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院线制现状与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分析报告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详细分析,探讨了目前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中国电影产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包括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以及衍生品开发和推广等多个环节。

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3%。

截至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

二、现状分析1. 电影市场规模: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然而,与美国电影市场相比,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速度较快,许多国际制片商已经将中国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2. 院线发展:近年来,中国影院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覆盖了全国各个地区。

然而,中国影院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设备更新和影院管理方面。

3. 电影制作:中国电影制作的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

高质量的国产电影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与好莱坞大片相比,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

4. 市场调控:中国政府对电影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限制外国电影的引进数量、鼓励本土电影制作和放映、扶持优秀电影人才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三、问题与挑战尽管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缺乏优质作品:尽管中国电影制作数量庞大,但优质作品仍然相对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创意不足、审查制度和商业利益的压力等原因。

2. 电影市场的多样性不足:中国电影市场主要由大片和商业影片主导,缺乏多样性和独立性。

这使得艺术电影和小成本电影很难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3. 模式创新与技术革新:中国电影产业在模式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还相对滞后。

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和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发展趋势1. 市场国际化:中国电影市场将继续向国际化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制片商和发行商进入中国市场。

电影行业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电影行业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电影行业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方案一、市场竞争激烈,创作内容趋同化近年来,电影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类电影络绎不绝地涌现出来。

然而,在这个竞争中,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个问题:过多的电影创作内容趋同化。

原因在于,为了迎合商业主义导向,制片方倾向于选择已经证明成功的类型和故事情节,并且借此进行反复开发与创作。

这样的创作方式导致了市场上大量相似题材的电影出现,缺乏新颖和独特之处。

观众在过度消费了重复平凡的故事后,对于电影产业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和失去兴趣。

要解决这一问题,有以下几个建议:首先,鼓励创新和多元化,提供更多元、突破性以及深度挖掘人性、社会话题等剧本资源。

制片方应该更加注重关注纯粹好莱坞流行类型片之外的主题或小众题材。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并且挖掘新的市场潜力。

其次,建立更加灵活的电影创作及发行机制。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创新题材电影的拍摄和宣传,鼓励电影人从经济上获得支持。

同时,电影院线也可以尝试采取多方合作模式,为低预算、独立类型或者小众题材的电影提供展映渠道,以此来推动多样化创作。

二、盗版问题严重另一个困扰电影行业长期以来的难题是盗版问题。

盗版不仅导致了资源流失和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使得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市场乃至全球范围内难以正常传播。

盗版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环境中的在线观看和下载,实体市场环境下的非法复制也存在非常大的挑战和威胁。

然而,打击盗版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现有的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都面临一系列复杂问题:缺乏监管、制度不完善、维权成本高等等。

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盗版违法成本,同时鼓励各级文化市场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盗版行为。

其次,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版权意识。

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版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水平,并呼吁大家支持正版电影作品。

电影行业的痛点和堵点探讨

电影行业的痛点和堵点探讨

电影行业的痛点和堵点探讨一、电影行业的痛点分析电影作为文化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触达受众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然而,电影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痛点,下面将对其中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1. 缺乏原创性电影市场存在着大量缺乏原创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由于商业利益和观众口味导向,很多片子都争相效仿、复制前人成功模式。

这种缺乏原创性和创新性的现象使得整个电影市场变得相对单调乏味,难以吸引更多观众。

2. 知识产权保护难题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电影行业尤为突出。

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但是盗版问题依然屡禁不止。

未经授权地进行复制、传播和销售被认为是剥夺了原始内容创作者的合法权益,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并对票房收入造成了损失。

3. 电影宣传成本高昂电影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制片方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进行宣传推广。

从预告片、海报到各种线下线上渠道的广告投放,这些都需要极高的成本支出。

尽管宣传力度很大,但仍然有不少作品因为缺乏宣传而默默无闻。

二、电影行业的堵点探讨除了上述痛点外,电影行业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堵点问题。

以下是几个关键堵点进行探讨。

1. 发行和放映渠道太过集中化现今电影市场掌握着话语权的依旧是少数大型院线和分销商,他们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且观众口碑较好的作品来引进和发行。

相对而言,创新性强但没有明星光环或者话题热度的独立小众电影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发行渠道。

这导致了一些优秀作品被埋没或无法得到更多关注。

2. 院线放映时间长短难以控制由于市场需求和影片数量的增加,院线放映时间长短成为了一个争议点。

在影片表现好的情况下,院线方会继续放映以确保最大化收益;而如果票房稍差,则会很快下架,导致有一些观众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那些口碑好但不具备强势话题性的佳作。

3. 行业监管有待加强电影行业监管是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等各个环节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电影行业监管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关于票房造假、合同纠纷等方面缺乏有效严格的监督。

电影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电影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电影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一、引言电影是当代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然而,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本文将探讨电影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二、商业化倾向导致创作匮乏在当前商业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关注市场效益和票房水平,而非艺术创作本身。

这导致了大量商业片和套路化剧情的涌现,而原创性、独特性却相对缺失。

观众们可能感到审美疲劳,对电影作品的期待逐渐下降。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艺术家精神的培养与弘扬。

在制作团队中注入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激发他们在艺术方面的潜能;其次,在评估和奖励机制上给予更多鼓励原创性、高质量作品的政策支持;最后,在市场运营中推动多方合作、搭建多元化渠道,让更多新鲜、有创意的电影作品得到展示和宣传。

三、行业监管不力影响市场秩序电影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然而目前行业监管存在一些问题,如审查制度腐败现象严重,部分低质量片段入市等。

这样的情况对于行业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建立更严格的行业规范和审查制度,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其次,应加强相关政策法规修订和发布工作,在法律层面确保电影市场的健康运营;同时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知识专业素养。

四、票房依赖大片导致优质小众电影无市场当前,商业大片成为了主流观众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票房侧重的情况下,一些优质小众电影往往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这不仅限制了创作者创意表达的空间,也影响了观众接触更多类型的电影作品。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要加大对优质小众电影的政策支持。

可以通过完善电影基金、设立专项资金来推动小众电影的制作和传播;同时制定细化并落实相关政策,鼓励院线和影视机构放映和推广小众题材、文艺独立风格的电影作品;还可以通过举办电影节等活动,扩大优质小众电影在观众中的曝光度。

五、盗版和侵权行为泛滥盗版和侵权不仅是电影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损害了版权人的利益。

什么是院线和我国相关发展情况

什么是院线和我国相关发展情况

一、关于院线解放后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一直是“统购统销” + “层级发行”模式,即大小制片厂生产影片后一次性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入输出公司(简称中影)买断,后者再分别经按照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的发行公司发行到各电影院。

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不适应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对我国电影工业的萎靡必须承担一定责任。

并且自1984年开始电影制片不再由国家统一拨款,电影的发行放映也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市场机制。

“院线制”就是跨省市、跨地区的电影发行渠道。

广电总局提倡的这种“院线制”发行放映模式,其核心就是要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以省、市、地、县行政区划的地区垄断发行架构,代之以市场经济原则为灵魂的跨省市、跨地区的院线制发行架构,即影院享有自主选片权,而不是以前安排放什么就放什么电影。

电影院线制是以若干家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成立了34条跨区域的院线,将近千家影院收入麾下,控制全国90%左右的票房。

他类似于快餐的连锁加盟,一家影院好比一家快餐店,一条院线好比一个品牌。

便于节省拷贝,提高运营效率。

国外的院线公司和影院以资产联接为主要的组织形式,院线公司可以完全控制影院的经营,而国内实行的院线制主要是加盟签约的形式,院线公司与影院之间很少有资产联接。

对电影院也没有绝对的控制力。

不过,院线制在院线公司与影院之间建立了一种资本关系,即影院可以对上映影片的票房分成,最高比例达到50%左右。

二、我国院线现状国内院线制度实施:2002年的6月至今2009年全国电影院线排名:万达院线:年度票房8.33亿,观众人次2710万。

业绩较2008年上升63.6%。

中影星美:年度票房8亿左右,观众人次2450万。

浅析“院线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浅析“院线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浅析“院线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谷昊朱玲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电影改革从流通体制、发行环节入手,打破了40余年形成的统购统销的全国计划生产和发行模式,从中影公司独家发行国产片变为各电影制片厂都拥有发行权。

2001年底,为彻底改变电影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鼓励发行放映重组,组建电影院线,打破市场垄断与分割,推进了跨省经营业务,以院线制为核心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机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一“院线改革”的原因促使“院线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发行放映体系存在着严重弊端。

传统电影产业结构的发行环节,是一种典型的垂直结构,类似于“金字塔”。

一部影片的流通程序是:从制片方到发行公司到市发行公司(有些甚至会到县发行公司)最后到影院。

影片发行层次过多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回收不畅。

另一方面,传统电影结构的发行呈现“条块状”特征,发行工作分省而治,影院在选择放映影片时不具备独立性和自主性。

“金字塔”型,“条块状”的传统发行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有效的覆盖了全国市场,并有序的使影片到达各个影院。

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流通体制,对中国电影产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是制片和放映环节收入分成低。

一部进口分帐影片的票房收入要经过如下分配:电影院约分到37%,中影公司46%,省公司10%,市电影公司7%,一碗汤4个人分着喝,谁都空着半个肚子。

由于各省进行地域垄断,影片分帐发行难以实现,于是就有了影片《孔繁森》在某省上映时票房过百万,而制片厂只拿到2万元发行权费这样的“怪事”。

此外,一些影片进不了某些省份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发行放映环节的拥堵也严重影响了国产影片的生产。

发行环节过多且并没有增值作用导致制片厂收入比例过低,发行放映环节长期拖欠片款,使拍片资金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电影发展状况

中国电影发展状况
一:中国电影院线制如何诞生 1993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是“计划”色彩无比鲜明的统购统销(新中国成立后照搬的前苏联模式,计划经济的印记非常清晰)。全国16家电影制片厂生产的影片都由中影公司独家垄断发行,但中影公司独家垄断发行,统购包销。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无论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是多少,中影收购价都保持一致(在八九十年代,收购价逐渐由七八十万上涨到最高峰的120万)。然后中影将购入的影片按照一定的“收入留成”比例交由各地省一级电影公司安排放映,无论影片票房好坏,是赚是赔,遵循“多退少不补”的原则,都跟制片厂没有关系——尽管那个票价只是三五毛钱的年代也产生过《少林寺》、《神秘的大佛》、《周恩来》等多部票房过亿的电影。 1993年,中影公司的独家经营权被中央中止,制片厂可以直接和代表了全国影院的各省级电影公司接触,但各省级电影公司的国营经营思路在地方上依然独家垄断着播映权,其利益分配体制也依然畸形,并且,在作为社会主要文娱形式的中国电影业受到电视、盗版音像等“新形式”的极大冲击而日趋萎靡的前提下,各地国营影院普遍偷漏瞒报票房收入的“行业行为”更促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到21世纪时,中国电影市场市场彻底跌入谷底,甚至几乎已经萎缩到了崩溃的边缘,票房总额从80年代末的约30亿下跌到了2001年的不足9亿元。中央在2002年明确规定了院线制改革,启动院线制改革,是当时中国电影业触底反弹的根本动力。 2002年院线制改革,就是在原有的各省级市级电影公司的基础之上,创办了旨在打破地域垄断的市场化运作的电影放映院线。电影院线是以若干家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中国现有的所有影院,都必须加盟某一院线才能获得放映资格,而片方需要直接与院线洽谈票房分成。多条跨省院线的陆续建立,逐渐让门可罗雀的旧式礼堂型单厅影院恢复

电影院的市场分析和现状

电影院的市场分析和现状

电影院的市场分析和现状电影院是指专门播放电影的场所,它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院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电影院的市场分析和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一、市场分析1.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需求的增加,观看电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影院作为提供电影观赏服务的场所,受到了消费者广泛的青睐。

2.市场竞争激烈:电影院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大电影院品牌争相扩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购票服务的出现,给传统电影院业态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因此,电影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品质与体验,以吸引观众。

3.消费群体多样化:电影观众的消费群体非常多样化,有各个年龄层的人群,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电影院需要根据不同的观众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多样化的影片类型和观影环境。

4.影视产业发展带动: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影院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现状分析1.行业经营形态多样:电影院的经营形态多样,有独立的影院、连锁的影院以及合作影院等。

独立影院通常定位于特定类型的电影或特定的观众群体,连锁影院通过综合资源、规模经营和品牌影响力来吸引观众,合作影院则常常依托商场、酒店等建筑设施。

3.影院设施不断升级:为了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电影院不断升级设施和服务。

如引入IMAX、杜比影院等高端影片播放技术,提供更精致、逼真的观影效果。

同时,影院还提供舒适的座椅、豪华VIP包厢、智能化购票及观影服务等,以吸引观众。

4.引入多元化服务:为了增加经营收入,电影院不仅提供电影播放服务,还引入多元化服务。

如举办电影主题活动、影院周边商品销售、餐饮服务等。

这些多元化服务的引入不仅提升了观影体验,也将电影院打造成为综合娱乐场所。

5.线上购票成为主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购票逐渐成为观众购票的主要方式,电影院也推出了相应的线上购票平台。

2023年电影院线和电影院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电影院线和电影院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电影院线和电影院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电影院线是指以经营电影院为主要业务的企业集团,主要包括影院经营管理、放映设备投资、票务售卖服务等一系列与电影放映相关的业务。

电影院行业则是指整个电影经营、制作、分销、展映的环节中,负责电影放映这个环节的行业。

下面将从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发展趋势三方面对电影院线和电影院行业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市场环境1.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电影产业被政府认为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政府也在推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国家对于电影产业税收优惠、奖励政策、融资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从而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2.消费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娱乐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加。

各种娱乐场所如商场、剧院、酒吧等也纷纷涌现,但是电影院作为非日常性娱乐场所,其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和强烈的观影需求依然存在。

3.技术进步数字化技术使得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更加便利和高效。

数字化电影的出现也极大地增强了电影院的放映效果,提升了观影体验。

同时,高清、3D、4D等多种放映技术的出现,也为电影院带来更多的观影体验的选择,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二、竞争格局1.国内竞争情况当前国内电影院线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之间。

目前排名前五的电影院线包括万达影城、中影集团、金逸影城、星美影城和保利博纳影城。

这些电影院线以其先进的设备和高质量的服务,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而且这些电影院线均有庞大的网络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强烈的品牌影响力和超强的影霸能力。

2.国际竞争情况国际电影院巨头AMC、CGV、Cineplex等依旧占有较大的国内市场份额。

这些电影院对于电影票价、营销宣传、竞争策略等方面的运作都有独到的经验,其高效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让电影院的竞争更为激烈。

三、发展趋势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国内累计票房是642亿,观影人次为16亿,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预计到2022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甚至更高,这将进一步增强国内电影院线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电影业面临的挑战与整改措施

电影业面临的挑战与整改措施

电影业面临的挑战与整改措施一、挑战描述近年来,电影业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电影业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同时侵权盗版问题也日益严重。

此外,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观众对电影的需求和观看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挑战之一:新技术对传统业务模式的冲击1. 在线视频平台带来竞争压力: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各类在线视频平台崛起并逐渐垄断了观众的注意力。

这些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内容选择和低价订阅服务,并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推荐,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市场份额。

2. 传统院线受到冲击:在线视频平台作为一个全新的电影发行渠道,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观看到最新上映的电影。

这种便捷性给传统院线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院线票房下滑、发展乏力的问题突出。

观众减少意味着电影行业收入减少。

三、整改措施之一:积极拥抱新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1. 推动数字化转型:电影企业应积极跟随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发展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

借助数字化手段,电影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精准推广和定制内容,提供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观影体验。

2. 营造多元化收入来源:除了传统的院线票房,《电影报道》》四、挑战之二:盗版问题日渐严重1. 侵权盗版带来经济损失:盗版行为使得电影企业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导致公司利润严重受损。

同时,盗版作品在互联网上泛滥流传,降低了正版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2. 技术手段不断升级:随着科技进步,盗版者使用更加隐蔽和高效的方法制作盗版影片,如蓝光原盘、高清摄像机录制等。

这使得打击盗版行为变得愈发困难。

五、整改措施之二:强化版权保护与合法内容宣传1. 加强法律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惩罚力度。

同时,对于个人和企业违法销售和传播盗版作品的行为要进行严惩。

2. 增加正版内容供给:电影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票价、提升观影体验、扩大线上渠道等方式吸引更多观众选择正版内容。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意见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意见

影视行业中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意见一、影视行业发展困境的现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影视行业正面临着许多发展困境。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版权保护的难题、创作内容的质量问题以及盗版侵权的威胁。

这些问题妨碍了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 市场竞争的激烈化随着科技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加入到影视行业中,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原有的电影院线逐渐面临来自互联网视频平台和自媒体的竞争,观众的选择面越来越广泛,甚至不再仅限于电影院这一传统观影场所。

这种激烈的竞争使得电影公司和制片方面临更大的压力,必须不断创新和提高内容质量才能留住观众。

2. 版权保护的难题影视作品的版权保护一直是影视行业的重要问题,未经授权的盗版侵权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创作品的利益。

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但仍然难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往往能够绕过授权机制,将盗版资源迅速传播,给影视行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3. 创作内容的质量问题影视作品的创作内容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观影体验和评价,高质量的作品能够吸引观众,提高票房和口碑。

然而,目前影视行业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质量不佳的作品。

一些商业片追求快速商业回报而忽视了精良制作和剧本的有深度,而一些艺术片则因缺乏商业元素而无法吸引大众观众。

这种情况导致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失望和反感。

4. 盗版侵权的威胁盗版侵权不仅对原创作品的利益构成了威胁,对电影院线和视频平台也造成了巨大冲击。

盗版资源的泛滥使得观众可以免费观看影片,导致电影院线的票房收入受到严重冲击。

另外,盗版行为还会导致版权方面的法律纠纷,对影视行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二、解决影视行业发展困境的意见为了解决影视行业面临的诸多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我提出的解决意见:1. 加强版权保护力度为了解决盗版侵权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版权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电影行业存在的困难与发展策略

电影行业存在的困难与发展策略

电影行业存在的困难与发展策略一、电影行业存在的困难1. 市场竞争激烈电影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国内外制片厂纷纷进入市场,导致电影市场供应过剩。

观众也面临着更多选择,对于质量较低或不符合口味的电影越来越不耐烦。

这使得制片方必须加大投资并提升品质,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 盗版及非法传播问题盗版和非法传播是电影行业的一大威胁。

通过非法下载、在线观看或通过P2P分享软件,盗版者可以轻松获取最新上映的电影,并迅速进行传播。

这不仅对制片方造成了巨大损失,还削弱了观众的付费意愿。

3. 广告宣传成本高昂电影行业对于广告宣传依赖较重,但广告宣传成本十分高昂。

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推广预算大多数都用在极少数票房爆款上。

这使得小制片方无法承受如此巨额开支,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4. 电影产业链不完善电影行业还存在着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

从创作、制片到宣传、发行,这一整个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及沟通交流,导致许多优秀的作品无法获得充分支持和宣传。

二、电影行业发展策略1. 提高电影质量和创新能力要应对市场竞争和观众要求提高的挑战,制片方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电影质量水平。

加大对编剧和导演的培养,并鼓励他们尝试新题材、新风格,推动电影艺术与商业化更好地结合。

2. 加强版权保护与打击盗版针对盗版与非法传播问题,政府与相关产业单位应加大力度打击盗版行为,并加强版权保护意识。

同时,在观众层面上,可以通过提供合法便捷的在线观影渠道来减少盗版需求。

3. 多元化营销方式在广告宣传方面,制片方可以探索更多多元化的营销方式来降低成本。

除了传统的电视和电影院广告,可以适当增加线上社交媒体、品牌整合营销等创新推广手段,以拓宽消费者触达面。

4. 强化产业链合作与沟通为了提高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效率和协同能力,各环节应加强合作与沟通。

从创作者、制片方到发行商、院线,应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信息和资源,并寻求相互支持与帮助。

5. 推动国内市场需求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潜在市场需求,在扩大国内市场方面有巨大潜力。

电影行业存在的意见与建议

电影行业存在的意见与建议

电影行业存在的意见与建议一、电影行业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影产业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然而,电影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电影行业存在的意见与建议。

首先,目前电影院线集中度较高,导致很多优秀的独立制片人和小型制片公司难以获得放映机会。

很多佳作只能在少数院线上映,观众无法有更多选择权利。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鼓励多样性,并给予更多机会给那些不拥有庞大制作预算却有创意想法的人。

其次,在商业化追求下,制作方通常过于倚重明星效应和市场推广手段。

虽然明星可以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看电影,但也带来了过分注重片酬支出、损害故事质量等问题。

应该更加尊重编剧和导演等创作者,在选材上更加注重故事本身而非明星光环。

二、改进现状的建议为了推动电影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下是几点意见与建议:1. 多元化投资和放映渠道在鼓励多样性方面,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经济支持给那些不拥有大制作预算但有创意的独立制片人和小型制片公司。

合理分配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在广大观众中培养出对高质量电影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加强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的开发与运营。

通过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将优秀电影资源更加广泛地传播给观众,并且这也能突破传统院线与票房之间的限制。

2. 提升剧本创作水平及监管体系编剧是电影创作过程重要环节之一。

应该加强对编剧团队专业化培训工作,并设立奖项来激励优秀编剧创造佳作。

另外,在监管方面需要建立起相应规范,避免抄袭、低级趣味等问题。

3. 建设完善的市场模式很多好莱坞大片集中在特定季节上映,导致票房竞争太过激烈。

电影行业可以借鉴国外市场模式,在全年范围内合理分配电影上映时间,以降低票房风险和提高各类作品的观众关注度。

此外,电影院线应该与新媒体产业进行深度融合。

通过与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合作或整合,为观众创造更好的观影环境,并且也能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

4. 加强版权保护与反侵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版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关于国内“院线——影院”盈利模式

关于国内“院线——影院”盈利模式

关于国内“院线——影院”盈利模式的一点思考一、国内电影业发展现状(一)广受资本青睐,投资增长迅速2006-2010 年国内银幕保持 500-700 块/年的增速。

2006-2010 年国内新增影院数保持逐年上升势头,其中 2006-2009 年增速在 80-140 家/年;受 09 年下半年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影响,2010年全年新增影院 313 家。

(二)票房总额连年加速增长2006-2010 年国内票房总额爆发式增长:其中 2008-2010 年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 30%;2010 年国内票房突破 100 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 60%。

二、国内电影业产业链(主干环节)(一)制作商(内容提供商)完成电影的投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环节。

(二)发行商发行商从制作商手中取得电影发行权,然后以票房买断或分账或协议的方式与院线合作(一般为分账),将电影在合作院线的电影院放映。

在当前国内电影发行实务中,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很多时候都是由同一家公司操作,且发行商往往需承担影片宣传的主要责任。

(三)院线院线制是我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主要机制1。

一条院线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结合起若干个影院,这些影院由院线统一管理,统一排片,1《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以票房分账的方式拿到影片拷贝。

(四)影院电影产业链的重要终端,影片放映的场所和票房回收的环节(五)衍生产品开发衍生产品开发主要是与电影相关的广告、音像、软件、旅游、娱乐、玩具、服装等行业利润开发。

目前在好莱坞完整的产业链条中,与影院相关的银幕层面价值实际远远不如衍生产品。

中国的电影产业还处在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初步形成了从制片、发行到放映的基本链条,相关衍生行业的开发刚刚走上轨道。

三、“院线——影院”发展模式(一)供片联结模式(加盟模式)影院加盟某一院线,按照该院线要求进行设备采购与装修,并由该院线提供统一供片、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管理。

代表:早期的中影院线旗下多数影院为该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院线制现状与存在问题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作者:莫菲发布时间:2012-06-05 5月21日,大连万达集团和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签署并购协议。

万达此次并购总交易金额26亿美元,包括购买公司100%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

万达集团收购AMC公司后,将同时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AMC院线和亚洲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

从2002年6月完成全国第一批电影院线组建工作到如今国内资本伸向国外龙头院线,院线制在中国已走过了整整十年历程。

一、院线制概要在电影产业“制作——发行——放映”的链条中,发行与放映是与电影市场价值的实现直接相关的环节。

发行放映的主体一直在探求如何在这两个环节的市场竞争中削减成本,同时又扩大规模、得到更大利润,于是院线制在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

院线制具体的说是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院线,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一种机制。

其相应形成的院线则指的是制作发行公司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合约形式组成的发行放映联合体。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院线是联系发行与放映的主要渠道,从经营的层面上看,院线的经营采用的是品牌统一、资源共享、连锁经营的一种经营方式。

院线制也是世界市场普遍实行的发行放映机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模式。

综合来看,院线模式的区别主要源于院线与电影产业制作、发行、放映各个环节之间形成的联系差异以及院线与影院主要联结纽带上的差异。

美国的院线制是一种电影院连锁经营的发行放映体制,各大院线与电影制作、发行方更多的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美国各大院线经过较长时间的竞争、兼并、与强强联合,规模不断扩大,基本控制了全国地点与设施较好的影院,并占据全美绝大部分的发行放映收入,掌握着相当规模的市场份额。

这意味着院线对影片上映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并且在与制作、发行公司的利益分配上也有相当的话语优势。

院线作为与观众直接接触的市场终端,会根据观众的喜好,在不同片源的质量、价格比照与考量中对制作与发行方做出谨慎的选择。

另一方面,制作、发行方也会根据不同院线的规模、品牌、经营状况以及影院服务质量等来选择院线。

双向的选择给电影的制作发行以及院线经营都带来了竞争的推动力,从而形成电影产业的良性竞争发展。

上个世纪末香港形成的院线制是一种制作、发行、放映纵向整合的机制。

以能够发行放映的院线作为大的母公司,各个独立制片公司作为子公司,将电影的制、发、放环节纵向整合在一起。

在电影制、发、放的链条中,制作方所承担的风险最大,而得到的市场回馈却最少,而放映、发行方承担的收益风险较小并更接近市场。

制、发、放纵向的整合有利于电影制作风险的分散,也进一步拉近了与市场的距离,同时作为一个整体,它带来的规模效应能够减少成本,并且更容易协调各方面的经营与管理。

美国与香港的院线制虽然模式不同,但院线与影院之间都是以资本为纽带联结起来的。

院线与下属影院的可以通过直股、参股或控股、契约、自愿的方式相联系,前两种方式主要的纽带是资本,关系较紧密,后两种联系主要纽带是供片,联系较松散。

院线是电影院的连锁经营实体,院线的主体成员之间资本纽带的联结,使它们之间有了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企业动机,才能形成并购、拍片、宣传以及争取更多观众的市场能力,进行长远的扩张和发展。

二、国内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和发展历程(一)院线制十年发展之路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年前,中国电影走的还是“制片厂——中影公司——各省级电影发行公司——市、县电影发行公司——电影院”的“统购统销”、“层级发行”的计划经济模式,冗长的链条上存在大量利益分配不合理与互相扯皮的现象。

随着经济领域改革的推进,《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电影行业机制改革方案实施细则》于1993年出台,按照相关政策,制片厂生产影片后可以脱离中影公司直接把影片销售给省及省以下的电影公司,并与发行部门实行发行收入分成。

这虽然对电影的发行环节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让制片环节从面对中影一家国有垄断公司变成了面对30多家省市垄断公司,并没有太大的根本改变。

1995年,全国电影票房跌破10亿人民币,电影产量不足100部;1998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了8亿人民币的历史最低点,全国超过60%的电影放映空间都在放着外国影片。

1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进一步改革迫在眉睫。

2001年12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推进形成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加快结构调整,形成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的院线,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组建院线公司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获得《电影发行放映许可证》的电影公司牵头,组建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形成的院线;另一种方式为以签约形式组合院线,签约期至少为三年。

到2002年5月31日,全国第一批组建电影院线的工作顺利完成,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0条院线,共计872座影院,1581块银幕,其中11条为跨省院线,19条为省内院线。

22002到2005年,院线制在中国逐渐发展成型。

2005年6月,国内各院线与众多影院的第一个三年签约期满,新一轮的院线整合展开。

这轮院线整合中,实力较弱的院线以联合、合股等形式相互合并、吸纳各方资金、联合大院线,各省电影公司利用发行优势采取投资、改造、合资、兼并、债转股等手段加强对影院的控制,增强势力范围与自身实力,逐渐形成区域性院线。

院线制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也渐渐开始显现,院线形成“金字塔”的三层结构。

处于顶端的一类院线走规模化道路,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市场化手段逐步壮大规模和实力,规模和票房远超其他各类院线,以上海联合、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联为代表;处于中间的是活跃于新建、改建影院和跨省扩张吸纳合作伙伴的二类院线,发展十分迅速,与一类院线的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尤其是以现代股份制结构建立起来的院线企业,以北京万达、广东珠江为代表;处于底层的三类院线以经营买断为主,分账大片为辅,规模与票房都相对有限,市场竞争实力处于弱势,但这类院线的数量占院线总数的60%以上。

图1院线形成“金字塔”的三层结构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经过新一轮的合并重组,2006年院线数量从2005年初的38条缩减为33条。

经过整合后,各院线票房收入突飞猛进。

尤其是北京万达,2005年仅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一,而在2006年市场份额达到百分之八,院线排名第四,并于2007年10月以百分之十五的市场份额居院线排名之首。

3而国内电影票房也在连年进步。

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历史性地达到131.15亿元人民币(约合20.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02亿美元和日本的23.6亿美元,居全球第三。

2012年前四个月的票房已超过50亿人民币,全年预计会达到180亿元人民币上下(约合28.5亿美元),有望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4在院线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对终端市场——影院的建设速度也狂飙突进5,影院在院线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主体与核心。

表1院线制改革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影院和银幕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刘汉文、支菲娜:《2011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

表22006—2011年城市观影人次、票房收入与年平均日新增银幕情况数据来源:刘汉文、支菲娜:《2011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

如今,院线在日趋成熟中也在寻求更大的发展,“十二五”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势支持态度为院线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政策环境。

万达电影院线等现在正在证监会排队上市,准备为院线的未来发展谋求更广泛的资本支持。

6(二)院线制发展特征院线制的施行给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从十年的发展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电影行业中的垄断正在逐渐减少,竞争变得越来越开放,产业归属也从原先的公有体制、行政管辖逐步向国有、民营、外资三足鼎立的方向发展。

但分析我国院线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如下两点特征:1、行政主导虽然院线制的施行是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的一大步,但其实施形式却背离了其在电影产业中顺应产业化产生的初衷。

2001年底广电总局出台《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在短短半年内全国就出现了30多条院线。

虽然这样的行政力量具有前瞻性,但国内的制片、发行环节都尚未具备院线正常成长的先决条件,也没有一定的政策保障措施,因此院线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问题。

比如在院线制施行之初,主要院线基本都是省内院线翻牌而成,即原本在某省发行放映区域下的影院以行政管理为纽带结合成院线,而少数的几条跨省院线也是以其中某省行政为主导,所有制与产权结构复杂,十分不利于院线制发展。

而这些院线在地域上也呈现出与行政区划为分隔的特征,主要局限于其所在省份内的市场,阻碍了国内院线的规模化、全国化发展。

2、院线建设与片源质量的失衡院线数量多,而且影院建设速度快。

2011年内地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日均增加8.3块银幕,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较上年增幅超40%。

但实际上票房的增长较上一年只有28%,银幕数的增长超过了票房,据称全国9000多银幕仅有约三分之一能够盈利。

7一面是影院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另一方面是制片业的不景气。

2011年票房超过千万的国产片有68部,它们占了国产片总票房的9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剩下的近200部国产片只创造了不到10%的票房,部分影片的票房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8片源产量虽然迅速增多,但质量仍然不高,没有足够的能够放映的片源。

另一方面,由于片源不足导致的不能在电影放映上形成独家放映优势从而获得利益,并且票房分账上利益不断被挤压,院线只有通过其它方式获利。

比如凭借在发行放映上的垄断地位破坏院线制市场规律的原则,与电影产业各环节一致针对观众,导致票价居高不下,妨碍了电影市场的繁荣。

注释:1.沈芸:《从电影产业的发行环节看院线制四年》,《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

2.唐榕:《三十年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历程回顾(下)》,《中国电影报》,2008年10月17日。

3.王煊:《万达的生意经万达院线经营模式初探》,《电影艺术》,2008年第3期。

4.中国电影家协会主编:《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

5.刘汉文、支菲娜:《2011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

6.刘翔:《20余家文化企业排队上市影视、院线企业成热点》,《经济导报》,2012年5月16日。

7.何天骄、马可佳:《院线大跃进利润大缩水9200块银幕仅1/3盈利》,《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1月19日。

8.《<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号脉中国电影》,.cn/m/c/2012-05-18/.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