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是指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经
济结构问题、金融体系失控、政府政策失误等原因,日本经济遭遇一系列问题,导致经济停滞不前、通缩压力增大、失业率飙升等严重后果的一段时间。

日本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
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大规模发放贷款和减税等措施,导致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1985年,日本政府签署了广场会议
协议,人民币升值,日元贬值,这使得日本以更低的成本向全球倾销产品。

货币盈余不断增加,形成了大量没有价值的股票和房地产泡沫。

为了应对泡沫破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放松的力度,但这样的做法反而加剧了经济问题,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多,金融机构陷入困境。

但在日本的政府观念里,“最重要的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采取的是“救援”而非“整顿”政策。

想要通过也就是将不良
贷款变成股权或对赌协议将它们变成有价值的「产业」来摆脱问题,而没有靠着市场的力量去压倒那些不适宜生存的公司。

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失业率攀升到了历史高位,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企业经营困难。

此时政府采取的政策失误致使日本经济几乎停滞不前。

实施的时机过晚、力度过小,加上管控不力、恶性数量庞大、解决方式简单粗暴、社会成本过高,这些都使得日本长期处于失速状态,债务增加,经济成长慢。

日本央行重复进出通缩的局面,造成了日本经济长期的困境。

日本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是,政府应该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加强对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监管与改善,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全球化进程,注重创新和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日本90年代末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90年代末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日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对比
7、资金外流
• 国内投资环境恶化,2011年6月,一批批中国投 资客已络绎成为加拿大温哥华等地的房地产投资 者与美国加州豪宅、酒店、旅馆的买家。 • 日本泡沫经济时日本买家亦曾经大肆进入美国的 房地产市场。
第三,日本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对中国的启示
• 经济繁荣的启示
• 经济衰退的启示
政府的贡献
在政府主导下,50年代后期,日本的经济完全恢复, 1956年日本制定“电力五年计划”,建立电力工业和用石 油取代煤炭,由此带来的良好影响带动了耐久性消费,出 现的战后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时称神武景气。 1958年后,政府开始引导企业生产如汽车,电视等家 用电器和钢铁,出现了第二次经济发展高潮,称为岩户景 气。 当日本申办成功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后,日本 政府耗资达30亿美元,用作兴建运动场馆,以及修建相关 配套,如交通设施及供水系统,日本为了东京奥运的直接 场馆投资为295亿日元;而间接投资(公路、地下铁等交通 建设、上下水道铺建等)则达9,600亿日元。房地产市场迅 速发展,再一次拉动了经济,时称奥运会景气。
日本民众消费投资趋向
• 图为2013年4月22日,杭州某首饰有限公司黄金展 厅内,一位带着耳塞避免干扰的工作人员躲避疯 狂的顾客。
6.出口导向型经济
中国(过去十年)和日本(80年代)的经济都受益于出口导 向型增长,而内需不足。 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上升到2012 年的11%,超过了日本的峰值水平(1986年出口占全球的 9.8%)。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泡 沫 经 济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日本经济危机原因浅析

日本经济危机原因浅析

第一部分:1990年1月伴随着股市、地价的下跌,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尤其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因经营破产而依法实行临时国有化更是日本原有金融体系瓦解过程中具有象征性的大事件。

回顾和分析日本90年代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并从中找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部分: 讨论日本90年代的经济危机就不得不讨论日本80.90年代房地产泡沫,因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演进以及破灭之中的诸多因素是日本此次经融危机形成的最基本原因。

第三部分:日本房地产泡沫简单介绍: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和一组数据:房地产泡沫在80年代末,关于房地产泡沫流传一个小故事:在东京,有一位学校的看门人在传达室干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过着艰苦的生活。

他退休后,准备从东京返回乡下老家度晚年,于是托人把他在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不料这所房子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手。

看门老人转眼成为富翁,财气十足地以阔佬的气派衣锦还乡。

东京房价之贵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与美国土地资产总额比较下面,我们来具体考察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以及其破灭后对日本整个金融的影响,从而得出此次日本经济危机的原因。

1.人们相信在日本土地价格永远上涨的神话(某些人竟然相信购买房产是唯一保值增值的办法)价格在1955—1987年保持年均增长16%的速度。

土地的稀缺性,加上日本人的盲目性,产生了土地神话。

土地只会升值不会贬值的逻辑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2.失败的货币政策。

由于过量的货币供给和极低的利率(目前中国的利率水平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低点)泡沫于1985年开始。

自1985年10月22日广场协议之后(主要工业化国家一致通过迫使日元升值38%),由于害怕因出口受挫而影响日本经济,日本财政部决定放宽货币供给。

过量投机资金云集不动产行业。

3.银行业对房地产业无限制的发放贷款。

房产开发公司斥巨资投资土地,银行对本不具备放款要求的企业大量借贷4. 80年代日本金融国际化和金融改革。

详解日本经济危机

详解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以及日本经济危机对中国的警示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第二介绍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第三对比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异同第四未来经济怎样发展预测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二战期间,随着军事失利,其经济遭遇了重创。

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拆迁设备作为战后补偿,此项政策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第一次增长但随后出现转折,随着美苏关系的日趋紧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日本民众反美情绪的高涨,美国唯恐日本也成为反美国家,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本的政策,开始向日本提供物资援助,并开始扶植日本的资本主义以及垄断资本。

第二次增长1950 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在日大举筹措物资,日本借此机会大规模扩大生产,使垄断资本迅速积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使经济迅速恢复到站前水平,并走上扩大再生产的轨道。

第三次增长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日本经济也高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

原因有三:1. 这期间石油等工业原料供应充足,价格低廉,为资源匮乏的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原材料基础;2. 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工业迫切需要采购各种机器设备,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市场;3.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无暇顾及亚洲市场,率先占领了东南亚市场,为占领世界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次增长六十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同时,越战为美国提供的战略物资,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在此期间,日本大举引进通讯汽车运输机械等资源,兴办学校,广建码头,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稳定增长。

九十年代后,日本遭遇经济危机,开始负增长。

虽然1989 年日本经济危机开启了一场日本国民经济的灾难。

就其社会与政治后果而言,日本不仅未能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连政府威信也大打折扣。

然而,日本经济在长期的低迷状态中依然创造了“奇迹”。

2000 年度,日本GDP 总值为40789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而人均GDP 则为32230 美元,高于美国,同时人均GNP 高达37528 美元,居世界第二。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民主化改革,在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冷战格局对日本的有利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制订和平宪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等,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导致了全面经济萧条,其持续时间之久,下降幅度之大,为战后之最,使日本经济发展步入极为艰难的阶段。

为此,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本国经济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一、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与以往经济危机相比,其发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点。

(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二)企业大量倒闭,负债规模空前,失业率攀升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的表现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的表现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
的表现
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日本。

由于日本是个岛国,资源贫乏,因此对外贸易对它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这次经济大萧条是世界性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受到了影响,因此日本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经济下降非常快。

1930年,日本的进出口数量分别比1929年下降了30%和32%,次年再次下降了57%和53%。

1929~1931年间,重要出口商品生丝、棉织品价格暴跌,数量锐减,出口数额减少44.6%,1932年减少62.5%。

以日本对华输出(不包括对中国东北的输出)为例,1930年比战后最高年份1926年减少约40%。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

考点: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1.危机: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2.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80年代后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超过苏联)。

3.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加强。

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了奥运会。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易错微析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加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例题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实行“科技立国”政策B.利用美国的军事订货C.允许土地买卖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答案:解析:()例题220世纪80年代,下列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是A.日本B.英国C.法国D.德国答案:解析: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

”这表明当时的日本A.俨然已经成为政治大国B.经济强国地位显著C.国际地位可与美欧匹敌D.在联合国中举足轻重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你认为导致日本飞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②重视教育③美国对日本的扶持④加强对外的经济掠夺和物质掠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战后,西方经济出现“黄金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DA.美国 B.苏联 C.联邦德国 D.日本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现象。

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 - 中国史专区 - 历史教学与资源论坛 - 人

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 - 中国史专区 - 历史教学与资源论坛 - 人

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 中国史专区- 历史教学与资源论坛- 人...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对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反思(续二)??张经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史学理论研究》200902???20世纪前半叶是日本经济危机频发的历史阶段,爆发于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在日本现代史上多被称为“昭和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纽约股市暴跌,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日本作为世界资本主义的一环也在劫难逃。

这次危机对日本的经济、政治、社会及对外战略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不仅对理解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对解读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和缺陷,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危机的背景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危机发生这一历史时期,是日本国内社会经济政治动荡、对外不断强化扩张侵略的特殊时期。

在经济上,景气与危机交替出现,与此相联系,在政治上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这一时期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是对日本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大事件,日本也正是在继承这两大事件所造就的历史遗产的基础上迎来这次大危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无暇东顾,不仅给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提供了空间,而且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战争景气”。

从大战第二年的夏天开始,日本的贸易出口激增,海运异常繁荣,这些给出口产业、造船工业以及包括矿业在内的基础工业和有关工业创造了发展和繁荣的契机,使得各产业部门都得到飞速扩张。

整个制造业增长30倍以上,化学工业增长96倍以上,1918年下半年主要产业的利润率达到55.2%,其中个别时期更高达191.6%,造船业也达到166.6%。

②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从明治以来的长期人超国而一跃成为出超国,产业结构也从战前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14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45.1%,工业比重为44.5%,大战结束时农业产值比重降为35.1%,工业产值比重上升为56.8%③),同时一批“战争暴发户”大发战争财,成长为“新财阀”,垄断资本进一步发展。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出口快速增长。

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

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

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

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

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

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

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担保。

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

日本89年经济危机资料整合

日本89年经济危机资料整合

日本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历过五大经济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年的泡沫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

创伤最深者,莫过于1989年末那场似乎祸起萧墙的泡沫经济大崩盘。

1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52.1%和76.1%。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刺痛了日本社会,也撩动着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因为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所谓的“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为许多国际学者所追捧……在种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中,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与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飙涨更让人们疑问:“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本文结合时代大背景来透视1989年的危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昭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发生、诱因又是什么。

对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而言,通过事后的回顾,许多人得出了《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这样一个线性的因果链。

一、泡沫经济的有关背景(一)美国的“滞胀”与“里根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罗纳德·里根宣誓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时,美国经济正为严重的“滞胀”所困扰。

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高达738亿美元。

里根指出:“我们正馅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家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改革和重振经济的道路。

”(里根,1991)为此,里根政府以供给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等作为理论基础,制定了美国“经济复兴计划”,史称“里根经济学“。

日本经济危机讲解

日本经济危机讲解

废墟上的经济奇迹
• 成就: • 1、二战后摆脱因战败而带来的贫穷和饥
饿,在一片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崛起 • 2、从1966年到1986年的二十年,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
1)战后政府民主改革,建立自主经济 制度; 2)实行农地改革; 3)落实教育方针; 4)冷战局面的形成与美国入侵朝鲜, 为日本经济重新起飞提供了机遇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国是东北亚一个由本州、四国、九州、 北海道四个大岛及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公元4世纪中叶成为统一的国家,当时称为大和 国,645年大化革新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19世 纪中期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二战 战败后实行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君主立宪制,经 济实力迅速提高。日本人口超过1.2亿,以大和 民族为主。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国 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 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为八国集团之一,首都东 京为亚洲最大最领先的城市。日本狭隘的地理空 间和资源上匮乏,造就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银行信贷泡沫
股市、银行信贷、房地产三大要素,将日本经济推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使得日本在“经济起飞奇迹”的光环下愈发得意, 但是,经济虚高却使社会收入公平遭到严重破坏。日本政府迫 于灼热的经济现实,开始调整其经济政策,日本央行从1989年3 月起11个月内连续5次提高贴现率。然而,急剧收紧的货币政策 刺激了资产泡沫。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
对中国的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三次增长 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
日本经济危机始末
经济泡沫破灭的后果
直接原因 深层次原因
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当利率从持续多年的2%调整到3.25%,当时日本央行行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又把利率调高到4.25%,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当时许多大经济炒家纷纷抛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都疯狂的抛售股票,日本股市大跌,股市的跌势又造成了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市值严重萎缩,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强烈要求债务人企业和投机者个人增加保证金或是还清贷款,债务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产当作抵押物,抵押物又大幅度的贬值,许多中小型银行都相继破产,企业融资形式受到严重威胁,很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日本经济似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场经济危机对日本国内带来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业几乎崩溃,一场经济危机领日本沉睡了20年。
其次,日本当时绝大部分不良资产是由公司所持有,这令政府更容易解决问题。当小泉政府采取措施处理不良资产后,日本经济重新开始快速增长。然而,如今美国要应对的是“财政挥霍文化”,这不仅涉及消费者或房地产业主,更牵扯众多金融机构。这令美国处理不良资产的工作更为艰难。
再次,外国人的参与推动了美国信贷热潮的到来,这成为美国经济的又一个不稳定因素。奥巴马政府不仅需要安抚国内的纳税人,还要同海外的债权人保持联系。
第四点:如今的美国便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
这个观点并不准确。毫无疑问,基于房地产的资产价格泡沫是引发两个国家经济陷入困境的关键因素。但是这其中仍存有许多不同。
首先,相比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政府而言,现今的美国政府表现得要更为果断。经济学家们从日本“失去的十年”中总结了许多经验与教训,例如提早进行财政紧缩有巨大危害、面对存留在金融系统中的不良资产应迅速采取行动等。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失去的十年”中日本发行的公司债券数额远大于如今美国市场上相应的总额。
美刊重新审视日本"失去的十年" 厘清五大错误认识

经济大危机简要概述

经济大危机简要概述

经济大危机简要概述经济大危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球或特定地区的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和不稳定状态,导致失业率上升、企业破产、投资信心下降等一系列经济衰退现象。

下面将对历史上几次重大经济危机进行简要概述。

1. 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大萧条。

崩盘的原因之一是过度投机造成的泡沫破灭,导致股票价格急剧下跌。

此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率上升,贸易停滞。

各国政府采取经济保护主义政策,大规模贸易壁垒,加深了全球经济的萧条。

2. 198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曾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1989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

泡沫破灭的原因之一是过度信贷和地产投机,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暴跌。

此后,日本面临长期经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银行不良贷款激增,政府债务水平剧增。

直到21世纪初,日本经济才逐渐走出困境。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次贷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持有大量不良资产。

危机爆发后,全球范围的金融机构出现信任危机,银行互相不愿借贷,导致资金市场冻结。

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上升。

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和金融改革,才逐渐扭转了经济的颓势。

这些经济大危机的共同特征是:经济衰退和不稳定、失业率上升、投资信心下降等。

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由于金融市场的泡沫破裂导致的,有的是政府政策的失误造成的。

危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许多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为了防范经济大危机的发生,各国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监测,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止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泡沫;同时,需要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避免短期盲目的刺激措施导致长期经济问题的积累。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经济危机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造成日本严重的经济衰退,5000亿的银行坏账,数不胜数的企业倒闭,日本人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失业率和自杀率屡创新高,曾经的日不落暗淡了……什么造成日本这么严重经济崩溃,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强大到可怕程度,日本疯狂地购买欧美企业资产。

SONY耗巨资34亿美元购买“美国的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松下斥资61亿美元购买环球电影公司;三菱重工出资8.5亿美元“美利坚标志”之称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

日本国内充斥着乐观,对未来无限的幻想的情绪之中,日本人对股票、债券、房地产投机变态的痴迷,日本股票已经连续25年持续上扬,似乎日本的股市是永远上涨的神话,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很快日本人就会为自己的疯狂投机付出惨重的代价……熟悉经济理论的人都明白,市场经济生来注定是跳不出经济周期的范围,只不过经济周期的年限不同,他是一定要经历波峰,波谷的。

可惜,人类是贪婪的动物,在股票、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有谁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呢,体会到了投机带来的无限的刺激和幻象,必定会有人要承受资本泡沫破灭造成的损失,这是必然规律。

日本人不切实际的追求财富带来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纪90年代初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不当和滞后的调整机制也难逃其责,日本国内的银行和金融市场鼓励投机氛围、发放低息贷款、贷款的审核不力等给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当利率从持续多年的2%调整到3.25%,当时日本央行行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又把利率调高到4.25%,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当时许多大经济炒家纷纷抛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都疯狂的抛售股票,日本股市大跌,股市的跌势又造成了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市值严重萎缩,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强烈要求债务人企业和投机者个人增加保证金或是还清贷款,债务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产当作抵押物,抵押物又大幅度的贬值,许多中小型银行都相继破产,企业融资形式受到严重威胁,很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日本经济似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场经济危机对日本国内带来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业几乎崩溃,一场经济危机领日本沉睡了20年。

日本经济危机汇总

日本经济危机汇总

日本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历过五大经济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年的泡沫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

创伤最深者,莫过于1989年末那场似乎祸起萧墙的泡沫经济大崩盘。

1 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 52.1%和76.1%。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刺痛了日本社会,也撩动着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因为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所谓的“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为许多国际学者所追捧……在种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中,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与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飙涨更让人们疑问:“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本文结合时代大背景来透视1989年的危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昭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发生、诱因又是什么。

对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而言,通过事后的回顾,许多人得出了《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这样一个线性的因果链。

一、泡沫经济的有关背景(一)美国的“滞胀”与“里根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罗纳德·里根宣誓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时,美国经济正为严重的“滞胀”所困扰。

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高达738亿美元。

里根指出:“我们正馅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家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改革和重振经济的道路。

”(里根,1991)为此,里根政府以供给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等作为理论基础,制定了美国“经济复兴计划”,史称“里根经济学“。

日本金融危机

日本金融危机

1990年,日本股市出现了由3.8万日元至2.9 万日元的暴跌,到9月又跌至2万日元.91年开始, 日本的地价也开始大幅下跌,一般均跌去20%以上, 在经济尚未能及时得到恢复的时候,97年日本又遭受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出口萎靡不振,国内需求不旺,银行、企业大批破产,工人失业,形成了日本的金融危机. 本文试从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这一角度来探讨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对策.日本金融危机的原因从表面上看, 此次日本金融危机主要是由泡沫破裂和金融机构大量的不良债权引起的.在大量不良债权的拖累下,许多金融机构如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等纷纷破产, 大和银行被赶出美国金融市场.但从深层次分析,可发现引起这种相象的多重原因.一.金融方面的原因1.分业经营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日本的金融业具有分业经营的特点, 在日本经济发展的初期,分业经营确实为国家的重点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了当时经济的高速发展, 但那时最主要的经济背景是战后资金的严重短缺,而现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本金融业的资金供应已经非常充足甚至可以说是过剩了,再实行分业经营,必然使金融机构利用分业优势形成行业卡特尔, 垄断本行业的资金供应,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同时也导致了"寻租"行为的泛滥.2.人为的低利率政策使泡沫经济产生.战后,日本为了减轻企业成本,刺激经济发展, 长时期内实行人为的低利率政策.确实这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日本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的七十年代, 仍旧采取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就必然使大量的资金拥入风险大但利润率高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银行业对此乐此不彼,资产急剧膨胀, 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形成了巨大的泡沫.90年2月,当人们对保持低利率的信心丧失后,泡沫也就破裂了.股价、房地产价格暴跌, 给持股的银行及对房地产贷款的银行留下了巨额的不良债权,使金融机构严重亏损和自有资产严重不足,破产也就不可避免了.3.金融机构透明度不高使日本的金融机构不适应国际化的要求.95年,日本大和银行因长期非法交易美国国债,导致110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 美国联邦和纽约州银行管理当局联合下令,限令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 家分行及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在3个月内结束在美国的一切业务,撤离美国, 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大和银行数年来对经营信息特别是巨额亏损秘而不宣, 导致了国际金融社会对日本金融业失去了信心, 竞相对日本的海外金融机构的融资征收高达1%的保险费,增大了经营成本,再加上国内大藏省对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率的要求愈发严格, 导致了日本海外金融机构纷纷从欧美金融市场撤回.4.扩大内需不力促进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亚洲国家对日本的商品需求下降,使日本的出口面临一定的困境.同时, 日本由于产业结构未能及时调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纷纷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使日本的出口重头项目电子产品、汽车等在海外市场受到其他国家本国产品的冲击,出口量也有所下降.在出口不力的情况下,必然需要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从日本国内的消费需求来看,由于97年4月日本政府将消费税从3%提高到5%,个人消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随后许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山一证券的破产又给消费者造成心理上的打击, 大量的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又使消费者对前景的预期下降,消费需求也就无法提高了.由于国内消费需求的下降, 公司利润也减少,而公司利润的减少又恶化了破产和失业,引起了消费需求的又一轮下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利润减少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欲望也降低,并且银行由于受巨额不良债权的困扰,对企业投资的热情也下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同步下降使扩大内需仅仅成为金融当局的一个愿望.5.日本银行的独立性不强使其对金融危机有错误的对策.<<日本银行法>>规定, 日本银行的使命是必须专为完成国家的目的而行动,为完成日本银行的目的,主管大臣在认为必要时,可以对日本银行发布必要的业务命令.49年修改银行法时,又加入了"政策委员会"一条,政策委员会由日本银行总裁以及国会同意、内阁任命的4个"任命委员"和2名" 政府代表委员"共7人组成,其中政府代表委员没有表决权.从表面上看,四位任命委员对国会负责 ,好象政策委员会具有独立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日本银行总裁在委员会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他的想法也就代表了政策委员会的金融政策,而总裁的任免权还是由内阁单独掌握的, 从而央行的独立性也就谈不上了.由于央行不具有独立性,在制定金融政策时, 往往不能从纯经济的角度考虑,而是要从对选举的影响这个角度考虑,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比如1987至1989年,当时政府从短期的视野出发,一味追求刺激经济,缩小经常项目顺差, 防止日元升值等物价以外的政策目标,放任货币的过量供给,导致了1988--1993年的资产膨胀、资产贬值和经济的严重衰退.二.政治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日本政府的更迭是十分频繁的,无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各个政党为了自身党派及小集团的利益,置国家经济于不顾,极力反对其他党派的经济政策,推销自己的经济政策,使日本的金融改革计划屡屡搁浅, 对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策也是各执一词.党派斗争的结果是政府倒台屡见不鲜,不仅金融危机是政府盲目刺激经济的结果, 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也有党派斗争所引起的处理不及时、对策有失误的原因.三.经济方面的原因进入8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经过高速增长后,再依靠原有产业的扩大再生产已不能取得原来的高额利润了. 而日本又由于经济的增长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这部分资金必然会选择利润率更高的场所.当时日本未能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向高精尖技术的方向发展, 也就未能给这部分资金提供充分发挥利用的场所, 于是这部分资金在政府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引导下,大量拥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经济.90年,泡沫破裂了,大批的证券公司、银行和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形成了这次金融危机.另外, 近年来日元一直走势疲软一方面有日美存在较大利率差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有日本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的必然结果.日本对金融危机应采取的对策从短期来看,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1.解决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 日本发生这次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良债权的拖累, 因此解决不良债权也是当务之急.对自身经营确实难以为继的银行,要实行" 公营承接银行"制,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破产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承接过来,实际上是实行国有化,利用国家信用令投资者增加信心. 对于那些因不良债权的拖累而使自有资本严重不足的金融机构,则要采取以下措施:(1).注销巨额坏账.巨额坏账注销后 ,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自有资本严重不足,二是严重亏损 .自有资本可以补充,而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的盈利来弥补.(2).抛售所持有的股票以充实资本金. 将手中所持有的收益性差的股票抛售,不仅减少了不良债权,还可以增加自有资本的流动性,得到的资金也可以用来充实自有资本.(3).国际国内同步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对银行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据日兴证券公司介绍,如果日元升值30日元,以外币结算的资产换算成日元就会减少,那么所有大型银行的自有资本比率将提高0.6个百分点.2.刺激消费及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从上面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在出口乏力的情况下,除了扩大国内需求也就别无选择了. 而扩大内需又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1).财政政策.首先是全面减税,减轻公众的压力, 使他们有钱可花;其次是出台新的景气政策,通过扩大对公共品的需求来扩大内需.(2).货币政策.主要是降低利率.虽然日本长期以来实行低利率政策给自身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但目前降低利率的好处还是很大的:能够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与消费,促进日本经济的好转.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的效果并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来看,采用财政政策会更快地见效.但也不能只采用财政政策而忽视货币政策,二者必须结合运用.从长期来看,则应采取以下对策:1.应当看到, 日本这次金融危机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想尽快结束危机并消除后果是不可能的,只能缓解.因此,日本不能采取一些过激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能去适应这种经济衰退,在调整中发展,以免留下新的更大的隐患.2.继续改革金融体制. 日本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不仅针对日本国内的金融问题,还顺应了金融国际化的潮流,把它继续进行下去是十分必要的.这一改革包括以下几方面:(1).取消分业经营制度. 分业经营制度的必然结果就是形成垄断,不利于公平竞争,这与市场原则是格格不入的. 为此,必须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业务领域中的相互准入,最终彻底拆除不同金融业务之间的"防火墙".(2).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透明度.长期以来,日本金融业的经营状况一直是一个"黑箱", 民众对他们的经营业绩不甚了解,这次发生了金融危机,使民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另一方面,由于日本金融机构隐瞒自己的真实战况,使他们失去了国际金融界的信任,不仅增加了自身的经营成本,也为自己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设了一道樊篱 .由此可见,增加透明度不仅是国内民众的要求, 也是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必备条件.(3).通过修改<<日本银行法> >提高日本银行的独立性.这一点已经做到了.(4).设立金融监督厅,使政策制订和执行分离,强化维护金融安全的监督体系,改变过去的以"护卫舰" 制度为基础的日本金融制度.(5).设立固定的不良债权回收机构, 以解决金融业的不良债权问题.民间企业可以设立"讨债公司",参与不良债权的回收业务,帮助金融机构讨债,也可以设立股份制的" 不良债权回收机构",负责收购和处理不良债权.3.实行适度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目前,日本由于日元的急剧贬值使其进口商品价格更低, 带动国内商品及劳务价格下跌,可以说日本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这时实行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对发展经济是极为有利的, 一方面它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就业,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人们的信心, 更何况国际上也公认3%左右的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4.确立一个正确的经济增长点.八十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想把住房当做自己的经济增长点,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加以控制,地价狂炒 ,使日本成为世界房价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普通职工又买不起,形成了严重的泡沫.我认为把房地产作为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点也未尝不可, 但要有国家相关的政策加以限制,使它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龙头,不要成为带动泡沫经济的龙头.另外,日本还可以考虑以高科技产业作为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扩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也要改革原有缺乏活力的科研体制,尽量发挥各类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国经济现状与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现状与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现状与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一: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特点(1)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

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在1万家左右。

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

(2)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

(3)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

(4)通货紧缩、经济衰退;1.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减小,金融业开始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房等领域倾斜融资政策。

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

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

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

另一方面,对于推崇一户一屋的日本都市来说,地价上升带来了严重的住宅不足问题。

对于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劳动者,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迁往郊区。

当时这种状况导致了人们早买早赚的心理,进一步刺激了地价上升。

当时地价带来的住宅问题,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关注。

之后政府采取平抑地价的政策,对金融机构也施加了压力。

(这一点的表现各位是否感觉到与我们如此的接近或相识)2.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

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测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世纪90年代末的日本土地资产价格总额可以购买 大约25倍的美国,其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3/29/2020
房地产行业日益火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伴随股票价格力气攀升,低价开始飞速上扬。
3/29/2020
房地产行业日益火爆
企业纷纷倒闭
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 年都达1万家以上。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 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 17.1%。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 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然而,在1991~1996年 的6年间,年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少则5.6万亿日元,多则9.2万亿 日元,到1998年则进一步达到14.38万亿日元。企业大量倒闭, 加之企业实行重建所采取的裁员措施,使日本的失业人员大 幅度增加,在2000年为4.9%,2001年9月为5.3%。
日本六大城市的商业区地价指数,从1955年到1988年短短33 年间竟暴涨100倍。但在此期间,日本名义GNP上涨还不到 44倍。低价疯狂上涨,加上日本从80年代又执行了错误的 金融政策,放松了银根,严重助长了这一时期的投机活动。
据调查显示,从1985年到1990年5年间,日本全国地价就上涨 了近一倍。地价上涨所产生的虚拟资本收益高达千万亿日 元,相当于同期日本GNP年平均值的3.6倍。
银行信贷泡沫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其保值增值性在国土面积狭小的 日本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房价、地价不断上涨,使得包括权 威银行在内的许多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只要有房地产作抵押, 贷款就不会有任何风险。这种做法为银行的巨额呆帐埋下了 祸患,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企业的融资需求出现了急剧 上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年均约为116 亿日元,比前4年平均增加一倍。
• 原因中最重要的两点为“广场协议”的签订以及 错误金融政策的制定
经济危机暴发的原因(深层次原因)
(一)主导产业选择失误 日本的主导产业选择失误,将大量资金投 入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不但产生了泡沫经 济,而且影响了产业升级,使其在国际经济 舞台上同美国的竞争步步失利,不得不进 行一系列调整。日本原有的主导产业出现 衰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饱和 需求下降,如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二是产 业竞争力相对变弱。
废墟上的经济奇迹
• 成就: • 1、二战后摆脱因战败而带来的贫穷和饥
饿,在一片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崛起 • 2、从1966年到1986年的二十年,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
1)战后政府民主改革,建立自主经济 制度; 2)实行农地改革; 3)落实教育方针; 4)冷战局面的形成与美国入侵朝鲜, 为日本经济重新起飞提供了机遇
日本经济危机的表现
➢股票市场急剧膨胀 ➢企业纷纷倒闭 ➢房地产行业日益火爆 ➢银行信贷泡沫,坏账大量增加
股票市场急剧膨胀
1、1985年—1987年,日本股价上涨了近一倍。 如1987年10月,世界股价因为美国的“黑色星期一”股灾
不断暴跌,但日本政府进一步放松银根,经济继续呈现过热 状态; 2、1987年末,日本股价总额达到全球股价总值的近一半。
非银行金融机 构 -
-
-
5.3
9.0
美日贸易摩擦与“广场协 议”
日本错误金融政策的制定
美日贸易摩擦
•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国内经济繁荣,在出口导向型经 济战略的引导下,获取大量外汇,已连续十多年对美贸 易顺差,并且数额逐年增加,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 擦日趋尖锐。
• 80年代日美两国的贸易摩擦焦点转移到汽车。到1980 年,日本汽车生产量超过1000万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 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日本汽车在美国挤进了近三分之 一的市场,而美国在日本市场仅占1%的份额。美日贸 易摩擦日益加剧。
上调后贴现率 3.25 4.25 5 5.25 6
• 一方面,日本为了避免日元的过快升值大量购买美 元而带来的“日元升值萧条”,制定了以国际投资、 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扩张为引擎的内需型增长 策略。为了这一策略能够进行下去,日本被迫增加 货币的投放量,并一再放松银根,使基准利率多次 创下了历史新低。
紧缩和经济衰退并举的长期停滞期。
经济危机暴发的原因
经济危机暴发的原因
• 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国际社会、经济 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是日本此次经济危机暴发的直 接原因,也是促使日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动 力;
•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局限,是造成此次经济 危机的诱因;
• 日本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落后导致了此次经济 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国是东北亚一个由本州、四国、九州、 北海道四个大岛及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公元4世纪中叶成为统一的国家,当时称为大和 国,645年大化革新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19世 纪中期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二战 战败后实行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君主立宪制,经 济实力迅速提高。日本人口超过1.2亿,以大和 民族为主。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国 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 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为八国集团之一,首都东 京为亚洲最大最领先的城市。日本狭隘的地理空 间和资源上匮乏,造就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你能想象到这繁华背 后的危机吗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
对中国的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三次增长 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
日本经济危机始末
经济泡沫破灭的后果
直接原因 深层次原因
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
对中国的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三次增长
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二战期间,随着军事失利, 其经济遭遇了重创。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 拆迁设 备作为战后补偿,此项政策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恢 复。 第一次增长 随着美苏关系的日趋紧张,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以及日本民众 反美情绪的高涨,美国唯 恐日本也成为反美国家,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本的政 策,开始向日本提 供物资援助,并开始扶植日本的资 本主义以及垄断资本。 第二次增长 1950 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在日大 举筹措物资,日本借此机会大规模扩大生产,使 垄断 资本迅速积累,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使经济迅速恢复 到站前水平, 并走上扩大再生产的轨道。 第三次增长 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世 界资本主义大发展,日本经济也高速发展,尤其 是制 造业。
• (二)日本自身的经济转型失败
• 传统产业缺乏新的增长点,新兴产 业发展缓慢。进入九十年代,日本的 汽车、化工、家电等主导产业缺乏创 新。长期以来,日本执行重引进仿效、 轻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 导致产业结构僵化尤其是高技术产业 发展后劲不足。
• (三)对土地神话的深信不疑
• 人们相信在日本土地价格永远上涨 的神话。某些人竟然相信购买房产是 唯一保值增值的办法。土地价格在 1955—1987年保持年均增长16%的速 度。土地的稀缺性加上日本人的盲目 性,产生了土地神话。土地只会升值 不会贬值的逻辑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根 深蒂。
股票市场急剧膨胀
当时有学者做过统计,日本在1985—1989年四年间年平均增 长率近50%,实际GDP增长还不到5%。这种畸形的“增长” 显然是认为投机炒作的结果,也必然孕育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人口只有美国的一半,GNP只有美国60%的日本,股票市值 竟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股票市场急剧膨胀
房地产行业日益火爆
(单位:亿美元)
财政年 度
财政部 公布赤

1981 790
1982 1280
1983 2280
1984 1850
1985 2120
1986 2210
“广场协议”
(三)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1、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国民财富以几何
级数急剧膨胀,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 2、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位经济大国; 3、日本企业家纷纷在世界各地收购公司,置
十鞭金树【郁 里丝钗底东华 樱车沽迷京 花影酒楼杂 十匆醉画事 里匆余里诗 尘去春人】 。,。,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 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 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 (次于美国和中国;[第四名: 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 世界第23位。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 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 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 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 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 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 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自 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 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 汽车制造业。
(六)银行业对房地产业无限制的发放贷款
1951年—1961年金融机构贷放款项去向及金额(单位:
年度
制造业
1951—1960 49.0 1961—1970 46.6 1971—1980 35.5 1981—1985 32.0 1986—1991 20.3
不动产业 0.6 2.8 5.9 6.5 10.9
银行信贷泡沫
股市、银行信贷、房地产三大要素,将日本经济推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使得日本在“经济起飞奇迹”的光环下愈发得意, 但是,经济虚高却使社会收入公平遭到严重破坏。日本政府迫 于灼热的经济现实,开始调整其经济政策,日本央行从1989年3 月起11个月内连续5次提高贴现率。然而,急剧收紧的货币政策 刺激了资产泡沫。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以通货
“广场协议”
(一)协议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加剧,对外 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 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