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改革之管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程改革之管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这次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因为,任何一项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
这次改革,不仅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一、对自身——变“教书匠”为“美”的使者
新教材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及教材自身蕴含的功能和内涵,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而不是让学生按照教学要求用模仿的方式被动学习,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靠“像”与“不像”或“对”与“错”来进行。
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
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
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
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学生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
这时的欣赏主体(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
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
美术新课标提出“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也对教师提出了此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能力,适应新课改。
二、对教材——变“古板教条”为“现学活用”
教材是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载体,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一定的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
新教材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但这对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使教材变封闭为开放,变呆板为灵活,变静止为生动。
如在《现代商业美术》的标志设计时让学生参与进来,找一些喜欢收集标志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标志画到黑板上,学生非常踊跃,尤其是一些喜欢汽车的学生表现非常积极。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标志,教师不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观看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引导学生观察画
面。
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色调是冷是暖?是应用于什么地方的?起什么作用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根据记忆和经验说出这些标志的含义。
这样做更胜于教师的讲解。
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欣赏后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本班的标志,使学生了解标志的作用、特点、表现手法、等等。
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教师不再是教材的传声筒,不再只是机械的再现知识,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灵活合理、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教材。
要把教材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中。
三、对学生——变“机械训练”为“顺其自然”
我们的教学一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机械、枯燥、反复训练的基础上,结果导致学生们的作品犹如一个模板印出来的,缺乏个性和创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新的美术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如《现代服饰艺术》一课,让学生充分讨论,服装发展历史、服饰的分类、穿衣应注意什么、我们学生应怎样穿出特点、穿出时
代美等。
学生讨论非常积极,如穿衣服:尺寸要合体,款式要大方,配色要协调,穿着要适时,装饰要适度。
这样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进行总结、分类、讨论并得出结论。
这样既改变了老师满堂灌的旧模式,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由填鸭式变成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新模式。
老师和学生互动,台上台下打成一片。
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由欣赏美术作品的目的。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
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