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一节 酶的制备和应用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一节 酶的制备和应用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版

[随堂检测] [学生用书P43]知识点一酶的活力测定1.实验规定的条件下,现有一定量的植物淀粉酶在20 min内催化淀粉生成了1 μmol 麦芽糖,则该淀粉酶的酶活力是()A.1 IU B.0.5 IUC.0.05 IU D.0.005 IU解析:选C。

酶活力也称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通常用酶促反应的速率即酶促反应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国际上统一用单位“IU”来度量酶活力,定义1 IU为实验规定的条件下(如温度为25 ℃、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时),每分钟能将1 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或每分钟生成1 μmol产物所需的酶量。

2.下列对酶的活性有关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酶的活性是由蛋白质结构决定的,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B.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C.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D.酶活性高低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解析:选A。

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来表示。

酶的催化作用受外界条件影响,温度、pH等对酶的催化能力都有较大影响,反应物浓度与酶的活性高低无关。

知识点二果胶和果胶酶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果胶酶只存在于植物果实中B.果胶溶于水,也溶于乙醇C.果胶广泛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D.果胶酶能分解果胶和纤维素解析:选C。

果胶广泛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果胶不溶于水和乙醇;酶具有专一性,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但不能分解纤维素。

4.在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苹果泥用量B.加大果胶酶用量C.进一步提高温度D.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反应混合物解析:选D。

搅拌可以使酶与底物充分接触而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知识点三酶制剂的应用5.煮练酶是一种生物复合酶,它由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和木质素酶等多种蛋白酶组成,能高效、彻底地分解存在于纤维中的共生物和其他杂质,常用来处理织物,而且处理后织物手感光滑柔软。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四章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四章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版

[随堂检测] [学生用书P59]知识点一多聚酶链式反应程序1.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30多次下述循环:90~95 ℃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60 ℃下退火(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0~75 ℃下引物链延伸。

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被切断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C.退火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解析:选B。

变性过程的目的是解链,与解旋酶的作用相同,所以变性过程中被切断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A项正确;PCR技术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该过程需要热稳定Taq DNA聚合酶,且由于该过程的产物是DNA,所以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故B项错误;退火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C项正确;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D项正确。

2.下图是PCR反应过程中哪次循环的产物()A.第一次循环B.第二次循环C.第三次循环D.第四次循环解析:选A。

在PCR反应中,以引物为标记,第一次循环时加入的DNA为模板,两条DNA链可分别由引物Ⅰ和引物Ⅱ与其结合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所以形成的每个子代DNA中只有一种引物。

知识点二目的DNA片段的体外扩增与鉴定3.下列关于DNA双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将DNA的羟基末端称为5′端,而磷酸基团末端称为3′端B.通常将DNA的羟基末端称为3′端,而磷酸基团末端称为5′端C.通常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D.通常DNA不能从5′端延伸DNA链解析:选A。

通常将DNA的羟基末端称为3′端,磷酸基团末端称为5′端。

4.下列关于操作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PCR反应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以及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B.PCR缓冲液和酶应分装成小份,在-20 ℃储存C.PCR所用缓冲液和酶从冰箱拿出之后,迅速融化D.在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反应成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吸液枪头都必须更换解析:选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新同步苏教版选修1学案:第1章 第2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新同步苏教版选修1学案:第1章 第2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习目标] 1。

认识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

2.学会利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培养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重难点)3。

掌握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

(重点)知识点一| 微生物的分离1.分离原理在实验室中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出某种微生物,然后在高度稀释的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的单个菌落,即为纯培养物。

2.分离方法(1)平板分离法:包括涂布平板法和混合平板法。

能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生长、繁殖均可形成单个菌落。

(2)选择培养分离: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特别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通过选择培养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培养分离.(3)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分离:①菌落的含义:是指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②菌落特征: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如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颜色等,这些可以成为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合作探讨]探讨错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吗?提示:标准的单个菌落中只含有一种细菌.探讨错误!:如果要分离厌氧菌,应在什么条件下培养?提示: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探讨3:在选择培养分离微生物的过程中,“选择培养”的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属于什么培养基?为什么?提示:固体培养基。

便于选择、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

错误!1.涂布平板法与混合平板法的比较比较操作特点结果涂布平板法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涂布平板用无菌玻璃涂布器将样品涂布均匀先制作琼脂平板后加入菌液细菌菌落通常仅在平板表面生长混合平板法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培养基混合将混合液倒入无菌培养皿菌液与琼脂混合,共同倒平板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1)原理: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不同而制备培养基。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

[随堂检测] [学生用书P23]知识点一植物组织培养基本过程及激素影响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D.取植物的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解析:选C。

脱分化是已经分化的组织、细胞重新回到原始的未分化状态,所以离体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属于脱分化。

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解析:选D。

植物组织培养将离体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体外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培养过程中需要调节激素的比例、无菌等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要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相当,而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有利于芽的分化,B正确;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了的组织细胞,丧失了分裂能力,所以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C正确;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不一定相同,如二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植株,而体细胞组织培养形成的个体是二倍体,D错误。

3.在改变培养基中IAA(生长素)与KT(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时,可改变烟草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激素添加量(mg·L-1) IAA 3 3 0.03 -KT 0.2 0.02 1 0.2生长状况愈伤组生根茎叶无生长织分化B.培养基中添加IAA可以促进生长和生根C.只要培养基中添加KT,细胞就能分裂生长D.培养基中添加的IAA与KT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茎叶的形成解析:选B。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果酒和果醋 Word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果酒和果醋 Word

第一节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 第1课时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果酒和果醋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了解酵母菌、醋酸菌及其发酵原理。

(重点) 掌握果酒、果醋的制作方法。

(重点)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重、难点) [学生用书P25]阅读教材P 37和P 39~40完成果酒和果醋的酿制 1.果酒的酿制 (1)原料:各种果汁。

(2)方法: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含有酒精的饮料。

(3)酿制葡萄酒的主要过程清洗和榨汁――→灭菌加入酿酒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排除多余酵母菌陈酿(自然老熟)―→形成葡萄酒。

(4)酶制剂在果酒生产中的作用 ①果胶酶:有利于葡萄的榨汁等。

②蛋白酶: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水解,使酒体清澈透明。

2.制作果酒(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

(2)酒精发酵最适温度:18~25_℃。

(3)酒精的检测①检测试剂:重铬酸钾。

②现象: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呈绿色。

3.制作果醋(1)原理:醋酸菌是好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时,能将酒精氧化为醋酸。

(2)条件:充分供氧、最适温度为30~35_℃、发酵7~8 d。

判一判(1)利用葡萄为原料制作果酒,如果不添加酵母菌就不可能制作出葡萄酒。

(×)(2)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3)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

(×)(4)醋酸菌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线粒体、核糖体和细胞核。

(×)连一连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与发酵条件[学生用书P25]果酒和果醋是以各种水果为原料,通过不同微生物在不同发酵条件下制成的。

结合教材P37内容完成以下探究。

探究1酵母菌与醋酸菌的比较比较项目酵母菌醋酸菌生物学分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单细胞原核生物续表比较项目酵母菌醋酸菌代谢方式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生长繁殖的20 ℃左右30~35_℃最适温度主要繁殖方式出芽生殖二分裂生殖生产、生活应用酿酒、发面等制醋果酒制作果醋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发酵过程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氧气充足时:C2H5OH+O2――→酶CH3COOH+H2O+能量温度一般为18~25 ℃最适为30~35 ℃气体前期:需氧,后期:无氧需要充足的氧气(1)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顺序如何?两种呼吸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胚胎工程的应用 W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胚胎工程的应用 W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时胚胎工程的应用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举例说出胚胎工程的应用。

简述胚胎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

(重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

(重、难点)一、阅读教材P86~87完成胚胎工程在畜牧业生产上应用的问题1.大量繁育家畜良种综合利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冷冻保存和动物性别控制等技术,加快家畜良种的繁育与推广。

2.控制家畜后代的性别比例通过分离X精子与Y精子以及鉴别胚胎性别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家畜后代的性别比例。

二、阅读教材P87~90分析胚胎工程在医学及科学研究上应用的问题1.干细胞(1)概念:是动物(包括人)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

(2)分类:按照分化潜能的大小,干细胞基本上可以分为专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全能干细胞三类。

①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一种类型或功能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如上皮组织基底层中的干细胞.②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或组织的潜能,如造血干细胞等.③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全身200多种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如胚胎干细胞。

2.胚胎干细胞:是早期的胚胎中未分化的细胞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具有体积小、核大、核仁明显等形态特征,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意义(1)对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复杂的人体发育过程,并促进对人胚胎发育细节的基础研究,从而揭示人与动物的发育机制及影响其发育的因素。

(2)在研究新药对各种细胞的药理和毒理实验中,胚胎干细胞为细胞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大大减少了新药研究所需动物的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3)胚胎干细胞研究为细胞或组织移植提供无免疫原性的材料,用于疾病治疗等.(4)胚胎干细胞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也面临一些难题。

判一判(1)所有干细胞都具有全能性.(×)(2)造血干细胞属于专能干细胞。

(×)(3)胚胎干细胞可从囊胚的内细胞团中获取。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姓名,年级:时间:[随堂检测]知识点一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诞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工具酶和载体的发现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C.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D.基因工程必须在同物种间进行解析:选D。

基因工程可在不同物种间进行,它可打破生殖隔离的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

知识点二基因工程的工具2.下面是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分子的识别序列和剪切位点图(箭头表示切点,切出的断面为黏性末端)。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限制酶1:↓GATC 限制酶2:CCC↓GGG限制酶3:G↓GATCCA.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限制酶2和3识别的序列都包含6个碱基对C.限制酶1和酶3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D.能够识别和切割RNA分子内一小段核苷酸序列的酶只有限制酶2解析:选D。

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A项正确;据图可知,限制酶2和3识别的序列分别是CCCGGG和GGATCC,均为6个碱基对,故B项正确;限制酶1和酶3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均为GATC,C项正确;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因此三种限制酶均不能识别和切割RNA中核糖核苷酸序列,故D项错误.3.对DNA连接酶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A.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化学键连接起来B.在基因工程中只作用于一个切口处的两个黏性末端C.用于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间形成氢键D.与DNA聚合酶作用的部位相同,作用对象不同解析:选D。

DNA连接酶作用部位为磷酸二酯键,在基因工程中作用于两个切口的黏性末端,DNA聚合酶也是作用于磷酸二酯键,作用对象为游离的脱氧核苷酸.4.下图表示某种质粒和人的胰岛素基因,其中a表示标记基因,b表示胰岛素基因,E1表示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现用该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质粒和胰岛素基因,后用DNA连接酶连接切割后的质粒和胰岛素基因,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答案:C5.如图为重组质粒形成示意图。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学习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

(重点)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发酵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

(难点)检测发酵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难点)[学生用书P33]一、阅读教材P45~49完成测定发酵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1.亚硝酸盐的常识及作用(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2)应用:用于生产各种染料,也作为防冻剂使用,常称为“工业用盐”。

(3)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食物中都可以检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亚硝酸盐。

(4)对人体的影响: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能将正常携带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组织细胞缺氧,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现象。

食物是人体摄入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

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样品经过沉淀蛋白质、去除脂肪后,在弱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形成玫瑰红色化合物。

色泽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亚硝酸盐含量成正比,可与系列亚硝酸盐标准显色液比较并确定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

二、阅读教材P46和P50分析测定发酵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1.维生素C的有关知识(1)地位: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2)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3)缺乏症:坏血病。

(4)来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5)分布:广泛存在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

2.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维生素C是一种强还原剂,它能将蓝色的2,6­二氯靛酚溶液还原成无色。

判一判(1)只能在蔬菜类的食品中检测出亚硝酸盐。

(×)(2)配置系列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时,称取的亚硝酸钠需要在普通冰箱中冷藏24 h。

(×)(3)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升高。

(×)(4)在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2,6­二氯靛酚试剂。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 Word版含答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 Word版含答

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简述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

(重点)理解基因工程每个步骤的原理、方法和过程。

(重、难点)阅读教材P13~18完成基因工程的实施相关问题基因工程涉及多种技术操作,主要包括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等步骤。

1.获取目的基因(1)通过基因文库获取目的基因。

(2)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通过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1)是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其操作过程是将目的基因与质粒、λ噬菌体或一些动植物病毒等在体外进行重组。

(2)一个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启动子是位于目的基因上游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部位。

(4)终止子是一段特殊的DNA片段,是载体上终止目的基因转录的核苷酸序列。

3.导入目的基因(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是实施基因工程的重要步骤。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农杆菌转化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显微注射法。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转化法,用Ca2+处理,使大肠杆菌等成为一种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

4.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用DNA分子杂交法进行DNA水平和RNA水平检测,采用抗原—抗体杂交从蛋白质水平检测,有时还需要从个体水平对其生物学特定性状进行检测。

判一判(1)所有的目的基因都可从基因文库中直接获得。

(×)(2)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3)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属于分子水平的检测。

(×)连一连目的基因的获取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涉及多种技术操作,首先需要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三章 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三章 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三) [学生用书P87(单独成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加酶洗衣粉能够除去衣物上的顽固油渍,则它含有()A.脂肪酶B.蛋白酶C.淀粉酶D.氧化酶解析:选A。

顽固油渍的主要有机物成分是脂肪,酶具有专一性,故加脂肪酶的洗衣粉能够除去衣物上的顽固油渍。

2.加酶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不含有肽酶的原因是()A.肽酶制备成本太高B.肽酶会影响蛋白酶的活性C.衣物上的大分子蛋白质变为多肽后,很容易脱落D.蛋白酶把蛋白质全部水解为可溶性的氨基酸解析:选C。

加酶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可以将血渍、奶渍中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多肽,这样衣服上的污物较容易脱落,而肽酶的作用是把多肽水解为氨基酸,所以,加酶洗衣粉中没有必要加入肽酶。

3.如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该结果不能说明()A.B.40 ℃与60 ℃时酶的活性相等C.50 ℃是该酶的最适温度D.若温度从10 ℃升高到40 ℃,酶的活性将逐渐增强解析:选C。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 ℃之间,上题不能说明50 ℃就是最适温度。

在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高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图是钟罩形的,故40 ℃与60 ℃时酶的催化效率相同。

4.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B.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C.应在50~55 ℃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D.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解析:选C。

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A正确;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控制单一变量,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B正确;实验中的温度梯度跨度较大,要想确定最适温度,需要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应该在45~55 ℃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C错误;高温可以使酶失活,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D正确。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了解、分析选择分离微生物的条件。

(重点)简述选择分离微生物并进行计数的方法.(重、难点)学会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方法。

(重点)[学生用书P14])一、阅读教材P17~18分析微生物的分离1.原理:在实验室中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出某种微生物,然后在高度稀释的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的单个菌落,即为纯培养物.2.方法:平板分离法,包括涂布平板法和混合平板法。

3.选择培养分离: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特别适合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通过选择培养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培养分离.4.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分离(1)菌落的含义:是指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菌落特征: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如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颜色等,这些可以作为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二、阅读教材P19~22完成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数量测定1.涂布平板法培养和计数土壤微生物(1)准备实验器材:所有玻璃器皿灭菌前需要用适当浓度的浓硫酸浸泡24 h。

(2)采集土壤,制备悬液①制备悬液:称取0。

5 g土壤样品,倒入盛有5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振荡20 min,使土样充分打散,即为10-2 g/mL的土壤悬液。

②等比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取0。

5 mL土壤悬液注入盛有4。

5 mL无菌水的1号试管,配成10-3g/mL的土壤悬液。

取另一支无菌移液管吹吸1号试管3次,使悬液均匀,再吸取0。

5 mL 注入盛有4.5 mL无菌水的2号试管,配成10-4g/mL的土壤悬液。

以此类推,依次配制成10-5g/mL、10-6 g/mL、10-7 g/mL、10-8 g/mL的土壤悬液.(3)选择适于分离特定微生物的培养基:利用不同微生物代谢特性的不同,通过选择培养基选出所需要的特定微生物。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绪论 实验开启生物科学王国的大门 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绪论 实验开启生物科学王国的大门 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Word

[随堂检测] [学生用书P3]知识点一科学实验揭开了DNA分子结构之谜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科学是近些年才活跃起来的学科,历史短暂B.生物科学从静态的、定量实验的学科向动态的、定性实验的方向发展C.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遗传理论是现代生物科学的三大基石D.目前,现代生态学仍属于单一性质的学科解析:选C。

生物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从静态的、定性描述性的学科向动态的、定量实验性的学科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已成为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

2.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6~18世纪,生物科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先后建立和发展B.19世纪是生物科学全面发展的世纪,在此期间创立了现代生物科学的三大基石C.20世纪生物科学发生了巨大变革,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建立标志着生物科学新时代的开始D.21世纪生物科学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解析:选C。

20世纪生物科学发生了巨大变革;21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生物科学新时代的开始。

3.下列属于生物科学向着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方向发展的事例的是()A.科学家进行人类基因组测序B.带有荧光标记的人类染色体C.应用X射线晶体衍射法测定DNA结构D.利用发酵罐生产药品、食品解析:选C。

现代生物科学向着微观和宏观、基础理论与开发应用等方面全方位地发展。

生物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之间的大综合、大交叉将在不同侧面,从不同层次揭开生命之谜,其具体事例如应用X射线晶体衍射法测定DNA结构。

知识点二实验开启生物科学王国的大门4.打破世界上自花受粉作物育种禁区的是()A.孟德尔B.摩尔根C.沃森和克里克D.袁隆平解析:选D。

袁隆平利用其助手发现的自然不育株(雄性不育)作为杂交水稻的育种材料,提出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上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5.施莱登和施旺分别独立提出()A.细胞学说B.分离定律C.进化学说D.中心法则解析:选A。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简述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

(重点)理解基因工程每个步骤的原理、方法和过程。

(重、难点)阅读教材P13~18完成基因工程的实施相关问题基因工程涉及多种技术操作,主要包括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等步骤。

1.获取目的基因(1)通过基因文库获取目的基因。

(2)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3)通过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1)是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其操作过程是将目的基因与质粒、λ噬菌体或一些动植物病毒等在体外进行重组。

(2)一个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启动子是位于目的基因上游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部位.(4)终止子是一段特殊的DNA片段,是载体上终止目的基因转录的核苷酸序列。

3.导入目的基因(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是实施基因工程的重要步骤。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农杆菌转化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显微注射法。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转化法,用Ca2+处理,使大肠杆菌等成为一种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4.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用DNA分子杂交法进行DNA水平和RNA水平检测,采用抗原-抗体杂交从蛋白质水平检测,有时还需要从个体水平对其生物学特定性状进行检测。

判一判(1)所有的目的基因都可从基因文库中直接获得。

(×)(2)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3)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属于分子水平的检测。

(×)连一连目的基因的获取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涉及多种技术操作,首先需要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腐

姓名,年级:时间:[随堂检测][学生用书P33]知识点一腐乳的制作1.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A.无机盐、水、维生素B.氯化钠、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氯化钠、水解析:选C。

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

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豆腐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2.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腌制的操作,正确的是( )A.分层加盐,并逐层增加,瓶口处最厚B.分层加盐,要小心均匀C.将盐溶于开水中,等冷却后加入瓶中,盐浓度为12%D.应先加入腐乳浸液,再加盐,以便使盐缓缓进入豆腐中解析:选A.腐乳制作过程的第一步完成后,就要把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摆放在瓶子里,并加盐腌制,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污染。

3.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错误的是(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保持适当的距离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口味解析:选B。

毛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则豆腐块整齐排放时保持适当的距离,有利于毛霉的生长,A正确;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装瓶时,要分层摆放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加盐量也增加,B错误;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防止杂菌的污染,C正确;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具有调味和杀菌的作用,从而影响腐乳的风味或质量,D正确。

知识点二泡菜的制作4.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A.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B.马上密闭,保持30~40 ℃C.马上密闭,保持60 ℃以上D.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解析:选B。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蛋白质的分离与提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蛋白质的分离与提取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 生物成分的分离与测定技术 第1课时 蛋白质的分离与提取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掌握电泳法分离大分子的原理。

(重点) 运用常用的方法提取和分离蛋白质。

(重、难点)[学生用书P48]一、阅读教材P 71~72分析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提取(1)在提取蛋白质时,可以采用研磨与超声波结合的方法将生物组织或细胞完全破碎,使蛋白质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使其溶解在适当的抽提液中。

(2)抽提液的选择需要根据蛋白质的特性而定,一般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溶液抽提,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溶液抽提,脂蛋白等则可用有机溶剂抽提。

2.蛋白质的分离方法(1)离心沉降法:通过控制离心速度,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发生沉降分层。

(2)薄膜透析法: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使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分离的方法。

(3)凝胶色谱法①概念: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差异对其进行有效分离的方法。

②原理a .凝胶⎩⎪⎨⎪⎧形态:微小的多孔球体组成:大多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结构:内部具有很细微的多孔网状结构b .分离的过程进入凝胶颗粒内路程移动速度部的难易程度小分子容易较长较慢蛋白质大分子无法进入较短较快蛋白质二、阅读教材P73~77完成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的操作1.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配制试剂→准备器材→架滤纸桥→浸泡薄膜→细心点样→平悬薄膜→实施电泳→染色→漂洗→脱色。

2.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样品处理→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和透析→凝胶的制备→色谱柱的装填→样品的加入→洗脱与收集。

判一判(1)酸性蛋白质用酸性溶液抽提,水溶性蛋白质用透析液抽提,脂溶性蛋白质用稀碱性溶液抽提。

(×)(2)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

(√)(3)电泳时泳动速度取决于带电颗粒的大小、形状、所带静电荷多少。

(√)(4)离心沉降法和薄膜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一样的。

2021-2022同步新教材苏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章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同步新教材苏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章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应答第1课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 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生命观念——基于对免疫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免疫功能,阐释生命的本质。

一、人体的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主要是指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2.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主要包括骨髓、脾、胸腺、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以及抗体、补体、溶菌酶等多种物质。

3.免疫功能的分类: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二、非特异性免疫1.概念:是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病原体相互作用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是生来就具有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免疫功能。

2.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

3.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1)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等。

(2)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成分:吞噬细胞。

(3)非特异性免疫的体液成分: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

() 2.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 3.非特异性免疫具有遗传性。

() 4.巨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成分。

() 5.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提示:1.√2.×吞噬细胞是免疫细胞,但不是淋巴细胞。

3.√ 4.√5.×胃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种类功能淋巴细胞,如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吞噬、提呈抗原巨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提呈3.三种免疫活性物质及其功能1.如图表示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e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理论 Word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理论 Word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第1课时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理论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掌握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

(重点)能区别消毒和灭菌,会运用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难点)结合教材,认识常用的接种工具及使用方法。

[学生用书P5]阅读教材P8~9完成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理论1.无菌操作技术实验室常利用高温处理达到灭菌效果,包括采用干热灭菌或湿热灭菌等方法。

(1)干热灭菌方法是将准备灭菌的物品放在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 ℃下加热1~2 h 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2)湿热灭菌方法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如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就是实验室常用的灭菌仪器之一。

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包括加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出锅等步骤。

2.配制培养基(1)培养基的概念: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的类型①天然培养基含义:是指采用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细胞以及它们的提取物或粗消化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优点:取材便利、营养丰富、配制简便。

缺点:营养成分难以控制、实验结果的重复性较差。

②合成培养基含义:是指由准确称量的分析纯等级别的高纯度化学试剂加蒸馏水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优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明确、实验的可重复性好。

缺点:配制繁琐、成本较高。

(3)培养基的成分:各种培养基的配方虽然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最基本的物质。

(4)配制培养基时,常常要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

琼脂是常用的凝固剂之一。

3.接种微生物(1)接种的概念: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

(2)常用的接种工具:玻璃涂布器、接种针、接种环等。

(3)接种方法①用接种针进行穿刺接种;②用接种环进行斜面接种或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划线接种;③用玻璃涂布器进行涂布平板接种等。

判一判(1)天然培养基取材便利、营养丰富、配制简便、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好。

(×)(2)各种培养基尽管配方不同,但一般都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应用。

(重点)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

(难点)[学生用书P43]一、阅读教材P63分析固定化酶1.概念: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

2.优点: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且保持了酶的催化性能,可实现酶促反应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3.制备固定化酶的常用方法目前,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等。

二、阅读教材P64~65分析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1.应用:固定化细胞可以取代游离的细胞进行发酵,生产各种物质。

2.优点(1)固定化细胞技术无须进行酶的分离和纯化,减少了酶的活力损失,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固定化细胞不仅可以作为单一的酶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利用细胞中所含的复合酶系完成一系列的催化反应。

(3)对于活细胞来说,保持了酶的原始状态,酶的稳定性更高。

(4)细胞生长停滞时间短,反应快等。

3.缺点(1)固定化细胞只能用于生产细胞外酶和其他能够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2)由于载体的影响,营养物质和产物的扩散受到一定限制。

(3)在好氧性发酵中,溶解氧的传递和输送成为关键的限制因素。

4.酵母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的主要流程准备各种实验药品和器材↓制备麦芽汁↓活化酵母菌细胞↓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的氯化钙溶液↓制备固定化细胞↓浸泡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发酵麦芽汁判一判(1)酶在催化时会发生变化,不可反复利用。

(×)(2)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

(×)(3)固定化细胞所固定的酶都在细胞外起作用。

(×)(4)制备固定化细胞的方法主要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连一连固定化酶技术[学生用书P44]由于酶的分离与提纯有许多技术性难题,造成酶制剂来源有限、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使用。

人们针对酶的这种不足寻着改善的方法之一是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

结合教材P63内容完成以下探究。

(1)图A为物理吸附法,它的显著特点是工艺简便且条件温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

(2)图B为化学结合法,它是利用多功能试剂进行酶与载体之间的交联,在酶和多功能试剂之间形成共价键,从而得到三维的交联网架结构。

(3)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能固化的载体中。

将酶包裹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高分子凝胶中(如图C),包埋成格子型;或包裹在硝酸纤维素等半透性高分子膜中(如图D),包埋成微胶囊型。

各种固定化酶方法的比较物理吸附法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制备易较难较难结合程度弱强强活力回收率高,但酶易流失高中等再生可能不可能不可能固定化成本低低中等底物专一性不变不变可变突破1固定化酶的各种固定方法1.下图是酶的几种固定方式示意图,其所采用的固定方法依次是()A.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B.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包埋法C.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D.包埋法、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解析:选D。

①图表示酶包埋在细微网格里,应属包埋法;②图表示许多酶分子通过特殊载体连接起来,成交联网状结构,应属化学结合法;③图表示将酶固定在一定的支持物上,可用物理吸附法。

突破2 固定化酶特征2.下图中符合固定化酶特征的是( )解析:选D 。

固定化酶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在装置中酶是固定不动的,反应物是动的。

判断固定化酶的方法固定化酶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所以识别固定化酶的方法是观察酶是否固定不动,若是则属于固定化酶,否则不属于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技术及酵母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学生用书P45]固定化细胞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结合教材P 64~65内容完成下面酵母菌细胞的固定化操作流程,理解细胞固定化过程。

准备各种实验药品和器材主要药品有:干麦芽粉、干酵母、聚乙烯醇↓(PV A)、海藻酸钠、无水氯化钙、蒸馏水、葡萄糖溶液、碘液 制备麦芽汁干麦芽粉+蒸馏水――→58~65 ℃放置3~4 h 麦芽汁――→煮沸、冷却、调pH灭菌无菌麦芽汁↓活化酵母菌细胞干酵母+蒸馏水→活化的酵母菌 ↓配制氯化钙溶液无水氯化钙+蒸馏水 ↓制备固定化细胞聚乙烯醇(PV A)+海藻酸钠+蒸馏水――→加热、冷却加入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凝胶珠 ↓浸泡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待凝胶珠在溶液中浸泡30 min后,取出↓并用蒸馏水洗涤3次备用发酵麦芽汁将凝胶珠加入无菌麦芽汁中1.制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的注意事项(1)选用的干酵母要具有较强的活性,而且物种单一。

(2)酵母菌细胞活化时体积会变大,因此活化前应选择体积足够大的容器,防止酵母菌细胞的活化液溢出。

(3)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是固定化酵母菌细胞的关键,因为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如果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菌细胞的数量少,也会影响实验效果。

(4)溶化海藻酸钠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避免海藻酸钠发生焦糊。

(5)将溶化后的海藻酸钠先冷却至室温,再与酵母菌细胞混合,避免高温杀死酵母菌。

(6)固定化酵母菌细胞时,应将酵母菌—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溶液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氯化钙溶液中,而不是注射,以免影响凝胶珠的形成。

2.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酶的种数一种或几种一种一系列酶制作方法化学结合法固定化、物理吸附法固定化包埋法固定化是否需要营养物质否否是催化反应单一或多种单一一系列反应底物各种物质(大分子、小分子)各种物质(大分子、小分子)小分子物质缺点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反应物不易与酶接触,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优点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成本低、操作容易突破1制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1.下面的流程图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酵母菌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菌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菌细胞(2)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此步的操作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菌细胞数目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实验操作失败。

(5)本实验所用的固定化技术是________,而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酵母菌在干燥时,处于休眠状态,需加水活化,活化后的酵母菌细胞体积增加。

(2)该实验的关键是海藻酸钠溶液的配置。

(3)如果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菌细胞的数量过少,影响实验效果。

(4)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

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球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再作尝试。

(5)由于酵母菌细胞个体较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故细胞的固定化一般采用包埋法,而固定化酶不宜用此方法。

答案:(1)体积增加较大(多)(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3)较少(4)固定的酵母菌细胞数目较少球形或椭圆形(5)包埋法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1)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凝胶珠不容易破裂,且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凝胶珠的制作成功。

(2)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凝胶珠,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能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

突破2固定化技术的比较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操作角度来考虑,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更容易B.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C.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种酶D.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反应,应选择固定化细胞技术解析:选C。

固定化细胞内酶的活性基本没有损失,保留了细胞内原有的多酶系统,所以固定化细胞不同于固定化酶,它能固定多种酶。

选择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的方法(1)根据固定方法选择①固定化酶技术:由于酶分子较小,可以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进行固定,它催化的是单一的化学反应。

②固定化细胞技术:细胞一般体积较大,适合应用包埋法固定,而且细胞能够产生多种酶,因此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

(2)根据反应液中加入物质选择①在固定化酶应用过程中,反应溶液中只需要加入酶的底物。

②固定化细胞在应用过程中,要保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反应溶液中除需要加入反应的底物外,还应加入满足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等。

(3)根据反应的特点选择①固定化酶可以催化的反应物是小分子或大分子。

②固定化细胞则只能催化小分子反应物。

核心知识小结[网络构建] [关键语句]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

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等。

在固定化细胞技术中,从操作角度考虑,包埋..法更容易;固定化细胞对酶活性的影响小;如果想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反应,应选择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应选择固定化酶....方法。

[随堂检测] [学生用书P47]知识点一固定化酶技术1.下列关于固定化酶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固定反应物,让酶依附着载体围绕反应物旋转的技术B.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C.固定化酶中的酶无法重复利用D.固定化酶技术是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解析:选D。

固定化酶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水溶性的酶与不溶性的载体结合,使酶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反应的酶。

因此,固定化酶技术固定的不是反应物而是酶。

因为被固定的只是一种酶,所以不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但固定的酶可以重复利用。

2.固定化酶与普通酶制剂相比较,主要优点是()A.可以反复使用,降低成本B.固定化酶不受酸碱度、温度等的影响C.酶的制备更简单容易D.酶能够催化的反应类型大大增加解析:选A。

固定化酶与普通酶制剂相比较主要优点是可以反复使用,降低成本,固定化酶仍具有酶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