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桐柏县

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背景及预防措施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地质08-1班

伊鑫淼岳宗欣张鹏张文杰

赵小涛赵德博李振霞

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背景及预防措施摘要: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腹地,南阳盆地东缘。是淮河发源地,现属南阳市管辖。桐柏县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类型多, 规模小,但危害较大。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本文在总结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并进行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 桐柏县;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防治; 对策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腹地,南阳盆地东缘。是淮河发源地,现属南阳市管辖。东与确山县、信阳市毗邻,南与湖北省交界,西与唐河县相连,北与唐河县、泌阳县接壤。总面积1941km2 ,人口42 万人。宁-西铁路、G312国道穿越桐柏南部,省道连通南北,县境内各乡( 镇)之间公路畅通,交通较为便利。

桐柏县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有金、银、铜、铁、石油、天然碱、萤石、大理石、花岗石等56种。已开发或部分开发利用的有23种,为桐柏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 地质环境条件

1.1 桐柏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1173.4mm,年最大降水量154

2.9mm,年最小降水量628.9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南部高于北部。

1.2 境内地表水以县城西淮源镇固庙村的西岭和西北大河镇土门村

的新坡岭一线为分水岭,东属淮河流域淮河水系,西属长江流域三家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条。

1.3 境内地形总体上中部高,东部和西部低,SW 高,NE 低。地貌类型: SW部为构造剥蚀低山,北部为剥蚀丘陵,东部有堆积剥蚀岗地,SE部和NW部为河谷平原。

1.4 桐柏县境内地层横跨华北地层区北秦岭分区和扬子地层区南秦岭分区。区内出露华北地层区的地层有:元古界石槽沟组、长城系、毛集群、青白口系,古生界二郎坪群、歪头山组、二叠系- 中生界三叠系蔡家凹组,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出露扬子地层区的地层有:太古界桐柏岩群,元古界红安岩群,古生界周进沟组、泥盆系南湾组。局部地区分布有规模不同的岩浆岩体。

1.5 县境大地构造位于秦岭EW向复杂构造带的东端南支、桐柏- 商城大断裂的NW 端。构造的延展方向,多为NW290°至SE110°。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致使断裂挤压破碎带十分发育,规模大,连续性强,延伸远,呈NW- SE向展布。

1.6 根据河南省地震局资料记载,1962年3月10日,桐柏县城附近发生

2.3级地震;1966年1月9日,桐柏县发生2.3级地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桐柏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VI度。

1.7 桐柏县地下水类型分为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富水性差异较大,泉流量0.1-0.5L/s。

1.8 区内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岩土体类型、结构和性质在水平和垂向上变化较大。基岩山区,岩石致密坚硬,抗压、抗剪强度高,局部有泥岩、页岩夹层,影响了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松散层覆盖区分布有亚粘土,具有弱胀缩性。

1.9 桐柏县内主要人类工程活动有兴建水利工程、矿山开采活动、交通工程、城乡建设、农业耕作等。

2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2.1 崩塌、滑坡:是区内的主要灾害之一。主要分布在丘陵区和淮河沿岸。崩塌多发育在居民住宅前后、河流陡岸和公路较陡边坡地带。据调查统计,区内发现崩塌、滑坡19 处,其中基岩崩塌4处,土质滑坡、崩塌15处,一般都属小型滑坡或崩塌。如大河铜矿的尾矿库,占地17.3 多ha,总积存量达150万t。1998年5月由于特大暴雨,尾矿库发生滑坡,堵塞道路几百米;回龙崩塌毁房1间、田地

3.3ha;叶庄崩塌阻塞公路50m。

2.2 泥石流:亦是区内的主要灾害之一。据调查统计,区内泥石流沟有8条。其中2条为中型泥石流,其余均属小型泥石流。主要分布于桐柏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较大,水系发育。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植被覆盖率较高。1989年县城西小河洪水引发泥石流,冲毁312国道3km,死亡16人,毁坏房屋3621间,成23家工业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3180万元;1991年西小河再次引发泥石流,造成交通、通讯中断,倒塌房屋2316间,伤9人,15家工业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1947万元。小型泥石流时有发生。在此不一一列举。

2.3 地面塌陷:据调查统计,区内已发现4处地面塌陷,均为采矿引发。分布于北部丘陵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变粒岩、细碧岩、硅质板岩、石英片岩岩等,浅部风化强烈。塌陷面积314-48300㎡,均属小型塌陷, 造成农田、山坡植被毁坏。如下刘山岩地面塌陷位于大河镇下刘山岩村北,共16个塌陷坑,为大河铜矿长期开采的结果。塌陷区总长480m, 宽10-15m地面塌陷初见于1997年,高发于2001年。地面塌陷对塌陷区及附近下刘山岩村约80 人的生命财产、1.33余h㎡坡耕地、桐- 安公路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刘山岩河横穿塌陷区,塌陷一旦扩展到该地段,刘山岩河河水将顺塌陷坑直接灌入生产巷道,对矿山井下120 余人及8000余万元的固定资产构成严重威胁。

2.4 胀缩土: 区内东部的吴城盆地和西部的平氏盆地地表泛布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棕色粉质粘土,泥质结构,天然条件下,密实,硬-坚硬,刀切面光滑,裂隙发育。遇水膨胀,粘性增大;释水收缩,干硬。根据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该膨胀土具有弱膨胀性。区内膨胀土分布面积275.38k㎡。由于膨胀土胀缩容易引起地基不稳,往往造成低层砖石结构的建筑物成群开裂、损坏。如平氏镇新庄房屋裂缝最大宽度10cm, 一般0.5-2cm。胀缩土共造成全县6193户居民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直接经济损失619.30万元。

3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桐柏县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类型多,规模小,但危害较大。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发生、发展是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降水、地下水、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表植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