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教案-2018年宝应地区语文科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资料[整理] 精品

高三语文教案-2018年宝应地区语文科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资料[整理] 精品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特殊句式的标志及类型2.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教学重难点:辨别特殊句式的类型并掌握翻译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内容中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翻译题中,因此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二.句型介绍: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三.分类说明:1.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2.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北京市2018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6课时 文言断句教学设计

北京市2018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6课时 文言断句教学设计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请您写篇记叙的文字吧。”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谋划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湘潭、贵州和四川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津停泊,遇到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远又累,而且常常恐惧风波,担心船翻人被淹死。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担心。”我问这个堤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到最上边能得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如果不耽误时间可以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然后催促我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
三、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考纲
明确考纲:
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等)
阅读了解考纲。
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
考题导引
展示高考例题:
1.(2015年高考北京卷)《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18高考文言句式专题(共116张PPT)

2018高考文言句式专题(共116张PPT)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行将为人所并
第十一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中心词“主”—— [状] “谓”——(定)中心词
“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
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jiùshì)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 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 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zhànshì)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第四十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 (ɡònɡ yǒu)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 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 省略。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1、下列句子(jùzi)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第十四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翻译(fānyì)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兄嫂是依。
用 规律 三: (guīlǜ)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 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
在意义。
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1、何以(héyǐ)战?
“何以(héyǐ)”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xiànɡ wánɡ)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2018高考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2018高考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唯利是图 。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 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 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 (定)─宾
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臵?
(1)何有哉?
(2)秦人不暇自哀 (3)甚矣,汝之不惠 (4)童子何知? (5)客之美我者 (6)何以伐为? 何以——凭什么 何知——知道什么 何有——有什么 自哀——哀自
文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宾语前置
倒装句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被动句
主谓倒置
省略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考纲要求
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和词类活用。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宋何罪之有?
【解释】 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 为宾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2018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全套教案

2018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全套教案

文言文复习教课设计第一讲考点剖析文言文考点①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⑤挑选文中信息,归纳主要内容,剖析作者看法考点:理解常有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学语文资源网教课设计|课件|试卷|论文|总结|教育教课资源下载考点阐析: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有实词”。

这是考察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详细要求,既是考察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状况,又是考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含义:实词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没有完好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汉语虚词包含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所谓“常有实词”,从词的出现频次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

考察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其余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质上就是指在详细语境中的含义。

因为文言实词绝大多半拥有多义性。

因此要确立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终究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文言实词的复习一不要走开原文(语言环境),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经过详细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推测实词的含义是最有效的方法。

文言实词主要有三个特点:通假性,单音性,多义性掌握古代汉语实词主要经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1.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当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绝不相关、不过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

还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因为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许多,以后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本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

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句式 教案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句式 教案精品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句式教案在考试中常见的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及一些固定句式。

复习时要抓住每种特殊句式的难点或易误点。

第一.关于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三个句子都比较容易分辨,如果提炼主干的话,都呈现“名词主语”+“名词谓语”的结构。

而对下面这个句子(划线部分),有些同学就要犯迷糊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划线的这个句子同样是判断句。

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

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同学们为什么会犯迷糊呢?第一在于“是”,这个“是”是代词而不是判断词,第二在于句子中没有“者”“也”之类,而且主谓间没有逗号。

可见掌握判断句,关键在于其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第二.关于被动句被动句分两类,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被动句的难点在于“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上述两句都是被动句,有被动标志词“见”或“见……于”,“见”后都接动词。

但并不是所有“见”后接动词都表示被动。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容易相混,如: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充当动词的宾语(很奇怪,动宾倒装!),实际上起一个代词的作用,“见恕”意为“饶恕我”。

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原谅我。

2018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5 近日整理往日收集的网页,看到了这篇关于言的,以备查阅。

一、高考言命题特点及应试对策
言阅读是高考语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册本所有言篇目(这时,最好不包括古诗与戏剧,这两部分单独复习,效果会更好),采取5、4、3、2、1、6的先后顺序,每周三节晨读,一周一个单元,十一周可以复习完。

要求学生每篇必读两遍,第一遍连注释一起读,重点读注释,解义;第二遍,通读全篇,如有背诵,复习背诵。

之所以照前面顺序安排,是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讲第五册,大约两个月后能讲到第六册,如此安排这两册就可以及时复习)。

这一步,是以学生个体的活动为主,教师仅指导而已,目的在于熟悉内容,
在浅表意义上,力图增强语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学期末,利用一个月的上时间,师生共同逐篇复习。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对于第二步的深化与提高。

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讲言,而实质上,教师一定要对全套教材每篇言的知识要点烂熟于胸,在上复习时,要拎出要领,触类旁通,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总结规律,授之以渔。

所以,这一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做到每有得,充分体现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和取法于内、应用于外的精神。

只有如此,才能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才能从浅表的熟识达到深层的理
解进而从容的运用。

三、加强针对训练,复习稳扎稳打
前面的三步复习,如果缺乏有力的督导措施,极容易半途而废或者事倍功半。

第一步,检查作业即可。

而对于二、三两步,则必须加强针对训练。

以考核。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

《考试大纲》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杜牧《阿房宫赋》)翻译:一个人的心,也是千万人的心啊。

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翻译: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fǔ);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fǔ);安上,字纯父。

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第8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教案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第8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教案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第8讲采纳、仿用、变换句式》精析精练教教案一、考纲阐释“采纳、仿用、变换句式”是最新《考试纲领》中要求的语言表达应用方面的一项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考点的考察实质包含采纳句式、仿用句式和变换句式三个重点。

采纳句式是指选择使用合适语境的句子。

采纳句式的目的就在于能在阅读耐辨别文章中句式的表达成效以及能在写作时使用最正确表达成效的句子。

仿用句式是指依据要求,在造句形式上使用题目给出的句子,而更换原句的内容。

仿用句式考察仿写的句式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照句、对偶句、拟人句等。

变换句式与仿用句式相反,它是指依据要求,在基本内容上保持题目给出的原意,而更换原句的形式,决不可以改变句意,二、考点透析(一)认识句式特点句式,往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有的句式有: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必定句与否认句、陈说句与反问句、单句与复句、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

.长句与短句长句与短句仅就单句而言;两者是相对的,没有截然的界线。

一般而言,用词许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反之,就是短句。

长句表意严实、精准仔细、语意贯穿、气吞山河;短句短小干练、生动明快、开朗有力、节奏性强,能简洁简要地表达事实,简短生动地表现人物、事物的快速变’化,表达作者(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必定的语气;。

长短句兼用,方能各尽其妙,有条有理。

.主动句与被动句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实行者的句子叫主动句。

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用“把”字将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谓语动词以前的特别句式叫把字句。

被动句中“被”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也作状语,有时“被”后对象省略;表示否认、时间等的副词以及助动词都要放在“把”“被”以前。

如“他大体被朋友留下吃午餐了”。

把字句是特别的主动句。

“把”字句就是用“把”或“将”把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在动词以前的一种句式。

它和被动句同样,否认词或助动词只好置于“把”字前,如:我没有把衣服洗干净。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的识辨技巧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的识辨技巧

【技法点拨】一、判断句识辨1. 从特征入手,看是否符合判断句的特点。

判断句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天下所共传宝”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就符合判断句的特征要求。

2. 看有无外在语言标准。

判断句的主要标志是“……者……也”“……者,……”“……,……也”,还有一些副词,如“则、乃、诚、非”等。

当我们在遇到这些标志词时就可以初步判断为判断句;另外,有些没有标志的判断句,我们也要根据语义看翻译时能否翻译成“是”字句。

若能,则也可判断为判断句。

二、被动句的识别1. 从标志词入手。

带有被动句标志词的被动句有这几种类型:“为”“为……所”“……为所……”“于”“受……于……”“见”“见……于……”“被”。

当我们在句子中发现这些标志词就可以考虑这些句子为被动句。

2. 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

如果在分析具体句子的时候,要思考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

如《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金石”是“镂”的支配对象,并且“金石”是受动者,因此这个句子就可以判断为被动句,虽然没有标志词。

三、倒装句的识别1. 从特殊举止入手。

若遇到了否定句或疑问句,要考虑有没有宾语前置。

如“何陋之有”有疑问词“何”。

2. 熟记每种倒装句的标志。

如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是“是、之、以”,如“唯利是图”;定语后置的标志为“……者”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 注意与现代汉语的正常语法相比照。

我们说倒装句是把古代汉语拿来和现代汉语相比较的,所以我们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来分析文言文句子,就会发现倒装类型的。

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这句话。

口诀:主谓宾,是主干,定语藏在主宾前,谓语一看着了急,前状后补巧打扮。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示例:﹙高中﹚学生〔应努力〕学〈好〉﹙语法﹚知识。

四、固定句式的识辨1. 牢记搭配。

文言文有很多固定搭配的固定句式,我们一定要牢记,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句式的识别和翻译,比如:何……为,孰与。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2)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式,理解文意。

2、难点(1)宾语前置句中各种类型的辨别和理解。

(2)状语后置句中介词结构的判断和调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句式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

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句式,就可能会误解文意,导致答题错误。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二)判断句1、特点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2、常见形式(1)“……者,……也”“……,……也”“……者,……”。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2)用副词“乃”“则”“即”“皆”“诚”“为”等表示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3)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三)被动句1、特点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2、常见形式(1)“于”字表被动。

例如:“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字表被动。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3)“见……于……”表被动。

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复习 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复习 含解析

课题高考文言文复习
●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辨析文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记运用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

2.翻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臵、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难点:
1.在语境中对相关实词迁移运用的能力
2.整体把握语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堂反馈
一、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
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3、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6、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
二、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
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落脚点:翻译题、选择题翻译的程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用“者”、“也” 表判断。

1、“……者,……也”式。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者”和“也”不必译出。

)(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蔺列传》2、“……者,……”式。

(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1)、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也”式。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4、“……者也”式。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 教案(全国)1精品版

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  教案(全国)1精品版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教案(全国)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迅速准确解答题目。

本学案我们将细致讲解《考试说明》规定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表现形式,各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的熟悉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略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

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4.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解析:该句省略内容较多,翻译时需要补充,“王怒,(王)得卫巫,使(之)监谤者,(卫巫)以(之)告(王),(王)则杀之。

(于是)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参考答案: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发现了后就来报告厉王,厉王就立即杀掉那个议论的人。

于是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

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傲,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

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发现了后就来报告厉王,厉王就立即杀掉那个议论的人。

于是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

(五)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

最新-江苏省溧阳中学2018语文高考复习教学案(文言文实词) 精品

最新-江苏省溧阳中学2018语文高考复习教学案(文言文实词) 精品

三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两课时)1、了解高考考点要求、考查方式2、识记并辨析120个实词的含义1、熟悉实词考查的考点题型2、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考点解析〗“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典型题例〗18—18年各地高考实词试题示例(详见5年高考3年模拟248——270页)1.18北京、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数被嗟异数:多次B、以功处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C、尽用市药市:买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2.18浙江、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世家歙州家:定居B、君行坏堰坏:使……毁坏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知:主持、执掌D、四方奏疏不客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3.18冀鲁豫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至孝:极为孝顺B、郡中连旱二年,祈请无所获祈请:向神灵祈求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咨询,打听D、于是行旅不到,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4.18江苏、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A、及觉,痛咎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强饮客,客辞 /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C、即自引满 / 引壶觞以自酌D、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 数遗魏王及公子书5.18湖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游:游玩,交往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悉:全,都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怪:责怪,责备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犹多缪:通“谬”,谬误6.18山东、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无聊:精神无所寄托B、益迟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C、殆不自觉也自觉:自己意识到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生平:有生以来,平素7.18天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B、请治剑服治:备办C、庄子入殿门不趋趋:小步快走D、王乃校剑士七日校:使……较量〖题型解读〗自主归纳,高考实词考什么?〖方法指导〗(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

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主要有四种情况:倒装句种类1. 宾语前置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翻译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翻译:这样还不能称王的,还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应理解为“不欺余”,“余”是人称代词,作的是动词“欺”的宾语。

翻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孰、恶、焉、胡、曷”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翻译:张良问:“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东西?”)②沛公安在?《鸿门宴》(“安在”应理解为“在安”,在哪里。

翻译:沛公在哪里?) ③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宾语前置,即“有何厌”,有何满足,厌:同“餍”满足。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问”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短语。

这些在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句: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疑问代词作宾语,翻译时应放在介词之后,应是“以何”,翻译: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生气到这种程度呢?)②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介词宾语不是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并不多见。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或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是……”和“唯……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翻译成“只”“只是”“专一”“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3课时。

其中讲练2课时,练习课1课时。

【考点简析】2013 年《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

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

虽然《考纲》没提到定语后置句及状语后置句,但这两种句式都会在翻译题中有所涉及,所以也不能忽略。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

10.臣本布衣。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3.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结: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如1)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如2)3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形式为:“……者,……。

”(如3)4.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代称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4)5.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如5)6、用“此”“乃”“亦”“即”“则”“素”“皆”“诚”“本”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如:6—10)7.用“是”“为”表示判断。

(11、12)8、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如:13—15)练习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

B.夫天者,人之始也。

C.然是说也,余常疑之。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判断句的辨识能力。

答案C(A为无标志判断句;B “者……也”表判断;D“非”“……也”表判断)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二)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属今为之虏矣。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文王拘而演《周易》。

10.而刘夙婴疾病。

小结:1.用“于”“受”“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1、2)2.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

(如3、4、8)3.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如5—7)4.用“被”表示被动。

(如8)5.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示被动。

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如9、10)练习2: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被动句的能力。

答案B(“被”读“pī”,同“披”,披散,散开;ACD 为被动句)练习3: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近日见辱问于长者。

B.君既若见录。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被动句的能力。

答案:B。

(B项“见丁宁”的“见”是指代性副词,表动作涉及的对象,“见录”义为“记住我”。

ACD三项的“见”都表被动。

)三、倒装句※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三)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 秦人不暇自哀。

2. 时人莫之许。

译文:“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3.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 而今安在哉。

5.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6. 吾谁敢怨?译文:“我敢埋怨谁呢?”7. 姜氏何厌之有?8.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才是举——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唯举才9. 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10.臆!微斯人吾谁与归?11.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

)小结:1.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1—3)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这类疑问代词有“谁”、“何”、“奚”、“安”等。

(如:4—6)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7、8)2.介词的宾语前置:(1)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9、10)(2)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还有一种,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如11)练习4: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

D.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判断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能力。

答案A。

( A 项是判断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除宾语前置外,主要还有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1.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2. 悲哉,世也!——译文:这个社会多可悲啊!小结1: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 楚人有涉江者。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5.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千里马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6.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小结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2)用“者”的后置。

(如4)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用“者”煞尾。

(如5、6)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4)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

(如5)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7.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应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

”)8. 申之以孝悌之义。

(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应为“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小结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格式:(1)动/形十于(乎,相当“于”)十宾(2)动十以十宾练习5: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A.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定语后置句式的能力。

A.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人”均后置,以此突出定语。

C.“少年好事者”意为“好事之少年”,是定语后置。

D.“马之千里者”意为“千里马”,是定语后置。

【答案】B练习6: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风乎舞雩。

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请其矢,盛以锦囊。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状语后置句式的能力。

A.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B.乎舞雩风。

C.“徙于南冥”即“飞到南海去”,没有状语后置的现象。

D.请其矢,以锦囊盛。

【答案】C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 至莫夜月明,(我)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4.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事)甚急!”小结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2)承后省。

(3)自述省。

(4)对话省。

5.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6.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7. 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8. 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小结2:(1)省略谓语。

如5(2)省略动词宾语。

如6(3)省略介词宾语。

如7(4)省略介词“于”。

如8练习7: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C.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省略句式的能力。

答案B.(A应为:沛公,C应是“为乐”,D 应是“以”)五、固定句式古文中,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语言搭配形式,我们称之为固定结构。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