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 诗词五首》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
《饮酒》序文: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无夕不
饮。顾影独尽②,忽焉③复醉。既醉之后,辄④题数句 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⑤,聊⑥命故人书之,以为 欢笑尔⑦。
【注释】①夜已长:秋冬之季,昼渐短夜渐长, 到冬至达最大限度。②独尽:独自干杯。③忽焉:很 快地。④辄:就,总是。⑤诠(quán)次:次第,层 次。诠,同“铨”。⑥聊:姑且。⑦尔:罢了。
25 诗词五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1课时
抢答
《答谢中书书》中表现作者情感和意 愿的句子是:实__是__欲__界__之__仙__都__。__自__康__乐__以__ _来__,__未__复__有__能__与__其__奇__者__。__
《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
山异水的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 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__飞__戾__天__者__,__望__峰__息__心__; _经_纶__世__务__者__,__窥__谷__忘__反__。_______
了解诗歌形式:
五言诗,朗读节奏划分为“二二一”和 “二三”式。绝句的节奏类似于律诗。律诗 中颔联、颈联两联一般为对偶,形式整饬雅 致,音韵华美。绝句对仗不严格。
读懂诗词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两 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春望
破:残破,破败。
国都,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资料袋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 当县令。到任尚不足百日,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 检查公务。这个督邮,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 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 而归,否则便栽赃陷害。县吏对陶渊明说:“当束 带迎之。”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 小儿折腰。”说完,解印而去,辞职回乡。从此, 躬耕陇亩,读书为文,不再做官。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 (共23张PPT)
一读:解诗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作家名片: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 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 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 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 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
激趣导入: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杜牧在黄州(治所 黄冈)任刺史,游览黄冈赤壁后有感而作。诗 人通过一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 的赤壁之战。并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可谓别出心裁。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 南赤矶山。不管战场在什么地方,这首诗借一 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是必然 无疑的。所以它仍然不失为怀古咏史之千古名 作。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这就表明了三曹操要十像当四年周岁公那样的维护孙国家吴统一。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 号风云人物。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所咏之黄冈赤鼻矶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 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 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 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 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 此起彼伏,产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 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 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
小结:
(一)、结构: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议论感慨 (二)、特点:借物咏叹 (三)、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历城人பைடு நூலகம்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 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41张ppt)
概括主题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 安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 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 、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其诗长 于乐府,大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 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 、讽刺。
这首诗用奇异的色彩组成,黑云、甲光、 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 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 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 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 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 激烈的爱国感情。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 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 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们报效朝廷的 决心。
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高雅情趣。
名句。
精读细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诗人由飞鸟悟出 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起来,却已忘了怎样 表达。
主旨句,充分体现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 世俗的高尚品德。
课堂小结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杂草丛 生。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接连几个月不断,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 金。
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共7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此乃景物描写。鸟飞倦了 ,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 自然怀抱。诗人在《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 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 真”。
3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 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 黑暗,隐居农村。
4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 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 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 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19
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 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
20
诗歌写了哪些形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首联:山河、草木(对比)。颔联:花溅泪、鸟惊心(拟人)。 颈联:烽火、家书(夸张)。尾联:白头短、不胜簪(对偶)。
21
你认为首联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 人触目惊心。 “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令 人满目凄然。
22
分小组讨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中,“感”和“恨”的主体是谁?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此乃景物描写。鸟飞倦了 ,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 自然怀抱。诗人在《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 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 真”。
3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 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 黑暗,隐居农村。
4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 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 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 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19
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 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
20
诗歌写了哪些形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首联:山河、草木(对比)。颔联:花溅泪、鸟惊心(拟人)。 颈联:烽火、家书(夸张)。尾联:白头短、不胜簪(对偶)。
21
你认为首联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 人触目惊心。 “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令 人满目凄然。
22
分小组讨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中,“感”和“恨”的主体是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5张PPT)
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4、“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 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
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 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名句赏析
重点词语
⑥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⑦磨洗:磨光洗净。 ⑧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⑨ 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 君;小乔嫁给周瑜。
翻译诗句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分析诗句 前两句:兴感之由。 后两句:感慨咏叹。
感情: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 要有侥幸心理。
阅读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
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
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
3.你还看到了谁?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 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 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 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教师: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 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 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小结
朗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面对沦陷的山河,思念久别无音讯的家人,一位 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 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 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问题探究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做简要赏析。
刻画了一位苍老的诗人,面对春城破败景象, 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感时恨别,老泪纵横, 白发稀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展现出诗人悲 凉愁苦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 情。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望 盼
所感 所盼 所思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饱含感慨 感时 借景抒情 【翘首望景】 恨别
忧国
心系亲人 充满离情
思家
【低头沉思】
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望”字有哪些含义?
望见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 1、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败,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2、诗人心中的盼望: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3、希望战火平息,国家安定。
所望之景:山河、城、草 木。
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杂草丛生, 树木苍苍,组成一幅沦陷长安城破败荒凉的画面。
2 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既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24
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 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 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 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 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 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个忧 国忧民,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教学课件(69张PPT)
首句即佳。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 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诗歌分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 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 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诗歌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 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 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诗歌分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 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 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 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诗歌赏析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 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 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赏析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C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 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诗歌赏析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 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 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 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 的境界。
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然闲 适的抬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显 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 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诗歌分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 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 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诗歌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 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 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诗歌分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 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 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 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诗歌赏析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 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 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赏析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C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 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诗歌赏析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 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 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 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 的境界。
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然闲 适的抬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显 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 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0张PPT)
“通章意在‘心远’二字, ‘真意’在此,‘忘言’ 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 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 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 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 干。” ——王 风香 中死
菊,花中隐逸者也 淡雅,高洁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一 句中的“悠然” 一词写出了诗人 怎样的心境? “见”字能否改 为“望”字?为 什么?
炼字
“见采”菊,东出篱现下、,看悠见然之见义南。山“。见””因表采现菊的而是见山,
“见” 一境种与无意意会识,的此行句为最,有写妙出处在。采近菊岁时俗南本山皆无作意“望南
中山映”入,眼则帘此的一状篇态神,气写都出索了然诗矣人。看(到苏南轼山)美 景时的随意与悠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望” 和惬意。而“望”字带有主观性,是一种有
意去观赏的动作,没有“见”字的效果好。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你觉得陶渊明从自然界当中领悟了哪些道理?
物我两忘
得意忘言
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写陶渊明归隐田园的 隐逸生活,展现了一位淡泊名 利、安贫乐道、悠然闲适的隐 者形象,表达了他归隐田园的 安适与自得。
陶渊明是一个淡泊名利、洒脱不羁、 率性自然的人!
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接着咱们进一步去了解陶渊明的诗——《饮酒》
隐逸 之宗
陶渊明, 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自 称五柳先生。开创山水田园派,和山水诗 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陶渊明
学习目标
一、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初步把握诗人形象 二、通过抓取意象、描绘画面的方式赏析诗歌 三、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体会诗人的隐逸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 (共63张PPT)(优质版推荐)
李贺(790—81 6),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宜阳)人。 是中唐的独树一帜 的诗人。李贺少年 时代就有才名,可 惜仕途坎坷,怀才 不遇,人称为“诗 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 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 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 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 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 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 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 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 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 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 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览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 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 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 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 魄宏伟的豪放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 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共97张PPT)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为「诗圣」。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 三别”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 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 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 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 风格。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 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 ,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包括自然情趣和 人生真谛。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追求生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只要心境旷远,保留一 颗远离俗世的心,就不 会受到世俗的干扰。
写景名句
揭示主旨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 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乐府曲名。
雁门太守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 三别”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 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 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 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 风格。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 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 ,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包括自然情趣和 人生真谛。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追求生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只要心境旷远,保留一 颗远离俗世的心,就不 会受到世俗的干扰。
写景名句
揭示主旨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 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乐府曲名。
雁门太守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共152张PPT)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 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借日 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未及 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颔联:叙事写景,从听 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 场的惨烈气氛,表现战争的 激烈残酷。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 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 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 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谨记:
1)情景交融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采菊”是俯,“见南山” 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 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 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 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 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 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 什么真意呢?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 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 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 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 (共28张PPT)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理解诗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结庐:建造房舍, (2)人境: 喧嚣扰攘的尘世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自问自答,答句颇 富哲理性。这里所说的“心远”,是指住在乡村。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具体描写南山景象。 诗人从自然景色领略到人生与自然之理。
C.诗末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真意是从自然景物中领悟 到人生与自然之理。诗人认为,山间景物中含有人生的真正 意义。
D.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淳 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 爱。
的 助 手 和 后 备军。 我 是 一 名 即 将小学 毕业的 六年级 学生,在 小学这 最后一 段时间 内,我有机会能够申请
加 入 中 国 共 产主义 青年团 ,我感到 非常荣 幸和骄 傲。 中 国 共 产 主 义青年 团是坚 决拥护 中国共 产党的 纲领、 以马克 思列宁 主义、 毛泽东 思 想 和 邓 小 平理论 为行动 指南,解 放思想 ,实事求 是,团 结全国 各族青 年,为把 我国建 设 成 富 强 、 民主、 文明的 社会主 义现代 化国家 ,为最终 实现共 产主义 的社会 制度而 奋 斗 的 。 中 国共产 主义青 年团带 领青年 在经济 建设中 发挥生 力军和 突击队 作用,充 分 调 动 和 发 挥青年 的积极 性和创 造性,组 织青年 参加改 革开放 和建立 社会主 义市场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 《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共27张PPT)
叹息,
通“漫”,
回答 慨叹
空,徒然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译文参考:我回答天帝说:路途漫 长啊,又慨叹天色已到黄昏,时间 不早。学作诗,即使我能写出惊人 的诗句,却是徒然无用。
简析: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 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如飞蓬般
高飞 轻快的船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 《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共27张 PPT)课 件PPT 部编版 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布,所以,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
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
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里跨云
雾,渡天河,直上天宫,向天帝陈述自
己对现实生活不满的苦闷,然后乘风破
浪到仙山上去。全篇气势豪迈,显示出 这位女词人风格的另一面。
读诗韵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渔家傲
读
李清照
准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
3.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 《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共27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课件优质课课件免费课件PPT
运用比喻和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 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 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 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仙境 神山象征理想、自由、光明、幸福。梦想 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 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 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 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
“路长” “日暮”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 理想难以实现.也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25张PPT)
李 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 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 称。—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 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死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 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代表作《雁门太守 行》。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 事,表现爱国之情。作此诗李贺仅17岁。
字、句中的妙处,讲出自己的疑惑。)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翻译诗句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 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 上,金光闪闪。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 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 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 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 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 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 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 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 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一读诗文,感受音韵 美。
要求:1.读准字音
雁门太守行 李贺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尾联引用典故写 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诗句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将士 ,歌颂了 誓死报国的精神。 浴血奋战 。
6、全诗作者构思三幅画面,反映唐唐军的活
动: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刻苦练兵;
中夜 奇袭,敌营
导入新课
• 我们知道,边塞诗有怨,有恨,但是豪情 终将战胜一切。这就是文人心中不肯凋零 的英雄大梦。不仅仅是边塞诗,豪情是整 个大唐生命的基色。为什么李贺那样纤弱 的诗人,都会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 关山五十州”?因为他自已也曾经写下充 满奇情的诗篇,比如他写的《雁门太守 行》。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共56张PPT)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悠然”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 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 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
清代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区 分了两种意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什 么是“有我之境”呢?他举例说,“泪眼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眼” 将作者的忧愁投射落花等景物上,这就属 于“有我之境”,又比如“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孤”字将作者 的孤独投射在斜阳等景物上,也属于“有 我之境”。
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
用?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
自然地引起
未销,自将
后文对历史
磨洗认前朝。 的咏叹。
东风不与周
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乔。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东风不与周郎便”这里使用 了什么典故?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安史之乱(755-763)
杜甫写下“三吏”“三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安史之乱中杜甫一家的颠沛流离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痴女饥 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 声愈嗔。……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野果充糇 粮,卑枝成屋椽。”(《彭衙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 (共23张PPT)
对子交流
1.对子间互相听读古诗,读 准字音,读出节奏。 2.对子合作,译读诗歌内容。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句子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炼字角度、思想感情、
角声满天秋色里,在塞这上秋泥色 土里 犹号 如角 胭声 脂响 凝彻 成天 ,空 夜, 色 塞上燕脂凝夜紫。中浓艳的如紫色。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颔联:叙事写景,从听 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 场的惨烈气氛,表现战争的 激烈残酷。
“角声满天”写出战斗 的激烈;“满”勾画出战争 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 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 明交战时间之长。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 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 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
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欲誓死报国的 豪情壮志,点明主旨。
这里的“君”,不能一概解释成皇帝或 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对于李贺来说, “君”或许是“昏君”。李贺受到了极不公 平的待遇,被拒之于仕途之外,而置个人私 怨于不顾,仍以国家安危为重,这需要何等 的气量,实在难能可贵。此联浸透着诗人的 一种坚强意志,即一旦受到君主知遇,将不 惜为国事献身。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 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 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 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夸张,比喻) •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听觉,视觉) •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用典 侧面) • 尾联: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用典,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建造房舍。结, 饮酒(其五)
建造、构筑。庐, 陶渊明
简陋的房屋。
指上层人士之 间的交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状元成才路
喧嚣扰攘的尘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
有车马的喧闹。
如此,这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 感受诗歌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 养。(重点)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 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
状元成才路
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状元成才路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卷三(中华 书局1979年版)。陶渊明辞官归隐后, 写了不少描述田园生活,反映归隐自洁 的人生追求的诗作。本诗是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一首。
饮酒(其五)
lú
陶渊明
xuā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l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huán
25 诗词五首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 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 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这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1. 了解五言古诗的体裁特点,识记作家作品, 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 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字、句的含义,理解 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状元成才路
zhònɡ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xié
乐府曲名。
比喻敌军攻
雁门太守行
城的气势。
李贺
坍塌。
黑 云 压 城 城 状元成才路 欲 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甲 光 向 状元成才路 日 金 鳞 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抵达。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指宝剑。
【句解】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持宝
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状元成借指战争。
相当,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抓,挠。 简直。
一种别住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髻的长条状
稀疏。
首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
状元成才路
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满头白发越抓
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了。
2.用词传神,动人心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触
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颔联“溅”“惊” 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颈联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 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尾联“白头”而又稀疏到 “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 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偏远,偏僻。
诗意: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 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是官场你争我夺, 点明归隐之所。 互相倾轧的写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言语之间 指心志高远,淡泊 尽显自豪和自足之情。 名利,宁静处世等。
东边的篱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安城中,目睹春华,耳闻鸟啼,感伤国事,思念妻 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 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 发现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位挂念亲 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 可作两种解释:①诗人因伤感时事,见花而 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②以花、鸟拟 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 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我赞成第一种解释,因为花、鸟 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 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 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 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 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 落泪,闻鸟而惊心呢?
我赞成第二种解释,以 花、鸟为“感”“恨”的主 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 的结果,体现了诗人感时伤 世的感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近,城墙似乎将要坍
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 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 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状元成才路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 状元成才路
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1.情景相融,意境深远。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这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适而自 在,山静穆而高远,寓情于景,自然醇美。
2.语言朴素,结构严密。 前两句写对安静生活的追求,第三句承
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最后两句直抒胸 臆,从自然景色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脱口 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赏析点拨】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 句中“黑云压城”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黑云压城”,描绘出敌人的力量强大,来 势凶猛,渲染出守城将士面临的危急形势。画面
状元成才路
色调凝重、阴暗。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
状元成才路
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 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
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 的虚伪和狡诈。为了生计,他几次出仕,但都极不 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这里所说的 “车马”指达官贵人的轿乘,也就代表着官场烦琐 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园,虽说仍然
离不开“人境”,但却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诗人 说“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道出了 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追求一种精 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偏远。因为作者 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虽居闹市却觉得偏僻安静, 这两句体现了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 官场的黑暗虚伪的思想感情。
本诗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 版社1977年版)。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 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 一受到严重威胁。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 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分析,诗作可能是在平定藩镇 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
雁门太守行
sài 李 贺
yān zhī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品味尾联的妙处?
“白头”表现了诗人日益衰老,一个“搔” 字写出了诗人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情状,“更 短”体现了愁的程度。诗人通过写头发的变化, 表现了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生动 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望春城 所见:国破 草木深 触景生情 忧国
春 败相 所感:花溅泪 鸟惊心 寄情于物 伤时
山间的云气。
相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 辨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 有人生的真谛,想状元成才要路 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分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诗的作用及 含义。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诗歌主旨。“此中” 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 的和谐景象中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了大自然淡 泊闲逸、自由随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 我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与追求。
闲适淡泊的样子。
诗意:(我)在东篱下
状元成才路
随手摘摘菊花,闲适淡泊地
状元成才路
欣赏南山胜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请赏析这句诗。
这两句诗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诗人悠闲地在篱 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怡然自得,那样超凡脱俗, 以景物衬托诗人的闲适。“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 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 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 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 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1. 识记作家作品,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这首诗
的写法。(难点) 3.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学习诗人的爱国精
神。(重点)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 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世 称李长吉、李昌谷等,与李白、李商 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代表作有 《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有《昌谷集》传世。
1.触景生情,意境深沉。 《春望》一诗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
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 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 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自 有景。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 不肯直抒,而是寄寓在花鸟等景物与搔头的细节中, 创造了含蓄深沉的诗歌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望 念家人 期盼:家书—状元 —成才路 万金 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