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过程的网络分析--教案
政策过程的网络分析--教案教材
• 综上所述,政策网络可视为利害关系者与国家机关各部门 之间建立例行化的互动模式,对关心的议题进行沟通与协 商,使得参与者的政策偏好被满足或是政策诉求获得重视, 以增进彼此的政策利益。通常政策网络内的行动者包括行 政人员、国会议员、学者专家、利益集团等与该政策有利 害关系的个人或团体,这些个别行动者或团体因为法定权 威、资金、信息、专业技术与知识等资源的相互依赖,而 结合成行动联盟或是利益共同体。
• (3)结合专业知识与技术;丁仁方结合统合主义与政 策网络概念,应用分析我国在威权转型过程的残障 福利政策之形成与发展,以残障福利网络概念说明 国家机关(行政部门的社政单位)与残疾人团体之间的 互动关系与行为,及对于残障福利政策推动的影响; 李允杰、丘昌泰将政策网络界定为在一群互赖行动 者之间建立某种稳定程度的社会关系型态,以促成 政策问题或方案的形成或发展);林玉华认为政策网 络是跳脱传统官僚层级结构及自由市场机制两种治 理结构的另类「政治制度」,逐渐成为解释政策执 行的重要因素,也架构了一九七○年代与一九九○ 年代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桥梁。
• 第二、 德国学者卓尔(Marian Dhler)在研究英国、 德国与美国医疗政策网络型态后,指出医疗政策网 络(health policy networks)的特性,包括 • ⑴网络的结构:如集中程度、部门化、系统整合情 形,例如英国卫生政策网络结构呈现集权化与层级 节制的形式。 • ⑵网络中行动者及其联盟:如行动者的数目,例如 美国医疗政策网络的行动者众多,彼此之间形成稳 定的联盟关系。
• (2)由于网络成员之间资源交换的协议与达成共同目 标的共识,促使内部成员持续互动与合作;(3)网络 成员之间的互动基础,建立在相互信任与遵守协议 的游戏规则上;(4)政策网络是一种自我规范的组织, 相当程度地独立于国家机关之外,但国家机关仍能 某种程度地加以主导。因此,罗茨将网络分析层次 着重在政策部门,而不是政策次级部门。此外,罗 茨并以政策网络概念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政 府间关系(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以下简称 IGR模型),认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多元竞 争与复杂的博弈形式。
初中历史各种政策教案
初中历史各种政策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各种重要政策的出现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政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各种政策的特点、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各种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政策吗?它们分别是哪些时期出现的?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各种政策的内容、背景及其影响。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种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各种政策的特点、背景及其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本节课所学,列举我国历史上其他重要政策,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影响。
2.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政策,谈谈你对政策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各种重要政策的特点、背景及其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政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024年度最新网络安全教育方案教案
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更新迅速 、攻击手段不断翻新、安全漏洞难以彻底消除、 安全意识薄弱等。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法律法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安全行为,如《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 人信息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推动网络安全产 业快速发展。
网络安全背景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 突出,网络攻击事件层出不穷,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 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网 络安全意识势在必行。
当前网络威胁与挑战
网络威胁
网络威胁包括病毒、蠕虫、木马、勒索软件、钓 鱼攻击、DDoS攻击等,这些威胁可以导致数据泄 露、系统瘫痪、财务损失等严重后果。
启用双重身份验证
对于支持双重身份验证的账户,务必 启用该功能,以增加额外的安全保护 。
加密通信工具使用指南
选择可靠的加密通信工具
01
使用经过广泛认可且安全的加密通信工具,如Signal、
WhatsApp等,确保通信内容不被窃听或篡改。
验证通信对方身份
02
在使用加密通信工具时,务必验证通信对方的身份,以确保与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将重要文件、照片、视频等定期备份到外部 硬盘、云存储等安全地方。
测试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确保在需要 时能够成功恢复数据。
使用可靠的备份软件
选择知名品牌的备份软件,确保数据备份的 完整性和可靠性。
制定灾难恢复计划
预先制定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灾难恢复计 划,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
政策法律法规教案设计模板
教案名称:政策法律法规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政策与法律法规授课对象:XX年级XX班授课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政策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 掌握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机制。
- 熟悉政策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政策法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正义感。
-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政策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2. 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机制3. 政策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案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政策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政策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等。
2. 介绍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机制,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
3. 分析政策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合同法、刑法、劳动法等。
三、课堂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具体案例进行讨论。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四、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政策法律法规。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政策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资源:1. 课件、教材、案例资料等。
2. 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质量、完成度等。
3. 期末考试:学生的综合成绩。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公共政策讲课教案范文模板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分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公共政策案例。
教学重点:1.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
2. 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角色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公共政策案例材料。
3. 相关参考书籍或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公共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公共政策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定义: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 特点:公共性、目的性、强制性、动态性。
2. 公共政策的特点- 公共性:涉及公共利益的分配和实现。
- 目的性: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出发点。
- 强制性: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强制实施。
- 动态性:公共政策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而调整。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具体的公共政策案例,如环保政策、教育政策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政策制定过程、政策目标、政策效果等。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案例中的政策进行讨论。
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强调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1.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政策制定过程和效果。
- 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分析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影响。
- 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估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
2.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 以一个具体的政策案例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针对案例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00318《公共政策学》-网络学习-阶段测试
1.单选题1.1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建制化则是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
建制化表现在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面世、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及( C )A.大师的产生B.学科的独立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D.学术交流的频繁建制化表现必然是成建制的,A.B.D.都不是成建制的现象,不能与题干中的两个短语并列,因此答案应当为C.。
1.2下列属于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瑞士D.美国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其决策体制即为总统制决策。
1.3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 )A.理性的路径B.直观的路径C.头脑风暴法D.具名团体法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理性的路径;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直观的路径1.4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A.《国策》B.《谏逐客书》C.《教战守策》D.《盐铁论》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的政策研究。
科举时代的考卷,如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甚至成为传世之作。
因此,答案应为C.。
1.5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A.科举制度B.察举制度C.门第制度D.占卜制度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的政治录用机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种机制在制度安排上在上是选举,在下是求仕。
不管是选举者还是求仕者,都重视政策能力。
答案应为A.。
1.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 )为始点A.实践锻炼B.理论思考C.交谈沟通D.经验观察从经验观察开始和从假设开始是研究过程两个比较常见的始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
初中政治网络教案
初中政治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公平、维护公平的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追求公平。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公平理念付诸行动。
二、教学内容1. 公平的含义与价值2. 公平的现实意义3. 维护公平的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平的含义、公平的价值、维护公平的途径。
2. 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认识到公平的重要性,并将公平理念付诸实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公平的思考。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学会维护公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短视频,展示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公平的思考。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公平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公平的含义。
2. 讲授新课2.1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公平的价值,如个人发展、社会和谐等。
2.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讲解公平的现实意义。
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2 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汇报讨论成果。
3.3 教师点评讨论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平的重要性。
4. 实践体验4.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学会维护公平。
4.2 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思维的敏捷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公平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实践成果的反思。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是否具备尊重公平、维护公平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政治素养。
初中历史各种政策教案
初中历史各种政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制定背景和目的;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政策内容和影响;3. 培养学生分析政策制定原因和结果的能力;4. 提高学生对历史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政策;2. 掌握相关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3. 能够分析政策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制定原因;2. 掌握政策实施的影响和结果。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图表资料:相关政策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对社会和人民的影响。
二、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政策(15分钟)1. 请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介绍该时期的主要政策内容;2. 老师在介绍时从政策的背景、制定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解说。
三、分析政策的制定原因(15分钟)1. 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和分析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原因;2. 学生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分析。
四、思考政策的影响和结果(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政策的影响和结果,分析政策实施后对社会和人民的影响;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政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五、总结讨论(10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政策进行评价;2. 学生可以就政策的改进和实施提出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政策,写一篇作文分析该政策的制定背景、目的和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掌握政策制定的原因和结果,培养分析政策能力,提高对历史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2.1+网络改变世界+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 人际交往教师活动:展示一些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的图片,如社交软件聊天、视频通话等。
提问学生:网络对人际交往方式带来了哪些改变?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问题,认识到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教师总结: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
笔记区: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P10 11)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 生活便利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在生活便利方面的具体表现,如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在线预订等。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认识到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能够满足我们各种不同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笔记区: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生活便利(P11)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 经济发展教师活动:展示一些企业通过网络实现创新发展的案例,如电商平台的兴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
提问学生:这些案例说明了网络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认识到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教师总结: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笔记区: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P12 13)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 民主政治教师活动:讲述一些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案例,如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参与政府决策等。
提问学生:这些案例体现了网络对民主政治的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认识到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中学政治九年级《坚持改革开放》教案设计
中学政治九年级《坚持改革开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基本历程和主要成就。
o学生能够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重要事件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分析改革开放政策实施效果的能力。
o提升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o增强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o树立学生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
o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基本历程、主要成就及意义。
-难点: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及其内在逻辑。
具体内容包括:1.改革开放的背景与启动。
2.改革开放的基本历程及重要事件。
3.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与经验。
4.改革开放的未来展望与坚持的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改革开放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效果。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现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材:九年级政治课本及相关教辅材料。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多媒体资源:改革开放相关纪录片、图片、课件。
-实验器材:无(本节课为理论教学,不涉及实验)。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管理:明确小组讨论规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教师适时介入引导,防止偏离主题。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纪律规范,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及时提醒并适当处理,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3.激励机制:通过表扬、加分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政治教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教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㈠.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情感;态度目标:⑴。
使学生明确我国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⑵。
提高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的认识;⑶。
增强学生正确的民主观和民主意识;⑷。
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
价值目标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的情感,应该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
㈡。
知识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性质的基本知识。
⑴。
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国体、国家职能的含义;我国国体、我国国家职能的涵义等。
⑵。
理解国家中统治阶级的性质与国家性质的关系;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国体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的辩证关系;从领导阶级和阶级基础、社会基础的角度说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从民主的真实性与广泛性说明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其特点(既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的统一)。
我国的国家职能及其分类。
能力目标: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⑴。
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
如学会把有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社会中的国家制度问题、特别是我国的国体;搜集列举有关实例,准确说明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制度理论;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在国家问题的错误观点进行分析和批判。
⑵。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
如唯物辩证地分析解释社会实际中经济与政治、民主与专政、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等关系。
⑶。
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制度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
例如,如何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在保持我国国家性质的前提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背景中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第一节的重、难、热点解析:⒈准确掌握国体(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及相互关系。
兰大网络教育结合案例,运用政策执行与政策监控相关理论分析为什么乡政府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兰大网络教育结合案例,运用政策执行与政策监控相关理论分析为什么乡政府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兰州大学《政策科学原理》离线作业答案作业名称:结合案例,运用政策执行与政策监控相关理论分析为什么乡政府把好事办成了坏事?作业要求:请根据以下材料作答:柳村是个十年九旱的山区村,丰收年1亩地能够收六七百斤小麦;如果遭受天灾,有时连种子都收不回。
2013年年初,县政府给该乡下达了250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
由于是第一次进行大面积退耕还林,乡主要领导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违反县政府有关规定,擅自包租了3台推土机在柳村平田整地,同时还组织外村农民替柳村农民挖树坑。
乡政府“包办”退耕还林事项,占用补助给农民的钱粮,导致2013年柳村和谢村的退耕还林补助无法妥善解决,2012年柳、谢两村271户农民2049亩退耕还林的补助钱粮无法兑现。
一位本村农民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是个好政策,是为农民办好事,但乡上没有原原本本地执行国家政策,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县林业局一位干部痛心地说:“政府越位行政,不仅损害了农民利益,更重要的是失掉了民心,教训实在深刻!”结合案例,运用政策执行与政策监控相关理论分析为什么乡政府把好事办成了坏事?要求:1.以小论文的格式书写;2.说明主要观点并加以阐述;3.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4.没有标准答案,请勿抄袭。
运用政策执行与政策监控相关理论分析为什么乡政府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材料中乡政府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是残缺式政策执行和附加式政策执行的表现。
所谓残缺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弃之不顾,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而附加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人为地附加了与政策目标背离的其他内容,使政策执行超出了政策的基本要求,为谋取地方或个人利益提供方便。
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即是一项放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着眼现在、以政府补贴的形式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政策。
初中历史我国国防政策教案
初中历史我国国防政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国防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沿革;2. 理解我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3. 能够分析我国国防政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我国国防政策的定义及关键内容;2. 我国国防政策的历史沿革;3. 我国国防政策的重要性及作用。
教学难点:1. 分析我国国防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原因;2. 掌握我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战争事件,让学生思考国家安全和国防意识的重要性。
二、讲授主要内容(15分钟)1. 我国国防政策的定义及关键内容;2. 我国国防政策的历史沿革;3. 我国国防政策的重要性及作用。
三、小组讨论(15分钟)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我国国防政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展示讨论成果(1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五、概括总结(5分钟)总结我国国防政策的定义、历史发展和重要性,强调国防政策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国防政策的作用和意义的文章,并列举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对我国国防政策的定义、历史发展和重要性有个初步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鼓励他们扩展思路,提出更多的问题和见解。
同时,教师也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教案
农村政策法规设计方案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的基本要求《农村政策法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个大学生”项目“乡镇管理”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农科各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农村的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农业法》及其规定、农业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与法律制度、农村社会生活法律制度、农村事务管理法律制度等重要内容。
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农村政策为依据,结合法学和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力求使学生在学习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当前我国的重要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课程的学分和学时《农村政策法规》课程5学分,课内90学时,教学周期为一学期,全年开设。
第二部分资源介绍一、文字教材本课程文字教材为《农村政策法规》,主编为中国农业大学任大鹏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二、其他媒体1、书后附有2张VCD,主讲老师中国农业大学任大鹏教授介绍如何学习本课程以及各章重点难点提示的。
2、本课程计划制作录像课程和IP课程。
录像课程系统讲授文字教材的教学内容;IP 课程对教学重点作专题讲座。
3、本课程将提供网上辅导,帮助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内容。
在县级电大,为你提供上网条件,你可以在那里上网,给老师发邮件提问题,下载或浏览网上辅导、使用IP课件、查找学习参考资料等。
三、教学环节1、自学自己读书、思考、实践,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读书要做笔记,要记下要点、疑难点,以便复习或请教同学、老师。
在自学过称中要善于使用提供给你的考核说明,你可以根据考核说明中的要求来读书和复习。
学习完一章再根据考核要求和章末的复习思考题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2、录像课利用录像课解决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到学习点收看录像或看VCD。
3、网上辅导收视IP课程或阅读网上辅导文章是系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远程学习。
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教案
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教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变得日益重要。
教育政策旨在引导和规范教育领域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因此,进行教育政策研究并将其付诸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将介绍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
二、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性1. 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政策研究能够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2. 提高教育质量与公平:教育政策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公平机会的实现。
3. 形成决策依据:教育政策研究结果能够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推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实践的需求和目标。
2. 收集相关文献和数据:查阅相关文献,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文献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问题和挑战,并制定解决方案。
4. 制定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参考。
5. 实施与监测:将制定的政策建议付诸实践,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
四、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的方法与技巧1. 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式,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2. 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手段,量化和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的结果。
3. 数据分析技巧:运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4. 案例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具体的教育政策实施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5. 多角度对比:运用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综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全面分析和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五、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数据收集和处理:教育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提供技术支持来解决。
《公共政策学》小班教学第1-3章
04
推行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加 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05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
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不同层次
的教育需求。
06
05
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公共政策发展的国际视野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合作
0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在公共政策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国际公共政策网络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公共政策需要更加注重可持 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公共政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加强公众参与和科学决策,提高公共政策的民主 化和科学化水平,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THANKS
公共政策的特点
公共政策具有合法性、权威性、 稳定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 。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体系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包括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等 过程。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体系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 学科体系,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 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文化政策
总结词
文化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发展文化产业。
详细描述
文化政策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文化交流政策等,旨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 样性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文化政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文 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政策问题的确认与界定
通过收集信息、分析形势和问题识别, 明确政策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影响。
政策目标的确定
根据政策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确定相 应的政策目标,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 可实现性。
政治初中网络教案
政治初中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
2. 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 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网络视频,展示我国的国家标志、国旗、国徽等,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国家性质,解释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
5. 互动环节:开展在线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
3. 讨论法:开展在线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在线测试:开展在线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网络视频:关于我国国家性质、国家制度的介绍视频。
2. 案例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法律法规:宪法、民法典等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初中政治实际试讲教案
初中政治实际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网络规则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网络规则,认识到遵守网络规则的必要性。
2. 难点: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通过讲解网络规则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网络规则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遵守网络规则的必要性。
4.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网络中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的普及和影响力。
2. 提问:你们觉得网络规则重要吗?为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网络规则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常见的网络规则,如网络安全法规、网络道德规范等。
3. 讲解遵守网络规则的必要性,引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小组讨论:如何遵守网络规则,提高网络安全意识?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遵守网络规则的方法和技巧。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呈现一系列网络违规行为案例,如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危害,讨论如何避免类似行为。
3. 讲解网络规则的处罚措施,让学生明白违反网络规则的后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网络规则的认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良好习惯。
3. 提醒学生关注网络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网络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网络规则的掌握程度。
3.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网络规则的情况。
初中历史网络辅导教案
初中历史网络辅导教案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基本史实;深刻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历史意义;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训练历史思维能力;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客观评价辛亥革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民国的创建: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
革命党人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
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袁世凯通过政治手段,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建立了北洋政府。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封建、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作用。
4. 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引导学生思考革命党人面临的大事和革命进程的曲折性。
2. 新课讲授:(1)中华民国的建立:引导学生了解革命浪潮席卷全国,革命派建立统一中央政府的重要性,播放影视剧《走向共和》片段,让学生扮演小记者报道中华民国建立的情况。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分析袁世凯如何通过政治手段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政府。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讲解这部宪法的反封建、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作用。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让学生客观评价辛亥革命,认识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网络资源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⑵专业化组织与政策制定机构普遍出现; • ⑶互动关系频繁与密切。
• 罗茨IGR模型与威克与怀特GIR模型的主要不同 处,在于前者强调将政策网络研究焦点置于 政府部门层次(sectoral level),分析政策领域 中个别行动者的利益如何汇集为团体利益; 而后者认为将研究焦点置于部门层次时,涉 入的行动者过多,造成分析时的困扰,因而 将分析层次置于政策次级部门,并集中在网 络间人际互动关系的讨论。
一、政策网络的概念和发展
• 政策网络(Policy Network)概念在公共政策 或政治科学领域的出现与应用,其产生的现 实原因是现代国家机关(State)推行公共政策 时,越来越不易通过相关部门动员到所有必 要的政策资源,往往必须依赖政策利益相关 者的合作,结合与动员原本分散的社会资源, 以期能在和谐的集体行动过程解决政策问题, 而政策网络正是这种稳定与持续关系所形成 的互动型态。
政策过程的网络分析
政策网络理论概述
一、政策网络的概念和发展
• 在西方的政治学和政府的研究中,有两种方法为我 们所熟悉。一是通过分析权利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 分配,明确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边界,这属于一种宏观 的结构研究方法,其方法论基础为整体主义;
• 二是通过分析个人和单个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功能 和行为机制,这是一种微观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的理 论依据是理性选择,个人主义是其主要的方法论基础 。
• 2.本森(J. K. Benson)以政府间关系概念界定政策网 络,他认为因为资源的互赖而使行政与利益结构形 成一体,以确保共同的政策偏好被满足,并排除其 它异议团体。
3.麦克法兰(A. McFarland)认为议题网络是在政 策领域中,与该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团体或个 人形成的持续沟通网络,参与者包括行政官 僚、国会议员、游说团体、学者专家与大众 传播业者,并指出议题网络不同于铁三角关 系,其是开放途径且有多元参与者。
• 这两种方法对偏重与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我们很 难协调沟通这两种研究方法对社会生活做出整体性 的解释。
一、政策网络的概念和发展
• 政策网络(PolicyNetwork或Policy Community)理 论的产生,就是基于以上两种研究方法之间的 裂痕和紧张关系。政策网络理论的最初发展, 就是试图填补宏观和微观两种研究方法之间 的空间。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一些美国 学者强调研究在政府、官僚机构和利益团体 中个人之间的常规化的联系。
政策网络对于公共政策研究的影响
• ⑴传统政策研究者倾向于视国家机关为政策偏好一 致的行动者,以英国传统政策研究的“威斯敏斯特 模式”(Westminster model)为例,将国家机关视作一 个具有层级节制的同构型机构,在议会权威独大的 情况下,官僚机构仅仅是政策执行工具。但政策网 络概念挑战“威斯敏斯特模式”的观点,强调各行 政机构因为拥有不同的政策责任与权力基础,在与 民间社会不同利害相关团体互动时,也呈现不同的 行动与政策偏好。
• (2)由于网络成员之间资源交换的协议与达成共同目 标的共识,促使内部成员持续互动与合作;(3)网络 成员之间的互动基础,建立在相互信任与遵守协议 的游戏规则上;(4)政策网络是一种自我规范的组织, 相当程度地独立于国家机关之外,但国家机关仍能 某种程度地加以主导。因此,罗茨将网络分析层次 着重在政策部门,而不是政策次级部门。此外,罗 茨并以政策网络概念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政 府间关系(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以下简称IGR 模型),认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多元竞争与 复杂的博弈形式。
• ⑵政策网络途径视公共决策过程为多元行动 者之间权力互动的结果,政策过程不再只是 行政部门纯理性的规划活动,不宜将政策过 程明确地分割为截然不同的阶段,而政策网 络途径可以避免传统公共政策研究阶段论的 迷惘。
• ⑶政策网络参与者各自拥有其政策需求与资源,基 于协商的逻辑(the logic of negotiation),参与者必须 就政策内容进行交涉,使政策在规划与形成阶段必 须负担较高的成本,包括协议、资源交换与行政成 本。
英国学者的观点
• 3.威克与怀特(Stephan Wilks and Maurice Wri ght)以社会中心途径提出政府与产业界之间的 网络关系(government-industry relations,以下 简称GIR模型),强调政策网络中的人际互动关 系,而非制度结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GIR模 型特性,包括:
பைடு நூலகம்
英国学者的观点
• 英国立法部门在决策过程的政治重要性与美 国立法部门不同。因此,英国政策网络的主 要参与者,通常仅包括政府官员与政策利益 相关者。
• 1.理查德森与乔丹(J. J. Richardson and A. G. J ordan)认为政策社群是由特定利益团体与国家 机关相对应部门形成的持续互动关系,指出 英国政策可说都是在次级政府中透过政府机 构与利益团体之间的协商而形成,并强调政 府部门中有许多决策部分的特性。
• ⑷当决策权力与行政结构相互依赖时,而且政策资 源是高度分散时,行政部门透过与民间团体建立政 策网络形式的互动关系,得到民间社会的协助与合 作,以利于政策顺利推动,并降低政策监测与控制 成本。
美国学者的观点
• 1.贺可(H. Heclo)认为多数政策议题的决策方式并非 铁三角的封闭关系,而是在政党系统、国会、行政 系统等正式组织结构之外,所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的、 复杂的议题网络(issue network)型态。
㈡英国学者的观点
• 2.罗茨(R. A. W. Rhodes)认为自1980年以来英 国政治出现一种新的治理结构,即在各个政 策领域出现由多元组织组成相互关联的网络。 他根据权力依赖观点,将政策网络定义为各 个组织(包括国家机关相关行政部门)基于权威、 资金、正当性、信息、人员、技术、设备等 资源依赖基础,结合成一种联盟或利益共同 体。其内部运作过程是一种资源交换的过程, 如同博弈(game),其特征包括:(1)国家机关 治理的范围更为广泛,以及公、私与民间志 愿部门三者之间相互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