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本章导学
●课程标准要求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是在第一册讲述自然地理和第二册讲述人文地理两个必修模块之后的第三个必修模块,本模块内容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地理学中的区域研究,二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区域地理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初中地理就是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学习,但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对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的具体描述,即“在哪里”,“那里怎么样”等;而模块三则是从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探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区域研究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首先引入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区域和区域差异,其中“区域差异”既是最重要的地理概念,也是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中国的三个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为例,介绍如何分别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最基本的角度,认识区域特征。
实际这里更深层的用意在于教会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引入“区域地理环境”的概念,然后从时间角度分别认识陆地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后再认识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时,不仅要使学生以陆地、海洋两个角度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且要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关系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从而对人地关系的理解更为深刻。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讲述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基本原
理,然后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第二、三节的学习可看出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双重的,即相互作用的,明确了这种双重关系之后,就会为下一章理解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打好了基础。
本章内容体系如下: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区域的概念及特点。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
(重点+难点)
3.运用图表有关数据,结合景观图,学会分析东部季风区内南北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难点)
自主研习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是一个的实体。
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方面的许多要素,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相似。
2.区域划分的指标有、和等某一方面的,也有性的。
相应的区域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3.区域差异指。
4.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从而为选择
、调整和提供依据。
问题磁场
(1)阅读以下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湖南省简称湘,省会长沙,位于东经108°47′~114°13′,北纬24°38′
~30°08′,面积21万平方千米。
地处长江中游,湘江纵贯全省,北部为洞
庭湖平原,中部为湘中丘陵,其余三面皆为山地。
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16~18.5℃,1月平均气温为4~7℃,7月平均气温为
26~30℃,年均降水量1300~1700毫米。
有汉、土家、苗、回、侗、瑶、维
吾尔、壮等民族。
农、林业较发达,昔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盛产水
稻、茶油(产量占全国一半)、茶、柑橘、桐油等,水产亦多,有色金属矿藏丰富。
①根据材料,你是怎样理解区域含义的?
②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呢?
(2)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济南某中学的李明同学今年考上了海南省的一所高校,他计划从济南乘火车去海南。
临行前,李明的妈妈帮儿子准备所带衣物,考虑到海南离家较远,这一去就是一个学期,所以李明的妈妈把秋季和冬季的衣服装了满满一大箱。
①李明妈妈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②李明要带一些具有自己家乡特色的时令水果和干果给老师和同学品尝。
假如你是李明的朋友,你会帮他选购哪些?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5.决定区域差异的基本自然因素是和,自然区域的标志是和。
6.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的突出表现,就是、和这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7.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表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8.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
问题磁场
(3)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9.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大致以为界,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10.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11.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2);
(3);
(4);
(5)。
问题磁场
(4)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②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2.划分的依据是差异和的分布与发展水平的不同。
13.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14.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5.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和。
问题磁场
(5)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集中表现为东、西部差异。
①有人说,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②还有人说,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西部大开发,则主要是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
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
对这个问题,你又是怎样看待的?
自主核对:
1.一定的地理位置可度量自然经济社会
2.自然经济社会综合
3.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4.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发展的方向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结构
问题磁场
(1)①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②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应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①不合适。
海南位于我国南方,属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所以李明不需带秋冬御寒衣服。
②水果:苹果、梨、桃、大枣等;干果:花生、栗子等。
5.地形气候土壤植被
6.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7.
8.
问题磁场
(3)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而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且水源充足。
9.秦岭——淮河
10.
11.(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5)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问题磁场
(4)①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②楼房间距的大小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我国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12.中国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
13.
14.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
15.区域位置差异交通条件差异
问题磁场
(5)①正确。
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因此,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
②这种看法正确。
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强调公平。
疑难探究
探究一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及地域差异表现和成因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由于受纬度位置(热量)、海陆分布(降水)和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产生了差异。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具体如下所示:
2.地域差异的表现及成因
地形和气候是自然区划分的决定性因素,其差异的表现和成因如下表:
探究二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表现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其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南北差异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感悟归纳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
由于降水量从东向西减少,植被大体上依次分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大致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把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划分为两个区域。
②青藏高寒区内部主要表现为垂直差异。
由于西北高、东南低且夏季东南部高山峡谷有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因此东南部温暖湿润、西北部寒冷干旱。
植被由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变化。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气温:大致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重合。
②降水: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③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④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⑤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⑥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⑦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⑧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⑨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⑩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13地形区:
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
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图表点拨]
图1-1-9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本组图由两幅图片组成。
左为北方地区的小麦收割,右为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直观地反映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
南北内部差异,列表如下:
[图表点拨] 图1-1-10 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本组图由两幅图片组成。
左为北方地区民居,为平顶屋;右为南方地区民居,多斜顶,直观反映了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北方地区光照强,降水较少,平顶屋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
南方
降水多,利于排水、通风、
散热
吊脚楼:水乡多雨,屋顶坡度利于排水防潮和通风散热 傣家竹楼:就地取材,防潮、
南方地区降水多,雨季长,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排泄。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尤其是交通运输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同时还受天气和气候因素影响。
总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方便,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地区。
我国东南部(南方)由于河流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该地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古代,交通工具在地理分布上有“南船北马”的差异。
[图表点拨]图1-1-11 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本组图由两幅图片组成。
左为北方的京塘高速公路,右为南方的珠江航道,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北方地区降水少,气候相对干旱,地表河流少,地形以平原为主,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网;南方地区降水多,地表河流众多,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交通除了公路、铁路运输外还利用天然河道进行内河航运。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的影响明显而直接,对文化方面的影响则是“润物细无声”的和漫长的,俗语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交通不便的地区由于缺乏便利的交流条件保留了较多的方言和民俗,而交通方便的地区频繁的交往杂居,使文化趋于融合。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形成本身就是在长期相对封闭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形成的。
如下表:
(5)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以及矿产资源的南北地域差异,使自然条件对工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使我国南北方糖料作物产生差异,有“南蔗北甜”的说法。
北方气候温凉,适宜甜菜生长,因而北方以甜菜为原料发展制糖业。
南方气候湿热,适宜甘蔗生长,因而南方以甘蔗为原料发展制糖业。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北方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丰富,南方这些资源则比较贫乏。
北方形成了以采矿、冶金、机械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南方则利用其交通便利、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发展了消耗资源少的轻工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图表点拨]图1-1-12中国北方的钢铁工业
本图片说明了我国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
北方地区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藏量上有较大优势,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及其区位优势,北方地区发展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如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都以重工业为主。
探究三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经济发展的差异
[图表点拨]图1-1-1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
本图以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
读图时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比较。
动态方面主要看三个地带在不同年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异,即比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静态方面主要看同一年份三个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别,即比较的是经济发展水平。
表1-1-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本表以数据的方式直观表达了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
从表中可以读出,三个地带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各地带的地区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只有东部在逐年增加,中部和西部都在减小。
2.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自然基础是经济活动的前提,自然差异是形成经济差异的基础。
区域位置的差异以及随之产生的交通条件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另外,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也是造成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误区警示
一、理解区域时常见的误区
(1)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非完全相同
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不存在差异,只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一个区域,其耕地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有旱地。
(2)区域≠区划
区域与区划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区域是区划的结果,区划是划分区域的过程。
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的空间单位就是区域。
(3)区域有边界,但有的界线明确,有的界线却是过渡性质的。
对点训练
1.(2011·安徽两地三校市示范高中期末)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答案D
解析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但并非完全相同。
二、区域差异并非是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障碍
区域差异的存在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前提,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既促进了区域的分工,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又促进区域合作,实现高一级区域的全面发展。
对点训练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正式提出了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设想,建议国家将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西安关中经济圈联合起来,形成“西三角”经济圈,并明确为全国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带分布图,圆圈内为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
(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在海陆位置上的最大的不同是。
(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点是;。
(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简述“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4)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在于(多选) ()
A.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引擎和龙头
B.利于三大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C.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D.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
E.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基地开发和建设,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答案(1)位于内陆地区
(2)以城市为中心沿交通线(河流、铁路)呈条带状分布
(3)有利因素: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比较丰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自然条件较好(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较充足),农业基础较好;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以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交通比较便利。
(任答三点即可)
(4)ABCD
解析第(1)题,“西三角”经济圈位于内陆地区,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均位于沿海地区。
第(2)题,读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带分布图可知,西部地区产业地带以城市为中心;沿河流和交通线呈条带状分布。
第(3)题,“西三角”经济圈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较充足,自然条件优越;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以大城市为依托,交通便利,并在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具有优势。
第(4)题,联合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西安关中经济圈建设“西三角”经济圈,利于三大城市之间的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和龙头,集聚资源、资金、人才等,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三、几个区域范围的不同
我们通常所说的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并不等同于西部经济地带,两者存在着差异。
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除了包括西部经济地带外,还包括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共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5%,地区生产总值不到20%。
(2006年数据)
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
的六项任务当中。
“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中部”也不是指中部经济地带,这里的中部是指中部经济地带中的六个省,即: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中部六省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1%,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2.5%。
(2006年数据)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比较
对两个不同区域进行差异比较,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首先要对照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再就是重点从地形(地势的起伏状况、地形类型)、气候(特点、类型)、植被(覆盖率、类型)、水文(径流的多少、流量的变化、水力资源、航运价值等)、矿产(丰歉程度及主要矿产资源)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差异;二是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进程起步的早晚、发展进程中的特点)、工业布局(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及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人口和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后,可将所分析内容列成表格,这样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就简单明了,直观形象,从而达到掌握其差异的要求。
我们在这个案例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对本节区域研究方法进行一次总结。
主要是通过对这两个盆地差异明显的农业经济发展条件的对比,从而抓住各自的区域特征。
为使得区域差异的对比更明显,可以采取列表的方法比较两个盆地的气候、地形、水文、水资源开发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图表点拨]图1-1-17坎儿井示意
本图直观表现了坎儿井的结构。
读图时注意两点:(1)读出坎儿井的组成部分,体会各部分的作用。
(2)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思考该工程修建的意义。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等组成。
暗渠是在地下开凿的输水道,用于将地下水引到地面。
在暗渠流经的地方,每隔几十米开挖一个通向地面的竖井,用来通风和取出砂石,也便于修理渠道。
暗渠和明渠的接头处有蓄水池,为蓄水用,又可减缓暗渠水流的冲力。
坎儿井是吐鲁番盆地引用地下水的特殊工程,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要点例析
考查要点区域和区域差异
例1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