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学校的组织心理
学校管理心理学(校长培训)
A、人们对报酬是否满足在较大程度上受社 会比较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不仅受报酬 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报酬相对值的影响。 B、公平通常令人心情舒畅,焕发工作热情; 不公平往往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形成人际矛 盾,影响工作积极性。
(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 A、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 B、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 C、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 D、要求改变他人的投入 E、自我消除不公平感
2、评价 (1)公平可以消除人们的不满,但它难以激 励人们; (2)公平的主观色彩很浓,可操作性不强; (3)有利于自己的不公平感也是激励人们的 力量。
(五)归因理论(略) (六)综合激励理论(略)
二、国内关于激励问题的研究 (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俞文钊创立 的同步激励理论 基本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 下,只要将物质与精神激励有机综合、同步 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学校管理心理学
自我介绍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学历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法专业本科学历 中国法学会会员 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会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县教育局副局长、一中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 祁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内容提要
第一篇 绪论 第二篇 学校管理个体心理 第三篇 学校管理群体心理 第四篇 学校管理组织心理
第一篇 绪论
学校管理科学化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工程的重 要理论支柱之一是学校管理心理学。因为,没有对 学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分析与把握,就不 可能有对学校成员的深刻理解与合理激励,最大限 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兴旺发达。正因 为如此,一切有远见的学校管理者,都把学习、研 究学校管理心理学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面, 以期由理论上的博览精通,达实践上的左右逢源 。
学校管理心理学
▪ 第二章 个性心理与管理 ▪ 考核目的: ▪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个性、个性差异与管理的基本
概念、理论及心理测量的主要方法的学习情况。 ▪ 掌握知识点: ▪ 1.个性、个性的特点及差异 ▪ 2. 气质差异与管理 ▪ 3.性格差异与管理 ▪ 4.能力差异与管理 ▪ 5.心理测量及条件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第四章 教师心理与管理 ▪ 考核目的: ▪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师职业社会化、教师的态度
及其改变、教师心理健康的学习情况。 ▪ 掌握知识点: ▪ 1.教师职业社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 ▪ 2.态度、教师的态度及其对工作的影响 ▪ 3.态度改变的理论和方法及教师态度的改变 ▪ 4.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学会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培养
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并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
题的能力。现结合教学大纲,做以下的期末复习方
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第一章 绪 论 ▪ 考核目的: ▪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性质、研究
对象、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的学习情况。 ▪ 掌握知识点: ▪ 1.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2.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 3.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第六章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 ▪ 考核目的: ▪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师生
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情况。 ▪ 掌握知识点: ▪ 1.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 2.师生关系及师生关系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 3.学生的竞争、合作与管理 ▪ 4.教师的竞争、合作与管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第七章 学生心理与管理
学校心理管理制度清单
学校心理管理制度清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制定本心理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学校师生员工,并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第三条:学校心理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坚持个性化,分类处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条:学校设立心理卫生中心,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评估、干预等工作,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五条: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心理管理工作,设立心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到人。
第六条:学校要不断完善心理管理制度,定期评估与调整,确保心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七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涵盖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技巧、压力管理等方面。
第八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九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第十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跟踪。
第十一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监测,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
第十二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体系,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第十三条:选择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人员开展心理辅导,确保师生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第三章学生心理干预措施第十四条: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干预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十五条:学校要建立心理干预队伍,明确分类处理心理问题的职责。
第十六条: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应从轻微干预开始,逐步加强干预力度。
第十七条: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工作。
第十八条:学校心理卫生中心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制定,提高干预效果。
第十九条:学生学业或生活中出现问题,要及时介入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避免问题扩大。
第二十章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第二十一条:学校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工作状态。
第二十二条: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服务。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2 教学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二章:组织行为与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掌握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管理策略的应用能力第三章:领导心理与行为3.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领导心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掌握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2 教学内容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领导心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角色扮演法:模拟领导心理和行为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领导心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领导心理和行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四章: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理解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小组讨论法:探讨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员工激励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绩效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第五章:组织文化与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2 教学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六章:决策心理与行为6.1 教学目标了解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决策心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掌握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2 教学内容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决策心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决策模拟法:模拟决策心理和行为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4 教学评估决策模拟:评估学生对决策心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决策心理和行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七章:沟通与冲突管理7.1 教学目标了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理解沟通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2 教学内容沟通的概念和过程沟通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角色扮演法:模拟沟通和冲突管理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沟通和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沟通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沟通和冲突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八章: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8.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理解压力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掌握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2 教学内容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应对模拟法:模拟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4 教学评估压力应对模拟:评估学生对压力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九章:团队建设与管理9.1 教学目标了解团队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学生对团队建设的理解小组讨论法:探讨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4 教学评估团队建设活动:评估学生对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团队管理与激励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章:变革管理与组织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变革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变革对组织的影响掌握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变革的概念和过程变革对组织的影响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变革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变革对组织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变革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一章:员工培训与开发11.1 教学目标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掌握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2 教学内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小组讨论法:探讨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二章:领导力发展与传承12.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理解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掌握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2 教学内容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探讨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领导力发展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领导力传承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三章: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13.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掌握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战略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心理资源管理和组织战略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四章: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14.1 教学目标了解情绪的概念和影响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2 教学内容情绪的概念和影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情绪的概念和影响情绪管理模拟法:模拟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4 教学评估情绪管理模拟:评估学生对情绪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五章:组织伦理与责任15.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理解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2 教学内容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组织伦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2. 组织行为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3. 领导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 组织文化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6. 决策心理与行为的过程和影响7. 沟通与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8. 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9. 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0. 变革管理与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1.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12. 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3. 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 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5. 组织伦理与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难点:1. 管理心理学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应用2. 组织行为管理的实践应用3. 领导心理和行为的实践操作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的策略制定5. 组织文化的塑造和维护6. 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性与感性平衡7. 有效沟通和冲突解决的实践技巧8. 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平衡策略9. 团队内部动态管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10. 变革管理的实施策略和应对阻力11.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个性化需求满足12. 领导力的连续性和发展传承13. 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的匹配和利用14. 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处理15. 组织伦理与责任的管理实践和道德判断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各个层面,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实践中。
学校管理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学校管理必须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领导者为实现预定目标,与被领导者交互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3、梅奥在1927-1932年主持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管理理论。
4、1958年,美国学者是莱维特出版了《现代管理心理学》,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真正诞生。
5、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构成可分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
6、与“经济人假设”的人性观念相对应的管理理论是X理论。
7、学校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8、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学校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考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9、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提出了“人格----工作相结合”理论。
10、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11、人的气质类型大致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2、人们在性格上的差异是通过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表现出来的。
13、活泼、好动、敏捷上人的气质特征;勤奋、认真、敬业是人的性格特征。
14、能力总是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
15、自我认知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
16、自我认知可分为物质自我、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
17、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首因效应起作用,在对熟悉的人的知觉中,则近因效应起作用。
18、一个人对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并使其变成现实,这种现象被称为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
19、动机的三种主要功能是启动、导向和激励。
20、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1、麦克莱兰认为人的生理需要满足后主要的需要是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友谊)需要。
22、双因素理论中提出的两个因素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23、根据双因素理论,对工作本身的兴趣、责任心、晋升等属于激励因素。
24、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主要爱受效价和期望值因素的影响。
25、强化理论是由行为心理学派提出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校管理心理》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校管理心理》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55)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何题2分,共20分)1.学校中的组织结构、组织设计与组织有效性的心理规律属于()。
A.个体心理B.群体心理C.组织心理D.领导心理2.一个人对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并使其变成现实,这种现象被称为()A.皮格马利翁效应B.投射效应C.选择效应D.定型效应3.属于理智的、建设性的行为反应的是()。
A.幻想B.升华C.回归(退化)D.压抑4.当信息引起对象一定恐惧时,说服效果会更好,能够达到此效果需要的恐惧强度是()A.低度B.中度C.高度D.超强5.在工作任务比较困难,而且部分群体成员不能独立完成全部工作时,应选择()。
A.合作B.竞争C.独立D.放弃6.在人际吸引中长远起作用的因素是人的()oA.个性B.地位C.外表D.地域7.学生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遵守纪律,这是()。
A.内化B.认同C .服从D.模仿8.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的选项是()。
A.资历B.品德C.职务D.地位9.不是勒温的组织变革步骤的选项是()。
A.解冻B.发展C.冻结D.变革10.直接体现学校的组织气候的选项是()oA.学校的校训B.学校的校舍整洁、美观C.学校有良好的校风、班风D.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二、判断并改错(将"或X填在题后括号内,并将正确答案写在该题后。
每小题2分,共20分)11.学校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X )正确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心理学科。
12.性格不具有社会性,没有好坏之分。
(X )正确是:性格具有社会性,有好坏之分。
13.内部需要与外部目标的结合是需要转化为动机的必要条件。
(V )14.适当的工作压力是必要的,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V)15.在人际沟通中发生信息失真是难免的。
(V )16.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影响教师教育的有效性。
(V )17.课堂上学生有小动作,教师应立刻停下讲课,处理学生的问题。
学校管理心理学3复习课程
第五章学校中的群体心理第一节群体和群体规范学校管理者经常面对的是三个群体,即领导班子、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
建设并管理好这三个群体始终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群体概述(一)个体、群体与集体的概念1.个体和群体单独活动的个人是个体。
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
学校是一个大群体,包括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
群体具有以下的特点(1)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
群体目标是群体进行活动的方向和目的。
联系在一起的基础。
(2)群体成员明确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以及群体的界限。
群体成员互相认同,有“我们同属一群”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和情感。
(3)群体内存在一定的结构。
群体内有首领一成员关系,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构成一定的关系网和信息沟通网络。
(4)群体内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强大的群体压力。
成员必须遵守这些规则。
2.集体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以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出不同的发展水平,从低到高称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合作体和集体。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群体的功能1.生产性功能人们结成群体往往是要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执行特定的职能。
学校的教师队伍,这样一大的教师群体其主要职能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2.维持功能群体通过其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但满足成员的诸如安全感、归属感和友谊、获得特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各种需要,而且密切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士气,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保持组织的有效运行。
学校和班级的维持功能体现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凝聚功能。
二、群体规范(一)群体规范的概念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群体规范并不是对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作出具体的规定,而是划定了一个范围,一个可接受的范围,是一个可以容忍的范围。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群体规范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规范形成是在正式群体中,由领导者倡导、明文规定、群体成员认同或遵守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学校的组织心理ppt课件
(二)去个性化产生的原因
1 暗示、模仿和感染的作用 2 匿名 3 责任分散
六、群体讨论使个体决策有极端化的倾向
(一)群体情境下个体决策极端化的概念 群体情境有使个体原有的意见倾向、观点和态度得到加强
或减弱,从原来在群体中的中等水平提高到优势水平或降 低到低等水平的倾向。
(1) 抗拒。表现为行动上拒不执行,并且提2) 消极抵制。对群体规范或权威的指示不愿意执行, 但不敢公开反对,口头上拥护,表面上顺从,实际行动上 消极怠慢,不执行,仍然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三、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
(一)社会助长作用
1 社会助长作用的概念 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者在场旁观,从而活动效
4.惰性功能 群体规范是一种多数人有意见,要求成员行为趋于一致,针对群体规范
的这种限制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消极作用,管理者应在发挥群体规范的积 极作用的同时限制其消极作用。
(四)群体规范动力功能的体 现——舆论
(五)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正式规范是存在于正式群体中,并且往往是用正式文件明 文规定,由上级群体中的其他成员监督执行的,如各种规 章制度、守则等。
四、责任分散
(一)责任分散的概念 责任分散,即由于有他人在场,导致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境
时所需承担的责任相应减少。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二)责任分散产生的原因 指向群体的外来责任压力在群体成员之间被分配开了 比如,拔河
五、去个性化
(一)去个性化的概念 群体成员失去个体感,而淹没在群体、群众之中就叫去个 性化、无个性化。
是在组织中大部分人是自觉服从规范的,只有少数人是被迫的。 对权威人物的服从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钦佩权威,认为权威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五章群体心理ppt课件
认知因素 情感因素 行为因素
➢ 二、人际关系的形态 亲密形态 互利形态 勉强形态 冲突形态阅读与理解学校人际源自系……第三节 学校人际关系调节
➢ 一、测量人际关系,把握实际情况 群体成员关系分析法 群体成员相互作用分析法
两种情况
➢ 冒险偏移 如果群体成员中冒险激进者较多,则群体所作 出的决策就会比个人决策更趋向冒险激进,这 称为冒险偏移。
➢ 谨慎偏移 如果群体成员中谨慎保守者较多,则群体所作 出的决策就会比个人决策更为谨慎保守,这称 为谨慎偏移。
群体的观点、意见和决策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
斯托纳的两难问卷
问卷
流分歧; ➢ 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信息,并确认对手群体会采取的各种可能行动; ➢ 形成预备的决定后,应再召开一次会议,并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
的疑问; ➢ 在决议达成前,请群体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对群体意见提出质疑; ➢ 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决策交换意见,并将
他们的反应反馈回群体; ➢ 用几个不同的独立小组,分别同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决议,在此基础
你有预防的方法和措施吗?
预防方法和措施
➢ 使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极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后果; ➢ 领导要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 ➢ 领导者应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
出反对意见和怀疑; ➢ 应该指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 ➢ 时常将群体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分组提出建议,然后再全体聚会交
群体成员关系分析法 莫雷诺
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以各自的吸引力 为基础。
A
B
G
I
C
解决之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PPT课件
通过心理测试,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 水平、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 情况,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 我认知能力。
访谈法
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心 理状态和需求,以及他们对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评估结果的应用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估机制,通过学生 评价、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等多维度 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激励机制
设立奖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 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发教师的 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0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设置与实施
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标准
科学性原则
课程内容应基于心理学、教育 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确保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架构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保障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评估与改进
01 引言
目的与意义
01
学性和准确性。
系统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涵盖心理健康的各 个方面,如情绪管理、压力应 对、人际关系等,形成完整的 课程体系。
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 符合其心理发展特点的课程内 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实践性原则
课程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活 动、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 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能力。
02
03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学校管理心理学3
第五章学校中的群体心理第一节群体和群体规范学校管理者经常面对的是三个群体,即领导班子、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
建设并管理好这三个群体始终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群体概述(一)个体、群体与集体的概念1.个体和群体单独活动的个人是个体。
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
学校是一个大群体,包括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
群体具有以下的特点(1)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
群体目标是群体进行活动的方向和目的。
联系在一起的基础。
(2)群体成员明确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以及群体的界限。
群体成员互相认同,有“我们同属一群”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和情感。
(3)群体内存在一定的结构。
群体内有首领一成员关系,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构成一定的关系网和信息沟通网络。
(4)群体内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强大的群体压力。
成员必须遵守这些规则。
2.集体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以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出不同的发展水平,从低到高称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合作体和集体。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群体的功能1.生产性功能人们结成群体往往是要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执行特定的职能。
学校的教师队伍,这样一大的教师群体其主要职能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2.维持功能群体通过其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但满足成员的诸如安全感、归属感和友谊、获得特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各种需要,而且密切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士气,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保持组织的有效运行。
学校和班级的维持功能体现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凝聚功能。
二、群体规范(一)群体规范的概念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群体规范并不是对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作出具体的规定,而是划定了一个范围,一个可接受的范围,是一个可以容忍的范围。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群体规范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规范形成是在正式群体中,由领导者倡导、明文规定、群体成员认同或遵守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二、激励的概念与过程
• 1、激励的概念
•
•
★ 激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 且引导人的行为导向目标。理解激励可从三种角度进行。
2、激励的过程与模式
• ★ 激励的过程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通过实 际的行为活动实现目标,进而需要得到满足而告 终的全过程。 • 激励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 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心里紧张与外部刺激—动 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与紧张 性解除—产生新的需要、反馈等。
2、需要的种类
• 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把人类需要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类。 • 前苏联心理学家把人类需要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 • 我国把员工的需要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 明四个方面。 • 西方心理学对需要结构进行划分的主要代表有:①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结构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 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后来又增加求 知与审美,为七个层次)。②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马斯洛 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又把人类需要归为三类:生存的需要(生理+ 安全)、关系需要(社交+尊重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自尊+自我 实现的需要)。③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把人类基本需要满足之后 的需要又分为:成就、权力、友谊(或归属)三种社会需要。
•
根据对激励的三种理解,激励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 激励作为过程都是由需要未满足开始的,目标实 现需要满足而告终。均包含了三种基本变量间的 关系,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行为反应变量。 • 3、需要、激励与管理策略 •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基础和动力源泉;激励 与动机是同义词,它是行为的动力系统;管理乃是 控制和驾驭人的动力系统及人的行为的手段、方 法和策略。这三者在人类的行为活动中统一起来,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辅导
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辅导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辅导1第一章绪论本课程的结构,章节组成是:第一章:绪论,介绍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内容.第二章:个性心理与管理,介绍个性的基本理论与如何根据个性差异进行管理.第三章:教师积极性的激励,主要介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可以说前三章是总述.第四章至第九章分别针对学校管理活动中的主要心理现象分块论述:它们是第四章:教师心理与管理;第五章:学校中的群体心理;第六章: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第七章:学生心理与管理;第八章:学校领导心理;第九章:学校组织心理.第一个问题:学校管理与人的心理的关系管理是人类协作劳动的产物,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管理要素中最核心、变异性最强的因素,因此研究管理不能离开人的心理活动,管理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这一点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人是管理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无论从管理和被管理的角度看,人都是核心的要素,所有的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不管是理财、用物、办事、还是安排时间、了解信息,这一切都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学校更有它的特殊性,如果说企业的产品是“物质”构成的,而学校的产品则是人及人的精神.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无数事实证明教育即可以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压抑和制约人的发展.学校如何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地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管理在学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思想素质、管理水平、工作能力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说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要高度重视人这一核心要素,重视人的价值.这一点,学校比其他领域显得更为重要.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即有利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创造力.2.学校管理与人的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心理活动的管理,也就是说要作好人的管理,必须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并以此来制定管理策略,选用管理方法.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学习和掌握在学校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规律,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第二的问题: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我们要清楚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简要说,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在教材中第10页的陈述是: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领导者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实施管理职能时,在与被领导者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这里强调了管理活动中的人际交互.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管理是什么,简单说,管理就是管理者借他人之手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管理活动是在人与人的交互作用中产生和完成的.也就是说管理活动是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实施管理职能时才产生的.它必须是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或多方的活动,仅有一方是不可能产生管理活动的.学校管理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心理、人际交往.体成员心理,指教师心理、学生心理.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教师处于在特殊地位,对校长和学校管理者来说,教师是被管理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教师在学习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职业个体性强、自主性强,这些特点也影响教师心理,形成教师心理上的特点.因此说教师心理是学校管理心理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心理的主要内容有:教师职业社会化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态度及其改变、教师的心理健康.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学生既是接受教育、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是否成功、学校管理是否成功,最终是通过学生的教育是否成功来体现的.学生是有生命的、鲜活的个体,并不是像容器一样,简单的吸收和接纳.这就需要教育者和管理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涉及学生的心理规律主要有:学生的个性差异、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中小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与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了解这些特点和规律,对学校管理者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管理活动中除对个体成员外,主要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每个成员都会参加到学校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复杂的心理现象直接影响群体成员的积极性和群体活动的效率.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了解群体心理与规律,提高管理效能会有很大帮助.研究学校群体现象及规律主要涉及群体和群体规范、非正式群体及管理、群体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效的工作群体等.学校管理目标是在人际交互作用中实现的,在学校中存在着管理者与教师、管理者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多种人际关系,这些关系是通过人际交往与互动影响逐渐形成和维持的.因此人际关系心理是学校管理心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人际关系及其性影响因素;师生关系;竞争与合作.学校领导者对学校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人际关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卓有成效的领导与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心理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学校领导的角色与功能;学校领导者的权力、权威与影响力;学校领导行为及领导原理、原则;学校领导个体心理与测评;学校领导集体心理的协调.学校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系统,学校组织是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经由人力分工和智能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职责,合理地协调一群人活动的结构系统.现代学校组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校组织心理主要包括学校组织心理的基本问题;校园组织文化建设;变革与开发.总之,上述各种学校成员的个体心理现象与规律,以及发生在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等方面的心理规律,能为学校管理者有效地使用学校资源、行使决策、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沟通等职能,实现其办学目标提供可靠的心理依据.第三个问题: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及特点.管理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关系紧密,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管理要素中最核心、变异性最强的因素,因此研究管理不能离开人的心理活动.人们在对管理的研究中,越来越注重对人心理的研究,心理学不断融进管理领域,为高效科学的管理提供依据,心理学促进管理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于是产生了管理心理学.对管理科学的发展一般认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科学管理阶段.时间: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美国的泰勒.着作:科学管理原理.其特点:侧重于工作的操作和效率的研究.2.行为学派阶段.时间:20世纪30---5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着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等.其特点:重视人的社会和心理需要,注重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改善.3.科学原理阶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诞生,所谓行为科学是指行为的各种科学,实际上行为科学是一组由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一切研究人的行为有关的科学组成的学科群.把行为科学的知识运用于管理领域,叫做“组织行为学”.特点:重视人的行为研究,满足职工需要,改进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4.管理科学阶段.时间:20世纪40---70年代.与科学原理阶段平行发展.其特点:强调系统分析的管理特点,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管理领域.5.综合性的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其特点:综合各派理论与研究成果,汲取多学科的知识而形成综合知识体系.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分支,因此大家更应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较清晰的了解.这里我们简单描述一下:1879年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它的标志是冯特教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与心理学研究.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创始人是原德国籍心理学家闵斯特博格,他是冯特的学生,受聘于哈佛大学,1912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工业心理学专着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在这本书中他论述了用心理测量的方法选择工人的问题,及产生疲劳和劳动合理化的问题,提出了创造心理条件,使每个工人获得满意的产量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符合个人和企业双方利益的等观点.闵斯特博格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这一阶段也是工业心理研究的早期阶段.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开辟了工业社会心理的研究,霍桑实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是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管理领域而获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从而使人际关系理论成为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霍桑实验在白振汉、陈耀德主编的现代管理心理学中有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阅读.我们这里只选择主要部分介绍给大家.霍桑实验是指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的总称.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24年11月---1927年4月,被称作“照明实验”.当时的实验假设是提高照明度会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生产效率.第二阶段1927年4月---1929年6月被称作“福利实验”.在这一阶段以梅奥为首的心理学者接管实验工作,并继续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福利待遇的变化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第三阶段1928年9月---1930年,也就是在第二阶段为结束的时候就开始了.此阶段的实验被称作“随访实验”.实验目的是了解工人对工作状况、工资待遇、工作监督、公司方针等方面问题的真实感情和态度.第四阶段1931年11月---1932年5月.被称作“观察实验”.实验的方式是由9名线路工、3名焊线工和2年名检验员组成一个班,并配有训练有素的观察员,从早到晚跟随观察其在厂的全部表现.为取得被观察者的信任,观察员从不干涉任何事情,包括违背公司规定的事情.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每个工人都想以最高的工作效率换取最大的报酬”这种假设是否真实.霍桑实验得出的最后结论是:1.生产条件的改善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2.改善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愉快工作是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3.工人的工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归属的非正式群体.20世纪50年代,管理心理学才以学科的面貌出现.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的现代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科学研讨会,会议提议把综合各科知识系统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叫做“行为科学”.60年代行为科学研究进入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理论范畴上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有的心理学家把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看成是一个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通过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可以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于是人们将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学校管理.70年代美国欧文斯的学校组织行为学出版.1979年我国开始引进行为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理论,并开始在各领域进行实验,1984年由张燮等编着的我国第一本学校管理心理学专着出版.上面我们简单描述了管理心理学发展的线索和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现在我们再简单看一下它的学科特点.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突出特点是:边缘性和应用性.边缘性是指学校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是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各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将其理论综合运用于学校管理活动中的一门学科.应用性是指学校管理心理学以学校管理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与直接解决这一领域的实际问题密切相连.第四个问题: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学校管理心理学总的研究任务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从而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任务是依据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范围而确定的.主要有:研究与揭示学校管理活动中个体成员的心理特点与规律;研究学校群体心理、人际关系与学校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的心理规律;研究学校领导个体及集体心理特点规律;研究学校组织心理、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第五个问题,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管理心理学知识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系统而又不断发展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研究程序要公开、规范;收集资料要客观、真实;观察和实验的条件要可以控制、能够把握;分析方法要有系统性,所得结论要科学,可以在再次的验证.对于具体方法教材中介绍了四种:1.观察法.观察法指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学校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考察的并加以研究的方法.2.访谈法指围绕一定问题对学校管理过程的相关人员进行访问并交换看法,进行研究得出有关的规律性的资料.3.问卷法和测验法,指使用一定的测量工具,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学校管理心理研究的方法.问卷法和测验法的区别在于问卷法比测验法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要低一些.4.实验法指人为设定条件,控制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并加以研究的方法.以上几个方法在教材第21—25页做了比较具体的介绍,请大家要认真阅读教材.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辅导2第二章个性心理与管理第二章个性心理与管理.包括三节:个性概述、个性差异与管理、心理测量.第一节:个性概述.在这一节里,我们要清楚什么是个性、个性和人格的区别、个性的结构、个性的特点以及什么是个性差异.个性一词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与我们日常所说的个性不完全相同.有其特定的含义,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基本精神面貌”是说明人的个性是“整体的”和“持久的”.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固然可以从许多细节上去比较,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某某人有个性,强调的就是人的个别的差异.而心理学中的个性,指是一个人可以区别于他人的总的行为倾向,是一个有特色的、持久的、统一的个体.个性和人格在心理学中都是常用的概念,它们经常等同或混用,而事实上它们是有区别的,个性侧重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而人格则侧重于人的整体性,是从广义的方面来理解的.对于个性概念的理解可以从这几方面把握:1.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指人的基本精神面貌,所谓基本精神面貌就具有整体性,是说个性是一个完整的身心系统,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人的心理基础又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2.个性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代表他稳定持久的心理特征才能说是他的个性特征.但个性并不是不可变化的,实际上个性是用来适应环境,并可以不断地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个性具有独特性.个性所决定的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独特的”.这说明,每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各不相同.○个性的结构我们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那么心理现象指什么呢一般来讲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由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部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现象 {个性 {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个性倾向性即指人的心理意识的倾向性.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同倾向,是个体行为中积极性的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这些心理倾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推进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其中世界观或人生观是个性中的最高层次,它决定着一个人总的个性倾向和态度.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出的特征.这在后面我们会具体介绍.充分认识个性的差异,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差异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个性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同一件事情反应在不同的人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个性似的差异,这说明不同个性的人即使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尽相同的表现.我们的管理者每天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的“这一个人”.个性差异不仅表现为人们是否具有某些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为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个性差异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在管理中我们也会遇到另一种现象,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在教材中我们简要介绍了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有关环境影响行为的一个公式.我们在这里解释一下:这个理论说明了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作用.人的行为是个不断变化的函数值,而影响这个数值变化的是个性和环境两个变量.环境与人的个性结合、交互,影响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由个性和环境这两个因素决定的.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个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教材中也简要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相适应理论.这个理论的重要意义是说明:1.每个人的个性都具有差异.2.只有当环境与人的个性特点相匹配时,人的价值才会表现出来.个人的价值表现出来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满意度高了,二是管理的效能提高了.约翰·霍兰德将人划分了六种基本人格类型.他指出: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我们解释一下,工作满意度就是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流动的倾向性是指个体人员的流动,比如人们调动工作,许多时候是因为这个工作自己不喜欢,因而重新选择适应自己的工作.第二节个性差异与管理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一、气质差异与管理首先我们要了解气质的定义.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与日常人们所说的气质不太一样,而近似于人们常说的脾气.气质指一个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气质.气质在人的个性中是最稳定也就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气质这些心理特点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在各种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上.也就是说气质是不会单独存在的,而是体现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气质分为四种类型.我们看教材中第39页气:质类型一般特征表:第一个竖项是气质的类型:有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在表的横向中出现了一些词语,有的是一些概念,我在这作些解释:我们看感受性.简单说感受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以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阈限,我们可以理解为范围.耐受性是指人的忍受力的阈限,也就是人的忍受力的范围.不随意反应就是不自觉地而做出的反应.反应性:指人的机体对各种刺激能发生反应的特征.其他几项比较好理解,就不再解释. 气质类型感受性耐受性不随意反应性速度与灵活性内向与外向情绪兴奋性情感和行为特征可塑与稳定胆汁质低较高强快、不灵活外向高容易激怒可塑性小多血质低较高强快而灵活外向高愉快、机敏、不稳定可塑粘液质低高弱慢、不灵活内向低冷漠稳定抑郁质低低弱慢、不灵活内向体验深悲观刻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气质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差异在文学作品中,更是被作家表现地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气质的四种类型在红楼梦中,就可以找到四位典型人物.薛番脾气暴躁、做事卤莽,是胆汁质.贾宝玉聪明豪爽、敢爱敢恨属多血质.薛宝钗谙于世故、安静稳重是黏液质.林黛玉多愁善感、忧愁多疑,是抑郁质.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并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构成每个人丰富的个性色彩.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和特征,并根据气质的差异在管理活动中实施有效管理,是每位管理者应注意的问题,针对不同气质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具有胆汁质气质特点的人精力充沛,热情果敢.情绪变化快而且强烈,如我们常说的火暴脾气,点火就着,脾气像夏天的暴雨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对这样的人在管理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轻易激怒对方.但这样的人承受力比较强,在对其批评教育的时候可以比较严厉,但一定要有说服力.具有多血质气质特点的人好动、外向、富有朝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交往.这样人的优点是活泼、乐观、思维敏捷、对环境适应性强.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
《学校管理心理学》题库
《学校管理心理学》题库《学校管理心理学》标准化题库第一章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述一、判断题1、西方工业心理学之父是梅奥。
(错:闵斯特伯格)2、梅奥于1912年汇编出版了一本书《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错:闵斯特伯格)3、摩尔斯创立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
(错:梅奥)4、我国研究管理心理学之先河是肖孝嵘。
(对)5、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闵斯特伯格。
(对:闵斯特伯格)6、★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A人的心理的实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有关人的心理实质的哲学基本问题。
(对: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7、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
(对)8、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问题。
(错: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9、有结构的观察又可以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种。
(错:无结构观察)10、实验法是学校管理心理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
(错:调查法)11、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梅奥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这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登上历史舞台。
(错:黎维特)12、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教授黎维特出版了著作《学校组织行为学》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
(错:欧文斯)13、前苏联是率先使用“学校管理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国家。
(错:中国)14、霍桑实验证明,人不只是“社会人”,更主要是“自我实现人”。
(错:经济人、社会人)15、传统科学管理理论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错:以事为中心)二、单选题1、西方工业心理学之父是。
A . 欧文斯 B. 梅奥C .黎维特 D.闵斯特伯格(D闵斯特伯格)2、霍桑实验证明,人不只是经济人,更主要是。
A. 经济人 B . 社会人C. 自我实现人 D . 复杂人(B . 社会人)3、是改变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状态,用来揭示变量因果关系的有效方法。
A. 调查法 B . 观察法C. 实验法 D . 测验法(C. 实验法)4、是研究管理心理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总的方法论。
《管理心理学》网上形考作业答案
《管理心理学》网上形考作业答案《管理心理学》作业1(第一章―――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B)。
A.法约尔B.泰罗C.韦伯D.梅奥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D)、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组织文化 B.领导心理 C.激励心理 D.个体心理3. 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B)。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B.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C. 能力、才能和天才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4. 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C)A. 因斯科B.费斯汀格C. 勒温D.凯尔曼5.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斯腾 B.梅奥 C.闵斯脱博格 D.勒温6. 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C)A.自我知觉B.自我意识C.自我管理D.自我感觉7.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D)。
A.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B.优越型和自卑型C.外倾型和内倾型D. A、B、C、D和E五种类型8.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包括服从、( D)、和内化三个阶段。
A.接受B.趋同C.认同D.同化9. 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A)A.胆汁质B.抑郁质C.多血质D.粘液质10.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C)A. 物质自我B.社会自我C.精神自我D.现实自我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 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3. 能力:所谓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或是指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4. 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管理心理学
学校管理心理学学习目标:把握学校治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学校治理心理学的概念,明白得该学科同临近学科的关系及其内容体系了解学校治理心理学产生和进展概况学会学校治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校治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研究对象:学校治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性。
何为学校治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必要性:一是有利于抓住治理的核心二是有利于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治理研究对象的可行性:处于治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和领导常会显现特有的心理现象,而且有规律可循,因此是能够研究的。
例学校治理心理学在研究上的“三个侧重”使得它与其他相关学科区别开来。
(教材二版P9-10)1、侧重“心理”研究。
不研究学校治理本身,有别于学校治理学。
例治理过程、原则——心态;治理政策与方法——心理反应;治理方面改革——心理承担力。
2、侧重“治理”研究。
即研究学校“治理”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不研究学校中“一样的”和“教育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有别于《普心》”和“《教心》”。
与“普心”关系:一样——专门;与教心关系:并列互依。
3、侧重“学校”研究。
即研究“学校”治理心理问题,不研究“一般”治理心理问题,有别于治理心理学。
二者关系。
企业——学校;一样——专门。
(二)研究内容:1 学校治理中的个体心理。
2 学校治理中的群体心理。
3 学校领导心理。
4 学校组织心理。
分别说明。
研究体系问题。
对教材中关于学校治理心理学差不多问题的看法(三)学校治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心理学的分支。
是应用性专门强的心理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多层次性的学科1 是一门应用学科。
相关于基础学科(Basic Sciences)。
探究自然、社会一样规律,以学科知识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偏学术性的属于基础学科。
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历史等专业。
应用学科:是以解决工程、社会某领域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实践岗位性的属于应用学科,例如:工程类,治理类,设计类,技术方面的学科。
它们分别与实践的关系: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实践2 是一门边缘学科(又称交叉科学,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紧密联系的不同学科的边缘交叉领域生成的新学科的统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选聘
(二)教师工作群体——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 教研组是按照一门学科或几门临近学科设置的教学工作的
正式群体,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线,也是对教 师进行管理的基层组织。
1 教研组的特点 有明确的任务 在教学工作上有一定的自主权 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微观环境
4.惰性功能 群体规范是一种多数人有意见,要求成员行为趋于一致,针对群体规范
的这种限制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消极作用,管理者应在发挥群体规范的积 极作用的同时限制其消极作用。
11/25/2020
(四)群体规范动力功能的体 现——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1/25/2020
11/25/2020
标准化、越特征化,成员间的关系也越紧密,整个群体也越集中。整个群体 就越松散。
2.评价标准的功能 群体规范作为行为参照的标准,从而直接制约着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对事
物的知觉判断、态度和行为。
3.行为导向的功能 群体规范指示了人们需要满足的方式,指出了相应的行为目标。告诉人
们应该做些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11/25/2020
2 好的教研组应具备的条件 互补的人员结构 合理的职称结构 好的教研组长
3 搞好教研组工作的几个环节 创造活跃的教学研究气氛 安排有层次的教学活动 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帮助新教师
11/25/2020
第二节 非正式群体及管理
一、非正式群体及其特点 (一)非正式群体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
置在教研组、年级组、教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等职能部 门,以完成学校的管理任务。
11/25/2020
三、工作团队
(一)什么是团队 团队是由一小群技能互补的成员组成的人群结构,团队的
成员致力于共同的宗旨、绩效目标和通用方法,并且共同 承担责任。 (二)团队的特点 1 目标明确 2 沟通便捷 3 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协调一致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 4 成员在个性、技能、背景、年龄、性别等方面合理搭配 5 规模适度
11/25/2020
第三节 群体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 标准。群体规范并不是对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作出具体的规 定,而是划定了一个范围,一个可接受的范围,是一个可 以容忍的范围。
11/25/2020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规范形成是在
正式群体中,由领导者倡导、明文规定、群体成员认同或 遵守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而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约定俗成 的过程,是群体在员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在对外界事物 的认识和判断上产生类化,在行为活动上彼此接近,趋于 一致,并导致模式化、固定化的规则与标准。
11/25/2020
(三)群体规范的功能
1.群体支柱的功能 群体规范是一切群体得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支柱。一个群体的规范越
11/25/2020
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1 安定作用 2 加强意见沟通 3 舆论作用 4 解决困难 5 教育作用 (二)消极作用 1 抵触作用 2 影响工作效率 3 传播谣言
11/25/2020
三、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一)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二)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 (三)针对不同性质的群体,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
11/25/2020
(二)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安全需要 地位需要 自尊需要 情感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
11/25/2020
(三)群体的功能
1.生产性功能 人们结成群体往往是要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完成特定的
工作任务,执行特定的职能。学校的教师队伍,这样一大 的教师群体其主要职能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2.维持功能
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以个人的 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 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1 兴趣爱好相同 2 利益一致 3 态度一致 4 地理位置邻近
11/25/2020
(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凝聚力强 信息传递快,反应灵敏 自然形成的首领任务受到成员的拥护,有威望,影响力大
群体通过其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但满足成员的诸 如安全感、归属感和友谊、获得特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各 种需要,而且密切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士气,增强群体 的凝聚力,保持组织的有效运行。学校和班级的维持功能 体现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凝聚功能。
11/25/2020
二、工作群体
工作群体,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 一般来说,学校里的群体是工作群体,将工作人员分别安
11/25/2020
(三)团队类型
1、问题解决型:一般由同一部门的员工组成,围绕工作中的某一个 问题,每周花一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 意见和建议,一般没有权力或足够的权力付诸行动,如20世纪80年代 的“质量圈(QCC)”; 2、多功能型:一系列的任务被分派给一个小组,小组然后决定给每 个成员分派什么具体的任务,并在任务需要时负责在成员之间轮换工 作。 3、自我管理型:具有更强的纵向一体化特征,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给自我管理工作团队确定了要完成的目标以后,它就有权自主地决定 工作分派、工间休息和质量检验方法等。这些团队甚至常常可以挑选 自己的成员,并让成员相互评价工作成绩,其结果是团队主管的职位 变得很不重要,甚至有时被取消。
第五章 学校中的群体心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群体、工作群体和工作团队 第二节 非正式群体及管理 第三节 群体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四节 高效的工作群体
第一节 群体、工作群体和工作团队
一、群体概述 (一)群体及其特点 1 个体和群体 群体,又叫社会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
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 体,也可称为团体。 2 群体的特点 (1)、共同的目标 (2)、共同的情感 (3)、共同的价值规范 (4)、一定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