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介

合集下载

合肥市绿地系统2007—2020年规划探析

合肥市绿地系统2007—2020年规划探析

合肥市绿地系统2007—2020年规划探析2008年9月出台的《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合肥城市今后的绿地系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

随着逐步完善的8大绿色系统,合肥将呈现出独特的“依山傍水、环圈围绕、田园锲人、珠落玉盘”的城市绿地系统格局,合肥向国内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以《规划》为依托,合肥2008年完成新建(续建)公园36座,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23 hm2。

1成品草花的移植1.1移植前土壤准备栽植土壤一般要求是富含大量有机质的腐殖土,且花坛内泥土土层面低于花坛(花池)口4cm左右。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除草、翻晒,清除土壤中的碎石及其他杂物,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连续多次种植草花的,要更换花坛(花池)土壤的土层。

整地时要求地势呈龟背形或坡形。

花池的效果坡度一般为7%~9%,花钵坡度为40%-45%。

1.2移植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16:00后.若条件允许最好选择在阴天进行。

草花移植后,应及时淋水,并保持植株清洁。

1.3移植方法移植深度应将新土覆盖原土球2.3 cm为宜,要求种后无裸露的根部,覆土平整。

移植时尽量勿将草花原土球弄散,以防伤根。

严格按设计图案(图纸)种植草花,以防品种及色彩混淆。

草花移植的顺序:一般花坛应从中心向外的顺序种植;坡式花坛应由上向下种植;图案花坛应先种植图案的轮廓线,后种植内部填充部分;大型花坛宜分区、分块向一个方向种植。

草花种植数量应以无裸露土地为宜。

图案的勾勒线条和花池(花坛)的边缘应选择强壮的苗株稍密于中间种植,保证图案和边线的完整。

2草花移植后的养护2.1淋水2.1.1淋水时间。

一般在每日上午10:30前或下午15:00-后淋水,避开暴晒的中午时段,提倡夜间淋水。

2.1.2淋水量。

在雨水缺少季节,每天的淋水量要稍大于该种类的蒸腾量,淋水时要用花洒浇灌,禁用水枪直射。

每日淋水必须浇透,遇到高温天气,每日可增加1 2次叶面喷水保湿降温。

合肥绿地中心250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总结

合肥绿地中心250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总结

合肥绿地中心250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总结[关键词]结构优化楼承板含钢量超限结构体系1项目概况合肥绿地中心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南二环与宿松路的交叉口,本项目由南北 2两个地块组成,项目规划 257 米超高层一栋(D 座),80 米高度甲级办公楼 1 栋,100 米高度甲级办公楼 1 栋,130 米高度甲级办公楼 1 栋,住宅 4 栋,以及 12 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2.3 万平方米。

D 座超甲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 13.2万m2,建筑高度为 257m,地下三层,地上五十七层,结构体系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2 设计参数本工程抗震设防为乙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基本风压0.35KN/ m2(50年一遇)。

基本雪压0.6 KN/ m2,地面粗造度类别为C 类。

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二类,场地特征周期0.35s。

3 结构体系本工程平面尺寸长X宽为45.8mX45.8m,结构总高度为242.65m,长宽比为 1,高宽比为 5.3,标准层核心筒面积占总面积24.4%。

结构体系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主要构件类型:混凝土核心筒外墙最大厚度1000mm,核心筒墙体仅仅在四角设置十字形型钢型从负一层至第19层,外框柱为型钢混凝土柱,地上部分,外框结构梁为钢梁(主梁高:1000/700,次梁高:600),外框采用开口型压型钢板楼承板,核心筒内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承板;地下部分:核心筒内外楼板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承板,柱子为型钢混凝土柱。

标准层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标准层结构平面图表1 柱子截面尺寸变化表2 核心筒外墙墙体厚度尺寸变化4 楼承板选型分析由于本工程梁为钢结构梁,固不易采用一般现浇混凝土楼板。

针对楼板荷载值和梁间距大小,设计三种适合本工程的楼承板,进行了经济性、施工便利性、施工质量的保证性以及进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文章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城乡生态绿化与生态安全的角度,分析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合肥城乡绿地系统框架体系。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李改维 1 高 平2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合肥 2300412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 合肥 230041近年来,合肥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在绿地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上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为确保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非常必要。

1 合肥市园林绿地系统发展概况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首批三个园林城市之一,绿化先进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

近年来,合肥经大拆违,大建设及大蜀山绿化工程的启动,城市绿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及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其绿地建设总体分4个阶段:(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29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2.06h m 2;(2)1979-1992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首批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14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42h m 2;(3)1993-2001年,稳定增长阶段。

1993年以后,合肥城市的绿地建设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8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30h m 2。

(4)2002年以来,高速发展阶段。

5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260hm 2。

2 上版规划实施评价上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2003年10月编制完成,规划是对合肥原有绿地系统规划“合肥方式”形式和精髓的继承与发展,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继承与发展了合肥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优良传统,城市的环境面貌不断提高和改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了符合合肥市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体系;各类绿地面积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06年底合肥市现有各类绿地16 233.09h m 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 501.94h m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9.26m 2。

合肥市道路绿地的调查与分析

合肥市道路绿地的调查与分析

合肥市道路绿地的调查与分析城市道路绿化系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城市生态廊道,联系了城市的各个斑块,展现了城市环境面貌和文明程度,是调节城市气候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构成城市带状景观的重要部分,能有效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是实现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的架构。

1道路绿化系统建设的原则合肥市的道路绿化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安全适用、整洁优美、生活舒适的花园城市,实现省市提出的将合肥建成在全国具有文明示范作用的森林城目标。

1. 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提高城市街道绿地在整个城市道路中用地的比率,拟提高城市绿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生态效益,为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社会效益服务。

1.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开放式绿色空间,让市民亲近绿地,利于行车、利于人流流通、利于人们休闲。

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使其达到景观、生态、游憩功能的和谐统一。

坚持道路绿化建设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原则要将道路绿化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和谐统一,体现道路特色,做到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保持规划设计先行。

按规划设计施工,充分应用高科技材料,不断改善施工工艺。

要运用高科技与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进行管理工作。

2合肥市街道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2. 1 城市道路绿化系统建设现状合肥市近30 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迅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开放式园林”和“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思想,开创了开敞空间建设的序幕。

按时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遵循开放空间的理论对合肥护城墙进行了成功改造,建成了环城公园这一绿色项链;相继建设了淮河路园林道、花园街等市区园林路,荣获全国首批“园林城市”称号。

90 年代,建成了琥珀潭黑池坝公园、和平广场、市政府广场、五里墩立交桥绿地、胜利广场等大型公共绿地,完成了多条道路如二环路、黄山路、美菱大道、一环路等绿带建设和南淝河、十五里河等滨河路段绿带的改造,做到了提高植物配置合理性,和谐处理了各个景观范路”。

合肥市“十三五”林业和园林发展规划

合肥市“十三五”林业和园林发展规划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十二五”林业和园林发展成果
“十二五”以来,大力实施绿色森林增长行动,持续推 进城乡绿化,不断深化林业园林改革,推进了合肥市生态文 明建设,继 2014 年 9 月合肥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殊荣 之后,2015 年 4 月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复查验收。 肥西县、蜀山区已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庐江县正积极 申请省级森林城市验收;汤池、黄麓、众兴等 18 个乡镇、 社区获得省级“森林城镇”称号;全市 148 个行政村获得省 级“森林村庄”命名;建设省级森林长廊示范路段 166 公里, 构建了生态良好的生态基底。
—5—
施零星空地绿化 69 万平方米。积极探索立体绿化模式,推 进节地型绿化建设,实施立交桥、高架桥的立体空间绿化, 发展护坡、围栏、墙体的垂直绿化,推广阳台绿化、屋顶绿 化等。
推进林业园林改革,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1)林权改革进一步创新 全市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确权林地面积 162.26 万亩, 累计核发(换发)林权证 3.81 万本,发证面积 161.63 万亩, 占应发证面积的 99.6%。各地成立林改机构 105 个,组建林 改工作队 1647 个,落实林改经费 804 万元,培训人员 19170 人次。生态林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由原来的补偿标准由 5 元/亩提高到 15 元/亩。 积极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全市已成立林业专业 合作组织 62 家,经营面积 8.68 万亩,年产值 12876 万元, 参加农户数 0.46 万户,带动就业人数 1.04 万人,家庭林场、 专业大户,林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呈强劲发展态势。林下 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 12.63 万 亩,收入约 1.3 亿元,增加就业人数 3.33 万人,林下种植、 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推进林权 抵押贷款,切实解决林业生产资金不足的“瓶颈”。全市累 计林权抵押贷款 7.39 亿元,抵押面积 8.68 万亩。探索开展 森林保险,全市开展森林保险面积计 24 万亩,总额 100 万

合肥城市整体规划(2010-2020)文字说明

合肥城市整体规划(2010-2020)文字说明

合肥城市整体规划(2010-2020)合肥城市整体规划(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与用地规模(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

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

包括:(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2)二级城镇:店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市域铁路系统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合肥高铁站、合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

(2)市域公路系统市域对外公路主要由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形成“一环十射”的对外公路网络骨架。

合肥绿地系统

合肥绿地系统

《合肥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年)》出台2008年9月出台的《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合肥城市今后的绿地系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

随着逐步完善的8大绿色系统,合肥将呈现出独特的“依山傍水、环圈围绕、田园锲入、珠落玉盘”的城市绿地系统格局,合肥向国内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以《规划》为依托,合肥2008年将完成新建(续建)公园36座,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23公顷。

以人为本、公园先行为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城市绿地规划的成果,市规划局在《规划》确定后,从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处入手,大力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建设。

经多方协调和推动,2008年全市将有36座公园项目建成(详见附表)。

这36座新建(续建)公园经过专业设计,遍布合肥市“141”组团范围,为全市人民带来焕然一新的休闲娱乐场所。

2007年底,我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25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9.26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33.26%,绿化覆盖率达到37.09%。

到2008年底,全市新建(续建)公园36座完成后,将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23公顷,人均增绿约1.5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面积逼近3000公顷。

8大系统构建“绿色合肥”《规划》明确了近期指标和远期指标。

近期指标是:到2010年,城市公园绿地面积52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3平方米,比现状提高了3.74平方米。

城市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8%。

分别比现状提高了6.74%和10.91%。

远期指标是:到2020年,城市公园绿地面积968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9.6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50%,绿化覆盖率达到55%。

《规划》目标实现后,合肥将达到和远远超过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规划》由8个子规划构成,分别是市域生态系统规划、湿地保护规划、环城绿带规划、河流生态廊道规划、组团生态廊道规划、绿色生态产业规划、避灾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绿地规划。

1.文本

1.文本

合肥市包河区道路绿地规划文件一.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合肥市包河区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界定的范围为合肥市包河区,全区总面积230.7平方公里,近期重点规划范围为包河区二环以内到护城河之间区域道路绿地系统规划。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设部建城[2002]240号)《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按照“环境优先”、“绿化先行”的城市建设方略,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长远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城市绿地建设与大环境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继承合肥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优良传统;弘扬合肥建设“园林城市”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巩固“园林城市”的积极成果;进一步提高合肥“园林城市”的建设水平;努力构建结构优化的城市绿地框架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改善创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系统。

第五条总体布局原则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2. 本规范使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范设计。

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合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回顾和展望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合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回顾和展望

r ve e hect ’ af e un s ai a r e iw d t iys h l —c nt / p t p  ̄e n al ch ng n g e pa e y t m a nig. a es a d r en s c s s e pln n an lse h an r blm s o r n sp ce ay d t e m i p o e fg a ee sy em plnni he pr st a ng i t oce of api n ss r d ur n1sto ba z nd Pr } iar s u he m eI n y t dy oft
文章嫡号 ll 3X ( (0) 4 19 3 ol 7 9 2 1 0  ̄ 7 O 3 1 )
■ 要 “§

( 1)・ ・ 三叶风扇形,城市形态的提出 ,
1 5 年 . 德国 的 雷 台 教 授在 当 时给 台 2 9 肥提 出 7一个 总体 规划 方案 .从 个 相当 大的
城 乡规 划 ・ 林景 观 园
Ub nP ni G resL nsae r l n g・ a n a dcp a a n d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绿地系统规划
— —
合 肥 城 市绿 地 系 统 建设 的 回顾 和 展 望
G r e pa e S s e P a i g n t e P oc s f R i n S c y t m l nn n i h r e s o ap d e Ur a ia i : akn h f i i sa x m p e nz t b on T i g t e He e C t a n E a y l
# & ‰ 琏
“ ∞ 城 T
一# 表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介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介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介合肥自1992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坚持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为总揽,坚决贯彻国家各项绿化方针政策,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巩固了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现将2002年合肥市规划局和园林局共同组织编制的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10)的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以提高广大市民和领导的绿化认识,加快合肥城市绿地规划建设进程。

一、基本概况城市现有各类绿地3753 公顷, 其中各类公园25个,公园绿地面积946.3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

55平方米/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生产绿地250公顷;防护绿地440.95公顷;附属及其它绿地227.66公顷。

目前,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数点的空间分布。

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瑶海区有公园绿地面积85.05公顷, 人均2。

95平方米;庐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209公顷, 人均6.48平方米;蜀山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93。

38公顷, 人均20。

21平方米;包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8。

9公顷,人均2.7平方米。

二、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目标与指标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总体目标:建立以城市为核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绿色长廊为纽带,城乡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园林绿地系统。

通过一系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城乡绿化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期目标:重点巩固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通过合肥森林公园、黄山公园、天鹅湖公园、南淝河滨河绿地、大房郢水库坝下区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绿地总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地率等相关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变各城区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城区内500米见“绿”。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合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回顾和展望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合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回顾和展望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合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回顾和展望王伟【摘要】以合肥市绿地系统建设这一典型代表为例,回顾了该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城市空间格局变化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历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应对这些问题的规划策略.【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0(028)004【总页数】3页(P97-99)【关键词】城市化;绿地系统规划;合肥;城市空间【作者】王伟【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规划勘测设计院,43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1 合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回顾1.1 建国初期的合肥城市建设(1)“三叶风扇形”城市形态的提出1952年,德国的雷台尔教授在当时给合肥提出了一个总体规划方案,从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对合肥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规划构思(图1),提出了向北、西南、东南三个方向建设城区,城区中间留有绿地和农业用地,作为城市“绿楔”,将巢湖、董铺水库以及江淮运河的空气通过这些引风道引入城市中心。

由此形成了合肥“三叶风扇形”的城市形态,成为合肥城市规划,尤其是绿地系统规划的一大特色,载入了城市规划专业教材之中(图2)。

(2)对“三叶”形态布局的思考合肥“三叶”形态布局,是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合肥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合理的选择。

在“三叶”形态布局的框架下,城市以老城区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伸展出了三片城区;而西北方向两大水库坝下、东南方向易涝低洼地和东北方向铁路用地,均不作城市用地,而以绿化为主(图3)。

但是,这种风扇状布局形态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主要的问题在于“三叶”之间的城市交通不易组织;同时,楔入形绿地在城市快速增长时期由于面临各方开发的压力,也很难保留。

在1990年中后期的建设过程中,这一问题被充分暴露出来。

1.2 1980年代以来的“环城公园”时代(1)城市轴线和环城公园的建设从1980年代初期以来,合肥城区面积开始迅速扩大。

精心规划

精心规划

精心规划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梁莉莉合肥市园林局,高级工程师徐小生合肥市园林局,工程师当前合肥市正强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建绿、绿化先行的原则,重视并精心做好规划设计对于打造合肥生态园林滨湖大城市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如何加强完善合肥绿化规划谈几点意见。

一、严格组织实施《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主要是实施“一圈、三环、四楔、五廊、十带”绿化发展战略,构建合肥“翠环绕城、园林楔入、绿带分隔、点线穿插”的大生态、大园林、大绿化格局。

合肥绿地系统规划具有地方特色,80年代作为园林专业教材的范例。

目前合肥市环形加楔形绿地系统尚未真正形成,环形绿地建设还需完善,楔形绿地建设还较为滞后,廊道的建设还要加快,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为尽快健全合肥绿地系统规划,我们认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城乡一体化统筹建设。

城乡一体化绿化建设是城市绿化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以后城市大绿化的发展方向。

城乡一体化绿化建设需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突破城市建成区界线,向城市市域范围拓展,实行大生态、大环境绿化,建立包括防护网、农田林网、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花木场圃等绿化,使市域绿地与城市绿地在宏观范围上融为一体,形成内外有机结合,互成网络、结构完整的绿地系统。

(二)继续健全楔形绿地建设。

为了做到“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制止城市发展“摊大饼”的隐患,建设新城与市区、新城与新城之间的绿化隔离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根据合肥的地形进行楔形绿地建设。

目前系统规划楔形绿地建设还较为滞后,“四楔”中只完成西北楔形绿地的建设,其它“三楔”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落实,下一步要健全楔形绿地建设。

(三)继续推进环形绿地建设。

1、一环即环城公园,以塑造精品园林绿化为主,重在保护。

对环城公园改造升级,提升其综合价值,将环城公园打造成精品公园。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2013)-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2013)-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2013)正文:----------------------------------------------------------------------------------------------------------------------------------------------------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已经2013年1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庆军2013年5月6日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用地分类与规划布局2.1 用地分类2.2 城市空间布局2.3 基本生态空间2.4 城市绿地与广场2.5 居住用地布局2.6 工业用地布局2.7 物流仓储用地布局2.8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布局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3.1 分级分类3.2 市级、县区级公共服务设施3.3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3.4 公共服务设施混合设置第四章规划控制4.1 地块容积率4.2 建筑间距4.3 建筑退让第五章建筑与景观风貌5.1 城市景观5.2 街区控制5.3 建筑空间与环境5.4 建筑单体5.5 建筑附属物5.6 建筑色彩、材质与照明5.7 绿色建筑第六章地下空间利用6.1 一般规定6.2 地下交通空间6.3 地下市政设施空间6.4 地下商业空间6.5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6.6 地下仓储空间6.7 地下防灾防护空间6.8 地下空间附属设施第七章交通设施7.1 城市道路7.2 公共交通7.3 停车场(库)7.4 公共自行车交通7.5 步行系统7.6 交通综合体7.7 交通影响评价第八章市政设施8.1 给水工程8.2 排水工程8.3 燃气工程8.4 电力工程8.5 热力工程8.6 通信及有线电视工程8.7 环境卫生设施8.8 公共加油加气站、充电站(桩)8.9 用地竖向8.10 城市工程管线第九章综合防灾9.1 避难场地、疏散通道、生命线工程9.2 人防工程9.3 消防工程9.4 防洪和抗震工程第十章附则附录A 名词解释附录B 计算规则附录C 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附图1、转角窗、凸窗日照计算基准面示意图2、阳台日照计算基准面示意图3、大寒日被遮挡建筑范围示意图4、大寒日遮挡建筑范围示意图5、城市道路交叉口展宽段渐变段示意图本通则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1.1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通则。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基本概况城市现有各类绿地3753 公顷, 其中各类公园25个, 公园绿地面积946.3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5平方米/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生产绿地250公顷;防护绿地440.95公顷;附属及其它绿地227.66公顷。

目前,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数点的空间分布。

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瑶海区有公园绿地面积85.05公顷, 人均2.95平方米;庐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209公顷, 人均6.48平方米;蜀山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93.38公顷, 人均20.21平方米;包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8.9公顷, 人均2.7平方米。

二、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目标与指标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总体目标:建立以城市为核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绿色长廊为纽带,城乡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园林绿地系统。

通过一系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城乡绿化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期目标:重点巩固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通过合肥森林公园、黄山公园、天鹅湖公园、南淝河滨河绿地、大房郢水库坝下区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绿地总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地率等相关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变各城区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城区内500米见“绿”。

远期目标:依据“环境优先”、“绿化先行”的城市建设方针,按照城乡一体。

城市绿地系统顶层设计初探——以合肥高新区绿地系统顶层设计为例

城市绿地系统顶层设计初探——以合肥高新区绿地系统顶层设计为例

城市绿地系统顶层设计初探——以合肥高新区绿地系统顶层设计为例发表时间:2019-01-07T15:26:39.907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2期作者:高林[导读] 城市绿地系统顶层设计是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完善和补充,对城市绿地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合肥高新城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绿化办)安徽合肥 230088城市绿地系统顶层设计是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完善和补充,对城市绿地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合肥高新区为建设生态园区和“绣花功夫”做细城市景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合肥高新区目前总面积128.32平方公里,含两个共建园区(南岗科技园和柏堰科技园)。

园区绿地规划充分结合自然水系和山体景观资源,以“一山(大蜀山森林公园)两湖(王咀湖、柏堰湖)四廊(西河生态绿廊、312国道防护绿廊、玉兰大道——紫蓬山风景区景观绿廊;合九—宁西铁路防护绿廊)”构成高品质生态绿地系统。

一、绿化总体规划纲要(一)总体思路1、绿地合理布局,全覆盖。

集开放、休闲、健身、旅游多功能为一体;2、以“一山两湖”三大公园为根本,打造园区景观核心;3、以主干道路为绿色网络,串联统一园区景观元素;4、以五大片区形成各自特色,全面打造”森林城市,花的海洋”。

(二)原则和特色1、绿化原则:全面提升园区绿化设计水平、绿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到全市领先,宜居宜业,以人为本,增强幸福感。

2、绿化特色:简洁大方,突出规模、气势和感觉,杜绝“大杂烩”,太复杂。

(三)树种规划1、在坚持“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原则上,以大蜀山风景区为格调,适当增加色叶树种的比例(20%-30%)建设色彩丰富的生态园区。

2、常用道路树木优选品种(乔木)法梧、香樟、栾树、乌桕、无患子、雪松等18种,(花灌木)桂花、梅花、红叶李、红枫、海棠、樱花等20种,(色块)海桐、红叶石楠、月季、黄馨等12种;其它公园树种乔木18种,花灌木32种。

(四)文化及个性立足于高新区的功能特色及地域文化,增添园林文化小品,提倡鼓励垂直绿化及屋顶花园,建设个性创新的生态建筑,彰显园区特色。

合肥的规划

合肥的规划

合肥的规划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合肥市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修订,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合肥市的规划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方面。

首先,合肥市的总体规划以城市的功能完善和发展为核心,以“宜居宜业、绿色智慧”的理念为指导,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大城市。

总体规划在城市布局上,注重发展滨湖城区和新站综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城市中心向南延伸,形成南北发展的核心区域。

同时,规划将合肥市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居住区、商业中心、文化休闲区、产业园区等,以满足不同领域和需求的发展。

其次,合肥市的交通规划着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和效率。

规划中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增加了轨道交通线路的数量和覆盖面积,同时鼓励发展公共自行车和电动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此外,规划还注重完善城市道路网和交通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增加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比例,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再次,合肥市的产业规划注重提升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规划中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以增加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此外,规划还强调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注重产业布局和城市布局之间的协同推进。

通过合理布局产业,提高城市的产业结构,实现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合肥市的生态环境规划注重保护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提出了保护城市绿地和湖泊等自然景观的目标,并注重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规划还加强了环保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总的来说,合肥市的规划旨在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大城市。

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和产业,提高交通便捷性和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合肥市的规划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合肥总体规划调查报告

合肥总体规划调查报告
YOUR LOGO
合肥总体规划 调查报告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合 肥 城 市 概 况 02 合 肥 城 市 规 划 历 程 03 合 肥 城 市 空 间 布 局 04 合 肥 城 市 产 业 发 展 05 合 肥 城 市 环 境 保 护 06 合 肥 城 市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PART 04
合肥城市产业发展
18
主导产业选择
合肥市主导产业现状分析
合肥市主导产业选择依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肥市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肥市主导产业发展目标与重点
产业园区布局
合肥市产业园区 概况:介绍合肥 市产业园区的发 展历程和现状, 包括各类产业园 区的数量、规模 和定位。
重点产业园区介 绍:选取合肥市 最具代表性的产 业园区进行详细 介绍,包括园区 的主导产业、入 驻企业、创新能 力和发展潜力等 方面。
政策支持力度不 断加大,为企业 发展提供了有力
保障
政策支持促进了 合肥城市产业的 发展和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
合肥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创新驱动在合肥市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合肥市在创新驱动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合肥市未来在创新驱动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PART 05
合肥城市环境保护
23
空气质量改善
经济发展: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 研教育基地,也是长江三角洲地 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PART 02
合肥城市规划历程
8
古代规划
合肥城市规划始于秦代,设有合 肥县
唐代时期,合肥成为江淮地区的 行政中心
添加标题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李改维【摘要】@@ 采用实例分析--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通过对规划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布置,植物种植设计分析,指出合肥市避灾绿地规划将构建合理的城市防灾绿地网络,有利于城市的防灾和减灾.【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0(008)003【总页数】3页(P31-33)【作者】李改维【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采用实例分析---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通过对规划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布置,植物种植设计分析,指出合肥市避灾绿地规划将构建合理的城市防灾绿地网络,有利于城市的防灾和减灾。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不仅造成大批建筑物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震后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泥石流、疾病等,导致城市瘫痪,经济损失以及人民生命安全危害极大。

特别是在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青海省玉树7.1级地震,两次重大地震损失惨重,需要很长时间恢复。

因此,研究城市的减灾防灾及措施非常重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合肥市位于0.10g基本地震加速度分区及0.4s特征周期分区,强度和频度均居全国第二的华北地震区。

市区本身则紧邻一条现今仍在继续活动的大断裂带——郯庐断裂带。

因此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3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又是中国地震局确定的5个重点防震减灾城市之一。

合肥市现行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刚刚修编,规划实施还没有铺开,而城市防灾避险防灾规划一时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急需编制相关规划,补充完善现行规划,做好防灾避险避难的预防措施。

(1)防灾避险绿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局部地区缺少疏散场所资源。

不能满足防灾避险疏散服务半径的要求。

(2)城市道路系统高架立交多,在建设时未增加抗震防震技术处理要求,在震时容易形成垮塌现象,影响防灾避险。

(3)城市尚未形成多级联动的防灾避险指挥体系,多以市委市政府震时临时指挥性质,远不能满足震时合肥市300万左右人口的有序高效疏散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介合肥自1992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坚持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为总揽,坚决贯彻国家各项绿化方针政策,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巩固了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现将2002年合肥市规划局和园林局共同组织编制的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10)的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以提高广大市民和领导的绿化认识,加快合肥城市绿地规划建设进程。

一、基本概况城市现有各类绿地3753 公顷, 其中各类公园25个, 公园绿地面积946.3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5平方米/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生产绿地250公顷;防护绿地440.95公顷;附属及其它绿地227.66公顷。

目前,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数点的空间分布。

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瑶海区有公园绿地面积85.05公顷, 人均2.95平方米;庐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209公顷, 人均6.48平方米;蜀山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93.38公顷, 人均20.21平方米;包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8.9公顷, 人均2.7平方米。

二、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目标与指标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总体目标:建立以城市为核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绿色长廊为纽带,城乡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园林绿地系统。

通过一系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城乡绿化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期目标:重点巩固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通过合肥森林公园、黄山公园、天鹅湖公园、南淝河滨河绿地、大房郢水库坝下区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绿地总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地率等相关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变各城区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城区内500米见“绿”。

远期目标:依据“环境优先”、“绿化先行”的城市建设方针,按照城乡一体。

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地有机的结合,建立一个体系完整、总量适宜、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

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得合肥城市绿化美化走到全国的前列;把合肥建设成为人居环境最佳的城市。

近期指标:城市绿地总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14%以上;公园绿地面积22平方公里,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m2/人;城区绿地率为33%; 绿化覆盖率为38%。

远期指标:城市绿地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以上,平均每年增加绿地面积300公顷以上;公园绿地面积达45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m2/人;城区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市域绿地系统结构为一核、四片、一带。

一核为中心城区,绿地建设重点是公园绿地;四片分别是巢湖风景名胜区、紫蓬山风景名胜、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瓦埠湖沿岸营造的大片风景林;一带是市域东郊北起岱山湖,南至巢湖边的绵延110公里的山地绿化,同时森林大道、包河大道(姥山路)及滨水,沿主要公路的绿色长廊。

构筑网络化的、城乡一体的合肥市域绿地系统。

此外,集镇绿化、乡村的农田林网、四旁绿化构成了市域绿地系统的基础。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肥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在西郊一山两湖营造生态防护林1000公顷;紫蓬山森林公园再营造风景林700公顷;巢湖岸边在其1公里范围内适宜造林地方,营造边岸防护林1400公顷,以进一步改善城市周边环境,使得生态环境更优,生活环境更美。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为翠环绕城、园林楔入、绿带分隔、点线穿插。

“翠环绕城”由环城公园绿带、二环路绿带、外环高速公路林带构成。

“园林楔入”绿地由合肥森林公园、磨店防护林、合肥体育公园、长安公园构成。

“绿带分隔”规划在上派、店埠镇和双墩镇与城市之间,布置了三个带状公园或防护带,绿带控制宽度不小于1000米。

“点”、“线”穿插是指城区内部均衡布局的各类公园绿地和沿河、沿路、沿线(高压走廊)绿地。

公园绿地布局要体现便民原则,各城区要均衡发展。

远期重点规划控制的公园绿地有:蜀山公园占地11平方公里;长安公园27平方公里;合肥体育公园占地16平方公里;派河公园16平方公里;龙岗公园10平方公里;板桥公园占地12平方公里。

近期实施的合肥森林公园,占地约10平方公里。

五、城市近期绿地系统规划(2002-2005年)(一)城市绿地系统布局规划1.环形绿地⑴环城公园重在保护:一要保持其完整性,防止建设性的破坏,在重要节点将其割断;二要防止蚕食公园绿地,杜绝一切侵占绿地的建设活动;三要积极治理环城河水体,改善水环境;四是沿城市道路、河道、并结合城市建设把环城绿色向外延伸。

⑵二环路绿带:二环路由当涂路、东流路、环湖东路和砀山路构成,全长约43公里,两侧绿带宽度按30米控制,总绿地面积约200公顷。

⑶外环高速公路绿带:外环高速公路由312国道、合徐高速和合西(安)高速围合而成,全长约100公里,每侧绿带宽度按300米控制,绿地以防护林建设为主,也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果林、桑林、园林和用材林等。

构成城市外围的一道绿色屏障。

近期重点在312国道沿线扩大防护林的规模。

2. 楔形绿地⑴城市体育公园:位于当涂路、南淝河、312国道和姥山路围合的区域内,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近期实施公园绿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

⑵合肥森林公园:位于合九铁路、清溪路和二环路围合的区域内,总用地约8平方公里,其中公园绿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此公园与两大水库边的大片防护林构成西北角的楔形绿地。

城市东北角和西南角的两片楔形绿地,近期予以控制,远期付诸实施。

3. 分隔绿带规划在派河沿线、经济开发区与上派镇之间;在板桥河东侧、城市与店埠镇之间;合肥铝厂北侧、城市与双凤工业区之间,分别布置了起分隔城市作用的绿带,绿带宽度不低于1000米。

4. “点”、“线”绿地“点”状绿地主要指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专类公园,分散布置于城区;“线”状绿地是城市道路沿线绿地、铁路沿线绿地、河道沿线绿地和高压走廊绿地。

(二)城市绿地分类规划1. 公园绿地规划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点,也是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内容,规划在城市新区以高于11平方米的标准进行控制;在建成区内则因地制宜,采用大、中、小相结合、以点、线、面的形式,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居住区公园为0.5-1公里,小区公园为0.3-0.5公里)进行规划布局。

近期要重点建设好合肥森林公园、大房郢坝下区公园和合肥体育公园,控制住城市的“风道”,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

⑴庐阳区:对现有的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公园的品位。

新规划布点的公园有合肥森林公园、板桥河公园、庐北公园以及科学岛公园、合肥文物园。

街头小游园有桃花游园、萧县游园、墨荷园。

规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9平方米.⑵包河区:保留包河公园、银河公园和南淝河滨河公园等现有公园。

规划增加布点的公园有黄山公园、休宁公园、十五里河公园和合肥体育公园;结合青年林、朱岗村和庐南村的改造,新布点宁国路小游园、朱岗小游园和庐南小游园;结合南七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布置水阳江小游园;城市新区望湖城内高标准建设机场路游园。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88平方米.⑶瑶海区:规划新增的公园有板桥公园、二十埠河公园和新安江公园;新增的小游园和街头绿地有淮南路游园、昌盛小游园、金桥小游园、全椒小游园、太平小游园、滨河小游园、桥集小游园、钢南小游园和合裕路小游园。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3平方米。

⑷蜀山区:保留蜀山公园、徽园、天乐公园、清溪公园、雨花塘公园、黑池坝公园,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等现有公园。

规划新增的公园有翡翠湖公园、南艳湖公园、天鹅湖公园;规划的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有:经济开发区三座;高新区一座、政务区7座,建成区铁路线内有3座;井岗镇2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6.69平方米2、生产绿地规划规划在大杨镇、三十岗乡、电厂南侧、义兴镇和大兴镇域内分片布置,总用地面积不低于4.2平方公里。

城市各项绿化工程的苗木自给率不低于80%,并且在苗木的品种、质量方面确保城市绿化工程的需要。

3、防护绿地规划城市防护绿地建设的重点是城市的东南、西北和东北三个方向的大片楔入形绿地和城市外环公路沿线的防护林带,在城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布置大片的生态防护和水源涵养林;城市主干输电高压走廊宽度按150-200米宽度控制;滨河、铁路两侧防护林宽度不低于20米;外环公路两侧防护林宽度按100-300米控制;不同的城市用地功能之间应视具体情况作相应的安排。

4、附属绿地规划(1)、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规划共分为三类:一类是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绿地率要求达到50%;二类是指一些大型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绿地率要达到30%;三类是指一些中小型企业,绿地率不低于25%。

(2)、道路广场绿化①园林景观路主要为城市对外联系的放射形干道和黄山路、机场路、胜利路、马鞍山路、二环路,其绿地率不得小于40%;②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③红线宽度在40-50米之间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④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⑤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综合考虑,公共活动广场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应设计成开放式绿地;车站、机场等处的集散广场绿化树种应具有地方特色,且集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5、其它绿地规划其它绿地重点在巢湖风景名胜区、紫蓬山风景名胜区、舜耕山森林公园和肥东东部沿山地区。

近城地区宜在西郊风景名胜区、两大水库周边、南淝河下游沿线以及城市与风景名胜区之间联系干道两侧重点发展。

城市绿地合计达40.8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为20.4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8.79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39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