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陆游专题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书愤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书愤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5aa48ed453610661fd9f449.png)
专题05 书愤1.诗人介绍陆游(1125~1210),字,自号_________。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_________著名诗人。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
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
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陆游的诗今存约9300首。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写作背景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
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1.务观放翁南宋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报国无门,功业无成。
对比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陆游《关山月》课件( 30张)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陆游《关山月》课件( 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c205562531126edb6f1a1021.png)
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关山月》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以“燕饮颓放”的罪名,被再次 免官,从此闲居成都。其间,宋朝大片中原地区被金人占领而不能收 复,陆游面对南宋半壁江山,感慨万端,于是在成都用乐府旧体写了 三首诗,即《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首古体诗自成 一组,集中表现了诗人谴责朝廷议和、要求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这 首《关山月》,写得尤其沉痛悲怆,为陆游乐府诗中的名篇。
本诗三个层次分别描写了三个画面,以此形成强烈的对 比: 1.豪门贵族醉心歌舞——高官乐; 2.边疆战士笛里寄怨——战士怨; 3.北宋遗民生不如死——遗民悲。
五、本诗主题思想
诗中巧借守边战士的口吻,痛斥统
治者对敌苟和投降的政策,对南宋朝廷 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行径给予了无情 的谴责,表现出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怨 愤和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
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 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 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
此时的陆游,虽然已是 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 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 北宋遗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 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 予了深切的同情。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12岁即能诗文,一生作品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 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 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秦桧死后才步入仕途。陆游力主抗金杀敌,屡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
击,曾被两度罢职,但爱国情怀终生不渝。其诗歌多表现其抗金批降, 恢复中原的思想,也有表现农村生活和爱情的作品。其词和散文的成就 也颇高,有《渭南文集》和《剑南诗稿》等传世。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陆游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陆游](https://img.taocdn.com/s3/m/8c9ba7d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d.png)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陆游专题练【题文】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 D15.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1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5.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诗歌翻译: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https://img.taocdn.com/s3/m/c5152a15d0d233d4b04e691a.png)
志 在 恢 复 的 陆 游
便 决 定 了
这 样 的 时 代 氛 围 和 政 治 环 境 ,
往 往 受 到 压 制 、 迫 害 。
抗 战 志 士
始 终 占 据 统 治 地 位 ,
投 降 求 和 势 力
南 宋 之 世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1140年,恢复科举考试。这一年陆 游随从兄伯山、仲高等赴临安应试。 经文试题是《望着不治夷狄》,陆 游借题发挥,在文章中大谈尊王, 不应向夷狄称侄,影射南宋卑躬屈 膝向金人称侄的错误。
爱国诗人 陆游
教学要点
陆游的一生 陆游诗的内容 陆游的诗歌魅力 陆游的词
陆游,字务观,
号放翁,(1125--121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杰出爱国诗人。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豪放沉雄。陆 游生活在祖国分裂的年代,恢复中原既是他一生奋斗目标, 也是他诗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一直到死,他念念不忘 的仍是祖国的统一。
童年的惨痛经历。 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 使陆游从小就萌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陆游出身正直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父亲陆 宰当民族危亡之际,时时以国耻为念。他的言 行,给陆游以深刻的影响。
陆游早年从曾私淑、吕本中学诗。曾、吕都是 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同时也是力主抗金、反 对议和的爱国志士。陆游与他们“见必闻忧国 之言”。可见陆游受他们爱国言行的影响很大。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走进陆游
5、投闲置散,不忘抗战 淳熙三年(1176)秋天, 陆游被免官后继续在成都闲居, 只靠朝廷授予的主管台州崇道观的虚衔支 取微薄的俸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陆游专题知识讲座
![陆游专题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56fae96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3.png)
4、语言晓畅平易,精炼自然。 • “清空一气,明白如话”。 • “无一语不天成”。 • “琢周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 “闭门谁共处,枕藉乐天诗。” • “工夫 七律对仗工整而著称。 • 刘克庄 “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1210)。 • 韩侂胄。
第二节 陆游旳诗歌内容
• 《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放 翁词》。
一、爱国情感旳弘扬。 • 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旳理想。 • 壮志难酬、无路请缨旳悲愤。 • “战死士全部,耻复守妻孥”。 •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第四章 陆 游
第一节 陆游旳生平
• 祖父陆佃、爸爸陆宰。 1、辗转任职和闲居时期:(1144-1170)。 • 陆游与唐琬。 • 范成大、周必大。 • “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
2、入蜀参军时期:(1171-1178)。 • 四川宣抚使王炎。 • 《剑南诗稿》。 • 3、辗转任职和闲居山阴时期:(1178-
(2)奇特旳夸张。 • 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 •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 起倾斗酒歌出塞,镇压胸中十万兵!
2、精于锤炼,巧于剪裁。 “新诗改罢自长吟”——“锻诗未就且长
吟”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 3、好用典故,化用成句。 • 乞浆得酒人情好,卖剑买牛农事兴——
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注重人格涵养。 • “文章最忌百家衣。”
2025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陆游课件
![2025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陆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54c7c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f.png)
•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 很高成绩,其诗语言平易晓畅、 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 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 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 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 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 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生平经历
•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 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挤而仕途不畅。宋孝宗 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 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挤。
作文素材
• 生不逢时 • 陆游幼时便心怀宏愿,要以大方报国为己任,将收复失
地当作人生的第一要旨,立志为抗金北伐而活。 • 他从未将报国之念从心头放下,可叹他的青春早已在岁
月中蹉跄殆尽,空余惆怅。陆游的爱国心,是将栏杆拍 遍、恨华发早生的悲怆。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不改青 春志气;年华逝去,亲友辞别,不忘国恨家仇。以报国始, 以爱国终,这是诗人的坚持与固执。
人物成绩
• 在陆游的一生中,除了诗文外,书法是他理想的寄托和 永远的追求。
• 从其有关书法的诗作和存世的书法手迹、碑帖看,陆游 善于正、行、草三体书法,尤精于草书。陆游的正体书 法,师从晋唐法帖 ,沉雄浑厚,极富神韵,有明显的颜 真卿楷书笔势;其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杨凝式,又 受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影响,更多追求人品和精 神上的契合,讲究对照的变化和节奏。
【古诗词诵读】《书愤》陆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陆游-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3f8305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8.png)
知人论世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 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 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 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 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 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 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 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 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 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 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 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感受每一联的情感基调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豪迈
激昂 沉郁 愤恨
首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意: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 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之高。
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 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 落笔,是虚写;
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 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 处用墨,是实写。 ·在虚实映衬中,加重了诗歌的悲愤氛围。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尾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意:三国时期诸葛亮写了一篇《出师表》, 真是名传后世,可是千百年来有谁能跟坚持 北伐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二语文:第2讲 书愤(陆游) Word版含解析
![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二语文:第2讲 书愤(陆游)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7dcb0283c4bb4cf6ecd101.png)
一、作者文体导读1、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主要作品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
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1卷、《陆氏续集验方》2卷、《感知录》1卷、《清尊录》1卷、《绪训》1卷、《放翁家训》等。
高中语文陆游专题
![高中语文陆游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ee1e23199b89680202d82580.png)
壹 知人论世
• 1.陆游的生平
• 2.陆游的生活经历
• 3.陆游所处的时代
1.陆游的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中年自号 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祖父陆 佃是王安石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 宰,当过京西路转运副使。
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 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 爱国热情。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书 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 《钗头凤》 、《示儿》等。
小结三
• 情感三:借助某些景物(事物),表现清 高孤傲、坚守节操、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
• 情感四:抒发寄寓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 《钗头凤》
总结
• 陆游诗词最主要的思想情感
• 1.以抗金复国为主题,一是希望建功立业, 恢复中原;二是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悲 愤之情。(爱国)
• 2.描写日常生活和平常场景,表现对自然环 境的喜爱和悠闲自得的心情。(闲适)
诗人表达的感情 ①早年胸怀豪情壮志,却被险恶的世事阻隔的悲愤之 情。②对虽有两次大的胜利,但仍然被投降派打击及 朝廷求和偏安,政治黑暗的激愤之情。③自许“塞上 长城”而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年事已高,功业难成 的忧愤之情。④仰慕英雄,拿英雄自比,不满与悲叹 交织沉郁之情。
小结一
• 情感一:以抗金复国为主题, 一是希望建功立业,恢复中原; 二是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悲 愤之情。
•
陈与义、辛弃疾
贰 情感梳理
例题一 书 愤 • 陆游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诗人“书”的事(内容) • 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 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未成之情 • 尾联: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高中语文 宋词鉴赏《陆游词作鉴赏》素材
![高中语文 宋词鉴赏《陆游词作鉴赏》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8350093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3.png)
陆游词作鉴赏生平简介陆游〔1125 -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某某某某〕人,陆佃之孙。
以荫补登仕郎。
某某中试礼部,以语触秦桧,被黜。
某某二十八年〔1158〕,始仕某某某某县主簿,调某某决曹,迁某某司直。
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史浩、黄祖舜荐以“善词章、谙典故〞,赐进士出身。
隆兴元年〔1163〕,X浚北伐,陆游为某某通判。
乾道元年〔1165〕改隆兴府通判。
二年免归,卜居镜湖之三山。
乾道五年差通判夔州。
八年,某某宣抚使王炎辟为傒办公事,改某某府安抚司参议官,历蜀州通判,摄知嘉州、荣州事。
淳熙二年〔1175〕,某某制置使X成大延置幕僚,宾主唱酬,人争传颂。
因人讥其颓放,自号放翁。
淳熙五年东归。
七年,奉祠归。
十三年,起知严州,历除军器少监,迁礼部郎中。
光宗即位,兼实录院检讨官,旋即罢归山阴,闲居十馀年。
嘉泰二年,诏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预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寻兼秘书监。
次年归。
居于山阴。
嘉定二年卒,年八十六。
陆游与尤袤、杨万里、X成大为中兴四大诗人,其为中兴之冠,人呼为小太白。
有《剑南诗稿》八十七卷、《某某文集》五十卷、《南唐书》十八卷。
词二卷,载于《某某文集》。
淳熙十六年〔1189〕,自编词集成,作《长短句序》云:“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
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此后未尝绝笔,X克庄《后村诗话续编》云:“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选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
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
〞●感皇恩陆游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
漠漠孤云未成雨。
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
壮心空万里,人谁许!黄阁紫枢,筑坛开府。
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
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陆游词作鉴赏这首词,是作者离蜀东归以前,感叹壮志未成,思念家乡时所写下的。
上片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结合终。
在一个初秋的阴天,作者登上了江边的一个小阁,仰望初秋的天空看见迷濛的云气还没有浓结到要化成雨点的样子,俯视下面可以看到江水和沙渚,境界是开阔的,并带着些静漠与冷清。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2021年全国新高考II卷古代诗歌 陆游《示儿子》解析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2021年全国新高考II卷古代诗歌 陆游《示儿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3b2848dd3383c4ba4cd245.png)
2021年全国新高考II卷古代诗歌陆游《示儿子》解析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一、诗题及作者:示儿子(陆游)示:指教导。
《礼记·檀弓下》:“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桓宽《盐铁论·本议》:“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示儿子:指教导儿子,告诫儿子。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
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陆游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陆游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5f4a1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0.png)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陆游专题练习合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夜陆游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
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千树梅。
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
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①回。
注:①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
它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
宋代陆佃解《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表明自己家风良好,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不会改变高洁志节,有君子固穷的操守。
B.“云迷野渡”“雪暗山村”景物描写低沉压抑,营造了一种凄迷荒寒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孤寒寂寥的心情。
C.颈联写冬夜闲坐、面庵壁、长吟、画炉灰等行为,充分表现出诗人长夜寂寥、无所事事的状态。
D.尾联除了写身处寒冬的诗人对春天的盼望,也抒发了诗人想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豪情壮志。
2.本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都写到岁暮腊残、冬春交替,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①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②。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③,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注】①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
②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
③天汉滨:汉水边。
这里指汉中一带。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为歌行体,诗歌开篇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
B.三、四两句慷慨直陈,向天浩叹。
写提刀人的动作和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有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
C.“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
书愤-选择性必修中册-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教师版)
![书愤-选择性必修中册-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27491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b.png)
书愤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人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不仅成为南宋-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其诗歌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一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到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文集传世。
2.文本分析(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
原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竞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几多郁愤。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
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点明了题目中的“愤”字(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译文: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这两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之事,也概括了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下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想到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心如泣血。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形象地表明了诗人的理想:他渴望北代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
第一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
陆游《书愤》《临安春雨初霁》联读-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陆游《书愤》《临安春雨初霁》联读-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e29828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b.png)
1175年,范成大擢用陆游, 二人交游甚密,又遭嫉忌, 受到诬陷而被免职……
青年 时期
40岁
47岁
51岁
少有才名,20岁立志“上马击 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 狂胡,下马草军书”,30岁礼部 郑,陆游任军中幕僚,又因投降派破 考试中第一,却被秦桧除名。 坏,幕府被撤,陆游转回成都;
创作背景
拓展提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刘小川在《品中国文人》一书中这样评价陆游:“读陆游,我们会发现, 他是一个活得非常较真的人……当然不是去一味计较个人私利。”回顾 所读的有关陆游的文字,谈谈你对刘小川这段话的理解。
巩固训练
1.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 来评此诗的人都认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2.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表面写写草书品茶,闲适恬静,其实无聊可 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 诗才。“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 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4. 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的表现手法叫用典明志。《书愤》 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概括
“书”
早年恢复中原的志向。 回忆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年事已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最新-20课《陆游诗二首》(高中二年级语文) 精品
![最新-20课《陆游诗二首》(高中二年级语文)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4af42f4551810a6f52486ba.png)
二十陆游诗二首《书愤》一.教学目的(1)了解诗人长期积压心头的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坚持抗金、统一国家的爱国思想(2)认识诗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用较少的文字,表达较为丰富或不便直说的思想感情。
(3)理解凝练和对仗工整的语言特色。
二.课文分析这首诗写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
诗人当时被免官在家闲居,年已62岁。
年老的诗人,想起早年的壮志和当时的抗金战绩,再看眼前自己的处境和朝中无人主战的局面,心中无比愤慨,便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既抒发了长期积压在心头的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又表达了坚持抗金、收复中原的意志。
头两句:追忆年轻时复中原的抱负。
回想当年,没把敌人放在眼里,不懂世事的复杂艰难,满怀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至今中原未复,放眼北望,大片国土依然被金人占领着。
此时的诗人,对收复失地并未丧失信心,仍然心存象山一样坚定的豪气。
三、四句:列举南宋抗战史上的光辉业绩,畅述在长江彼岸造船拒敌和在西北边界大败金兵的英雄气概。
诗人回忆这段历史,意在抒发对南宋小朝廷昏庸无能、苟且偷安的不满。
五、六句:写诗人壮志难酬的慨叹。
诗人满怀收复中原的壮志,曾以“塞上长城”而自许。
但是,揽镜自照,双鬓已斑,年事已高,而世事仍艰,投降派在朝中占有上风,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壮志难以实现,这种悲愤沉痛之情,—一齐涌人心中。
在诗人慨叹之中,我们依然看到了诗人北复中原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七、八句:诗人通过赞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表现的壮志和忠贞,一方面感慨朝中缺少一个指挥北伐的将领,一方面也希望朝中能出现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其中也暗含着借以自比的成分。
诸葛亮那种“北定中原……还于旧都”的壮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同陆游的爱国思想是相通的。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虽历经艰难而北复中原的志向未变;虽悲愤填膺,但并不消沉。
诗中使用典故,往往是为了用较少的文字,表达较为复杂丰富或不便直言的思想感情。
全诗八句,运用了四个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 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 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 时节回到家。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 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 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 托。莫、莫、莫!
宋代陈鹄的《耆旧续闻》(卷十):
“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 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阙。未几,怏 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 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 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
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
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 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 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 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
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 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 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 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 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 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 “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真是 绝妙的章法。
陆游生活经历的三个时期:
(一)辗转任职和闲居时期。从绍兴十四年 (1144)到乾道五年(1170)。
• 45岁以前,他先后任福州宁德县主薄、枢 密院编修、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 北伐而罢职家居。
• (二)入蜀从军时期:乾道六年(1171) 到淳熙五年(1178)。
• 陆游于乾道六年底到达夔州,一年以后,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管理军务。后随 着王炎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至成都担 任安抚司参议官的闲职。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 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 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 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 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 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 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 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 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 忘记了亡国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 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 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 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 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
• B.忧愤朝政
•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 C.忧愤自己
•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 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 表现在:
• 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 中原的愿望。
• 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 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三、抒写他 的抗金报国 之志。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 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临安春雨初霁 流露出作者对官 场生活的淡漠心情。 陆游
• 一、陆游诗歌的题材 • 陆游今存诗九千三百多首,题材非常广泛,
尤以表现自己爱国热情的诗数量最多,质 量也最高。
梁启超《读陆放翁录》: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1、抗敌复国主题。
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 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 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 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 《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 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 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 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 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 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 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 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 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 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 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 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 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回顾)诗人“书”了哪些事?
• 首联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颔联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 颈联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 尾联 “书” 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
愿
•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 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忧愤国家
•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第三节 陆游的词
陆游词的内容
一、寄寓 了心灵深 处的真情 实感。
周密《齐东野语》:
“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 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其 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 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 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 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 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 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而赋 《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 送黄昏花易落。晓风 干,泪痕残。欲笺心 事,独语斜阑。难! 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 魂常似秋千索。角声 寒,夜阑珊。怕人寻 问,咽泪妆欢。瞒! 瞒!瞒!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三)辗转任职和在山阴农村闲居时 期。从淳熙五年到去世(1178- 1210)。
五十四岁的陆游于淳熙五年离川东归后, 曾在福建为官,但不久就遭到弹劾, 罢职回乡。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 第三,语多豪壮。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 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 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
二、写景物和日常生活
他也有不少诗歌是以细腻冲淡的笔法、 闲适恬和的情调,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 活,它们构成了另一种旋律。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和创作
一、生平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 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 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 转运副使。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 宋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 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 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书 愤》、《临安春雨初霁》、《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钗头 凤》 、《示儿》等。其中词作 《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 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
• 81岁,陆游做梦游沈园, 及醒,感慨系之,在 《梦游沈家园》中悲叹:
•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 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 袖梅花在,绿蘸池桥春 水生。”
•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 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 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 间尘。”
• 82岁时陆游对唐琬仍是念念难忘, 又写下:
•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 •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 84岁,陆游辞世前一年,不顾年迈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 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 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 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二、陆游诗歌的特点
(一)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 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 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二)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 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三)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 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 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体弱、再游沈园。作《春游》诗:
•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二、表现一称清高 孤傲、不肯与俗世 合流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