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公开课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公开课的认识

1什么是公开课

身为教师,几乎每个学期都要开设一堂公开课,到底什么是公开课呢?有位前辈说,公开课可以分为几类:一是示范课,二是研讨课,三是观摩课等等。我在基础教育网站上看到的解释是:“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有的同事说,公开课就是表演课,不是上给学生听的,而是上给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听的。在我看来,上公开课之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来准备课件和教案,然后紧张兮兮的等待上课,上完以后,感觉比放假还要轻松。

2公开课有必要上吗

这样看来,公开课有必要上吗?我觉得有必要,理由有三点:

2.1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见习期开第一堂公开课《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个师生问答的环节。当学生问我,河北的简称、湖北的简称是什么时,我竟然还需要看书来回答,这个细节让我脸红至今。就像老教师所说的那样,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教学素质就是要熟悉教材,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不充分,你还能拿什么来教给学生?更不用说“授人以渔”了。诚然,公开课有紧张的因素在里面,但这个教训还是陪伴我到现在,时刻提醒我,备课要充分。随着对教材的不断深入和钻研,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慢慢的在提高。

2.2可以检验教师的综合水平。在东渡初二(6)班上《西双版纳》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播放热带雨林的动植物影片导入新课,然后展示地形图,让学生探究: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丰富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出结论: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使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播放西双版纳的风光片,接着问:有什么旅游资源呢?

学生举手回答:热带雨林资源、热带动物资源、少数民族风情。

信息交流时间,让有兴趣的学生上台朗读事先搜集的资料。

有一个学生举手了,好,他上台讲的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风景。三分钟讲完后,又有一个学生举手了,我感到很欣慰。她介绍完西双版纳的动植物回座位后,底

下安静了几秒钟,没有人举手了,我想可能搜集资料的学生不多吧,正准备下一个环节,有一个女生举手了。是她啊,这个上次全班轮流演讲时讲得结结巴巴的女孩啊,我犹豫了一下,但鼓励心理还是占了上峰,因为她在发给我的邮件中,说她对地理很感兴趣,说她下次上台时一定能表现得更好。在大家有点怪怪的眼神中,她上去了,刚开始,她很紧张,满脸涨红,手还有点抖,我真佩服她的勇气,她开始念了,是关于少数民族风情的。念了几秒,又开始有点结巴了,不禁替她捏了一把汗。忽然,我想起了网上的一篇文章,能不能试一试呢?这时候,我对全班同学说:“大家一起把眼睛闭上,然后扒在课桌上,我们安静的听***把文章念完,好吗?”现在在开公开课,学生们也很自觉,课堂马上安静下来了。我听到***的声音慢慢清晰了,洪亮了,双手也不再发抖了……分多钟后,她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完了,微笑的走下讲台。我也很高兴,并且用左手啪了右手几下,底下的学生马上跟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堂课就需要教师要有课外知识和应变能力,更需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2.3教研组的同事和同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补长短。听过李钢老师上课的同事都很羡慕他在课堂上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对课内外知识的口若悬河,这样的长处是我们年轻老师的奋斗目标。在一节公开课上,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李钢老师不追求收集资料的多少,而在于收集资料的方法,他在课堂上教会了学生如何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地理资料,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詹老师的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陈老师的板书则写得非常漂亮。林老师能很好的跟学生打成一片,融合成温馨而又有激情的课堂氛围。而同行的不足可以让我们减少失误的机会。

3公开课真实吗

但是现在的公开课真实吗?有人形容:常规课是水,细水长流,公开课是酒,浓烈芳香;公开课是爱情而非婚姻,这话说得经典。从侧面反映了公开课的不真实。我认为理由有三点:

3.1准备非常充分。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会为了一节公开课,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撰写教案,打印文章等等,至少准备一周以上,有时候甚至一个月。连组长都说过,她为了第2天的公开课,晚上赶课件赶到半夜2:00。我有一次因为班主任工作烦杂,上班时间没法完成准备工作,只好周六跑到办公室自己来加班。还有一次,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自己买巧克力等奖品来发给主动举手的学生。这样的“劳民伤财”,难怪有的老师开始对公开课说“不”了。

3.2注重技巧和细节。一般开公开课,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语气、眼神、服装,甚至也要求学生注意这些细节,但是有的公开课带有很明显的表演性质。在公开课《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上,老师这样导入:上周布置同学们进行水资

源调查,同学们取得了很多成果,老师对同学们的成果进行了整合,并请班长主持分组汇报各自的成果。本节课带有很强的课改探讨色彩,课件非常精美,师生互动自如,尤其是上台汇报的学生落落大方,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课后我们了解到“上周”正是期中考试时间,而且这样的活动也是很难在一周内形成如此完美“成果”的。站在讲台上,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听课老师,更有我们的学生。公开课的一次次“表演”以及平常课堂上也许是不经意的不真实,都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对教育的诚信甚至对社会的诚信产生怀疑。

3.3完美地控制课堂节奏。用图片、影片、文字资料等丰富多彩的视频导人新课,接连不断的问题涌出,必不可少的讨论或者小组合作,情节紧扣的环环相扣,在临近尾声时达到高潮,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戛然而止,让在场的每一个听课者都感受到这一个波涛汹涌的过程。

在开设《“祖国心脏”——北京市》时,我严格按照这个程序上课:

A、北京的自然环境

介绍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问题情境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边缘,背靠群山(燕山、太行山),面向大海,与渤海的距离仅150千米;

优越性表现在:交通位置更为突出,是联系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重要通道;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

出示北京市地形图,北京的地形特征:西北高,东南低。

阅读课本P30“北京之夏”,思考北京的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北京的人文环境(情感酝酿、学生介绍):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科学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有名胜古迹:长城、故宫、周口店猿人洞、颐和园、天坛等,全国的交通枢纽、全国的经济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

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

北京的选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C、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在高潮时结束)

a、自然环境问题:沙尘暴、水资源匮乏

人文环境问题:交通阻塞、空气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