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系统融通理念下高职体育课程结构的创新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改革应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指出,职业教育改革,应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应该以此为契机,实施结构性的改革,这种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方向展开。“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他的理念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下高职体育课程结构的构建也应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依据不同岗位和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由各项体育运动经过科学合理设计形成相应的组织结构体系。因此,本文旨在对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下的体育课程进行探讨,寻求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一、“双系统融通”专业课程体系的内涵与要求(一)“双系统融通”专业课程体系的内涵

2009年7月教育部时任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离开司

长岗位时的讲话中指出:要重视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双系统”建设,“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另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系统,两个系统要灵活、交叉地运用”[1]。我们理解,“双系统”的理念有着深厚的职业教育学理论依据,其丰富的内

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理论教学系统与实践教学系统相融通;第二,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融通;第三,隐性课程教育与显性课程教育相融通。

(二)“双系统融通”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

1、素质优先。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

展。体育的竞争、对抗、比赛规则等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2、对接行业。依据行业技术标准和岗位职业资格标

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以服务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下,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能训练尤显重要。

3、结构合理。依据各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

对课程体系重构与创新过程中涉及的开发理念、逻辑框架、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理性分析,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双系统”教学理念中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融通的内涵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体育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遴选和整合是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双系统融通”理念下体育课程结构设计

高职的体育课程是基础课程,也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课程结构是由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等要素有机、科学、合理组织与构建。从系统论角度讲,它可分为宏观、

“双系统融通”理念下高职体育课程结构的创新研究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通过分析“双系统融通”专业课程体系的内涵与要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

位”的指导思想下,探索并构建三维宏观、三段式中观、模块化微观体育课程结构,试图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实用体育能力,实现多元体育课程目标,旨在为高职体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双系统融通高职

体育课程

结构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4-0146-02

*[收稿日期]2012-07-12

[作者简介]张晔(1979-

),女,湖南祁东县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第15卷·第4期

2012年8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5,No.4Aug .2012

146

张晔:“双系统融通”理念下高职体育课程结构的创新研究

中观、微观3个结构层次,其中宏观结构由国家规定,中观结构存在于地方特色,微观结构由各高职院校根据办学特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设计。

(一)体育课程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职体育是高职院校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校体育不仅要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特别是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体育课程结构应始终坚持和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满足专业课程体系“素质优先、对接行业、结构合理”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体育新理念,脚踏实地地履行促成教育对象达到身心健康、和谐统一的光荣使命。

(二)体育课程结构设计的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和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从“双系统融通”的内涵出发,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特点,体育课程结构是以实现学生以健康的意识、方法、习惯以及拥有的健康生活和从业能力为根本目标。

(三)构建体育课程的新结构

1、建立“三维”立体课程结构,实现多元体育课程目标

“三维”立体课程结构,主要是打破传统体育课程结构中常规性课程平面单一结构设置,凸现多维、多元课程理念,充分实现课程多元化目标[2]。高职学校体育课程“三维”立体课程结构是指高职学校整个体育课程应该明确建立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职业体育素质拓展三者为主要要素的课程设置模式,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把对学生共性、个性和适应性发展的需要纳人了体育课程的范畴,另一方面在课程政策上,也就使体育课程的多元目标有相应课程活动的体现和支撑。

2、建立“三段式”职业特色课程结构,拓展职业体育素质

根据高职学院专业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地方性、生源基础的复杂性,决定了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不能使用“一刀切”的课程结构,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区域、不同年级的课程设置,建立适应职业岗位体育能力需要的“基础课、选项课、职业体能课”三段式特色课程结构体系。

3、建立“专基础”、“强模块”体育课程结构,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宽基础,活模块”是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3],作为体育课程的教学来讲,应该是“专基础,强模块”。“专基础,强模块”既把高职体育课程结构分为三个模块,即:岗位体育模块、基础体育模块、特长体育模块。“专基础”是指强化必修课程阶段中的“基础课”(又称普修课),降低众多体育运动项目的普修学习时间。“强模块”是加强体育课程必修课程阶段中的“选项课”(又称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化学生体育特长运动项目的学习,增加某一运动项目的学习时间。

“专基础,活模块”体育课程结构设计,是基于体育学科的内部体系来设计的,因为体育学科的内容体系是由众多和多样的竞技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所组成,这些课程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三、“双系统融通”理念下高职体育课程结构的实施要点

(一)“三维”立体课程结构的实施要点

“三维”立体课程结构要求高职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中,每学年的体育课程结构均实施常规性课程、活动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的1:1:1比例,其中比例内涵为时间、组织形式、课程内容等,并在其课程安排上也实行1+1+1制,也就是每周1节常规性学科类体育课加1节专业性学科类体育课,再加1节活动类体育课,以求达到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及体育文化学习的同步发展。

(二)“三段式”特色课程结构的实施要点

“三段式”特色课程结构,对第一学期的新生开设体育基础教育课,规定为必修,并采用选项的方法,按学生体能进行分层教学,教学内容以发展学生的平衡、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为主,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基本体能,培养体育兴趣;对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的学生开设体育个性教育课,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形式,采用选项课、社团、俱乐部等活动方式,按学生体育兴趣进行分项教学,教学内容包括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户外运动、时尚运动、人文体育、民俗体育等,以尊重学生心理、生理以及体育兴趣和爱好等个性制定,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对二年级第二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开设职业体育教育课,规定为必修的方式,教学内容包括职业健身知识和技能、实用性体育,特殊体能、简易健身操、职业健康常识、运动安全等,以体育沙龙、讲座、远程教育、网络等形式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持久从业体力支持,掌握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学会在未来从业的环境中有效补偿身体机能的方法。

(三)专“基础”、强“模块”体育课程结构的实施要点

基础课作为普修内容,其设置一般在高职院校一年级,内容包括体育课程最为基础的体育内容,如:田径、球类等。模块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包括个人项目(健身类、对抗类、抗疲劳类、表演类)、集体项目(竞技类、协作类、情感类、沟通类),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以选项课的方式,让学生用集中的时间,系统的学习1-2个运动项目(模块),并把所选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下转第150页)

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