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学案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与城乡景观的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认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特点;(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魅力,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城乡景观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增强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域文化概述1. 地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3. 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意义第二章:城乡景观的构成与特点1. 城乡景观的构成要素2. 城乡景观的特点与分类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影响第三章: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1.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2. 城市景观的地域性特征3. 城市更新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第四章: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2. 乡村景观的地域性特征3. 乡村振兴战略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第五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保护与传承1.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保护的重要性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保护的方法与策略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传承的未来展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方法。
难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 案例资料:国内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案例图片、视频等;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场所。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测试:采用笔试或实践报告等形式,测试学生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题目:“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是如何体现在我国南方水乡和北方古城的?”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主要探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城乡景观的特色。以我国南方水乡和北方古城为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地的城乡景观差异,从而认识到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城乡变化,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提高对城乡规划的认识和参与意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对城乡规划的认知。
2.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等环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本案例中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因素。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南方水乡和北方古城的城乡景观差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出实际生活中的城乡规划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4.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认识到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2. 家乡的地域文化特色3. 城乡景观的分类与特点4.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5. 实践探究: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家乡的地域文化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域文化特色。
2. 第二课时:分析家乡的地域文化特色,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3. 第三课时:讲解城乡景观的分类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城乡景观。
4. 第四课时: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发展经济的保护文化遗产。
5. 第五课时: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能力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3. 实地考察报告:收集学生实地考察后的报告,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家乡实际情况进行思考,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与延伸:1. 邀请当地文化遗产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城乡景观,加深对地域文化影响的认识。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一、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融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城乡规划与建设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3.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我国典型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融合案例。
5.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一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乡景观规划。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典型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融合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城乡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各地城乡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
二、地域文化及其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地域文化的特点。
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20分钟)1. 教师讲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四、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20分钟)1. 教师讲解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规划与建设中应用的想法。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搜集家乡的地域文化资料,了解家乡的地域文化特点。
2. 思考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家乡的城乡景观规划与建设中。
七、课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历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本课程旨在通过地理视角,引导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形成、特点及其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地域文化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理解城乡景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2. 技能与操作: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联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意识,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点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联性分析报告,评价其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分类及特点,讲解城乡景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重点阐述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关系。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地域的文化和景观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城乡景观的关联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选择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和景观,分析其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尝试用地理知识解释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5. 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知识点,强调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关系,提醒学生尊重和保护地域文化。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联性分析报告,包括地域文化特点、城乡景观形成原因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内容。
2.3.2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四)课堂练习
1.根据课本内容和课堂讲解,设计一份关于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镇景观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域文化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运用GIS等软件分析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镇景观特征,如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等;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关系;
4.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地域文化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案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2.提高学生对城镇景观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关注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到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和谐共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这一章节时,考虑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的学习背景,学生已具备以下基础知识和能力: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 学历案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城乡景观的概念和主要构成要素。
2、认识地域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3、能够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城乡景观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4、培养观察、分析和比较城乡景观差异的能力,增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城乡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2)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城乡景观的塑造作用。
2、难点(1)如何从城乡景观中解读地域文化的内涵。
(2)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
三、知识链接1、景观的概念:景观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地表景象,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四、学习过程(一)城乡景观的认识1、城乡景观的定义城乡景观是指城市和乡村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总和,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城乡景观的构成要素(1)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例如,山区的城乡景观往往受到地形起伏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山地建筑风格和交通布局;水乡地区则因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的景观特色。
(2)人文景观要素①建筑景观如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
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如北方的四合院体现了家族聚居的文化传统,南方的吊脚楼则适应了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②交通景观道路、桥梁、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布局和形式也反映了城乡的发展水平和地域特色。
例如,古城镇中的石板路和石桥,展现了传统的交通方式和建筑工艺。
③文化景观包括宗教场所、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
它们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寺庙、祠堂等反映了当地的宗教信仰和宗族观念。
(二)地域文化的内涵1、地域文化的定义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
2、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1)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地域文化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一、《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城乡景观中感受和探索地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城乡景观中感受和探索地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域文化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城乡景观实地考察,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和探索地域文化。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介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 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介绍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文化差异。
3.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分析城乡景观中地域文化的体现,引导学生学会从景观中感受和探索地域文化。
4.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规划的影响:探讨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规划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在城乡景观规划中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地域文化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内容:6. 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介绍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分析如何在城乡景观规划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以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7. 现代城乡景观中的文化融合:探讨现代城乡景观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分析如何在新城建设中保持地域文化特色。
8.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国际视野:介绍国际上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和发展。
9. 课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的城乡景观进行地域文化分析,提出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的建议。
七、教学安排:1. 每章内容安排2个学时的课堂讲授。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高一地理人教版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图片、视频,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分析地域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综合思维)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地理实践力)【自主预习】一、地域文化1.地域文化分类地域文化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①方面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
2.景观分类(1)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利用②加以创造的结果。
3.地域文化的意义地域文化影响城乡景观。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乡村景观体现③理念。
2.乡村景观体现人们的④形态、精神追求。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城镇景观反映某种⑤和审美情趣。
2.城镇景观反映某种⑥。
【答案】①物质②自然物质③人地和谐④社会组织⑤文化意识⑥价值追求【合作探究】情境导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中反映的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有哪些?提示:稻田、茅店、社(庙)、溪桥。
主题1 地域文化情境阅读教材“地域文化”。
任务1 什么是地域文化?【答案】地域文化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共享的,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任务2 青藏铁路的终点站拉萨火车站,其整体建筑风格为什么要突出藏族特色?【答案】拉萨市是一个历史名城,在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藏族地域文化的烙印。
拉萨火车站是拉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建设必须充分体现藏族的地域文化,才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入拉萨市的整体风格之中。
吉祥物中的文化元素——培育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情境2022世界杯足球赛在中东国家卡塔尔举行,卡塔尔为此豪掷约2 200亿美元。
该届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充分展现了国家独特文化理念,白色包头巾、黑色头箍飘带、浓眉黑眼,真的是极具中东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任务1 说出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形象的巧妙构思根源。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城乡景观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城乡景观变化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3. 我国主要地域文化及其城乡景观特点4. 城乡景观的变化与保护5. 实践探究:家乡的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特点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城乡景观特点。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城乡景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4. 实践探究法,培养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的认知。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实践探究活动,如调查家乡的城乡景观变化。
3.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分析城乡景观变化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果。
4. 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了解及保护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我国主要地域文化及其城乡景观特点,城乡景观的变化与保护。
2. 教学难点: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城乡景观变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第1-6课时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第7-12课时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第13-18课时介绍我国主要地域文化及其城乡景观特点,第19-24课时探讨城乡景观的变化与保护,第25-30课时进行实践探究活动。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城乡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 讲解地域文化概念与特点:介绍地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学案1: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预习准备区一、地域文化1.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和认知,具有。
2.地域文化的含义: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方面的。
3.感受地域文化:可以从入手。
(1)自然景观: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也称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加以创造的结果。
4.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
效果速测1.判断正误。
(1)地域文化指的是物质方面的,如服装、建筑、艺术作品等。
( )(2)不同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 )2.下列不属于城乡景观的是( )A.西双版纳竹楼B.黄山云海C.《拓荒牛》雕塑D.山西的乔家大院3.如何判断某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与自然的关系: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比城镇更为直接,其景观体现的理念更为鲜明。
2.与人文的关系: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效果速测1.判断正误。
(1)乡村景观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 )(2)从建筑景观上看,福建永定土楼既保留了中原地域特色,又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 )2.我国云南地区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燥B.气候湿热C.地表不平D.当地风俗3.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梯田景观,主要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影响建筑风貌: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
2.影响建筑格局:城镇中的各种建筑,能反映某种和。
3.影响城镇的空间格局:城镇整体或局部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追求。
效果速测1.判断正误。
(1)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体现了文化意识,即遵循礼制。
( )(2)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古代都城强调城廓方正、对称。
学案2: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习目标】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一、地域文化1.文化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文化具有地域性。
2.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感受地域文化感受地域文化,可以从景观入手。
①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②人文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4.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1.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而农田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
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
2.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例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宁内的集体精神。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例如,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
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例如,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
3.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例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练习一】牛街是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的一段街道,因回族聚居而闻名。
牛街礼拜寺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是中国式古代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相结合的产物。
读“牛街礼拜寺”景观图,完成1~2题。
1.牛街地区形成回族聚居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社会因素 B.经济因素C.行政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2.牛街礼拜寺与传统清真寺建筑风格迥异,主要反映出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A.人口密度 B.地域文化C.消费水平 D.交通条件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城乡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城乡发展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域文化概述1. 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第二章: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1. 传统建筑与文化2. 民俗风情与文化3. 历史遗产与文化第三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影响1.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2. 城乡景观对地域文化的作用第四章:地域文化保护与城乡景观规划1. 地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2. 城乡景观规划的目标与方法第五章: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地区为例1. 地区概况与特色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分析3. 保护与发展对策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分析深度等。
3. 案例分析报告:对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价,包括报告结构、观点明确性、论证充分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案例资料、新闻报道等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认识。
六、第六章:地域文化的地域差异与城乡景观特色1. 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2. 不同地域文化的城乡景观特色分析3. 地域差异对城乡规划的影响七、第七章:全球化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2. 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发展的策略八、第八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保护的方法与实践1. 保护原则与方法2. 城乡景观保护的实践案例3. 保护工作的挑战与对策九、第九章:信息技术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研究中的应用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2. 遥感技术在城乡景观监测中的应用3. 数字化技术在地域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十、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程总结2. 学生研究成果展示与交流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拓展学习建议六、教学方法与评价六、七、八、九、十章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可参照第一至五章的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并根据具体章节内容进行调整。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标要求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结合相关图片、视频,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域文化差异形成的缘由以及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必备学问·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地域文化1.文化起源: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2.地域文化的内涵[特殊提示]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改变的,但在肯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从成因上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从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景观分为________景观和人文景观。
如下表所示:景观类型含义举例自然景观较少受到________的干脆影响或未受人类影响的景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人文景观人类利用________加以创建形成的景观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4.城镇和乡村地域文化的差异[特殊提示] 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都是在地域文化的孕育下形成的,都有各自独特的风貌和特性。
通过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可以感受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体现人地和谐的理念2.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城市的色调、色调体现文化底蕴景观名称形成缘由文化内涵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粉墙黛瓦散布于青山绿水中,低调而又淡雅,与秀美山川相辉映追求“返璞归真、回来自然”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颜色五彩缤纷该城市为港口城市,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质房屋的侵蚀反映了当地的生产特点和风俗习惯2.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北京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________的家庭文化⇨3.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________为中心的思想,强调________、对称,宫城居中⇨4.城镇景观设计者的追求【学法指导】1.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含义2.图解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易错辨析】1.误认为自然景观是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景观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日,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展,地球表面上几乎不存在不受人类影响的地区,也几乎不存在不受人类影响的景观,人类间接、稍微或间或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改变的景观,仍旧属于自然景观,如森林、草原等。
【地理】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教学设计备课人学科地理年级高一时间课题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5分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是能充分展现地理学科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塑造的一节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地理环境的美,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处理好现代化发展与传统保护的关系。
本节教材重点落实“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的内容。
不同地域的乡村和城镇,自然环境、经济活动均存在差异。
第三个标题“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部分,主要是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城镇地域文化具体表现在色调、建筑、空间格局、价值观等方面。
教材以我国江南的粉墙黛瓦、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为例,说明城镇色调对地域文化的体现。
以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为例,说明民居体现着恪守礼制的古都文化。
“人家尽枕河”的“案例”则是对苏州水乡文化的体现。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城镇景观有生活感知,能够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
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可能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了解。
教师可在教学环节中增加家乡阆中古城的地域文化和景观的调查展示活动。
课上结合阆中古城风水文化和建筑实例进行讲解,教师和学生合作来丰富教材中的内容和景观图,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感受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城乡景观,欣赏自然与人文和谐之美,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综合思维:结合阆中古镇的案例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能够说出城镇景观主要特点,并能够说出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地理实践力:与他人合作,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家乡城乡景观与当地地域文化的联系,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不同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难点: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内在联系,如何分析和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具体影响。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学案
地域⽂化与城镇景观学案《地域⽂化与城镇景观》学案【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标】1. 结合实例,说出地域⽂化的含义及特点。
2. 结合实例,分析地域⽂化与城镇景观的相互影响。
3. 能够依据不同地区城镇景观的差异,分析出其内在的地域⽂化差异。
4. 培养获取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和表达结论的能⼒,在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
5. 加深对于南京历史、⽂化的理解,增强学习⽂化知识的积极性及对本国家、本地区地域⽂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感受地域⽂化1.概念:是指特定的⽣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传承⾄今仍发挥作⽤的和财富。
2.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特别提醒]地域⽂化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从成因上来看,是⾃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的结果。
⼆、地域⽂化与城镇景观思维点拨:1、Where/When(该景观在哪⼉?/形成时间?)2、What(该景观有什么功能)3、Why(体现了什么⽂化?有什么象征意义?)(⼀)地域⽂化与城市景观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格局不同(例证)(1)分布:主要分布在闽西⼭区,已被列⼊《世界遗产名录》。
(2)特点①是⼤型夯⼟民居建筑;(1)地域⽂化只是指物质⽅⾯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
( ) (2)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化。
( )(3)⼴州的骑街⽼楼是湿热多⾬的⾃然环境下我国南⽅⽂化的产物。
( )(4)从建筑景观上看,福建客家⼟楼保留了中原地域特⾊的汉族⼤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观特⾊。
( )[归纳总结]1.地域⽂化的含义地域⽂化是⼈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产⽣活中创造的,是⼈类活动的产物。
如下图所⽰:2.地域⽂化的特点(1)地域⽂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可⼩,“⽂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地域⽂化既可以是物质⽅⾯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物质⽅⾯的,如价值观、⽣活习惯、制度等。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学案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学案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学案一、主题阐述本文旨在探讨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了解其对城镇景观的影响,从而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并使其在城镇景观设计中得到体现。
二、背景引入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经过漫长历史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
这种文化包括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
与此同时,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城镇景观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地域文化概述地域文化特点丰富多样,以中国为例,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如江南水乡的秀美、华北平原的壮丽、巴蜀地区的险峻等,都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这些特点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与历史、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深远,对当地城镇景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城镇景观分析城镇景观包括城市规划、建筑风格、景观设计等方面。
这些方面都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
以建筑风格为例,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骑楼等。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美观,还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在城市规划方面,地域文化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街道走向等都有重要影响。
景观设计则更加注重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生态观念。
五、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关系地域文化是城镇景观的灵魂,为城镇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城镇景观则是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城镇景观。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我们需要加强对城镇景观的设计和规划,使其在保持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六、总结与展望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之间关系的探讨,阐述了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我们需要加强对城镇景观的设计和规划,注重保持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学案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
2. 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相互影响。
3. 能够依据不同地区城镇景观的差异,分析出其内在的地域文化差异。
4. 培养获取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在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力。
5. 加深对于南京历史、文化的理解,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及对本国家、本地区地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感受地域文化
1.概念:是指特定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和财富。
2.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特别提醒]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从成因上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思维点拨:1、Where/When(该景观在哪儿?/形成时间?)
2、What(该景观有什么功能)
3、Why(体现了什么文化?有什么象征意义?)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
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格局不同(例证)
(1)分布: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特点
①是大型夯土民居建筑;
(1)地域文化只是指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
( ) (2)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 )
(3)广州的骑街老楼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的产物。
( )
(4)从建筑景观上看,福建客家土楼保留了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观特色。
( )
[归纳总结]
1.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如下图所示:
2.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地域文化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
观、生活习惯、制度等。
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
(3)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归纳总结]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
顿与法制精神
建筑
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
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
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
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市特色。
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
[练习巩固]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D.夏季服饰
下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A.市区B.市区边缘C.河流两岸D.郊区
4、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D.城市规划不合理
5、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据此回答6~7题。
6.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8.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
B.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
C.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D.在城市发展历史较短的美国、法国,大城市的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
9.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充分说明()
A.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B.政府政策对城市建筑格局的影响
C.城市建设突出了现代化色彩D.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
10.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1-12题。
1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1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13~14题。
1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
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
1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
客家先祖原
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
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
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
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
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材料二中国“客家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下列关于客家土楼建造地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2)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
功能是( )
A.安全防卫功能B.宗教信仰功能
C.信息传递功能D.文化交流功能
(3)这种为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方式又说明了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问题探究】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
北京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问题1:思考房屋朝向,并大致描述四合院的基本布局特征。
问题2: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文化传统?
问题3:试从北方气候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并思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