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分析 法律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法人治理结构论文-试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风险与防控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法人治理结构论文-试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风险与防控[摘要]大力加强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机制建设,是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依法治企的非常重要与紧迫的工作和任务。
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上缺失(不完备),而带来的法律风险会产生严重而不可预料的法律后果。
解决此类问题之重点在于机制建设,机制建设之重点则在于流程及程序的规。
[关键词]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风险与防控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很多的国际上的大企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忽视掉“法律风险防”这个问题,因此接踵暴露出长期潜伏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引发了各种严峻危机,从而导致企业颓势难挽,宣告破产,从此先后数十国家颁布对上市公司法律风险防立法,对法律风险防开始大力进行改革。
企业法律风险——即是指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的具体法律行为不规而导致的,与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法律风险与自然风险及商业风险等风险不同,法律风险可以控制,亦能够预防。
不过法律风险还未发生的时候,许多企业往往缺乏积极建立“法律风险防体制”的动力,因为法律风险支付成本就会损害到某些既得利益者之利益。
但又正因如此,建立起现代的法律风险防机制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向国际化进程迈步具有非常重要地积极作用。
一、企业的法律风险的概念与涵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面对的风险有很多,比如政策风险、政治风险,还有社会财务、投资、自然等等许多风险,企业的法律风险与企业经营中的其他风险有区别,但是又有联系,我们总结企业法律风险主要特征为:a法律风险发生原因的法定性;b发生结果之强制性;c发生领域之广泛性;d 发生形式之关联性;e发生后果之可预见性。
众所周知,首次正式地提出“企业法律风险”之概念是在《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中,企业法律风险即企业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之可能性。
当然,法律风险并不等于风险。
不过,导致法律风险的所有行为都是具有不规性的。
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与对策(一)
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与对策(一)【摘要】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虽然在不断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有待完善,比如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公司组织结构发挥的作用不够理想,外部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等。
文章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机构;公司治理机制;对策;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现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经历了不断完善、不断规范的发展过程。
目前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包括经理)、监事会三个机构组成。
股东会由出资者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会负责;监事会由股东和公司职工组成,是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
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尚处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过程中,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并且中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这些都决定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上市公司治理中还存在着不少有待完善的地方。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股份制企业起步晚,股权结构正处在变动组合过程中,真正体现我国国情的股权结构特征,还未充分显现。
从目前的股权结构看,我国公司的股权结构有三个特点:一是股权高度集中。
虽然近几年,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重略有下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股权集中的状况。
二是国有股占的比重过大。
尽管政府推出了国有股减持的方案,但由于其实施的效果与进程均不理想,因此国有股比重过大状况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三是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自由流通。
(二)公司组织结构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均按照《公司法》及交易所上市规则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的组织结构。
但形式上的完善并不代表实质上的有效,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1.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虽然表面上看董事会成员是由大股东或其他股东提名,并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也就是说董事是由全体股东任命的,因而董事及董事会的职责就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对全体股东负责。
论公司治理结构范文
论公司治理结构范文公司治理是指企业为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保护股东权益、提高经营效率和规范经营行为,通过建立各种机制和制度方式而组织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组织形式,关系到公司决策的合理性、公司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保护和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能力。
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是基于公司所有权、公司经营管理和公司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益关系。
根据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股份制公司,特点是股权比较集中,少数股东对公司决策起主导作用;另一类是合作制公司,特点是股权分散,不存在一个股东能够独自占据主导地位,管理和决策权比较分散。
根据公司利益相关方的数量和类型,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种利益相关方公司,特点是公司主要与一种利益相关方(如股东)的关系进行协调;另一类是多种利益相关方公司,特点是公司要同时协调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最重要的决策机构。
董事会由董事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公司的战略和管理方针。
董事会的组成应该是能够代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成员,既包括内部董事(如高管),也包括外部董事(如独立董事)。
内部董事主要代表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外部董事主要代表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同时,独立董事的存在可以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减少代表特定利益的内部和外部董事对公司决策的影响。
此外,董事会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程序,确保公司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除了董事会,其他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包括股东大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
股东大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行使权利、决策公司重大事项的场所。
监事会是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的机构,负责监督公司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和决策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执行董事会决策。
除了以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度和机制可以用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如外部审计、内部控制、股东权益保护等。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的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的论文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的论文[摘要] 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和意义,也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选择公司治理模式,深刻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根源、公司目标价值理念、公司治理制约机制和制衡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完善对策完善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10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国企改革和国有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甚多。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模式、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和问题、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一般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用于保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在股东、董事和经理层及其他利益关联人之间分配权力与职责,说明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用以实现公司目标和监控经营的制度和手段。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价值在于通过合理分配公司的权力资源,建立利益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并最终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治理结构首先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即公司的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监督者之间是一种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体现。
w其次,公司治理机构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相互制衡、相互协调。
再次,公司治理结构是以一种契约——委托代理的形式来实现的,股东大会作为纵向授权的起点,以委托人的身份将财产交董事会代理,并委托监事会进行监督;董事会作为第二层次的代理者,将公司财产委托给经理层代理。
第四,委托人对代理者的激励与制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一个内容的两个方面,委托人除用报酬形式对代理者激励外,还通过一整套制衡关系对代理者行为进行制约,以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利益损失。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
浅析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摘要: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建立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公司运作效率的高低.本文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及其两种模式,分析了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完善对策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包括经理)、监事会三个机构组成.股东会由出资者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会负责;监事会由股东和公司职工组成,是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
一般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用于保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在股东、董事和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权利和职责,说明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守的规则和程序,用以实现公司目标和监控经营的制度和手段。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价值在于通过合理分配公司的权力资源,建立利益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的经济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并最终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存的问题及成因1.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对董事会的约束作用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或由国家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投资新建而来,加之《证券法》中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其国有净资产的折股比例不得低于65%的规定,使得新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表现出国有股一股独大.国家关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不允许上市流通的规定,更从制度上确保了国有股的绝对优势地位。
由此市场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即持有流通股的广大股东承担着由公司的经营业绩好坏引起股价波动的市场风险,却很难作为股东行使到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而持有国家股、法人股的股东独揽公司大权却不必承担股票市场的风险。
而国有股本身存在代理问题,产权模糊,出资者代表不明确,结果强化了原有的政企不分,政府由企业外部直接进入企业内部,使得实为政府凭借股东身份指派的董事会成为一个凌驾于股东大会之上的权力机构。
国企治理核心分析论文
国企治理核心分析论文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系统中的地位愈加重要,然而在企业治理模式方面,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为了探讨国企治理核心问题,本文从法律、管理、文化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深入分析。
一、法律方面从法律层面来看,国企的治理问题主要源于政治化影响、权力分布不均等问题。
政治化影响导致了企业的决策过于注重政治考虑,忽视市场经济规律。
权力分布不均则导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力过大,对于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危害。
因此,需要对国企治理的法律框架进行完善,同时加强监管和法律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以权谋私,损害公共利益。
二、管理方面国企的治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不善,尤其是现阶段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老板意识”,这种思想导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很难真正地将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因此,国企的管理应该倡导以企业整体利益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政府角度,应该有动态的管理控制机制,对企业重要经营决策进行定期审查和监督,防范行业垄断和非法竞争。
三、文化方面企业的文化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长期受到政治化影响,已经发生严重的“政企不分”的现象,企业文化凌驾于企业目标和国家利益之上。
为了改善国企的治理问题,应该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强调以各类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基础的企业文化理念,塑造一支专业的、高效的、协作的管理团队,重视全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改进国企治理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立法、监管、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公众舆论、高质量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多维度、多渠道、全方位推进,才能实现中国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和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公司法》视野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与完善
甘 肃科 技
Ga s ce c nd Te h o n u S in e a c n l
o 2 r. 6 f
Ⅳ0 8 .
A . 2 0 pr 01
《 司法》 野 下 国有企 业 公 司治 理 结构 的分 析 与 完 善 公 视
张 艳
司所有权 与控 制权 分 离 而 形 成 的公 司 所 有者 、 事 董 会 和高级 经理 人员及 公 司相关 利益 者之 间 的一 种权 力 和利益 分配 与制 衡关 系 的制 度安 排 。它是一 种对
传统计划经济的基础也就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改 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 以混合所有制 经济为主的、 股份制形式 的民有经济。当前深化 国 企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
从他们对公司治理客体的影 响看, 有着核心与外围
的 区分 。
理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司治理 结构 的 内涵及 其相 关 内容 .
() 2 公司治理结构的客体 公司治理结构的客体就是指公司治理的对象及
8 8
甘
肃
科
技
第2 6卷
有经济 的战 略性调 整 , 使企 业 的财 产组 织形 式 和治
() 1 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 公 司治 理结 构 的主体 不 局 限 于股 东 , 而是 包 括 股东、 债权人、 雇员、 顾客 、 供应商 、 政府 、 社区等在内 的广大公司利害相关者。值得指出的是 , 在完全竞
争的市场环境中, 司治理主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 公 关系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平等 、 独立 的关系。但
三者之 间形成 一 定 的制衡关 系 ” 。
所谓 股份制 改革 , 实上包 含两 个层 面的改 革 , 事
国有企业完善治理结构论文
国有企业完善治理结构论文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然而,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应当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国有企业完善治理结构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以提高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效能。
一、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计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而完善治理结构就是要优化企业内部的权力分配、信息传递、决策协调等机制,以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竞争力。
首先,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国有企业是为民族经济服务的,其盈利最大化不应该成为第一要务,因此,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避免因单纯追求利益而导致的投资浪费和降低经营质量。
其次,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只有通过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再者,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还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增强对社会的信赖。
在当前的风险防范和治理环境下,企业需要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完善治理结构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公信力,进而赢得信任和支持。
二、应该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结构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做到权力制约和监督。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明确的治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权力分配体系,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管机构,规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与要求,建立企业督导和考核机制等。
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通过加大对员工培训力度,对于各层次职工科学合理地运用治理机制,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有助于提高治理效果。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论文
初探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133-02摘要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科学规范制度的核心,本文回顾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从理论角度对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股权多元化、扩大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又称公司治理结构,它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以及员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为核心,旨在构建一套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解决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情况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之一,其通过一定的组织架构和治理形式,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约束机制和制衡机制,着重解决了三方面的问题: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员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为了满足“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对资金的巨大需求,我国实行的是将社会资金全部集中于国家之后再通过财政手段下拨给企业的这种政府主导型的融资体制。
与此同时,由于在经济理论上对所有制问题的教条主义理解,国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工商业中惟一可取的形式。
从本质上看,国有经济是由我国各级政府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实行的具体管理,由此形成了国有经济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属于典型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
因此,国有企业中同样存在企业法人治理的问题,国家当时的解决办法是施行高度集权型的法人治理结构,即最大限度的剥夺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由政府完全掌控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在这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国有企业变成了政府机构的附庸,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人、财、物全部由国家以计划供应的方式解决,企业的产、供、销活动也完全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
国有企业治理研究论文
国有企业治理研究论文[内容摘要]: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演变的转型时期,引发了许多经济方面的理论探索。
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和通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等国企改革目标的确立,公司治理问题也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在转型时期公司治理的历程和失效的原因,进而得出制度成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关键,同时指出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难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公司治理/失效/制度/路径依赖一、引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一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各方面与传统体制相抵制的复杂矛盾,我国的经济进入转型时期,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到现在为此,国家的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并且逐步走向调整和完善阶段。
我国的国有企业也从一个政府的生产单位转向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
但是与非国有经济表现强大的发展潜力相比,国有企业显得有点逊色。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的微观主体,遇到的问题主要在公司治理方面,其中包括内部和外部原因。
经济学界主要认为:(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衡,国有企业只是套上公司制的外壳,而缺乏公司制的实质、内涵与功能,部分改制企业仍深深地带着传统体制的烙印;(2)没有良好的现代公司制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公司外部治理手段缺乏。
所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话题。
公司治理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公司内、外部的各种治理机制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处于相对静态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公司治理的目标在于控制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绩效以及满足其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各国具体制度环境的差异,产生了多样化的治理系统、治理主体与治理机制。
特定国家的法律只在特定的市场和制度条件下运转,它反映了特定国家的历史、文化与公众制度的特质,这是不具备这些特质的国家照搬别国公司法的主要障碍。
现在公司企业治理结构探究论文
现在公司企业治理结构探究论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环境的变化,公司企业治理结构日益受到关注。
公司企业治理结构是指指导和控制公司运作的框架和机制。
它包括董事会、股东大会、公司管理层、内部监督机构以及外部监督机构等。
本文将探究公司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性、现状和影响因素。
首先,公司企业治理结构对于公司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它能够确保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
它还能够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增加股东对公司的信任和投资意愿。
因此,公司企业治理结构对于维护公司利益和促进股东价值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公司企业治理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董事会的独立性不足。
在部分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多为公司高管和大股东的亲信,缺乏独立的监督和决策能力。
其次,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的功能不完善。
尽管公司法规定了一些内部监督机构,如监事会和董事会财务审计委员会,但它们在实践中的监督作用较弱。
此外,外部监督机构的监管力度也需要加强,以确保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行为。
影响公司企业治理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法律法规、市场竞争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首先,法律法规对公司企业治理结构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公司法规定了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等治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
其次,市场竞争也推动了公司企业治理结构的改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和保持竞争优势,不得不改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此外,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起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持股和行使表决权来参与公司决策,促进公司的良好治理和价值创造。
为了改进公司企业治理结构,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规范董事会成员的选拔程序,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同时提高董事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
其次,完善内部监督机构的功能。
加强监事会和董事会财务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提升他们的独立性和专业能力。
此外,应该加强外部监督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5篇》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5篇》第一篇: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股份公司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大量的国有企业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新型国有企业不断产生。
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这在股份公司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由于出资者众多且分散,因而出资者难以像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那样直接经营管理公司,而代之以公司治理结构,即为了保护公司法人资产能有效运营,在组织管理和领导体制上作出的权利安排。
具体而言,它主要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经理阶层组成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
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托管给公司董事会。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结构,在其授权范围内经营;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在选举产生董事会的同时,为了保证董事及经理人员按其意志合理经营,还选举产生监事会,以期其负责监督公司的财务、经营、投资分配等。
显然,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权利要素各自具有自己的权利重心和权利边界,公司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与监督权,四权分立,三会一总,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与否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公司化的改制进程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些制度性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作出深刻的认识,才能改进和完善我国国有公司制企业的治理结构,促进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一、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资本市场不健全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虽有很大发展,但存在上市公司少,市场容量小,不规范等问题。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分析
「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关系到国有公司自身的效益,也是影响国有公司社会职能发挥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含义、特征和构成三个方面探讨了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
笔者坚信:给国有公司一个合适的位子和一副健全的“体格”,它将成为一位市场巨人。
「关键词」国有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权治理结构、经营权治理结构、控制一经营权治理结构、参与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改革传统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举措。
由于种种原因,进行公司制改造形成的国有公司的效益依然不理想,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公司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含义、特征和构成三个方面探讨了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
一、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1、公司治理结构的界定学者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界定存在分歧。
第一种观点是: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就是指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的组织机构这一概念就已经包含着公司机关的权力构造或结构。
而我国《公司法》中并未使用“治理结构”这一概念,为规范法律用语,法学中不应使用这一概念。
[1]第二种观点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把公司法人财产委托给董事会管理,董事会代表公司运作公司法人财产并聘任经理等高级职员其体执行;同时,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监督董事会、经理行使职权。
[2]第三种观点是: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与激励等方面的内容。
在我国,公司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董事会及其成员,监事会及其成员、由总经理和各级经理组成的行政执行部门、主要由蓝领工人和科技人员组成的员工队伍等,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充分体现这五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激励与制衡、公平与效率、荣与枯的关系及其内在组织机制。
[3]第四种观点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一定的公司理念相适应。
股东主权的理论模式认为公司是一个由股东组成的联合体,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理解为,法律如何确保股东获得投资回报以及如何约束经营者,并使经营者在股东的利益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荐五篇)
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荐五篇)第一篇: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一、法人产权的实质—法人治理结构命题的提出现代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是以代理关系的收益大于代理关系的成本为前提的。
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控制全相分离的条件下,如何对所有者、经营者的关系进行制度安排,关系到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与绩效。
而这在现代企业中是通过治理结构来解决的。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都是以股东出资形成的法人财产为基础的法人实体。
由于公司的出资人即股东很多(现代大公司甚至达到几百万人),股份相当分散,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的分离就越来越明显,因而公司并不是由股东直接经营管理,而是通过一系列代理关系和制度安排,由少数人进行管理的,这一系列制度安排就是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公司法人产权制度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治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法人产权制度的组织结构形式,同时,企业法人产权的有效安排又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治理结构命题的提出,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企业法人产权制度的形成。
因为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一种典型的关于资产权利的委托—代理制,便有了权利的分离和相应的权利主体多元化,从而相互间的监督、制衡成为重要的问题,因此,理解治理结构首先必须把握企业法人产权的实质及特征。
1、企业法人产权的本质—对他人资产的支配权。
企业法人产权是有别于原所有权但又是从所有权分离出来且有独立意义的有关资产的权利。
在现实中,以最典型的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所有权转化为股权由股东持有;管理权作为经营管理的执行权由经理掌握;董事会的权利既不同于股东的持股权,也不同于经理的管理权,而是一种对整个公司资产组合的支配权;任何一个所有者,作为持股者只能在市场交易中支配自己的股份,但却不能支配整个公司,只有董事会可以支配整个公司的资产。
浅议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论文
[摘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那么是怎样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现实表明,这一制度创新推进并不理想。
本文从论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阐述现代企业和公司治理结构内涵入手,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对策一、现代企业与公司治理结构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史学家钱德勒在考察美国企业内部生产和管理方式时提出:“由一组支薪的中、高级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即可适当地称之为现代企业。
〞这应该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企业定义了,它揭示了现代公司的重要特征,那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再是资本家本人,而是职业经理人员。
出资人并不管理企业而是从经理市场聘用职业经理人来帮助自己管理企业,这就说明出资人的最终所有权与企业的控制权(经营权)出现了分离。
为了有效解决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这样,公司治理结构便应运而生。
在人们简单的理解中,公司治理结构几乎就等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利分配模式。
就目前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看,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不尽一致。
科克伦和沃特克指出:“公司治理问题包括在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的相关利益人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
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谁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谁应该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当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不一致时,一个公司的治理问题就会出现。
〞钱颖一认为:“在经济学家看来,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假设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论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硕士论文
论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硕士论文野外生存有感“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徒步16公里,历经21个小时,这是此行最大的感受。
小时候,因为家庭环境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从未在阳光下得到曝晒,也从未真正体验过大自然的原始和浩瀚。
我渴望去经历,对周遭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欲望。
格物致知,直到大学生涯的开始,我才真正体验到独处的生活。
怀揣着对野外探险和露营的向往,从大一开始就对野外生存这门课很感兴趣,可是频频选课不上。
所幸,在大二这学期的体育课,阴差阳错的选课和换课,虽然过程一言难尽,但也很感谢那位帮我换课的老师,终于让我有机会见识大自然的神秘。
出发先,我被分配到第四小组,队长人很和善,同行的队友们也很亲切,让我对此行野外生存更加有了好感。
大家事先互加聊天工具,在出发的前一段时间,讨论着各种路线以及同行时的注意事项,商量着早晚饭,野炊,并在出行之前准备好的物资和工具。
四月十二号,星期六,出发的日子,感觉是两个星期前后最炎热的一天。
空气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有种夏天临近的味道。
大家都大包小包的来的田径场,等待出发。
接到老师出发后山的通知,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大伙们甚至有些骚动。
两点时分的太阳有一丝火辣,我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望了望天穹晴空万里,跟着大部队向前方迈去。
我们从田径场出发,经过了圆形转盘,顺着教学楼的夺命坡走起。
因为背着随身的行李,睡袋,还有晚上露营的帐篷,不一小会儿,身上已经汗水淋漓,头皮发热。
我同好朋友走在队伍的中间,互相交换提着繁重的帐篷,一边聊天一边前进,人生大抵如此,若行走的路上有知己或良友相伴,相当知足,怡人赏乐。
晌午的阳光打在身上总会有一丝疼痛,特别是对与珠海郊区通透的大气层来说,紫外线显得相当强烈。
脚步越来越接近后山,我们顶着大毒日颇有点筋疲力尽,但这仅仅只是开始,只有不断在心底给自己打气,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站在后山的山脚,前方的草田广袤无垠,周围叽叽咋咋的蝉鸣,偶尔有几只蜻蜓在空中盘旋,还有一些不作名的昆虫奔来跳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分析法律论
文
「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关系到国有公司自身的效益,也是影响国有公司社会职能发挥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含义、特征和构成三个方面探讨了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
笔者坚信:给国有公司一个合适的位子和一副健全的“体格”,它将成为一位市场巨人。
「关键词」国有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权治理结构、经营权治理结构、控制一经营权治理结构、参与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改革传统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举措。
由于种种原因,进行公司制改造形成的国有公司的效益依然不理想,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公司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含义、特征和构成三个方面探讨了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
一、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
1、公司治理结构的界定
学者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界定存在分歧。
第一种观点是: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就是指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的组织机构这一概念就已经包含着公司机关的权力构造或结构。
而我国《公司法》中并未使用“治理结构”这一概念,为规范法律用语,法学中不应使用这一概念。
第二种观点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把公司法人财产委托给董事会管理,董事会代表公司运作公司法人财产并聘任经理等高级职员其体执行;同
时,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监督董事会、经理行使职权。
第三种观点是: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与激励等方面的内容。
在我国,公司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董事会及其成员,监事会及其成员、由总经理和各级经理组成的行政执行部门、主要由蓝领工人和科技人员组成的员工队伍等,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充分体现这五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激励与制衡、公平与效率、荣与枯的关系及其内在组织机制。
第四种观点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一定的公司理念相适应。
股东主权的理论模式认为公司是一个由股东组成的联合体,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理解为,法律如何确保股东获得投资回报以及如何约束经营者,并使经营者在股东的利益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模式认为公司是一个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组成的契约组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理解为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害关系人之间有关公司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制。
笔者认为前面的三种观点都存在商榷之处。
第一种观点将公司治理结构等同于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的组织机构是从静态上来规定公司的机关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处于应然状态;而公司治理结构是从动态上来研究公司的机关是如何组成的以及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各自处于什么地位,处于实然状态。
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涵盖了公司的组织结构的内容。
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是为完善公司的组织结构服务的。
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缩小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外延。
笔者赞同第四种观点。
随着公司与社会联系的逐步加深,不能再将公司仅仅定位于股东谋求利益之工具,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已经认识到,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已不仅是谋求自利益的重要保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将公司定义为一个由物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组织的理论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理解为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害关系人之间有关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制。
由此,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如下两个层次内容:首先是基于所有权、控制权与经营权关系而形成的所有—经营结构,其次是基于所有者、经营者与其它利害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所形成的参与治理结构。
笔者将公司治理结构定义为: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内部关于股东,经营者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分配制衡机制。
2、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
国有公司同其它公司相比,有作为公司制法人的共性,也有其个性。
国有公司与其它公司的共性表现为:第一,它们都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第二,它们都是协调各方利益的工具;第三,它们都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上述三个特点是公司制法人的共性,即自利性,自我协调性和社会性。
而国有公司因为拥有“国家”这一特殊的股东,注定了其拥有其他公司不具有的个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其经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国家能否增加财政收入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初衷;第二,国有公司的自我协调不仅要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私权利,还要协调国家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第三,国有公司的社会性已上升为国家性,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行使
股权,促使公司所承载的国家职能得以实现。
上述三个特点是国有公司的个性,即国家自利性,国家协调性和国家利益性。
所以,笔者将国有公司之角色界定为:国家利益共同体。
根据国有公司的角色定位,笔者将国有公司的治理结构概括为:为维护国家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确保国有公司社会职能的行使,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内部权力分配制衡机制。
其本质是一种包括国家利益在内的利益平衡机制。
关键词:分析,法理,治理结构,公司,国有,法律论文,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分析内容摘要:「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关系到国有公司自身的效益,也是影响国有公司社会职能发挥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含义、特征和构成三个方面探讨了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
笔者坚信:给国有公司一个合适的位子和一副健全的“体格”,它将成为一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