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别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为武当派张三丰祖师所创。

内家太极拳正确的练功方法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础功夫最为重要,就如上学一样。先学笔画,然后组字,再懂字意后造句、作文”,数、理、化等也是如此;随着你读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等作出不同阶段的组合、认识、掌握与升华,,

在太极图中,太极修点,也就是阳鱼的阴点、阴鱼的阳点;阳鱼为动功,阳鱼中的阴点为动中之静功,是肢体形外三合之功,也称“知人功夫”。阴鱼为静功,阴鱼中的阳点为静中之动功,是精气神内三合之功夫,也称“知己功夫”、“丹田功夫”,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阴阳互补的体现。

太极拳求的是跟顶劲也称通臂劲,其劲道走向为以脚催膝、以膝催胯、以胯催腰、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腰为轴、以意领气,意到气到、形神俱到的过程。

他剛為柔

太極歎功十三瓦

“太极十三式”为定、进、退、顾、盼、棚、

捋、挤、按、采、列、肘、靠,共十三式。

其过程为:无极生无极桩,因《无极修真》主张修的是先天真元,即:内气运行、身识应对、感觉应对、情志掌控等等,然后通过导引、调心、调式、调息使神意合一,融通于肢体以便挖掘自身潜能,使气机随意而动,从而做到无处不是手,无处不丹田

的功法过程,, 。

“无极”从形态上讲是无动状态,属阴;而“太极”是大动状态的开始,属阳。故“无极桩”没列入太极十三式内。

无极桩生中定式,中定式生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五式之体,通过五式之体的训练正肢体筋骨,聚合身体散乱之精气,平衡自身阴阳,使五脏六腑精气神旺盛,以调和内外三合之功夫。

然后通过推手、喂手、听劲、懂劲以感觉对方的劲道走向,加强自身的身识应对,使形神兼备,心意统一。

然后以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为用,在保持太极运动理法的基础上,通过推手完善内外三合的实施,以神意运用做到打放自如,无处不丹田,无处不太极的手法,给太极散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举手投足时的每招每式都能用于技击,每一动作式子都有拳意的贯穿,以神意运用自然而动都能形神俱妙,都能符合太极十三式的要求,以自我不同的体悟认识,化生自我风格的套路,以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功夫结果,如挖掘浅能、去病、养生、延年益寿、自卫防身等。

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揆心需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

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仲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卅字,

字字真切意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功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心解(陈微明注)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以心行气者,所谓意到气亦到,意要沉着,则气可收敛入骨,并非格外运气也。气

收敛入骨,工夫既久,则骨日沉重,内劲长矣。以气运身者,所谓气动身亦动,气要顺

遂,则身能便利从心,故变动往来,无不从心所欲,毫无阻滞之处矣。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有虚灵顶劲,贝帰神自然提得起;精神提起,贝IJ身体自然轻灵。观此,可知舍精神而用拙力者,身体必为力所驱使,不能转动如意矣。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与敌相粘,须随机换意,仍不外虚实分得清楚,则自然有圆活之妙。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

发劲之时,必须全身松净。不松净则不能沉着,沉着松静,自然能放得远。专主一

方者,随彼动之方向而直去也。随敌之势,如欲打高,眼神上望;如欲打低,眼神下望; 如欲打远,眼神远望。神至则气到,全不在用力也。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顶头悬,则自然中正;松静,则自然安舒;稳如泰山,则自然能撑支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九曲珠,言其圆活也。四肢百体,无处不有圆珠,无处不是太极圈子,故力未有不能化也。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太极虽不用力,而其增长内劲,可无穷尽。其劲如百炼之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搏兔之鹘,盘旋不定;捕鼠之猫,待机而动。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静如山岳,言其沉重不浮,动若江河,言其周流不息。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蓄劲如张弓,以言其满;发劲如放箭,以言其速。

曲中求直,畜而后发。

曲是化人之劲,劲已化去,必向彼身求一直线,劲可发矣。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含胸拔背,以蓄其势。发劲之时,力由背脊而出,非徒两手之劲也。身动步随,转换无定。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

粘、化、打虽是三意,而不能分开。收即粘化,放是打,放人之时,劲似稍断,而意仍不断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折叠者,亦变虚实也,其所变之虚实,最为微细。太极截劲,往往用折叠,外面看似未动,而其内已有折叠,进退必变换步法,虽退仍是进也。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其至柔者,乃至刚也。吸为提为收,呼为沉为放,此呼吸乃先天之呼吸,与后天之呼吸相反,故能提得人起,放得人出。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太极

拳盖养先天之气,非运后天之气也。运气之功,流弊甚大。养气则顺乎自然,日习之养

之而不觉,数十年后,积虚成实,至大至刚。至用之时,则曲蓄其功,以待发既发则沛然莫之能御也。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心为主帅以发令,气则为表示其令之旗,以腰为纛。则旗中正不偏,无致败之道也。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无论练架子及推手,皆须先求开展,开展则腰腿皆动,无微不到。至功夫纯熟,再求紧凑,由大圈而归于小圈,由小圈而归于无圈,所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也。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太极以心意为本,身体为末,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腹松净,不存丝毫后天之拙力,则气自敛入骨,气敛入骨,其刚可知。神要安舒,体要静逸,能安舒静逸。贝V应变整暇,决不慌乱。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内外相合,上下相连,故能如此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此言与人比手之时,牵动往来,须含胸拔背,使气贴之于背,敛于脊骨,以待机会机至则发,能气贴于背,敛于脊骨,贝惟力由脊发,不然,仍手足之劲耳。神固体逸,则不散乱。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此乃形容绵绵不断,待机而发之意。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太极纯以神行,不尚气力,此气言后天之气力也。盖养气之气,为先天之气;运气之气,为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