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艺术作品的结构分析--论文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篇1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摘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
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
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
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
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
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
艺术概论的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的论文范文艺术概论是探讨艺术本质、功能、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本文旨在从艺术的起源、特性、分类、功能和审美等方面,对艺术进行一个全面的概述。
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至今没有定论。
一种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
无论是模仿还是表达,艺术的起源都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艺术的特性艺术具有创造性、表现性和审美性。
创造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活动的重要特征,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创造出新颖的艺术作品。
表现性则是艺术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能够引起人们审美体验的特性。
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艺术形式,可以分为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等。
按照艺术内容,可以分为现实主义艺术、抽象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等。
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是艺术最基本的功能,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教育功能体现在艺术可以传递知识、价值观和文化。
娱乐功能则是艺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
社会功能则是指艺术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互动的。
一方面,艺术反映社会现实,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另一方面,艺术也能影响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艺术作品常常是艺术家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结论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艺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欣赏艺术的美,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概论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
未来的艺术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与融合。
艺术概论论文
人类在按照美学的规律创造世界和自身的实践活动时, 也是人类对痛苦的现 实的超越。 人的生命是灵与肉的统一, 也是自由意志与自然规定性的统一。 这种 二重结构说明了人类的肉体必须服从自然的规定性, 而人的灵魂则永远追求自由 的超越。所以,人生常常面临着现实和理想的矛盾, 这是人的生命运动和人生辩 证法。这种内在的矛盾性使人的生命系统永远的处在不平衡的状态, 因此每个具 有自我意识的人都会体验到巨大的痛苦, 这种痛苦是生命本体意义上的痛苦, 是 人生的体验。 而对生命自由的追求, 就成了生命系统非平衡的调节。 通过这种调 节,人们获得了一种愉悦感。 艺术审美就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我 调节机制。
四、艺术和艺术家
艺术家,通常认为,就是艺术的制作者。 艺术首先是艺术家制作出来的物品, 自然地,是艺术家使艺术成为艺术, 没有艺术家, 艺术似乎是不可能的, 艺术家 以及他的艺术制作活动是艺术的主导因素。 逻辑地看,艺术活动首先是艺术家的 制作活动,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的制作活动的最后结果。
首先,艺术活动是以艺术家为主体的活动, 我们绝对不否认艺术家对艺术制 作活动的意义, 正因为艺术家的存在以及艺术家的制作活动的水准的高低, 就自 然决定了艺术作品的产生和水准的高低, 否则那些非凡、 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不会 产生的。但是,我们把问题拓展开来看, 如果说, 艺术家的制作的结果是艺术作 品,推而广之,就是艺术。 那么,是什么使得艺术家的制作得以成立?也就是说 成为艺术作品,成为艺术,是他赋予的他的制作品的风格, 还是情感,还是其他? 这些都无法说明这一问题,而且会使问题再一次陷入到循环论证中而无法自拔。 进一步的问题也就是, 在艺术家的制作活动开始之前或进行中, 他是否明确或已 意识到他正进行着艺术活动, 是否明确他的制作的结果将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其 他,如果是这样,那他已经就是按照艺术的模式和规则来进行艺术产生,那么, 艺术的创造性又怎样灌注其中, 艺术家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出来呢?这些问题又 涉及到了艺术的意义问题,这就促使我们从其他方面而不是从艺术家出发去探 究。显然,从艺术家为逻辑起点来探讨艺术的意义, 认为艺术家就是艺术的立法 者,艺术家使艺术作品得以成立的观点,同样使得问题简单化了。②不难发现, 艺术创造并非艺术家为遵守规则而遵守规则, 实际上只是为了某种艺术创造才去 遵守这样或那样的规则, 艺术家不是遵循了某些规则而成就了艺术。 因此,需要 有另一种线索来研究艺术家是如何赋予艺术品的艺术性或者艺术质量以及艺术 规则的艺术质量。
艺术概论论文(精选3篇)
艺术概论论文(精选3篇)艺术概论论文篇一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
在大部分音乐专业学生的意识中,专业课指的是各种术课(如钢琴小课、声乐小课),和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曲、音乐史等理论课程,而把艺术概论排除在外,所以,教师有必要在上课之初从-白话文§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音乐、艺术与自身发展等角度将《艺术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阐明清楚,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主动学习。
第二,教材的选择。
《艺术概论》的教材种类繁多,难度深浅不一,各有侧重。
如王宏建主编的《艺术概论》,这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从艺术本质、艺术门类、艺术发展、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艺术创作几部分系统、全面、专业地阐明了艺术学,内容较为深奥,是所有艺术类从业人员都适用的艺术学专著;而专门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由彭吉象、张瑞麟所著的《艺术概论》一书,虽然也是从艺术概说、艺术种类、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等方面进行编著,但它更侧重于从音乐的角度来阐明艺术的哲理性,较多地结合了音乐作品、音乐欣赏等内容,不失为一本适用于音乐学专业的好教材。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再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笔者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仍有不适之处,于是及时调整,选用了由郑锦扬主编的《艺术概论》,这本教材与前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将艺术原理与艺术门类分开,大幅度地增加了艺术门类的内容,每门艺术门类都从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展开,更加侧重于艺术的实用性,对于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内容比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书本内容,略做了调整。
先从具体的艺术门类,即学生最为熟知的音乐开始,让学生对课程产生一种亲切感,再继续美术、舞蹈、戏剧戏曲、电影、文学等内容,通过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发展、特点,对各艺术名作进行赏析后,最后结合艺术原理的部分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艺术概论论文-艺术创作中想象的理性探讨
艺术概论论文:艺术创作中想象的理性探讨艺术概论论文:艺术创作中想象的理性探讨摘要:艺术创作中的想象来源于生活与生命的本源,想象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途径。
艺术家在观察事物时把看到的事物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赋予作品精神性以反映客观世界。
艺术家将所看到的事物以创作的形式传达出来,从内心到实现的过程就是想象的过程。
想象通过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辨别和筛选,从而创作出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想象;距离;不自由艺术家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在开放的环境中追寻心理需求和观念表达,想象体现在哲学、历史、心理学中,也体现在艺术语言创作实践中。
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释梦、潜意识的研究给现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输送了养料,艺术家汲取其理论作为基础,继承并进行绘画实践,创造出新的绘画语言。
想象从定义来说,是眼前的东西被拿走后的形象仍然保留在脑海中,只是比开始看见的时候更模糊,是渐渐衰减的感觉,这种正在衰减和慢慢消失的感觉成为过去,过去的事物保持在脑海里的印象①。
想象与过去时间有关,和将来时间相连,成为记忆、幻想或梦境。
视觉上形成的想象,通过意识观念传达给大脑。
艺术家通过视觉感知人和动物的生存环境,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动静,获得各种信息。
通过视觉我们能够看到事物,并产生想象和幻想,凭借语言、技法或语境等表达方式在心灵上唤起了对看到的这些事物的另一种空间体验。
艺术家在接受了新形象之后,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体验、思考后,选取、保留、修改并组合成想象中的各种图像和幻想,塑造出期望的艺术形象。
一、想象的距离绘画是情感和精神寄托的形式,想象与现实的距离是真实体现绘画精神内涵和情感的途径。
当现实中的向往不能实现时,人们通过艺术手段表达或者寄托这种向往。
视觉艺术的创作通过形与色、光与影、点与面等类似元素的心理暗示,通过联想某种情境使人的精神安居其中。
想象与现实的距离更类似于精神与现实的距离。
绘画中画面的距离感是现实中欣赏者、创作者与画面体现出的心理距离,所谓“心理距离”②,是指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与作品精神情感之间所具有的心理上的差异。
陈晶、洪玲《艺术概论》带来的新认知艺术需要不断探索
LiteratureAndHistoryAllusions 文史典故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陈晶、洪玲《艺术概论》带来的新认知:艺术需要不断探索文/杨晨摘要:陈晶、洪玲编著的《艺术概论》作为艺术原理这门课的教课书,对于美术生来说是本非常优秀的教材,内容丰富,层次清晰。
作者们从各个维度去分析艺术原理和理论,通俗易懂,填补了笔者艺术理论知识上的不足,对艺术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这本书更像是一个风向标引领我们去探索更多艺术原理的知识。
关键词:艺术原理;理论陈晶,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出版著作《湖北新潮美术》,编著教材《艺术概论》、《美术欣赏》。
陈晶对女性艺术家的看法非常有深度,她认为“女性艺术家创作时带着独特的女性方式和女性气质”,2018年,陈晶作为策展人之一策划了《无关“主义”的女性艺术—湖北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多维景观》的画展,使许多女性画家逐渐被人关注。
陈晶说:“她们的创作基于性别,也超越性别,是女性的艺术,也是所有人的艺术,只是无关主义。
”陈晶在书籍《湖北新潮美术现象》对湖北新潮美术的现象进行讨论,是我们学习和了解20世纪80年代美术的背景和发展提供了资料。
洪玲,现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任教,编著教材《感性工学设计》,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论文《试论中国早期美术发展的内在逻辑》2013年选入《美与时代》下,文章探讨了古人的观念、生活中的技术,以及意识形态对于艺术形成的内在逻辑和重要性,读完会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线条传情达意的艺术价值》中,洪玲对线条的艺术性做了透彻的分析。
两位作者对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发展都有着深入的见解和认识,就像书中所说艺术创作离不开深厚的文化修养,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如此。
这本书正体现了两位作者艺术知识的浓缩,我将从这本书的结构脉络、内容的优点去谈我对书中一些章节的认识。
1 书中结构脉络清晰、章节主题明确,便于读者轻松入门《艺术概论》这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囊括了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第一章讲了艺术的本质及特征、现代美学中的艺术概念和艺术的非定义性。
《艺术概论》期末论文格式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概论》期末论文[谈喜洋洋和灰太狼在中国的发展]学生姓名:罗萧雅学生学号: 110640407院(系):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系年级专业: 2011级动画3班任课教师:李羿卫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空1行)一、中国动画的状况及成因(空1行) 现状 国产动画片产量不足,总体质量不高。
据《中国广播影视报产业周刊》报道,目前国产动画片平均年产仅1万分钟左右,符合播出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又仅几千分钟,这个数量与一个拥有3.7亿少儿、数千电视频道的文化市场很不匹配。
而且,国产动画片的总体质量不高。
目前国产动画片与国际先进动画片相比,在创意·造型、结构、谋篇·启发、审美,流程、制作、运用电脑高科技,乃至整体动画观念和认知诸方面都还显陈旧、粗糙,缺乏艺术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成因 1.动画机构布局分散、机制尚待理顺·制作力量不集中,生产与营销脱节,投入与产出极不平衡,缺乏生气与活力。
2.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动画生产的前期创作与后期合成力量较弱,中期绘制加工却是主业,形成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3.全国动画片播出平台太少。
目前全国只有少数频道播出动画,而它们每日播出时间大多少于20分钟,且基本不在黄金时间内播,从而导致动漫类节目中广告投放偏少。
4.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收购价格低,平均每分钟不到百元,而国产动画目前制作成本则大多每分钟万元以上。
5.国家对动画业缺乏政策扶持。
(一)中国的现状(小三号黑体)因现状 国产动画片产量不足,动画。
据《中国广播影视报产业周刊》报道,目前国产动画片平均年产仅1万分钟左右,符合播出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又仅几千分钟,这个数量与一个拥有3.7亿少儿、数千电视频道的文化市场很不匹配。
而且,国产动画片的总体质量不高。
目前国产动画片与国际先进动画片相比,在创意·造型、结构、谋篇·启发、审美,流程、制作、运用电脑高科技,乃至整体动画观念和认知诸方面都还显陈旧、粗糙,缺乏艺术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V1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V1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概述:艺术设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艺术设计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第一部分:艺术设计的传承1. 艺术设计的起源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时期。
许多文化都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如希腊雕塑、埃及壁画和中国绘画。
2. 传统技艺的传承许多传统技艺,如陶瓷、织物和家具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由手工制作完成的。
这些技术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代表着历史和文化,而且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基础。
3. 线条与色彩的传承线条和色彩是艺术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线条和色彩被使用。
例如,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教堂和拜访建筑上的彩色玻璃窗和拼花地板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经常被用作灵感来源。
第二部分:艺术设计的创新1. 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制造业已经采用许多机器人和3D打印机等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制造效率,而且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包容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包容各种文化和艺术风格。
这种包容性为艺术设计者提供了探索创新和创造新作品的自由。
3. 艺术设计的多样性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的多样性是不可否认的。
在文化和地理的不同环境中,艺术设计的形式和元素也不尽相同。
这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传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1.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
传承保持了历史的连续性,而创新则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找到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点。
2. 传承的启发传承可以为创新提供灵感。
通过研究古代艺术和技术,艺术设计师可以找到潜在的线条、色彩和技术元素,并将它们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
3. 创新的突破创新也可以为传承带来突破。
通过运用新技术和形式,艺术设计师可以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作品,从而为传承带来新的风格和元素。
大学艺术概论的总结范文(2篇)
大学艺术概论的总结范文1、简要说明工艺美术品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答:工艺美术作品本质上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精神产品,工艺美术品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它一方面以物质生产为基础,有着一般生产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的特殊性。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作品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即物质属性不是工艺美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
2、艺术语言是什么?简述艺术语言的特征?艺术语言的基本形象?答:艺术的语言是: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
艺术语言的特征:具有感性的、表象的和情感化的特征。
基本形象: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3、音乐与美术有互通之处吗?简述自己的看法?答:在艺术领域,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音乐和美术也有互通之处。
首先是因为它们本质相同,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其次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
音乐和美术也能同样传达客观世界如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节奏性和韵律性等特点。
4、浪漫主义绘画创作的特征,举例说明?答: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如:埃及石刻石身人面像,李白、杜甫、拜伦的诗,雨果、吴承恩的小说等。
5、素材与题材的区别与联系?答:艺术源于生活,体验生活和积累素材是艺术创作的准备,素材是艺术家在生活体验中的选择、积累的原始资料,是艺术题材的基础,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的基础;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形成的,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
6、园林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园林的特征又是什么?答:园林特征:一是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憩活动。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艺术概论是一门关于艺术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对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帮助人们理解和欣赏艺术,并从中获取思想启迪和审美愉悦。
本文将从艺术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艺术概论的重要性。
艺术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艺术可以起到情感交流和宣泄的作用。
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产生共鸣和感情上的连接。
其次,艺术可以承载文化和历史的记忆。
艺术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社会风貌和精神内核,因此它们对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艺术还能够启发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促使人们对世界、人生和自我有更深刻的思考。
艺术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等因素进行分类。
艺术的主要分类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等。
视觉艺术以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展现,音乐艺术则通过声音和乐器演奏传达情感。
表演艺术以戏剧、舞蹈和武术等形式呈现,而文学艺术则通过文字和语言表达故事和思想。
最后,艺术对社会、个体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艺术还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帮助个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传承也使艺术多样化和具有独特的风格。
总之,艺术概论是一门对艺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艺术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影响等方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深刻内涵。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为社会传递情感和思想,也能够影响个体的心灵和个人成长。
只有通过对艺术的探索和欣赏,人们才能真正体会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大学艺术概论论文范文3篇(最新)
摘要: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动力的推动下,朝着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动力的推动下,朝着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
一、多媒体艺术具有主动传播的功能艺术家都需要将自己的艺术观念和作品及时的进行展示和交流,过去这可能是绝大多数艺术家们,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和不知名艺术家,遇到的最大问题。
他们有想法,有作品,但缺乏与观众沟通的机会。
如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远程传输多媒体艺术作品成为现实。
借助于数码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编辑制作数码图像(包括数码绘画、数码摄影和数码录像),艺术家完成的艺术作品可通过网络发布。
他们可在现场讲解自己的作品,将作品迅速推介给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不必再为寻找发行渠道或展示、表演场所而为难。
同时音频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独自在家里看电影、听音乐。
艺术家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的表演并直接推销其艺术作品,声情并茂。
二、多媒体艺术提升互动的界面在传统艺术形式中观众往往是很被动,给什么就接受什么。
或许观众会有喜欢和拒绝的感受,但与作品本身却无关。
现在网络多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定式在特定地点和时间中的展出作品方式,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他必备了上网条件与交流手段,就可以参与到作品的互动过程中。
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艺术作品进行修改,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趣味和理想的、新的艺术版本。
这种互动性其实是更好地体现了艺术对每一个人的作用和个体性,同样的一张画给不同的人看,看到的内容会有千差万别;同一曲音乐在不同的人听来,肯定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种新的艺术版本不再只是存在于欣赏者意识中的审美经验,而是经过欣赏者的再创造转化为现实的艺术作品。
大学生艺术概论论文赏析八篇
关键词: 《艺术概论》课程开设教材选用教学模式课外学习《艺术概论》是一门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及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具体而言,是指对有关艺术的本质特征、作用、发生和发展规律、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风格与流派、艺术欣赏、艺术批评与社会各系统的关系进行专门研究和探索的学科,它属于艺术学的范畴。
所谓艺术学是指有系统性地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艺术概论、艺术史、艺术批评三大方面。
《艺术概论》既是一门具有系统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艺术基础理论课,又是准备踏入神圣的艺术殿堂的人和广大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的一门共同的艺术基础理论必修课。
一、高度重视课程开设随着1999年全国大规模高校扩招,许多高等艺术院校也不断扩大招生名额。
积极发展高校层次的艺术教育,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考试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盲目扩招往往也会带来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差等问题。
这些生源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素质偏低,生活阅历简单,自控能力较差,但可塑性极强。
这一现状在全国同类艺术院校中相当普遍。
在长期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深感提高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迫在眉睫。
《艺术概论》课正是这样一门课程。
作为艺术院校专业必修的艺术理论基础课程,其开设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对于基础艺术理论理解、辨析的水平,提升其文化艺术修养。
它要求学生起码了解一般中外艺术作品典型范例,并具有用艺术理论的概念分析和思辨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除了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的经历之外,尤其需要相应层次的文化知识。
然而,大学生有艺术鉴赏经历的很少,更没有接触过艺术理论,只有凭直觉去观赏和讨论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优劣。
因此,对他们来说,提高艺术素质的直接体现就在于艺术理论水平的进步。
二、慎重选用课程教材有关艺术学的书有许许多多,其中在艺术教育中较有影响力的是《艺术学概论》和《艺术概论》。
《艺术学概论》是由北京大学艺术系彭吉象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编著的。
艺术概论论文
艺术源于生活摘要:艺术源于生活,但却又高于生活。
艺术生活及思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我相信这种力量,就如同相信河流中的水一样,任它把自己带到想去的地方,逆流而动,只会带来灾难,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艺术上,只要闭上眼睛,下自己的心灵之河,它就会把自己带到应该去的地方,当感知到它的时候,就不需要再闭着眼睛了,就会感到来自心灵之河的推动力,睁开眼睛,随心而动就可以了。
关键词:艺术生活灵感引言艺术,迄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
通常认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互联网纾,表示对互联网纾及自身,对二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
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
通俗的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
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
这里所说的艺术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换句话说,所谓“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这种事物内部的一种规定性。
艺术与政治、宗教、经济、道德等相联系,而且积极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它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并且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不但反映了现实美,而且也创造着艺术美;它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让人们从中体会到了世间的真、善、美,提高着人们的道德和审美。
生活和艺术一样是有生命的,生活本身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人们和生活相处,你若想维持一种关系的话,那么双方都应是平等的,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所以应该互相给予、互相接受、互相尊重、互相倾听。
正如艺术概论中所说,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民族,一定的社会制度、教育背景下成长、成熟、发展起来的,他们的艺术源泉来自生活所给予的能量(包括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情感历程和情绪因素等,这些因素或欢乐或悲伤,或感性或理性),这些能量带个了他们的创作冲动。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审美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艺术概论作为研究艺术的学科,不仅关注艺术作品本身,更关注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的本质、功能以及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首先,艺术的本质是多维的。
它既包含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艺术作品往往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世界的理解融入作品之中,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其次,艺术的功能是多样的。
艺术可以作为审美的享受,给人以美的体验;可以作为情感的宣泄,帮助人们表达和调节情感;也可以作为思想的传递,启发人们的思考和认识。
艺术教育在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艺术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作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和欣赏。
再者,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
艺术不仅存在于博物馆和画廊,它也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建筑、服饰到音乐、电影,艺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艺术的普及和推广,有助于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反映了人类的精神追求。
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同时,艺术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人类对美、对真、对善的不懈追求。
综上所述,艺术概论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通过对艺术本质、功能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艺术的熏陶下,提升自我,丰富生活。
艺术概论论文
摘要试图探讨艺术的特征,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艺术的本质;这种追问必须要建基于人的艺术活动之上,进而才能对艺术的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最后从人的心灵出发,将艺术的特征归结清楚。
关键词意识形态模仿说正文二、什么是艺术?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同时我们可以举出无数的艺术家。
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问题,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
艺术是什么?对于此,前人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而且接着他们的思考,我们仍可以继续回答下去。
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我们即使将所有的解释加在一起也还无法说明什么是艺术。
对艺术的本质问题的追问的不可置否性,在现代艺术中显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显示着并不具有实体的艺术,也就是这种没有的存在,如何在人的心灵中变现为实体的艺术活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很显然,面对“什么是艺术”这类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放弃对艺术的追问,而是要改变这种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必须首先思考艺术之为艺术的心灵特质,放在对人的艺术活动的考察上,使我们的思考直接从“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前的问题开始。
通过艺术活动的分析,进而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接受等所有的艺术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艺术与心灵的关系中去寻求艺术的意义。
四、艺术模仿说艺术模仿说以艺术作品与世界的关系为其探讨的主要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这种无限多样的自由创造性,因为它一味地强调艺术和现实世界的完全的符合。
但事实情况是,艺术就是艺术,它和现实就是不一样的,绘画中的颜色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根本见不到。
小说总归是一种编造的故事,但它们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使人神情激荡,思绪飞扬。
为什么又会如此呢?显而易见,用艺术作品和现实之间的这种生硬的关系来说明这些问题,已显得极为力不从心了。
试论《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84试论《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李玉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摘要:《艺术概论》是一门以人对审美的认识、审美产生的情感和审美创造这一复杂的活动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目的在于发现各个艺术门类的一般规律。
文章论述艺术理论的研究方法从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这三种艺术理论及其哲学方法论的评析中产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来解答艺术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艺术理论;研究方法;哲学方法论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艺术概论》是一门艺术理论,即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的研究对象,艺术理论以人对审美的认识、审美产生的情感和审美创造这一复杂的活动等为研究对象,为阐明艺术的本质、归纳总结艺术的门类和艺术的发展,及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及艺术作品的接受,艺术的门类有很多,艺术理论以发掘各个艺术门类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为主要目标。
(二)主要内容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艺术的本质、艺术的门类、艺术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性质、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创作方法、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等等。
艺术的本质包括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和审美本质三个层面,它们彼此联络又相互渗透,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与作为“中间环节”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通过“中间环节”联系经济基础,艺术的审美本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
艺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经过生产劳动实践后,激发自身创作思想和感情而产生,进而推动艺术的发生。
艺术通过对历史的继承和革新进而得到发展,艺术通过各民族、各个时代的对比,吸取优秀艺术的营养,抛弃糟粕,创造发展更高级的艺术。
艺术家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充分发挥其艺术作品创作的主体性,通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创作出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提高国民精神素质的艺术作品。
《艺术概论》教案——第四章 艺术作品
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艺术作品》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媒介的含义、类别和作用,理解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了解艺术语言的意义,了解艺术形象的类别及特点,理解“典型”和“意境”的内涵,理解艺术意蕴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艺术语言的意义,艺术形象的类别及特点,艺术意蕴的内涵。
2、难点“典型”和“意境”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内容】(导入)【艺术作品三个层次】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作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在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中,艺术作品处于空心的地位和环节。
艺术作品是一个整体,但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艺术语言,它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是由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的层次;第二层是艺术形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物态化;第三层是艺术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具有象征和寓意、哲理或诗情。
【艺术媒介】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同种类的艺术语言是由不同的物质媒介材料所构成。
如美术语言由颜料、木石、泥巴、金属、笔墨等材料因素组成。
这些物质材料,在未进入作品之前,它们只是具有艺术语言的可能性。
当它们从属于特定的创作意图,被利用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和运动,成为具体艺术形象的体现者时,才真正发挥了构成艺术作品外部形式的作用。
艺术家的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以及艺术传达都需要以一定的啦作为依托,对艺术作品的接受与消费也有赖于媒介而得以实现。
艺术媒介,是指在艺术活动的总体过程中,艺术家将内在艺术构思外化为为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展示、传播的具有独特性的承载物质、材料以及符号体系。
■艺术媒介的类别(一)物质材料媒介1、艺术感性的物质材料媒介(艺术家会因为一定的物质材料而起兴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受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最先接触到的是某种可以生发感性的物质材料媒介。
艺术概论论文
艺术概论论文艺术概论是高校艺术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人类艺术活动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艺术概论论文篇1浅谈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艺术的拓展和延伸,从建筑室内装饰、室外景观再至公共场所景观设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泛,是融合多学科、多领域新兴边缘学科。
它以我们周围的“人为环境”为研究对象,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活指导,帮助人们不断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营造环境优美、丰富多样的生活氛围,从而保持城市的生态、人文、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平衡。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流派;倾向;影响1 初探对环境设计的定义21世纪初的今天,正是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相交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深刻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渴望也与日俱增。
在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装饰材料层出不穷,各种装饰手法花样百出,但不管如何变化,“设计理念”作为重要的设计因素而被广大设计者乐此不疲地追求着。
也就是说,一个设计作品如果没有好的设计理念,那这个作品就如“死肉”般,没有一丝的生命。
有定义说:环境设计一般指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
协调“人—建筑—环境” 的关系,创造和谐统一,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桥梁,人们寄希望于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设计的定义,各类辞典有不同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如下:设计、意境、计划、草图、素描、结构、构想、样本等,因此可以说是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构想、计划,并通过实施,最终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最终目的。
2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流派倾向(1) 新古典主义。
在现代结构、材料、技术的建筑内、外部空间用传统的空间处理和装饰方法,以及陈设艺术来进行设计,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称为新古典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
术
作
品
的
结
构
分
析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08环艺二班
学号:*********
姓名:***
日期:2011-5-15
指导老师:***
一、
对艺术作品结构的探讨,历来都为美学和艺术理论所关注,且众说纷纭。
但众多的说法中,对艺术作品所做的内容与形式的二分,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
作品结构上的内容与形式二元对立的思想在近代美学中正式形成,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孕在古典美学中。
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是“理式”的“影子”或“幻像”;艺术作品只能在“外形”上对“理式”加以模仿,而不能分享“理式”本身。
在这里,一方面,还没有内容和形式的二元对立的思想;另一方面,艺术作品只是“外在的形式”,“与真理隔了三层”,这也隐约暗示着后来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的某些因素。
亚里士多德指出,事物为“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所规定;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赋予材质以形式,形式本身就是作品的内容。
这里的“形式”与“材料”的对立,虽不等于后世的内容与形式的对立,但无疑蕴含了二元对立的思想。
二、
只有艺术作品的整体,不存在纯然的“内容”与“形式”,因为没有人可以将“内容”或“形式”从作品中分离出来。
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指出:“形形色色的两极对立范畴,如能指/所指、自然/文化、语音/书写、感性/理性等均受到质疑。
”因为,传统哲学总是将这些范畴组中的前项置于中心在场的位置,并主导后项的存在。
所谓“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只不过是逻辑上的预设,缺乏真正可靠的基础。
在艺术作品中,几乎没有什么因素可以被看做是纯然的“内容”或“形式”。
例如,舞姿是舞蹈艺术的语言因素之一,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它使舞蹈结构上的承转鲜明呈现出来。
在这一个意义上,它显然应该属于形式的范畴。
但是,“舞姿在舞蹈中既作为模式的一部分,又是感情要素的一部分而存在”,“把观众引入主人公的灵魂深处”。
三、
艺术作品在结构上的基层就是“材料与媒介”,它是艺术作品赖以存在的物质凭借,即海德格尔所说的“物因素”。
“在建筑作品中有石质的东西。
在木刻作品中有木质的东西。
在绘画作品中有色彩的东西,在语言作品中有话音,在音乐作品中有声响。
”与之并列的,还有作品构成、存在及展示所凭借的物质媒介,例如画笔、纸张等之于绘画,乐器之于音乐,人体等之于舞蹈,摄像设备、放映设备等之于影视等。
四、
技术、技艺对于艺术的重要性,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看就更为清晰。
“艺术”(Art)一词本来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或“技艺”,无论古希腊人,还是中国古人,都是这样。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木匠造床或农民植树,还是诗人写诗或画家画画,都是“技艺”。
这说明,艺术本来就是从技术与技艺中升华而成。
直到现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仍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工艺美术中,有时技术或技艺本身就能构成一种工艺的式样,比如微雕。
艺人通常更喜欢说“看我的绝活!”而不是说“欣赏我制作的工艺品”。
“绝活”这个词表明,工艺注重的是不同凡响的“技术”或“技艺”,“艺术性”倒在其次。
因此,“对于工匠、艺人和工艺师而言,要紧的不是创新,而是继承;不是别出心裁,而是技艺娴熟。
”
五、
艺术家将其精湛的技艺施展在材料上,对它进行改造、整合并重新组织,改变它原来的存在方式和性质,使其成为“另一种”存在——“组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寓有“意向性”的内在品质,即艺术作品的符号或图式。
在这一过程中,
材料消失了,因为它藉由艺术家的创造性行为而转化和升华为艺术语言。
“这种创造活动的实质是由艺术家有意识的明确行为构成的,但这些行为总是以某种物理的作用来实现自己,而这些作用是由那实现或改造某种物理对象——物质材料——的艺术家的意志所引导的,赋予物理对象以它藉以成为艺术作品本身存在的基质的形式。
”材料由艺术家的意志改变了它的物理法则,因而作为艺术作品的有机部分隶属于艺术存在的法则。
从这一层开始,作品褪掉了它的“物的因素”,并以符号、图式尝试着对人的“内在”进行“敞开”。
因此,符号、图式层也就是作品的形式层,即狭义上的艺术语言层。
六、
“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写实主义,也没有不偏不倚的或绝对忠实的自然正义,任何对现实的复制都不是自动的和机械的。
”事实上,任何艺术作品及其“形象”都是一种意向性的存在物,形象“此在”,意指“彼在”。
艺术家不是机械的存在物,他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主要是从这个世界抽取某个确定的、有意义的对象,使之成为自己的财富,并不断地把我们领到这个对象上去。
”这就决定了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层不可避免地带有艺术家的意向性。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作品中的“形象”也就是“意象”。
七、
意蕴层是艺术作品的结构中最为深远的一层,仿佛行星之虚无缥缈的“光带”,相当于英伽登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中的“形而上质”。
荚伽登认为,伟大的作品中的再现客体层能够呈现出“崇高、悲剧、恐惧、震惊、神秘、丑恶、神圣、悲悯”等特质,它既非客体性的,也非主体性的,“通常在复杂而又往往根本不同的情境或事件中显露出来,作为一种氛围弥漫于该情境中的人与物之上,并以其光芒穿透万物而使之显现。
”
这种由“意向”或“意境”所引发的哲理性意蕴,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典诗论所讲的“象外之象”或“弦外之音”。
受老庄哲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不太“滞于外物”或者执着于观相,而总是力图“把握那个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的“‘道’”,或者力图在色相中悟“禅”。
然而“象”却总是有限的,主体需要超越这有限的“象”或“色”,在“象外”探寻“道”,在“色空”中悟得无上正等正觉。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
”这里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艺术作品在其结构上各具特色,或者某一或某些层次相对鲜明或突出,或者不那么明显。
例如许多写实主义的绘画、雕塑作品,在意蕴层上可能就不具有什么形而上的哲理;而抽象主义的绘画、雕塑作品以及古典音乐则在符号、图式层上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因此,读者或欣赏者在阅读或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必亦步亦趋地执着于这里的一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