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神论资料
理性神学的第二条原则
理性神学的第二条原则
理性神学的第二条原则
理性神学的第二条原则是:上帝的行为不得证实是不道德的。
上帝作为一个完
美无瑕的神,拥有着至高的权利和属灵的尊严,他的行为拥有了完全的合理性,因此不能有任何违背道德的行为发生。
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只有建立在合乎理性和完美道德原则上的行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行为,任何违反道德原则的行为都不应该被认可。
在启示信仰和研究中,一些神学家认为上帝的行为是很复杂和有趣的,在他们
看来,上帝在他的行为中没有违反道德,他的行为是为了达到人类最终的精神解放,这也是上帝最高属灵的最终目标。
但在研究中,上帝的行为又是可以被实际的实践应用的,比如说上帝的仁慈,仁慈是一种不违背道德的行为原则,它也能够得到世上普遍的赞同。
上帝的行为应该是进行无论是行为上还是思维上都不违背道德原则的。
而理性
神学的第二条原则,便是为了强调上帝的行为应遵循正义和公平的道德原则,来维护和促进人类的精神解放,要求上帝的行为不得证实是不道德的,也要求我们自己也要遵守公正与完善的道德原则。
阿奎那理性神学基本特征论析_翟志宏
第60卷 第3期2007年5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 Vol .60.No .3May 2007.303~307收稿日期:2006-12-15阿奎那理性神学基本特征论析翟 志 宏(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作者简介]翟志宏(1960-),男,河南南阳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宗教学、基督宗教与文化研究。
[摘 要]托马斯·阿奎那秉承中世纪经院哲学传统,在全面整合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奥古斯丁神学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一个系统化的理性神学体系。
他认为,哲学和神学具有相当密切的内在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自然和理性的方式,对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本质与属性、上帝与世界万物以及人类的关系等神学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说明。
阿奎那对理性神学的内容、特征和方法的全面探究,在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阿奎那;理性神学;基本特征[中图分类号]B5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 (2007)03-0303-05托马斯·阿奎那(1224—1274)生活在西方文化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
大约从12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亚里士多德著作拉丁译本的大量出现,对基督教神学形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而当时在巴黎和牛津等地建立起来的新型大学,为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舞台,从而加剧了这种危机。
因而,如何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础上认识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消除它们之间的张力,就成为以阿奎那为代表的经院哲学家们面临的基本问题。
当然,理性和信仰的关系在基督教产生之日起就成为神学家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虽然一些早期教父,如德尔图良,坚持了理性和信仰不可调和的立场;但从哲学上认识神学问题并对之进行合乎理性的论证,则是大多教父们的理想。
这种理想在11世纪以后再次成为激励经院哲学家们进行哲学论证的动力,导致了安瑟尔谟本体论证明和阿伯拉尔辩证神学的产生,最终在13世纪阿奎那的思想中得到了最充分和最全面的体现。
几种神正论思路的比较
几种神正论思路的比较第一篇:几种神正论思路的比较几种神正论思路的比较摘要:恶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恶的问题也是对一神论信仰最为强烈的理性质疑,素来都是无神论批判神学宗教的利器。
基督教中,恶的问题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棘手的问题,是因为它与上帝存在的证明之间存在着矛盾。
对于调和恶与上帝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历史上有不同的理解路径,大概可以梳理为三种类型:即坚持传统上帝观的解答方案;修改上帝的属性的解答方案;否定传统上帝观念的解答方案。
本文将较为详细的阐述每种解决方案的代表性人物和理论,并分析其优缺点。
以期达到对这三种神正论思路的比较理解。
关键词:恶的问题、神正论、奥古斯丁、爱任纽、斯温伯恩、希克、格里芬一,恶的问题关于纳粹大屠杀,尤金·博洛维茨写道:“一个允许大屠杀发生、在大屠杀中保持沉默、在大屠杀持续进行时‘掩面不顾’的上帝,是不值得信仰的。
对于上帝,我们的理解可能会有局限,但是奥斯维辛却要求我们断然地将理解悬置起来。
在那样巨大的罪恶面前,一个善的、全能的上帝是令人费解的,因此,人说:‘上帝死了’。
”[1] 尤金·博洛维茨这段话表达出宗教思想史上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恶的存在与上帝存在之间的矛盾。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最早提出恶的问题,他问道:“上帝或者希望消除所有恶事而不能,或者他能而不愿意:或者,他既不愿意又不能;或者,他既愿意也能。
如果上帝愿意而不能的话,他是软弱——这与上帝的品格不符;如果上帝能而不愿意的话,他是恶毒——这同样与自己的品格相冲突;如果上帝既不愿意又不能的话,他就既恶毒也软弱,因此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既愿意又能——这唯一符合上帝,那么,恶事到底从何而来?或者说,他为什么不拿开这些恶事?”[2] 可以说,恶的问题是对一神论信仰最强烈的理性质疑,素来是怀疑论者批判上帝信仰的利器。
更有德国神学家汉斯·昆称之为“无神论的磐石”。
上帝存在的证明必须考虑到反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神论
神论作者:何鹏荣第一篇:"神"是什么?世间是否真的有"神"?古往今来,改朝换代,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繁华都市,乡间山沟。
无论是从学的、从政的、从教的、从工得、从农的、从商的。
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人敬仰的"神"的存在。
西方敬仰耶稣,东方敬仰天帝,南方敬仰释迦,北方敬仰清真。
各地都有各地"神",各族都有各族的"神",个人都有个人的"神"。
人们都对这些"神"摸顶崇拜。
从唯物主义辩证法中,我们知道世间根本没有"神",但为什么信"神"者比比皆是?"神"是什么?"神"是过来人,是曾经的"先知",和"学者"。
"神"是我们身边那些我们大众所推崇的、敬仰的人的精神化身。
他们给付了我们一种精神寄托。
我们也把这种精神寄托叫信仰。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精神寄托和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道德底线和精神追求的。
在现在社会里,特别是年轻人,都整天感到无聊、没意思、没精神、郁闷等等,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这些都是没有信仰的一种表现。
他们没有精神追求,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想着的是痛苦的责任、恐怖的死亡、忧伤的疾病、苍白的工作和无聊的生活,想着的是不劳而获和生活的享受。
"神"就变成了人们追求效仿,学习的对象。
"神"就成了我们的精神寄托。
"神"就成了我们的信仰。
第二篇:"神"是怎么产生的?经过我对各种"神"的研究,发现所有"神"的产生,都有以下三个共同点:一、包容之心:无论他人曾经做过什么样的错事、坏事,犯过天大的罪过,"神"都可以已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他。
高考历史: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神论
高考历史: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神论
自然神论是17-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
自然神论者推崇理性原则,把上帝解释为非人格的始因的宗教哲学理论,又称理性神论。
由17世纪英国思想家赫伯特始创,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也都是具有一定唯物主义倾向的自然神论者。
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
第1 页共1 页。
古希腊哲学的理神论
的传说 与 故事 展开 叙述 的 , 而这 些 神 话 中的 种种 一 切都 反 映 着希 邦 民 主制 的具 体情 况 大致 是 这 样 的 : 它 的一 个 重 大 措施 是 按 地 “
打 通过 这 些 基 层 腊人 关 于 宇宙 生成 的原 始理 解 。在 赫 西俄 德 的《 谱 》 关 于宇 区建 立 社会 的基 层 组 织 , 乱 了原 来 的 氏族 部落 ; 神 中, 宙 的生 成 模式 是 这样 描述 的 : 最 初 出现 的 是 混 沌 。然 后 出 现 的 组 织选 举 五 百人 议事 会 和陪 审员 ; 百人 议事 会分 为 十个 组 轮流 “ 五
中间 是最 伟 大 的 , 无 论 在 形 体 或 思 想 上 都 不 像 凡 人 。E 一 方 外 , 食 生 产 也有 较 大 增 长 , 手工 业 中 制 陶 、 船 、 金 业 的 发 他 ,l ,i 粮 而 造 冶 -] 1 必然 产 生商 品交 换 的中 介—— 面, 他尖 锐地 批 判这 种神 人 同形 同性 的神 话 观 , 一 方 面 , 另 又认 为 展尤 为 明显 。 E 经 济 的高 速发展 ,
泰 勒 斯 的水 到 赫拉克 利特 的火 , 从赛 诺芬 尼 的理 性神 到 巴门尼德 的存 在 , 直到 柏拉 图的理念 和亚 里 士 多德 的实体 , 是本 体论 不 断 深 这
化 的过程 , 是理 神论 的本 质 所在 。 更
关键 词 : 希腊 神话 ; 类理 性 ; 古 人 理神论 ; 体论 本
在古 希 腊 民族 的传 统思 维 中 , 球 及地 球 上 的一 切都 是 由神 地 2 2 古希 腊社 会经 济 的发 展 和 城邦 民主 制 的确 立 。在 荷 马 . 创 造 的 。但 古希 腊 的 神具 有 人 的情 欲 , 既有 善 也 有 恶 , 与 其 他 时代 之末 , 着铁 器 的 普 遍 使 用 , 腊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迅 速 。“ 这 随 希 这 民族 神话 观 是有 很 大 区 别 的 。对 此 , 诺 芬 尼 进 行 了猛 烈 的 抨 时 , 腊 各地 生产 力有 新 的增长 , 制 工具 普遍 使 用 , 赛 希 铁 农业 中有 装 击 。他说 :荷 马 和赫 西俄 德 把人 间 一切 无 耻 丑行 都 加诸 神 灵 : “ 偷 铁犁 的 重犁 及铁 锄铁 斧 铁锹 施展 威 力 , 希腊 多 山而贫 瘠 的 土地 因 盗、 奸淫 、 虞我 诈 。 尔 ”他接 着说 道 “ 有一 个 神 , 在 诸神 和人 类 之成 片 的得 到开 垦 与 深耕 。各地 除种 植 葡 萄橄 榄 两 大 经 济 作 物 只 他
理神论名词解释
理神论名词解释
理论
理论是指对一定范围内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具有普遍性的认识和阐述的一种学术思想体系。
理论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实验和思考,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并用概念、假设和推理等方式对这些规律进行解释和预测。
神论
神论是一种信仰体系,认为存在超自然的神或神明,并相信神在人类生活和自然界中起到重要作用。
神论者通过宗教仪式、祷告、神话和经文等方式来崇拜和追求与神的联系。
理神论
理神论是一种哲学学派,结合了理论和神论的观点。
理神论认为宇宙的存在、本质和运行是由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或理性实体所决定的。
这个神或理性实体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控制者,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整个宇宙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运行。
理神论的观点
理神论的观点认为,宇宙的存在和运行是有目的、有秩序的。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神或理性实体根据一定的规律和目的进行创造和安排的。
理神
论强调宇宙的有序性和智慧性,并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思考和研究宇宙的规律来认识神或理性实体的智慧和意图。
理神论的意义
理神论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关于宇宙存在和运行的解释和理解。
它强调了宇宙的有序性和智慧性,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宇宙的规律和价值。
理神论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自然科学的思考和信仰层面,使人们能够寻求精神的满足和意义。
欧洲哲学通史简介版
欧洲哲学通史导言①欧洲哲学史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渊源。
②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欧洲哲学思想发展的实际过程,探索和揭示这种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的规律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③科学地评价各种流派和哲学思潮的历史地位,是哲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④一般地说,在历史上后起的哲学家总是提出某些新的原则,力图克服以往的哲学家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往往赋予自己提出的新原则以最大的普遍性,使之绝对化,从而造成新的片面性和缺陷。
⑤要科学地评价一种哲学思想,就不应该仅只是孤立地考察它得出的具体结论是什么,尤为重要的是应当深入探究它在人类认识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对推动人类认识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⑥哲学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克服认识中的片面性,逐步接近真理的历史。
⑦欧洲哲学史的实际过程就是由各个时代的不同哲学派别之间的彼此斗争、相互渗透和错综交织组成的,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矛盾和斗争则是贯穿整个欧洲哲学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
同时还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矛盾和斗争。
⑧历史上各派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真理的过程中贯彻的是一条错误的路线,但是各派唯心主义哲学也是人类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中介或环节,它们不仅为人类认识真理提供了某些失足的教训,而且在某些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包含某些合理的成分或真理的颗粒。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⑨任何一种哲学思想体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哲学体系的创立,按其本质说,是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关系的反映;但在思想材料上,它又都是从历史提供的思想材料出发的。
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在思想材料上的这种连续和影响的关系,表现了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哲学发展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由于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点,即传统风格上的差异。
⑩站在新时代的高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整理和分析各个历史时代的哲学思想,科学地阐明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总结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批判地继承历史阶段上的优秀哲学遗产,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哲学史所面临的课题,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欧洲哲学史的根本目的。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06
结论与评价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思想的影响与贡献
统一了经院哲学
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系统地阐述了经院哲学的理论体 系,将神学与哲学相结合,为经院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调了自然法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人类拥有理性和智慧,能够通过自然法认识 上帝和道德,这一思想对现代自然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建立了宇宙目的论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为了人类生存和幸福而存在的 ,这一思想对现代生态伦理学和环境伦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思想的局限与问题
1 2 3
过于依赖传统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 统和权威,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
强调个人信仰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只有通过个人信仰才能获 得拯救和救赎,这一思想与现代社会强调的社 会公正和普世价值相矛盾。
在阿奎那的时代,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从封建社 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
当时的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而 阿奎那试图通过自己的思想来统一当时的社会 思想,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作品的影响与地位
《神学大全》是阿奎那最为著名的著作之一,它被 视为中世纪欧洲哲学和神学的巅峰之作。
该作品包含了阿奎那对宗教信仰、哲学、伦理学等 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神的存在与本质
神的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神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超自然和神秘事物的根 源。他通过对于神学和哲学的探究,证明了神的存在。
神的本质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神的本质是神秘和超越人类理解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 对于神的各种属性、特质和行为的认识来探究神的本质。
神学与哲学
神学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神学是一门探究宇宙和人类存在之谜的学科,它涉及到信仰 和理性的探究,是人们对于神的存在和本质的认识。
理神论自然法与保守主义
儒家内核:理神论、自然法与保守主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自由的扩展及物质生活的提高,国人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有两大趋势:一更世界了,鼠标一点,即可欣赏最流行的欧美音乐,或跟进最新播出的美剧;二更传统了,儒家及传统文化正在复兴,国人正在接续被中断的模因(Meme)。
儒家是中国传统的主体,从孔子算起,这是一个2500年历史的大传统。
肇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要“打倒孔家店”、反传统,这是一个100年的小传统。
在服膺小传统的自由派看来,儒家复兴是开历史倒车。
但一个数千年的连续文明,在时间的披沙拣金之下,留存下来的内核必定是靠谱的。
这就是服膺大传统的基本理由。
不过,次生的新儒家,有把儒家树为儒教的,有把儒家等同于社民党的。
这些阐释没有抓住儒家学说的主流与内核:基于理神论与自然法的保守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社会保守主义)。
孔子是“述而不作”的,服膺周文明,“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儒家坚信文明与野蛮之间不可调和,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文明对野蛮要保持进攻的态势,拒斥文化相对主义,孟子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这是一种非常强悍的保守主义。
理神论与世俗主义某些人对儒家的一个批判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由此儒家拒斥了一个彼岸世界。
在这些人看来,一神论最高级。
从历史发生序列看,确是万物有灵论→多神论→一神论。
但这只是人格神阶段,神像人一样思想、说话与行事。
在人格神论之后,有理神论。
古希腊宗教处在多神论向一神论过渡阶段,主神宙斯有父母、妻子与子女,会搞婚外恋,有人的七情六欲。
古希腊哲人诘问:这样的神哪像最高的存在?柏拉图提出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提出“不动的第一推动者”,佛教有“法身”之说,这些都是“理神”。
“理神”,一可解为“理之神”,即儒家的“义理之天”,是非人格化的存在;二可解为“以理识神”,神作为一种最完美、永恒的存在,是可以被人的理性认识的。
佛家证法身,儒家成贤成圣,即是此意。
理性主义知识点总结
理性主义知识点总结一、理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理性主义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且是超越感知经验的,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够获得真理。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理论,为后来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人将基督教信仰与理性主义哲学相结合,发展了基督教理性主义学派。
这一时期的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探讨上帝和信仰问题,试图通过理性的探究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学的真理。
17世纪以后,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理性主义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哲学学派,代表性的哲学家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等人。
这些哲学家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寻找宇宙的基本结构和法则,建立起一个纯粹的理性体系,从而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和存在意义。
18世纪以后,理性主义在德国达到了巅峰,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等哲学家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理性主义的相关理论。
康德提出了批判哲学的观点,认为理性有其局限性,需要经验的支持才能够得出真实的知识。
黑格尔则在康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试图通过辩证法来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费希特则进一步拓展了黑格尔的思想,提出了精神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并将自由意志与理性结合起来,对人类自由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二、理性主义的代表性人物1.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作品有《理想国》、《斐多》等,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之中,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够获得真理。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作品有《论语录》、《形而上学》等,提出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理论,为后来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3.笛卡尔(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代表作品有《第一哲学沉思》、《梦想论》等,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主张通过怀疑和推理来寻找真理。
莱布尼茨神义论资料
莱布尼茨《神义论》写作背景及缘由:莱布尼茨研究神义论是有一定的历史和思想背景的,莱布尼茨出生于欧洲三十年战争即将结束的1646年。
所以他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都生活在这场争斗的阴影下。
当时的欧洲是一个政治的、经济的、民族的和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的欧洲,而德意志则是这种种矛盾的焦点。
战争也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创伤,人们对和平、安定而有秩序的生活十分渴望。
宗教力一面,在德国,“哲学一方面产生于哲学和宗教自觉地、反省的和解;另一方面产生于—而且恰恰是在这种和解之先—与宗教的直接统一,产生于宗教哲学。
这种哲学根植于宗教感和宗教信仰之仁,并由宗教需要所引起。
”因此莱布尼茨哲学的目的便在于调和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在文化思想方面,十七世纪是最终脱离经院哲学的世界观建立新体系的时代。
数学和自然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理性开始被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关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成为人们探讨的主要问题。
莱布尼茨提出理性与信仰的一致来回答这一问题。
另外莱布尼茨写《神义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跟培尔的论战,因为培尔宣称并力图证明信仰和理性不相容,理性能够揭示宗教信条中存在着那些无法解释的矛盾,尤其是在理性看来,世界上的罪恶、罪孽和祸害与智慧的、善良的和正直的上帝形象是不相容的。
莱布尼茨《神义论》的目的就在于反对培尔的论辩,从而证明信仰和理性的协调一致。
主要内容:一、从矛盾律及充足理由律出发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莱布尼茨《神义论》的基本思想之一在于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他声称一切都是从同一性原则以及充足理由的原则中推论出来的。
充足理由原则是莱布尼茨哲学的基础,他也是最一早提出该原则的人。
该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理由的,即为什么任何东西是它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别样,必定有某种理由的原则。
莱布尼茨利用充足理由原则对上帝存在所作的证明如下:这个世界存在着,但是它也可能不存在,因此它是偶然的,世界存在的原因不在世界自身之中,而在世界之外。
走进神学中的理性
走进神学中的理性关键词阿奎那哲学意义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作为13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其思想虽然从它产生之日起一直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然而对他的重新认识在不同时代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这种认识一直持续到了现代,正如约翰•英格利斯在《阿奎那》一书中所说,“在整个20世纪,……人们不断将阿奎那的思想置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中进行重新解读。
这种工作持续揭开了阿奎那著作中那些崭新的和无法预料的方面。
”①本文在概述阿奎那哲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就其哲学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作一简要的评述。
一虽然从19世纪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托马斯•阿奎那引起了众多西方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大量的有关阿奎那哲学、神学、方法论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但是如何认识阿奎那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则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一些学者坚持认为,虽然阿奎那的著作中有不少的哲学内容,但它们只是神学的一部分,缺乏独立的哲学价值。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著名中世纪研究专家E•吉尔松把阿奎那更多地看作是一位神学家而不是哲学家②。
另一位中世纪学者A•Maurer也认为,在阿奎那的思想体系中,“一切都是神学的,即使哲学推理构成了如此大的部分。
它所包含的哲学和其他世俗科学之水已转化成为神学之酒。
”③注释:①②③转引自B.Davies:TheThoughtofThomasAquinas,p11.参见B.Davies:TheThoughtofThomasAquinas,Oxford:ClarendonPress,1992.P10.约翰•英格利斯:《阿奎那》,中华书局,2002年,第1页。
甚至还有不少学者对阿奎那的哲学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否定态度,例如罗素就认为“阿奎那没有什么真正的哲学精神。
”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阿奎那自身的因素和社会-历史原因之外,主要是与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有关。
正如当代西方学者B•Davies所说,自17世纪以来在哲学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问题是知识的可能性问题———“我们能够认识事物吗?”或“是否存在着一个不同于我们思想观念的世界?”诸如此类的问题。
理性精神知识点归纳总结
理性精神知识点归纳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理性”的概念,也常常被要求要表现出理性的思考和行为。
然而,对于理性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可能并不十分清楚。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思考和行动中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在人的认识与行为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一种精神品质,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理性精神的具体概念和内涵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理性精神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理性精神的概念和内涵1. 理性的起源理性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中。
在他的著作中,他将理性视为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最为重要的特质之一。
而在现代,理性的概念又通过启蒙运动的影响逐渐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发展。
2. 理性的内涵理性是指人们在认识、思考和行动中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
它包括了开放的、自觉的、客观的、逻辑的、具有判断力和自我约束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理性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理性还包括了对于事物规律的把握和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内容。
3. 理性的目标理性的目标主要包括了对于事物的真实认识、有效的思考方式以及合理的行为表现。
通过理性的思维和行动,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完成工作,并且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然的发展。
4. 理性的方法理性的方法主要包括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的表达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式强调了客观性、系统性和实证性,追求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逻辑的表达方法强调了思维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追求对于思维过程的严密和规范。
二、理性精神的重要意义1. 在认识领域理性精神在认识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通过合理的认识和判断,人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完成工作。
斯宾诺莎的理神论概念
斯宾诺莎的理神论概念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斯宾诺莎的理神论概念,这可是个相当有趣且有点深奥的话题。
你想想,我们平常理解的神,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能随心所欲施展魔法、掌控一切的存在?但斯宾诺莎眼中的神可不是这样简单粗暴的形象。
斯宾诺莎认为,神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神。
这是不是让你有点懵?别急,咱们慢慢说。
就好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拼图,神就是那个完整的、包含一切的图案,而自然中的每一个事物,每一种规律,都是拼图中的一块。
比如说,四季的更替,日月星辰的运行,这不就是自然的规律吗?在斯宾诺莎看来,这就是神的体现。
再比如说,一颗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这一整个过程,也是神的力量在推动。
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戏剧,每个角色的表演,每个情节的发展,看似偶然,实则都在整个剧本的掌控之中,而这个剧本就是神。
有人可能会问,那神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斯宾诺莎说,神具有无限的属性。
这意味着什么?就像一个拥有无数宝藏的神秘宝库,你永远不知道里面到底藏了多少宝贝。
我们所能感知和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而且啊,斯宾诺莎的理神论还强调,万物都是必然的。
这可不是说我们的命运就被注定得死死的,没得改变。
而是说,每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必然性。
好比一条河流,它的流向是由地势、水源等各种因素决定的,这是必然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水滴溅出不同的轨迹,这就是偶然中的变化。
你也许会嘀咕,这理神论跟我们的生活有啥关系?关系可大了!它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明白我们是自然这个宏大体系中的一部分。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再只是怨天尤人,而是试着去理解其中的必然性,从中找到成长的机会。
总之,斯宾诺莎的理神论概念就像一座隐藏在迷雾中的神秘城堡,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理解。
它挑战着我们传统的思维,让我们重新审视神、自然和我们自身的关系。
朋友,你是不是也对这个奇妙的理论有了新的思考呢?。
西塞罗神论——精选推荐
西塞罗神论摘要:作为罗马的实践政治家,西塞罗神学在怀疑主义理性批判的基础上,祭起了政治神学信仰的大旗,强调政治神学对政治实践与德性的积极意义。
这在两方面影响着基督教神学:一、怀疑理性在神学上的最终意义;二、把神学信仰最终归结为大众的共同实践。
关键词:理性信仰共同体尽管有少数的例外,希腊罗马哲学家基本上都承认神的存在。
西塞罗关于“否认诸神的存在,就很难成为一个哲学家” 的断言,虽然显得过于极端,仍不失为对古代思想状态的一种普遍描述。
当西方古代哲学发展到希腊化罗马时期的时候,哲学对神的关注就更加明显了。
因为希腊化罗马哲学不再像希腊哲学那样强调对真理的思辨追求,而沉湎于个体灵魂的拯救。
对于后者而言,由于个体的有限性和世界的苦难性,设想一个完满幸福、甚而仁爱世人的神的存在似乎就更是一个必然的需要。
另外,走出知性学院圈子的拯救哲学,现在也变得更加普世化、宗教化了。
按照策勒尔的说法,这一时期哲学的普遍特点是:哲学与科学(各种专门知识)的分离及哲学与宗教的结合。
西塞罗的神论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产生的。
但相较于希腊化哲学的主流学派(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的神学而言,西塞罗的神论还更具有一种理性的批判精神和实践意识。
正是由于这点不同,西塞罗的神论呈现出独特的理论面貌,并对其后基督教神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西塞罗的神论主要是在批判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的神学观念之中得以表达的。
后二者都肯定神的存在,并对神的存在及其属性做出理性的证明。
伊壁鸠鲁学派首先诉诸“先在的概念”(prolepsis)来证明神的存在。
“先在的概念”是一种内在于人们自身、并为所有人普遍持有的共同观念。
它与感觉一样,构成了知识的标准。
伊壁鸠鲁学派认为,从对诸神的“先在概念”出发,我们可以获得对神的明确认识。
“诸神必然存在,因为自然自身已经将诸神的观念刻在每个人的心灵中。
难道会有哪个人种或哪个民族对诸神没有某种天生的看法?伊壁鸠鲁把这种天生的内在观念称为‘先觉’(prolepsis),即植根于心灵中的知识的确定形式,没有内在的知识就不可能有其他知识,也没有理性的思想或论证。
神存在or不存在?5大哲学论证(上篇)
神存在or不存在?5⼤哲学论证(上篇)神存在吗?爱好哲学的你如果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在这⼀期,能包含了你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理性思考。
很多⼈对于这个问题,⽴马会联想到的是那些神奇的超⾃然体验,⽤宗教体验去证明神的存在的确最管⽤的⼿法,但是,这显然不是哲学的套路!这⼀期就来说说,在不提任何宗教体验的前提下,我们要怎么去论证神的存在呢?温馨提⽰:以下论证⾥提到的“神”虽然没有明确说是什么神,但基本还是关于西⽅观念上的神。
今天内容⽐较多就啰嗦到这⾥了,现在直接进⼊主题。
第⼀个论证!这也是最最最经典的那个论证!这个论证出⾃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1225—1274是中世纪将理性引⼊神学的厉害⼈物之⼀是亚⾥⼠多德头号粉丝之⼀阿奎纳被称为‘神学界之王’阿奎纳说,我们都看的,所有⾃然物都⽣⽣死死的,出⽣,成长,衰落,死掉,这就是⾃然规律。
所有⾃然物都会从存在变到不存在,没有⼀个⾃然物能⼀直永远不死,⼀直都存在的,那就是说,总会有⼀个时间是没有任何⾃然物存在的。
⽽⾃然物的存在,都是因为⼀个已经存在的⾃然物导致的,就像你这个⾃然物的存在,就是因为你妈这个⾃然物的存在导致的,所以,如果曾经有⼀个时间是没有任何东西存在的,那么,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东西能被导致存在。
⽽既然现在已经有那多东西存在了,所以,这肯定是被⼀个东西导致的,这个东西,肯定不需要别⼈导致他⾃⼰的存在的,肯定是他⾃⼰就能导致⾃⼰存在的,所以,他肯定也不会从存在变到不存在,他肯定是⼀直永远都存在的,也导致了⼀切东西的存在。
这个他是谁?我们⼼⾥都知道。
阿奎纳的这个论证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中的经典,是因为它提到了第⼀因/first cause。
第⼀因就是⼀切事物的根源,从⾝边随便捡⼀个东西开始追溯来源,很长很长的链条,但⽆论多长都不可能⽆限长,这个链条⼀定有⼀个最初的开端,⽽这个开端就是:⼤家都很沉迷找这个第⼀因,现在科学家们还是在找⼀切⽣命的源头,想要找到整个宇宙的第⼀因。
神理摘要(六)
「神理摘要」(六)(五十五)人的恶的根,虽然是其我执,但其我执的生增之因,则可归纳为其人的「输不起」。
「好强」,虽也是属于黑暗想念,然而,由「好强」所生增的我执,毕竟有限,且又不至于使一个人的心坏到那里去。
「好强」,可说是最容易使人觉得因「输不起」而才会这么做的内容,但,它却是一个人其「输不起」的心的状况,所发动的最为不足道的黑暗想念。
因它一次所生增的表面意识想念带惯性,只是一级的千分之一之强度罢了。
人的表面意识想念带的黑暗想念记录惯性,由于其所形成的我执种类的不同,而发动该黑暗想念所生增的我执,即亦可说为想念带黑暗想念记录惯性者,要使该种惯性生增到一级或再一级的次数,就也不一样。
通常,最容易生增到一级或再一级的就是骄傲。
骄傲,会生增的想念带惯性是:冷漠、虚荣、放纵、夸耀、不甘、偏心等六种想念带惯性原态。
此乃因:骄傲就不理人,所以生增冷漠惯性;骄傲就爱体面,所以生增虚荣惯性;骄傲就敢乱来,所以生增放纵惯性;骄傲一有机会就爱表现其所以能骄傲的本钱,所以生增夸耀惯性;骄傲就不承认有其对手或人家比他伟大,所以生增不甘惯性;骄傲就只理其认为够格的对象或人或物或事,所以生增偏心惯性。
就是因为人一发动骄傲的黑暗想念,便同时生增上举六种想念带记录惯性,所以,倘它能不至于分散为六种,而综合为一种,则其一次所生增的惯性,就是最强最大者。
况且,骄傲之害,乃不仅同时会生增该六种想念带惯性而已,且其所生增其中每一种惯性,又都是人能发动的其余诸种黑暗想念的一·四倍强。
但,前述「好强」,其人却是离「骄傲」最远之人。
试想:骄傲之人,已是目中没有几个人之人了,怎么会再「好强」地去争赢别人呢?他已早认为别人都不如他了呀!怎么还需要去争赢?人就是:因「输不起」贫穷,才会去做非法勾当甚至做贼、强盗;因「输不起」别人比他好,才会嫉妒甚至想尽办法害对方;因「输不起」别人赢钱,才好赌、沉溺于赌而无法拔身;因「输不起」别人的藐视,才不奋发图强而只恨对方以至报复对方。
神理摘要(五)
「神理摘要」(五)(四十二)人,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肉体不舒服,甚至罹大病、受重伤的。
然而,如果,这是人真的由衷地在这么想、这么希望,则人为甚么还会使自己的心,发动不满、埋怨、愤怒等黑暗想念,来使自己的心难受、痛苦呢?这不是一件极为矛盾之事吗?人,希望自己的肉体的状况,使自己觉得舒服,但却反而对自己希望不难受、不痛苦,就立即能不难受、不痛苦的自己的心,偏不做如此希望,而直使自己的心继续地难受、痛苦下去。
人,怎么会有如此矛盾的状态呢?尚且,活到今天,人又怎么会没发觉他自己的这种矛盾状态?或者发觉到了,但却丝毫未加以改善?人,怎么会有如此不爱自己其人的状态存在?如果,一个人活到今天,都一直在保持这种状态,或不仅保持这种状态而已,且还把自己的心,所以会难受、痛苦之因,都一概推卸到别人身上或环境、社会、国家去,则这种人,岂非太过于霸道?试想:自己的心,明明他本人要不难受、不痛苦,就立即能做到不难受、不痛苦的呀!但却不做,而还把其所以会难受、痛苦之因,一概推卸到别人身上或环境等去其作为,这,怎么会是一个正常人该做的呢?而倘在这种实况下,人,还把自己当做一个好人,则怎么会有这种道理?那不是太丢人的格、人的尊严了吗?好人,又怎么会是如此霸道之人?人,倘真的希望自己的肉体状况,使他本人觉得舒服、不难受、不痛苦,则他也一定会使其心舒服、不难受、不痛苦,方才正确。
而一个人,倘只希望自己的肉体状况能使他本人觉得舒服、不难受、不痛苦,但却不管其心的难受、痛苦,则他这种希望,即是起自其我执的「享受欲」、「占有欲」与「炫耀欲」三种欲,而非其人真的在希望他的肉体健康!那仅是在希望他的肉体,能使他觉得舒服、不难受、不痛苦,而好使他能发动他健康时,因其肉身的健康,而能享受之欲、而能占有之欲、而能炫耀之欲罢了!也因此,才医生叫他不要喝酒也还在喝,叫他不要紧张也还在紧张,叫他不要生气也还在生气的。
由这事实,不就很明显:人,怎么有在希望他的肉体状况,能使其本人觉得舒服、不难受、不痛苦起来呢?这种不听医生之话的例子,乃比比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管是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还是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体”都是
对神的的一种否定。
当苏格拉底以不敬神的罪名被判入狱后,他曾辩解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真真正正
地服从神的。
只不过苏格拉底的是神是这样的:“我的好朋友,你应该懂得,住在你身体里面的奴斯既能随意指挥你的身体;那么,你也就应当相信,充满宇宙的理智,也可以随意
指挥宇宙间的一切,……你就会发现,神具有这样的能力和这样的性情,能够同时看到一
切的事情,同时听到一切的事情,同时存在于各处,而且关怀万有。
”[9]
理神论的深化阶段。
苏格拉底之后,其弟子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将理神论深化完成。
从泰勒斯到赛诺芬尼再到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中的神已完全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分道
扬镳了。
哲学中的神完全超越了任何具体的感性事物,成为只有理性才能把握的世界原则
和本质,并与认识这种原则和本质的人类理性相等同。
这种思维倾向突出地表现了古希腊
哲学的理性主义。
从开始时的自觉不自觉地概括、判断和推理,一直发展到后来高度抽象
的逻辑确定性,准确表明了古希腊哲学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类理性觉醒的过程。
自然神论者宗教观为把上帝解释为非人格的始因的宗教哲学理论,又称理性神论。
由17
世纪英国思想家赫尔伯特始创,著名代表有托兰德、哈特利、普里斯特利、约翰·洛克、艾萨克·牛顿等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也都是具有一定唯
物主义倾向的自然神论者。
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
规律的“奇迹”;其认为上帝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主张用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
由于政教分离原则,也为了确保科学教育体系不受影响,绝大多数国家对宗教会采取不干
涉或中立态度;政教合一国家对宗教采取有神论态度。
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等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认为儒
家思想的神学观念是自然神论,莱布尼茨写道:“中国有着令人赞叹的道德,还有自然神论的哲学家学说。
”无神论者则认为,孔子学说是无神论,在皮埃尔·培尔(Pierre Bayle)的《历史哲学批判辞典》中,儒者被记载为无神论哲学家。
克里斯提安·沃尔夫(Christian Wolff)等人则认为,儒家学说并不是自然神学,而是自然哲学。
18世纪德国文艺理论家﹑文学家G.E.莱辛 (1729~1781)﹐美国科学家B.富兰克林(1706~1790)﹑政治家T.杰弗逊(1743~1826)等人的哲学思想都属于自然神论的思潮。
有的研究者认为客观唯心主义者莱布尼茨﹐G.W.﹑不可知论者休谟﹐D.和康德﹐I.的思想
也接近於自然神论。
华盛顿、约翰·亚当斯、亚伯拉罕·林肯
本杰明·富兰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