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复习优秀教案
中考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中考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锐角三角函数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复习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3.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3.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2.解决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流程:1.复习预习: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引入新知识: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4.讲解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5.练习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6.进行综合应用练习;7.提问与解答;8.作业布置。
五、教学内容详细说明:1.复习预习: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周期性、奇偶性、增减性等性质。
2.引入新知识: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函数的定义。
通过几何图形的展示和实例的计算,让学生感受到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详细讲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增减性等性质。
通过图形展示和实例计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
4.讲解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讲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之间的关系及计算方法,包括倍角、半角、和差等公式。
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这些公式和计算方法。
5.练习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提供一些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解答,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6.进行综合应用练习:提供一些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应用练习。
学生可以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提问与解答: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和解决疑惑。
8.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作业可以包括计算题目、应用题目和综合问题。
最新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课题:锐角三角函数(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能灵活运用定义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复习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能进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章的复习,让学生学会将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通过测量避雷针的高,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学好知识,能应用于社会实践,通过选式的诀窍,可简便计算,从而体会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和意义。
复习重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进行有关计算;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
复习难点: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课型:复习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则∠A 的正弦:sin A=_______________ ∠A 的余弦:cos A =________ ∠A 的正切:tan A =_______________、在Rt △ABC 中,∠C=90°,a =2,B自己动手:1、在等腰△ABC 中,AB=AC=5,BC=6,求sinB ,cosB ,tanB.2、求适合下列各式的锐角α3=α3tan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60-例sin22⋅4530costan练习检测:求下列各式的值:211)(sin︒︒30-30cos30tantan(452)3︒︒+2-︒60sin三、解直角三角形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利用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
2、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①三边间关系:②两锐角间关系:③边角间关系:3、解直角三角形条件:已知两边,或已知一边一角。
自己动手: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 、∠B、∠C的对边.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c=8,∠A =60°四、拓展升华: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1、从定义可以看出sin A与cos B有什么关系?sin B与cos A呢?满足这种关系的A∠与B∠又是什么关系呢?2、利用定义及勾股定理你还能发现sin A与cos A的关系吗?3、再试试看tan A与sin A和cos A存在特殊关系吗?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之后总结出如下几种关系:(1)若90A B∠+∠=那么sin A=cos B或sin B=cos A(2)22sin cos1A A+=(3)sincosA AA =4、在正弦中它的值随锐角的增大而增大还是随锐角的增大而减少?为什么?余弦呢?正切呢?通过一番讨论后得出:(1)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的增加(或减小)而增加(或减小);(2)锐角的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加(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加);(3)锐角的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加(或减小)而增加(或减小)。
锐角三角函数的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的教案【篇一:锐角三角函数教案】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篇二: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材分析:本章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系的机会。
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些结论,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赖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等内容,因此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
本章内容与已学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内容联系紧密,并为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既是本章的难点,也是学习本章的关键。
难点在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反映了角度与数值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这种角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 sina 、cosa 、 tana 表示函数等,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因此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至于关键,因为只有正确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28.1 锐角三角函数(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3、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1.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2.难点与关键: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1.三角函数定义。
sinA=, cosA=, tanA=2.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º,则sin A 等于( )A .12B CD .12.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 30°+cos30° (2)2sin 45°-21cos30°(3)045sin 30cos +tan60°-tan30° (4)2sin450-3tan300+4cos600-6tan4503、已知sinA=21(∠A 为锐角),则∠A=_________,cosA=_______,tanA=__________.求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已知在Rt ABC △中,390sin 5C A ∠==°,,则tan B 的值为练习: 1、已知cosA=23,且∠B=900-∠A ,则sinB=__________.2、在Rt △ABC 中,∠C 为直角,sin(900-A)=0.524,则cos(900-B)=_________.3、∠A 为锐角,已知sinA=135,那么cos (900-A)=___________ .4、在Rt ABC △中,9032C AB BC ∠===°,,,则cos A 的值是 .二、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边角之间关系:sinA=c a cosA=c b tanA=b a(2)三边之间关系: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例1、如图,△ABC 中,∠C=90°,AB=8,cosA=43,则AC 的长是 。
例2、如图,在Rt △ABC 中,∠C=90º,点D 是BC 上一点,AD=BD ,若AB=8,BD=5,则CD=1、在△ABC 中,∠C 为直角,已知AB=23,BC=3,求∠B 和AC .2、如果三角形的斜边长为4,一条直角边长为23,求斜边的高。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正切概念;能较正确地用siaA 、cosA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功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认识。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 正弦,余弦,正切概念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aA 、cosA 、tanA 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程序: 一.探究活动1.课本引入问题,再结合特殊角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归纳三角函数定义。
siaA=斜边的对边A ∠,cosA=斜边的邻边A ∠,tanA=的邻边的对边A A ∠∠3例1.求如图所示的Rt ⊿ABC 中的siaA,cosA,tanA 的值。
4.学生练习P21练习1,2,3 二.探究活动二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a 30°cos45° tan60° 归纳结果2. 求下列各式的值(1)sia 30°+cos30°(2)2sia 45°-21cos30°(3)004530cos sia +ta60°-tan30°三.拓展提高P82例4.(略) 1. 如图在⊿ABC 中,∠A=30°,tanB=23,AC=23,求AB 四.小结 五.作业课本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3.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sinA=c a cosA=c b tanA=ba(2)三边之间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 探究活动1.我们已掌握Rt △ABC 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3.例题评析例 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2 a=6,解这个三角形.例2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20 B ∠=350,解这个三角形(精确到0.1).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答:先求另外一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计算时,利用所求的量如不比原始数据简便的话,最好用题中原始数据计算,这样误差小些,也比较可靠,防止第一步错导致一错到底.例 3在Rt △ABC 中,a=104.0,b=20.49,解这个三角形. (三) 巩固练习在△ABC 中,∠C 为直角,AC=6,BAC ∠的平分线AD=43,解此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总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一、案例实施背景本节课是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讲完后的一节复习课二、本章的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2、知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4、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此外,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探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完本章的前提之下进行的总复习,因此本节选取三个知识回顾和四个例题,使学生将有关锐角三角函数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很好地运用知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将有关锐角三角函数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很好地运用知识.2、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函数,进一步体会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六、重点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2.难点:知识的深化与运用.七、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1)在Rt△ABC中,C=90,AB=6,AC=3,则BC=_________,sinA=_________,cosA=______,tanA=______,A=_______,B=________.知识回顾二:(2)比较大小:sin50______sin70cos50______cos70tan50______tan70.知识回顾三:(3)若A为锐角,且cos(A+15)=,则A=________.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小题目回顾: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ABC中,C=90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的锐角三角函数。
中考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运用第2题图3.式子2cos30°-tan45°-〔1-tan60°〕2的值是 ( )A.2 3-2B.0C.2 3D.24.在△ABC中,假设|cos A-12|+(1-tan B)2=0,那么∠C的度数是( )A.45°B.60°C.75°D.105°【组内交流】学生根据问题解决的思路和解题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归纳出方法、规律、技巧.【成果展示】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在题目解决中所表达的解题规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分析通过学生思考梳理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运用.一生展示,其它小组补充完善,展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注重一题多解及解题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注意总结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直击1.(威海中考)如图,在以下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O都在格点上,那么∠AOB的正弦值是( )3101110A B C D102310....第1题图2.(重庆中考)计算6tan 45°-2cos 60°的结果是( )A. B.4 C. D.5教师展示问题,学生有针对性独立思考解答,3435三、【板书设计】锐角三角函数复习作 业必做题1.(重庆中考)如图,△ABC 中,AD ⊥BC ,垂足为点D ,假设BC =14,AD =12,tan ∠BAD =求sin C 的值.1题图 2.(苏州中考)如图,在△ABC ,AB =AC =5,BC =8.假设∠BPC = ∠BAC ,那么tan ∠BPC = .选做题 2题图 3.的值,求为锐角,若αααααcos sin 34cos sin -=+第一,二题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第三题课下交流讨论有选择性完成.以生为本,正视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34,12锐角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⑴、正弦⑵、余弦⑶、正切2、30°、45°、6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各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函数关系式⑴、互余关系;⑵、平方关系;⑶、相除关系四、【教后反思】。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4.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动态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角度等。
3.使学生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三角函数进行求解;
(3)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了解三角函数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工程等。
4.小组合作题:
(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可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完成;
2.作业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4.3 锐角三角函数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4.3 锐角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1),图(2)都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中,它的边与角有什么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二、探索新知1.某个角的对边、邻边的概念.在Rt△ABC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斜边,用c表示,另两边直角边为∠A的对边与邻边,分别用a、b表示(如图).2.做一做.(1)画一个Rt△ABC,使∠C=90°,∠A=30°,那么∠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多少?量一量、算一算.(2)你画的三角形与你同伴画的三角形全等吗?不全等时,比值有什么关系?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3)若∠A=45°、60°时,则∠A对边与斜边之比是多少?结论:在Rt△ABC中,只要一个锐角的大小不变(如∠A=30°),那么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该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经过验证,在Rt△ABC中,当锐角A取其他固定值时,∠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还是一个固定值,与Rt△ABC的大小无关.说明:观察图中的Rt△AB 1C1、Rt△AB2C2和Rt△AB3C3,易知Rt△AB1C1Rt△AB2C2∽Rt△AB3C3.∴==可见,在Rt△ABC中,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唯一确定的.同样,其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唯一确定的.3.锐角三角形函数的定义∠A的正弦:sinA=∠A的余弦:cosA=∠A的正切:tanA=∠A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锐角∠A的三角函数.4.知识拓展(1)正弦与余弦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0<sinA<1,0<cosA<1.(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2α+cos2α=1;tanα=.(3)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值若α、β都是锐角,且α+β=90°,那么:sinα=cosβ,cosα=sinβ.三、巩固练习【例1】如图,在Rt△ABC中,∠C=90°,AC=15,BC=8.试求出∠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解:AB==17,sinA=,cosA=,tanA=.【练习】1.如图,在Rt△MNP中,∠N=90°,则:∠P的对边是,∠P的邻边是;∠M的对边是,∠M的邻边是.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在Rt△DEC中,∠E=90°,CD=10,DE=6.试求出∠D的三个三角函数值.3.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根据下列所给条件,分别求出∠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1)a=3,b=4;(2)a=5,c=13.答案:1.MN PN PN MN2.由勾股定理,得CE=8,所以sinD=,cosD=,tanD=.3.(1)sinB=,cosB=,tanB=.(2)sinB=,cosB=,tanB=.四、应用拓展【例2】已知:Rt△ABC中,∠C=90°,sinA=,BC=3,求AB、AC的值.解:∵sinA=,∴AB=,∴AC=.【例3】如图,已知α为锐角,sinα=,求cosα、tanα的值.解:方法一:用定义法求解∵sinα=,∴设BC=3x,则AB=5x.由勾股定理,得AC=4x.∴cosα=,tanα=.方法二:用公式求解∵α为锐角,∴cosα==,tanα=.五、归纳小结1.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相对其锐角而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长度之比,理解好这三个概念是学好本章的关键;2.正弦、余弦、正切实际上都是比值,没有单位,它们只与锐角α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边长无关;3.对于每一个锐角α的确定的值,它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反之,对于每一个确定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都有唯一的锐角与之对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11页习题24.3第1、2题.2.如图,在Rt△ABC中,∠CAB=90°,AD是∠CAB的平分线,tanB=,求的值.第2课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感受数学说理的必要性,说理过程的严谨性,养成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难点】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有关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Rt△ABC中,∠C=90°,AC=1,AB=2,求∠A、∠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探索新知在Rt△ABC中,∠A=30°,∠C=90°,如图,试求两个锐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解: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所以,若设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1,即BC=1,则AB=2,由勾股定理得:AC=.由三角函数定义,得sin30°=.cos30°=.tan30°=.同理可得sin60°=,cos60°=,tan60°=.2.在Rt△ABC中,∠C=90°,∠A=∠B=45°,如图,试求45°角的三角函数值.若设AC=BC=1.则AB=.易得sin45°=,cos45°=,tan45°=1.【例1】求值:sin30°·tan30°+cos60°·tan60°.解:原式=.【例2】在Rt△ABC中,若sinA=,则cos的值是多少?解:由sinA=知A=60°.∴cos=cos30°=.三、巩固练习1.在△ABC中,若cosA=,tanB=,则此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填空:= = ;= = ;1= ;= .3.化简= .4.点M(-sin60°,cos60°)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5.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260°+cos260°;(2)2cos60°+2sin30°+4tan45°;(3).6.如图,在Rt△ABC中,∠C=90°,AB=,BC=.求∠A的大小.答案:1.A 2.sin60° cos30° sin45° cos45°tan45° tan60° 3. 4.5.(1)1 (2)6 (3)6.∠A=45°四、应用拓展1.你能求出tan15°的值吗?如图,在Rt△ABC中,∠C=90°,∠ABC=30°,延长CB至D,使BD=AB,则∠D=15°.设AC=k,则AB=2k,BC=k,所以CD=BC+BD=BC+AB=(2+)k,所以tan15°===2-.2.仿上面的解题方法,易求tan22.5°=-1.※课后作业※1.教材第111页习题24.3的第3题.2.若∠A、∠B是△ABC的两个内角且满足关系式=0,求∠C的度数.3.若α为锐角,且tan2α-(1+)tanα+1=0.求α的度数.2.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2.会使用计算器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求对应的锐角.【过程与方法】在做题、计算的过程中,逐步熟练计算器的使用.【情感态度】经历计算器的使用过程,熟悉其按键顺序.【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教学难点】计算器的按键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填表:由上表我们可以直接写出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及由特殊值写出相应的锐角.对一些非特殊的角,怎样求它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呢?二、探索新知1.求锐角三角函数值【例1】求sin63°52′41″的值(精确到0.0001).解:如下方法将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显示结果为0.897859012.∴sin63°52′41″≈0.8979.【例2】求tan19°15′的值(精确到0.0001).解: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显示结果为0.3492156334.∴tan19°15′≈0.3492.2.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例3】若tanx=0.7410,求锐角x.(精确到1′)解: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显示结果为36.53844577.再按键,显示结果为36°32′18.4″.所以x≈36°32′.三、巩固练习1.利用计算器求下列三角函数值:(精确到0.0001)(1)sin24°;(2)cos51°42′20″;(3)tan70°21′.2.已知下列锐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锐角α:(精确到1′)(1)sinα=0.2476;(2)cosα=0.4174;(3)tanα=0.1890.答案:1.(1)0.4067 (2)0.6197 (3)2.8006 2.(1)14°20′(2)65°20′(3)10°42′※课后作业※1.教材第111页习题24.3的第4、5题.2.比较大小.cos25° cos32°,tan29° tan39°.3.在Rt△ABC中,∠C=90°,AB=29,AC=25,求∠A的度数.。
中考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中考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掌握常见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分析和解题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2)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常见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运用;2.有关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复习(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回顾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练习题。
2.讲授(1)解析定义法解析定义法是指通过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来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方法。
其基本定义如下:- 正弦函数sinA:在一个锐角三角形中,对于任意锐角A,a/b就是其正弦函数。
- 余弦函数cosA:在一个锐角三角形中,对于任意锐角A,b/c就是其余弦函数。
- 正切函数tanA:在一个锐角三角形中,对于任意锐角A,a/c就是其正切函数。
(2)练习题演练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解析定义法的运用。
3.拓展(1)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在锐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对边,锐角的邻边是锐角三角函数的邻边。
-在锐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的值总是小于等于1,余弦函数的值总是小于等于1,正切函数的值没有上界。
(2)常用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根据锐角的大小和所在象限,计算sinA、cosA和tanA的值。
- 根据锐角的大小和所在象限,计算cscA、secA和cotA的值。
(3)练习题演练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常用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4.整合与应用(1)综合运用通过一些综合的锐角三角函数计算题,帮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实际问题通过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视频,如建筑设计、航海导航等,引导学生关注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如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实例,讲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2.评价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图片或视频,如建筑设计、航海导航等,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弘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复习)一、教学目标::1、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通过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及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教学难点: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四、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复习本章知识结构(1)锐角三角函数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①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那么∠A的正弦:sin A=∠A的余弦:cos A=∠A的正切:tan A=∠B的正弦:sin A=∠B的余弦:cos B=∠B的正切:tan B=思考:通过边角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③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0°< α < 90°时对于sinα与tanα,角度越大,函数值越;对于cosα,角度越大,函数值越 .(2). 解直角三角形①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三边关系:三角关系:边角关系:(3). 三角函数的应用 ①仰角和俯角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② 坡度,坡角如图:坡面的铅垂高度(h )和水平长度(l ) 的比叫做坡面坡度.记作i ,即i= h l.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有 i = tan α. 坡度通常写成1∶m 的形式,如i =1∶6.显然,坡度越大,坡角α就越大,坡面就越陡. ③ 方位角:以正南或正北方向为准,正南或正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构成的小于900的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所示 (二)、双基练习1、若∠A 为锐角,sinA=13,则:cosA=_____,tanA=______2、比较大小:sin530_____ sin540 sin270______ cos7203、(2014·凉山州)在△ABC 中,若|cos A -12|+(1-tan B)2=0,则∠C 的度数是( )A .45°B .60°C .75°D .105°4、(2015·兰州)如图,△ABC 中,∠B =90°,BC =2AB ,则cos A =( )A .52B .12C .255D .555、如图,在菱形ABCD 中,DE ⊥AB ,cos A =35,BE =2,则tan ∠DBE的值是_ __. (三)、能力提升练习 6、(2015·巴中)计算:|2-3|-(2015-π)0+2sin 60°+(13)-1.7、(2015·丽水)如图,点A 为∠α边上的任意一点,作AC ⊥BC 于点C ,CD ⊥AB 于点D ,下列用线段比表示cos ∠α的值,错误的是( )A .BD BCB .BC AB C .AD AC D .CD AC8、(2015·太原)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ABC 的正切值是( )A .2 B.255 C .55 D .129、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D=8,tan ∠BDC=34,则线段AB 的长为( ) A 、 4 B 、5 C 、6 D 、1010、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所成的锐角为α,若AC=a ,BD=b ,则:S □ABCD=( )A 、12absinaB 、absinaC 、abcosaD 、 12abcosa11、如图,直径为10的⊙A 经过点C(0,5)和点O(0,0),B 是y 轴右侧⊙A 优弧上一点,则∠OBC 的余弦值为( )A .12B .34C .32D .4512、(2014·临沂)如图,在某监测点B 处望见一艘正在作业的渔船在南偏西15°方向的A 处,若渔船沿北偏西75°方向以4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航行半小时后到达C 处,在C 处观测到B 在C 的北偏东60°方向上,则B ,C 之间的距离为( )A .20海里B .10 3 海里C .20 2 海里D .30海里13、(2015·曲靖)如图,在半径为3的⊙O 中,直径AB 与弦CD 相交于点E ,连接AC ,BD ,若AC =2,则cos D =____. 14、(2015·宁波)如图,在数学活动课中,小敏为了测量校园内旗杆AB 的高度.站在教学楼的C 处测得旗杆底端B 的俯角为45°,测得旗杆顶端A 的俯角为30°.若旗杆与教学楼的距离为9 m ,则旗杆AB 的高度是__________m (结果保留根号)15、(2015·牡丹江)在△ABC 中,AB =122,AC =13,cos B =22,求BC 的长。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数学个性化教学教案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时间年月日年级九学科数学课时 2 h 学生姓名授课主题锐角三角函数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综合运用教学难点1、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历次错题讲解】二、【基础知识梳理】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0,设BC=a,CA=b,AB=c,锐角A的四个三角函数是:(1) 正弦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ABC,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 A =ca,(2)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行ABC,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 A =cb,(3)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 A =ba,这种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1)锐角∠A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且∠C=900;(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每条边均用所对角的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否则,不存在上述关系2、坡角与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为坡度(或坡比),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
3、锐角三角函数关系(1)平方关系:sin2A + cos2A = 1;4、互为余角的两个三角函数关系若∠A+∠B=∠90,则sinA=cosB ,cosA=sinB.学习札记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 锐角α 300 450 600sin α cos α tan α6、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的概念: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2、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90,则222c b a =+,反之,已知a ,b ,c 为三角形ABC 的边。
中考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综
合
运
用
【自主探究】
1如图,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格点上,若将△ACB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
A. B. C. D.
第1题图
2.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BC=3,AC=4,那么cosA的值等于()
A. B. C. D.
第2题图
教师展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要求学生做题时注意知识点和方法的运用,做每一道题进行反思总结.
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形,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在题目解决中所体现的解题规律.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分析
通过学生思考梳
理锐角三角函数
的知识运用.
一生展示,其它小组补充完善,展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注重一题多解及解题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注意总结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以生为本,正视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三、【板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
四、【教后反思】
锐角三角函数首先是放在直角三角形中研究的,显示的是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值是边与边之间的比值,锐角三角函数沟通了边与角之间的联系,它是解直角三角形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教学
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
难点
能够具有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知
识
回
顾
1.在Rt△ABC中,∠C=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5,AC=6,则tanB的值是()
28.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他们的疑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是今天课程的亮点。学生们在分组讨论中积极互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了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在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整理思路和语言组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尝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来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学生们对此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他们能够跟随我的思路,理解如何将三角函数知识应用于测量等实际问题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当学生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时,他们在建立数学模型和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方面遇到了挑战。这表明,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5.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沟通协作、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章末复习
章末复习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形函数的意义,能用定义进行相关的计算;2.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能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利用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相应角的度数;3.能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4.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5.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回顾,巩固所学知识,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教学难点】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教学前,教师应根据本章知识内容设计一个适合要求的知识结构框图,教学时,与学生一道回顾本章知识,按自己的设计思路展示出结构图,让学生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系统理解.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问题 1 请用计算器探索出锐角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锐角从小到大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说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求出0°〜10°,10°〜20°,20°〜30°,……,80°〜90° 之间的某一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通过分析得到的函数值,可获得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些简单性质.【归纳结论】对于锐角A,它的正弦函数 (sinA)的函数值随自变量锐角A的增大而增大,且sinA必满足0< sinA<1;它的余弦函数(cosA)的函数值随锐角A的增大而减小,且 cosA必满足0<COSA<1;它的正切函数(tanA) 的函数值随锐角A的增大而增大,且tanA满足tanA >0.试一试若锐角A的余弦值cosA = 3,则锐角A的取值范围是()A. 60°<A<90°B. 45°<A<60°C. 30°<A<45°D. 0°<A<30°分析与解由于cos30°=≈0. 866,cos45°= ≈0.707 ,cos60° =12,且 cosA = 34= 0.75,知 cos45°<cosA<cos30°,结合余弦函数的性质,其函数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可知 30°<A <;45°,故应选 C.问题 2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及勾股定理,你能证明sin2A + cos2A = 1吗?你有何发现?问题3 若∠A + ∠B =90,你能探索出 tanA与tanB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相应锐角的三角函数的意义不难得出结论.经历由问题1的感性认识到问题2、3的理性思考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解题技能.【结论】 1.对于任意锐角A ,总有sin 2A + cos 2A = 1 ;2.若两个锐角∠A ,∠B 满足∠A + ∠B = 90°, 则必有 tanA • tanB = 1.试一试 化简 22sin 232sin 231cos 23︒-︒+-︒-tan1°·tan11°· tan21°·tan31°·tan89°·tan79°·tan69°·tan59°.分析与解 由2sin 232sin 23︒-︒ = 2sin 231︒-()= |sin 231︒-| = 1 - sin23°,21cos 23-︒ = 2sin 23︒ = sin23°,及tan1°·tan89°=1 等可得到原式 = 1 - sin23°+ sin23°- 1 = 0.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在Rt △ABC 中,∠C=90°,已知cosA=13,求cosB 和tanA的值.分析与解 结合图形及已知条件,由cosA= 13 =AC AB ,故不妨设AC=m ,则AB=3m ,由勾股定理易得BC=22m ,从而cosB =BC AB= 223m m = 223, tanA =BC AC = 22m m = 22.例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以AB 为直径的⊙O经过点C ,E 是⊙O 上一点,且∠BEC=45°.(1)试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E=8 cm,sin∠BCE = 45,求⊙O的半径.分析与解本例是一道圆、平行四边形、锐角三角函数的小综合问题,在(1)中可直接由∠BEC=45°得到∠BOC=90°(添加辅助线OC),再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到∠OCD=∠BOC=90°,从而CD是⊙O的切线;在(2)中,应先连AE,利用圆的性质可得∠BAE=∠BCE,又AB为⊙O直径,故△ABC为直角三角形,这样由sin∠BCE= 45,得到sin∠BAE=4 5 = BEAB,又BE=8,从而得AB=10,故⊙O的半径为5.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不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常常需通过添加辅助线,将这一锐角三角函数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某个角的三角函数来解决问题.例3 小刘同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吊车的工作过程,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已知吊车吊臂的支点O距离地面的高OO'=2米,当吊臂顶端由A点抬升至点A'(吊臂长度不变)时,地面B处的重物(大小忽略不计)被吊至B'处,紧绷着的吊缆A B''=AB.AB垂直地面O'B于点B,A B''垂直地面O'B于点C,吊臂长度O A'=OA=10 m,且cosA = 35,sin A' = 12.(1)求此重物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BC;(2)求此重物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B'C.(结果保留根号)分析与解过O作OF⊥AB于F,交A B''于点E(如图),这样可在Rt△AOF中,利用OA=10, cosA= 35,求出AF=6,从而得OF=8,在Rt△A'OE中,由O A'=10,sin A'=12,得OE=5,从而BC=EF=OF-OE=8-5=3 m,即重物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为3 m;同样,可求出AB=AF+BF=AF+OO' =6+2=8,在Rt△A'OE中,可得A'E=53.故A'C=A'E+EC =53+2,这样B'C= A'C-A B''=A'C-AB=53+2-8=53-6,即此重物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为(53-6) m.例 4 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欲测量公园内一棵树DE的高度.他们在这棵树正前方一座楼亭前的台阶上A点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30°,朝着这棵树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C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60°,已知A 点的高度AB 为2 m ,台阶AC 的坡度为1∶3 (即AB ∶BC=1∶3,且B 、C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根据以上条件求出树DE 的高度(测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分析与解 如图,过点A 作AF ⊥DE 于F ,则四边形ABEF 为矩形.∴AF=BE ,EF=AB=2.设DE=x ,在Rt △CDE 中,CE=tan DCE DE ∠ = tan 60?DE = 33x . 在Rt △AFD 中,DF = DE - EF = x - 2,∴AE=tan DAF DF ∠ = 2tan 30?x - = 3(x 2)-. ∵AF = BE = BC + CE ,∴3(x 2)- = 23 + 33x .解得.例5 图甲是一个水桶模型示意图,水桶提手结构的平面图是轴对称图形,当点O 到BC (或DE )的距离大于或等于⊙O 的半径时(⊙O 是桶口所在圆,半径为OA ),提手才能从图甲的位置转到图乙的位置,这样的提手才合格.现用金属材料做了一个水桶提手(如图丙A-B-C-D-E-F ,C-D 是CD 〖T ,AB=FE=5 cm ,∠ABC=∠FED=149°.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水桶提手是否合格.(参考数据:314≈17.72,tan73.6°≈3.40,sin75.4°≈0.97,)分析与解要判断图丙中所示提手是否合格,可过O作OM⊥BC 于M,只须比较OM与OA的大小即可.这时再连OB,在Rt△ABO中,由tan ∠ABO = OAOB= 3.4及tan73.6°=3.4可知∠ABO=73.6°,又∠ABC=149°,从而= 175∠MBO=75.4°,又OB = 22+ =314≈17.72,且sin+ = 25289AB OA,∴OM=OB·sin∠MBO=17.72×sin75.4°=17.72×0.97≈17.2,∠MBO=OMOB由OM>OA知,这个提手是合格的.【教学说明】上述所选四道题中的例1,例2可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互相检查.例3、例4文字叙述较长,教师应作好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寻结论,进一步体验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方法,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说明】师生相互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也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方法的提炼,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1.布置作业:从教材P84~85复习题28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为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章的知识体系,教学的展开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指导学生自主理清由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模型的思路,增强学生数学问题的转化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2.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学会使用三角板和直尺等工具进行角度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锐角三角函数的规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建筑物的设计图、物理实验场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涉及到的角度问题。
2.提问引导: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些图片中的角度是如何计算的?”“你能想到一些与角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吗?”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通过设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建筑设计、物理实验等,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互动情境: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3.学生自我检查: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自己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建筑设计、物理实验等,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并能灵活运用定义 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复习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并能进行解直角 三角形的知识应用 。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 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横向知识点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SinA CosA tanA
追问1:若将∠A 换成∠B 又如何?
追问2:∠A 与∠B 对应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2). 巩固练习
2.如图,△ABC 中,∠C=90°,BC:AC=2:1,则cosA=
3. 如图,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图形中,半径为1的圆 心在格点上,求tan ∠AED=
4.如图,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A 的值为
3)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A
C
B
1.在Rt
ABC中,∠C=90°,如果sinA=7
25
,则tanB=
A
C
B
D E
C
A
B
追问: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4)巩固练习 1.计算
3.若2sin(17+A)-1=0,求A 的度数
4.若锐角α满足cos α<
且tan α< 则α的范围是( )
A .30°<α<45° B.45<α<60°C .60°<α<90° D .30°<α<60° 5)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如图,已知△ABC 中,AB=BC=5,tan ∠ABC= (1)求边AC 的长;
(2)设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B 的交点为D , 求 的值
变式:已知△ABC 中,AB=10,AC=2√7 ,∠B=30°,求△ABC 的面积。
2.比较大小 tan17° tan31°
sin79° cos13°
2
3D
F E
A
B
C
3
4
AD
DB
B
2
cos45+tan60cos30。
。
。
6)课堂作业
1.如图,以点O 为圆心的两个圆中,大圆的弦AB 切小圆于点C ,OA 交小圆于点D ,若OD=2, tan ∠OAB=0.5,则AB 的长是( )
2.如图,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tan ∠BAC 的值为( )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2x +sinα=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锐角α等于( ) A .15° B .30° C .45° D .60
4.已知α、β均为锐角,且满足|sina-0.5|+ =0, 则a+ β=
6.已知抛物线 y =−x 2−2x +3
顶点记为C ,连接AC 、BC ,则tan .
7)小结
1.锐角三角函数的求法,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定义求解。
2.三角函数之间的特殊关系。
3.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4.勾股定理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8)课外作业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径为 10 的⊙A 经过点C (0,5)和点O
B
O
A
D
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BD,AD⊥BD,AB=4
sinA=3
4
,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A
(0,0),与x轴交于另一点D,点B 是优弧ODC 上一点,求∠OBC 的余弦值.
2.已知:如图,⊙O 的半径OA=16 cm,OC⊥AB于C 点,sin∠AOC= ,求AB 及OC 的长.
3.已知:如图△ABC 中,D 为BC 中点,且∠BAD=90°,tan B=1/3,求∠CAD 三角函数值.
教学后记
在本课教学中,我把三角函数的概念的应用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并且所选习题是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如二次函数,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揭示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
课堂上暴露出学生知识巩固率低,知识模向联系差等问题,因此,仅通过一节课复习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多媒体课件制作如何跟课堂教学的灵活多变相结合是需要我继续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