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采取对策的特点及经济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严重萧条,日本舆论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剖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诸多因素,随后对日本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给予了分析及评价,并指出了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日本经济政策,探究其对我国经济腾飞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衰退因素启示引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寻其长期低迷的原因。
1992至2001年的10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6%左右。
2001年,日本经济再度出现0.6%的负增长。
做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方面足因为日本身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日本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经济问题。
随着日本经济的复兴与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地位的变化,造成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
日本与欧美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尖锐,日本的产品出口更加困难。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贸易的限制措施,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出口,并采取反烦销、使日元升值等措施,以减少日本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
特别是在1985年9月22日,美、英、法、西德和日本5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达成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如脱经之马,一发而不可收。
1985年,原来1美元兑换263日元,当年即降到200日元以下,1986年又降到152日元,1987年更进一步降到121日元。
两年间日元升值1倍以上。
这一状况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困难,有的不得不宣布破产,使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下降。
一、衰退因素探究像自然界一切事物一样,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企业生产能力过剩。
简议日本对金融危机的应对
简议日本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一事件对日本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并尽力恢复经济发展。
本文将概述日本对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首先,日本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中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实施了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它还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以增加市场流动性。
这些货币政策措施旨在减轻金融系统的压力,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其次,日本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控。
政府还鼓励银行进行合并和重组,以提高其财务状况和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复苏计划,以鼓励创新和投资。
此外,日本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困境。
政府提供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包括减税和提供优惠贷款,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对于个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就业和培训计划,以减少失业和贫困率。
然而,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其效果并不明显。
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较长,复苏进程缓慢。
许多专家认为,日本政府的应对措施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压力,而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
此外,日本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控也存在问题。
一些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另外,政府提供的财政刺激措施并没有充分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因此对经济复苏的效果有限。
综上所述,日本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虽然多样,但效果不佳。
这一事件对日本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长期的冲击。
鉴于此,日本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监控金融机构,加快结构性改革进程,并提供更具刺激性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日本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提高抗风险能力,减小类似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9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
二战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 广场协定—经济泡沫滋生
广场协议,日本资产泡沫开始滋生
• 美国为了抵抗滞胀,大量财政赤字的同时实施紧缩货币政策, 导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的同时,美元汇率达到一 个极端高价。
• 协议主要内容:美元要贬值,而其他国家的汇率应该上升
• 主要针对对象:日本
• 日本政府为了讨好美国积极地、大幅度地执行了该协议。协 议签订前1美元兑250日元,协议签订后最低跌到1美元兑 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50%。
经过十八年发展后的日本
在汽车工业方面:日本生产的物美价廉省油车击败美 国生产的耗油轿车 在电子工业方面:索尼、日立、东芝等一大批电子企 业,从模仿到创新,很快就掌握了集成电路和计算机 芯片的制造技术,重创了美国电子和计算机硬件行业, 甚至美国制造的导弹都必须使用日本的芯片 美国人一度认为,东芝、日立收购美国IBM和英特尔 只是时间问题。
• 通过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刺激消费和投资。政 府部门债务率(政府债务/GDP)从不到90%上升至200%以上,但过 高的债务率制约财政发力。
90年代的贴现率变化
日本的应对措施—降息大幅度降息。为了恢复经济,扩大内需,日本 央行转变此前的紧缩货币政策,1991-1995年央行先后9次下调基准贴 现率。货币政策大放水的作用下,1994年-1996年日本经济呈现好转 迹象。
日元升值,泡沫变大
• 日元升值后购买力大大增强,最典型的是三菱公司于1989年以8.46亿 美元购买了纽约象征性建筑,洛克菲勒大楼,世界为之震惊。日元升 值后,国际热钱也大量涌入日本国内。国际热钱的特点就是,哪里的 钱要涨,就冲向哪里。热钱去了以后第一投资股市,第二就是楼市, 享受双重收益——资产价格升值和日元升值。日本本国多余的资金的 流向也是这两个渠道。在一个资产升值的大环境中,这两个渠道比生 产制造产品更容易盈利。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衰退分析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规避方法,借此对我国现阶段如何规避、消除隐患提 出建议。
二、曰本衰退历程 日本经济重建后的增长在80年代初进入低速 增长时期,此时日本对外贸易已呈顺差;然而原本对 日本以扶植和输送资源为主的美国在日本经济逐渐 抬头后开始对其进行打压,而日本内部因高速增长 而积累的许多“暗疾”也在蚕食其发展潜力和全球竞 争力,最终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其经济衰退。 在一系列负面因素中,三个方面尤为突出:其一 为当时美国对日本贸易乃至整体经济的打压,即所 谓日美贸易战;其二为1985年美、英、法、德、日五国 联合发表的《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对美元汇率急剧 升高;其三为日本政府在升值压力下采取的极度扩 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泡沫经 济”现象。下面将对这三方面作详细分析。 1.日美贸易战 :美国对日本的打压以六个方面
擦》,《日本研究》,2018年第3期。 ⑤ 杨洪跃:《日本经济衰退的文化探源》,《日本研究》,
2003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徐平.苦涩的日本一一从“赶超”时代到“后赶超”时代[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9
间。这令日本的实体经济进一步遭受打击,在与美国 的博弈中丧失更多自主权。
3.泡沫经济:该现象指日本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的投机热潮。当时日本的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扩大,
先且劳动力成本更低,对美国拥有极大出口优势,1980 年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占美国汽车总进口量的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反危机政策和体制改革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反危机政策和体制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赶超经济时期经历了如下阶段:一、国内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二、进口替代阶段(1956年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以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出口导向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出口导向第二阶段(70年代中期一8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实力达到了顶峰,赶超时期基本结束,日本面临着由"赶超型"经济向与欧美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的"竞争型"经济转轨的严峻课题。
实际上,日本的这一转轨时期是从90年代正式开始的,这是因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出现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崩溃造成的大萧条使日本的经济转轨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
一、日本20世纪90年代反危机政策和体制改革实施的背景日本90年代反危机政策和体制改革实施的背景用一句话概括即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包括其繁荣、崩溃及崩溃后的大萧条。
"泡沫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政府金融政策的失败,包括1987年过急的金融缓和政策导致泡沫膨胀,1990年过急的金融紧缩政策又导致泡沫破灭。
赶超时期日本实行的"贸易立国"战略使该国获取了巨额贸易顺差,其直接后果是日元急剧升值。
1985年9月8日,5个主要工业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聚会协商,达成通过出售美元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
美元同日元的汇价急剧变动,1985年从1美元兑换263日元的高仫,降到突破200日元以下;1986年又降到152日元;1987年更降到121日元。
可以说,美元同日元的关系是,美元价格降低一半,日元的价格则提高一倍。
日元升值,导致日本产品出口条件恶化,一向以海外市场为"生命线"的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国内出现"日元升值萧条"。
90年代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与政策调节
日本研究二Oo一年第一期·-_-________l·_______________·__-_-I,。
‘‘。
’。
‘。
‘。
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一90年代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与政策调节辽宁夫学日本研究所崔岩90年代初期泡沫景气崩溃之后,日本经济开始了长期的调整阶段,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整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o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日本经济的停滞进一步深化,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战后未曾有过的连续两年的负增长,消费、投资低迷、失业率提高,金融体制不稳和信用收缩,至今尚未能够实现真正的复苏。
在进入新世纪之际,对过去十年日本经济发生的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对于认识日本经济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90年代的经济波动及其特点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51个月的景气扩张期,被称为“平成景气”。
但是,在这一扩张期的后期,土地、股票价格大幅上涨,经济中的泡沫成分急剧膨胀,形成了虚假的经济繁荣。
进入90年代后,泡沫经济崩溃使日本经济开始了漫长的调整期。
实际上,在1991年初日本经济就已经达到了景气的顶峰,之后开始转入下降。
但是这时日本政府的各部门仍沉浸在乐观的气氛之中,对景气波动的判断有所失误。
直至1992年,经一济企画厅正式承认持续51个月的大型景气已告结束,开始进入衰退阶段。
随着消费、投资的急剧下降和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日本经济急剧下滑,泡沫崩溃后迎来的景气哀退阶段被称为“平成萧条”,它与“平成景气”一起构成了战后日本经济周期的第11次循环。
九十年代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及其前景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上个世纪二战后初期重建和六、七十年代高速增长之后,于八十年代末期一举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创下了举世公认的“经济奇迹”。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以通货紧缩为主要特征并伴随阶段性衰退的长期停滞阶段。
一、日本经济持续长期停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除1991、1995和1996三个财政年度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2.5%以上外,其他财政年度都在2%以下,1998年出现了1.1%的负增长。
2001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的调整,日本经济的多数经济指数都呈现衰退迹象。
据日本总理府公开发表的统计数字显示,2001年第二季度日本实际GDP比上季度下降了1.2%,以后又连续两个季度比上季分别下降0.5%和1.1%,这种连续3个季度的负增长表明目前的日本经济已经陷入衰退状态。
(二)通货紧缩特征明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就曾开始表现出一些通货紧缩现象,进入新世纪后,通货紧缩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
有资料显示,1999年和2000年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下跌了0.5%和0.6%,2001年头9个月,该项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均为负增长。
这种物价连续两年以上持续下降的状况,不仅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就是在战后其他主要西方国家也实属罕见。
日本政府从去年起不得不公开承认:“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
(三)民间内需严重不足过去10年中,占其GDP近6成以上的民间消费需求一直处于极度低迷状态,据日本总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家庭实际消费支出除1995年上升0.1%外,其余年份均为负增长,1997年跌幅达到2.1%。
2001年除4-6月略有上升外,1、3两个季度也均为负增长。
(四)财政负担空前沉重截止2001年度财政预算计,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国内债务已达到666万亿日元,约为日本GDP的130%以上,如此沉重的财政负担也是其他发达国家所没有的,为此日本前财务大臣宫泽喜一曾惊呼日本财政已“濒临崩溃边缘”。
从日本90年代经济危机看中国现存经济问题
第二次
1987-1988
第三次
1989-1990
Page 15
日本经济危机 对中国的
启示
中国的现状
建 议 日 本 扩 大 内 的 金 融 政 策
持 低 利 率 和 宽 松
要 求 日 本 继 续 保 润
赚 取 日 圆 升 值 利
企 大 量 潜 入 日 本 ,
主 导 产 业 的 选 择 失 误
落 后
企 业 管 理 和 经 营 模 式 的
财 政 政 策 失 误
货 币 升 值 失 误
主 观 原 因
回
财政政策失误
日本采取的措施
政府鼓励发展短期效益并不明显的文化产业 日本大力淘汰耗能产业, 日本大力淘汰耗能产业,同时以政府投资带动 扶植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 扶植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终使之成为新的经 济增长点 鼓励大企业把产业链中低端部分向海外转移 大财团强强联合, 大财团强强联合,走资本集约化道路 ……………
1985 日元开始生值 1986大量资产进入房地产 大量资产进入房地产 1987日本房价飙升三倍 日本房价飙升三倍 1988房价下降地王拉升房价 房价下降地王拉升房价 1991房价再次下降楼市崩盘 房价再次下降楼市崩盘
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 年人民币开始升值 2006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 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 2007房价飙升 房价飙升 2008房价下降地王频出 房价下降地王频出 …………..
3 银 行 倒 闭 , 坏 账 增 加
升
生 产 下 降 , 失 业 率 攀
10-日本90年代的萧条
第三阶段(1997—1999)为经济萧条深化期
这一时期金融危机、消费疲软、失业等矛盾同时喷发, 经济状况陷入战后以来的最坏状态。
11
第四阶段(2000—2001)为景气起伏期
为了防止经济陷入通缩萧条怪圈,当时的小渊内阁采取 了稳定金融秩序、救助中小企业、扩大就业等一系列紧急 政策使急剧恶化的经济得到控制,到2000年经济出现复苏 的迹象,2000年度经济增长率达到2.9%。然而好景不长, 2000年秋季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减速,日本经济也开始 滑坡,重新跌入冰川。
13
(二)股市大幅度缩水 • 在20世纪90年代的钟声敲响以后,日本股市的上涨趋势戛 然而止。从1990年起,日本股票价格开始下跌。股市走低 无疑对日本银行造成更大的经营压力,从而进一步影响日 本经济的复苏。 • 日本银行界之所以在1997—1998年实行惜贷政策,当然有 其自身的难处,但股市收益剧减,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十章
日本90年代的萧条
学习目标 • 了解日本十年萧条的背景,掌握十年萧条 的特点 • 分析日本20世纪90年代长期萧条的原因 • 探讨日本为走出萧条所采取的措施
本章内容
• 日本的十年萧条 • 萧条的原因 • 走出萧条隧道
3
第一节
日本的十年萧条
一、泡沫经济及其崩溃
• 背景——日本经济之所以陷入十年萧条,其重要原因就 是泡沫经济的破灭。1985年9月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协调 其经济发展失衡达成了“广场协议”,联合干预汇率。
• 设备的过剩又与雇用的过剩紧密相关。在这一时期,许多 日本的大企业发表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这些计划大都是 针对中高年龄的白领阶层的。
• 失业人口的增加是经济萧条的必然产物,而失业人口的迅 速增加又会加重经济萧条。其道理很简单,失业人口增加, 个人收入减少,必然会引起个人消费减少,进而引起企业 生产减少,效益降低,甚至倒闭。没有倒闭的企业为了生 存,也必须提高效益,进一步裁员。其结果是失业人口又 复增加,使经济状况更加恶化。
日本经济体制的危机与变化趋势
日本经济体制的危机与变化趋势贾根良1 王晓蓉2(1.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天津300071; 2.天津师范大学马列部,天津300073) 摘要:日本战后“赶超”时期的经济体制已不适应日益成熟和复杂经济的需要。
目前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原因是体制调整滞后的结果,它揭示了广泛的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要求。
但日本经济体制不会趋同于英美体制,它将按照路径依赖的方式演变,从而有可能产生一种“新生代”的体制模式。
密切关注日本经济体制演变的新动向,对我国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体制;日本危机;未来趋势中图分类号:F1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67(2000)0120077206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危机时间之长、所揭露出来的问题之多,使人们不得不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经济危机的主要根源是什么?如何认识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性质?为什么说日本经济体制面临着深刻危机?未来演变的方向如何?它对我国目前的改革和体制选择有何启示?本文对这些问题将做较深入的分析。
一、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战后以来,如何评价在日本经济起飞中起过重要作用的经济体制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与英美体制相比较,人们一般把日本经济体制的特征视作经济落后性的表现。
70年代末和8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功,人们转而称赞日本经济体制的独特作用。
可是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特别是放松政府管制和金融改革的进行,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日本经济体制,许多人又把其特殊结构看作是封闭性和非民主性的体现,把金融危机的爆发视作日本模式的终结。
这种随环境变化对日本经济体制评价所出现的剧烈摇摆,暗含着一种静态和简单化的判断。
为了对日本经济体制自8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演变及其未来趋势做出评价,有必要首先从经济体制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对其做出概括性说明。
经济体制的宏观结构涉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日本政府在九十年代经济衰退时的表现及对我国政府的启示
日本政府在九十年代经济衰退时的表现及对我国政府的启示日本经济的发展一度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奇迹”,自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迅速的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并发展为全世界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从1953年到1973年间,在短短的二十年里日本经济迅速实现转轨,由一个落后的大型农业国转变为了世界上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却发生了大规模的衰退,整个九十年代是日本经济的梦魇,日本从经济发展的“优等生”一下子变成了“劣等生”。
日本的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那么日本政府对经济衰退做出什么反应呢,政府的政策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又对我国政府有哪些启示呢?一、日本政府在九十年代经济衰退的表现那么日本经济在九十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衰退呢?表面看来,日元升值是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但究其本质,归根结底是由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政策上的错误导致的,日元升值也是政府制定并执行的。
政府屡次的政策决策拖沓和失误造成了日本经济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崩溃。
下面的部分将对比说明在日元升值过程中,日本政府有哪些正确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哪些失误的政策导致了日本一蹶不振?(一)正确的政府政策引导日本经济走出短暂危机,出现长期稳定增长日本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在1971 年后,日元被动升值,同期国际出现石油危机,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25%,经济出现短期衰退。
日本政府趁此推动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使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占出口商品结构的比重不断上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日元升值刺激出口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出口增加;由于石油成本增加,产品结构向“轻薄短小”型转换,原材料消耗相对减少。
这几方面因素使日本出口扩张、进口紧缩,贸易顺差连年递增。
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
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
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也是一个具有极高竞争力和开放性的经济体。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医疗卫生、汽车制造等领域取得不小成就。
当时日本经济是蓬勃发展的。
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经济出现了停滞状态,即“负增长”现象。
主要原因有金融危机、销售价格下降、资本积累减弱等。
另外,日本的财政赤字和国内债务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
为了扭转局面,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转型政策,其中包括增加国际竞争力,提高货币供应量来抵消经济衰退,加强经济结构,改善企业盈余状况,实施投资和消费支出等等。
此外,日本还实行了多项财政改革政策,以缓解财政赤字压力,增加宏观经济发展动力。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政府的努力,日本的经济正在慢慢复苏和转型,逐渐重回繁荣发展的轨道,2014年日本经济首次出现了增长。
从上面可以看到,日本经济发展及其转型历经了昙花一现和复苏之路,这坚定地说明了日本政府智慧的政策。
同时,日本还需要加大投资,创新经济,推进转型和发展,以实现更大的经济繁荣。
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原因及其影响
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原因及其影响以上世纪90 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原因及其影响一.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上世纪80 年代,日本经济经过30 年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1955~1970 年GDP 年平均增长9.7%,1970~1979 年GDP 年平均增长5.2%,1980~1989 年GDP 年平均增长3.8%,1989 年总量达到50000 万亿美元,接近美国的2/3,位居世界第二。
美国打击别国经济的惯用手段,就是制造泡沫,造成他国经济繁荣景象,然后击碎泡沫,让其经济陷入低迷,并通过这种手段使他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装进美国的口袋中。
1985 年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
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
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
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 美元兑240 日元上升到1986 年5 月时的1 美元兑160 日元。
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
这样,到1988 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 美元兑120 日元,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985 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 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
具体的影响表现为以下方面:1.签定广场协议前后(提前知道协议内容的美国金融大亨可以提前用美圆换取日圆,取得将来升值的最大空间),大量外资潜入日本,为了能够预见的汇率利润----长期单方的升值预期,一定会带动大量的热钱进入大家认为升值的国家,热钱的大量进入,加大升值幅度,最后这个国家必然因为热钱的推动,形成:热钱进入——货币升值——货币升值继续吸引大量热钱的恶性循环。
——热钱逐步进入日本,日圆快速升值2.热钱进入日本后,根据热钱赢利稳定,变现方便的特点,分别进入日本的股票,房地产,实体企业(主要以对赌形式进入),古董文物。
关于针对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采取对策的特点及经济发展趋势
关于针对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采取对策的特点及经济发展趋势国贸11本(1)李宗林学号:110411016 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经济在其中尤为重要。
经济的增长对于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无疑把发展经济作为重中之重。
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民主化改革,在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冷战格局对日本的有利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制订和平宪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等,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导致了全面经济萧条,其持续时间之久,下降幅度之大,为战后之最,使日本经济发展步入极为艰难的阶段。
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本国经济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一、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二)企业大量倒闭,负债规模空前,失业率攀升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 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中国经济现状与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现状与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一: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特点(1)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
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在1万家左右。
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
(2)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
(3)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
(4)通货紧缩、经济衰退;1.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减小,金融业开始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房等领域倾斜融资政策。
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
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
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
另一方面,对于推崇一户一屋的日本都市来说,地价上升带来了严重的住宅不足问题。
对于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劳动者,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迁往郊区。
当时这种状况导致了人们早买早赚的心理,进一步刺激了地价上升。
当时地价带来的住宅问题,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关注。
之后政府采取平抑地价的政策,对金融机构也施加了压力。
(这一点的表现各位是否感觉到与我们如此的接近或相识)2.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
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
金融不稳主导的日本经济停滞与金融政策
金融不稳主导的日本经济停滞与金融政策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的长期经济停滞中,金融因素不仅贯穿始终,而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子。
泡沫经济崩溃后银行出现的不良债权问题,贯穿于整个经济停滞期间,不仅严重困扰了日本银行业的经营和引发金融动荡,甚至被认为是经济停滞长期化和深刻化的罪魁祸首。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经济开始了更深刻的衰退,主要表现在日本金融体制的动荡(金融危机)、不断加重的通货紧缩,以及在流动性陷阱的条件下货币金融政策的失效等方面。
与金融相关的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诸多因素,其产生和解决都与金融政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日本的金融政策成为争论的焦点。
本文将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停滞期间的金融政策作为主题,分析该时期金融政策作用的理论机制,并对实际效果进行初步的经验研究。
一经济停滞深化与金融调控日本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金融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内容之一,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日本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金融政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因此,日本银行的金融调控方式也随之改变。
此前,日本银行是以“再贴现率”作为直接的利率调控手段,通过变更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筹措成本,从而影响银行的贷款,同时辅以“窗口指导”的直接控制政策。
金融自由化以后,商业银行的资金筹措方式多样化以及与再贴现率相关联的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再贴现率对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已经大幅度下降,而且通过“窗口指导”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直接控制更是早已不合时宜。
于是,在1991年,日本银行废除了长期实施的“窗口指导”方式,1995年7月,日本银行宣布短期市场利率作为金融调控的主要目标,这标志着日本金融调控方针的重大变化,即开始实施短期利率调控政策。
此后,再贴现率尽管仍然起着表明金融政策立场的信号作用,但是已经丧失了实质性金融调控手段的机能。
所谓的短期利率调控政策就是将短期金融市场利率作为金融调控的直接目标,公布短期利率的政策目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扩大或收缩市场资金供给,以此改变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准备金账户的存款额,从而改变短期资金市场的资金供求平衡,使短期利率向确定的目标变动。
日本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及危机应对
日本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及危机应对王化摘要:日本对199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灭有预判不足、救市迟缓和力度太小的原因;也有日本经济调整转型迟缓,增长空间下降,财政回旋余地减少的影响;还有金融机构大量不良资产消化不良,货币政策引发的“流动性陷阱”等因素的作用。
从日本的经验看,转型期的经济体要重视金融风险的早期预警,及早消化金融机构坏账包袱,避免货币政策失效等严重情形,也要加大改革力度,调整转型和促进经济发展长期可持续性。
一旦出现危机情形,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化解风险。
一、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与破灭(一)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及法国五个发达国家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了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并在会议上达成了一系列相关协议(史称“广场协议”)。
按照广场协议,日本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率,逐步引导日元升值。
在广场协议之后的五年之间,日元对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超过了80%。
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化。
在广场协议之后的五年中,金融企业的收支与资产以美元计价时也前所未有的大幅增加。
在此情况下,日本央行为了应对日元升值,长期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的低利率和币值上升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和股市,出现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化问题。
日经指数从1985年到1989年底,约上涨了三倍以上,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的人也参与了股票交易,大众炒股一时间蔚然成风。
日本地价指数从80年代后期至1990年期间,上涨了4倍。
日本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脱节。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业在80年代发展迅速,金融业发展速度远超实体经济,1979年至1989年,日本的融资额增长了3.2倍,同期GDP仅增长了1.8倍。
在80年代末期,利润前10名的企业中,超过一半是金融机构,而在70年代末期,尚无一家金融公司的利润排进前10名。
原因主要是在此期间日本的金融资产大幅升值,股票、楼市等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
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
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引言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预算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日本,90年代以来,财政政策一直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
本文将就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进行探讨,包括政府债务问题、经济刺激措施和税收改革的重要性等。
政府债务问题在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经历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调整期。
为了应对经济形势恶化,日本政府大规模发行国债来提供资金支持,导致国债规模急剧增加,形成了日本世界上最高的公共债务。
这一举措在短期内稳定了经济,但也埋下了后期债务危机的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政府债务不断上升,使得财政压力加大。
财政政策的调整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政府通过控制开支、增加税收等措施来应对债务问题,但困难重重。
尽管如此,财政政策调整仍然是日本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经济刺激措施为了推动经济复苏和缓解经济衰退对公共债务的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
其中包括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提振需求,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以降低利率和刺激消费,以及通过减税来提高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
实施经济刺激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短期经济增长,还可以促进长期经济结构调整。
例如,加大对创新科技产业的投资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强日本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经济刺激措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过度依赖政府债务来提振经济,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债务负担,并引发债务危机。
此外,经济刺激有可能导致通胀。
因此,必须审慎选择具体的刺激措施和合理安排资金使用,以平衡经济增长和债务压力。
税收改革的重要性税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财政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日本的财政政策中,税收改革被视为解决政府债务和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环节。
税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税制结构,增加税收收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减少劳动收入税率和企业税率,可以促进雇佣和投资活动,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消费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日本泡沫经济应对措施
日本泡沫经济应对措施
日本泡沫经济是指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股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过度泡沫化现象,以及该经济形势造成的持续经济衰退。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股市、房地产价格暴跌,金融危机扩散,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放缓,这也引发了多年的经济衰退。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日本政府采取了财政政策来支持经济,其中包括减少税收、提高政府支出和释放投资补贴等。
其次,为了改善金融体系,日本政府采取了有效的政策,包括降低利率、促进银行改革、改善金融监管等。
此外,为了激发投资,日本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推动金融机构投资,推动企业投资和发展新兴市场等。
日本政府还采取了多种政策来改善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
其中,包括减少行政负担、实施行政结构改革、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等。
日本政府还采取了一些政策来促进日本的外部贸易,以及采取一些政策来促进对外投资。
日本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慢慢复苏,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经济增速较慢、就业率较低、财政状况不佳等。
因此,日本政府还需要继续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针对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采取对策的特点及经济发展趋势国贸11本(1)李宗林学号:110411016 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经济在其中尤为重要。
经济的增长对于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无疑把发展经济作为重中之重。
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民主化改革,在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冷战格局对日本的有利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制订和平宪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等,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导致了全面经济萧条,其持续时间之久,下降幅度之大,为战后之最,使日本经济发展步入极为艰难的阶段。
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本国经济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一、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二)企业大量倒闭,负债规模空前,失业率攀升
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 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然而,在1991 1996年的6年间,年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少则5.6万亿日元,多则9.2万亿日元,到1998年则进一步达到14.38万亿日元。
企业大量倒闭,加之企业实行重建所采取的裁员措施,使日本的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在2000年为4.9%,2001年9月为5.3%。
(三)金融机构相继倒闭,不良债权规模急剧增加,金融系统信用等级评估普遍下降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是以往经济危机没有的,在政府的全面干预和保护下,战后日本的金融机构超乎寻常地稳定,以致形成了日本金融机构不会破产的神话。
然而在这次经济危机的冲击下,1994年12月,东京协和和安全两家信用社首先倒闭,到1997年金融机构倒闭达到了高峰,就连山一证券和北海道拓殖银行也难逃破产的厄运。
这样,日本金融机构不会倒闭的神话破灭了,不良债权增加了,信用等级评估下降了,严重地危及着企业的生存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
(四)设备投资乏力,工业生产下降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设备投资特别是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一直起着“引擎”的作用。
然而,泡沫经济期间形成的
生产能力和生产过剩,以及泡沫经济崩溃后出现的需求不足,使企业原有的设备开工率大幅度下降,以致工业生产也呈下降的趋势。
(五)居民消费水平下降日本官方的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泡沫经济崩溃后,工薪阶层的实际月收入逐年下降,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1.8%。
居民收入的减少势必对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60%的个人消费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消费不足又影响了生产的扩大和经济的复苏,这也是日本迟迟未能摆脱此次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
(六)经济形势恶化导致政局不稳在经济形势恶化的同时,日本政局也进入了战后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1993年以后短短的几年里,日本内阁六易其主,各届内阁对国内经济的改革措施或是偏离实际,或是不能持续,致使日本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未来日本的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出现挫折,经历萧条,这是经济本身的发展规律,日本也不例外。
对日本的经济改革,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去预见:一是短期内摆脱经济衰退,实现经济复苏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深层次的结构和体制问题,这是多年累积起来的,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日之功,这些问题也会制约日本在国际经济中的发展;二是战后日本发展经济的许多有利因素仍然存在。
当今,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科技强国,战后日本依靠先进技术和技术创新积累起来的技术力量依然雄厚。
高素质的
劳动力、大量的储蓄和充裕的资金等,这些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基础要素依然蕴藏于日本社会中。
因此,国际社会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前景仍应持乐观态度。
综上所述,造成日本这次经济危机暴发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问题。
战后建立起来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半个多世纪以来基本没变,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新形势。
日本今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我们与日本经济改革的实质及其面临的问题是相近和相似的。
我国应从日本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