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参考
高中语文古诗文学习中“月”意象简析
高中语文古诗文学习中“月”意象简析在高中语文的课程中,古诗文学习是重要的一部分。
古诗文中常常运用到各种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其中,“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古诗文学习中“月”意象进行简析。
一、月的常见象征意义在古诗文中,“月”常常被用作一种象征,具有丰富的意义。
首先,“月”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纯洁。
在很多诗歌中,月被形容为清澈明亮,如“望庐山瀑布”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其次,“月”还可以象征温柔和安静。
在一些爱情诗中,诗人常常用“月”来比喻女性的柔情,“春江花月夜”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月”还可以象征孤独和无奈。
在一些离别的诗歌中,月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
二、月的多样表达方式在古诗文学习中,诗人们常常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绘“月”这一意象。
首先,“月”可以通过形容词来描绘其不同的特征。
比如,“明月”、“皓月”、“红月”等等,这些形容词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月的美丽和光辉;其次,“月”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比来表达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月亮和花朵”的对比可以突出月的明亮和花的娇艳,再比如,“月亮和星星”的对比可以突出月的孤独和星的繁多;此外,“月”还可以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比如,“庐山瀑布”中的月落和乌啼可以突出诗人的愁怀情绪,而“春江花月夜”中的花间一壶酒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
三、月的意象与诗人情感的表达在古诗文学习中,“月”意象常常与诗人的情感表达紧密相连。
月的纯洁和美丽可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表达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回避之情。
同时,月的孤独和寂寞也可以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可以成为诗人情感的托底,成为表达内心世界的窗口。
在不同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不同心情下的月的形象,这也丰富了古诗文学习的内涵。
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简析
古人因爱月而咏月。
李白说:酒缺月不味,景无月不美。
辛弃疾说: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
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中国文人有着“月亮情结”,因而也流传下无数关于月的美妙诗篇。
作者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对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一大致的分类。
一、象征团圆和思念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
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作者寄情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表达彼此之间的思念和友谊。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二、象征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
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作者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然泪下,深切思念家园吧。
三、象征宇宙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
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宇宙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古代诗歌月亮意象的解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是一个被广泛运用且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承载着诗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
一、月是美的象征月亮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且冰清玉洁的女性。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诗意地发现了月亮之美,《诗经·陈风·月出》中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月光之美映衬人物之美。
周祗则赋予月以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形容其“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谢庄将秋月的纯净之美与山水结合,“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汇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能赋予山水景物独特的神韵,具有化景的作用。
如张先在《木兰花》中所写“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通过清明月色中飘过的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不仅营造了清幽绝俗的氛围,让人感到月夜幽林之景空明澄净,弹琴长啸之人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中的“明月来相照”,既与“人不知”形成对照,又起到了点破暗夜的作用,体现出闲、静、淡、远的风格和优美的意境。
总之,在诗人笔下,月亮不管是烟月迷蒙的轻忧淡愁,还是皓月当空的雄浑高古,亦或是月光笼佳人的恬淡婉约的宁静,都是美的象征。
二、月是情的载体(一)寄托恋人相思之情男女相思离别、少妇闺阁之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主题,月夜往往是相思主题的背景。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描绘了主人公独守空帏,在明月流光下的寂寞凄凉,引出她内心的无穷愁思。
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徐陵的“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沈俭期的“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杜甫诗歌月的意象
杜甫诗歌月的意象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月的意象解析月与季节变换:“露从今夜白”中的“今夜白”指的是进入白露节气,这是秋季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天气转凉,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月与故乡:“月是故乡明”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月亮虽然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但在诗人眼中,只有故乡的月亮才是最明亮、最美好的,这里月亮成为了故乡情感的载体。
月与团圆: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团圆联系在一起,但在这首诗中,月亮反而唤起了诗人对于无法与家人团圆的忧伤,它象征着一种遥远的、无法触及的完美状态。
月与孤独:月光下的场景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特别是当提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时候,这种孤独感被进一步放大,月亮成为了诗人孤独情绪的映射。
月与战争:在战争背景下,月亮的出现与戍鼓、边塞的描述形成对比,月亮的宁静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月亮成为了一种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月与时间:月光下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月光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月与希望:尽管战乱频仍,诗人仍然通过月光来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够与家人团聚。
综上所述,在这首诗中,月亮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它还承载着诗人复杂的情感: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担忧、对战乱的不满以及对和平与团聚的深切渴望。
月亮在这里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象征。
月夜杜甫〔唐代〕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月亮,古今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为什么众多诗人对“月”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月的意象与诗歌意境的呈现又有什么关系呢?苏轼《水调歌头》歌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这一意象寄托着诗人悲欢离合的主观情思。
一、悲——永恒、无常“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驻足“石头城”的秦淮河畔,仰望苍穹,一弯“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感慨系之。
月作为历史的见证,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亘古不变,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石头城昔日繁华,今日萧条,可谓“无常”.在永恒与无常的鲜明对照中,在历史与现实的梦幻交错中,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世事无常,如烟似梦,往昔歌舞升平、雕梁画栋的故国金陵如今只能在追忆中重现——所谓无常;而春花秋月亘古不变-—所谓永恒。
春花秋月的良辰美景只能越发衬托出国破家亡、君王沦为阶下囚的悲哀。
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
虽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浪花一般,显得短暂而渺小,而明月、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
诗人以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辨,抒发了绵绵无绝期的悲痛之情。
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苍穹,毫不吝惜地倾泻着邈邈银辉,它晚升日隐,与人总是若即若离.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
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不觉感慨系之,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宇宙的浩瀚无际、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巧妙融合,抒发了永恒与无常之悲。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加相关诗句赏析
月亮挂天边,古诗里的梦幻篇章
哎,你们有没有发现啊,古代的诗人好像特别喜欢写月亮?一轮明月挂在夜空,在古人的笔下竟能生出千般情愫。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的《静夜思》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简单的两句话就勾勒出那种夜深人静、独自对月的思乡之情。
那个“疑”字真是妙啊,感觉像是月光太明亮了,都让人分不清是地上的白霜还是天上的光辉了。
苏轼也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可是中秋佳节时最应景的诗句之一了。
“婵娟”就是形容月色美好的样子,诗人希望亲人朋友都能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但也能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你说,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温馨呢?
还有杜甫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真的很有画面感。
每当秋天来临,露水渐渐变凉变白的时候,就觉得那轮圆圆的月亮只有在自己的家乡看起来才是最明亮的呀。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体会,反正每次读到这句诗我都会想家。
当然啦,除了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句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诗句也写了月亮哦!“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一首都藏着不同的情感与意境,仿佛透过那些文字我们能看到古人们面对月亮时的沉思与感慨……
总之哈,月亮在古诗词中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存在,它寄托着人们的思念、愿望和情感,无论过了多少年再读起那些诗句依然能让我们心生共鸣。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在古诗中,月亮通常是一种怎样的意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
“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
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曹组《青玉案》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
——仲殊《南柯子·忆旧》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荷叶杯》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二、以“明月”写忧愁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
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温庭筠《菩萨蛮》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三、以“淡月”写忧愁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
——卢祖皋《安清都·初春》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水龙吟·春恨》四、借“新月”写忧愁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月亮,作为自然界最光辉的星体之一,早在古代中国就被赋予了丰富而深远的意象。
在古诗词中,月亮作为一个常见的意象,经常被用来描绘情感、表达哲理和形容自然景观。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并解读其所蕴含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1. 爱情与月亮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的美好和纯洁。
在古代诗词中,将月亮比作美丽的女子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直接的描写手法,把明亮的月光与清冷的夜色融合在一起,不仅刻画出诗人心中的孤寂,同时隐喻了他与爱人的相思之情。
2. 孤独与月亮月亮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孤独和寂寞之情。
在许多古诗中,诗人常以月亮为朋友,并借以抒发内心的孤独之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里将月亮比作久远而稳定的朋友,用以寄托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渴望。
3. 忧愁与月亮月亮也可以成为表达忧愁和愁绪的象征。
在《静夜思》中,月亮的冷漠和孤独性质,与诗人内心的忧愁相互呼应。
同时,在许多其他古诗中,月亮常被用来引申出人们内心的忧愁和烦恼。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独登前月,满怀忧愤天伤。
”其中的“前月”指的就是照亮他内心忧伤的那个月亮。
4. 自然与月亮月亮也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往往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相结合,共同构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的“秋光”就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通过月亮的映衬,诗人描绘出秋夜的宁静与辽阔。
5. 哲理与月亮除了情感和自然意象外,月亮在古诗词中也承载了一定的哲理思考。
月亮的圆缺变化,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幻。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故乡遥,何日去!”诗人的故乡遥远,看着月亮的圆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月亮的圆缺与远离故乡的痛苦,诗人表达出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
总结起来,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多种多样,包括爱情、孤独、忧愁、自然和哲理等等。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简析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简析原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衍生注释:“疑”指好像。
“霜”形容月光的洁白、寒冷。
二、赏析:这首诗语言清新朴素,韵味含蓄无穷。
前两句写诗人在异乡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之情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诗人的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感情抒发一气呵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四、运用片段:中秋佳节,我独自一人漂泊在外,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李白的《静夜思》,此刻的我不正如诗中的他一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吗?那月光仿佛是亲人温柔的目光,让我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
原文:《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衍生注释:“情人”指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
“遥夜”指长夜。
“竟夕”指终夜,通宵。
二、赏析: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烘托出他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情感真挚。
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分析
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分析一、月的边塞意象。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
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二、月的时间意象。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三、月的愁绪意象。
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
四、月的情爱意象。
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
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在古诗中月亮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她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星体,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
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对时空意象的表达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
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
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
“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月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蕴
“月”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蕴
在唐诗三百首中,月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表达意蕴:
1. 思乡之情:在许多诗歌中,月亮被用作象征思乡之情的意象。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通过望月,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怀人情感:在许多诗歌中,月亮也被用作怀人的意象。
诗人通过望月,表达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些诗句均借月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写得真切感人,韵味无穷。
3. 清幽宁静:在王维的《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的月表示清幽宁静,是诗人表达内心世界的安宁和淡泊。
4. 离别之恨:在李商隐的《无题·其二》中,“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这里的月被用作离别之恨的象征,诗人通过月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5. 期盼:在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木至》中,“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这里的月表示期盼,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6. 时空的永恒:在某些诗歌中,月亮也被用作表达诗人对时空永恒、人类渺远的一种哲学思考的意象。
例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些诗句所抒写的就是诗人对时空永恒的一种哲学思考。
【总结】月在唐诗中的意蕴非常丰富,可以表达思乡之情、怀人情感、清幽宁静、离别之恨、期盼以及时空的永恒等。
这些意蕴的背后是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词中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出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1. 思念之情:月亮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 离别之苦:月亮也常被用来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诗人们借助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对离人的眷恋和伤感。
3. 孤独寂寞:在古诗词中,月亮有时也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诗人们通过描绘月光下的寂静和冷清,表达自己的孤独感受。
4. 美好祝愿:月亮在古诗词中有时也承载着美好的祝愿。
诗人们借助月亮的圆满和明亮,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总的来说,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多层次的,既可以是思念之情的寄托,也可以是离别之苦的象征,还可以是孤独寂寞的写照,或者是美好祝愿的承载。
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古诗词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时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符合的诗词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春江花月夜》中“月”的意象探讨
《春江花月夜》中“月”的意象探讨《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在这首诗中,月这一意象被运用得非常巧妙,既代表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渲染,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春江花月夜》中“月”的意象。
《春江花月夜》中“月”的意象首先体现在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渲染上。
在诗中,月被描绘成“皎皎清辉”。
这里的“皎皎”形容月光的明亮,清辉则展现了月亮的清澈明亮。
这样的描绘让人仿佛看到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夜空中,给人一种清澈明亮、宁静安详的感觉。
诗中还写到“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通过对江流、芳甸、花林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月光的照射效果,使得整个自然景观呈现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震撼。
《春江花月夜》中“月”的意象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写到“借问江横何事白,江水流映月一孤篷”,诗人通过对江水的流动和月光的照射,营造了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这里的“一孤篷”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己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在古人看来,月是代表了变化和生命的。
诗中对月的描绘也可以被理解为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春江花月夜》中“月”的意象还在情感上寄托了诗人的愁思和离愁。
诗中写到“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这里诗人不仅在描绘月光的美丽,更在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里的“海上仙山”被描绘成虚幻、遥远的,使得诗人对思念之情更加深沉、远大。
而月也成了诗人表达思念之情的载体,照耀着诗人远方的心上人。
《春江花月夜》中“月”的意象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对离愁的表达。
通过对月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观、人生感悟、思念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整首诗作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阅读《春江花月夜》,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感受到月这一意象所散发出的深邃魅力。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在古诗中月亮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她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星体,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
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对时空意象的表达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
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
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
“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1、月是美的象征《诗经·陈风·月出》最早以明月来喻佳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这里的“佼人”就是美人的意思。
而在韦庄《菩萨蛮》这首著名的唐词当中,更是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以月喻人,而且是容貌娇艳的女子。
诗词当中用月亮来比喻美丽的女子,不光是凡间的,还有神仙女子。
宋玉的《神女赋》中“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就是用明月来形容神女之美。
苏轼的《宿望湖楼再和》写出名句“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同样是抒写女子之美,月就是人们心中的美女之神。
2、月是故园、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古人们很早就在月亮的圆缺和人的离别团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月圆之日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家人团聚之时,那么明月就被披上了团圆的象征外衣。
李煜曾《虞美人》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就是在对月亮的吟咏当中注入了故园之思,深切地表达出了和故乡和亲人团圆的愿望。
而在杜甫的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样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团聚的盼望。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而人虽在异乡,但是自己和家人是共看一轮明月,这就将人的思乡之感与故乡的面貌融为一体,这就是月的团圆象征意义所在。
在羁旅之人的眼中,天上遥不可及的月亮就是自己那日夜想念的家,在孤独的夜晚,月之故园就是寄托的最好凭证。
3、月是永恒的象征人生短暂而月亮永恒,这也是诗词中最富有哲理意义的思考。
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使他被世人所牢记,也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哲学道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的,与人的生命短暂形成了带有诗意的对照,这种对照让人们看清了自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人生却早已不同。
李白在《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是如此这般的体验。
苏轼也有相似体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是在感叹时光短暂的同时,寄寓了美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月亮是一种天文现象,但很多诗人把情怀都给了它,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1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
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
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
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
古诗词中“月”之意象简析
古诗词中“月”之意象简析“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陈风·月出》);“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古诗十九首);“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好诗多在月明中。
”(黄宗羲《花朝宿石井》)。
这散发着澄澈光芒的月亮自先秦的《诗经》开始,经历了魏晋的低吟、唐宋的轩昂直到明清的诉说,形成了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最具特色的意象。
据统计,《唐诗鉴赏辞典》中的名句索引共收名句954句,其中97句与月有关,《唐宋词鉴赏辞典》中的名句索引共收名句1921句,其中183句与月有关,也就是说月亮意象在我们所熟知的唐诗宋词名句中平均每十句就会出现一次。
这一比例在谢枋得编录的《千家诗》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其辑录的历代七言绝句中,与月亮有关的就占了21%左右。
中国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咏月抒怀的篇章,在这里月亮不再只是挂在高空的普通星体,它的光亮激起诗人的灵感,引起诗人的思绪,洒遍了诗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其名字有直接以“月”相称的,也有叫做“婵娟”、“姮娥”、“玉童”、“银蟾”、“玉兔”的;其光亮有“清辉”、“淡月”的不同;其形状有“圆月”、“残月”之分别。
通过不同的抒写,月亮表现为不同的意象组合,它们各具风韵,表达着不同的情意。
下面我们就对古诗词中出现的“月”之意象作一简单地梳理。
(一)望月怀远:古诗词中大量的怀远之作都有悬挂在天边的月亮陪伴,无论它是“残月”、“斜月”,还是“霜月”、“淡月”,或者“新月”、“黄昏月”,约定俗成的月夜成了孤身独处的人们思念远方亲友的最佳时机,望月怀远成为古代诗歌传统主题。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汉乐府》中的这首《伤歌行》先写月光扰人,夜不能寐,最后点明症结所在——“怀所思”。
古诗词中“月”之意象简析
■ 河北 省廊坊市第二 中学 靳 兰芳
f
“ 出皎兮 , 僚兮 。舒 窈纠兮 , 悄兮 。” 精 妙 的典 型 , 月 佼人 劳心 后来 许 多月 下怀 远 的诗 歌都 能看 到这 (诗经 ・ 《 陈风 ・ 出》 ;明月何 皎皎 , 罗 床帏 。” 几句 的影 子 。 月 )“ 照我
( 古诗十九首 )“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李白 (
此 后 , 李 白 的“ 寄愁 心 与明 月 , 如 我 随君 直 到夜
《 关山月》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苏轼《 水调 郎西” 孟郊 的“ , 别后唯所思 , 天涯共 明月” 等等 , 都
歌头 ・ 月几 时 有》 ;好 诗 多在 月 明中 。”黄宗 羲 是 分 离远 隔 的人们 在那 天 涯共 有 的清 朗月光 里 , 明 )“ ( 借 《 朝宿石 井》。 花 )这散发 着澄 澈光芒 的月亮 自先 秦 的 明月 以寄 相思 的 书写 。在一 次 又一 次 的吟 唱当 中 ,
的老师就 是我 的妈妈 , 课时 我叫 上 三、 写话 要有真情 实感
写话要 有真情实感 。没有真 个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刨
( 上接 第 7页)
月有 阴晴圆缺 ”的书写使得 其 松间 照 , 泉石上流 。” 王维笔 下皓月 、 清 在 幽松 、 流泉 、
笔 下 的月充满 了探 索思辨 的哲 理意 味 。他 通过 对 卧石 四个 意象组 合成空 明幽妙 的意境 , “ 这 明月” “ 、清 月 亮 的 自然运 转规 律去完 成对 人生 、 会 的思考 , 泉 ” 社 暗含禅 意 , 是诗人探 求佛理 的物化形 式 。 正
字的魅力 , 孩子们不但可以像小作 家 。” 年级小 学生 能写 出这样 近孩子 们 的生活实 际。让他 们有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参考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
“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
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曹组《青玉案》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
——仲殊《南柯子·忆旧》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荷叶杯》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二、以“明月”写忧愁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
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温庭筠《菩萨蛮》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三、以“淡月”写忧愁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
——卢祖皋《安清都·初春》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水龙吟·春恨》四、借“新月”写忧愁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作者借助新月这一意象,把那在风中伫立,由朝至暮的难以抛却的新愁,写得淋漓尽致。
五、借“缺月”写忧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词人借助缺月这一特有的意象,将晴空幽绝的境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种境界也正是作者被贬之后,寓居时愁闷难遣的生动体现。
拓展阅读:带月的古诗句1、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2、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3、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5、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王安石《春夜》6、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7、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8、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谢灵运《岁暮》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10、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11、五月渔郎相忆否。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12、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1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张九龄《望月怀远》14、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长相思其一》15、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16、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17、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18、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李白《关山月》19、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0、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2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22、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23、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王昌龄《出塞二首》24、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25、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曹植《明月上高楼》26、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27、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28、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29、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酬张少府》30、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扩展4)——有春节意象的主题古诗有春节意象的主题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就要到了!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有春节意象的'主题古诗,欢迎大家浏览。
001。
蟋蟀《诗经·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002。
元会魏·曹植初岁元祚,吉日维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
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003。
介雅南朝梁·萧子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004。
共内人夜坐守岁南朝梁·徐君倩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005。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006。
守岁唐·李世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007。
除夜有怀唐·杜审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008。
除夜唐·孟浩然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009。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唐·孟浩然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010。
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011。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012。
应诏赋得除夜唐·史青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013。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014。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15。
除夜二首唐·姚合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
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
016。
除夜唐·卢仝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北峭,风渐向东生。
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
017。
除夜宿石头驿唐·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018。
除夜唐·元稹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019。
杜位宅守岁唐·杜甫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020。
元日示宗武唐·杜甫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021。
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022。
除夜寄微之唐·白居易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023。
除夜寄弟妹唐·白居易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024。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唐·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025。
除夜宿洺州唐·白居易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026。
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027。
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028。
三年除夜唐·白居易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七十期渐*,万缘心已忘。
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
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
029。
庾楼新岁唐·白居易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030。
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扩展5)——天净沙秋思意象赏析天净沙秋思意象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天净沙秋思意象赏析,快来看看吧。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古典歌的艺术特征。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
*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