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网络理论_政策过程的新范式_石凯

合集下载

政策结果的多面向_寻访新政策网络理论_石凯

政策结果的多面向_寻访新政策网络理论_石凯

社会科学研究 2008151 政策结果的多面向:寻访新政策网络理论石 凯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策网络理论在欧美国家盛行至今。

该理论围绕着政策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因政策资源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不同关系模式来描述、解释或预测政策过程及其后果。

本文从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视角梳理了该理论关于政策网络对政策结果影响的观点,无论是“结构—后果”逻辑观,还是“行为—后果”逻辑观,片面强调结构或行为的局限性不言而喻。

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偏执,使得学者们在检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能统合结构与行为于一体的新制度主义分析视角,以进一步增强政策网络对政策结果的解释力。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政策网络;政策结果 〔中图分类号〕D6931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8)05-0033-06①《欧洲政治研究》、《理论政治》、《治理》、《政策科学》、《国际组织》等重要政治学期刊分别以专刊形式详细介绍了政策网络的研究成果,英国社会科学协会和政治学会甚至联合主办了主题为“网络途径与政策网络”的年会(1994)。

〔作者单位〕上海市人事局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上海 200031。

在研究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时,国际学术界主要形成了“社会中心论”与“国家中心论”两大传统。

由于对国家自主性角色的认知不同,这两大传统研究往往偏重于政治生活的某个侧面,使得相互之间很难架起沟通桥梁。

而政策网络理论(policy net w orks )的兴起,则试图弥合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之间的裂痕和紧张关系。

作为公共决策理论的一个新代表,政策网络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由于它对政策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细腻、真实与全面的描述、解释与预测,政策网络研究在欧美国家如火如荼。

①一、政策网络理论对多元主义、法团主义的冲击政策过程实质是一个政治博弈。

一方面,各种社会主体运用其所掌握的政治资源来影响政府决策,以在最后的政策结果中使自己的利益偏好得到优先照顾;另一方面,政府决策者运用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对各种社会利益需求进行折衷和平衡,进行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

政策网络公共政策创新的视角-文档资料

政策网络公共政策创新的视角-文档资料

政策网络公共政策创新的视角【内容提要】本文从政策网络的视角分析我国公共政策创新,要求我们重视政策网络在政策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培育网络主体的公共理性,构建协商民主与政策网络的良性互动,加强政策网络的学习机制等,从而形成合理、优良的创新政策,保证公共政策创新对社会的持续作用。

一、政策网络理论:分析政策过程的新范式政策网络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公共政策领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现代国家机关推动公共政策时,往往必须依赖政策利害关系者的合作,结合与动员原本分裂的社会资源,在和谐的集体行动过程中解决政策问题,而政策网络正是这种稳定与持续关系所形成的互动形态。

政策网络的概念系统见仁见智,比较有代表性的政策网络定义是:“由于资源相互依赖而联系在一起的一群组织或者若干群组织的联合体。

”公共政策本质是公民与各种组织互动的产物,引入网络分析的方法可以真实地认识到政策过程中的现实图景。

中国不存在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多元决策结构,因此还没有出现像西方那样的政策主体结构的碎片化、“分权化”和“中心缺失”的问题。

相反,在中国决策的“中心”位置是非常清晰可见的。

但是,随着社会结构日趋网络化以及社会中寻利集团的增长,许多公共事务不再是只靠政府就得以决定,传统的铁板一块的利益格局和决策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侵蚀,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决策过程的部门化也在日益加剧,这就为政策网络的研究提供了较为贴切的现实基础和理论背景。

同时,作为一个“关系型”社会,中国的决策过程有可能存在比西方更为复杂的政策关系网,特别是在我国的政策创新过程中“人格化结构”比较明显的情况下,运用“政策网络”方法对这些关系网进行研究,显然更有解释力。

因此,笔者在对我国政策创新进行研究时,试图以新兴的政策网络概念取代传统的分析框架,从新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二、我国政策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公共政策创新的阻滞1. 多元利益诉求下的信任危机导致交易费用增加,公共政策创新供给必然滞后于需求政策网络是以物质利益为粘合剂。

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

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

网络分析方法是 西方 社会科 学界近年兴起的一
种理 论分析工具 ,具体 到政 治学与行政学领域 ,则 形成 了政策网络的理论体 系。2 世纪 8 0 0年代 以来 , 政策 网络 (oi e ok p ly nt r )的研 究方兴 未艾 .并逐 c w
渐成为美 国、英 国、德 国 、荷 兰等西方 国家政 治学
理 与社会 政策 ”( 目编 号:D W9 7 、上海 市教 项 Z 0)
委重点学科建 设项 目 “ 行政管理 学科” ( 目编 号: 项 者 ,反之会寻求与其合作并建立一种相互依赖关系。② J0 0 )的研 究成果之一。 5 6 4
8 1 汉 论 坛 0 江
‘ 注在 具体 的问题 领域 中 的小 政 治团体 ,有政 府
和史 密 斯 ( J S i ) M. . m t 。他 们 重 视 从 中观 的层 面 来 h 分 析 利 益 集 团 与 政 府 机 构 之 间 的关 系 .认 为 社 会 团
政府 官员与利益 集 团在政 策制定 过程 中相互 作 用 、

政 策 网络 的理论 流派
紧密联系 ,形成 了密切 的 、排他 的合作 关系 。学者 们 形象地称之为 “ 铁三角 ”( o r nl) i n ta g 。在 此基 r i e
础 上 ,学者们 又发展 出 “ 亚政府”理论 ,亚政府是
“ 政策 网络 ”一词最早 出现 在 《 权力 与财 富之
间》 (9 7 17 )一书 中 。作 者卡赞斯 坦 ( .K t n P az — e s i)在 比较有 关 国家经 济政策 制定过 程 时指 出 , tn e
资 本主义 国家并 不会 将强 制力 强加 给非 国家 行 动
本 文系上海 师范大学重点 学科 项 目 “ 共管 公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点解析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点解析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陈振明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政策系统★★★★(1)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①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

②政策客体: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政策所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

③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涵盖了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

(2)政策系统的划分:①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②咨询子系统:由思想库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为公共决策提供方案或其他咨询服务。

③决断子系统: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④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将政策方案转换成政策效果。

⑤监控子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相对独立于其他子系统之外。

(3)我国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优化①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主导,指决策者及其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基础程序进行决策。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网络理论政策网络理论又称为最优子系统理论。

该理论以美国学者温斯洛和克罗克特制定的“社会选择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政策网络分析方法。

该理论把社会结构分为制度化的规则、个人间交往网络和集体结构三类因素,从而得出人们的政策选择往往是由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目的去采取行动,并且总是寻求一种使个人满意的方式来进行这种行动,那么这种行为就是符合目标要求的行为。

而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各种利益冲突,为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就需要一些规则加以调节。

当然这种规则有时是直接指向具体的个人利益的,但这些规则的制定者也有着自己的目的。

比如,最近的“新劳动法”就规定雇主招用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工的,每使用一名,每月必须付给职业培训费三十元。

又如《物权法》规定,对共有财产,在共同共有关系终止时,应当依法进行分割。

这样,许多规则的制定和变更,就与一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越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的规则和变更的规则,其间就越隐含着权力意志和权力行为。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要学会善于处理利益关系,正确对待权力,真正做到用权为民。

要看到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能利用,不能滥用。

在社会生活中,权力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变成物质力量;权力还可以转化为政治影响,变成道德力量,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

但是权力不等于利益,不等于福利,权力也不等于公平。

有了权力就要尽到责任,树立人格魅力,一个人的权力越大,他就要承担越多的责任,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世界的广泛重视。

当前,权力在很多情况下是被错误使用的,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甚至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权力腐败往往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谨慎使用权力,不要滥用权力。

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一是强化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应尽的职责;三是弘扬公仆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四是坚持秉公用权,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

政策网络理论回顾与评述

政策网络理论回顾与评述

作者: 闫文仙;尹广义
作者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大学学生处,云南昆明650500
出版物刊名: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122-12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政策网络;发展历程;次政府;政策共同体;铁三角
摘要:政策网络理论是自20世纪30年代晚期以来在西方社会中酝酿、产生和逐渐发展的新兴政治过程与政策分析理论,与传统的官僚层级制及市场途径不同,政策网络理论试图从政府与社会关系视角观察和思考政治与政策过程,描述一种新的政治与政策过程形态并探索一种新的多元共治方式。

在治理的背景下,政策网络理论展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然而,由于政策网络理论的发展历程较短、理论体系尚未成熟,研究者对政策网络理论的本质仍难以把握,这使得政策网络理论发展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瓶颈。

要深入认识政策网络的本质,必须从其渊源、产生和发展历程方面进行挖掘。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网络理论t 政策网络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个新兴学科,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公共政策的作用过程,把政策网络分为初级政策网络和高级政策网络两个层次。

初级政策网络是指各种行动主体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能够完成某项政策目标的有机组织;高级政策网络是指由行动主体在价值层面上达成共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构建起来的、以完成各种社会目标为核心的政策网络。

该理论对社会政策的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分析为什么同样的政策方案得到不同结果?以及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网络理论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和增强政策网络连接度来影响政策的执行和效果。

政策网络理论认为: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需要而制定的政策,都必须通过政策网络才能得以顺利地贯彻落实。

各级政府在履行其职能时,都需要借助于网络的力量,使之与各个相关主体的地位、作用、目标及权限相匹配,以保证政策工作的顺利开展。

政策网络理论对社会政策的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将影响人们对各种社会政策进行选择的视角由“以行政分工为基础的公共部门”转向“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的社会问题解决组织”,使政策的产生者从“目标设置型”转向“过程管理型”,通过设计合适的网络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最终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

政策网络理论认为:为了避免传统政策工作中所遇到的单向线性政策循环,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应当包含三个阶段:一是通过政策网络确立政策目标;二是通过政策网络协调相关部门和主体,使政策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三是通过政策网络充分考虑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对政策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估。

2、政策网络理论对社会政策的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政策网络的构建可以改善政策环境,拓宽信息渠道,减少官僚体系,节约监督成本,加快政策速度,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政策效率。

t 在网络的空间里,通过共同的价值取向,各类主体对政策目标和实现途径取得一致性,使政策朝着整体预期的方向发展。

所以,各类群体都积极参与到政策网络的构建中来,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网络外部性。

政策过程的网络分析

政策过程的网络分析

一、政策网络的概念和发展
• 政策网络(PolicyNetwork或Policy Community) 理论的产生,就是基于以上两种研究方法之间的裂痕和紧张 关系。政策网络理论的最初发展,就是试图填补宏观和微观 两种研究方法之间的空间。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 一些美国学者强调研究在政府、官僚机构和利益团体中个 人之间的常规化的联系。
罗茨(R.A.W. Rhodes)的政策网络 分类模型
网络型态 政策社群/地域社群 网络特性 (1) (2) (3) (4) (1) (2) (3) (4) (5) 关系稳定 严格限制参与者的数目 参与者之间水平地相互依赖 有限程度的垂直连结 关系稳定 严格限制参与者的数目 参与者之间水平地相互依赖 有限程度的垂直连结 提供专业人员利益
㈡英国学者的观点
• 2.罗茨(R. A. W. Rhodes)认为自1980年以来英国政治出现一 种新的治理结构,即在各个政策领域出现由多元组织组成相互关联的 网络。他根据权力依赖观点,将政策网络定义为各个组织(包括国家 机关相关行政部门)基于权威、资金、正当性、信息、人员、技术、 设备等资源依赖基础,结合成一种联盟或利益共同体。其内部运作过 程是一种资源交换的过程,如同博弈(game),其特征包括:(1)国家 机关治理的范围更为广泛,以及公、私与民间志愿部门三者之间相互 依赖;(2)由于网络成员之间资源交换的协议与达成共同目标的共识, 促使内部成员持续互动与合作;(3)网络成员之间的互动基础,建立 在相互信任与遵守协议的游戏规则上;(4)政策网络是一种自我规范 的组织,相当程度地独立于国家机关之外,但国家机关仍能某种程度 地加以主导。因此,罗茨将网络分析层次着重在政策部门,而不是政 策次级部门。此外,罗茨并以政策网络概念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 的政府间关系(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以下简称IGR 模型),认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多元竞争与复杂的博弈形式。

政策网络理论_政策过程的新范式_石凯

政策网络理论_政策过程的新范式_石凯
⑤ Schneider , Volker , 1992 , The Structure of Policy Networks: A Comparison of the Chemicals Control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Domains in Germany ,p. 112.
21 倾向从资源依赖的角度来界定政策网络 例如 ,贝森 (Beson) 将政策网络定义为 “: 一群 或复杂的组织因资源依赖而彼此结盟 ,又因资源 依赖结构的中断而相互区别 。”λυ 罗兹 ( Rhodes) 采 纳了贝森的观点 ,并重点阐述了资源依赖与政策 网络的基本特征 。罗兹认为 ,政策网络中的资源 通常有以下几种 : 权威 (authority) 、资金 (money) 、
正当社会学 、经济学中的网络理论研究如火 如荼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的欧美政治学者也 开始接受网络思想 ,进而促成了政策网络理论的 兴起 ,并逐渐在英国 、北美 、德国 、法国 、荷兰等国 家和地区赢得了许多追随者 ,进而在欧美国家广 泛传播 。《欧洲政治研究》《、理论政治》《、治理》、 《政策科学》《、国际组织》等重要政治学期刊分别 以专刊形式详细介绍了政策网络的研究成果 ,英 国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政治学会甚至联合主办了以 “网络途径与政策网络”为主题的年会 (1994) 。由 此而知 ,政策网络理论的学术地位与现实意义日 渐重要 。那么 ,什么是政策网络 ? 政策网络理论 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与多元主义 、法团主义的政 策过程范式相比 ,它又新在哪里 ?
28
《国外社会科学》二 ○○六年第三期
度的不同而不同 。学者伊斯顿 、阿尔蒙德 、德诺林 格等人则认为国家的概念与边界都是模糊的 。伊 斯顿认为 “, 国家”一词跟过去一样 ,依然是一个含 糊不清的概念 ;阿尔蒙德则批评道 “, 新国家学派” 试图回到国家和社会这些没有严格界定的概念 ; 德诺林格 、斯考克普尔和克拉斯纳等人或多或少 都承认的一个难题是 ,国家的边界是不确定的 ,社 会的因素从各个方面渗透其中 ,其结果是国家与 社会的界限很难划定 。①因此 , 学者们对“二分 法”的质疑似乎催生了这样一个研究假说 :在政策 过程中 ,国家并不是“铁板一块”,它与社会的边界 也是模糊的 。对于政策过程理论的研究者而言 , 似乎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的确如此 ,政策网络理 论就是这种研究假说的产物 。②

重新建构政策过程: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

重新建构政策过程: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

重新建构政策过程: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作者:郭巍青涂锋摘要:在公共政策的过程分析中,传统的政策过程理论注重阶段性的周期分析,强调议程、决策和执行间的单向线性关系。

另一种较新的理论框架是政策网络理论。

在这一理论看来,政策参与主体通过互动模式形成更为复杂的政策过程。

在当代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大量涌现的复合的跨部门议程凸显出政策网络理论的意义。

在容纳利益相关群体、形成互动规则和组织战略合作方面,这一理论框架具有独特的优势。

英国政府的“邻里振兴计划”证明了政策网络理论的应用性。

在应对“社会排斥”这一复杂社会问题上,政策网络策略使得政府的“导航”作用得以真正实现。

关键词:政策过程;政策网络路径;跨部门议程;“导航”政府“政策网络”(policy networks)是一个新兴概念,意指在政策过程中,作为政策参与者的多个组织或个人形成一种网络状结构。

同时,它也是一种新的研究面向,即“政策网络路径”( policy networks approach,PNA) 。

过去二十多年中,政策网络发展成为政策分析领域中的核心范式之一。

政策网络理论富有成效地回应了实际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变化,并从新的视角重新回答了一些基本问题,例如“谁决策”或“谁在制定政策”。

一、政策过程的图景转换公共政策研究的学科目标,是建立和运用某种理论框架,以辨识和理解政策过程。

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占主流地位的理论框架是“阶段模型”。

它将政策过程解释为一种依次向前进展的、动态性的认识流程。

它设想,人们首先发现了某些问题,然后产生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经过择优比较后采用的方案即为政策,政策将被执行,其效果需要评估,等等。

这一“图景”经过“概念化”提炼之后,就成为政策过程中的若干(较一致的看法是五个)阶段,分别为议程设置、方案拟议、政策决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

“阶段模型”对公共政策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它提供了适用的分类框架,使得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得以整合并获得理论表述。

政策网络:基于隐喻、分析工具和治理范式的新阐释——兼论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政策网络:基于隐喻、分析工具和治理范式的新阐释——兼论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摘要】当前,政策网络理论已经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一种重要范式。

通过文献梳理,依据政策网络的功能差异性形成理解政策网络的三种视角:以描述性功能为主的“隐喻”视角、以解释性功能为主的“分析工具”视角和以规范性功能为主的“治理范式”视角。

文章认为,政策网络的三种视角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在分析政策网络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语境下,未来政策网络研究要聚焦政策网络的形成、维持与变迁机制,网络结构与政策结果、政策网络管理策略、网络绩效评估以及政策网络的量化分析等领域,从而更好地描述、解释与改善中国的政策过程。

【关键词】政策网络;政策制定;社会治理;政策过程【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97(2018)03-0004-10政策网络:基于隐喻、分析工具和治理范式的新阐释———兼论其在中国的适用性毛寿龙郑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收稿日期:2018-05-25作者简介:毛寿龙,男,浙江奉化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郑鑫,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治理、政策网络。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18XNLG08)。

一、研究背景“网络”概念在社会科学领域并非全新,它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人类学以及政治学中。

在政策科学领域,网络研究的真正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同非政府部门共同制定政策以试图高效回应复杂社会问题的这一事实。

“网络”一词有助于理解正式的制度安排以及政策过程中复杂的非正式关系。

[2]本特利(Bentley )在探讨政府过程中,首次将政府与“网络”一词相对接,认为政府就是“庞大的活动网络”。

[3]作为多元主义理论的奠基人,杜鲁门(Truman)指出在政府、行政机构与利益团体间存在横向联系。

西方政策网络理论研究

西方政策网络理论研究

股利政策理论的内容评述
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司应该采取 稳定的股利政策,以减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其次,公司管理层应该通过股利政 策向投资者传递有关公司未来收益和风险的信息;第三,公司应该根据其盈利能 力和现金流状况来制定股利政策。这些观点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西方政策网络研究的主要观 点
西方政策网络研究的主要观点大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政策网络的实质是社会互动 关系结构
政策网络理论认为,政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在政策制定和执 行过程中,参与主体并非孤立的行动者,而是由相互关联的行动者所构成的行动 系统。这种互动不仅表现为各行动者之间的利益竞争和利益协调,还受到他们的 历史背景、价值观念、社会角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各行动者所处的具体环境 中,这些因素往往构成行动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即“情境”。因此,分析 一个政策过程应该将其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考虑。
同时,由于参与者之间通过互动来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最小成本化,因 此又必然会存在妥协与协调的过程。这种互动博弈过程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在博弈过程中,各个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动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 境和条件。因此,互动中的动态博弈是推动政策网络的本质机制。
三、西方政策网络研究的方法
所谓政策网络,按照美国学者罗森布鲁姆的定义,是“政府与民间各种行动 者通过长期的关系和结构所形成的模式”。因此,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结构。 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研究公共政策,是在将政策过程看作是社会互动过程的基础上, 把社会各种因素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影响转化为不同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政策网络理论的形成与政府治理理念的变化密不可分。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西方国家开始改革传统的官僚制政府组织形式,主张政 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由垂直线性控制转变为水平多向的合作关系。政府不再是公 共政策的惟一主体,而是由政府、利益集团、公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作用过 程。同时,这些主体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主从关系或简单的合作关系,而是围绕特 定的政策目标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关系结构。

理解公共政策_政策网络_的途径_胡伟

理解公共政策_政策网络_的途径_胡伟

2006年第4期第14卷(总50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 RNAL OF S J TU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4,2006Vol.14SUM ,No.50收稿日期:2006206216作者简介:胡 伟(1964-),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理解公共政策:“政策网络”的途径胡 伟,石 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摘 要:“政策网络”突破了传统政策分析范式,形成了新的理论和方法,逐渐成为政治学和政策分析领域的主流话语和研究途径。

政策网络是政策过程中相互依赖的国家与社会行动者之间不同互动关系模式的总称,网络结构是这一理论的研究假设并成为政策网络的基本分析单位,由关系模式所形成的网络类型则是政策网络的主要分析内容。

尽管政策网络理论并非无懈可击,但它所形成的中观分析途径对于理解公共政策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策网络;公共政策分析;国家与社会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095(2006)042001720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英国、美国以及欧洲其它国家,“政策网络”(Policy Network )逐渐成为政治学和政策分析领域的主流话语和研究范式。

[1](P2)在当代政治学和政策研究中,有两种广为使用的基本方法:一是通过分析权力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分配,明确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边界,这属于一种宏观的结构研究方法,其方法论基础为整体主义;二是分析个人和单个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功能和行为机制,这是一种微观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理性选择,个人主义是其主要的方法论基础。

这两种方法偏重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某个侧面,很难在这两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而政策网络理论的产生,就是试图填补宏观和微观两种研究方法之间的空间,弥合两种研究方法之间的裂痕和紧张关系。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网络理论【政策网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网络理论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诺尔顿奥斯本教授于1971年提出来的。

它是基于一种非常复杂的理论假设和背景,即社会学理论、计算机科学和政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理论。

网络理论认为社会是由相互关联的各种组织及其活动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不仅有大量的、相互联系的因素(如人、物质、信息等)相互交织,而且存在着某些较为重要的、相对稳定的规则,它们决定着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社会网络就是指这种具有特定结构并遵循特定行为规则运转的社会集合体。

网络理论认为:社会是由相互关联的各种组织及其活动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不仅有大量的、相互联系的因素(如人、物质、信息等)相互交织,而且存在着某些较为重要的、相对稳定的规则,它们决定着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政策网络》一书第一次提出了“政策网络”这一概念。

1972年他出版了《社会网络》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社会网络的观点。

1978年,他又发表了《再论社会网络》,进一步深化了他的观点。

网络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内容源于复杂系统理论、现代系统理论以及经济学的理论,是西方现代系统论思想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它是以关注人类社会的宏观结构为核心,研究社会事物之间的关系、社会事物的演化规律,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考察社会现象,探讨社会问题。

网络的建构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网络建构、网络内聚、网络外张和网络动力,这是根据奥斯本所划分的时间区间进行划分的。

每一阶段都对网络的功能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而每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将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因此下一阶段可以在上一阶段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正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都会对后续的几个阶段产生影响。

总的说来,每一阶段的推动作用越强,在下一阶段就越有利。

例如,网络内聚阶段中,内聚成员数量增多,便会促使网络内部凝聚力增加,网络外张阶段中,外张成员数量增多,便会促使网络的外向性增强,同样的道理,网络动力阶段中,动力强大则有助于网络的发展。

行政学中的政策网络理论与学的关联

行政学中的政策网络理论与学的关联

行政学中的政策网络理论与学的关联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组织与管理的学科,而政策网络理论则是研究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的理论。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行政学与政策网络理论之间的联系。

一、政策网络理论为行政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传统的行政学研究主要关注政府组织的内部结构、职能划分和决策过程等,忽视了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而政策网络理论则强调政策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的,政府不再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唯一主导者,而是一个处于复杂利益关系中的参与者。

通过运用政策网络理论的方法,行政学研究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科学方法。

二、政策网络理论强调行政管理的网络化特征政策网络理论认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网络化的过程,政府与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制定和实施政策中通过相互依赖和协作实现共同目标。

行政学关注的是政府组织的内部管理和决策过程,忽视了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网络化特征。

政策网络理论的引入使得行政学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探讨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方式,深入分析政策网络结构和关系,并为行政管理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三、政策网络理论为行政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研究对象政策网络理论关注的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强调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关系。

这为行政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证研究对象。

通过深入分析实际的政策网络,可以揭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模式,探究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实证研究可以为行政管理实践提供决策依据,为政策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政策网络理论与行政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政策网络理论为行政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使其研究更加全面和客观。

同时,政策网络理论强调了行政管理的网络化特征,为行政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实证研究的方向。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网络理论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政策执行力的强弱则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发展进程,应提高政府的政策执行力。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政策网络理论: 1、整个政府机构都是政策执行部门2、任何政策执行部门都具有整合功能。

政策网络理论认为,政府工作人员和政策制定者都只是政策执行部门,各种不同的政策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去执行。

各个政策执行部门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并通过执行机构内部的关联作用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使整个政策得以落实。

1、政策执行者的独特性质14。

首先,政策执行者有其独特的专业知识结构。

这就决定了政策执行者的知识与技能必须与所承担的职责相符,即政策执行者应该成为精通专业知识的专家。

15。

其次,政策执行者的工作对象是广大民众,这就要求他们熟悉民众的需求,并为民众服务。

17。

最后,政策执行者是直接为政策制定者服务的,它没有立场问题,而政策制定者有立场问题,即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去实施政策,执行政策。

2、政策执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如果某一政策在执行中出现偏差,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政策本身的失败。

也就是说,政策执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加强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各部门的执行权限。

只有权限明确了,才能保证政策执行中的畅通无阻。

2、建立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协调和协商机制。

通过对话和沟通,实现部门之间的良性循环。

3、各部门要把执行任务细化。

在明确部门任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部门职责办事。

4、增强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感,保证执行人员的忠诚度。

不断提高公务员素质,优化执行队伍。

5、优化监督系统,减少失误。

虽然现代社会的法制已经比较健全,但监督制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仅要把好人员选拔的“入口”关,也要把好制度的“出口”关。

尤其是对重要政策的执行监督要加强,并形成制度。

2。

超越结构与行动

 超越结构与行动

超越结构与行动作者:***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03期摘要:随着政策问题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提高,政策网络逐渐成为政策分析的主要范式,如何发展和完善政策网络理论也随之成为政策网络研究的重要主题。

不同研究路径均尝试对政策网络理论的关键问题,即政策网络的产生、维持和变迁,政策网络和政策过程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政策网络和政策变迁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解释和回应。

尽管西方政策研究者通过政策网络类型学和行动者模型对政策网络理论进行了完善,但以上两种路径在对“结构与行动”“宏观与微观”问题的处理上存在明显二元对立的倾向,因而无法有效回应政策网络理论的关键问题。

引入结构化理论之后,上述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政策网络理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都大幅提高。

关键词:政策网络理论;政策网络类型学;行动者模型;结构化路径随着社会分化和政策领域扩展,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和政策过程的不确定性成为政策分析的新挑战。

与此相适应,政策网络逐渐兴起并成为政策分析的主要范式[1](p.127)。

作为政策分析的新范式,西方政策学者对政策网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尤其对政策网络理论及其发展进行了重点关注和强调,对政策网络理论的关键问题,即政策网络的产生、维持和变迁,政策网络和政策过程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政策网络和政策变迁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解释和回应[2]。

西方政策学者为推动政策网络理论发展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国内学者对该研究主题的关注却相对不足。

其关注焦点多集中在政策网络概念和理论的引介、政策网络的适用性分析和解释效力评价、基于政策网络理论进行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3],对政策网络理论发展脉络和完善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少,结合国内政策实践建构理论模型并对政策网络理论关键问题进行回应的研究则少之又少。

无论宏大的理论叙事还是细致的微观分析,既有研究“都难以通过理论批判和理论建构实现政策网络研究的知识增长”[4]。

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尝试在介绍政策网络研究兴起过程的基础上,对完善政策网络理论的两种不同路径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尝试超越两种路径中的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悖谬,建立起统一的政策网络理论解释框架。

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

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

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
蒋硕亮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政策网络是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后现代政策科学的主流话语和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它主要研究政策过程中相互依赖的行动者的稳定社会关系模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网络中,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地位、政策参与者关系的强弱以及网络的开放程度都会影响政策后果.政策网络理论在发达国家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后果与政策变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后现代政策分析的新框架,政策网络是对传统政策分析理论的超越,它对中国政策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当前政策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5页(P80-84)
【作者】蒋硕亮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
【相关文献】
1.政策网络:经验事实还是理论创新 [J], 李瑞昌
2.尊重人民群众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r——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根本动力探析 [J], 李红卫;朱中清
3.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第二次政策科学论坛举办 [J],
4.跨世纪政策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综述 [J], 刘东汶;罗振宇;陈幽泓
5.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华彩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创新 [J], 林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策网络:基于隐喻、分析工具和治理范式的新阐释——兼论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政策网络:基于隐喻、分析工具和治理范式的新阐释——兼论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政策网络:基于隐喻、分析工具和治理范式的新阐释——兼论其在中国的适用性毛寿龙;郑鑫【期刊名称】《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0)003【摘要】当前,政策网络理论已经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一种重要范式.通过文献梳理,依据政策网络的功能差异性形成理解政策网络的三种视角:以描述性功能为主的"隐喻"视角、以解释性功能为主的"分析工具"视角和以规范性功能为主的"治理范式"视角.文章认为,政策网络的三种视角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在分析政策网络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语境下,未来政策网络研究要聚焦政策网络的形成、维持与变迁机制,网络结构与政策结果、政策网络管理策略、网络绩效评估以及政策网络的量化分析等领域,从而更好地描述、解释与改善中国的政策过程.【总页数】10页(P4-13)【作者】毛寿龙;郑鑫【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相关文献】1.中国政策网络适用性考量——基于怒江水电开发项目的案例研究 [J], 田华文;魏淑艳2.从政府危机管理走向危机协同治理——兼论中国危机治理范式革新 [J], 何水3.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中隐喻的认知阐释——基于新冠肺炎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研究 [J], 李伟4.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中隐喻的认知阐释——基于新冠肺炎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研究 [J], 李伟5.哲学阐释原则视域中的中国新现代性之辨——兼论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理论的合理性 [J], 曹典顺;卞伟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网络理论的兴起
政府机构利益的加总 ? 显而易见 ,社会中心主义 与国家中心主义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但是 ,耶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全体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 鲁大学教授艾尔费雷德·斯特潘在《国家与社会》
配 ,其过程实质是国家与社会政治关系的体现。 在政治学学者看来 ,当社会在政策过程中高度自 主时 ,这种政治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中心主义范
⑨ Van Waarden , Frans , 1992 ,Dimensions and Types of Policy Networks ,in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Vol. 21 ,p. 31.
λυ Marsh , David & Rhodes , R. A. W. , 1992 ,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 13.
③ Rhodes , R. A. W. , 1998 , Beyond Westminster and Whitehall : The Sub- Central Governments of Britain , London : Unwin Hyman ,p. 57.
④ Marin & Mayntz , 1991 , Policy Network : Empirical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 Frankfurt am Main : Campus Verlag ,p. 17.
更为重要的是 ,政策网络理论的形成 ,不仅是 主观上的逻辑推导 ,而且是现实世界的客观要求 。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各种经济 、 社会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与复杂 ,现代国家决策范 围不断扩大 ,无法依靠官僚体制独立处理这些公 共事务 。作为政策生长 (policy growth) 过快的一种 反应 ,这些国家的国家与社会功能分化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初显端倪并迅速发展 。③具体而言 , 国家政策主体结构出现碎片化 (fragmentation) 、部 门化 ( sectoralization) 与分权化 ( decentralization) 趋 势 ,而整个社会去中心化 (centerless) 的趋势也日 益显现 。④面对这种趋势 ,发达国家的政治精英 、 社会 精 英 开 始 思 索 并 予 以 回 应。施 奈 德 (Schneider) 指出 ,政策网络的建立就是这些精英 们对现实状况的一个重要反应 。⑤
⑤ Schneider , Volker , 1992 , The Structure of Policy Networks: A Comparison of the Chemicals Control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Domains in Germany ,p. 112.
政策网络 :概念的界定
何谓政策网络 ? 如同其他社会科学概念 ,对 这一概念的定义也是见仁见智 。综合政策网络理 论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 ,对政策网络概念的界定 大致表现出以下 4 种倾向 。
11 倾向从政策主体或主体关系视角来定义 政策网络
卡岑施泰因 ( Katzenstein) 认为 “: 政策网络就 是公私行动者之间的一种关系模式 。”⑥与卡岑施 泰因 同 出 一 辙 , 学 者 基 克 特 ( Kickert ) 、克 利 金 ( Klijn) 和科彭扬 ( Koppenjan) 认为 ,政策网络指相 互依赖行动者之间某种程度上稳定的社会关系类
型 ,在其基础上形成政策问题与政策方案 。⑦另 外 , G. 乔 丹 ( Grant Jordan ) 、K. 舒 伯 特 ( Klaus Schubert) 以及范沃登 ( Frans van Waarden) 都持同样 的观点 。前者接受了汉夫 ( Hanf) 的定义 “: 政策网 络指决策过程中包括来自不同层次与功能领域的 政府 、社会行动者 。”⑧后者在探讨政府与企业关 系时指出 ,政策网络指政治官员 、行政官员与利益 代理人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较为长 久的联结模式 。⑨
⑥ Katzenstein , Peter , 1977 , Between Power and Plenty ,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p. 892.
⑦ Kickert ,Walter ; Klijn , Erik- Hans & Koppenjan ,Joop , 1997 , Managing Complex Network : Strategies for the Public Sector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p. 6.
嫌 。不过 ,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不 3 本文采用“范式”一词并无意介入许多无意义的纷
可能做到普适 。在理论的研究假设范围之内 ,它 往往具有其他理论不可比拟的描述力 、解释力或 者预测力 。因此 ,就一定的适用范围而言 ,社会中
争之中 ,而是更多地基于研究上的便利以及它对于科学 研究思维的启发 ,毕竟范式概念“非常有益于我们学习与 了解科学史及知识的创造过程”。
28
《国外社会科学》二 ○○六年第三期
度的不同而不同 。学者伊斯顿 、阿尔蒙德 、德诺林 格等人则认为国家的概念与边界都是模糊的 。伊 斯顿认为 “, 国家”一词跟过去一样 ,依然是一个含 糊不清的概念 ;阿尔蒙德则批评道 “, 新国家学派” 试图回到国家和社会这些没有严格界定的概念 ; 德诺林格 、斯考克普尔和克拉斯纳等人或多或少 都承认的一个难题是 ,国家的边界是不确定的 ,社 会的因素从各个方面渗透其中 ,其结果是国家与 社会的界限很难划定 。①因此 , 学者们对“二分 法”的质疑似乎催生了这样一个研究假说 :在政策 过程中 ,国家并不是“铁板一块”,它与社会的边界 也是模糊的 。对于政策过程理论的研究者而言 , 似乎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的确如此 ,政策网络理 论就是这种研究假说的产物 。②
⑧ Jordan , Grant & Schubert , Klaus ,1992 ,A Preliminary Ordering of Policy Network Labels , in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Vol. 21 ,p. 11.
正当社会学 、经济学中的网络理论研究如火 如荼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的欧美政治学者也 开始接受网络思想 ,进而促成了政策网络理论的 兴起 ,并逐渐在英国 、北美 、德国 、法国 、荷兰等国 家和地区赢得了许多追随者 ,进而在欧美国家广 泛传播 。《欧洲政治研究》《、理论政治》《、治理》、 《政策科学》《、国际组织》等重要政治学期刊分别 以专刊形式详细介绍了政策网络的研究成果 ,英 国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政治学会甚至联合主办了以 “网络途径与政策网络”为主题的年会 (1994) 。由 此而知 ,政策网络理论的学术地位与现实意义日 渐重要 。那么 ,什么是政策网络 ? 政策网络理论 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与多元主义 、法团主义的政 策过程范式相比 ,它又新在哪里 ?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过程的新范式
政策网络 当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家与社会功能分化初显端倪并逐渐使得国家决策主体结构出 现分权化 、部门化与碎片化 (fragmentation) 时 ,整个社会的去中心化趋势也日益显现 ,建立在国家与社会截然 “二分”基础上的政策过程理论之多元主义范式与法团主义范式 ,对此政策过程的诠释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了 ,于是政策网络理论应运而生 。本文在简要阐述政策网络理论兴起的基础上 ,重点阐述了它的一些基本问 题 ,并比较分析了政策网络理论 、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 ,以试图进一步勾勒出政策网络理论的理论轮廓 。 关键词 政策过程 国家 社会 政策网络 中图分类号 C93 D0
21 倾向从资源依赖的角度来界定政策网络 例如 ,贝森 (Beson) 将政策网络定义为 “: 一群 或复杂的组织因资源依赖而彼此结盟 ,又因资源 依赖结构的中断而相互区别 。”λυ 罗兹 ( Rhodes) 采 纳了贝森的观点 ,并重点阐述了资源依赖与政策 网络的基本特征 。罗兹认为 ,政策网络中的资源 通常有以下几种 : 权威 (authority) 、资金 (money) 、
① 转引自任晓 ,1994 “, 当代政治学研究中的国家问 题”,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 期 ,第 6~7 页 。
② Schneider , Volker , 1992 , The Structure of Policy Networks: A Comparison of the Chemicals Control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Domains in Germany , in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Vol. 21 ,No. 1~2 ,p. 112.
一书中指出 ,国家不一定是一元的或铁板一块的 。 每一个国家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 ,如执行机关 、常 任行政部门 、司法机关和强制性机关等 。掌握国
式 ;反之 ,这种政治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中心主义 家机构的政治精英实际控制国家各个组成部分的
范式 。诚然 ,社会中心主义与国家中心主义的一 程度在不同国家各不相同 ,且依政治精英团结程 般观点确实缺乏辩证思考的成分 ,有顾此失彼之
29
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过程的新范式
合 法 性 ( legitimacy ) 、信 息 ( information ) 与 组 织 (organization) 。①
3. 倾向从国家自主性的角度来界定政策网络 史密斯 (M. Smith) 认为 ,当利益团体与政府交 换信息并认可团体在政策领域中的利益时 ,政策 网络就产生了 。不过 ,这种政策网络是政府允许 更多利益团体参与政策过程的一种协商机制 ,是 政府借以扩张其社会基础结构权力 (infrastructural power) 的工具 。②阿特金森和科莱曼 (Atkinson & Coleman) 在比较分析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时指 出 ,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这些国家在部门层次上存 在着强国家与弱国家现象 ,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 政策网络并将其概念化 :在某一政策领域中特定 的官僚部门与主要社会部门之间存在的某种程度 上的制度化关系 ,这种制度化关系集中体现在国 家能力与社会动员之间力量的对比度上 。大体而 言 ,这两种力量的对比形成了 6 种不同的政策网 络 。③ 41 倾向从治理的视角来界定政策网络 有些学者认为 “, 政策网络是一种不同行动者 之间相对稳定的 、非科层的与相互依赖的关系 。 这些行动者在资源交换过程中通过协商途径实现 所共享的政策利益 ,以回应市场与政府失灵”。还 有学者认为 ,政策网络是由一群具有自主性 ,且彼 此之间有共同利益的相互依赖行动者所组成的关 系 。当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时 ,这种具有平等 、协 调与自我统合的政策网络就成为一种公共治理模 式 。④ 从既有定义来看 ,尽管一些学者对政策网络 的看法有所不同 ,但我们仍可以归纳出一些共性 的东西 。大体而言 ,政策网络是政策过程中国家 与社会之间不同互动关系类型的总称 。这些关系 类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多元的关系主体 。如 公共部门 、私人部门以及第三部门等众多行动者 , 它们以个体形式参与政策网络 ,但往往是组织的 代表 。(2) 复杂的关系联结 。多元主体之间的关 系表现出结构关系或人际关系特征 。政策网络的 结构关系强调的是中层结构 ,如政府部门之间 、政 府部门与市民社会之间的结构关系 。无论是结构 关系还是人际关系 ,关系连结或强或弱 ,或长或 短 。(3) 互相依赖的行动者 。这种依赖性来源于 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依赖 ;二是利益诉求 ;三是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