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现状、原因论文
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的落实与问题分析
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的落实与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迅猛,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对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的落实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的落实现状1.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2008年,《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劳动权益保障。
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假等方面的基本规则,为农民工提供了合法权益的保障。
2. 建立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为解决劳动争议,中国建立了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包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
农民工可以通过这些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获得公正的解决办法。
3. 政府加大工资支付保障力度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整治力度,推行了工资支付风险补偿制度,并设立了专项基金。
这些举措对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1. 法律法规获取渠道不畅通由于农民工普遍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对法律法规了解的渠道相对有限。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宣传,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2. 用工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用工单位对合同内容进行操控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被侵害。
政府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监管,确保农民工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拥有平等的地位。
3. 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不完善虽然政府加大了工资支付保障力度,但仍有部分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存在。
政府应加大整治力度,对拖欠工资的用工单位进行严惩,同时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获得应有的报酬。
4.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仍不完善虽然中国建立了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但由于程序繁琐、周期过长等原因,农民工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
政府应加快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提高效率,为农民工提供更加便捷的解决途径。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许多权益保护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一、现状1. 缺乏法律保护当前,我国已经有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明确规定了农民工的权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农民工未能充分了解、掌握自己的权利,也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导致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2. 欠薪问题严重农民工的欠薪问题长期存在,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困扰。
欠薪涉及到工资未支付、工时计算不准确、福利待遇缺失等多种情况。
在部分企事业单位甚至私企中,欠薪问题尤为突出,农民工的劳动报酬经常被拖欠甚至克扣。
3. 工作环境恶劣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环境通常恶劣,工地安全问题突出,缺乏有效保护措施。
工地事故频发,给农民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二、挑战1. 地域限制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面临着地域限制问题。
农民工在异地工作,与本地工人相比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与用人单位平等对话的能力。
同时,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工作难以达到货真价实的效果。
2. 维权机制不健全我国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但现行维权机制并不健全,维权渠道有限。
农民工在面临权益受损时,往往找不到适当的途径来维权,正常的司法渠道途径也很难执行,这使得农民工的维权行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三、应对之策1. 建立全方位的法律保护机制政府应当加大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确保农民工享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
2. 完善维权机制要加强对农民工维权机构的建设,鼓励发展社会组织和律师团队,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
加大对维权渠道的宣传,提供多样化的维权途径,增加农民工维权成功率。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和权益保障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1. 工资支付问题农民工往往面临工资支付不及时、拖欠甚至不支付的情况。
这主要由于用人单位资金链断裂、违法成本低等原因导致。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支付,但执行力度仍然不够,导致问题依然存在。
2. 社会保险缺失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由于户籍限制等原因,往往无法享受到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
这使得他们在面临意外伤害、医疗费用等问题时,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增加了他们的生活风险。
3. 劳动条件恶劣农民工多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工种,他们往往面临着劳动条件恶劣的问题。
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等因素,使得农民工的身体健康面临较大威胁。
二、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1. 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问题。
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执法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低,形成一定的监管漏洞。
2. 利益分配不公平农民工的劳动所得往往被剥夺,利益分配不公平。
一方面,用人单位往往将农民工当作廉价劳动力,剥夺他们应有的劳动报酬;另一方面,劳动中介机构的存在也加剧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他们往往以虚假宣传、高额中介费等手段剥削农民工利益。
3. 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维权渠道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维权渠道。
由于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缺乏相应的组织和社会网络,使得他们在维权过程中面临困难。
同时,一些维权渠道的存在问题,如维权成本高、维权渠道繁杂等,也限制了农民工权益的保障。
三、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政府和相关执法机构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改进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改进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以及改进措施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1. 法律保障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用于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以及中介机构存在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未按照法定程序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将合同内容规定不合理,限制农民工的权益。
另一方面,农民工在维权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包括缺乏法律意识、维权渠道不畅等,导致他们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2. 薪酬支付问题突出农民工的工资支付问题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甚至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与此同时,一些农民工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渠道的不畅,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拖欠工资问题长期存在。
3.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农民工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他们往往无法在城市落户,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农民工在工伤、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还不够完善,导致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二、改进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和责任,规范合同内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同时,加大对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依法追究其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2.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教育和权益保障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形式,向农民工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维权途径,帮助他们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覆盖,尽快解决农民工在工伤、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问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文五篇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文五篇第一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文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讨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外地务工,成为人们所称的农民工。
农民工作为一大弱势群体,其各项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
探究这类现象的根本成因及解决途径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内容。
一、农民工劳动权益遭受侵害的现状(一)劳动合同签定率低,劳动关系难以确定。
我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书面立劳动合同。
但是,许多用人单位利用农民工法律知识薄弱的特点,采取欺骗手段不与农民工依法签定劳动合同,只是采取口头约定的形式或者以劳务合同的方式来规避自己的法律责任。
虽然,我国《劳动法》也规定了,只要劳动者能够证明与用人单位有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也可以认定劳动关系依法成立。
但是,由于文化水平,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制约,要让农民工自己举证证明与用人单位有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是相当困难的。
(二)劳动时间长无故被延长,休息休假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证。
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但是用人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几乎视法律为无物,采取各种手段强迫农民工延长工作时间。
他们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多在十个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十六、七小时,远远超出法定的平均工作时间。
(三)工作环境恶劣,安全防护措施差。
农民工进入城市,大多是从事于各种劳动强度大,危险度高的高温、高空、高化学性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
加之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指导,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较差,使得农民工的工作显得更加的危险化,近而造成农民工工伤事故频繁发生。
(四)劳动报酬低,工资克扣拖欠现象严重。
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都属于体力劳动,其工资水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十分普遍。
而对于农民工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用人单位也是鲜有依法足额给付的。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背井离乡,投身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为城市的繁荣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然而,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切实的解决措施。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一)工资待遇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无视法律法规,恶意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导致农民工的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此外,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工作强度大但收入微薄,与他们的劳动贡献不成正比。
(二)劳动安全与健康问题许多农民工从事的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建筑施工、矿山开采等高危行业,农民工面临着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威胁。
由于缺乏劳动安全保障,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三)社会保障问题大部分农民工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他们在城市工作,但却无法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旦遭遇失业、疾病等情况,往往陷入困境。
(四)劳动权益受损一些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随意延长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不支付加班工资。
还有的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使得农民工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一)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但在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不够,导致一些企业有法不依。
(二)社会歧视长期以来,社会对农民工存在一定的歧视和偏见。
在城市中,农民工往往被视为“外来者”,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和机会。
这种社会歧视使得农民工在权益保护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三)企业逐利行为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农民工的权益。
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不重视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福利。
(四)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维权意识不足农民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农村工作的农民权益保障与法律保障
农村工作的农民权益保障与法律保障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工作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工作,然而,农民工在农村工作中的权益保障和法律保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展开回答农村工作的农民权益保障与法律保障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目前,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法律保障在农村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不少农民工连基本生活需要都很难满足。
其次,农民工的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
再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存在缺失,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制度不完善。
此外,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合同纠纷、拖欠薪资等问题时有发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和法律保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问题分析农民工权益保障和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民工工资待遇不合理。
由于市场竞争、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农民工的工资待遇长期低于合理水平。
二是农民工工作条件较差。
农村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时间长,缺乏劳动保护措施,给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
农民工在享受医疗、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障方面存在障碍,无法保障自身的基本权益。
四是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农民工在就业合同订立、工资支付等方面容易受到侵害,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
三、原因分析导致农民工权益保障和法律保障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
农民工在农村工作中,常常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容易成为权益受损的弱势群体。
二是监管不到位。
由于农村地区监管机构相对薄弱,工地管理混乱,导致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三是违法成本低。
一些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常常采取拖欠工资、违规解雇等不合法行为,而相关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处罚不力。
四是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薄弱。
农民工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常常缺乏积极性。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论文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论文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论文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二章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分析2.1 农民工身份认定问题2.2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2.3 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2.4 农民工工伤保障问题2.5 农民工就业保障问题第三章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困难分析3.1 系统性障碍3.2 城乡差异问题3.3 资金缺乏问题3.4 监管不力问题3.5 文化认知问题第四章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4.1 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4.2 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4.3 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4.4 增加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费投入4.5 加强农民工培训和技能提升第五章结论5.1 主要研究结论5.2 存在的不足和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主要包括:1. 政府相关文件和政策法规2. 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的调研数据和统计表格3. 其他相关研究论文和文献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农民工身份认定:指确定一个人是否具备农民工身份的过程。
2. 医疗保障:指为农民工提供医疗费用报销、住院待遇等保障的制度。
3. 养老保障:指为农民工提供退休金、养老院服务等保障的制度。
4. 工伤保障:指为农民工提供因工作产生的伤残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补偿和救济的制度。
5. 就业保障:指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职业培训等保障的制度。
全文结束\。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与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的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现状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权益保障问题主要包括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等方面。
首先,部分企业存在支付工资不及时、拖欠工资甚至不支付工资的问题,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往往无法参加城市社会保险制度,缺乏医疗、养老等保障。
此外,部分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正式的劳动合同,导致权益保障问题更加突出。
二、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存在与多种原因密切相关。
首先,部分用人单位缺乏诚信意识,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不够重视;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缺乏有效监管和落实;此外,农民工自身在权益保障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较弱,往往难以有效维权。
三、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对策为有效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需要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加强用人单位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及时支付。
同时,加强以工资专户为核心的工资保障制度,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黑名单制度,依法惩处恶意欠薪行为。
其次,加强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鼓励农民工参加城市社会保险制度,并加大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提高其保障意识。
此外,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推动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
另外,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四、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管机制。
同时,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合作,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跨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置。
农民工权益保护论文
农民工权益保护论文农民工权益保护论文农民进城务工是当前农村致富的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生力军,推动了城市发展,随着我国适龄劳动力减少、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为更好地保护农民进城务工,迫切政策乏力、措施跟进,进而引导农民更好的进城务工、服务城市建设发展。
一、新常态下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现状经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农民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有效维护了农民进城务工的热情,较好的发挥了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1、工资待遇较为可观。
从全国来看,农民进城务工工资待遇有了新的提高,拿从事建筑行业来说,工资一般在4000元-5000元,这一数字相对有些保守,因为好多低收入调查对象在工地吃饭是由包工头提供的,自己不花钱,从工种来看,建筑行业中从事木工、电焊工、水电工等技术工作的工人工资比较高,这些农民工资有些比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都要高,从事砌砖、抹灰等传统作业的工人工资偏低,但也是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2、劳动强度有所降低。
实施《劳动合同法》以来,用工单位都很注重劳动时间的掌控,尽量把握八小时工作制,如果说规避法律,不愿为农民索要加班费留下口实是主观原因的话,客观上企业也不愿招惹扰民投诉的麻烦。
当然,由于很多农民工多数是包工活,为了抢进度、赶工期,有时也需要加班加点,但一般也不超过10小时,对于这种附加报酬的加班,90%以上的农民工表示情愿,并表示喜欢有劳动报酬的加班。
3、工作环境有了改善。
用工单位大多为农民提供的住房,夏天有风扇,冬天免费送被褥。
有的单位也设有标准化食堂、洗浴间和水冲厕所、开水房等生活服务设施。
可以说,农民工吃住都比较方便。
从伙食质量方面讲,农民工对单位食堂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在98%以上,近100%的农民工表示,食堂可以经常吃到鱼和肉,很多企业对农民工健康也很关注,部分企业还会定期安排自己的农民工进行健康体检。
4、业余文化生活有所进步。
目前农民进城务工业余时间主要是打牌、看电视、与老乡或工友聊天,虽然多数农民工满足于现状,可仍有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还是想学些技能以备日后能有更大发展,在文化娱乐需求方面,很多单位组织也经常组织农民工看电影,或在工地放电影等活动,事实上,很多农民工在繁重的体力劳作之余,还是喜欢将自己溶入到文化娱乐中去。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农民工是我国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1. 政策保障不完善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的执行和监管仍存在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意识不强,未能按照法律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合同约定不支付工资、拖欠工资等。
2. 经济利益受损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收入相对较低,加上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恶意扣除工资等问题,导致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他们的劳动报酬无法及时获得,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感。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镇职工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们无法参加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造成了他们在退休后的生活困境,并增加了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1. 法律意识不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相对较低,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了解不足,难以有效维权。
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监管不到位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法用人单位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严肃处理,是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手段。
3. 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当前,农民工维权的途径相对狭窄,解决劳动争议的渠道不畅通。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维权的机制,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和仲裁服务,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维权途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权益保护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提高法律的可执行性和针对性。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改进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改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劳动力,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分析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目前,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薪资拖欠问题农民工的工资拖欠一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一些用工单位存在恶意拖欠工资、克扣工资、拖延支付工资等行为,给农民工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劳动条件恶劣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些劳动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安全保障不到位。
一些工地存在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给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往往面临着社会保障待遇不完善的问题。
他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往往不如城市居民,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保障。
二、改进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措施为了改善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
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机制,加大对拖欠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农民工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权益保护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
3.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工地安全生产的监管,提高工地的安全保障水平,保护农民工的身体健康。
4. 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加大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待遇的改革力度,使农民工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完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5. 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农民工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组织,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权益保护服务。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加速,中国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数量持续增加。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获得的权益保护却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障,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境。
本文将聚焦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目前,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薪酬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但实际上,许多雇主并未按照规定支付农民工应得的工资。
有些雇主甚至拖欠工资、恶意减薪或推迟支付工资,给农民工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其次,劳动条件问题。
由于农民工往往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工作,他们的劳动条件非常艰辛。
许多农民工没有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缺乏劳动保护和安全设施,容易受到工伤事故的影响。
再次,社会保障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通常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福利。
他们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一旦发生意外或疾病,往往无力承担医疗费用。
最后,权益维护问题。
由于农民工的身份较为特殊,他们在城市中的权益维护存在困难。
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农民工不敢或不知道如何维权,导致他们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改善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改善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
应该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要求,并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监督和调解机制。
同时,公布实时、透明的劳动市场信息,便于农民工了解工作机会和薪酬待遇。
其次,加强雇主责任的监管。
政府应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农民工的工资,并建立相应的举报和惩罚机制,以确保农民工能够正常获得应得的薪酬。
再次,加强劳动条件的改善。
通过加大对企事业单位和工地的巡查力度,督促雇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设施。
对没有劳动保护设施的企事业单位要严惩,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励提供良好劳动条件的企事业单位。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农民工是我国城乡发展中的重要劳动力,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和监管措施,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经常遭到侵犯,使得他们处于弱势地位。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1.法律保护不完善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如《劳动合同法》、《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等,但由于执行难度大、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仍然存在很大的漏洞。
2.信息不对称农民工往往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对自己的权益也不够重视。
而雇主则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以各种方式侵犯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如违法解雇、拖欠工资等。
3.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雇主和社会人士对农民工持有不公平的态度,认为他们只是廉价劳动力,不值得受到平等对待。
这种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也加大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难度。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1.工资支付问题农民工的工资支付经常存在问题,包括拖欠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按时发放等。
这不仅导致农民工生活困难,也给他们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2.劳动条件恶劣一些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安全保障,如建筑工地的高空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等,给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3.社保权益保护不到位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保障存在不足,有的农民工无法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或疾病,没有充分的医疗保障,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困境。
三、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效力和执行力度。
应加强执法力量,严惩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
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同时加强针对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培训。
3.建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雇主的监管,确保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分析(最终五篇)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分析(最终五篇)第一篇: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分析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籍身份,但已经完全脱离或部分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
他们在城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一只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工资被拖欠、企业不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劳动安全得不到保护等问题普遍存在。
一、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基本内涵农民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其合法权益天然地来自宪法规定,因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权。
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的权益。
包括: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
社会性的权益。
包括: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
政治性的权益。
包括: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二、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现状(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1、就业受限制。
尽管《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由于各种制度和现实原因,很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限本地城镇户口”。
2、用人单位侵害农民工的合理报酬权利。
3、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缺失。
农民工传统土地保障功能和家庭保障功能都明显削弱,城市社会保障一方面因为政策限制被排斥在外,另一方面即使排除政策障碍,农民工的弱势和用人单位的强势也使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4、不法机构以职业介绍为名,骗取农民工的血汗钱。
(二)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1、身份遭歧视。
农民工外出就业除了身份证以外,还需具备《外出人员务工登记证》、《外出人员计划生育证》、《暂住证》、《外来人员婚育证》、《就业证》等,增加务工成本。
2、休息休假权利得不到保障。
由于农民工劳动力资源的无限供给,劳动力处于买方市场,用人单位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占用休假休息时间,来获取高额利润。
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现状与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就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一、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现状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工资拖欠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一些不法雇主利用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漏洞,故意拖欠工资或以各种借口减少工资数额,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2.劳动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缺少社会保障的问题。
许多农民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一旦遇到工伤或疾病,将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
3.长期工作无法享受福利:一些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工作,但由于户籍问题,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各项福利待遇,如住房公积金、子女教育等,这也使得他们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4.违法用工现象:一些雇主为了降低成本,违法用工现象时有发生。
农民工被迫接受超时工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待遇,违法用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性问题:当前我国的劳动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洞,给不法雇主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他们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
2.执法不到位: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但地方执法环境的不统一和执法部门的不力也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执法不到位。
3.社会认知不足:农民工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其权益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认知和关注。
一些人对农民工的权益问题不够重视,甚至有些人对农民工的处境持有偏见,这也加大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难度。
4.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不法雇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故意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研究》范文
《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的工资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农民工工资拖欠、克扣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研究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的现状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社会保障制度等。
这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工的工资权益,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但是一些企业仍然存在违法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其次,政策措施的落实不到位。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的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权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于违法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应该依法严肃处理,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其次,完善政策措施的落实。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并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和问责,对于执行不力的地方政府应该进行问责和惩处。
再次,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社会保障服务。
例如,可以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对于拖欠工资的企业要求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以确保农民工的工资得到及时支付。
此外,还可以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保障。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发展现状与挑战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就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发展现状与挑战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1. 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础得到了明确。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为农民工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持。
2. 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政府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也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
例如,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加强了工资支付的监管力度;推行了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加强了对农民工身份信息的核实和管理;提出了“同工同酬”原则,促进了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高。
3. 社会组织的参与社会组织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些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设立了热线电话和咨询服务,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权益保护的支持。
同时,一些媒体也积极报道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面临的挑战1. 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出台,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违法用工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中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2. 农民工自身权益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工对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不强,容易被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所侵害。
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法律知识,农民工对自身权益难以进行有效维权;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工为了生计,不愿意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导致权益得不到保护。
3. 农民工流动性大农民工的流动性大,经常在不同城市之间流动工作,这给农民工权益保护带来了困难。
一方面,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容易遭受用人单位的欺压和侵害,权益得不到保护;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存在差异,给农民工权益保护带来了不确定性。
我国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护论文
我国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护论文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
然而,由于制度性和社会性原因,农民工在城市中遭遇了诸多劳动权利保护的问题,他们的工资、工时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护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对策来改善现状。
问题分析1.农民工工资支付不及时、不足或者无法拿到工资的现象普遍存在。
2.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但加班费及其他福利待遇不合理。
3.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不够,容易受到伤害或患病。
4.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
解决方案立法保障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民工的权益和雇佣单位的责任,加强对违法用工的打击力度。
2.设立农民工专门权益保护机构,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监督和维护,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完善制度1.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加强对工资支付的监督和惩罚制度。
2.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基本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政策,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针对雇主和农民工的劳动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家对农民工权益的认识和尊重。
2.提升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方法。
实施步骤1.逐步完善立法和政策,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基础。
2.加强行政力量的监督和维护,确保相关政策的落实。
3.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学习并吸收国际上的劳动权益保护经验,不断提高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护水平。
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建立完善的立法和政策体系,加强社会监督和宣传教育,逐步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特殊应用场合1: 建筑施工行业需要增加的条款1.增加对建筑施工单位违法用工的惩罚力度,以确保农民工的工资和工时得到合理保障。
2.强化工地安全管理,明确责任方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在各个战线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农民工作为城市“边缘化”的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全面合理的保障:经济性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政治性权益得不到真正的实现,社会性权益得不到切实的尊重。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既有体制性因素,也有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以及社会观念的影响。
解决农民工问题,应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061-02农民工作为日益庞大的一个新弱势群体,其权益保障缺失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1]。
农民工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社会性权益和政治性权益三个方面。
这些权益都是国家法定的劳动者权益,也是民工依法享有的权益,但农民工的这些合法权益在监管缺失、保障不力的情况下屡屡遭到侵害。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维权方式上,他们大多采用极端、粗暴等非理性的方式进行维权,农民工群体的权益保障状况令人担忧。
一、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现状一:经济性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第一,农民工的就业受限制。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或称首属劳动力市场和次属劳动力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正式市场寻找就业机会,从事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高危险、高劳动强度、低薪酬、低技术含量”的工作。
随着近年来城市下岗工人的增多,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对原来不愿意做的一些工作,城市人也逐渐加入到竞争行列中来。
一些城市又从保护本地人就业的角度出台规定,禁止和限制农民工涉足某些行业或职业。
第二,农民工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利遭到侵害。
一是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农民工虽然从事的与城市人同样的工作,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要比城市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二是加班不给加班费或少给加班费,按照国家规定超出规定工作时间或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必须支付劳动者加班费,但实际上很多农民工不能正常休假,节假日加班费更是虚设;三是拖欠甚至拒付工资,为了防止农民工中途辞职或其他原因,企业扣押农民工的工资或者恶意拖欠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农民工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没有保障。
在城市务工,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普遍没有保障,城市居民普遍享有: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等五大险,而农民工则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些不公平的遭遇都源于城乡二元体制下社保政策不够完善。
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没有保障,看电视、打牌等是农民工的主要休闲和减压方式,城市中一些文体娱乐设施门槛和费用较高,未能向农民工群体免费开放。
高负荷的工作,没有适当的减压方式,容易造成农民工的心理困扰,进而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现状二:政治性权益得不到实现第一,政治权利不能实现。
由于长年在外务工,绝大多数农民工很少回到家乡参加村委选举,无法正常行使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以及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伴随产生的就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乱象丛生,如基层民主选举中的贿选现象、宗族化现象等等。
此外,农民工无法行使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在农村中他们享有这些权利,而在城市中他们大多成为“被管理”或者“被执法”的对象。
因此,作为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农民工群体的这一权益没有真正的实现。
第二,人格及人身自由权利受到侵害。
农民工在与资方发生劳务纠纷时,或农民工进行非理性维权时,农民工经常成为被侮辱的对象,辱骂、搜身、挨打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用工单位为了防止农民工中途辞职、偷拿东西,随意扣押身份证及工资,限制离开厂区及经营场所,农民工的人身自由权利受到侵害。
现状三:社会性权益得不到切实的尊重第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抚养和受教育问题,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重要顾虑。
由于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差别很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寄读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农民工很难以承担,由此产生的留守儿童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
第二,农民工正常的休息休假权利得不到保证。
农民工普遍反映劳动超时现象严重,不少个体、私营及涉外企业经常让员工加班加点,即使国家法定节假日也不例外,国家法定的加班时限及加班报酬对这些企业来说形同虚设。
得不到正常的休息休假,加上长时间、高负荷的劳动极大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
第三,农民工工作生活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
在农民工就业的行业中,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工作环境最为恶劣,工伤事故也最多,主要是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注意改善工作环境,不给农民工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导致农民工工作的安全隐患多,职业病发病率较高。
因此产生的工伤、职业病都是农民工权利遭侵害的频发环节,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难点。
二、农民工权益屡遭侵害的原因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体制性的因素,也有国家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1.自身因素: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权利意识淡薄要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首先要让农民工知道自己依法享有哪些权益。
但事实上,由于广大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权利观念淡薄,不清楚自己享有哪些权益,权力观念淡薄和维权意识较低成为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重要自身因素。
文化素质较低这一自身因素,限制了农民工的从业行业、地域等,也成为农民工在遭到侵权时不能通过合法方式进行维权的原因。
2.政府因素:立法上的漏洞和监管上的缺失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在社会保障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民工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依法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合法权益。
但在具体操作上,《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没有直接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排斥在法律保障之外。
在立法上存在许多的漏洞,如劳动者和农民工在法律意义上的界定,在两者的法律解读上,劳动者在很大程度上被解读为城市中的产业工人以及从事各个正当行业的人员,而对农民工没有直接的界定。
监管上的缺失,主要是地方政府迁就企业的利益,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执法不公和执法不严的现象,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和及时的维护。
3.企业因素:用工企业和单位缺乏责任意识部分企业缺乏责任意识,片面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农民工的正当合法权益。
农民工在与企业的劳动雇佣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一些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和法律上的漏洞,或者无视现有的法律法规“顶风作案”,肆意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体制因素:我国部分现行体制的制约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是我国20世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把城乡分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种户籍划分方法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而产生。
在这一体制下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组织制度、人口迁移制度、教育制度、财政制度、住房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等,这些具体制度从整体上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有区别的区分开来,成为一个社会化边缘群体[2]。
这些制度或可概述为农民工体制。
这些现行体制成为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制度性根源。
5.社会因素:城乡差别社会观念的影响思想观念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城乡差别观念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也产生很大影响。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群体在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尚处于弱势,在心理上也处于弱势。
城市居民较农民工有心理上的优势和优越感,在城市中,农民工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偏见,他们难以在城市中找到依托。
受传统城乡观念差别的影响,农民工与城市人之间有着较深的隔阂和芥蒂,在这种观念和现实的社会不公平的社会处境的影响下,农民工群体对城市产生距离感、缺乏归属感、对自身缺乏认同感、生活缺少幸福感、情绪产生倦怠感。
6.其他因素:不对称和不完善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在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的今天,农民工群体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属于城市生活的边缘化人群,在利益诉求表达上,农民工也同样处于弱势。
在我国公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还很不完善,在城乡之间也显得很不对称。
首先,农民工组织化程度较低、个体力量弱小,缺少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组织依托;其次,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下,农民工难以承受当前的维权成本和相应的风险;第三,农民工的整体素质较低,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在缺乏合法维权渠道的情况下,农民工不得不采取一些非理性的维权方式,如集体静坐、“自焚讨薪”、“跳楼讨薪”等极端的方式宣泄利益诉求。
对农民工正当利益诉求相关政府部门要认真听取,并对当前的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进行完善和发展,这对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和构建和谐社会极具意义。
三、对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建议与对策第一,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加强政府监管力度,落实法律法规是保证。
农民工权益受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既定的法律、政策得不到有效的实施[3]。
因此,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并切实落实法律法规,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依法保障,对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用工单位要加大打击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国家应当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法律援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鼓励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支持农民工的维权行为,听取农民工正当的利益诉求,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企业增强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前提。
企业、用工单位应当加强法律意识,规范企业行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农民工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自觉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做到合理用工、守法用工。
此外要建立工会,在企业内部形成相应的制约机制,农民工多采取非理性的维权方式,说明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平台和交流机制。
农民工权益遭到侵害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农民工个体分手、缺少民工自己的维权组织。
因此,在企业和用工单位内部建立农民工工会,由工会协调和处理农民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民工工会成为民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第三,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逐步改革和完善阻碍农民工问题解决的体制性因素是根本。
农民工问题的产生的主要体制性原因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体制,要解决农民工问题,改革体制是根本。
国家要根据当前形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改革和完善影响城乡和谐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如户籍制度、医疗保障体制、教育体制等。
打破城乡之间的分割和隔阂,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正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更要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和需求的社会保障体制,并逐步缩小由体制性因素造成的城乡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