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赠刘景文》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深秋的景色 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 硕果累累的时节,显露 出勃勃的生机。
课文讲解
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 时这句诗?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 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 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 节无法相比的。用来比喻人到壮年, 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 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 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课文讲解
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 展示深秋的画面?
为了强调和突出 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 橙黄橘绿之时。
课文讲解
前两句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 什么情意?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 独立的品格。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
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 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 住,最美的景是在这橙 黄橘绿的时节啊!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秋风的寒 凉逼人,更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不如意。一“送”一 “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梧叶摇落,萧萧作响, 江上秋风寒气袭人,写出了秋意的清冷,表达了游子漂 泊流浪、孤单寂寞得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生活 场景,自然容易引发作者的联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想起家乡得温馨美 好。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得举动,巧妙地反衬出了 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得思念之情。
第二课时
《夜书所见》 《赠刘景文》
学习
《赠刘景文》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 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 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代表,并称“苏辛” 。
我会认
zèng liú cán jú ào jūn chéng jú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
而理解古诗文。(重点) 3.学习一组写秋景的古诗,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
体会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赠刘残犹傲君橙橘
我会写
hé (荷花)

hè (负荷)
擎(擎天) 傲(骄傲) 橙(橙色) 橘(橘红)
我会写
擎:举,向上托。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犹:还,依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读通句子,读 准节奏。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sòng
送来 送
结构:半包围 音序:S 部首:辶 组词:欢送 雪中送炭 造句:妈妈给我送来了书包。
书写指导:“辶”的捺要长; “关”下横稍长,最后一笔 捺变为点。
我会写
tiǎo
挑逗 挑
结构:左右
音序:T 部首: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
组词:挑开 挑拨离间
是“扌”不是“木”,“儿” 左右各有两笔,居中间位置。
造句:小明正在挑逗着小猫玩呢。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tiǎo(挑促织) 挑 tiāo(挑选)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小孩们精心挑(tiāo)选了两只看上去很勇猛的蟋蟀,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 到了什么?(串珠问题3)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 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 促织。
课文结构
梧叶送寒声 近处 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思乡怀亲
课文主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 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 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拓展延伸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 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 《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 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 找读读哟!
学习
《夜书所见》
走近作者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 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不值》 《嘉兴界》《访隐者》《四朝闻 见录》等。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 枝。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前两句,理 解意思。
2.怎样刻画菊花 的形象诗?意:荷叶败尽,像 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 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 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 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菊花形象:前两句 写景,抓住“荷 尽”“菊残”描绘出秋 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 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 傲霜斗寒的形象。
用竹竿挑(tiǎo)逗它•们斗起来,吸引了很多大人围观。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 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 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练一练: 读古诗《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
中“萧萧梧叶”会想到什么景象?
课堂小结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 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 生活。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在体会 古诗感情的同时,我还学习了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 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的方法。
课文讲解
思考:后两句有什么 用意?
勉励好友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向上, 不可意志消沉。
课文讲解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 生哲理?
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 一个人的风骨。
归纳总结
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 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 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 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 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读书黄金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