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硕士-培养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学☆(09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畜牧学是以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技术为理论基础,研究各种畜禽及经济动物的遗传育种与繁殖、饲料营养、饲料生产、饲养管理、健康养殖与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环境控制与生态安全、动物福利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家畜生态学、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家畜环境卫生与工程等相关学科。

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学科前身是原四川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63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生,199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成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00年成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已建成“动物抗病营养”、“畜禽品种资源发掘与利用”等教育部、农业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动物抗病营养、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母猪系统营养、畜禽新品种培育、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现代畜禽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近100人,其中,国家杰出高级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有2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8篇博士论文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

二、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身心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生产的工作环境,能在畜牧学领域的应用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2、具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畜牧学科和畜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3、掌握动物试验和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畜牧学的原理和技术解决畜牧生产中的问题;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理解畜牧学研究领域内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外文写作与交流能力。

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设置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二)主干课程说明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

1、《高级动物生物化学》

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生物化学称为《动物生物化学》,它是畜牧、兽医、水产、蜂学等学科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重点讲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的动力学和酶活性调节,生物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核酸化学、遗传分子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基因表达的调节,动物细胞信号转导的生化机制,动物机体物质代谢的过程及相互关系等内容,并介绍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学习和掌握高级动物生物化学知识对于动物生产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及机制。

2、《高级动物生理学》

《高级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的核心。高级动物生理学从动物机体的稳态调节出发,从细胞分子水平和器官系统水平着重介绍血液、循环、消化、肾脏的排泄功能、内分泌生理等生命活动及其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3、《畜牧学理论与技术》

该课程涉及畜牧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重点论述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几个组成部分,即动物营养与饲养、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畜禽环境卫生与畜牧场规划、畜禽遗传资源与保护、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和畜牧产业化与畜牧业现代化问题等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了解与畜牧生产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畜牧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畜牧生产中主要环节的生产技能。

4、研究生班讨论

研究生班讨论课按学位点开设,每个研究生必须参加本专业的研究生班讨论课并踊跃发言、提问、质疑和讨论。研究生班讨论课由学位点领衔人主持、研究生主讲并参与讨论,导师必须指导自己的学生准备和完成两次报告并尽量参与讨论和点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撰写综述报告并制作多媒体汇报材料,在1-5学期内完成两次以上专题报告并参与讨论学时硕士生不少于20学时才能取得学分。研究生班讨论课每次时间一般为2小时,每生专题报告及讨论时间不得少于50分钟,学位点领衔人负责课程的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分工作。评分按100分制,研究报告占50%,多媒体汇报和讨论占30%,出勤占20%,按100分制计分,由导师和学位点其他导师共同商量评定,成绩分为优秀(85分及以上)、良好(80-84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69分及以下)四个等级。考核成绩为优秀、良好、合格等级的记2学分,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不记学分且须重修该课程,重修考核后仍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历学位证书。

五、毕业要求

(一)学分与成绩要求

(二)学位论文要求

1、目的和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技能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硕士生导师和各学科必须给予保证。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论文的资料搜集调查、写作和修改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半。

2、题目确定

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研究生必须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第一学年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相应工作计划。选题立足研究方向,鼓励跨学科、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研究工作。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3、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一般在第二学期内,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及创新性;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组成,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负责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由指导教师填写《四川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由各院(所)教务秘书报研究生处备案存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