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设计导则

佛山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设计导则
佛山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设计导则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c7300041.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试卷(92分)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 探索试卷(92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根据导则,活力街道包括活动舒适,风貌塑造和()等要素。 A.功能单一 B.空间紧凑 C.视觉简约 D.历史传承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以下街道属于商业街道的是()。 A.桃江路 B.吴江路 C.龙腾大道——瑞宁路 D.环城高速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3.根据导则,以下不属于生态种植的是()。 A.尽量简化绿化方式的种类以增加街道绿量 B.应因地制宜地种植行道树

C.有条件的街道可连续种植高大乔木 D.沿街绿地应兼顾景观与活动功能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根据导则,建议路网较为密集的公共活动中心、居住社区和产业社区,结合慢行单元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对道路采用()公里/小时限速。 A.10 B.20 C.30 D.40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智慧导向结构上按照()四个层次展开。 A.导向-目标-导引-措施 B.目标-导向-导引-措施 C.导引-导向-目标-措施 D.导向-导引-目标-措施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关于生活服务街道说法正确的是()。 A.既有城市支路沿线的生活服务区段应增加沿路停车

B.新建地区应鼓励结合支路布局生活服务街道,应用稳静化措施降低车速 C.应集约利用街道空间,保障充足和带有遮阴的慢行通行空间 D.对于既有城市干道沿线的生活服务区段,应通过绿化等措施进行空间和噪声隔离 E.生活服务街道应当成为社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提供会面与交往空间 用户答案:[BCD] 得分:0.00 2.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部门协同,鼓励公众参与,持续动态更新 B.通过街道空间与建筑设计管控,落实空间尺度与街道界面设计要求 C.在新区建设中,街道的标准应与老区统一,维护城市传统风貌 D.街道使用的分时段管理,并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 E.建立街道评价体系,设立最佳街道奖项,鼓励符合设计导向的街道设计与建设 用户答案:[ABDE] 得分:8.00 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开展专家研讨会 D.网上问卷调查 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归纳版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方案院笔试题(卷)

2008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入院考试试题 (交通专业) (考试时间6小时,请仔细阅读试题和答题要求,按照答题要求回答) 一、问答题(5题选4题,20分,每题5分) 1、目前国内进行的居民出行交通调查设计中,调查表一般由哪几方面的信息构成? 2、公共交通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大型站、中型站和小型站对应的配车总数(标准车)为多少? 3、各国交通当量的定义各不相同,通常选取占交通量比例最大的车种作为标准车种。城市交通中,通常以小汽车作为标准车种,理论上根据什么确定车辆的换算系数? 4、wardrop原理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原理之一,是交通平衡分配模型的基础,请简述wardrop第一和第二原理的内容。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要从哪几方面进行公共交通运营结构优化? 二、(简答题20分) 1、许多城市在交通模型的建立中,大量使用了回归分析的方法,请简述目前我国城市使用回归分析模型对未来进行预测时,应注意什么?(8分) 2、“道路红线”用于确定规划的道路用地范围,近年来,国内城市道路规划中,都要求在距离交叉口一定范围内,必须适当加宽干路的红线,

你认为此规定的原因是什么?应根据哪些因素确定红线加宽的宽度 和加宽段的长度?(6分) 3、规范规定公共交通线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公里,那么过长的公 共交通线路会给公共交通运营带来那些问题?(6分) 三、(交通规划实务,总分30分) 下面的数据来自南京2008年交通年度报告。“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受道路拥挤的影响,主城公交出行时耗增加1.9分钟,自行车出行时耗减少1.6分钟。据统计,公交出行平均时耗54.2分钟,比去年增加1.9分钟,为8年来之最;公交平均候车时间为7.09分钟,比去年增加了1.1分钟,创下9年来最高值;主城居民公交平均换乘次数为1.33次,比去年有所上升。不过,公交两端到站、到目的地时间比2007年有所下降” 1、试分析这些数据产生的原因? 其中一条经过城市中心区的公共交通线路,发车频率为每3分钟一辆,平峰期间正常行驶时,公交车单向行程时间为25分钟,在高峰时段交通拥挤状态下,公交车单向行程时间为40分钟。 2、请分别计算正常和拥挤运行状态下该线路配车数(假设在两端车辆的最小调头时间均为10分钟)? 3、分析交通拥挤对公共交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

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试卷用户答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根据导则,以下要素属于“步行与活动空间”的是()。 A.退界空间 B.安全岛 C.遮阳棚 D.自行车专用道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在()正式发布。 A.2016年8月 B.2015年8月 C.2016年9月 D.2016年10月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根据导则,非机动车停放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米;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半径以()米左为宜。 A.60/260 B.50/250 C.70/270 D.40/240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4.早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完整街道,强调街道设计考虑各种交通参与者的需求。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根据导则,建议路网较为密集的公共活动中心、居住社区和产业社区,结合慢行单元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对道路采用()公里/小时限速。

A.10 B.20 C.30 D.40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哪些属于人性化街道的范畴()。 A.安全街道 B.清洁街道 C.活力街道 D.经济街道 E.智慧街道 用户答案:[ACE] 得分:8.00 2.以下关于景观休闲车道说法正确的是()。 A.景观休闲街道的沿街活动应以漫步、跑步、骑行等休闲活动为主B.沿路休闲设施应考虑各种年龄人群的需求 C.林荫大道应种植四排以上行道树 D.内侧设置沿路绿化时宜选用高大的落叶乔木 E.不宜沿街道设置公交线路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开展专家研讨会 D.网上问卷调查 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用户答案:[ABD] 得分:8.00 4.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年硕士 研究生招生公告 一、报考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在27岁以下,经所在学校推荐或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报考: 1.教育部直属高校或地方高校重点院系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毕业生; 2.通过城乡规划专业评估,且有免试推荐权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推荐的优秀本科毕业生; 二、报名办法 1.考生报名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考生通过网上报名后,到单位所在省市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地点报名、照像; 2.北京地区考生网报后,到我院委托的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确认报名、照像。 3.报名时间为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时间,可到当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 三、入学考试 1.北京地区考生在北京建筑大学进行初试; 2.外埠考生初试在当地进行,地点由当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指定; 3.初试时间以准考证通知的时间为准; 4.统考科目:按教育部制定的考试大纲进行;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5.规划专业初试业务课考试科目: ①城乡规划基础 ②城乡规划设计(6小时作图) 6.交通、市政工程业务课考试科目以当年招生目录为准; 7.初试分数及我院复试标准分数线在3—4月份公布; 8.复试一律在我院进行,时间为4月份,以我院复试通知书为准。 四、复试、录取 1.根据初试成绩,按教育部公布的复试基本要求及我院复试标准分数线择优进行复试; 2.对复试合格考生按复试总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3.录取通知书一般在6月中旬发出; 4.入学报到时间为8月下旬。 五、有关事项 1.考生在报名时无需填写导师姓名,待正式录取且开学报到后,采取导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和分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导师; 2.考生入学后应与我院签订研究生培养协议书; 3.初试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等参考书,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发行, 4.我院不提供历年初试业务课考试试题;

城市中心区设计

城市规划纲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来统筹的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并且合理的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把握好城市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来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一般20年,近期规划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是10—20年,近期规划3—5年) 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进一步安排。而这一工作,是方便于与下一步的详细规划作更好的衔接工作。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的管理内容要求作详细的规定,或是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而我们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主。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修建性详细规划所涉及到的文件和图纸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而修建性详规所收集的必要的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图纸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 1、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0113.面向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空间设计探索——以美国的城市街道设计导则为例

0113.面向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空间设计探索 ——以美国的城市街道设计导则为例 徐莎莎陶承洁吴立伟、陈韶龄 【摘要】西方城市正着手对其街道空间的形式和功能进行重新评估,以设计导则指导街道空间的设计与质量,使街道对城市整体的投资环境、公共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国大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导则的分析,归纳当前发达国家城市街道设计的关注重点和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塑造宜居城市背景下的街道空间设计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街道空间设计导则公共生活宜居城市 1 街道空间设计的发展历程 相对于“道路”这一标准术语,“街道”在汉语意境中是一个更具生活性的词汇。从词义上看,街道是“街”与“道”的合称,为两边修建有连续不断的房屋建筑的道路。在传统空间意象中,街道两侧的建筑通常为住宅、商店或饭馆,街道是融合日常生活、人行和车行交通的地方。自从1886年1月德国人卡尔·本茨(Karl Benz)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车,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间,以适应机动车通行要求为重心的道路设计标准日臻完善,而以往那种亲切宜人、界面连续、尺度适当的街道空间则日渐被越来越宽的城市道路所取代。为满足现代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传统街道已由社会交往空间变成了交通流动空间。在道路的交通功能逐渐膨大的同时,城市街道的活力正在渐渐消失。 西方国家一直在反思单一的交通功能对城市街道生活多样性的破坏。从上世纪中期雅各布斯对城市街道的研究,到80年代末新城市主义将街道重新定义为一种社交场所,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与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一起,意识到城市街道和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希望重塑人们能够面对面交流的城市公共空间,即“市民空间”(Civil Space)。城市街道作为容纳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空间形态,其具有多样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特质逐渐被大众所认知。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批准文号: 项目分类:城市设计 管理级别: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获奖情况: 负责人: 参与者: 规划构思 湖州市中心区位于湖州市中心城中部,是在原有老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核心区。针对中心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心区城市设计按照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把疏解矛盾、改善环境、加强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为首要目标。 空间布局 确定中心区由“中心绿轴”与主干路的相互衔接的总体结构,以中心广场为核心,以贯穿中心区的绿地系统“中心绿轴”为纽带,东端连着代表湖州历史传统的市河,西端连着龙溪港,与龙溪港隔河相望的是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空间串起三个主题广场,分别代表着历史、现代与未来。并与步行街区、骆驼桥滨河广场、传统街区保护区共同构成广场系列。呈十字形的两主干路作为中心区主轴,通过支路连接中心区的各个片区,与“中心绿轴”共同构成具有金融、商贸、文化综合功能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创新与特色 从总体上把握中心区的整体景观形象。针对老城区的特点,把现有的城市景观要素组织到整体环境中,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注意把握好广场的尺度,因地制宜,求精不求大。针对老城特点确定建筑高度控制原则,保持原历史古城的空间尺度特性。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中心区步行系统。强调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相结合。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中心区规划范围内用地62.58公顷,考虑到中心区周边的环境影响因素,实际规划用地扩大到89.39公顷。 另外,还有体育、医院、学校等用地。规划中心区内新建和改建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实施效果依据规划进行环境改善和建设,已建成“中心绿轴”上的中心广场、西端龙溪港滨河公园的广场、东端骆驼桥的滨河广场。浙北大厦前进了清理并开辟广场,完成了观凤大厦前广场(观凤广场)的绿化工程,规划的广场系列已初具规模。规划中心区的主要轴线南街和苕溪路已经贯通,中心广场周围的支路正在修建。规划的商业步行区已完成拆迁和场地平整。今、明两年的重点是开通中心广场与龙溪广场联系的绿化轴线,建成龙溪广场,着手进行龙溪港东岸滨河地带和堤岸改造以及滨河路、滨河绿化带的建设。 主要规划指标如下: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5-12-08T15:19:33.7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作者:罗伟枝 [导读] 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结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罗伟枝 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42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影响,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元素,各种高楼大厦的问世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但高层建筑在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处理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技术;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前言 得益于结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任务和追求理念就是恰当地使城市空间变成城市的亮丽风景线。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把握好,才能使高层建筑与城市相融合。 1.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严重影响所在城市及街区。由于高层建筑在建设规模和人口总量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对街上的行人、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和街景的本身影响比较大。这些都从属于高层建筑环境关系,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环境关系,因为这些环境关系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由于这个层面的关系,规划者可以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如何才能使高层建筑满足周围的人行道尺度、街道的边沿、现有的土地利用和所在街区的特点。高层建筑的体量和高度对周围的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不以高层建筑是独立还是混入在城市的环境里而改变的,而是以建筑物的体量大小来决定的。高层建筑的尺度和体量不断的增大严重引起了环境的恶化,成为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罪魁祸首。高层建筑建设在城市环境中,严重阻挡了城市居民生活中所需的日照、光线、和自然通风,也严重影响了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的环境。还有就是大型的建筑项目所需的能耗巨大,具体表现在取暖、空调和照明等的大量供求。这些大量的能量供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受到改变,加剧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和城市的热岛现象。 2.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 2.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由于高层建筑的巨大体量,不仅对街道空间带来严重的压迫感,还会增加人口的密集度,加大交通通行的压力。这种压迫感使人的主观感觉严重受到影响,为了减缓这种影响,对建设在所有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就要求适当的进行后退处理,然后在推后的建设用地上进行广场建设,利用宽阔的广场视觉空间来缓冲这种空间压迫感;高层建筑造成的人口的密集度也相对比较高,就加大了出入口的人流密度,通过往后推建设广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了交通的压力。从对城市街景来看,广场在街道空间和城市空间的作用非常大,给公众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为大众的娱乐休闲提供场所,这是共享空间带来的好处。在广场的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化,有的设计师会选择下沉式的广场,以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具有独特广场空间造型的13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为例,这种广场的设计理念是以人和环境为设计中心的,在更加突出建筑塔楼形象特征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近而又安静舒适的活动场所。下沉式的广场容易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空间形式比较特别少见,而且又带有丰富情趣。因此,为了减少高层建筑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就必须要考虑广场和建筑的一体化。 2.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通过高层建筑来寻找属于城市本身的特色,因为,经济发展决定了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的代表和象征标志,而且还反映了城市经济的水平和发展的程度,所以高层建筑的造型选择就要谨慎合理,不能随意。高层建筑在结构形式上有所限制,具体的使用功能也有明确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其在造型上不能有太大的变化,为了更好的追随于建筑结构形式的统一效果,有的高层建筑对结构形式不加的修饰采取直接外露的方式。作为高层建筑主体部分的塔楼,其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决定高层建筑的设计结构,综观国内外众多的高层建筑,发现它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特色的外观特征和强大的的识别性,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城市的代表,这也是高层建筑发展存在的根本原因。近年来由于资源的短缺,可持续性的发展符合和适应了全球的经济发展。但是高层建筑在环保和节能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生态型”建筑的概念逐渐出现并发展壮大,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的代表作设计——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它在强调体现象征功能和意义的同时,也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是目前世界上首座“生态型”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形式是建筑平面采用三角形形式,犹如在三叶花瓣中竖起一支花茎:花瓣部分用作办公空间,花茎部分用作中空大厅。中空大厅不仅有自然通风的效果,还丰富了建筑内部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的代表作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这种设计充分利用空中开放的空间来连通建筑的内外,体现了“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并引入了许多的植物,例如底部斜坡的绿化和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对调节气候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大大的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使室内外空间的衔接和过渡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深化了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当前对高层建筑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这也是建筑设计今后的发展方向。 高层建筑的次主体部分一裙房结构,对整个城市的影响虽然比较小,但是在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的空间创造方面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高层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与其上部立面有所不同,其设计是需要细致体贴的,这样才可以使下部的空间变化丰富多彩,避免了出现苍白的感觉。 2.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中的塔楼部分变化不会过大,但是可以通过巧妙的处理底层部分以达到丰富空间形式的作用。一般的手法有入口缩进法和底层架空法。作为现代建筑的特征的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过把城市的广场、建筑和道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个公共的、通透的开放式的空间,提供一个小憩之地给市民使用;还可以起到改善人流和视觉压迫的情况,通过连接主要的几个公共场所来达到加大城市空间的层次感。如果高层建筑是靠近城市道路的布置那么就可以采用入口空间凹入法,这样就可以避免主体要被迫后退的建筑设计了(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基地面积的使用率,缓解入口空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街道设计导则

构建“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是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中重点或富有特色的街区为调研研究对象,设计形成一套能够普遍运用在北京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其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指引战略方向和明确技术思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导则的推出填补了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这一技术空白,希望能为后人相应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是将设计的意图和构想用文字条款和图解的形式构成的一种技术性文件。通过分析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总结概括出其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提出制定街道设计导则的必要性,以控制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建设行为。 现阶段,一方面导则的编织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在编制街道设计导则中好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本市的特点,如机动化水平、行人和自行车流量、交通文明程度、街道管理体制、公共自行车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等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并制定新时期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 编制的工作程序约分为前期准备、现场调研、确定目标、编制大纲、编制成果、实施操作等阶段。编制前期从策划到立项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了解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情况,并针对现状问题,突出控制的设计要点。设计师利用技术型的转译,提出城市街道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导则的目标轮廓,形成初步的导则大纲,根据评议、批准后的大纲编制导则成果。 导则预构想为12 章,包含政策愿景、技术导则、运营维护三大主题。第1 章“简介”,介绍导则的目的、框架和执行机构。第2 章“政策及愿景”,主要阐明基本理念和部门责任分工。第3、4 章分别是“设计流程”和“核心设计原则”。第5 章“材料选型”,规定街道典型元素的型制和材料。第6 章“街道环境特征”,对北京街道按区位和用地属性划分类型,指出各自设计策略。第7、8、9 章分别对属于交警管辖的路面设施、属于市政管辖的街道家具以及属于第三方管辖的街道家具提出设计参数、选址要求、最佳实践和参考材料。第10 章“运营维护”,明确相关技术要点和管理实施机构。第11、12 章分别是“街道细部做法”和“附录”。 其中,导则的3至9章可总结为下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 ( 第三册) 1996年6月

说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第三册)包含经过修改的《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和新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技术措施是我院城市规划设计内部技术规定的重要部分, 是项目组组织实施编制规划和院、所二级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是规划设计人员的技术工作标准, 凡我院编制的规划设计任务均应按本技术措施执行。 自本册正式颁发之日起, 1991年院编印的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中的《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停止使用。 为提高我院城市规划设计水平, 统一技术措施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 将不断总结经验, 请各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科技处反映, 适当时候再予必要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其它有关方面的统一技术措施, 我院仍将继续组织力量编制。 本统一技术措施只供院内使用, 不得私自复印、赠予, 不与《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挂钩。注意保密, 妥为保管, 遗失不补。 1

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 目录 说明 .................................................................................................. 1( 一) 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 6目录............................................................................................ 7l 总则......................................................................................... 8 2 基础资料.................................................................................... 9 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1 4 城市总体规划........................................................................ 13 4.1 任务及程序.................................................................. 13 4.2 编制内容...................................................................... 14 4.3 成果形式及深度.......................................................... 17 2

探讨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探讨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对于建筑这一领域,设计者正不断创新设计风格,同时有效结合城市空间进行设计,展现其建筑的独特魅力,才是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标签:建筑设计;城市空间 1、城市空间概述 城市空间中各种学说的定义不同,根据规划学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来看,对于城市空间主要是一种能够提供活动进行的结构和空间,这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空间所具备独特性质不仅与其物理和平面位置有关系,同时对于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类有着直接联系,同时城市以及物理空间也包括对于社会以及心理上的活动范围,而空间的形成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同时整个形成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城市空间中与建筑设计有着直接联系,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具备着长久性和宏观上的决定性作用,而建筑设计内容是一项更加具体工作,城市空间主要是外部以及内部空间共同组成,城市空間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同时对于相关设计人员也是创造力发挥的战场。 2、建筑设计和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也不断地增多,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从许多方面反映出了我国现代多种新技术及观念的进步。建筑是组成我国城市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而城市空间则是城市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城市空间是指包括城市建筑物、广场、道路、绿地、公共设施等实物及其周围的三维立体空间,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周围的、能够看到或感觉到的空间,虽然这些空间描述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它们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享受。观察成功的建筑案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优秀的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优秀的城市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并不是独立到城市空间进行奢华建设,而是能够创造出人性化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顾及到人情关系,能够和城市和谐空间相呼应。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和城市空间的关系,为了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设计师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公民,力求创造出和谐舒适的建筑环境。而且相关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条文和规范,强制地要求了建筑设计必须和城市环境相协调,营造舒适合理的城市空间环境,只有将建筑和城市发展相协调起来,才能营造出美好的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才能发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大作用。 3、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 3.1空间要点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27 城市规划199711 规划实例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周澍临 图1空间分析示意图 一、设计范围 这次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是上海市黄浦区西藏路以西地区。东起西藏路,西至成都路(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北濒苏州河,南临金陵路。面积1166公顷,陆域1163公顷。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该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位于该地区内的人民广场。在区内有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周边有国际饭店、金门饭店、基督教西侨青年会(现市体委)等被列为受保护的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工作步骤和内容简介本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Master Plan )、设计准则(Guide Lines )、区划(Zonin g )三个阶段进行. (一)总体规划(Master Plan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不同的土 地使用价值,从加强综合开发着手,试图勾画出规划区的物质形态,通过形体、开放空间、容量、基地开发以及建筑的特征、朝向、密度、材质等手段建成一个既保护上海市的历史遗产,又是真正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城市。适当地提高容积率,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后退,降低建筑密度,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O p en S p ace ),构思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模式,并合理组织交通,建立区域内的步行系统。 11空间布局 本次总体规划从城市空间的设计入手,充分利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开敞空间,沿其周边的现有建筑大部分为保留或保护建筑,高度相对较低,这是第一层次的空间,再向外围规划安排三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建筑风格要与人民公园周边的优秀保护建筑相协调。每组建筑群都有一幢超高层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并围合成较 大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与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之间用二层高的步行平台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这三组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是以市政府大厦和市博物馆构成的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两端各安排一组,另一组在轴线西侧,形成以市政府大厦为中心的半环形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线,面向浦东的东方明珠(图1)。每组建筑都有不同的主要功能,南片是以政府办公为主,与市政府大楼共同组成了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北片是以商业办公为主,将集中安排各大商业公司、批发市场等商业机构的办公楼及部分商场;西片则安排宾馆、公寓式办公或服务式公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娱乐、餐饮等服务业;沿苏州河和成都路安排居住用地(图2)(鸟瞰图、总体规划图见中心插页图5、图6)。 21绿化系统 充分利用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公园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合肥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201507026(修改版)

合肥市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DB/DL-2015合肥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合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导则》编制组经过广泛地调查研究,参考国内有关标准、规范以及安徽省、合肥市等地方标准,结合合肥市大建设的实际和“精品城市”的建设理念,总结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经验,遵照“确保质量、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导则》中术语、技术标准等均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及相应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本《导则》主要内容:1 总则、2 道路、3 桥梁、4 排水(设施)、5 交通设施、6 照明、7 绿化、8 管线综合、9 附则。 本导则由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组织,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编制完成。编制过程中,征求了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合肥交警支队、合肥市政工程管理处、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发展局、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局以及参加合肥大建设的部分勘察设计单位单位的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形成本《导则》,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建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导则条文有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函和有关资料寄给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建处(单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阜南路51号;邮编:230001)。主编单位: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建处、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xxxxxxxxxxx 主任委员:(待定) 主编:浦玉炳 主审(内):李炜,樊建全,唐振忠,张乾坤,成国保,吴祯,江军、张班、杨家发、程峻峰 参编人员:高文乔,莫安生,李运虎,蒋鹏,朱浩良,黄春梅,卫丽,陈俊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分析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分析 摘要:本文的主旨就是从城市的建筑设计出发,着眼于当前城市建筑的现状, 分析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的问题,寻求促使两者能够有机契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空间;城市规划 1 引言 迈入21世纪,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建设程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早已今非昔比,不再像以前一样单一。与此同时,当代城市的建筑成为当下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种 工程。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建筑与城市空间 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筑工程的大量增加对整个城市建设的实践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逐渐 出现城市建筑与城市空间建设之间的脱节问题,为此,需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转变相关发展 方式,缓和城市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经 济基础,城市扩张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这就造成城市的徒弟日趋紧张,全国各大城市的建筑越来越多,两者之间的矛盾加剧。为解决城市建设和土地之间的问题,高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相比原来的传统建筑,高层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增加建筑的绿化率,同时丰富了城市的轮廓线,让城市建设越来越好。与此同时,在建 设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建筑设计方面,通过良好的设计让建筑工 程更好的满足城市空间规划的要求。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应城市文化和历史 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筑设计对城市的形象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在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 筑本身,还要关注建筑周边的环境,在城市规划设计指导下进行设计。 2 建筑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 在探讨两者之间关系之前,需要搞清楚城市空间大概念。当前城市空间被科学的定义成 人们在城市生活和进行生产的场所,是居民开展活动的场所提供者,对其进行细分,包含建 筑物、广场、道路、绿化等方面,这些构成要素也是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是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城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与 城市发展的程度,高层建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建筑与城市空间 之间能否和谐相处主要是根据居民的感受来判定的,所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 虑人为的感受,将人的感受作为重要的评定标准之一。其主要的表现在于建筑的空间能够有 利于人们的利用,在外观及细节设计上能否符合人们的审美等,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时要保 证建筑的内外部都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平衡则要求建筑建设时 要注意考虑开发商的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建筑与环境的相融问题,避免出现一些建筑建好 之后的后续问题。为保证建筑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协调性,在建筑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建筑设 计和规划设计两方面。 3 建筑设计要求 3.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在大城市中,为节约土地资源,会建设许多的高层建筑,这类建筑拥有一个大体量的建 筑形体,给人一种压迫感,为缓解这种压迫感,会在高层建筑的前面设置一个广场,控制一 定的距离,并解决一定的交通问题。广场的设置在街道空间和城市空间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了一个功能共享空间,如今,广场已经被视为城市的节点,可以给人 留下好的印象。为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可以根据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分析,不同的环境采 用不同的设置方式,比如目前的下沉式广场,这种形式的广场可以让空间更具有独特性,创 造一个更加安逸舒适的休闲聚集地,使得建筑更加突出。广场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一些人文气息和城市活力,在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广场的利用,通过不同形式的情趣 建筑空间设计,加深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深刻印象。 3.2建筑主体设计 建筑的主体设计需要选择合理的造型,受建筑结构不同需求的限制,在满足基本功能的 前提下对形式进行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建筑主题的设计在外观上的变化不是特别的大,通常不会有过多的装饰和变化。建筑主体是人们对建筑建立印象的最直接的东西,是整个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