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你太不聪明了!
练一练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
1. 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2. 尝射于家圃
状语后置
3. 通计一舟,为பைடு நூலகம்五,
定语后置
4. 韩告急于齐
状语后置
5. 何以战
宾语前置 (介词的宾语前置)
翻译: 1. 微斯人,吾谁与归? 2. 子将安之? 3.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4. 开小门于大门之侧 5. 杀人以梃与刃
翻译: 1.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文言特殊句式标志(笔记)

文言特殊句式标志(笔记)

一.倒装句:
(一)定语后置:
⑴者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注意区别:表判断、指代“……的人”两种用法)⑵之格式:中心词+之+定语
(注意区别:“之”也可做宾语前置标志)
⑶……之……者例:马之千里者
⑷数量词(常后置)例:铸以为金人十二
(二)宾语前置:
⑴疑问句:何、奚、安、胡、曷、恶、谁、焉……
⑵否定句:“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⑶之格式:宾语+之+否定词+动词
例:句读之不知
⑷是例: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马首是瞻
⑸方位名词做介词的宾语,常前置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三)状语后置:即介宾短语后置:于、以
格式:谓语,主语!
例:贤哉,回也!
二、判断句:唯一标准:翻译出“是”
注意:古文中出现的“是”多数不表判断,而是代词“这”
三、被动句
1.有标志:①见②于③见……于……
④受……于……⑤被
2.无标志※:语意中本身含有被动意味(如:诛)注意:“见+动词”的两种情况:①见=被②见=我(见=“我”例:府吏见丁宁、慈父见背)
四、省略句
参考翻译的方法:“补”相关笔记。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较全、有练习题2016-01-11 11-22-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较全、有练习题2016-01-11 11-22-30)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 汝、尔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 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 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 有何罪 唯你是问 (唯问你) 唯利是图 (唯图利)
4、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
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
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尝贻余核舟一(枚)。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被动句。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帝感其诚,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判 断

言 句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陈涉乃立为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六、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3、此为何若人? 7、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忠之属也 13、环滁皆山也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中轩敞者为舱。 8、鱼,我所欲也 10、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夫战,勇气也 14、醉翁亭也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3、帘卷西风。
2、潇潇暮雨。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何以战?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时人莫之许也。 7、会宾客大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6、问女何所思。 8、何苦而不平?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中学)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中学)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前作状语。

例: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于中庭步)
• 2、介词“以”加名词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谓 语后作后置状语。

例:具告以事。 (具以事告)
• 3、还有一种介词“乎”在补语位置时,在翻
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三)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 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 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四种情况:
例:亚父南向坐(亚父向南坐) 这里的方位词“南”,充当“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二)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作 状语,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将介宾短语 后置作补语。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 1、用介词“于”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 类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3.“惟马首是瞻”( 惟瞻马首) 4、“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等成语(“唯图 利”,“惟从命”) 这种格式,“之” “是”是提宾的标志,翻译时需去 掉“之”或“是”。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宾语前置的第四种情况:
四、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译文:“张良
问道:‘大王您带了什么东西?’”(大王来操何) 2 .何陋之有?译文:“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有何陋之)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宾语前置的第三种情况:

八下文言文知识点——特殊句式

八下文言文知识点——特殊句式

八年级下册【知识精要】
六、特殊句式
1. 倒装句
(1)尝贻余核舟一(定语后置)
(2)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
(3)为人五;为窗八(定语后置)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
(5)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
(7)我知之濠上也(状语后置)
(8)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
(9)其视下也(状语后置)
(10)水击三千里(宾语前置)
(11)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2. 省略句
(1)林尽(于)水源
(2)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
(3)坐(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4)其两膝相比者。

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首微
(6)(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人)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7)此人一一为(村中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8)我知之(于)濠上也
3. 判断句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3)中轩敞者为舱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盖大苏泛赤壁云,
(6)《齐谐》者,志怪者也
(7)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8)我非子,固不知子矣(16)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9)天下为公
(10)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1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文言句式-倒装句

文言句式-倒装句

注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 注意: 宾语,往往用“ 宾语,往往用“唯(惟)……是……” 是 格式。 格式。 只是。 ”“之 惟:只,只是。“是”“之”是提宾 的标志,不译。 的标志,不译。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B) 子何恃而往? A. 子何恃而往?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唯才是举。 C. 唯才是举。 尔何知? D. 尔何知?
D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 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 以状语来理解。 以状语来理解。
介词结构“ 介词结构“于……”
介词“ 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 组成的介宾短语常放在 介宾短语 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 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 语的。所以, 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 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 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 介词结构后置” 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句小结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即将介词短语放在动词 后面作补语, 标志性词语:“以”、 后面作补语, 标志性词语: “于”、“乎” 等。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 语序: 语序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操蛇之神闻之, 操蛇之神闻之 于帝告之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州司临门, 州司临门 4.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辞以军中多务 于星火急 蒙以军中多务辞
倒装句
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 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倒装形式: 倒装形式: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四种,两个前置句和两个后置句,即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句子成分的位置,除了表达的特殊需要外,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

就宾语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是在谓语之后。

但是,在文言文中的几种特定情况下,宾语却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已成为固定形式,这就是“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一、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宾语可以前置(即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带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勿”“否”“非”或否定动词“无”,或否定代词“莫”。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基本格式如下:[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例: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蹇裳》)——你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别人思念我?[否定词+代词宾语+插入成分+动词]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没有谁能抵御它。

[ 否定词+插入成分+代词宾语+动词]例:莫肯之为。

(《吕氏春秋?不苟》)——没有谁肯干这件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疑问句,一般要有疑问词的帮助发出疑问才能构成。

疑问词分为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

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安、奚、恶、胡、曷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邪、哉等。

主要格式如下:[疑问代词宾语+(能愿动词)+动词](疑问代词做动词的宾语必须前置)例: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我欺骗谁呢?欺骗天吗?[疑问代词宾语+介词]例:何为不去也?(《苛政猛于虎》)——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3)一般句式中动词的代词宾语的前置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先秦古籍里。

其特点是:代词宾语+动词例:民献有十夫予翼。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宾语前置
示例:(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2)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用“唯(惟)……是……”提宾 (唯利是图、惟命是从)
宋何罪之有?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陈言之务去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倒装类型: 1)宾语前置 2)状语后置 3)定语后置 4)主谓倒装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例:( 1)、“大王来何操?” (动宾倒装) (2)、彼且奚适也? (3)、 彼且恶乎待哉 (4)、夫晋,何厌之有? (5)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貫女,莫我肯顾。 (2)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3)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4)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 妾》〈孟子〉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 前,以强调宾语。
(7)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8)、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9)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10)、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 〈诗经〉 (介宾倒装)
提示:
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 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 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 南坐。”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一.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宾语前置
倒装句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被动句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指句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通常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语而颠倒原有语序。

根据倒装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完全倒装谓语前置:主语+谓语+宾语例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问说》)宾语前置:(宾语)+谓语+(主语)+名词性偏正结构例如: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

(《聊斋志异·促织》)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后置:动词+以+宾语例如:战于长勺。

(《左传·庄公十年》)2.局部倒装定语前置:形容词性词语+之+名词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前置:之+以+名词(短语)例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3.特殊倒装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例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宾语省略句: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状语后置:在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句子中,介词结构放在句末,状语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定语后置:在“之者”结构中,“之”起结构助词作用,没有实在意义,“者”起辅助性作用,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即定语后置。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4.固定结构中的倒装现象在古汉语中,有些固定结构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是以”结构(因此)、“虽然”结构(虽然)、“即使”结构(即使)等。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 即使一人誉之,一人毁之,然终于无誉无毁。

(《进学解》)这些倒装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逐渐消失,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和文意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常见的倒装句式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倒装现象,如主谓之间有停顿的句子、省略句、判断句等,也需要适当了解。

定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型分析

定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型分析

定语后置的文言文句型分析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称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以“……者”为标志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之铿然有声者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2.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

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钴姆潭西小丘记》)3.用“者”又用“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等。

状语后置,是指文言文中处于谓语后面作补语的部分,在理解和翻译这类句子时要以状语来看待。

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记》)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以下几种:
1.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如在《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

2.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例如在《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

3.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 状语后置或者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此外,还有谓语和宾语同时前置的倒装句式,例如在《陋室铭》中的“吾谁与归”。

除了上述几种倒装句式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倒装句式,如语气词前置的倒装句式等。

这些倒装句式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让文言文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被动句式。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式通常通过使用“被”、“为所”等词语来表达。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另外,文言文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连动句、兼语句等。

这些句式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借助上下文和语境,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倒装句式和特殊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含义和深层意思,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语文倒装句

语文倒装句

语文倒装句语文倒装句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一、主谓倒装。

也叫谓语前置或者主语后置。

文言文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

但是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确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强调“甚矣”。

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正确语序是“我少年中国美哉”,强调“美哉”。

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以下情况,宾语要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正确语序是“微斯人,吾与谁归?”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正确语序是“大王来操何?”沛公安在?——《鸿门宴》正确语序是“沛公在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正确语序是“三岁贯汝,莫肯顾我。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正确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

”3、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之”没有实在意义。

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没有实在意义。

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正确语序是“唯瞻余马首。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

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正确语序是“其相比两膝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正确语序是“盖简修狭桃核者为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即“居高庙堂”,“处江湖之远”即“处远江湖”。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爪牙之利”即“利爪牙”,“筋骨之强”即“强筋骨”。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定语后置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定语后置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定语后置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A: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B: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
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C: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
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定语后置】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定语+中心语),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构成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在古汉语中有时将定语移置到中心词之后,即“定语后置”。

中学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句意: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适别。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意:对策没有确定,想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能找到。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句意: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着。

2、.“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句意: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句意: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

3、“中心词+而+定语+者”格式○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句意;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僚,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4、“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作定语)”格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啊。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句意: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5、中心词+定语(数量词作定语)格式○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句意:我带了一双白璧,想要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要献给亚父。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句意:如今听说用千斤金、万户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倒装句----主语后置;固定句式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主语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于 文言文倒装句

于 文言文倒装句

于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指的是句子成分的正常语序被颠倒,与现代汉语中的正常语序相比较有所不同。

文言文倒装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主谓倒装:即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互换。

例如:“何求美人兮,空谷修竹。

”(屈原《离骚》)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美人何求兮,修竹空谷。


宾语前置:通常把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马不听指挥,车不任载也。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正常语序为“不听马指挥,不任车载也。


定语后置:定语通常放在名词之后。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定语“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放在它们所修饰的名词“死”之后。

状语后置:状语放在动词或者整个句子之后。

例如:“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李白《行路难》)状语“不在水”、“不在山”和“只在人情反覆间”置于句尾,用以补充说明前面的“行路难”。

被动句式: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式往往通过特定的词汇来表达,如“为……所……”的结构。

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这里的“为天下笑者”就是被动语态的一种表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天下人嘲笑”。

疑问句式:在文言文中,疑问词常常置于句首。

例如:“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疑问词“何时”放在了句首。

了解这些基本的倒装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语义。

在阅读古文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是否存在倒装,并据此调整对句子的理解。

促织倒装定语后置的句子

促织倒装定语后置的句子

促织倒装定语后置的句子
促织中倒装定语后置的句子是: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翻译: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一、关于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

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

在文言文中,除了这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

二、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三、促织中的其他特殊句式有:
1、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
2、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
3、掭以尖草(介词结构后置)
4、问者爇香于鼎(介词结构后置)
5、既而得其尸于井(介词结构后置)
6、令以责之(于)里正(省略句)
7、(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省略句)
8、假此科敛(于)丁口(省略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之定语后置初中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文言文里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就把定语放在中心
词之后,并加上“者”、“之”、“所”等字,作为定
语后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

这类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

例如:①且将
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借助于结构助词“之”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以强调定语。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
(3)用“之……者”或“而……者”结构,表示定语后置。

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
上面所说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
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是可以后置的。

一般来说,一部分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
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

例如“秦之咸阳”
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就不能说成
“穴之蛇鳝者”。

【典例解析】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解析】A、B、D均为否定式宾语前置;C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