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的显像原理和临床应用

PET-CT的显像原理和临床应用1. PET-CT简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结合计算机断层数字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成为PET-CT显像技术,它能够提供融合的代谢活性和解剖学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
本文将介绍PET-CT的显像原理和临床应用。
2. PET-CT的显像原理PET显像原理基于正电子衰变。
当放射性同位素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后,它们会定位到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并发射高能正电子。
这些正电子会与周围的电子相遇,发生湮灭作用,产生两个相对运动的光子。
这两个光子按相反的方向飞行,并和PET探测器上的闪烁晶体相遇,产生闪光信号。
PET探测器能够检测到这些闪光信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重建成像。
CT则提供了解剖学信息,帮助精确定位PET的结果。
3. PET-CT的临床应用3.1 肿瘤诊断和分期PET-CT显像技术在肿瘤诊断和分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PET显像能够检测到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它能够准确识别并定位肿瘤灶。
同时,CT提供了准确的解剖学信息,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结合PET和CT的信息,可以实现更精确的肿瘤分期和评估。
3.2 心血管疾病评估PET-CT显像在心血管疾病的评估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PET可以检测心肌代谢活性和心脏血流,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CT可以提供解剖学信息,帮助医生判断心血管结构的异常。
结合PET和CT的信息,可以全面评估心血管疾病的情况。
3.3 脑部疾病诊断PET-CT显像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中也被广泛应用。
PET可以检测脑组织的代谢活性、脑血流以及脑化学物质的分布情况,帮助医生评估脑部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CT提供了脑部解剖学信息,帮助医生定位病变。
结合PET和CT的信息,可以提高脑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3.4 癌症治疗监测PET-CT显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癌症治疗的监测。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综述与讲座◇摘要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 )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PET 可以定量研究CNS 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本综述总结了PET 在CNS 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
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 在CNS 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 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中枢神经系统;新药研发;药代动力学;受体占有率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4)03-0316-12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3.0101背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PET )的基本原理是将正电子(β+)放射性核素(如11C 、13N 、15O 、18F 等)标记的药物,靶向到靶器官或者靶组织,参与人体生理、生化代谢过程。
这些核素在衰变的过程中产生正电子,正电子行进1~2mm 以内,与电子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一对飞行方向相反、能量相同的光子[1-2]。
PET 就是通过探测这一对光子来表征衰变的发生。
通过图像重建,获得标记的化合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PET 灵敏度高,可以追踪到比ED 50值低的药物浓度产生的药理反应,并且由于PET 分析中使用的放射性标记配体的化学量通常为皮摩尔级别,患者受到的辐射暴露也很低[3]。
然而,PET 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提供某些病灶的精细解剖定位诊断。
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 )和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则可以用于人体内部解剖结构的精密成像,因此PET 可与其他分子成像方式相结合以弥补自身不足,如PET-CT 和PET-MRI ,从而可以同时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以及功能性方面的数据。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3)全身显像。PET一次性全身显像检查便可获得全身各个区域的图像。
(4)安全性好。PET检查需要的核素有一定的放射性,但所用核素量很少,而且半衰期很短(短的在12分 钟左右,长的在120分钟左右),经过物理衰减和生物代谢两方面作用,在受检者体内存留时间很短。一次PET全 身检查的放射线照射剂量远远小于一个部位的常规CT检查,因而安全可靠。
适用人群
适用人群
(1)肿瘤病人。目前PET检查85%是用于肿瘤的检查 ,因为绝大部分恶性肿瘤葡萄糖代谢高,FDG作为与葡 萄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静脉注射后会在恶性肿瘤细胞内积聚起来,所以PET能够鉴别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及正 常组织,同时也可对复发的肿瘤与周围坏死及瘢痕组织加以区分,现
多用于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的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在90%以上。这种检查 对于恶性肿瘤病是否发生了转移,以及转移的部位一目了然,这对肿瘤诊断的分期,是否需要手术和手术切除的 范围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据国外资料显示,肿瘤病人术前做PET检查后,有近三分之一需要更改原订手术方案。 在肿瘤化疗、放疗的早期,PET检查即可发现肿瘤治疗是否已经起效,并为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有资 料表明,PET在肿瘤化疗、放疗后最早可在24小时发现肿瘤细胞的代谢变化。
正常范围PET特别适用于在没有形态学改变之前,早期诊断疾病,发现亚临床病变以及评价治疗效果。PET在 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这三大类疾病的诊疗中尤其显示出重要的价值。
名称含义
名称含义
全称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是核医学领域 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
petct的显像原理

petct的显像原理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诊断)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
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两种影像技
术的组合技术。
它的显像原理如下:
1. PET技术:PET主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活性分子(例如葡萄糖)作为示踪剂。
当放射性同位素分子进入体内后,它们会与体内特定的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并释放出正电子。
正电子会迅速与体内的电子相碰撞,产生两个相互运动的伽马射线。
PET仪器可以检测到伽马射线,通过测量伽马射线的发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
2. CT技术:CT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
在CT扫描时,X射线发射器会在不同的角度下对人体进行透射扫描,然后通过相应的探测器接收透射扫描的X射线信号。
计算机会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重构出人体各个断面的图像。
PET-CT技术的显像原理是将PET和CT的数据进行注册和融合。
首先进行CT扫描,获取高分辨率的解剖结构图像;然后
在相同的位置进行PET扫描,获取代谢或功能信息的图像。
最后,通过特定的软件将CT和PET的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得到一张结合了解剖结构和代谢/功能信息的综合图像。
通过PET-CT技术,医生可以同时获得患者体内的解剖结构信
息和代谢/功能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进展,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PETCT简介简版

PET/CT简介Contents1.概述 (2)1.1 PET、CT、PET/CT概念 (2)1.2 PET/CT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简述 (3)2.PET原理及结构 (4)2.1 PET原理 (4)2.2 PET结构 (6)3.CT原理及结构 (7)3.1 CT原理 (7)3.2 CT结构 (8)4.PET/CT原理及结构 (9)5.PET/CT软件结构及功能 (12)6.PET/CT操作过程概述 (14)6.1 PET/CT扫描操作基本采集概述 (15)6.2 PET、CT图像融合操作概述 (15)7.PET/CT临床应用检查流程概述 (15)8.PET/CT图像质量注意事项 (18)9.PET/CT市场情况简介 (18)9.1 PET/CT市场保有量统计 (18)9.2 PET/CT市场保有量国别结构统计 (19)9.3 PET/CT市场保有量品牌结构统计 (20)1.概述1.1 PET、CT、PET/CT概念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英文缩写。
将标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检者体内,让受检者在PET的有效视野范围内进行PET扫描,放射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
两个光子被两个探测器探测到并判断为一个符合事件,探测系统探测到大量的符合事件,对数据进行分类后,得出不同符合线方向上的事件量,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内正电子核素聚集分布的断层图像。
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系统(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的英文简称。
用X射线发生器发射的 X射线对人体投射,经探测器测定透射人体后的X放射量,对数据进行分类后,得出不同透射方向上的放射量,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组织密度和成分分布的断层图像。
petct可行性研究报告

PETCT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在医学影像领域,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显像结合)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
它将计算机断层显像(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结合,通过同一设备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本文将对PETCT技术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2. PETCT技术概述2.1 PET技术简介PET技术是一种核医学影像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患者体内的代谢反应,从而获得疾病的信息。
PET技术特点在于其高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
2.2 CT技术简介CT技术是一种X射线成像技术,通过不同角度的X射线扫描,获得患者体内的断层图像。
CT技术具有较高的解剖学分辨率,能够提供详细的器官结构信息。
2.3 PETCT技术原理PETCT技术通过将PET和CT设备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同一时间、同一位置对病人进行PET和CT检查。
具体而言,PET检查能够提供代谢信息,CT检查能够提供解剖信息,两者的结合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检查结果。
3. PETCT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3.1 PETCT技术的优势•减少多次检查:由于PETCT技术将PET和CT检查合成在一起,患者只需进行一次检查,可以减少多次检查的不便及可能的风险。
•提高准确性:PETCT技术能够将PET和CT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减少误诊率:PETCT技术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检查结果,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定位起到关键作用,减少误诊率。
•评估治疗效果:PETCT技术还能够监测癌症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2 PETCT技术的应用案例研究以肺癌为例,研究了PETCT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情况。
研究对象为100例疑似肺癌的患者,他们接受了PET、CT和PETCT三种检查方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2024年PETCT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PETCT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rized Tomography,PET/CT)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优势。
它能够提供生物代谢与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因而在肿瘤、心脏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PET/CT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 PET/CT市场概况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PET/CT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全球PET/CT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驱动这一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成像分辨率和诊断能力;•核医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推动了PET/CT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推动了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的增加;•政府和医疗机构的支持和投资,促进了PET/CT设备的普及。
3. 地域分布PET/CT市场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现状。
3.1 北美北美地区是全球PET/CT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之一,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美国是该地区PET/CT市场的最大市场,主要受益于高生活水平、成熟的医疗体系以及政府和私人医疗保险的普及。
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市场也在稳步增长。
3.2 欧洲欧洲地区的PET/CT市场发展迅速,德国、英国和法国是该地区的主要市场。
这些国家拥有发达的医疗系统和世界一流的医疗设备制造商。
另外,东欧国家的市场也在逐渐兴起。
3.3 亚太亚太地区的PET/CT市场发展迅速,中国、日本和印度是该地区主要市场。
中国和印度的市场潜力巨大,人口规模大和医疗保健需求增加是驱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亚太地区还有其他新兴市场,如韩国和澳大利亚。
4.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PET/CT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多家知名的医疗设备制造商。
petct显像原理

petct显像原理PET-CT 显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它同时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图像获取。
PET显像技术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显示不同活性代谢的生物组织;CT显像技术是一种解剖成像技术,可以显示人体内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PET-CT 联合显像技术与传统的放射学显像技术相比,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分子生物学和解剖学信息,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PET-CT联合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它利用注射入体内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进入人体后与不同生物分子结合,这些生物分子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放射性衰变,产生正电子,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啮合效应。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X射线层面图像,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放射性示踪剂分布和不同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处理,就能够获得融合图像。
这些融合图像在实际应用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它可以准确地显示人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的解剖学结构,有助于医生进行病灶定位和定性诊断。
根据不同组织或器官所代谢的各种物质与示踪剂的转化关系以及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医生可以对定位的病灶进一步进行分析。
2. 它可以可视化不同组织和器官的代谢反应,有助于医生判断代谢活跃度和病变的程度。
对比正常组织的代谢活跃度,医生可以判断出不同疾病的程度和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分布,如癌症、心脏病、神经疾病等。
3.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显像技术来监控病变部位的代谢活跃度的改变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通过反复检查还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从而帮助医生作出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PET-CT联合显像技术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优势,可以实现全身三维断层成像,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
PET-CT联合显像技术还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非侵入性和安全性:PET-CT联合显像技术不需要进行手术或者组织切割,只需要注射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示踪剂,即可对人体进行显像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T-CT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
它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
PET采用正电子核素作为示踪剂,通过病灶部位对示踪剂的摄取了解病灶功能代谢状态,可以宏观的显示全身各脏器功能,代谢等病理生理特征,更容易发现病灶。
CT可以精确定位病灶及显示病灶细微结构变化;PET/CT融合图像可以全面发现病灶,精确定位及判断病灶良恶性,故能早期,快速,准确,全面发现病灶。
作用PET的独特作用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应用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短命核素如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为示踪剂,不仅可快速获得多层面断层影象、三维定量结果以及三维全身扫描,而且还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观察到代谢物或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用以研究人体生理、生化、化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改变。
近年来,PET在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等方面均已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原理一、PET显像的基本原理PET是英文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缩写。
其临床显像过程为:将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F-18等)标记到能够参与人体组织血流或代谢过程的化合物上,将标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检者体内。
让受检者在PET的有效视野范围内进行PET显像。
放射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在体内移动大约1mm后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
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
由于两个光子在体内的路径不同,到达两个探测器的时间也有一定差别,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内(一般为0-15 us),探头系统探测到两个互成180度(士0.25度)的光子时。
即为一个符合事件,探测器便分别送出一个时间脉冲,脉冲处理器将脉冲变为方波,符合电路对其进行数据分类后,送人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
便得到人体各部位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的影像。
PET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机架、环形探测器、符合电路、检查床及工作站等。
探测系统是整个正电子发射显像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它采用的块状探测结构有利于消除散射、提高计数率。
许多块结构组成一个环,再由数十个环构成整个探测器。
每个块结构由大约36个锗酸铋(BGO)小晶体组成,晶体之后又带有2对(4个)光电倍增管(PMT)(请看图1)。
BGO晶体将高能光子转换为可见光.PMT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被转换成时间脉冲信号,探头层间符合线路对每个探头信号的时间耦合性进行检验判定,排除其它来源射线的干扰,经运算给出正电子的位置,计算机采用散射、偶然符合信号校正及光子飞行时间计算等技术,完成图像重建。
重建后的图像将PET的整体分辨率提高到2 mm左右。
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进行电子准直校正,大大减少了随机符合事件和本底,电子准直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没有铅屏蔽的影响)和分辨率。
另外.BGO晶体的大小与灵敏度成正相关性。
块状结构的PET探头。
能进行2D或3D采集。
2D采集是在环与环之间隔置铅板或钨板,以减少散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2D图像重建时只对临近几个环(一般2-3个环)内的计数进行符合计算,其分辨率高,计数率低;3D数据采集则不同。
取消了环与环之间的间隔,在所有环内进行符合计算,明显地提高了计数率,但散射严重,图像分辨率也较低,且数据重组时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
两种采集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灵敏度不同,3D采集的灵敏度在视野中心为最高。
二、多层螺旋CT的工作原理CT的基本原理是图像重建,根据人体各种组织(包括正常和异常组织)对X射线吸收不等这一特性,将人体某一选定层面分成许多立方体小块(也称体素)X射线穿过体素后,测得的密度或灰度值称为象素。
X射线束穿过选定层面,探测器接收到沿X射线束方向排列的各体素吸收X射线后衰减值的总和,为已知值,形成该总量的各体素X射线衰减值为未知值,当X射线发生源和探测器围绕人体做圆弧或圆周相对运动时。
用迭代方法求出每一体素的X射线衰减值并进行图像重建,得到该层面不同密度组织的黑白图像。
螺旋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采用滑环技术,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运动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
球管和探测器不受电缆长度限制,沿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扫描床同步匀速递进(传统CT扫描床在扫描时静止不动),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
多层螺旋CT的特点是探测器多层排列。
是高速度、高空间分辨率的最佳结合。
多层螺旋CT的宽探测器采用高效固体稀土陶瓷材料制成。
每个单元只有0.5、1或1.25 mm 厚,最多也只有5 mm厚薄层扫描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99%能连续接收X射线信号。
余辉极短,且稳定性好。
多层螺旋CT能高速完成较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图像质量好,成像速度快,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和很好的时间分辨率。
大大拓宽了CT的应用范围,与单层螺旋CT相比。
采集同样体积的数据,扫描时间大为缩短,在不增加X射线剂量的情况下,每15 S左右就能扫描一个部位;5S内可完成层厚为3 mm的整个胸部扫描;采用较大的螺距P值,一次屏气20 S,可以完成体部扫描;同样层厚,同样时间内,扫描范围增大4倍。
扫描的单位时间覆盖率明显提高,病人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x线球管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同时,节省了对比剂用量,提高了低对比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明显减少了噪声、伪影及硬化效应。
另外,还可根据不同层厚需要自动调节X 射线锥形线束的宽度,经过准直的X射线束聚焦在相应数目的探测器上探测器通过电子开关与四个数据采集系统(DAS)相连。
每个DAS能独立采集完成一套图像,按照DAS与探测器匹配方式不同。
通过电子切换可以选择性地获得1层、2层或4层图像,每层厚度可自由选择(0.5、1.0、1.25 mm或5、10 mm。
采集的数据既可做常规图像显示,也可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完成三维立体重建、多层面重建、器官表面重建等,并能实时或近于实时显示。
另外.不同角度的旋转、不同颜色的标记,使图像更具立体感更直观、逼真。
仿真内窥镜、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也更加成熟和快捷。
三、PET-CT的图像融合PET与CT两种不同成像原理的设备同机组合,不是其功能的简单相加。
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既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又有丰富的生理.生化功能信息能为确定和查找肿瘤及其它病灶的精确位置定量、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并可用X线对核医学图像进行衰减校正。
PET-CT的核心是融合,图像融合是指将相同或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变换处理使它们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坐标达到匹配,图像融台处理系统利用各自成像方式的特点对两种图像进行空间配准与结合,将影像数据注册后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影像。
PET-CT 同机融合(又叫硬件融合、非影像对位)具有相同的定位坐标系统,病人扫描时不必改变位置,即可进行PET-CT同机采集,避免了由于病人移位所造成的误差。
采集后两种图像不必进行对位、转换及配准,计算机图像融合软件便可方便地进行2D、3D的精确融合,融合后的图像同时显示出人体解剖结构和器官的代谢活动,大大简化了整个图像融合过程中的技术难度、避免了复杂的标记方法和采集后的大量运算,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配准问题,图像可靠性大大提高。
PET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受康普顿效应、散射、偶然符合事件、死时间等衰减因素的影响,采集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图像质量失真,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校正,才能得到更真实的医学影像。
同位素校正得到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一般为12 mm、而X线方法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为1mm左右图像信息量远大于同位素方法。
用CT图像对PET 进行衰减校正使PET图像的清晰度大为提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同位素穿透源校正的效果(请看图2),分辨率提高了25%以上,校正效率提高了30%,且易于操作。
校正后的PET图像与CT图像进行融合,经信息互补后得到更多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关系的信息对于肿瘤病人手术和放射治疗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特点PET/CT则是将PET和CT(计算机体层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放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PET-CT能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肿瘤有无复发,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寻找肿瘤原发和转移灶,指导和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
在肿瘤患者中,经PET-CT检查,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明确诊断,而改变了治疗方案;PET-CT能准确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
总体上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二、PET-CT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也是诊断抑郁症、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独特检查方法。
癫痫的治疗是世界十大医疗难题之一,难就难在致痫灶的准确定位,PET-CT使这一医学难题迎刃而解。
经PET-CT的引导,采用X-刀或γ-刀治疗,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PET-CT也是健康查体的手段,它能一次显像完成全身检测,可早期发现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
四、PET-CT也能进行很好的疗效评估:手术、放疗、化疗等某种治疗后,通过petct 检查可以确定肿瘤是否有变化、癌细胞的活跃性是否降低、全身其他部位还有没有扩展,可以判断出之前的治疗效果。
[1]现代医学认为,绝大多数疾病是体内生化过程失调的结果,PET-CT可在生理状态下动态地定量观察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化变化。
随着人类基因的解密,对危害人类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和各种遗传性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治疗后转归,将从根本上得到认识,也可望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
PET-CT基因显像是连接临床与基础基因研究的“桥梁”。
临床应用PET-CT提供的预测和治疗处理信息比单独PET和CT多得多,它超越了单独PET 和单独CT的现有领域,既能完成超高档CT的所有功能,又能完成PET的功能——20 min 能完成全身CT扫描,比单纯PET的效率提高了60%以上,还能提供比CT更为准确、快速的心肌和脑血流灌注功能图像。
PET-CT融合图像能很好地描述疾病对生物化学过程的作用,鉴别生理和病理性摄取,能在疾病得到解剖证据前检测出早期发病征兆,甚至能探测到小于2 mm的亚临床型的肿瘤,为临床正确确定放疗的计划靶区(临床靶区与生物靶区相结合)、检测治疗过程中药物和放疗效果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筛选最有效治疗药物。
解剖定位加功能显像对于病变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