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与泛神论

合集下载

郭沫若泛神论的名词解释

郭沫若泛神论的名词解释

郭沫若泛神论的名词解释郭沫若泛神论是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且深具影响力的文论体系。

该理论由郭沫若在20世纪上半叶提出,并在其作品中得到体现和发扬。

泛神论是从书法和绘画的审美观念中得出的一种关于艺术与宇宙联系的新的理论。

本文将对泛神论进行详细解释和探讨。

第一部分:泛神论的起源和发展郭沫若泛神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

他们常常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进行类比,并表达出对宇宙的敬畏与认同。

而郭沫若将这种文人雅士的审美体验提升为一种理论,独辟蹊径地将美学延伸到宇宙的层面。

他认为艺术家应当通过对自然和宇宙的把握,表达出深邃的艺术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悟。

泛神即指人类精神与宇宙精神的融合,通过艺术来感悟人的存在和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泛神论的核心概念1. 平和泛神论强调的第一个核心概念是“平和”。

艺术家应该追求内心的平和,并将这种平和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郭沫若认为,只有在内心平和的状态下,艺术家才能真正深入触摸和理解宇宙的内在逻辑和秩序。

并通过自己的艺术表达,将这种平和感传达给观众,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2. 天地合一泛神论的第二个核心概念是“天地合一”。

郭沫若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应该突破俗世的格局,超越个人的局限。

他主张艺术家要以天地为依归,将自己的个体与宇宙相融合,达到身心的统一。

只有这样,艺术作品才能具备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触动观众的灵魂。

第三部分:泛神论的影响与意义1. 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泛神论的出现为中国的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念。

它鼓励艺术家超越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技法,关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艺术家们在实践中可通过借鉴自然界和宇宙的奥秘,将独特的个体体验与整个宇宙相融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

2. 对个人修炼的倡导泛神论通过对于艺术创作的探讨,也给个体的修炼提供了启示。

郭沫若认为艺术家应当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身心的统一,这也是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通过参悟泛神论的理念,个人可以提升自身的修养,获得更加深刻和细腻的人生感悟。

浅析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浅析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浅析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一个挪威人写了本书《苏菲的世界》;写斯宾诺莎的一章,小二毛觉得有些话说得很中肯,抄录两段于下:“……很少有人象斯宾诺莎这样大力地鼓吹言论自由与宗教上的宽容精神。

”“提醒自己你只是整个大自然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是整个浩瀚宇宙的一部分。

”作为个人或者整个人类,我们在宇宙中其实是非常渺小的,我们的一些认知还是很有限的;所以,以宽容的精神,对待各种学说以及宗教,总是比较妥当的。

我非常尊敬大哲学家康德,却怎么也想不通,连康德先生也会攻击起斯宾诺莎来了,说他是“一个理性和科学的强盗和杀手”。

后来有一天,似乎有点想明白了。

一个大哲学家建立起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便会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了;小的不同意见,尚还可以容忍,如果与自己的体系大有不同,很可能就会觉得他人是荒谬之极。

康德要在自己的哲学体系里,给上帝留出一个位置,所以一看到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就会很生气。

想到连康德这样的大哲,也难免有这样的臭脾气,不禁哑然失笑。

其实,斯宾诺莎也是给“上帝”留了位置的;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点,是“泛神论”。

他说:“神即自然。

”这是什么意思呢?从比较哲学的观点来看,他心目中的上帝,与我国孔子心目中的“天”,倒是很相似。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所说的“天”,指的是永恒的大自然规律。

1929年4月24日,纽约犹太教堂牧师H·哥尔德斯坦,从纽约发了一个仅有五个英文词的电报到柏林,问爱因斯坦:“您信仰上帝吗?”爱因斯坦的回电,如下:“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这个回电,被收入《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43页。

)可见爱因斯坦心目中的“上帝”,也是指森严的宇宙秩序。

其实,康德也说过这样的话:“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索,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如何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教案(初稿)

如何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教案(初稿)

云南技师学院泸西分院抵制不良侵袭反邪教专题课程教案(初稿)生物系2014秋季学期授课班级:13秋季班、14春季班教师:黄*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有哪些1.若由宗教发达史分类,可概分为:○1.原始宗教,又称部族宗教,指太古时代之宗教及未开化社会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巫觋教等。

○2.国民宗教,又称民族宗教,指行于部族、民族、国家等一定地域内之宗教,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犹太教、中国之道教、儒教等。

○3.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2.依信仰对象之不同,可将宗教概分为四类:○1.多神教○2.一神教○3.泛神论(又称万有神教)○4.无神论(又称无神教)教师小结:一、宗教同宗二、宗教优点与缺点优点:宗教有让宗教信仰者行动的能力,如果一个宗教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无疑能使宗教信仰者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

缺点:与优点相反如果一个宗教宣扬不利于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的思想,那么宗教信仰者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教师课题引导:信仰宗教是人的精神寄托也属于爱好的一种。

我将从宗教的产生以及其在人类发展的几个阶段宗教的表现说明之前的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其后我将会通过宗教对美国的影响,进而引出中国失去宗教后的不好影响,从而建议中国应该需要宗教,需要宗教的信仰。

(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1.宗教的产生2.原始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3.阶级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二)宗教对美国的有利影响(三)中国失去宗教后呈现出病状1.近代宗教在中国的存在状况2.宗教的覆灭(四)恢复宗教信仰,走上幸福生活之路(五)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1.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

2.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48张图了解48种主义

48张图了解48种主义

哲学家建立了事物的基本概念,我们在讨论中遵循它,有时误用它,有时颠覆它。

以下48个基本概念常常出现在公共讨论里,伦敦设计师Genis Carreras用最简单的线条、形状和色块对它们进行了诠释。

1. absolutism 绝对主义/ 色盲绝对主义认为在任何一种学说里,某种观点必定是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

2. absurdism 荒诞主义/ 恶搞“荒诞主义”是对人生的极端反叛,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存在,所以可以活得很无厘头都无所谓。

3. aestheticism 唯美主义/ 外貌协会唯美主义者的人生目的就是去创造和享受一切美的东西。

4. altruism 利他主义/ 雷锋精神利他主义者是一种随时都在无私地为他人福利着想的行为,在道德判断上,认为别人的幸福快乐比自己的来得重要。

利他主义在许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种美德。

5. anarchism 无政府主义/ 互联网精神“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

庄子被认为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

6. anthropocentrism 人类中心主义/ “以人为本”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核心或者最重要的物种,评价现实的真实与否依靠人类的视角。

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伦理学和环境哲学的主要概念,被认为是人类为何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但这种理念已经根植在大多数人类的心中。

7. atheism 无神论/ “上帝已死”无神论并没有统一的哲学思想,一些无神论者可能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事物,但另一些无神论者可能相信诸如占星术等伪科学。

无神论经常同不可知论、反神论或反有神论相混淆。

无神论者是认为没有神,不可知论者是认为神的存在是不可知,而反神论者是直接明确反对有神论。

(“有神论”的设计参见第46条)8. capitalism 资本主义/ 大富翁资本主义的特色是私人拥有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

西方哲学智慧-网课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网课答案

1.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2. 单选题中国哪位思想家曾提出“未知生,焉知死”的观点?()孔子3. 单选题以下哪位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地实现活动?()亚里士多德4. 单选题中世纪对教父哲学影响最大的哲学是下面哪一项?()新柏拉图主义5. 单选题下面哪一位提出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培根6.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可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辨证论?()先验逻辑7. 单选题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一切都在变化,只有变是不变的,但是变不是没有,不是无迹可寻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赫拉克利特8.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单纯经验的判断不带有任何普遍性和必然性?()后天综合判断9. 单选题托马斯·阿奎那从以下哪一项出发推论上帝存在的?()具体事物的存在10. 单选题康德的观点认为人要享受幸福的首要前提是下面哪一项?()拥有德行11.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贝克莱的哲学研究最终目的?()证明上帝存在12. 单选题在《国家篇》中,柏拉图用了三个比喻来解释他的理念论,以下哪个比喻不在其中?()月喻13.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洛克的理论被康德颠覆了?()白板说14. 单选题卢梭所说的“人所形成的人”是指一种什么样的人?()社会人15. 单选题康德的伦理学是为了解决下面哪一个问题?()价值理性16. 单选题康德同意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下面哪一项?()感觉经验17. 单选题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的世界的()。

工具和手段18. 单选题为什么说哲学是一门让人糊涂的学问?()每个哲学家的思想不同19. 单选题康德哲学也称作下面哪一项哲学?()批判20. 单选题早期自然哲学的局限有()。

以上都有21. 单选题下面哪一位是《忏悔录》的作者?()卢梭22. 单选题下面哪一位主张把国家看作是一个人格?()霍布斯23. 单选题大卫·休谟的观点认为秩序就是以下哪一项?()习惯性联想24. 单选题学习哲学的核心是()。

西方哲学笔记整理之斯宾诺莎哲学!

西方哲学笔记整理之斯宾诺莎哲学!

西方哲学笔记整理之斯宾诺莎哲学!接触好的人,好的思想,做对的事情!斯宾诺莎磨了一辈子镜片,没钱,也没啥社会地位,估计走在大街上,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认出他,在当时的荷兰,基本算是一个隐者,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后来的巨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一个哲学界鼎鼎有名的思想者。

今天,哲学诗画整理了下他的哲学概要,一起来了解下,这位影响了西方很多年的哲学巨匠的思想和大脑认识。

斯宾诺莎斯宾诺莎哲学——黑格尔说:斯宾诺莎哲学是近代哲学的重点,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就不是哲学。

如果想研究哲学,就首先要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一,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特征1,把获得最高幸福(至善)作为哲学的目的,强调道德的理性本质。

把人生幸福定义为一种精神幸福和通过对形而上意义上的思辨而获得的心灵快乐。

他反对把幸福等同于财富、荣誉和感官上的快乐,认为哲学不能只停留于口头或理论上,而要运用于现实之中,重视哲学的实践价值(斯宾诺莎的一生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因此,他把他的哲学著作并不当做纯理论哲学,而是当做一种伦理学,写出的论文或著作也一般命名为“伦理学”。

2,斯宾诺莎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笛卡尔哲学的影响,尤其是后者的心物二元论。

斯宾诺莎认为,哲学的正确方法是从真观念出发,且不断地增加真观念的推理的学问。

真观念的推理大概分为:第一步——确认真观念。

第二步——从一个真观念推导出其他真观念。

第三步——推理要按照从原因推出结果的顺序进行。

二,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1,对实体的定义实体——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或者说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需借助他物的概念。

2,实体的特征实体是自身的动因,它的本质包含存在,且存在中的万物彼此关联,不能分割独存。

实体是无限的,唯一的,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体是永恒的。

3,实体即神或自然,或者说实体、神、自然,三者等同,可以互换,是同一个事物。

实体、神、自然是万物的基础或本原。

4,实体虽然永恒且无限多样,但是能被我们认识的只有两个:广延和思想。

48张图解释人类史上48种思想主张

48张图解释人类史上48种思想主张

deductionism 演绎主义 / 比萨斜塔上扔两个铁球: 科学知识的产生是通过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 到的现象和数据来证明这样一个过程。
determinism 决定论 / 善有善报:决定论是哲学的 一种命题,认为每个事件的发生,包括人类的认知、举 止、决定和行动,都是因为先前的事而有原因地发生。
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 / 钉子户:个人主义是一 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 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 性,超越集体如国家、种族、社会组织之上。
mysticism 神秘主义 / 邪教:也译作密契主义,包含人类与 神明或某种超自然力量结合为一的各种形式、经验、体验,并且 强调这是一切宗教共有的现象。神秘主义者的基本信条是世界上 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或隐藏的自然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通过特殊教 育或者宗教仪式获得。
naturalism 自然主义 / 不信邪:自然主义者认为 自然的和超自然的都是一会事,可以用同一套方法来研 究和解释。
nihilism 虚无主义 / 为什么要高考?虚无主义作 为哲学意义,为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认为世界、生命 (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没有客观意义、目的以及可以理 解的真相的。
objectivism 客观主义 / 道德不需要信仰:在伦理 学中,客观主义认为有些事情的对错是客观存在的。
optimism 乐观主义 / 船到桥头自然直:乐观主义是指一种 对一切事物采与正面看法的观念。乐观的人不会想到一件事的缺 点与瑕疵,永远以正面的想法对待身边的一切。
pantheism 泛神论 / 地球母亲:泛神论是一种将 自然界与神等同起来,以强调自然界的至高无上的哲学 观点。泛神论认为神就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并 没有另外的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

泰戈尔的泛神论名词解释

泰戈尔的泛神论名词解释

泰戈尔的泛神论名词解释一、引言泛神论,是指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所提出的一种宇宙观和哲学思想。

这一概念首次出现于泰戈尔所著的《泛神论》一书中,该书于1912年出版。

泰戈尔在这本书中探讨了宇宙万物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并提出了一种以泛神论为基础的宇宙观。

本文将对泰戈尔的泛神论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

二、泛神论的概念解释2.1 泛神论的基本观点泛神论是一种基于印度传统思想的哲学观点,它主张认识世界和人类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

泛神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无穷的、统一的、永恒的宇宙意识构成的,这个宇宙意识被称为“泛神”或“大我”。

泛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维持者和毁灭者,它存在于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之中。

2.2 泛神论的起源与流派泛神论的概念源自印度教和印度哲学传统。

在印度教中,泛神被称为“布拉曼”。

而泰戈尔则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泛神论观念。

泰戈尔认为泛神是一种超越宗教、种族、国家的普世的力量,它存在于每一个个体和每一种事物中。

2.3 泛神论与宇宙观泛神论对宇宙观的影响是深远的。

泛神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个体和事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泛神是一种超越人类主观意识的普遍性力量,它是人类与宇宙联系的桥梁。

三、泛神论的哲学思想3.1 普遍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泛神论认为,宇宙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而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泛神是宇宙的核心和灵魂,它将每一个个体都联系起来,赋予其独特的意义和存在价值。

3.2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泛神论中,人类与自然被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泛神论认为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宇宙的反映和表达。

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体现出宇宙的秩序和和谐。

3.3 爱与奉献的伦理观泛神论主张爱与奉献,认为人类应该以无私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对待世界和他人。

泛神论强调人类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倡导人们追求真理和善良,以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的世界。

48种主义

48种主义

值得收藏!48张图了解48种主义哲学家建立了事物的基本概念,我们在讨论中遵循它,有时误用它,有时颠覆它。

以下48个基本概念常常出现在公共讨论里,伦敦设计师Genis Carreras用最简单的线条、形状和色块对它们进行了诠释。

1. absolutism 绝对主义/ 色盲绝对主义认为在任何一种学说里,某种观点必定是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

2. absurdism 荒诞主义/ 恶搞“荒诞主义”是对人生的极端反叛,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存在,所以可以活得很无厘头都无所谓。

3. aestheticism 唯美主义/ 外貌协会唯美主义者的人生目的就是去创造和享受一切美的东西。

4. altruism 利他主义/ 雷锋精神利他主义者是一种随时都在无私地为他人福利着想的行为,在道德判断上,认为别人的幸福快乐比自己的来得重要。

利他主义在许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种美德。

5. anarchism 无政府主义/ 互联网精神“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

庄子被认为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

6. anthropocentrism 人类中心主义/ “以人为本”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核心或者最重要的物种,评价现实的真实与否依靠人类的视角。

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伦理学和环境哲学的主要概念,被认为是人类为何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但这种理念已经根植在大多数人类的心中。

7. atheism 无神论/ “上帝已死”无神论并没有统一的哲学思想,一些无神论者可能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事物,但另一些无神论者可能相信诸如占星术等伪科学。

无神论经常同不可知论、反神论或反有神论相混淆。

无神论者是认为没有神,不可知论者是认为神的存在是不可知,而反神论者是直接明确反对有神论。

(“有神论”的设计参见第46条)8. capitalism 资本主义/ 大富翁资本主义的特色是私人拥有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

近代西方新教传教士对《孟子》的译介-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近代西方新教传教士对《孟子》的译介-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近代西方新教传教士对《孟子》的译介-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孟子》在西方的译介、传播已经度过了400多年的漫长历程.十六世纪初,伴随着宗教改革的风起云涌,欧洲文化的全球扩张开始了.大航海时代的发展,最终将那些发愿献身的耶稣会士( Jesuits) 带到了东方和中国.《孟子》最初的徂西之路就是借助耶稣会士之手开辟的.然而,在整个十七、十八世纪,孟子的名字主要仍是在罗明坚( Michael Ruggieri,1543 -1607) 、利玛窦( Matteo Ricci,1552 -1610) 、卫方济( Francis No el,1651 -1729) 等来华传教士之间提起,还远没有抵达欧罗巴的大众那里.进入十九世纪,西方译介《孟子》的主体转移到了新教传教士身上.他们的译介活动,既有跟之前耶稣会士一脉相承的地方,亦有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一些新特点.本文以新教传教士柯大卫( DavidCollie) 、理雅各( James Legge) 、花之安( Ernst Faber) 等人为例,考察十九世纪《孟子》在西方的译介与接受情况.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放在宗教思想史的考察方面,研究并解码西人的接受语境、问题意识,以及视域融合的具体表现,并尝试做出自己的价值评判.尽管《孟子》在西方的这段接受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梳理并厘清这段历史,对于我们认识西方在二十世纪专业汉学( 学院派汉学) 之前对于《孟子》乃至整个儒学的理解方式,探究学院派汉学与传教士汉学之间在思想和思维上的深刻关联,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一、新教传教士之《孟子》译介---走向大众十八、十九世纪之交,伴随着早期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教使命的衰落,以及新教的传入中国,欧洲译介《孟子》的语言也从古老的学术语言拉丁语转向英、法、德等普通人使用的语种.1814年伦敦出版的一本英文童蒙读物---《东方故事》中收录了一则孟子的故事( Story of Men-cius) [1],讲的是追寻智慧的孟子到一个八十岁的老隐士家中借宿,老隐士因施舍财富给别人而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落得穷困潦倒,而痛诋人类前恭后倨、忘恩负义.孟子跟他说,你既然并不是出于求回报之心而施舍他人,就不能指责他人忘恩负义.他人是否感激是他人的事,谁站出来承认自己有偿报的义务,那么其他人就会赞美他; 而你于此不应再期待什么.隐士听了此话,心为佩服,于是拜孟子为师,学习智慧.这个故事未见于《孟子》,亦未见于其他古典文献,当是《东方故事》一书的编者借孟子之名敷衍故事、宣化德行,但亦可见,经过耶稣会士两个多世纪的努力,孟子在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已经开始小有名气.1828年,英国新教牧师柯大卫( 1791 -1828) 翻译的《中国经典四书》[2]出版.柯大卫时任马六甲英华书院( Anglo-Chinese College) 院长,他曾师从英华书院创办人、第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 Robert Morrison,1782 -1834) 学习中文.柯大卫认为,较之四书中的其他三种,《孟子》在风格上更富想象力,更有活力,更重修饰[2]前言 4.而孟子本人是一个有原则之人,就他的本然能力而言似乎已经超越了孔子[2]孟子传: 5.出于传教士的卫教立场,特别是新教的启示观,柯大卫认为孟子跟那些未受到神圣启示( divine revelation) 引导的大众一样,偏离了道德或德性的纯粹原则; 他频繁地向三教九流的人反复灌输那些众所周知的道理,由此自然就跟由无限智慧开出的真理相敌对.不过,跟孔子一样,他并不是用来说明神圣启示非关紧要的合适例子[2]孟子传: 6.至于说孟子编定《诗经》《书经》,死于94岁高龄,则显系无稽之谈.柯大卫译《孟子》时曾读到过汉学家儒莲( StanislasJulien,1797 -1873) 用拉丁文翻译的《孟子》上卷[3],亦参考了一些后世注疏; 他在译文中也加入一些脚注解释中国文史知识,偶尔点题式地比较中、西之礼俗,借古喻今,讽喻十九世纪初的世界.作为传教牧师,柯大卫显然十分困惑于《孟子》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孟子梁惠王下》第3章引《尚书》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 《孟子》引文与《尚书泰誓》原文不尽相同) 柯大卫将译为High Ruler,并加注释云:( 也有人将其迻译为Most High God) 被一些中国学者视为表达基督教真天主( trueGod) 名称的最佳中文词.不管究竟为何方神圣,中国人确实对他表现出相当的敬畏.但经过细细思量,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天在表达造物主( the Deity) 意涵时要比其他中文词更为合适.然而,必须承认,至少就此处而言,同样的最高力量归功于,而又一致地归功于天.值得追问的是, 究竟是中国人所谓理( principle) 的人格化( 这principle 即是天) ,还是天就是理.如果这确乎属实,那么和天就是同样的东西,即天主.[2]孟子:19柯大卫认为,儒家似乎对那种盛行于东方哲学中的关乎神圣天命的荒谬观念( 将尘世所有的善恶、自然皆归因于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 一无所知,与之相反,他们一致而明确地认为,人的罪过和不幸完全是咎由自取.同时,他们又声称坚信天命和隐秘的天意[2]《孟子》下第102页注.《孟子滕文公上》第4章提到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某些早期耶稣会士推测这次洪水就是《旧约创世纪》中提到的挪亚洪水,柯大卫对此持一种含糊的态度: 一方面强调二者之异,一方面又不否认二者有相同之可能,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创世纪》编者摩西( Mose) 和中国历史学家们借洪水而宣扬的教导[2]孟子: 80; 在另一处,他又说,挪亚( Noah) 的某个后人很有可能在洪水时来过中国[2]孟子: 92.柯大卫并没有如白晋( Joachim Bouvet,1656 - 1730) 等索隐派( Figurists) 耶稣会士那样遽下结论,这显示了他的谨慎.不过,跟启蒙主义者沃尔夫( Christian Wolff,1679 -1754)①毕竟不同,柯大卫始终认为,强调人类自身的道德本能而不谈神圣启示是根本错误的: 在注解《孟子公孙丑上》第6章的四端、推恩学说时,柯大卫认识到,孟子以为将德性原则发挥到完美的极致,这完全依靠自己,这些人类自身功德和道德能力的推崇者可以获得天国圣人的温和赞许,但与之相比,( 宗教) 人性和神圣启示学徒的专注与精确毫无疑问更为杰出; 前者的理论基础包含了一个根本谬误.[2]孟子: 47对于儒家所宣扬的孝道,柯大卫也有所指摘: 《孟子离娄上》第19章讲曾子、曾元事亲,柯大卫特别指出,我们必须警告那些追慕孟子的人,不能因为受了他的误导,而为了取悦父母或其他人就违背了的神圣律令.[2]孟子: 106在祭礼问题上,柯大卫也表现出困惑.《孟子滕文公上》第2章讲滕文公听孟子话后服三年之丧,柯大卫议论道: 一个人如果受到德性原则的影响,当然会深悲于严父慈母的去世,但是,我们怎么可以想象,一个真正有德的人会那样崇敬他故去的双亲?每个真正文明的人都知道,那种崇拜和敬爱只应隶属于至高无上的.[2]孟子: 74柯大卫《孟子》译本是《孟子》的第一个英语译本,在理雅各的译本后来居上之前,它在英语学界产生了一些影响.例如,美国汉学家卫三畏( 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 -1884) 在《中国总论》一书初版中对孟子的介绍,就以柯大卫译本为基础.他认为孟子表现出思想的独创性,目标的坚定性,观点的广泛性,在许多方面还超过孔子,因此必须看作亚洲国家所产生的最伟大人物之一[4],这也参考了柯大卫对孟子的评价.二、朝觐东方? ---理雅各的《孟子》译介及其影响至19世纪四十年代,英、法、德三种语言中都有了《孟子》译本,但经过时间的淘洗,它们仍无法称得上是各自语言中的经典译本.真正经典的译本,是通过汉籍欧译的三位大师级翻译家英国新教传教士理雅各( 1815 -1897) 、法国耶稣会士顾赛芬( Sraphin Couvreur,1835 -1919) 和德国新教传教士卫礼贤( Richard Wilhelm,1873 -1930) 之手完成的.限于题旨,笔者在本文中仅介绍理雅各的英译本.跟马礼逊一样,理雅各也是伦敦布道会(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传教士.相比于传教士身份,理雅各更为世人所知的其实是中国古代典籍的翻译者这一身份.由他翻译的多卷本中国经典,至今仍被许多西方汉学家和读者视为标准译本之一.杰出的翻译成就为他在专业学术领域赢得了巨大的肯定---他成为西方汉学界最高学术奖---儒莲奖( Prix Stanislas Julien) 的首位获奖者( 1875) ,并在返回英国后担任牛津大学第一任汉学教授直至去世( 1876 -1897) .理雅各翻译儒家经典,仍然服务于传教的目的.不过,这位朝觐东方[5]的新教传教士主张,儒学与东方宗教中的无神论( 如佛教) 和泛神论( 如婆罗门教) 并不相同,它跟基督教之间并非敌对关系.要让西人深入地了解在中国影响既深且巨的儒学思想,则必须从翻译开始.理雅各长年在香港译书,其间曾从一些中国人那里得到过译事上的帮助( 如王韬、等等) ,后在英国鸦片商人Joseph Jardine 及Robert Jardine 的资助下出版中国经典系列.理雅各所译《孟子》初版于1861年[6],之后又有多个不同版本.1870年纽约重排本[7]书前有编者导论,借用理雅各的话介绍孟子生平,以及东汉赵歧( 约108 -201) 对《孟子》的编排、注释,南宋朱熹( 1130 -1200) 《四书章句集注》对孟子的注解,以及明初钱唐( 1314 -1394) 对孟子地位的扞卫; 讨论赵歧较多,似有较多同情.导论称孟子是一个共和主义者( Republican) ,但在引述《孟子尽心下》第14章民为贵,君为轻时,误将理雅各the sovereign the lightest末词印成highest,语意遂为民为贵,君最高[7]XII,差可引人发噱.此版未附中文原文,亦无注释,但书后有完整的术语及主题索引.1875年出版的《孟子其人其书》[8]是一个普及性读本,书前有长篇( 共121页) 绪论( Prolegome-na) ,详述《孟子》其书的历代诠释与地位升降、孟子其人及思想,并与杨朱、墨子、荀子、韩愈等人展开比较.此版仍未附中文原文,但有详细注释及术语、主题索引.理雅各对孟子多有推崇,他认为,孟子完全可以跟他的同时代人柏拉图( Plato,约前427 -前347)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约前384 -前322) 、芝诺( Zeno,约前490 -前425) 、伊壁鸠鲁( Epicurus,约前341 -前270) 、狄摩西尼( Demosthenes,前384 -322) 平起平坐,而不必妄自菲薄[8]绪论16.他对孟子的正面评价集中表现在:然而,当我们不打算从孟子那里找寻新的真理时,他天性中的特异面却比他的老师( 按,指孔子)更引人注目,在他身上有股英气.而且他还是一位辩论大师; 当他不好辩( 他曾解释说自己不好辩) 而不得不辩时,他确实表现出辩论大师的风采.我们地欣赏他在推理过程中的精巧微妙之处.比起孔子,我们对孟子更多同情,他离我们更近.他并不是那样令人望而生畏,而是更让人钦佩赞叹.圣人们的教诲传到孟子这里,便从他的心灵中浸染上他的色彩; 而这些教诲正是因为赋予了孟子的特色,才在今天的智识阶层和读者那里获得广泛的笃信.[8]绪论43当然,理雅各亦十分强调《孟子》与基督教教义之间的冲突之处,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论与基督教正统的原罪说之间的对立尤难弥合.针对这个难题,理雅各借十八世纪英国着名神学家巴特勒( Joseph Butler,1692 -1752) 主教的道德主体理论,通过强调其与《孟子》之同,就可以实现为《孟子》辩护的目的了.理雅各的这种做法,自然有其特殊情境之下的实际考虑,但细绎其用心,却跟早期来华耶稣会士的适应路线若合符节.当然,理雅各对孟子亦有较多非议,主要表现于:一、孟子自称为师( 人师、帝王师) ,但缺乏灵魂的谦卑( 绪论第52页) ,而缺乏谦卑自然就伴随着缺乏同情心; 他的说教是生硬的( 绪论第71页) .基督教认为人人都有为恶的倾向( 原罪) ,就此而言,神圣全善的基督是无法企及的,人与之间的距离如何夸大都不为过.然而,孟子却对人的原罪毫无认识.孟子为尧、舜、孔子建构了一幅完美无比的形象,但是,孔子自称七十岁方能做到从心所不逾矩( 《论语为政》第4章) ,这本身就了孟子关于孔子的完美想象.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在理雅各看来也是言过其实,强不能以为能.总之,孟子关于言之甚少,整部《孟子》中也没有对表现出自然的虔敬,其理想的人性中并没有包含对的义务。

关于有神论、无神论的精彩辩论

关于有神论、无神论的精彩辩论

关于有神论、⽆神论的精彩辩论⼀⽼太婆驳倒三位博⼠第⼀次欧战之后,某国想⽤科学⽅法宣传⽆神论,领导国民脱离宗教信仰。

政府便在⼴场筑台,对众⼈宣讲,并请三位博⼠作为讲员。

第⼀位是天⽂博⼠,他上台解释了许多认为世界上⽆神的理由以后,最后⼤声喊着说:“我⽤望远镜观察宇宙⼆⼗多年,从来没有看见过神,所以⼀定没有神。

”因此博得观众不少掌声。

第⼆位是医学博⼠,讲完许多⼈类绝没有灵魂的道理以后,末了说:“我曾解剖⼫体⼀百具以上,细察各部分,从来没有发现灵魂寄托的地⽅。

它在⼼脏中呢? 在脑中呢? 还在⾎液中呢? 我都解剖检验过,数⼗年来,没有见到,所以⼀定没有灵魂。

”⼜是掌声雷动。

第三位是位⼥博⼠,伦理学家。

她慢步上台,说:“⼈死像灯灭。

死了死了,⼀死就了,绝对没有天堂地狱,永⽣审判的事。

我曾遍读古今中外各书,都没有这项记载。

”三位博⼠讲完之后,主席向众⼈宣告说:“⽆论什么⼈,如果对三位博⼠所讲没有神的理由,还有不满意的地⽅,或是要辩论的话,都可以公开提出讨论。

”等了许久,没有⼈提出反驳。

正要在这⽆神论胜利声中结束宣传⼤会的时候,有⼀位乡下⽼太婆来到台前,对主席说:“我可以提出⼏个反问吗?”主席说:“欢迎之⾄。

”于是⽼太婆⾯向第⼀位博⼠说:“你⽤望远镜望了⼆⼗多年,你望见过风吗? 它是什么形状呢?”博⼠说:“⽤望远镜怎么能看见风呢?”⽼太婆说:“你没看见风,但世界上有没有风呢?你⽤望远镜尚且看不见风,难道你能⽤望远镜望见神吗? 你⽤望远镜望不见神,你就能说没有神吗? ”博⼠哑⼝⽆⾔。

她⼜转向第⼆位博⼠说:“你爱不爱你太太?”博⼠回答说:“爱她。

”⽼太婆说:“请你把你解剖⼈体的⼑⼦给我⽤⽤,我要把你肚⼦剖开看看,你爱你太太的那个‘爱’在哪⼀部分?在肝⾥呢?在胃⾥呢?还是在肠⼦⾥呢?”众⼈哄堂⼤笑。

⽼太婆⼜再转向那个⼥博⼠说:“你读过这本书吗?这本书叫《圣经》。

这书岂不明明地说,⼈⼈都有⼀死,死后且有审判吗?你不要以为死了就算完了,要知道死后的事情,要⽐⽣前更长更多呢!当你在母腹时,如果有⼈告诉你说:‘不久你要⽣在地上,有⽇有⽉有⼭有⽔,还要吃饭穿⾐,’你能信吗?今天你不只是相信,⽽且是实在活在这个世界之中;我告诉你,永⽣世界也是这样。

泛神论

泛神论

Pantheism is the belief that
the universe (or nature as the
totality of everything) is
identical with divinity, or that
everything composes an all-
encompassing(包含/括
Pantheism
(泛神论)
By Zhang Yali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antheism characterizes many Buddhist and Hindu doctrines and can be seen in such Hindu works as the Vedas (吠陀经)and the Bhagavadgita (薄伽梵歌).
Numerous Greek philosophers contributed to the foundations of Western pantheism. In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Renaissance, the tradition was continued in Neoplatonism ( 新 柏 拉 图 主 义 ) and Judeo-Christian mysticism(神秘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新柏拉图主义的盛行, 泛神论发生了空 前的影响, 产生了斯宾诺莎这样的大哲学家 。 他声称: “ 显 而易见, 所有的自然现象, 就其精妙与完善程度来说, 实包含 并表明神这个概念 。”这一时期的泛神论思想, 也影响到了 莎士比亚等人的创作 。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中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中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哲学、中国宗教学领域中高瞻远瞩的学术研究领导者和优秀的学术活动组织者。

他不但始终坚持以科学无神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宗教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密切关怀国家的命运、广大人民生活”,将宗教与无神论研究同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结合起来,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宗教迷信现象进行了深入批判和揭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当前,一些巫术、迷信和伪科学思想仍甚嚣尘上,而科学无神论的研究与宣传则相对式微而不彰。

面对“有神论有人讲,无神论无人讲”的状况,重温任继愈先生的科学无神论思想,对于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风尚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教育而言,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科学无神论的思想内涵无神论是和有神论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在人类文明史上,无神论思想可谓源远流长。

原始宗教在旧石器时代早已产生。

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原始人自发地以一种万物有灵论的思维看待和理解各种自然现象,并产生了最早的灵魂观念。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思维能力的增长,无神论思想逐渐萌芽。

在古希腊,米利都的自然哲学家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神话创世说,开始以理性的思维探讨世界的本原问题,试图从物质的角度理解和解释世界的产生与运动。

这是西方哲学与唯物论思想的源头,也标志着无神论的智慧之光开始从宗教的阴霾中绽露。

大约与此同时,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天命观念也开始动摇,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得“怨天”思潮流行,“天命靡常”逐渐成为时代的共识,而“上帝”的地位与作用也渐为“五行”、“阴阳”等物质性观念所取代。

尽管无神论思想形成于人类文明早期,但古代的无神论思想零散而质朴,只能从某些具体问题上揭露鬼神观念的缺陷与矛盾,因而一般局限于常识层面,还不能从根本上否认鬼神的存在。

只有到近现代自然科学形成之后,无神论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坚实的思想基础。

科学的发展为无神论提供了必要的工具手段与实证材料,大量的实证知识日益驱散了禁锢人们思想的宗教迷雾,科学的精神与方法也为揭示宗教迷信的荒谬与说明其本质提供了可能。

泛神论与郭沫若诗歌

泛神论与郭沫若诗歌

荷兰的斯宾诺莎。泛神论认为,“本 体即神,神即自然”,否认神为自然界 的创造主。郭沫若认为:“泛神便是无 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 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 是自我的表现。
<地球,我的母亲》,将地球当母亲,草木当 同胞,宇宙中一切均为地球的化身,这确实是 “本体即神,神即自然”思想的艺术体现。对 地球的赞美,其实是对自我的肯定,“我的灵 魂便是你的灵魂,/我要强健我的灵魂”,也 就是自觉铸造现代自我,以应对新的时代。 《在梅花树下醉歌》如此歌咏:“我赞美这自 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全宇宙成为我的 自我表现,我与万物合一,你、我、古人、名 胜浑然不分,“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 破!”,我即是神。
《湘累》中,他借屈原之口作夫子自道: “我的诗便是我的生命!”“我效法造化 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 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 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我萃之虽仅 限于我一身,放之则可泛滥乎宇宙。”类 似的作品很多,如《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天狗》等,在破除偶像的同时,将自我 神化,自我既内在于一切,又超越一切, 由此完成了对无视自我存在价值和意义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猛烈批判。

中英文哲学名词解释

中英文哲学名词解释

形上学(Metaphysics):研究我们所接触的物质世界的背後到底是什麽,甚至这个物质世界到底存不存在。

(见"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美学:研究一件事物要具备什麽元素才能称得上是"美"。

伦理学:研究人应以怎样的行为标准去生活,才能为人类带来幸福。

生态哲学(Ecophilosophy):研究世界各地的哲学及文化趋势与地球生态的关系。

一元论(Monism):宇宙万物都是由同一种元素造成的。

二元论(Dualism):宇宙万物都由两部份组成的。

例如:柏拉图的二元论是"宇宙分为理型世界与感官世界"(见"理型论")。

无神论(Atheism):宇宙没有神。

一神论(Monotheism):全宇宙只有一个神。

例如:基督教。

多神论(Polytheism):宇宙中有多过一个神。

例如:佛教。

不可知论(Agnostism):无法确定是否有神存在。

泛神论(Pantheism):认为假如神是无穷无限的话,他便应存在於(他所造的)万物中。

自然神论(Deism):相信神在创造宇宙万物之後,只会透过大自然显现自己,绝对不会透过超自然的方式显现。

知识论:关於知识的起源及其本质的一些理论。

宇宙论:关於宇宙、时间及空间的来由和它们的本质的一些理论。

理型论:宇宙分为"理型世界"和"感官世界",比如说:人是由肉体(理型)和灵魂(感官)组成的。

机械论(Machanistism):一种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都在相同且永远不变的规则下活动,因此所有的变化都能用数学精确地计算出来。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研究人类的个体的存在,一个人的存在方式。

理想主义(Idealism):相信在生命的基本物质上,有一种精神、思想存在着。

虚无主义(Nihilism):每一件事物都没有特别的意义,怎样都可以。

理性主义(Rationalism):在学习知识上,理性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神论与泛神论
如果从中学知识的角度来看,泛神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体现。

所谓泛神,指的是这个世界中存在一种超然与万物的运行规则,而这种规则就是神的本体,神仍然存在,但泛化与宇宙之中,万物即神,神即万物。

其实这种理论已经十分贴近无神论,因为泛神论已经不再将神人格化,他只是将自然规则神格化而已。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这其实已经是重大的进步了。

因为我们不再但是,泛神论和无神论终究还是有所区别的,区别的关键在于要不要把事物演进的规律神格化?或者说,我们到底能否真正参透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道家看来,人类是没有能力真正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把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解释清楚的。

其实,很多中国人在相当程度上都是泛神论者,“遭报应了”,“天道好还”,“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些谚语所表达的,都是人们相信有一种超然的规律来调整世间的因果,即使是贵为天子也不能逆天而行。

同时,中国人对于这种超然的规律有着别样的认识,甚至认为有时候需要自己亲身去帮助这些规律应验。

皇帝颁布诏书,上面要先写上一句,奉天承运,进而才能皇帝诏曰。

每次农民起义,都要喊出替天行道的口号。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泛神论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宗教理论。

这个理论不需要大搞仪轨,不需要连篇累牍的宗教典籍,不需要庞大繁杂的宗教系统。

只需要敬畏自然,敬畏规律,就能收获福祉。

相较于无神论者,泛神论者对于自然和未知又更多了一分敬畏。

这份敬畏有好处,也可能带来问题,敬畏可以规制人的行为,也有可能让人沦于消极。

至于这种哲学观念对于社会是好是坏,那就见仁见智了吧。

最后把一个知乎的高赞答案贴在这里,小小的总结下中国人近似于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吧吧,也许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土生土长于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是一个泛神论宗教吧。

可能这就是我们这个农耕文明的血统。

你的老师说,一个民族总有些东西是不能亵渎的。

天破了,自己炼石来补;
洪水来了,不问先知,自己挖河渠疏通;
疾病流行,不求神迹,自己试药自己治;
在东海淹死了就把东海填平,被太阳暴晒的就把太阳射下来;
谁愿意做拣选的石子就让他去吧,谁愿意做俯伏的羔羊也让他去吧;
谁愿意跪天子跪权臣就让他去吧,谁想不问苍生问鬼神也让他去吧;
斧头劈开的天地之间,到处都是不愿做奴隶的人。

这就是这个民族不可亵渎的东西。

有人说,你国人不跪神,倒是跪赵老爷。

要我说,我国有人跪着赵老爷,也有人跪着裹尸布,还有些站着的。

赵老爷三四百年死一茬,裹尸布两千年不腐烂,跪裹尸布的就平白无故的生出了信心,自觉得比跪赵的高了一头不说,竟然看着那些站着的也越发恨了起来,说那些建设者们姓了赵也罢,连那几个旁边鼓掌的都成了跪赵者了。

他们用裹尸布包着自酿的酒举过来:“喝吧,喝了就不渴。

”酒里浮着道德、良心和信仰。

我没有喝这酒,反而有些纳闷:哪里的红酒能浮得起这些沉甸甸的东西?看他们笑得神圣,我也不再拒绝,轻轻抿了一小口,就尝得这浓郁的味道哪里是酒,分明是刚刚抽出来的。

赛先生的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