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百八课编写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文百八课》的编写特点与启示
一、着眼于形式,便于自学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教材编写不可必选的问题。与《国文百八课》同期编撰的语文教材,大多非常强调从内容入手学习语文,明显地存在着只重内容不重形式地倾向。而叶圣陶在《关于<国文百八课>》中开门见山地提出,这是一部侧重文章形式的书,虽然所选取的文章也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全从形式上着眼。那么,形式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夏丏尊和叶圣陶在“编辑大意”中提到“本书选文力求个体匀称,不偏于某一种类、某一作家。内容方面亦务取旨趣纯正有益于青年的身心修养的。唯运用上注重于形式,对于文章体制、文句格式、写作技术、鉴赏方法等,探究不厌详细”;同时文话一“文章面面观”中提到:“同是记载事物、事理或抒述意思、情感,在文章上有多少方式,怎样说起,怎样接说下去,什么地方说得简单,什么地方说得繁复,到末了又怎样收场,以及怎样用词,怎样造句,怎样分段落,怎样定题目,加标点:诸如此类是形式上的探究”。从上述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形式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文体知识、词汇的积累、文法、修辞、鉴赏批评、风格及章法布局;从细的方面来看,则是如何遣词造句,怎样分段落,定题目,加标点。
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其中文话是编排的纲领,文选配合文话,文法修辞又取材于文选,习问则着重于文选和文法进行练习。以第一课为例:文话为“文章面面观”,告诉读者每读一篇文章该作内容和形式的两种探究,并且提供了进行形式探究的一些重要角度;文选一是《读书与求学》,读者可以从内容方面来探讨读书与求学的不同,也可以从形式出发对文章的章法布局进行探究,甚至可以进行鉴赏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文选二是《差不多先生传》,在读者学了文话和已对文选一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文选二的学习会变得简单许多,还可以就学习的态度对文选一、二进行对比学习;文法是“字和词”,字和词的区别是学习文法的基础;本课习问分为五题,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来看,只有第一题属于对内容的评价,其余四题都属于形式层面。可见,编者的编写理念也是主要侧重于形式又不忽视内容,以文章的形式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这是其科学性的重要表现。
二、文话与编写特点:文话为纲,采取文章学的系统进行编写
《国文百八课》原计划变成六册,每册十八课,共一百零八课。但由于时代原因,就出版的前四册看,共有文话七十二篇,文选一百四十四篇,文法七十二篇,习问七十二篇。七十二篇“文话”是从文章学的角度讲述了七十二项文章知识,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国文百八课》第一册的前五篇“文话”:《文章面面观》、《文章体和语体》(一)(二)、《作者意见的有无》《文章的分类》,“从‘文章面面观’开始,接着讲文言体和语体以及文章的分类,是个总引子”。特别是文话一,可以当作“文章学导论”来读。
作者以简明通俗的文字概述了“文章学的各部门的知识”:文章的性质和功能;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文章的语体和文体;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文章的教授和学习。以上十项内容,概括地提示了《国文百八课》的文章学系统:一是以文体为纲目的文章基础知识系统;二是以阅读为主导的文章读写能力系统;三是以“文话”为中心的文章读写教学系统。
七十二篇文话首先是两位作者从事文章读写活动的实践经验的结晶。每篇文话都从理论和实际的统一上说明问题。它总结了作者关于文章、阅读、写作、教学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它从理论上分析概括了一百四十四篇古今文选中带有规律性的读写知识。同时,它的序列性很强。先是对文章的总体做概述,后按问题的系列作分体表述。有记述文、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来展开表述,既体现问题自身发展的序列,又符合学生把握文体的认识步骤。作者不是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文章,而是全面、联系、发展地研究文章。文章时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以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上文中已讲到每课的文话与文选、文法和习问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科学系统。可以说,七十二篇“文话”的
显著特色就是科学性、系统性。
三、与现有教材主题单元的对比
与《国文百八课》着眼于形式不同的是,现行教材的“主题单元”可以说是注重内容,以内容来进行编排,并在每一单元前写有单元导语。以人教社2013年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为例,课文有:1.莫怀戚的《散步》2.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3.张之路的《羚羊木雕》4.散文诗两首分别是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本单元导语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本单元这几篇课文,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可见在学生未阅读学习课文之前,教材就已对课文的主旨进行了一个大致的规范,告诉学生这是关于“亲情”的。《散步》导语是:“一家人一起散步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体现了温馨的亲情。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比对着单元导语一起阅读,会发现教材对《散步》的主题处理放在了“孝敬”“慈爱”这一范围内。文本的阅读在一定范围内是个性化的,与读者以前的人生经验和知识结构有关,有些学生很可能在《散步》中读出来“责任”“生命”。一开始就对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考,这样恐怕是不恰当的。
同时,以“内容”编排的教材,每一单元的文体、风格、章法布局是各具特色的,这对于教师而言,在确定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很难具有连续性,也很难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国文百八课》是着眼于形式进行编排的,“文话以一般文章理法为题材,按程配置;次选列古今文章两篇为范例,再次列文法或修辞,就文选中取例,一方面仍求保持其固有的系统;最后附列习问,根据着文选,对于本课的文话、文法或修辞提举复习考验的事项”,可见它的每个单元都是成系统的,并且文话与文话间也是紧密联系的。这样一个自成系统的教材,无论是教师确定课程目标还是评价学习成果,再或者是学生自学都会变得简单许多。
现在的语文课被很多人批判为没有“语文味”,即这节语文课像思想政治课、像历史课但是就是不像语文课,失去了语文课的特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止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这一方面,教材的编排重内容轻形式也是重要的因素。借用叶老的话就是“时下颇有好几种国文课本是以内容分类的。把内容相似的古今现有文章几篇合成一组,题材关于家庭的合在一处,题材关于爱国的合在一处。这种办法,一方面侵犯了公民科的范围,一方面失去了国文科的立场,我们未敢赞同。”在语文教育越来越边缘化,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的今天,如何让语文发挥出特有的价值,抢回国语科的立场,这是语文教育界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想借鉴《国文百八课》的编写特点,不失为一个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