於病原檢測、疫病診斷等
1 原理: 螢光素在超微濃度下,亦能被短波長光

第六节 免疫标记技术

第六节 免疫标记技术

第十一章血清学试验第六节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标记分子极易检测的高度敏感性相结合形成的试验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主要有荧光抗体标记技术、酶标抗体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抗体技术。

它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超过常规血清学方法,现已广泛用于传染病的诊断、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分子生物学中基因表达产物分析等领域。

其中酶标抗体技术最为简便,应用较广。

这里主要介绍荧光抗体标记技术和酶标抗体技术。

一、荧光抗体标记技术荧光抗体标记技术(fluorescent-labelled antibody technicque)是用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所标记的荧光,以分析示踪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一)原理荧光素在10-6的超低浓度时,仍可被专门的短波光源激发,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荧光。

荧光抗体标记技术就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荧光检测的高敏性、以及显微镜技术的精确性三者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二)荧光色素荧光色素是能产生明显荧光,又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是以苯环为基础的芳香族化合物和一些杂环化合物。

它们受到激发光(如紫外光)照射后,可发射荧光。

可用于标记的荧光色素有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四乙基罗丹明(RB 200)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MRITC)。

其中FITC应用最广,为黄色结晶,最大吸收光波长为490~495nm,最大发射光波长520~530nm,可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FITC分子中含有异硫氰基,在碱性(pH9.0~9.5)条件下能与IgG分子的自由氨基结合,形成FITC-IgG结合物,从而制成荧光抗体。

抗体经荧光色素标记后,不影响与抗原的结合能力和特异性。

当荧光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时,就形成了带有荧光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抗原的存在。

(三)荧光抗体染色及荧光显微镜检查1.标本片的制备标本制作的要求首先是保持抗原的完整性,并尽可能减少形态变化,抗原位置保持不变。

病毒植物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病毒植物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病毒植物的鉴定方法有哪些病毒在植物界中是一种常见病害,能够给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及早准确地鉴定病毒植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病毒植物鉴定方法。

观察症状法观察病变症状是最常见的病毒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植物叶片、茎部或果实出现的病变症状,如叶片弯曲、颜色改变、疮痂等,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是否感染了病毒。

但这种方法只能做出初步判断,不能确定具体的病毒种类。

检测病毒RNA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可以检测植物体内是否存在病毒RNA。

通过比对已知的病毒序列,可以确定感染的具体病毒种类,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病毒鉴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来检测植物体内的病毒抗原,从而确定是否感染了特定的病毒。

ELISA 方法快速、简便,广泛应用于病毒鉴定领域。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电子显微镜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病毒颗粒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毒在植物细胞内的形态特征,从而确定植物是否感染了病毒。

虽然这种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但是对于一些病毒形态较为特殊的情况非常有效。

检测病毒蛋白法有些病毒感染植物后会在其体内表达一些病毒特异性的蛋白,利用这些蛋白可以进行病毒的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等。

这些方法对于特定的病毒鉴定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病毒植物的鉴定方法包括观察症状法、检测病毒RN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和检测病毒蛋白法等多种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以确保病毒植物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植物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植物病毒是一种对农作物和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植物病毒对于保障农作物生产的健康至关重要。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植物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更多更精准的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1. 核酸检测法核酸检测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提取植物组织中的核酸,利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目标病毒的特定序列,然后进行电泳分析或基因测序,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目标病毒。

核酸检测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植物病毒进行检测。

2. ELISA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毒的检测。

ELISA法通过将植物提取物或纯化的病毒蛋白等与特定抗体结合,再通过酶标记的二抗对检测结果进行信号增强,最终通过颜色变化等方式进行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ELISA法操作简便,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病毒。

3. 样品接种法样品接种法是一种传统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通常用于对植物病毒进行初步筛选或确认。

将待检测样品接种在对病毒易感染的植物上,观察接种植物是否出现症状,并通过传统的病毒学鉴定方法确认病毒的存在。

虽然样品接种法操作简单,但对病毒的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

4. 蛋白质检测法蛋白质检测法通过检测植物组织中的病毒蛋白来确定病毒的存在与否。

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植物组织或病毒颗粒中特定的蛋白质结构来准确鉴定植物病毒的种类和数量。

结语植物病毒的及时检测对于预防和控制病毒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植物病毒检测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植物病毒防控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支持。

利用培育技术进行各种动植物的病毒检测方法

利用培育技术进行各种动植物的病毒检测方法

利用培育技术进行各种动植物的病毒检测方法对于动植物的病毒检测方法,近年来,人们广泛使用培育技术来加强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培育技术是一种将待测样品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培养和繁殖的方法,通过观察培养物的变化和生长情况,可以快速检测出可能存在的病毒。

本文将探讨利用培育技术进行各种动植物的病毒检测方法,并讨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动植物病毒检测方法。

该方法首先从待测样品中提取细胞,并将其培养在含有适当营养物的培养基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如细胞出现异常变化,例如颜色变化、病斑等,就可以判断样品可能存在病毒。

此外,可以使用荧光染料或特定抗体进行标记,以便更准确地观察和鉴定病毒。

细胞培养法的优势在于其对病毒的敏感性较高,能够检测出数量较少的病毒。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提供病毒的纯化和分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然而,细胞培养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培养细胞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其次,不同的病毒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这增加了病毒检测的复杂性和难度。

此外,某些病毒可能无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从而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利用DNA或RNA技术进行病毒检测的方法。

其中,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RT-PCR(逆向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常用的技术。

通过提取待测样品中的DNA或RNA,并利用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进行扩增,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

PCR和RT-PCR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

相较于传统的培养方法,这些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检测出病毒。

此外,PCR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了解病毒的浓度和变化趋势,对于防控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这些方法对实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对实验条件的控制也较为苛刻。

其次,PCR和RT-PCR有可能发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要经过进一步的验证。

此外,这些方法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不具备现场快速检测的能力。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第十一页
第五章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 第一节 常规检验检疫技术 • 二、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 • 4、洗涤检验法
洗涤检验的操作程序如下:
(3)镜检计数:弃去离心管内的上清液,加入一定量蒸馏水 或其它浮载液,重新悬浮沉集在离心管底部孢子,取悬浮 液,滴加在血球计数板上,用高倍显微镜检查孢子种类并 计数,据此可计算出种子的带菌量。
琼脂平皿法 用琼脂培养基代替了吸水纸
第二十四页
第五章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 第一节 常规检验检疫技术
• 二、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
• 9、保湿萌芽检验
萌芽法检验 沙土萌发检验 土内萌发检验 试管幼苗症状测定
第二十五页
第五章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 第一节 常规检验检疫技术 • 二、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 • 10、诱捕器诱集检验
第二十八页
第五章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 第一节 常规检验检疫技术
• 二、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
• 12、植物病原线虫的各种分离方法
浅盘分离法:原理同漏斗法
第二十九页
第五章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 第一节 常规检验检疫技术 • 二、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
• 12、植物病原线虫的各种分离方法
简易漂浮分离法:本法利用干燥的线虫胞囊 能漂浮在水面的特性分离土壤中的马铃薯 金 线 虫 (Globoderarostochiensis) 和 各 种 胞囊线虫(Heterodera)。
第七页
第五章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 第一节 常规检验检疫技术
• 二、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 • 2、染色检验法 对植物病原细菌检验可以用革兰氏染色法和
鞭毛染色法,对于植物病原线虫则用透明 染色法
第八页
第五章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标记免疫技术名词解释

标记免疫技术名词解释

标记免疫技术名词解释
标记免疫技术是一种生物分析技术,通过将特定分子与一种可检测的标记物结合,来鉴定和定量分析目标分子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通常情况下,标记免疫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生物样本中的蛋白质、抗体、细胞等分子或细胞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记免疫技术名词的解释:
1.抗体(Antibody):抗体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定的蛋白质
分子,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特定的目标分子(抗原)上。

抗体在标记免疫技术中作为一种分子工具,可以与标记物结合用于检测目标分子。

2.标记物(Marker):在标记免疫技术中,标记物指的是与
目标分子结合的物质,可以是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或金颗粒等。

标记物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检测方法。

3.免疫染色(Immunostaining):免疫染色是将标记物与待测
样本中的抗原结合,形成可视化的反应产物。

通过免疫染色,可以观察和定量分析目标分子的存在、分布和表达水平。

4.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组化是一
种将免疫染色应用于组织切片的技术。

通过在组织切片上进行适当的抗体标记,可以确定目标分子的存在、定位和表达强度。

5.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免疫荧光技术是使用荧
光染料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目标分子。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直接看到目标分子的光信号,实现高灵敏度的定量和
定位分析。

这些术语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常用的名词,用于描述和解释在生物样本中检测和定量目标分子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争法
① 包被:包被已知抗体 ↓洗涤(去除未结合抗体)
② 加特异性抗原:与包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洗涤(洗去游离抗原)
③ 加标本和酶标抗体:标本中的抗体与酶标抗体竞争 结合固相复合物中的抗原。 ↓洗涤(洗去血清蛋白和未结合的酶标抗体)
④ 加酶底物 ↓加终止液
⑤ 结果判定: 肉眼观察或酶标仪检测,判定标本中特异性抗体的有
⑴ 要求:① 吸附力强 ② 能保持Ag或Ab活性 ③ 不参与化学反应
⑵ 载体性能比较 ① 载体材料:+、- 结果差别大 ② ELISA板:10ug/L IgG包被,加酶标抗
IgG,显色后,测20孔的OD,要求CV<10%。 ⑶ 常用载体:
材料: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 等 形状:小试管、小珠、微量反应板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2.酶免疫测定技术:

将试剂抗原或试剂抗体用酶进行标记,试剂与标本中相应
、 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后,测定复合物中的酶,这种免疫技术,称
基 为酶标记免疫技术。
本 概
分 类

酶免疫组化
酶免疫测定
均相法
异相法
固体酶免疫测定
液体酶免疫测定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过碘酸钠法 仅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技术控制要点
3.免疫吸附剂选择
使Ag(或Ab)结合到某种 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免疫 活性。
4.抗原抗体选择
纯度高、效价高、结合力高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技术控制要点
5.底物选择
(1)HRP可溶性底物及呈色: 邻苯二胺(OPD):橙红(429nm) 四甲基联苯胺(TMB):黄色(450nm) 5-氨基水杨酸(5-ASA):棕色(550nm) 鲁咪诺+H2O2:荧光
无或含量。
返回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技术控制要点
➢ 试验前准备材料
✓ 固相载体选择 ✓ 酶标记物制备 ✓ 免疫吸附剂选择 ✓ 抗原和抗体 ✓ 底物选择
➢ 试验过程中
✓ 包被 ✓ 抗原、抗体浓度选定
➢ 试验后结果判定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技术控制要点
1.固相载体选择
项 [规格]:盒 目 [使用目的]:植物病毒标样盒测试盒,可测 背 玉米萎黄病毒 景 [实验原理]:把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反应有
机地结合,用酶作为标记物或指示剂,进行抗原或抗体定性 、定 量测定。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1.免疫标记技术:将试剂抗原或试剂抗体用可以微量检测的标
④ 加酶底物 ↓加终止液
⑤ 结果判定: 肉眼观察:定性分析; 酶标仪检测:定性或定量分析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间接法
标本
酶标 二抗
底物
显色 有色为阳性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间接法
① 包被:包被已知抗原 ↓洗涤(去除未结合抗原)
② 加样:加待测标本(待测抗体) ↓洗涤(去除未结合物)
③ 加酶标志物:酶标抗抗体 ↓洗涤(去除未结合物,酶标抗体)
④ 加酶底物 ↓加终止液
⑤ 结果判定: 肉眼观察:定性分析; 酶标仪检测:定性或定量分析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Biblioteka ➢竞争法特异性 抗原
酶标 抗体
EEE
显色 有色为阴性
1E
底物
标本 E
2
显色 无色为阳性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技术控制要点
2.酶标记物的制备
(1)标记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碱性磷酸酶 其它:葡萄糖氧化酶、
溶菌酶、苹果酸脱氢酶
(2)酶标记物的制备:
戊二醛交联法 一步法:抗原/抗体、酶、戊二醛 同时反应
二步法:过量戊二醛与酶反应除 去多余戊二醛后,加抗体/抗原
比较:二步法好:避免酶-酶结合, 酶标记物均一,标记效率高。
项目6 免疫标记技术检测植物病毒 6-1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解决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植物 病毒? 我们用什么材料和设备完成此检测? 我们怎么进行此检测? 我们怎么能判定结果是否为阳性? 还有哪些其他相关知识需要我们拓展?
问题一
我们为什么要用酶联免疫方法检 测植物病毒?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4)Ap不可溶性底物及呈色: NBT和BCIP混合液:紫色 坚固红和萘酚ASMX混合液:红色
(5)ß-半乳糖苷酶: 4-甲基伞基-ß-半乳糖苷:荧光
项目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技术控制要点
6.包被和封闭
包被过程:将Ag或Ab固相化的过程 将抗原/抗体溶于50mmol/L\pH9.6碳酸缓冲液,加于酶标反应 板孔中,4ºC包被过夜或37ºC包被2-6h,经清洗后即可应用。 封闭:包被后在用1~5%小牛血清白蛋白再包被,以消除非特异 吸附的干扰。
一 记物(例如放射性核素、荧光素、酶等)进行标记,试剂与标
、 本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后,不必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本
基 身,而是测定复合物中的标记物,这种免疫技术,称为标记免
本 疫技术。
概 念
分 类
(1)按标记物分类: 荧光素标记 放射性核素标记 酶标记 等等
(2)按检测对象分类: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测定技术

、 酶
原理和试验过程

免 疫
技术控制要点

附 实
临床应用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夹心法
标本
酶标 抗体
底物
显色 有色为阳性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夹心法
① 包被:包被已知抗体 ↓洗涤(去除未结合抗体)
② 加样:加待测标本(待测抗原) ↓洗涤(去除未结合物)
③ 加酶标志物:酶标抗体 ↓洗涤(去除未结合物,酶标抗体)
你作为某生物
接 到 工 作 任 务
技术公司的一名技 术人员在10月16日 接到一个工作任务: 用双抗体夹心法诊 断植物病毒。这个 工作可分解如下: 配制工作所需试剂、
按照公司的标准操 作规程开展诊断工作。
准备工作所需仪器、
酶标抗体的制备、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试剂盒
(2)HRP不可溶性底物及呈色: DAB(棕黄色) α-萘酚(红色) 3-氧基-9-乙基卡唑(红色) 4-氯-1-萘酚(灰蓝色)
6-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植物病毒
➢技术控制要点
5.底物选择
(3)AP可溶性底物及呈色: 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黄色(405nm) 4-甲基伞基磷酸酯(4-MuP):荧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