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布雷特·丢勒作品赏析
名画赏析--丢勒的《精神忧郁》
名画赏析--丢勒的《精神忧郁》丢勒《忧郁》24×20厘米现藏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馆。
铜版画《忧郁》,画面上有诸多象征因素,迄今还难以做出确切的说明,不知丢勒所赋予的所有物件,与他对中世纪的科学与当时的炼金术的表征有什么联系。
画上有一硕大的多面体、圆球、天平、钟、刨子、缺口的剑,沙漏记时器、入睡的狗、斑上的数字,以及用石笔在书写的哪个神话人物丘比特等等。
所有的一切寓意何在?这在所有关于丢勒的研究材料中均无明确的答案。
这幅画作于1514年,是在德国宗教改革的前夜,它多少濡染着一种时代转变的精神,可能画内渗透着的某些哲理因素与此有关。
上述这些复杂的细节似乎也饱含着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对自然与人生探索的象征意义。
我们在画上看到一个坐着沉思的强健女性,她是忧郁的象征,她的全神贯注,表明在思索着一些充满苦闷、困倦甚至失望的问题。
好象有一种束缚力,使她无力解脱。
她背上有一对翅膀,但不能飞翔。
她手中拿着的圆规,是她想测量又找不出答案的科学工具;左侧一旁的丘比特(小爱神)竟也撅起嘴唇,不再嬉戏,在那里发楞。
而那条蜷缩着的狗,正在打瞌睡。
这里显然是一间学者书斋,外面又象是木匠作坊,前景上有许多木匠用工具。
墙上和地上散置着的天平、沙漏计时器、锯子、刨子、圆球和多面体以及木梯等,都处在一种凝滞状态,惟独在天际和海港上空之间,有一只蝙蝠,抓住一条上面书有忧郁字样的标签迎面飞来。
在右上角的建筑物的墙上,挂着一幅有名的四次方阵(也可称魔方阵,把与1、2、3……相连续的整数,配列成正方形,使排列在纵向、横向及对角线各数的和相等,就称之为魔方阵或称方阵),而方阵的最下一行的中间两格,正好是1514,就是这幅铜版画的制作年代,据说它也是丢勒的母亲去世的年代。
那么这个忧郁的女子以及图上所有细节意味着什么?美术史家们有不同的推测,笔者拟取其中一个说法,认为较能通达:即是说这里的工具与科学仪器所引起的忧郁,是属于当代的实用知识,它们象征对宇宙秘密的探索,但在种种复杂的未解之谜前,这种探索停步了。
丢勒——版画之父
欧洲版画艺术的第一人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Dürer,1471-1528)是德国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乃至德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丢勒的自画像数量虽然寥寥,却举世瞩目,他本人更是被誉为“欧洲自画像之父”。
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
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
自画像是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肖像画,它表达的是一位艺术家对“自我”的再认识,单纯地是画家本人对自身的审视,不会被他人左右,无论是审美角度、画面布局、色彩搭配以及绘画风格皆忠于画家本心。
圣母七苦,丟勒柏林绘画陈列馆&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丢勒的家庭来自匈牙利,他的祖父与父亲在那里是金银器手工艺人,后来丟勒一家来到荷兰定居。
我们有理由相信丟勒对于艺术的最初教育便是来自他父亲,而且他父亲似乎也曾尝试着将他塑造成金银器手工艺人。
不过在丟勒自己的坚持下,他终于说服父亲并成功进入米凯尔·沃尔格穆特的画室中开始学习油画。
在当时意大利文艺复兴只不过被视为一个纯意大利式的运动,最多只向德国艺术家们提供一些向古代借鉴来的绘画题材。
相反,丢勒却认为在那里出现了对思想与艺术视野的真正革新。
他开始了对意大利艺术的狂热学习,曼坦那、克雷迪、波拉约洛、卡尔帕乔、贝利尼等人的作品都为他带来了不同的灵感。
26岁的自画像,丟勒,普拉多美术馆纽伦堡纪事,丟勒,美国国家美术馆第一次意大利之旅终于,在荷兰学习了足够多内容后,丟勒决定远赴意大利继续提高自己。
他的这趟旅行所受到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毕竟对大多数跟丢勒同时代的人来说,艺术的唯一源泉便是布鲁日或根特。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意大利之旅后,丟勒回到纽伦堡,并在萨克斯的选帝侯、贤者弗雷德里克的大力资助下,开始了一个创作丰富的时期。
从风格角度来看,此时的丢勒已经成功地将融合了从意大利学到的新观念与他原先接受的传统的日尔曼-佛兰德斯绘画的内容相融合;从图像内容的角度来看,他也显示出兼容并蓄的倾向,无论是肖像还是历史、神话,都可以信手拈来。
世界名画欣赏:丢勒的祭坛画《三位一体的崇拜》
世界名画欣赏:丢勒的祭坛画《三位一体的崇拜》《三位一体的崇拜(Adoration of the Trinity)》,也称为《朗道尔祭坛画(Landauer Altarpiece)》,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于1509-1511年创作的一幅板面油画,高1.35米,宽1.23米,现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这幅画是由纽伦堡的富商马特乌斯·朗道尔(Matthäus Landauer)委托制作以献给三位一体和诸圣(Holy Trinity and All the Saints)的教堂。
“三位一体(Trinity)”的基督教教义将上帝定义为存在于三个同等、同质、同体的位格中的一位神:父神(God the Father)、子神(God the Son,Jesus Christ 耶稣基督)、圣灵上帝(God the Holy Spirit),他们三者共享一个本质。
三个位格定义了“上帝是谁”,而同一个本质定义了“上帝是什么”。
这个教义被称为“三位一体论(Trinitarianism)”,它的追随者被称为“三位一体论者(Trinitarians)”,而其反对者被称为“反三位一体论者(Antitrinitarians)”或“非三位一体论者(Nontrinitarians)”。
非三位一体论立场包括“一神论(Unitarianism)”、“二元论(Binitarianism)”和“形态论(Modalism)”。
这幅祭坛画描绘了三位一体:仍然活着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在他身后,父神头戴皇冠,身披一件镀金斗篷,扶持着耶稣的十字架。
父神的斗篷的内衬绿色,非常宽大,两边由天使提着。
在最上方的光云中是化身为鸽子的圣灵。
圣灵的两边由基路伯簇拥着。
在耶稣的左右两边,是由圣母玛利亚(Virgin Mary)和施洗约翰(John the Baptist)带领着的众多天堂里的女性圣人和男性圣人。
祈祷之手
祈祷之手
作者:
来源:《新少年》2015年第05期
向艺术家致敬
阿尔布雷特·丢勒,德国画家。
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同时也在水彩风景画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却是他的一幅素描作品《祈祷之手》,还有背后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15世纪德国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户贫苦的家庭。
家庭中的两个男孩儿有着同样的梦想——学习绘画。
由于家境贫寒,两兄弟决定以掷铜板的方式选出胜者去艺术学院学习。
而败者则到矿场工作赚钱来支付胜者的学费。
弟弟有幸胜出,去了纽伦堡艺术学院学习。
哥哥则去了危险的矿场工作,为弟弟提供经济支持。
这位幸运的弟弟就是丢勒。
在学校里,丢勒极高的艺术天赋得到施展和认可。
毕业后他返回家乡,准备靠卖画赚钱,送哥哥去艺术学院实现梦想。
可是,哥哥的双手却毁在矿场繁重的工作下,关节已经严重变形,没办法再拿起画笔了。
几百年过去了,尽管丢勒的速写、素描、水彩画、木刻等上千幅杰作被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画商收藏。
可人们最为喜欢的,却是其中一件很朴素的作品。
为了表达对哥哥的敬意,丢勒把哥哥粗糙的双手描绘下来,这幅伟大的作品被人们命名为《祈祷之手》。
丢勒及作品分析
这是一幅世界名画,候 他
的家,父母生了八个孩子,他 们就住在那个很贫穷的地方就 是一个矿场,父母也都在那个 矿场里工作,孩子长大以后, 都进那个矿里去工作,其中这 八个孩子中间,有两个孩子有 艺术天分,从小画画就画得很 好,这其中一个就是丢勒,另 外一个是他的哥哥 叫艾伯特, 那么等到两个人长大以后,都 想去学画画,但是绝对这个家
1471年5月21日,丢勒出生在纽伦堡,排行第三。他
的父亲也叫阿尔布雷希特,是一名工作努力却不太成 功的金匠。父亲出生于匈牙利一个小地方,叫做Ajtas, 这个名字似乎在匈牙利语中与“Ajtó”[门]有关,德语 为“Tür”或“Dür”。1455年,老阿尔布雷希特来到纽 伦堡,12 年后娶了他师父希罗尼穆斯·霍尔佩 [Hieronymus Holper]的女儿巴巴拉[Barbara]为妻,她 在24年中为他生了18个孩子。
不仅如此,画中的众多尺度同样具有复杂的含 义,这幅画高67.1cm,相当于28法兰克寸,那一 年丢勒正好28岁,画宽48.7cm,相当于1.5法国 尺,而1.5在此象征了1500年。再看画布的比例, 67.1:48.7≈11:8。在这里,其中1+1=2,11:8 这个比例再次与28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将这 幅画是为一个边长11与8的矩形,那么他的对角 线恰好是13.6。136这个数字同样是丢勒习惯使 用的一个数字,因为,在拉丁字母与数字的对 应之中Albrecht Durer这个名字对应的数字分别 为1、12、2、18、5等等,将这个字母所对应的 数字相加,所得之和为136,因此,136是丢勒 常用的数字签名,这样,从政幅画的高、宽以
国主要工业城市,到过法兰克福,访问过科隆和 巴塞尔。4年间的旅行学习考察对画家的世界观形 成和艺术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23岁的丢勒已是 一位有影响的艺术家,在这一年里,他与故乡的 一位音乐家的女儿阿格列萨·弗湟伊结了婚,此后 丢勒作为首饰匠和画家开始了独立工作。
丢勒铜版画作品鉴赏
三、作品欣赏:《双双起,丢勒开始创 作铜版画《海怪》,或 者叫《海盗》。无论叫 哪个名字,体现的都是 一个中心主题:一个女 人被海上的某种生物抢 走。丢勒自己称这幅画 为《海怪》,但是在 16 世纪,这个词的常 见意思是“幻想中的生 物”。
《忧郁》
• 这幅画作于1514年,是在 德国宗教改革的前夜,它 多少濡染着一种时代转变 的精神,可能画内渗透着 的某些哲理因素与此有关。 我们在画上看到一个坐着 沉思的强健女性,她是忧 郁的象征,她的全神贯注, 表明在思索着一些充满苦 闷、困倦甚至失望的问题。
丢勒自己称这幅画为海怪但是在16世纪这个词的常见意思是幻想中的生这幅画作于1514年是在德国宗教改革的前夜它多少濡染着一种时代转变的精神可能画内渗透着的某些哲理因素与此有关
丢勒铜版画作品 鉴赏
美教11班: 张兴强 讲
一、导入新课
• 下面是丢勒的一些作品:
二、基础知识了解:(1)丢勒简介
• 阿尔布雷特· 丢勒(1471- 1528)生于纽伦堡,德国画 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 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 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 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 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 之一。
《少女喂鸽》
《骑士、死神与魔鬼》
• 《骑士、死神与魔鬼》 (作于1513年),画家借助 一个宗教文学的形象影 射当时德国的宗教改革 形势。 画上占中心位置 的骑士形象,威武而又显 得沉着。他披盔戴甲,腰 佩宝剑,手持长矛,走进 一片晦暗朦胧的森林,陪 伴他的是胯下那匹马和 忠实的猎狗,他没有注 意到密林中突然横窜出 一个骑着瘦马、头上长 角的死神。
《复仇女神》
• 《复仇女神》(创作年代在1503 年前后)这幅画完美地实现了逼真 性与自然的结合,充满夸张的幻想。 非常注重线条流畅。人物背后飘摆 着羽衣,一缕布匹在风中飘扬,一 段缰绳飘散在风中,四周的云朵形 状各异,脚下的透明球体与地上的 山貌形成鲜明的对比,地上有树木、 岩石、教堂、房子、曲折的河流, 以及成片的森林。面对这样一幅世 俗与精神并存、让人赞美却又感到 不可思议的画作,人们不禁要问, 画家心中到底蕴藏着多少丰富的经 历和非凡的幻想能力。
一、丢勒所作著名版画《忧郁》与四阶幻方
一、丢勒所作著名版画《忧郁》与四阶幻方一、丢勒所作著名版画《忧郁》(Melencolia I)与四阶幻方Albrecht Dürer and his Magic Square阿尔布莱希特·丢勒(1471-1528)是德国的著名版画家。
On the wall to the right hangs the magic square Dürer created.在墙上靠右手边有一个幻方。
丢勒特别看重它。
It looks like this. 其数字表示如下:16321351011896712415141And what is the magic? 它的魔幻在哪里呢?It is the number 34! 那就是数字34!This number is the sum of the various fields within the magic square. 这个数字是由幻方里不同段数字组合相加的。
16321351011896712415141The sum of all row is 34! 横行的组合相加是34!The sum of all columns is 34! 纵列的组合相加是34!The sum of all corners is 34! 各角的组合相加是34!3 8 14 9Move the fields one step clockwise and it is still 34!顺时针马步移动组合相加还是34!2 12 15 5Move the fields another step and it is still 34! 顺时针另一马步也是34!10 116 7The sum of the fields in the center is 34! 核心组合相加是34!5 89 12Byside 两边组合相加是34!3 215 14Top and buttom 顶边与底边组合相加是34!4 6 11 1316 10 7 1The same is true for th diagonals... 对角线组合相加是34!5 3 12 142 8 15 9And so on: 34 还有多种是组合相加为34!4 15 14 1Dürer created this square in 1514.“D“ for Dürer is the 4th letter of the alphabet and “A“ for Albrecht is the 1st! 丢勒是在1514年创建的这个幻方。
奉献之美 丢勒《祈祷的手》赏析
奉献之美丢勒《祈祷的手》赏析丢勒(AlbrechtDürer)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画家、版画家、数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见长,被誉为欧洲艺术史上的巨匠之一。
其中,他的代表作之一《祈祷的手》(Praying Hands)更是被广泛地传颂和赞美。
《祈祷的手》是一幅铅笔画,创作于1508年,原名为《两只手》(Two Hands)。
作品的主题是宗教信仰,描绘了两只双手交叉在一起,充满虔诚地祈祷着。
这幅画作的背景故事是,丢勒的朋友和同事,一位叫做安德烈亚斯的木匠,因为家中经济拮据,不得不把自己的绘画梦想放弃,转而从事木匠手艺来维持生计。
丢勒深感安德烈亚斯的坚韧和奉献精神,于是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幅画作中的双手,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这幅作品的表现手法非常细腻,每一根指头、每一道皱纹都被描绘得非常逼真。
两只手交叉在一起,充满了虔诚和敬畏之情,仿佛在诉说着人类对神的敬仰和信仰。
画作的构图简洁明快,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和繁琐的背景,使得观者的目光更加聚焦在双手上,更能够感受到画作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祈祷的手》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文化的传承。
这幅画作所表达的奉献精神和信仰力量,不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观者,也影响着整个社会。
它启示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丢勒的《祈祷的手》是一幅充满敬意和感悟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展现了画家的精湛技艺和深刻思想,更传递了人类对于信仰和奉献的永恒追求。
它是一幅值得深思和品味的经典之作,也是一种永不褪色的文化遗产。
丢勒版画特点
丢勒版画特点在他一系列的木版画和铜版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他利用简单的线条,统一的刀法让作品显得统一和谐,却又不失大气。
这和他生活的环境有关,出生于工匠之家,受到父亲的影响,让他的创作朴实、简单。
丢勒作品特点就是精确,他也是一位科学的爱好者。
他相信最伟大的作品就是来源于自然,他不断的发现自然、探索自然。
用科学武装自己,学习了数学、几何学等。
这使得他的作品给人感觉很精确。
他的作品另一个特点便是反映现实。
在丢勒的一系列作品中,都利用一些东西等表达了他的态度。
给了当时的德国统治阶级一抨击,有着重要的精神意义。
丢勒作品还饱含着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
他生活在德国底层,在当时的德国艺术家地位是很地下的,他游历各地,不断的拓宽自己的眼界。
这使得他的作品生动且鲜明、因为丰富的生活情感经历又使得作品显示出浓浓的情感。
丢勒的作品特点有着典型的文艺复兴的影子,可身处的环境又让其保留了传统的哥特式风格。
阿尔布雷特·丢勒出生于德国一个工匠之家,从小便对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跟随父亲学艺期间也展现了他在绘画方便的天赋。
他在其13岁的时候,就能用银针刻画自己的肖像,且受到人们肯定。
15岁时丢勒进入了画家沃格穆特的画室,开始了为期3年的学习。
这短时间的学习为丢勒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离开画室后,阿尔布雷特·丢勒开始了自己的游历,因为丢勒是一个不满足于现实的人,他渴望学习,渴望拓宽自己。
他相信最伟大的艺术来源于自然,谁先发现,谁就有优先权。
23岁时他和同乡音乐家的女儿结婚了,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画家。
阿尔布雷特·丢勒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启示录木刻组画、四使徒、骑士、死亡与恶魔、亚当与夏娃、祈祷之手、丢勒自画像等等。
丢勒一系列的作品都饱含了丰富的意义,用自己的作品代表了自己的态度,映射出了当时的德国的复杂情境。
在德国艺术家是最底层的存在。
这样大环境的影响很难出大艺术家,可丢勒就是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丢勒《天启四骑士》:16世纪苦难欧洲的真实表现
丢勒《天启四骑⼠》:16世纪苦难欧洲的真实表现题记:天启四骑⼠,⼜称末⽇四骑⼠,出⾃《圣经新约》末篇《启⽰录》,⼀般理解为:红马骑⼠代表战争,⽩马骑⼠代表瘟疫,⿊马骑⼠代表饥荒,灰马(也有说绿马)骑⼠代表死亡。
丢勒:《天启四骑⼠》阿尔布雷特·丢勒,出⽣于1471年的纽伦堡,德国著名画家。
1498年,丢勒完成了⼀组以《启⽰录》为主题的15幅⽊刻版画,其中最著名的⼀幅就是“天启四骑⼠”。
丢勒把传说中的四位骑⼠组成了⼀⽀队伍(之前的画家都是让他们单独出现),在阴暗的天空下,他们策马奔驰,杀掉挡在⾯前的⼀切。
⽽跟随⽽来的地狱猛兽,也吞噬着所有⼈——不仅是平民,连国王(主教)也⽆法幸免。
其实,丢勒所描绘的,正是苦难深重的欧洲。
关于“红马骑⼠”,我们从1517年说起吧。
马丁·路德掀起了宗教改⾰对于欧洲各国来说,1517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这之前上千年的时间,⼀系列欧洲国家都被基督教所征服。
中世纪的西欧⼈,虽然有⾃⼰的国家和国王,但他们⼀直认为⾃⼰⽣活在⼀个基督教的“⼤同世界”⾥。
国家概念模糊,教会才是领导者。
但是,1517年,马丁·路德引发的宗教改⾰,迅速席卷欧洲,撕碎了天主教的垄断地位。
随之⽽来的,就是国家概念的强化,国王统治⼒的加强。
欧洲各国的军队数量⼤增,战争随之⽽来。
战争不仅导致了⼠兵的伤亡,平民也在所难免。
在宗教改⾰引发的战争中,出现了⼀种名叫“破坏者”的兵种。
⾄少在意⼤利半岛的战争记载中,他们负责毁坏庄稼、铲掉葡萄树和橄榄树、破坏⼀切农作物,让这⼀区域第⼆年颗粒⽆收。
实际上,“破坏者”在此后很长⼀段时间内都出现在战争中,是欧洲农民最痛恨的⼈。
对平民的直接杀戮,也常常出现在史料当中。
1579年,西班⽛军队进⼊荷兰,围攻马斯特⾥赫特时,造成了城中三分之⼀平民的死亡;现在法国最美的海景城市之⼀拉罗谢尔,在1627年路易⼗三⼤军的围攻后,2.7万⼈⼝只剩下5000⼈;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围攻下,德国城市马格德堡失去了多达2.5万⼈⼝(占全城⼈数85%)……⽽整个三⼗年战争期间,累计伤亡⼈⼝不低于800万。
水彩历史第一人-丢勒水彩画欣赏
⽔彩历史第⼀⼈-丢勒⽔彩画欣赏
⽔彩历史第⼀⼈
◆◆◆
丢勒
代表作《祈祷之⼿》
丢勒原名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他是16世纪德国最着名的画家之⼀。
他在很⼩的时就对画画表现出了极⼤的兴趣和天赋,据说他13岁就能把⾃⼰的肖像画得很好。
有⼈甚⾄把他和达·芬奇放在同样的地位上,可见他在绘画史上是相当有影响⼒的。
丢勒⼀⽣笔不辍,有很多作品。
他是⼀位多才的画家, 在绘画、版画、⽊版画和铜版画设计⽅⾯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1502《野兔》
除此之外,他还有⼀个不可埋没的功绩,那就是1502年创作了世界上第⼀幅⽔彩画《野兔》,在这以前从来没有⼈画⽔彩画,最多就是在素描上作些⽔彩⾊的补充。
真正的⽔彩画创作是从丢勒开始的,丢勒⼀⽣创作了⼤量的⽔彩风景画,虽然他的作品在技法与⾊彩的运⽤上还⽐较
简单,但作为独⽴的⽔彩画作品与世⼈见⾯,⽆疑是开⽇后⽔彩画之先河。
1503《⼀⼤块草⽪》丢勒⽔彩作品欣赏:。
裸体油画诗鉴之
裸体油画诗鉴之1、《亚当与夏娃》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507年209cm×81cm(左)209cm×83cm(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这幅作品在表现风格上,明显受意大利画风影响。
每个人体都占满画面空间,成为可以独立的人体作品。
夏娃动作优美,富于舞蹈性,左手去摘树上被禁的“罪恶之果”,右手扶在树枝上,双脚一前一后,婀娜多姿,显示了女性的妩媚与青春活力;亚当带有明显的古希腊风格倾向,更内在,也更平静,左手捏着带叶的苹果,右手摆向后面。
亚当和夏娃互为呼应,夏娃脸部呈现出的微笑,反衬出亚当的内心惶惑。
2、《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1505年尺寸:175×108cm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这幅画是乔尔乔内27岁时的作品。
画面背景为宁静的大自然,维纳斯柔和的体形、旺盛的生命力与纯洁的心灵被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崇敬、高贵。
比例匀称的裸体流露出一种纯真,人体弧线宛转柔和,右手枕入脑后,右腿弯在膝下,形成封闭的轮廓,有一种柔顺感。
画面坡度很小,丘岗宁静,起伏的线条与人体的轮廓相呼应。
乔尔乔内擅长表现美丽的人体和优美的大自然风景,色彩华丽、明暗关系柔和、色调流畅。
《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作品中最著名、最成熟的一幅,但是没有画完他就离开了人世,其弟子提香补上了画中的风景。
这幅画可算是文艺复兴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最具艺术魅力的一幅。
3、《美惠三美神》巴龙·让·巴蒂斯特·勒尼奥1793年204cm×154cm法国卢浮宫藏勒尼奥的这幅三美神画,强调三位女性裸体组织在一起的形式意味:画家将他们描绘得身材修长,体态匀称,三种姿态分别显露女性身体曲线的和谐流畅,展示出一种生命之美;整幅作品色彩单纯,素描关系微妙,造型准确。
画家将三个不同情绪、不同姿态、不同角度的女裸体组织起来,谓之三美神,其实是对女性裸体美感的肯定,是对艺术美的肯定。
4、《美少年阿多尼斯之死》塞巴斯蒂亚诺·德尔·皮翁博约1512年189cm×295cm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这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无与伦比的一代巨匠德国最优秀的画家丢勒二十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德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题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A2.)A .2 C .1 D .03.( )A4.)A5.,3A a)A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C7.为比较甲、乙两地某月10时的气温状况,随机选取该月中的5天,将这5天,10时的气温数据(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考虑以下结论: ①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低于乙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 ②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③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小于乙地该月10时的气温的标准差; ④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大于乙地该月10时的气温的标准差. 其中根据茎叶图能得到的统计结论的标号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 )A .1 B.19.)AC10.已知公比不为1,( )A11.)A .D12)AD 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14.在《九章算术》中记载着一道关于“持金出关”的题目,大意是:“在古代出关要交税.一天,某人拿钱若干出关,第123关交所剩”.现以这则故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设计如图所示程序框图,则运行此程.15.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1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18.某数学小组从医院和气象局获得今年1月至6月份每月20.(1(2)(精确到0.01)(精确到整数).参考公式:相关系数x⋅19. 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底面是菱形,(1(2.20.(1(2).21.).(1(2请考生在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单位相同..(1(2.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15(2.。
《丢勒及作品分析》课件
丢勒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他的作品揭示了荷兰社会的风貌和文化,通过绘画 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结语
总结丢勒的艺术成就
丢勒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创作手法在绘画艺术领 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展望丢勒作品的发展前景及其意义
丢勒的作品将继续为后世艺术家提供灵感,丰富人 们的艺术生活。
《丢勒及作品分析》PPT课件
# 丢勒及作品分析 ## 简介 - 丢勒的生平及艺术背景 - 丢勒的创作风格及特点
代表作品分析
《夜晚的愉快》
作品介绍,意象及表现手法分析,色彩运用分析
《水仙花》
作品介绍,意象及表现手法分析,色彩运用分析
《小镇风光》
作品介绍,意象及表现手法分析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析大师丢勒的绘画
浅析大师丢勒的绘画作者:潘玉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0期摘要: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以世俗的形式,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来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神权统治的思想文化运动。
在这个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称为人文主义。
阿尔布莱特·丢勒(1471-1528)是德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北部,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德国艺术的发展。
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是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
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古希腊;古罗马[中图分类号]: 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1--01一、丢勒的艺术背景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
正是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各大国家日益强大,宗教思想和行为也都发生了变化。
“文艺复兴”的原义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其变化的思想基础就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实际上,文艺复兴作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它的含义还要更为宽广。
在经历了中世纪封建教会势力的1000多年的黑暗统治之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束缚与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成为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
人文主义由此而产生。
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的因素最先在意大利萌芽,市民阶层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16世纪在西欧其他一些国家得以广泛传播。
二、丢勒的生平简历阿尔布列希特.丢勒(Albrecht Durer 1471-1528)出生在德国纽伦堡一个首饰匠家庭,他之所以自幼表现出极高的绘画天赋是因为他从小就接受金银首饰工艺所必需的雕刻和绘画技艺训练。
简要叙述丢勒的作品《母亲》中的线条运用。
简要叙述丢勒的作品《母亲》中的线条运用。
(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丢勒的《母亲》作品线条特点1.精细的线条描绘2.线条的力度和韵律感三、线条运用对作品的影响1.突显人物形象的特点2.强调母爱的主题四、结论正文一、引言阿尔布雷特·丢勒的作品《母亲》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
丢勒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他独特的线条描绘技巧,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了西方美术史上母亲题材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线条运用的角度,详细分析丢勒的《母亲》作品。
二、丢勒的《母亲》作品线条特点1.精细的线条描绘丢勒在《母亲》这幅作品中运用了非常精细的线条描绘技巧。
他以细线勾勒出母亲面部的轮廓,使母亲的形象显得十分真实和生动。
同时,丢勒还用线条描绘出了母亲衣物的纹理和细节,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
2.线条的力度和韵律感丢勒在作品中运用的线条不仅精细,而且具有很强的力度和韵律感。
他以粗细不一的线条勾勒出母亲的轮廓,使母亲的形象显得既有力度又有柔美。
此外,丢勒还通过线条的疏密安排,营造出一种韵律感,使整幅作品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线条运用对作品的影响1.突显人物形象的特点丢勒通过精细的线条描绘技巧,成功地突显了母亲形象的特点。
母亲的皱纹、眼神和微笑等细节都被丢勒用线条表现得十分生动,使得母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和亲切。
2.强调母爱的主题丢勒在作品中运用线条,不仅突显了母亲形象的特点,还强调了母爱的主题。
他以线条勾勒出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包容,使观者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温暖。
四、结论总的来说,丢勒在《母亲》这幅作品中,通过独特的线条运用,成功地表现了母亲形象的特点和母爱的主题。
奉献之美 丢勒《祈祷的手》赏析
奉献之美丢勒《祈祷的手》赏析以《奉献之美丢勒《祈祷的手》赏析》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丢勒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欧洲艺术家,他的作品对20世纪欧洲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满满的贡献。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祈祷的手》,这幅画深深地揭示出人类凝视自身精神活动的过程,展示出一种充满朝圣热情的场景。
它通过一种抽象的表现方式,探讨了人类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联系。
本文旨在赏析《祈祷的手》并讨论丢勒与这幅画之间的联系。
《祈祷的手》是丢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画面上有一只手拉着一束花,手的背后似乎有一个抽象的人类形象,它的头和肩膀被抽象出来,但是被藏在了一片绿暗中,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不可见的存在,而只能从手中得以获取一些信息。
从画面灰色和深褐色中可以看出,丢勒在画作中加入了宗教符号,他想传达的信息可能是:即使是黑暗中,凭借着自身的力量,人类仍然可以拥有精神的活力,并且可以超越这种暗影。
在这幅画中,丢勒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使在混沌的状态中,人类也可以寻找到人生的道路,并且可以从中感受到祈祷的美丽。
在这幅画中,丢勒把手和花朵联系到了人类的精神活动,表达出人类如何奉献他们的精神以及如何把精神和物质联系起来。
他把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单纯而纯净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来自对上苍的祈祷。
丢勒的这幅画诠释了奉献的美。
丢勒的作品一直在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史,他的画作更像一个精神上的一种反映,而不是一个客观的状态。
他用视觉上的表现手法抒写了人类探索内心宇宙的过程,通过他的画作,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虔诚,也可以得到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寄托。
总之,丢勒的《祈祷的手》是这位艺术家在20世纪欧洲现代艺术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它不但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充满朝圣热情的场景,更丰富的是,它用一幅画深深地揭示出人类凝视自身精神活动的过程。
通过他的画作,人们可以感受到人类奉献的美,这就是丢勒的传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
阿尔布雷特·丢勒是德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北部,才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德国艺术的发展。
丢勒的艺术作品体现了,现实与人文特点。
就其艺术风格而言,保留了中世纪的哥特式遗风,同时又率先展现出些巴洛克特征。
艺术表现技法,运用了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风格和技法上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
自画像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正三角形犹豫其对称的形势而与新柏拉图主义相结合,从而被赋予了理性主义的神学含义。
研究者也常以此为基础,指出丢勒在正三角形构图背后的理性诉求。
不过一般人往往忽略(或有意忽略)的是,画面中存在的题词定位出来,并以衣领和眉骨进行强化。
两个方向相反的正三角形相互叠合,形成了一个大卫之星的形状。
在丢勒的时代,这是一种神秘信仰的符号。
大卫之星被画家的手指支撑着,这种手势曾经在丢勒一副未完成的话中出现过,那是耶稣的手。
这已不在是理性的几何学了,画家强烈的神秘注意倾向浮现出来。
不仅如此,画中的众多尺度同样具有复杂的含义,这幅画高67.1cm,相当于28法兰克寸,那一年丢勒正好28岁,画宽48.7cm,相当于1.5法国尺,而1.5在此象征了1500年。
再看画布的比例,67.1:48.7≈11:8。
在这里,其中1+1=2,11:8这个比例再次与28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们将这幅画是为一个边长11与8的矩形,那么他的对角线恰好是13.6。
136这个数字同样是丢勒习惯使用的一个数字,因为,在拉丁字母与数字的对应之中Albrecht Durer这个名字对应的数字分别为1、12、2、18、5等等,将这个字母所对应的数字相加,所得之和为136,因此,136是丢勒常用的数字签名,这样,从政幅画的高、宽以及对角线正好象征了画家的名字、年龄以及创作的年份。
三位一体崇拜(万圣图)
这一幅人物众多的宗教题材类似意大利的教堂壁画,构图采取严格的对称形式。
全画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神界,即天际,在中轴线上描绘了光芒万丈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圣子形象是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基督之上是天父形象,最上面是象征圣灵的鸽子。
在鸽子的周围,是天使和圣者。
其余人物围绕三位一体分成两列,以马利亚与约翰为中心,这两个圣者队伍里有各种人物,包括《旧约》里所提到的诸王、预言家、先知、女巫等等。
我们要请读者注意的是在这最下面象征大地的地平线一角,有着画家丢勒自己的一个孤零零全身像,一张桌子前有文字标明,这是画家签名的一种方式。
这个传统来自意大利,但丢勒作了一些创造性的变化。
这幅画构图严谨,人物均衡而显得呆板,两侧几乎象反射镜那样,人物的比重绝对地平衡。
但这里也画着丢勒的许多熟人,他发挥了肖像的技能。
如左侧一个温和地手拿帽子的,是慈善院院长兰达威尔。
站在院长身旁的有他的父亲;在右侧,则是院长的女婿、骑士威尔赫里姆·哈雷尔,和他的家眷与母亲等。
当然,因为这是一幅宗教画,肖像的特征仅限于面部,而且不够生动,人物
姿态也单调。
倒是下层几个教会人物的形象,不论从色彩处理上,还是从素描结构上看,都是极好的油画人物创造,它们显示出丢勒在色彩造型上的深厚功力。
亚当与夏娃(油画)
此画完成于1507年,采用的是祭坛屏板的样式,把亚当与夏娃分别画在两块狭长的竖板上,每个人体都占满画面空间,成了独立的两幅男女裸体像油画杰作。
夏娃的动势很优美,她左手去摘树上被禁的罪恶之果,右手扶在一棵树枝上(树枝上吊着的一张标签是画家的署名),双脚一前一后,似在行走,姿态婀娜,显示了女性的妩媚。
眼睛转向右侧,头部略微倾斜,因而右肩稍稍低垂,整个身子的美丽扭动洋溢着一种青春的美感。
亚当的裸体形象带着明显的古希腊风格倾向,他比夏娃似乎更内在一些,总的感觉是平静的。
他左手略为紧张地捏着那只被摘下的带枝叶的苹果,侧着头,半张着嘴,头发散乱地飘向后面,由于身子朝前运动,右手自然地摆向后面,这一切画得极其真实。
前后两个裸体互为呼应,又似乎独立,而以夏娃的动作最富舞蹈性。
在人体比例上,则采用了古希腊柏拉西特列斯的美的比例率,身材是比较修长的。
由于夏娃的脸部呈现出微笑,反衬出亚当的内心惶惑。
祈祷之手
这是一幅世界名画,但是这幅画的起源,就是来自于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丢勒小时候他的家,父母生了八个孩子,他们就住在那个很贫穷的地方就是一个矿场,父母也都在那个矿场里工作,孩子长大以后,都进那个矿里去工作,其中这八个孩子中间,有两个孩子有艺术天分,从小画画就画得很好,这其中一个就是丢勒,另外一个是他的哥哥叫艾伯特,那么等到两个人长大以后,都想去学画画,但是绝对这个家里,不可能负担两个人去画画,而且当时在西方人的概念中间,你画画,你说你能画成个著名画家吗,你画不成著名画家,你就没有钱,等于你不光变成了家庭的负担,而且未来还不能回报家庭,但是这兄弟两个就一心想去画,最后父母就说有一个可以去,那有一个可以去的话谁去呢,就形成了又没法决定的情况,哥哥说弟弟你去,弟弟说哥哥你去,最后他们采取的方法也很简单,说那咱们兄弟两个就抛钱币吧如果反面就你去正面就我去,兄弟俩就抛钱币,抛钱币的结果丢勒得到了正面,天意呀,丢勒去学绘画了,四年以后他绘画画得非常好而且他的画就开始有人买,那么这样的话他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以后他回到家乡去,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吃饭来庆祝,把他的哥哥带到了现场,当然首先他要向哥哥表示感谢,因为没有哥哥,就没有他的今天,其次丢勒立刻就说,哥哥现在我能赚钱了,我不光能养活自己我还能养活我们这个家了,所以现在,你就不用再下矿井去干活了,你就出来也去学画画,我来支持你画画,这个时候,哥哥就把自己的双手举起来,他说弟弟你看,四年的矿工生活,让我的关节已经全部弯曲,我的双手都有关节炎,我现在端这杯酒手都会疼,所以我已经失去了,终生可以成为画家的机会,但是我已经很满足,因为我有一个弟弟,这个弟弟将会成为伟大的画家,丢勒当场眼泪就流下来了,紧接着当天,摊开画布就画了一幅画,这幅画的名字就叫做《手》,后来绘画界和人们,看到这幅画以后,把它改名为《祈祷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