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3节 中国的气候
3.3 天气与气候(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特征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有利于农 业生产
旱涝灾害 频发
非季风区
干旱少雨 春季风大,多发沙尘暴
明朝的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经南海到印 度洋,为什么选择在冬季启程,夏季返航?
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 季盛行东南季风。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是帆船,选择 冬季启程,可以顺西北风南下,夏季返航可以顺东南风 北上,以风为动力促其航行。
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多灾害天气
寒潮
寒潮是指的是大范围的强 冷空气活动。
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 、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寒潮影响不到的区域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地势高)、四川盆地(受 山脉阻挡),以及广东、台湾、海南(纬度较低 ,距离冬季风源地远)。
旱涝灾害
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 广的一种自然灾害,西北、东部季风区 洪涝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 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1、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 使中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 使中国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 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野骆驼:在中国 藏羚羊:分布于 主要分布于西北 青藏高原。 的荒漠地带。
亚洲象:在中国主 要分布于云南省南 部西双版纳一带。
大兴安岭
读图,说出季风
阴山
区与非季风区界
线与多少毫米等
降水量线大致吻
合?
冈底斯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季风区和非季风的气候特征有何不同?
想一想影响非季 风区气候的因素
有哪些??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气候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长期观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定范围内气候要素变化的总和,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气候类型众多,主要有寒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其中,以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具代表性。
中国气候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纬度差异大,由亚热带到寒温带气候一应俱全,纵向气候差异极大;二是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之间的经度差异大,从而形成了横向气候分带的特征。
因此,中国气候形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气候类型多样的中国,气候变化也变得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自然要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比较典型的有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中国北方和南方降水和温度,中国季风格局带来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差异,地形起伏带来的山地气候和平原气候等。
同时还有干湿差异,风向和风力差异等多种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影响了农业、水资源、能源、交通等领域的生产和生活。
而急剧的气候变化,则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和环境保护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本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确保气候变化问题得到有效的应对和管理。
总的来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变化复杂。
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地理学、气候学和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I.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南北纬度差异、地形气候差异、季风气候特征、热岛效应等方面进行介绍。
总结中国气候知识点
总结中国气候知识点中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热带气候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气候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海洋气候。
温带气候包括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南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气候则分为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国北方多为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多为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冬季湿润。
西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紧密,地理环境对气候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
地形的高低、山地的位置、干湿的地理环境、海陆的分布等因素都会影响气候,而气候又会影响植被的分布、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生产生活。
因此,了解中国的气候知识对于理解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热带气候中国的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区。
热带气候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西南部的云南省。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变化不大,年降水量较大,常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热带雨林广泛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特点是冬季干燥,夏季多雨。
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年降水量较大,夏季多台风。
这种气候区的植被种类繁多,且保持着较好的生态平衡。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地区。
这些地区气候干燥、炎热,日照时间较长,降水量极少。
气温昼夜温差大,整年气温较高,多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
这些地区荒漠沙地较多,植被稀疏,动植物种类较少。
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和华南沿海地区。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春秋气温适中,夏季雨量充沛,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冬季少雨,显著的四季变化。
夏季存在低气压和高气压系统的交替,形成季风,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北有寒冷的东北季风气候,南有温暖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有干旱的草原气候,东有湿润的海洋气候。
本文将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变化、气候影响和气候调控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气候类型1.1 中国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1.2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凉爽。
1.3 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温暖。
二、气候特点2.1 中国气候变化明显,季节差异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2.2 气候异常现象频繁,如暴雨、干旱、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
2.3 气候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干燥寒冷。
三、气候变化3.1 中国气候变化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温逐渐上升。
3.2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3 政府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如加强环保、推广清洁能源等。
四、气候影响4.1 气候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不同气候类型适宜不同作物种植。
4.2 气候对人们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如高温、雾霾等不利气候条件。
4.3 气候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五、气候调控5.1 政府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候灾害防范能力。
5.2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5.3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结语:中国的气候多样,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重要影响。
只有加强气候监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才能实现气候调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深入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应对措施。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简版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作为一个大陆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多样的地理环境,其气候状况也因此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中国的气候特点。
正文内容:一、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1.1 中国地处北半球,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季节变化明显。
1.2 中国地势高低起伏,东西跨度大,因此气候分布差异显著。
1.3 中国地理位置使其受到亚洲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双重影响。
二、中国的气候区划2.1 中国气候可分为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大区。
2.2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
2.3 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2.4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三、中国的季风气候3.1 中国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冬季受到西风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夏季受到暖湿的南海季风的影响。
3.2 冬季,北方地区受到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南方地区受到暖湿的南海季风的影响。
3.3 夏季,南方地区受到暖湿的南海季风的影响,北方地区受到暖湿的西南季风的影响。
四、中国的气候变化4.1 近年来,中国的气候变化日趋明显,气温上升,降水分布不均等。
4.2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4.3 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中国的气候灾害5.1 中国常常受到台风、暴雨、干旱和雪灾等气候灾害的影响。
5.2 气候灾害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5.3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减少气候灾害的损失。
总结:中国的气候受到地理位置、季风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区划明显,分为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中国的气候变化日趋明显,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同时,中国常常受到台风、暴雨、干旱和雪灾等气候灾害的影响,但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中国政府提高了灾害应对能力,减少了气候灾害的损失。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四季的景观为什么不同? 主题单元 2、猜猜看,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景观会不会相同? 问题设计 3、能不能让各地的特色农产都在青岛安家?
4、气候优劣知多少?
专题一: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 ( 2 课时)
专题二:中国降水特点、成因及影响; ( 1 课时)
专题三: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主要特征; ( 1 课 专题划分
本单元知识的构成极其复杂,很多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与学生的 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要究其原因又会过于抽象、深奥、难以理解。 基于以上特点,本着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的原则,在本单元设计中把本 节内容整合为四个专题,专题一: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专题 二:中国降水特点、成因及影响;专题三: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主 要特征;专题四:特殊天气和旱涝灾害。 专题一、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图文资料的观察、分析和 归纳准确把握我国冬夏截然不同的气温特征,以及降水在时空分布上
时)
专题四:特殊天气和旱涝灾害。
( 1 课时)
其中,专题一中的活动四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 1 课时 课外共用 1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成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分布 图的方法,学会通过客观的统计资料,分析气温特点的成因。 4、通过学习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 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5、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特征的优劣。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相关图文、音频、视频资料 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导学案 其它:相关教学资料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本节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的三项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本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
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
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二、说学生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三、说重难点1、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3、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4、锋面雨的形成。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学会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精品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方案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三、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标准”指向十分明确:一是能运用气候资料,包括地图(如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直方图、气候统计资料、示意图等,归纳出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含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能简单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是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本节中专指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课时分配上分为4个课时。
此为第3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凉州词》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作为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春风指的是什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从而引出正文内容。
首先读图学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以及季风区的范围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冬夏季风的来源。
继而列表总结季风区和非季风的区别,并据此呼应引入中的“春风”的概念。
接着通过示意图来分析冬夏季风的成因。
最后通过雨带的位置关系来分析季风对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1.下列盆地位于季风区的是()A. 准噶尔盆地B. 四川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塔里木盆地2.下列关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通用6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通用6篇)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篇第一节中国的气候我国气候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④多旱涝灾害。
一、气候复杂多样1、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
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气温都较高。
成因:纬度位置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夏季温度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2)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
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5的表格,记图2-22、23、24、25、26、27、28(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年际变化大。
(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雨极),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我国的干湿地区:P37表格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1、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冬季——偏北风(2)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降水和时空分布(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40第二段(1)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为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一月份( 0℃ ) 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 ), (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第4节 中国的气候
最高温
成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5)地形:背风坡,易形成焚风效应而增温 32℃
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太阳辐射(太阳高度、昼长、天气) (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大气环流:冬季风、夏季风、副高等 (4)地形:海拔;迎(背)风坡;阳(阴)坡 (5)下垫面性质:裸地、绿地、植被、水面 (6)洋流:暖流、寒流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绿地公园;植树造林
例题: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变化(阴影部 分表示雨带)
1、根据锋面雨带推移过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为( A. ③①④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②③①
B) A
D. ③①②④
2、当江淮地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时, 雨带位置示意为图(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季节分配、年际变化)
特 点: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漠河
最低温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白昼短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白昼长
南海诸岛
最高温
(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特 点: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除青藏高原外)
24℃
吐鲁番 地形:海拔高,气温低
(1)太阳辐射: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8℃ (1)虽然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白昼 ( 2)地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因 16℃ 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 (3)下垫面性质:多沙漠,地面吸热增温快 (4)海陆性质: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 最低温
B
(三)我国的温度带划分
(2 1)温度带的划分 )活动积温:≥10 (依据热量) ℃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寒温带
(≥10℃的持续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1600℃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 中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已经基本成熟,对本部分知识已经认识和了解,只是很多学生已经忘记具体的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教学中需注重系统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要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模式,来让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第二章第二节所学知识和地理思维。
效果分析教学复习的过程,是知识总结的过程,也是地理思维形成的过程。
知识的落实是课堂的明线,思想方法的指引是课堂的灵魂。
复习过程中,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再出示复习目标让学生自主互动完成,再一一通过小题来突破目标,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又让学生形成了地理思维。
教材分析本章属于湘教版版《地理》八年级上册P32——45,主要内容其中,以学会分析总结中国的气候特点及其原因为重点。
本章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地理思维。
评测练习1.下列城市中,一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A.哈尔滨B.北京C.武汉D.广州2、与我国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的年等降水量线是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10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3、下列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华北平原4、山东省主要位于()A.中温带、半干旱地区B.暖温带、半湿润地区C.亚热带、湿润地区D.热带、干旱地区5、下列省区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的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黑龙江省C.甘肃省D.湖南省6、山东省的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一年两熟到三熟D.一年三熟7、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是因为我国A .季风气候显著B.夏季普遍高温C.气候复杂多样D.雨热同期8.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土广大B.平原面积辽阔C.地形复杂多样D.气候复杂多样9、我国与一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的等降水量线A、1600mmB、800mmC、400mmD、200mm10、下列地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华北平原11.下列地区中,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A.吐鲁番盆地 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12.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的影响B.地形的影响C.冬季风的影响D.洋流的影响13.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下面哪条线一致A.北回归线B.赤道C.7月20“C等温线D.1月0℃等温线14.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A.台湾的火烧寮B.吐鲁番盆地C.曾母暗沙D.珠江三角洲15.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B.由南向北逐渐减少C.由东南向西南逐渐减少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16.一年当中,我国降水多集中在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17.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由南向北的变化情况是A.出现的时间愈来愈早 B.持续的时间愈来愈短C.持续的时间愈来愈长 D.结束的时间愈来愈晚18、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纬度位置的影响C.海陆位置的影响D.地势的影响19、下列地形区位于非季风区的是A.山东丘陵B.长江中下游平原C.南岭D.准噶尔盆地20、我国北方的雨季A.开始早、结束晚B.开始晚、结束早C.雨季短、降水多D.雨季长、降水少21..夏季风势力很强,向北挺进快的年份,我国往往出现A.南涝北旱B.南旱北涝C.南北皆涝D.南北皆旱22、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巫山D、雪峰山23、我国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比大多数国家偏北,这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夏季普遍高温D.年降水量多24、下列城市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A.拉萨 B.乌鲁木齐C.哈尔滨 D.昆明25、下列地区中,雨季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是()A.南部沿海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9、下列叙述中,不是我国气候特征的是A.大陆性特征明显B.季风气候显著C.海洋性特征显著D.气候复杂多样2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读玉门关”,“春风”是指()A、冬季风B、夏季风C、偏北风D、偏南风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还需要对部分提高型的问题加以练习.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还较完整,师生合作还可以.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发现1.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比较弱.2.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够规范,课标分析:1、学会归纳中国的气候特征2、理解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3、进一步明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4、了解大陆性特征明显。
《高二地理中国气候》课件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等。
05
实践与应用:中国气候与 生活
中国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农业种植
饮食习惯
中国气候多样,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对农业种植有重要影响,如南方地区 适合种植水稻,北方地区适合种植小 麦。
中国各地的气候条件也影响了饮食习 惯,如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 欢吃面食。
建筑风格
中国气候的差异也影响了建筑风格, 如南方的房屋多采用通风设计,以适 应炎热潮湿的气候,而北方的房屋则 注重保暖。
01
02
03
04
中国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 性变化,分为冬季和夏季。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
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范围很广 ,包括大部分亚热带和温带地
区。
中国季风气候的另一个特点是 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它 决定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还表现在温度 方面,使得中国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 大。
季风带来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使 得中国地区夏季降水较多,而冬季降 水较少。
季风气候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也有重要影响。例如,黄河流域的春 旱和长江流域的梅雨都是季风气候造 成的。
03
中国气候与农业
中国农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中国农业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来自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 重要影响。
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地域广阔,纬度横跨辽阔的亚热带、亚寒带和寒带,狭长的国土纵深地跨出辽阔的热带、北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区带,因此中国的气候多样变化、复杂多变。
一、中国气候分区中国气候地域分布很明显,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多个气候带。
1.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区包括长江流域、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夏季比较长,冬短温和,降水充沛。
这里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区包括黄淮海平原,以及东北部和西南部。
这些地区冬寒夏热,降水充沛丰富。
3.寒带气候:中国的寒带气候包括新疆北部和东北部,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这些地区气温低且降水少。
二、气候要素中国气候变化的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气压和风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中国的气候特点。
1.温度:中国的气温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东部和南部地区气温较高,西部和北部地区气温较低。
年平均气温在-2摄氏度到18摄氏度之间。
2.降水: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但东北地区降水较少。
中国南方水汽充足,多雨的时间较短,北方则雨量较少。
3.湿度:中国南方湿度较大,北方湿度较小。
4.气压:中国气压的变化主要受季风、地形和气候带的影响,东部地区气压较大,西部地区气压较小。
5.风:中国东部地区风力较大,主要受季风的影响,南方地区多为暖湿季风,北方地区为干冷季风。
三、气候特点1.季风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主要受东亚季风和西风带的影响。
东亚季风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风带主要影响中国西部地区。
2.干旱气候:中国西北部和内蒙古地区属于干旱气候,降水少,干旱频发。
青藏高原处于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带。
3.高原气候:中国青藏高原气候属于高寒气候,气温低,气压低,降水少。
四、气候变化中国气候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变化等。
1.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包括气温上升、降水模式变化等。
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城市化等因素也影响着中国的气候变化。
中国气候主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主要知识点总结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西隔泰山山系与亚洲大陆相连,北与蒙古、俄罗斯、朝鲜相邻,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版图使得中国拥有多种不同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总体上呈现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复杂交替和多样性分布,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季风季风气候等。
1.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中国最为典型的气候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之南,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气温高,多雨,冬季气温低,降水较少。
季风气候主要受到大陆性高压和西风带的控制,季风气候是中国主要农业区域,气温和降水分布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2.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亚热带地区,主要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夏季受热带气旋的影响,气温高,降水丰富,冬季受季风气流的影响,气温低,降水较少。
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糖、茶、水果等热带作物的种植地带。
3.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地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温带季风气候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区,气候条件适宜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
4.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主要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
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和寒冷的地区之一,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5. 高原季风气候高原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特点是气温低,降水不足,昼夜温差大。
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属高原季风气候类的地区,气候条件对牧业生产和特有的高原作物生产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总之,中国气候的多样性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拥有多种气候条件的国家,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包括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以及气温上升等。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特点及成因1. 南方地区:终年温和湿润.成因:位于低纬度地区,全年的温度较高,且沿海,多降水.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2. 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成因:位于中纬度地区,因此冬季的气温较低又因为大部分在内陆再加上干燥而寒冷的冬季风.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3. 西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成因: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含水汽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再加上周围有高大的山脉的阻隔,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4. 青藏地区:四季如冬.成因:海拔太高,因此气温太低,再加上山脉对夏季风的阻碍作用.所以形成了这种气候特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各有什么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措施.北方地区:1.东北平原——我国十分重要的农业和重工业基地,在发挥其土地和资源的同时,应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集中分布,旱涝,盐碱,风沙严重旱灾(春):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径流小,植物蓄水量大涝灾(夏):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盐碱(春):不合理灌溉,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变化大风沙(春):土质疏松,气温回升快,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天气解决办法·····综合治理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地形崎岖,过度垦植和放牧,不合理采矿解决办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固沟,护坡,保原)西北地区(两大问题)1.干旱——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2.土地沙漠化严重——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多大风天气解决办法····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中河治理南方地区问题:水土流失,山区土地肥力下降,平原旱涝灾害频繁,土壤贫瘠原因:低山丘陵广布(横断山脉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温多雨治理:植树造林,发展立体农业,退耕还林青藏高原问题:土地荒漠化,湖泊变小原因:过度放牧,湖水蒸发旺盛解决:建设人工草场,发展旅游业,围栏封育,加强宣传,。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高中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概述气候是指某一地区气象要素长期的统计值,包括气温、降水、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
气候是地球表面气象要素在长期统计的基础上确定的一种气象现象,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等。
二、气温气温是指大气中分子的平均热运动能量的大小。
我国气温分布具有南热北冷、东暖西寒的特点。
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受地形、纬度、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差异明显,形成了“一年四季不同昼夜不同”的气温特点。
三、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以各种形式沉积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霰、雾凇等。
我国降水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西部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受地形、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降水量和分布形式有显著差异,形成了“一年干湿相间,南北互异”的降水特点。
四、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大气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国气压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东部及东南部地区气压高,西部及西北部地区气压低。
受地形、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压分布差异明显,形成了“气压南高北低”的特点。
五、湿度湿度是指大气中水分含量的大小,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我国湿度分布具有南湿北干、东湿西干的特点。
南方地区湿度相对较高,北方地区湿度相对较低。
受海洋、大陆、风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湿度分布差异明显,形成了“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湿度特点。
六、风向风向是指大气中气流的方向,受地形、纬度、海洋、大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风向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风向较多,西部内陆地区风向较少。
形成了“一年风向多变”的风向特点。
七、风速风速是指大气中气流的速度,受海洋、大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风速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风速较大,西部内陆地区风速较小。
形成了“一年风速不一”的风速特点。
《地理中国气候》课件
中国气候与旅游的关系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拥有多种气 候类型,如热带、 亚热带、温带、 寒带等,为旅游 提供了丰富的选 择。
季节变化明显:中 国的四季分明,每 个季节都有其独特 的气候特点和旅游 景观,如春天的花 海、夏天的海滩、 秋天的红叶、冬天 的冰雪等。
气候与文化结合: 中国的气候与文化 紧密结合,如江南 水乡、西北沙漠、 青藏高原等,为旅 游提供了丰富的文 化体验。
中国气候的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
西南山地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西北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华南热带气候: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
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 量适中
地理位置的影响
纬度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地貌:中国地貌丰富,包括沙漠、草原、森林、湖泊等,这些地貌对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海拔:中国海拔高度差异大,从海平面到珠穆朗玛峰,这种高度差异对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 响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这种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形成有 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北非 季风等
海陆位置:中国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海洋性气候和内陆性气候并存
地形影响:中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不同地形对气候产生影响
季风影响:中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
地形地貌的影响
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这些地形对气候的形成有重要 影响
探险旅游:如西藏、新疆等,四季 分明,适合探险旅游
汇报人:
病虫害:气候变化可能导致 病虫害的爆发和传播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7篇)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通用7篇)《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1教后记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根本的要素(气温柔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终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简单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别天气;四、多旱涝灾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学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表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擅长对地图的运用,培育学生的读图力量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构造严密,学问传授严谨,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学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表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乏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加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
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看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当放手让学生讨论,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上加强对学生的培育。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力量及从地图上猎取信息的力量还是比拟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育学生从图上猎取信息的力量。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内容学问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拟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根底,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识记力量和运用力量。
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地理作为非中考学科,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上参加意识较弱。
因此,为了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仔细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及解读,仔细把握教材,结合区里一题统领的原则,仔细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完了本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③和①B.③和②C.④和②D.④和①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差异②大气环流影响③距海远近不同④地形差异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②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
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
读图完成3~4题。
3.沿线路Ⅰ、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D.暖温带草原4.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
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A.I线路B.Ⅱ线路C.Ⅲ线路D.Ⅳ线路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
读表格数据,回答5~6题。
5.A.①B.②C.③D.④6.城市①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A.副高控制B.蒙古高压控制C.热带气旋影响D.西风气流影响我国各地雨季起讫时间有所不同,但却有其内部规律,下图是2019年5月1日~8月31日部分地区平均逐日降水量(mm)直方图。
(注:淮河流域年降水量约为600~800 mm)据此完成7~8题。
7.上图中降水资料反映了我国()A.降水年际变化较大B.北方雨季比南方开始晚C.南方降水变率比北方大D.北方旱,南方涝8.根据资料分析,2019年淮河流域()A.降水丰富,农业丰收B.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少C.洪涝灾害严重,经济损失大D.淮河水污染严重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
读表回答9~10题。
9.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0.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不足B.水分条件不足C.水热配合不好D.光照条件不足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1.如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A.南部沿海一带B.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12.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A.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B.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C.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D.台风已蓄势待发二、综合题13.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____,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14.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变化有明显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
(2)图中四城市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显示我国_________。
(填字母)A.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减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3)据图归纳广州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
答案1.C 2.A第1题,我国东部气温总体上南高北低,同时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据此可判断代表7月和1月的气温曲线分别是②和④。
第2题,冬季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差异大,同时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而气温更低。
3.B 4.B第3题,由图可知,甲区域位于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4题,“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应位于我国的温带地区,“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应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图中Ⅱ路线经过了这两种地区。
5.C 6.D第5题,银川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小且集中于夏季。
对比表格中的数字可知,①为乌鲁木齐,②为呼和浩特,③为银川,④为拉萨,故C项正确。
第6题,乌鲁木齐处于北半球中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气旋影响不到,蒙古高压和副高控制下不会产生降水天气,故A、B、C三项均错误;冬春季节,西风带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山地抬升作用影响,形成的降水较多落在迎风的乌鲁木齐,故D项正确。
7.B8.C第7题,根据图文资料可知,我国锋面雨带由南向北推移的规律,南方雨季来得早,北方雨季来得晚,降水季节变化大。
第8题,通过纵坐标可以得出,淮河降水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9.A10.D通过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①②两种农作物所需要的积温较高,均超过3 500℃,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
④农作物所需积温太高,不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
11.B12.C第11题,雨带即冷暖气流的交汇处,图中显示冷暖气流交汇处刚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12题,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一般在冬季,则此时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
13.解析:题目通过图表显示六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差异,体现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排列各城市各季节所占年降水的比重,以显示各地降水的时间差异性。
第(1)题,要对照图表仔细研究答案表述,逐一区分排除。
其中“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的表述过于绝对。
东部季风区的南方降水春夏较多,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第(2)题,直接依托表格数据和对项目的理解,南昌夏季降水最少,其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
第(3)题,某一季节的降水量等于年降水量乘以该季节降水量所占比重。
分别进行计算求得乌鲁木齐是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方,突出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内陆环境,降水少的原因主要是海陆位置即距海远,水汽少造成的。
第(4)题,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很明显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形成地形雨。
答案:(1)D(2)南昌夏季副热带气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3)乌鲁木齐距海远,水汽少(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14.(1)夏季(7月)普遍高温;冬季(1月)南北温差大;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2)C(3)特征:年降水量多(在1 6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800毫米左右)。
成因: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雨季长,台风活动较频繁。
(4)寒潮,冬半年;洪涝灾害,夏季。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