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合集下载

赛德克巴莱人物评价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人物评价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人物评价观后感先说说莫那·鲁道吧。

这老哥简直就是赛德克族的灵魂人物。

他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个超矛盾的人,有点像那种表面风平浪静,内里憋着一团大火的火山。

他深知和日本侵略者对抗的艰难,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压抑着族人的反抗情绪,那种压抑看得我都替他难受,就像把一只凶猛的老虎硬是关在小笼子里。

但是呢,他内心深处对自由和民族尊严的渴望从来没熄灭过。

当他终于决定带领族人反抗的时候,哇塞,那气场,简直就是战神附身。

他有着超强的领导能力,一声令下,族人们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样,跟着他勇往直前。

他的勇敢不是那种莽撞的,而是带着一种对族人命运的担当,明知道反抗可能是死路一条,但就是要为了民族的尊严去拼一把,这种爷们儿气概,真的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花冈一郎和花冈二郎这俩兄弟。

他们的存在就像是夹在两种文化中间的可怜虫,但又有着独特的魅力。

他们接受了日本的教育,穿着日本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融入了日本社会。

可实际上呢,他们的灵魂还是赛德克族的。

他们就像是被硬生生拉成两半的人,在日本人和自己族人之间挣扎。

一方面要听从日本上司的命令,一方面又看着自己族人被欺负而内心痛苦。

最后他们选择站在族人这一边反抗,这种选择虽然看似是必然的,但也充满了无奈。

他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在那种殖民统治下,小人物的悲哀与伟大。

再说说那些日本军官吧。

那个小岛源治,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那种自大和傲慢。

他觉得自己的文化和民族就是最优秀的,完全不尊重赛德克族的文化习俗。

他把赛德克族人当成低等的民族来对待,想通过各种手段来同化他们,这种想法简直愚蠢到家了。

但是呢,他也不是那种完全没有人性的战争机器,在一些场景里也能看到他的困惑,他不理解为什么赛德克族人宁愿死也不愿意被同化,这种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在他身上也体现得很明显。

整部电影看下来,这些人物就像拼图的碎片一样,拼凑出了那个残酷又热血的时代。

赛德克族人为了信仰和尊严的战斗,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由和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历史与民族的崛起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历史与民族的崛起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历史与民族的崛起《观后感:赛德克·巴莱-历史与民族的崛起》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导演魏德圣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台湾原住民族赛德克族的壮烈抗争史。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被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与民族的崛起所感动。

以下是对电影的观后感。

在电影中,我第一次了解到赛德克族的存在。

这个曾经居住在台湾中部山区的原住民族在影片中展现出了坚毅的战斗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

从开始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到最终集结起数百人勇敢反抗,赛德克族人民用生命诠释了对自家土地的热爱和维护。

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子孙后代和族人们的尊严而战斗。

电影通过细腻的画面和情节展现了殖民统治下的原住民生活,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赛德克族人民承受了残酷的奴役,遭受了无尽的屈辱和压迫,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尊严。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信仰和力量在困境中燃烧。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对原住民族的历史经历有了新的认识。

影片中展现的不仅仅是赛德克族人的英勇抗争,也展示了日本殖民统治者对于原住民的残酷镇压。

电影中的血腥战斗描绘得非常真实,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尽管移情到电影情节中,我仍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的悲愤。

每一个赛德克族战士的牺牲都让人痛心,同时也让我对战争的可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电影中的摄影和美术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通过精心的布景和巧妙的镜头运用,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影片中的每一帧都如画般美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电影中运用的原住民语言、服饰和音乐也增加了电影的真实感,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赛德克族的世界中。

电影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感人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成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它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是消失的过去,而是我们应该铭记的记忆。

赛德克·巴莱这个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却也显示出人类精神的无尽力量。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在观看了电影《赛德克·巴莱》后,我心中百感交集,不得不冒死发表一些个人的真实感受。

这部电影所呈现的内容让我感到痛苦和困惑,实在难以苟同。

电影中要求丈夫杀死妻子、少年之间互相残杀的情节,无疑是对最基本伦常底线的严重违背,这是绝不能容忍的行为。

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不能成为合理化这种行为的借口。

此外,电影中宣传的保家卫国的圣战理念,与拉登的理念如出一辙,同样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恐怖主义行为,倡导和平、友爱和宽容。

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影片从下半场开始就充斥着无穷无尽的杀戮场面,各种残忍的杀害方式,如刀砍、枪杀等,不断地在银幕上闪现,血腥程度甚至让我这个成年观众都觉得难以承受。

难道杀戮一定要如此密集地表达吗?这种过度的血腥和暴力是否真的有必要?导演是否考虑过观众的感受?还有所谓的“爱国”情节,在我看来也是该片的一大败笔。

这种“爱国”并不是对中国的热爱,而是对片中“我族”概念的盲目推崇。

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反而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导演在电影中通过“文化”和“抗日”的包装,试图将这种极端的思想传递给观众,这种行为简直是混蛋至极。

有人建议我观看完整版,认为完整版能够更好地展现导演的核心价值观。

然而,我认为电影的删节版恰恰能够反映出导演最真实的意图。

在该片中,最悲催的警察兄弟的遗书段落被删节,这无疑表明了导演的立场。

他并不是中立的,而是充满了热血和激情,其目的竟然是为了警示懦弱的中国人。

这是多么荒谬和可笑的逻辑!尽管这部电影在抗日题材方面表现尚可,也并非一无是处,但仅从电影本身来看,魏德圣的表现的确有些疯狂,情绪宣泄过于强烈,让我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中国抗战片。

片中军警两兄弟的角色写得还算不错,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更适合那些缩骨的人观看以受教育,尤其是伪娘和伪娘化的中国男人,他们可能会从中得到一些震撼和启发。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以下是关于《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作者:曾佩玲12月11日下午电影沙龙《赛德克·巴莱》如期而至,在看完影片,听了同学们的分享体会以及和老师一起讨论之后,我收获了很多。

影片主要讲述了1895年中国割让台湾,日军占领台湾35年后,当地土着部落雾社的头目莫那鲁道集聚其他部落的人们共同反抗日军,最终被镇压战死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一幕便是莫那鲁道,在一次猎杀后成为英雄,纹上了象征他身份的图腾,这意味着他将承担遵守祖约,守护祖灵之家的责任。

这是赛德克人自己的信仰文化,图腾是他们成为真正男人的象征,而祖灵之家是他们的猎场,在他们的信仰体系逐渐瓦解之时,年轻一代脸上逐渐不再纹有图腾时,想要为骄傲而战,而图腾是他们的骄傲。

猎场,是一个部落狩猎的独立场所,一个部落是绝不会允许其它族人踏足他的猎场的,因为这里是他们族群生活的空间,就像莫那鲁道和铁木瓦力斯的仇恨就是在争夺猎场之后结下的那样,可知猎场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当日本人不断伐木然后导致他们猎场缩小时,冲突就产生了。

另一方面,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在影片里也是表现得也很明显。

花岗一郎和花岗二郎便是夹在这组矛盾中生活着,日本人阻断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可也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学校、邮局、铁路让他们不想退回野蛮的状态,因而他们在自己是日本人还是赛德克人中痛苦挣扎,虽然战争的爆发让他们被迫站在了祖灵一家,然而二郎却以穿着和服切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可否置的是,入日本神社还是进祖灵之家,这种身份认同的危机,依旧发生在他们身上,如何选择依旧困扰着他们。

影片的有那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要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我们不能区分出相对而言的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骄傲,但我们可以学会的是可以如何去发现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视角应该放在如何去关注和发现赛德克的文化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去理解是什么让赛德克人有了共同维系生活与身份的纽带,而不是使用我们自己的视角并把我们自己的想法赋予这部影片中,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和这种文化,也许能让我们学会更多的东西。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我曾经见过太多电影,但这一部电影《赛德克巴莱》让我对电影的了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部电影由台湾导演魏德圣执导,讲述了种族歧视、抵抗和自由的故事。

影片运用了许多并不常见的技法,例如以暗色调的画面来展现整个故事,这些特点都让人难以忘怀。

此电影以在台湾殖民统治时期,由布农族人和汉人之间的纷争和矛盾作为背景。

在这个时期,布农族人遭受歧视与污辱,他们不堪忍受的痛苦和屈辱迫使他们发起了起义。

主人公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领袖,他开始招募战士和志愿者,试图用烈火和勇气反抗统治。

在自由和生死的关头,人类的信仰和意志的坚定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部电影由四个小时长度组成,包含了两个部分,但影片不会让人感到冗长或烦躁,反而让人沉浸在荡涤心灵的冲击中。

影片中,电影制作方利用音乐、场景和演技等多种元素来表现角色。

此外,人物和文字的表达也紧密相连,整体呈现出独特而美妙的风貌。

在剧情过程中,观众会感到紧张、痛苦、愤怒、坚决、希望等情感,同时也感受到内心对电影世界的敬仰和感叹。

在电影中,有许多精彩的视觉和声音元素,其中最出色的就是细微之处的表现和处理。

电影制作方在人物的表现和视觉上都下足了功夫。

整个电影中非常注重细节,每个场景都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细节和深度的情感。

主角的肢体与神态,营造的氛围以及场景的呈现都达到了至高的水准,成为整个故事链的基础。

引用台词、画面和音乐等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整个故事情感。

例如影片中使用的肢体语言和情感连接,在细节处理上体现了极高的水准。

另外,影片中的配乐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音乐氛围的营造让人们对主角的情感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此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呈现一段历史的故事,更是探讨了人性、勇气和自由的大议题。

通过主人公的奋斗和抗争,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精彩,体验到自由和渴望的梦想。

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深深地触碰到了我的心灵。

总的来说,电影《赛德克巴莱》是一部非常令人惊艳的电影。

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5篇

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5篇

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5篇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1)《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史诗电影。

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一个历史故事,那就是发生于1930的[雾社事件"。

1930年的台湾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之下。

在当时台中州能高郡的山区中,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因其晨昏多为雾气所笼罩,故被称为[雾社"。

在雾社的深山密林中,生活着彪悍的当地土著--赛德克人。

因为不堪忍受日本殖民者的压迫,赛德克人在马赫坡社(部落名)酋长莫那鲁道的带领下,于10月27日以[血祭祖灵"的名义起兵抗日。

他们袭击了警察所,杀死警察,夺取枪械弹药。

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杀死日本人134名,日军动用大炮、催泪弹和毒气弹,致使起义民众大部死亡,完全失去了抵抗潜力,起义失败。

这部电影的名字源自赛德克语,[赛德克"是[人"的意思,[巴莱"是个形容词,意为[真正的",[赛德克巴莱"就是[真正的人"的意思。

如果说那条短片带给我的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的话,那么全集则带给我一顿心灵和思想的饕餮大餐。

当电影最后落下帷幕的时候,我才发现不知何时泪水已经悄悄濡湿了我的衣襟。

这部影片不仅仅带给我们以久违的美景,也给我们的灵魂带来了一次久违的洗礼。

魏德圣和赛德克人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大课,课题就叫做:什么才是真正的人什么人,还有真假之分乍听之下,这个问题似乎显得太幼齿了。

但细细忖度,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地活过。

人之所以为人,最根本的不在于有人的形体,而在于拥有人的精神和气质。

为肉体而活,便是假人,便是下品;为精神而活,便是真人,便是上品。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说,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却有流品之别。

在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只是在为形体而活,结果却遗失了自己的精神。

19世纪狄更斯的名言用在这天依然十分适宜: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期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落地狱--怪乎哉不怪!不怪!因为,人性恒久远,历史永流传。

2023年最新的赛德克巴莱6篇

2023年最新的赛德克巴莱6篇

2023年最新的赛德克巴莱6篇《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在看了长达近五个小时的无删节版电影过后,又在youtube上看完了关于整部电影拍摄过程的一个纪录片,感触颇深。

毫无疑问,《赛德克.巴莱》是值得使劲鼓掌的,抗战电影的主角终于不是打不死的英雄,而日本鬼子也摆脱了小丑的模样。

在知道这电影之前,我确实对“雾社事件”几乎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赛德克”这个民族了。

即使之前或许浏览过相关的信息,也大抵当做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小沙子,早早遗落在角落中,如同无数个被湮没的民族一样。

然而就在这4个多小时里,这个被湮没的民族从角落缓缓走出,在我面前高唱他们的骄傲,任凭我目瞪口呆地看着,直到退场,耳边仍缭绕着悠远的歌声。

其实瑰丽的画面、唯美的配乐、神秘的异族风情、华丽的动作、火爆的战争,凡是能吸引眼球的一切大片元素这里都不缺。

可是能让我心怀敬意的,却不是这些。

一部好的电影最打动人的部分,我想大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那种诚意吧。

电影开篇即是年轻时第一次出草的莫那•鲁道,他飞速奔跑,穿过树林,踏过河流,他凶狠迅捷,挥刀而下。

他被印上了图腾,成为了“真正的人”。

宣告赛德克人成年的仪式,血腥、猛烈、野蛮、直接……夹带着一股倔强的酣畅淋漓。

没有给观众以轻歌慢语的时间,《赛德克*巴莱》的开头一幕,浓烈的就像马赫坡部落的烈酒,猎手们举起手中的砍刀,一刀砍掉了观众对台湾电影清新、含蓄和文艺表达的思维惯性。

震撼性的重口味场面,通过镜头毫无保留地呈现,一种消失的传统生活气场,得以重现荧幕。

导演魏德圣,这次要将一种蛮荒之美,一股纵横之气,灌注在近5个小时的讲述当中。

发生在日据时代的雾社事件,是台湾原住民一次惨烈的反殖民抗争。

《赛德克*巴莱》电影即是根据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

故事,属于高山莽林中的原住部落;精神,属于血祭祖灵时的诚实无忌。

世外桃源般的山林生活,在充满诗意的镜头中展开,对于赛德克族而言,时间仿佛停滞在不断求生与捍卫的轮回中:不同的部落集体捍卫着各自祖先的猎场,男人们猎取食物以及敌人的头颅以显示勇猛,博得夸耀,女人们繁衍子嗣,以期壮大部落成员。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昨晚与好友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被众多大 V 深情推荐的台湾大戏,观影结束后,我与好友感慨颇多,后座女孩的一些言论也让我们啼笑皆非。

在此,我将一些零碎的观点记录下来,这些观点尚未形成体系,也没有得出该不该反抗的最终结论。

1. 赛德克,迟早要被文明。

影片前半部分讲述的日本入侵故事,实际上就是一个原始部落被文明征服的故事。

赛德克人被认为是野蛮的,他们的成人礼就是斩首、杀人,他们的信仰就是不杀人不得善终。

就像后来的铁木·瓦利斯,帮着日本人打内战,杀人后得到救赎,进入祖坟。

在他们的文化中,杀谁并不重要。

而日本的司令官也说过:“我想让你们文明,你却逼着我野蛮。

”这里的野蛮,指的就是杀人不眨眼。

文明对他们的表现形式就是兴建学校、医院、邮局,减少打猎。

然而,这些野蛮人并没有被完全同化,他们没有被穿上鞋子,没有取下耳上的环,没有被分居,甚至可以在打猎时发枪。

相比之下,当年的大清帝国对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要求更为严格。

就当时的大清来说,台湾岛对他们没有任何价值,他们自己也难以征服这片土地,因此需要一次类似的被文明运动,而这最残忍的一步,最终交给了日本人。

2. 1899 年的香港人在抗争,1997 年的香港人在做什么?电影中提到,再过二十年,新出生的孩子们在学堂长大,可以读大学,虽然工资比日本人低,但比其他同族人高很多。

再慢慢地,大家穿相同的衣服,吃一样的东西,再相互通婚,一个被文明的社会就在两代人的委屈下形成了。

从理性上来说,新生代的孩子们的生活一定是这样最棒。

就好像如今的澳大利亚,英国不再让他们作为殖民国,他们自己都不愿意。

1899 年,数以千计的香港人拿着土枪和长矛冲进英军营,然而 1997 年,他们却对香港回归表现出恋恋不舍之情,甚至出现了 97 年的大移民潮。

今天的香港人又是怎样的一副样子呢?雾社事件后,赛德克人如果活到现在,可能会像曾经的香港一样,自命高等地活着。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最近看了《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各种情绪搅和在一起,堵得慌。

电影里那一幅幅充满原始力量和野性的画面,就像一把重锤,一下又一下地砸在我的心上。

赛德克族的勇士们,他们赤裸着上身,脸上涂着鲜艳的图腾,手持长刀,在山林间穿梭、战斗。

那眼神,那姿态,仿佛他们不是在为生存而战,而是在为灵魂的自由而战。

莫那鲁道,这个赛德克族的首领,他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他那坚定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看到族人未来的方向。

他身上背负着的,不仅仅是族人的生死存亡,更是整个民族的尊严和骄傲。

记得有个场景,莫那鲁道独自一人站在山顶,望着远方被侵占的家园,他的背影显得那么孤独和坚毅。

风呼呼地吹着,他的头发和衣角随风飘动,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他知道,与强大的日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斗。

为了什么?为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为了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信仰。

电影里的战斗场面,那叫一个惨烈。

赛德克族的勇士们,用他们简陋的武器,对抗着日军的枪炮。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呐喊,都让我热泪盈眶。

他们明知道可能会死,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真的让我震撼到了极点。

特别是在那场雨林中的伏击战,赛德克族的战士们巧妙地利用地形,给日军来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像幽灵一样从树林中窜出,手中的长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那一刻,他们不是在杀人,而是在捍卫自己的尊严。

血染红了土地,尸体铺满了山林,但他们的战斗意志却从未动摇。

还有那些妇女和孩子们,他们也为这场战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妇女们为了让男人们能够毫无牵挂地战斗,选择了自尽。

孩子们则拿起武器,跟随着大人们一起冲锋陷阵。

有个小女孩,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但手中却紧紧握着一把短刀,那模样让人心疼不已。

电影中的景色也美得出奇。

那茂密的山林,清澈的溪流,还有那缭绕的云雾,仿佛构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却被侵略者无情地践踏。

赛德克巴莱1观后感6篇

赛德克巴莱1观后感6篇

赛德克巴莱1观后感6篇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我们对影片的评判和分析能力,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发现电影中的细节和隐含的寓意,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赛德克巴莱1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赛德克巴莱1观后感篇1没有宣传,没有明星,没有花哨的片名,没有费尽心思的炒作,如果不是众多影视名人推荐,不是万达院线一纸力挺的声明,想来我也不会去看这部片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电影。

观影完毕,久久沉浸其中,被深深触动。

一段台湾原住民抗击异族人统治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太过陌生。

台湾曾被日本统治50年这个事实,竟也是在我初次台湾行时才明白的。

简单的说,这是一段台湾抗日历史的缩影,不一样的是,我们熟知的是抗击日本侵略,台湾是抗击日本统治。

被侵略时的恨是愈来愈深刻的,而被统治时的那种恨,也许会在礼貌的掩护之下渐渐睡去,面相上的繁荣,日语对全民的教化,部落之间争斗的平息,为了留住种族的忍耐,都足以让那种恨渐渐睡去。

睡去二十年之后,抗争的力量爆发了。

明知抗争就会死,种族也可能因抗争灭亡,然而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抗争。

如果礼貌就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

当真正的战斗来临,他们选择血祭祖先,选择如何去死,而不是生或死。

女人们为了节俭粮食给战斗的男人,上吊而死,一人被围攻的男人,转身跃入万丈深渊,或者刺刀刺向自我,中毒的男人,让同伴搀扶着上吊而死,中抢的男人,祈求同伴杀死自我。

死亡的方式死亡的场面,贯穿整部电影。

世界尽是漫天飞舞的血色,在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在清澈宁静的溪流旁。

然而,若非那喷溅而出的血色,你怎能明白男人的血性是这般的重要。

“真正的人能够输掉身体,可是必须赢得灵魂”,赛德克巴莱,意思正是真正的人。

正是在那贯穿全场的血腥中,我读到了男人的血性,触摸到了灵魂的尊严。

“那是我们的山,那是我们的溪,我们在猎场追猎,我们在溪中取水,愿我为此献出生命。

彩虹出现了,一个骄傲的人走来了,是谁如此骄傲啊,是你的子孙。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1000字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1000字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1000字篇一: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世上男人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土地;二是女人。

土地可以让男人生存下去,女人可以让男人延续后代。

在后殖民的文化环境下,却要不可避免的向文明倾斜。

毕竟台湾目前的现代文明从一定程度上说都要归功于日本——这个小岛上长达50年的统治者,就像电影里的雾社在日本人的建设下才有了学校、邮局、铁路等现代文明的标志。

台湾人自己也不想退回到原始状态,所以在文明的屈辱和野蛮的骄傲之间,他们就像电影里的花岗兄弟一样纠结万分。

花冈一郎和弟弟二郎本来也是赛德克人,他们从小学习日本文化,长大后成为日本驻守当地的警察,也有了日本名字。

两个名字,两种身份,他们在对立的两族人中间扮演者尴尬的角色。

一方面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然全盘日化,另一方面他们依然无法融入日本社会,被日本同事嘲笑“两个番人生不出日本孩子”,学历最高收入却比日本同行低一个档次。

最终,赛德克人的起义,他们被迫卷入其中。

面对莫那?鲁道的问题:你死后是要进日本人的神社,还是要去祖灵的牧场?他无法选择,只能随波逐流,并最终先后自杀。

花冈一郎选择了用日本武士的方式——切腹,来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但他使用的工具却是原住民的弯刀。

他死前和弟弟的对话是赛德克语,但刀刺入腹部的那一刻却用日语说了句“谢谢”。

弟弟的话更叫人难忘:一刀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哪也别去了。

我猜,这也正是台湾人最真实的想法!最让我震惊的一幕是影片中着力塑造的“小英雄”巴万,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雾社起义的血腥氛围中用削尖的竹竿杀死了自己的老师以及所有的日本同学。

他说,“谁叫你平时上课老打我的。

”就是这么“正当”的理由,血洗了无辜的生命。

杀戮总是能将人变成魔鬼,哪怕他还只是个孩子。

另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是电影里对日本人的态度。

电影里的日军不是中国战争片里那种凶神恶煞的魔鬼,反而更多的是像小岛一样文明礼貌、态度温和、力图了解族人并加快他们文明化进程的知识分子形象。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作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作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作文赛德克·巴莱,这是一个我之前完全陌生的名字。

直到最近,我才有机会观看了电影《赛德克·巴莱》。

这部电影让我震撼和深思,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和人性。

在观影结束后,我沉浸在影片中的情节和角色塑造中,心中涌动着澎湃的情感,产生了许多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以台湾原住民赛德克·巴莱为主角,以二战期间台湾原住民对抗日本统治者的真实故事为背景。

该片通过复杂而激烈的战斗场面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向观众展示了壮烈的历史和人性的较量。

首先,电影中的战斗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通过精细的制作和逼真的特效,再现了原住民与日本军队之间的激战。

每一场战斗都给观众带来无比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尤其是电影中赛德克·巴莱领导的原住民抵抗军奋勇作战的场面,无论是矛与枪的交锋还是激烈的肉搏,都展现了原住民的无畏和顽强精神。

这些战斗场面不仅令人热血沸腾,更让我们意识到了史实中的台湾原住民所经历的残酷历史。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赛德克·巴莱是一个不屈不挠的英雄,他带领着原住民与日本军队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为自己的人民争取到了尊严和自由。

他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令人钦佩,他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鼓舞着战士们。

除了赛德克·巴莱,影片中还有许多其他饱满而有血有肉的角色,他们每一个都代表着原住民民族的精神和价值。

他们或是英勇善战的战士,或是坚定不移的族长,或是勇敢聪明的女性。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出了原住民丰富的文化和深厚的人性魅力。

最令人动容的是影片中对自由、尊严和民族的追求。

在日本统治下,原住民被剥夺了大部分的权利和尊严,他们的土地被侵占,他们的文化被扼杀。

然而,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相信自由是不可剥夺的,尊严是应该捍卫的。

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奋起抵抗,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影片中的原住民们并不只是英勇战士,更是为了民族的复兴和尊严而奋斗的勇士。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On the way to struggle, time always flies quickly.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troubles are many, but as long as you don’t forget your original intention and step by step towards your goal, the final outcome will be determinedby tim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篇一:说起电影,其实我看过的'并不多。

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看的林志颖郝邵文的《祖孙情》,看完后哭的很伤心。

那时候其实也看不太懂,但是还是哭了。

后来又看了其他一些喜剧,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

后来就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尽管里面主演是香港的影星,不过我还是觉得这部电影应该归属于电影。

再就是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之所以看《悲情城市》,完全是因为配乐是神思者的,音乐太好听了,所以才看的电影。

但电影里的情节,即便是看过相关介绍,也还是似懂非懂。

不过我到现在都记得的是,影片快结束时,梁朝伟对着镜子梳头发的片段,神思者的二胡响起,突然感觉到一股莫名的悲凉。

再后来就是《海角七号》《听说》《翻滚吧,阿信》直到现在的《赛德克巴莱》。

看《赛德克巴莱》的时候,我心里只想着,如果你是男人,那么你应该去战斗。

这就是我的最初想法,男人身上应该有着狼一样的野性,这种野性可以说,是一种为了保护自我权利和地位而必须拥有的,平时可以将锋芒隐藏起来,直到需要战斗的时候,才会爆发出来。

影片里主人公莫那鲁道从一个部落英雄变成日本人手底下的野蛮番人,虽表面上被降服,可是抗争的血液从未停止流动。

而他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外族人滚出我的地盘。

就这样。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先搜索了一下雾社事件,顺便,我联想到了的民主改革。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说实话,看完《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就像坐了一趟疯狂的过山车,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里那一幕幕充满血性和尊严的画面,不断在我脑海中回放。

故事围绕着赛德克族展开,他们生活在山林之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可日本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影片中的莫那鲁道,那可真是个让人打心眼里佩服的角色。

他有着强壮的身躯,犀利的眼神,仿佛能看穿一切。

他是赛德克族的灵魂人物,肩负着整个族群的命运。

莫那鲁道年轻时就是个勇猛的战士,在山林中奔跑、狩猎,那身姿矫健得如同山中的豹子。

记得有个场景,莫那鲁道独自一人站在山顶,望着被日本人砍伐得不成样子的山林,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那风呼呼地吹着,吹乱了他的头发,可他就那么坚定地站着,像一座山。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是回忆起曾经族人在这片山林中自由驰骋的日子,还是在谋划着如何对抗日本人的侵略?还有那些赛德克族的女人们,她们也让我感动不已。

当男人们决定奋起反抗,为了不拖累他们,女人们选择了集体上吊自杀。

那个画面真的太震撼了!她们的眼神中没有恐惧,只有坚定和决绝。

她们知道,自己的牺牲是为了让男人们能够毫无顾忌地去战斗,去捍卫族人的尊严和土地。

电影里的战斗场面,那叫一个激烈。

赛德克族的勇士们拿着简陋的武器,冲向装备精良的日本人。

他们的呐喊声仿佛能穿透银幕,直达我的心底。

他们身上的伤口,鲜血直流,可他们依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这个在屏幕外的人都忍不住为他们捏一把汗。

特别是有一个镜头,一个年轻的赛德克族战士,中了枪,倒在地上。

他的眼神却依然死死地盯着前方的敌人,嘴里还念叨着:“我们是赛德克巴莱,我们不会屈服!”然后,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又爬起来继续战斗。

这一幕让我热泪盈眶,我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念才能做到啊!赛德克族的孩子们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们本该是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却也卷入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有个小男孩,跟着大人们一起冲锋,他的脸上满是尘土和血迹,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篇1)赛德克·巴莱,台湾赛德克族语,意为真正的人。

大陆154分钟版,结构紧凑,节奏流畅,就像片中的赛德克族人一样,浑身都是健美的肌肉,无一丝赘肉。

这么长的片子,却无一处尿点,害得我这个因经常久坐电脑前而肾虚的家伙,从中途起就开始痛苦地憋尿,直到片子结束,被深深震憾的我仍然强忍着汹涌的尿意,坚持看完片尾的演职人员表,以这种微不足道的方式表达我对成就本片的所有人员的敬意!全片没有一处尿点,却有太多的泪点和沸点,在雾社事件过后,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泪点与沸点并发的时候了,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既不想错过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又害怕漏过字幕,眼睛和脑子都忙不过来,血管里的血几番沸腾奔涌,而泪水肆虐横溢~片子制作精良,画面美,音乐美,场面宏大,台词精炼,而最令我震憾的是影片中充溢的那种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血性!以致观影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血液在血管中奔涌的声音~走出影院,脑中回荡的是《赛德克.巴莱》中那震憾心灵的音乐与歌唱,以及那些点燃血管中的鲜血的台词:真正的人可以牺牲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们就让你们看看,什么是野蛮的骄傲!这一战之后,我们要选择的不是怎样活着,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不自由,勿宁死!人类社会的”文明”,总是以最不文明的方式在推进。

原住民们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习俗,放弃自己的信仰,沦为”文明”或所谓”文明人”的奴隶。

当对资源的掠夺披上了”文明”的外衣,而”文明”的倾销又是以一种奴役的方式在推进,那么”野蛮”的反抗就势在必行。

原住民们以猎_、柴刀、木棍等原始武器,对抗飞机、机枪、大炮甚至毒气弹,这是怎样惨烈的战争?而赛德克妇女为了使自己孩子、丈夫无后顾之忧,也为了给他们省下不多的食物,纷纷先行上吊自缢;残存的男人们则在脸孔纹上赛德克图腾,誓死抵抗、宁死不屈,这又是怎样悲壮而极致的倔犟与骄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有些人的价值观中或许是愚蠢的,而在我看来,这种骁勇与血性正是人性中最可贵的一点价值。

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电影里赛德克族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交往那就是一场大灾难的开端。

日本侵略者就像一群不请自来还特别霸道的恶客,闯进了赛德克族的世界。

他们打着所谓“文明”的旗号,想要强行改变赛德克族的一切。

在这种交往里,根本没有什么平等和尊重。

日本侵略者觉得赛德克族是落后的,就想把自己那一套生硬地塞给人家,这就好比把一双不合脚的鞋子硬套在别人脚上,还不准人家喊疼。

赛德克族可是有自己的信仰和传统的民族啊。

他们的祖灵信仰就像他们心中最神圣的灯塔,那些勇敢的赛德克战士,为了守护自己民族的尊严、信仰和文化,和日本侵略者干上了。

这种反抗其实就是在说:“我们有自己的活法,你不能这么欺负我们。

”这种民族交往的冲突不是因为赛德克族故意找茬,而是侵略者把他们逼到了墙角,他们要是不反抗,自己民族的灵魂就没了。

从电影里还能看到,赛德克族内部也因为这种特殊的“民族交往”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人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强大武力,心里害怕,觉得暂时顺从也许能保命。

但另一部分人,像莫那·鲁道,他们深知民族的灵魂比生命更重要。

这种内部的不同态度也反映出这种不平等的民族交往带来的巨大冲击,就像一块大石头砸进平静的湖水里,荡起了巨大的涟漪。

再看看日本侵略者那边,他们完全不理解赛德克族的文化。

在他们眼里,赛德克族的文面习俗就是野蛮的象征,可这对赛德克族来说是成年的标志,是祖上传下来的神圣传统。

这就好像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人在对话,一方觉得另一方的习俗莫名其妙,然后就想强行改变。

这种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无知和不尊重,是导致他们之间交往恶化到战争的一个很大原因。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到,正常的民族交往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像朋友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对方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像一朵独特的花,有自己的颜色和香味,大家在一个大花园里,平等地共享阳光雨露。

可电影里日本侵略者和赛德克族之间这种交往,就像是一个巨人想要把一朵小野花连根拔起,然后种上自己带来的植物,这怎么能行呢?。

电影赛德克巴莱写观后感5篇

电影赛德克巴莱写观后感5篇

电影赛德克巴莱写观后感5篇电影赛德克巴莱写观后感(1)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台湾经马关条约被割舍后,台湾雾社与日本人对抗的事迹,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也有讲述。

这部电影从两个视角入手,土著人和日本人,主要是以雾社土著的视角演绎了全片,土著人各个部落之间的对弈,是为了追求荣誉与食物;土著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为了自尊与救赎,为了在死后可以抵达“彩虹桥”(一个可以让土著人死后心灵得以净化的圣地)。

在土著人自己的博弈中,每个部落的人都会高喊“血祭祖灵”这深深的体现了土著人自己的文化,他们部落之间的对抗并非是仇恨,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竞争,输了的就是死亡,灵魂的超脱。

当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像电影中道泽部落的铁木瓦利斯头目,在年幼时被莫纳头目一次的威胁,成为其心理阴影,直到与日本人作战时,为一己之私协部落战士与日本人联手击杀土著联军。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现在工作的事来,好多电影里都有演绎出这种为一己之私不顾团体利益的人,他们结局都是很凄惨的。

果然,铁木最终在对抗中死在了莫纳儿子的刀下,也是在死的瞬间,或许吧,在我的理解中,我觉得他明悟了。

土著人自己的对抗只是被电影导演化作了一个精细的片面,而主要演绎的还是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

电影中,日本人后用的是同化的办法,力求用最小的代价彻底征服台湾,让台湾人成为日本人,着相对是成功的,在电影中也表现出了土著人与日本人的和谐,少数人与日本人通婚、学习日语等。

但是,就像土著有铁木这样的头领一样,日本人也不乏类似的人。

一个日本小军官,从其本性中瞧不起土著,欺负土著。

在莫纳儿子结婚的时候,跑出来挑衅被土著殴打,最终成了两方对抗的导火索,接着战斗就开始了。

战争很惨烈,土著女人为了男人可以无后顾之忧,除孕妇外(电影中日本人不杀孕妇)全部自缢。

莫纳首领说“谢谢你们女人和孩子,是你们成就了男人的灵魂”。

土著三百战士全部死亡,战死或者自缢,没有俘虏。

一位日本军部的军官说了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会在台湾看到消失了几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这里的樱花更加灿烂吗?”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在那彩虹桥上出现了莫纳和他的300战士,灵魂的超脱用一种意会的感觉在这一刻完美的演绎出来。

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篇一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哇塞,看完《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啊!也许,从民族交往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真的给了我好多好多的思考。

咱就说,赛德克族那种顽强的精神,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在面对外来民族的压迫和同化时,那种坚决捍卫自己民族尊严和文化的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吗?我觉得,这简直太牛了!可是呢,转过头来想想,这种坚决的抵抗是不是也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呢?可能有人会说,那是为了尊严,必须这么干!但我又在想,要是双方能多一些理解和沟通,是不是就不用付出那么惨痛的代价了?电影里的那些画面,赛德克族的勇士们在山林中奔跑、战斗,那场景真的太震撼了!这让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们的位置,我会怎么做?会像他们一样勇敢地战斗,还是尝试去寻找一种和平的解决方式?再说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不也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吗?有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就引发了大冲突。

这难道不可悲吗?哎呀,我这脑子,想了这么多,都快乱成一团麻了。

不过,这也说明这部电影真的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啊!总之,《赛德克巴莱》从民族交往角度给我的冲击,那真是杠杠的!篇二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赛德克巴莱》,从民族交往的角度来说说我的感受。

看这片子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呐!赛德克族,多英勇的一个民族啊,可他们在和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咋就那么多波折呢?你说,他们坚守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有错吗?当然没错!那外来民族想要改变他们,就对吗?这可不好说。

也许外来民族觉得自己是在“帮助”他们进步,可这真的是赛德克族想要的吗?我就在想啊,要是大家都能坐下来,好好聊聊,互相尊重一下彼此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会不会就没那么多冲突了?比如说,赛德克族的狩猎文化,对于他们来说那是神圣的,可外来民族不理解,就觉得这野蛮。

这能怪谁呢?电影里的战斗场面,那叫一个惨烈!难道这就是民族交往失败的代价?我看了都心疼!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们现在的社会,不同民族之间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吗?可能有,但也许没那么激烈了。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赛德克·巴莱》是一部以台湾赛德克族抗日为主题的电影,分为上下两部,《太阳旗》和《彩虹桥》。

我在电影院观看后,深感意犹未尽,随后在网上找到了完整版,又仔细地看了一遍。

虽然电影在网络平台上的版本并非我所担心的那种大段大段地剪辑,但被剪掉的一处又一处细节,仍然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正好在读何伟的《江城》,他在书中关于文明、文化的议论,与影片中所深潜的价值观有着惊人的一致。

尤其是莫那·鲁道与困惑的花岗一郎(达奇斯)的那段对话,简直是句句撞在何伟言说的那个点上。

花岗一郎问莫那·鲁道:“被日本人统治不好吗?我们现在文明地过生活,有教育所,有邮局,不必再像从前一样,得靠野蛮的猎杀才能过活。

”莫那·鲁道反问:“被日本人统治好吗?男人被迫弯腰搬木头,女人被迫跪着帮佣陪酒……邮局?商店?学校?什么时候让族人生活变得更好?反倒让他们看到自己有多贫穷了。

”莫那·鲁道决心带领族人反抗,花岗一郎飞奔进村,惊得一村的狗狂吠,他向莫那·鲁道强调日本的军队如何强大,反抗如何等于自取灭亡,莫那·鲁道一字一句道:“如果你们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野蛮的骄傲:真正的赛德克·巴莱!”这场绝对不可能取胜,甚至不能全身而退的反抗,不为求活,只为求死。

莫那·鲁道只想率领族人通过这场必败的原始猎杀,获得灵魂的自由。

当信仰被剥夺,习俗被禁止,传统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猎人不再能持枪,族人不再有猎场,男子不再能出草,不再能纹面,不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往生之后,灵魂不能通过彩虹桥,不能回到祖灵身边……那么,生命还有何价值?什么是借“文明”、“文化”之名,行破坏文明与文化之实?什么是对文明、文化的捍卫?这些问题,在影片中通过莫那·鲁道的话和他的行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何伟在《江城》中提到的美国西进运动,以及他与中国学生关于印第安人问题的讨论,让我联想到了影片中的赛德克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1
2
偶然的机会看了《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

观之如品茗,里面的热血沸腾让3
人不由地想去接触。

4
这部电影叫《赛德克·巴莱》,其含义为“真正的人”。

同样的抗日,同样5
的民族守护,但是它却没有《金陵十三钗》中日军擢发莫数的罪行,更没有其它6
抗日片中塑造的一个个愚昧无知的日本人,无法让我们语笑喧阗。

它叙述了那个7
民族的兴盛、衰败与落寞,还原了一个历史!
8
故事叙述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人必须9
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10
目莫那鲁道,见证这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看着族人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

因一11
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12
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这场战役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13
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14
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

莫那鲁达头目一直在承担着英雄的角色,其他的15
部落的头目也在年轻的时候都成为他们猎场的守护者和英雄。

16
影片中有段对话深深震撼到了我:
17
塔道:你明明知道这一战一定会输,为什么还要打?
18
莫那:为了快被遗忘的图腾!
19
莫那:你看看这些年轻人,白白净净的脸,没有赛德克该有的图腾。

你20
忍心看着他们死的灵魂被祖灵遗弃?还是你觉得他们不够资格?成为一个双手21
染血的赛德克巴莱?
22
塔道:“图腾?”
1
23
莫那:图腾!!
24
塔道:拿生命来换图腾印记,那拿什么来换回这些年经的生命?
25
莫那:骄傲!
26
两个头目之间的对话碰撞出了两个掷地有声的字眼!那是属于一个名族的骄27
傲,那是一种为了自己生存的骄傲。

战斗前夕,男人为了守护自己的部落,自己28
的猎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而女人,虽是历史以来的弱势群体,但她29
们却宁愿贡献出最后一粒粮食,支持男人冲锋陷阵。

那集体上吊的一幕更是让我30
对他们的图腾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们要到达彩虹桥的那一边,成就赛德克巴31
莱!最后整个部落没有一个人投降,他们的思想中只有两个选择:上阵杀敌、或32
者自尽!
33
看习惯了国产好多的红色影视剧,思维就严重的固化了,日本人的愚笨,人34
民的聪明智慧,甚至我们都忘记了其实日本人和我们一样也是有智慧的而不是其35
他的低级动物。

这几年还好了,也不在欺负观众的智商,开始有一点点的人情味,36
但这似乎还是看不到艺术上的新起色。

赛德克巴莱就让我看到了这一点,看到了37
一个丰富多彩的现实,是一部展现了有血有肉历史感的电影作品。

而里面的有很38
多角色更加符合现实,比如花冈一郎和二郎,他们是赛德克里受过教育的极少人,39
他们眼里有文明,通过日本的教化成为一名文明人。

纷繁复杂的文明社会,无疑,40
这是对他们有强烈吸引力的,他们也想努力地融入其中,做一个文明人,甚至面41
对“文明人”不屑的眼神,他们也心存希望。

但同时他们又纠结于族人的信仰,42
最真实的问题就是死后是进日本的神社还是踏上彩虹桥。

他们是极端痛苦的,一43
面是冥顽不化的族人,一面是奴隶族人的骄傲的文明人。

文明对他们意味着声望、44
名禄、在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传统则是他们祖先血脉的延续,灵魂的归属。

45
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花岗还是达奇斯,不知道死后如何在日本神社和赛德克祖灵之46
间做出选择。

2
47
举刀自戕之前,花岗一郎问:“二郎,我们到底是日本天皇的子民,还是48
赛德克族祖灵的子孙。


49
“切开吧,一刀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哪也别了,当个自在的游魂吧。

”50
“谢谢”
51
自杀之前,花岗一郎和妻子郑重而虔诚的换上了和服。

我相信,他们至死都52
渴望被文明所承认的......最后,花冈一郎选择切腹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斩断自53
己的矛盾。

54
在影片中演绎了文明与野蛮,起初,赛德克人原始的生活方式,以人头数量55
权衡英勇与否、生食鹿的心脏等行径都让人觉得他们特别的野蛮,好似正宗的野56
人。

然而,日本人为了资源入侵了这里,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改造这里的人57
民。

他们用暴力压迫着他们,奴役他们,强行改造。

但对于改造后的结果却从未58
认可,从日本警察对一郎、二郎的言语,我们看出,日本人依然骄横的以为自己59
才是上等民族,土著人都是永远的奴隶。

在《彩虹桥》中,赛德克人忍受了20 60
多年的压迫,最终爆发。

他们为了自己的灵魂能重返祖灵,为了自己的信仰,自61
己内心的声音终于引导他们走向了反抗,他们依旧英勇无比,尽管只有300多人,62
他们无惧生死,在血泊中,他们走向了光明。

较之赛德克人的淳朴,日本人那压63
迫人、奴役人的欲望,就显得无比的卑劣。

因此,文明与野蛮不是表面的现象,64
不是暴力能改造出来的,也没有定性的对与错。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种族各自的生65
活方式,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日本的文明看似文明其实野蛮,赛德克的野蛮66
确实淳朴的自由。

67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这句话68
着实印象深刻。

片中所刻画的部落奋起杀敌并不是为了守护台湾,甚至不是夺回69
土地。

他们想通过战死,走过彩虹桥,回归信仰之地。

赛德克巴莱,是野蛮的。

70
血腥并不是野蛮的完整诠释,它滋养着强者的骄傲!
3
71
电影看到了最后,莫那鲁达独自离开,剩下的那些人也都在最后的决战中牺72
牲了。

那些收容所里怀孕的妇女和老人也被日本人最后给杀害了。

莫那鲁达的遗73
体在四年以后才被发现。

赛德克人的历史似乎也流传了下来。

看完这部电影我在74
想通过一部电影我了解了一个我以前从未听过的民族的历史,而我们什么时候也75
可以通过一部艺术作品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不知道。

76
赛德克人最后都团聚在彩虹桥的一端,唱着他们民族美丽的歌谣,走向77
他们的祖先诞生的地方。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